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作者:周大勇
来源:《职业·中旬》2015年第05期
专业建设是技师学院内涵发展的根本,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办学实力的综合体现。重视专业建设,培养技能人才,是技师学院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具体体现。荆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荆门技师学院专业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作为直接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重任的荆门地区唯一的技师学院,为了满足荆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荆门技师学院在专业建设中紧紧围绕荆门地方经济的特点和规律,按照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设置专业,形成了与荆门支柱产业紧密对接、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的专业格局,建立了顺应产业调整的专业动态管理,通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打造了一批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实现技师学院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专业服务产业、产业提升专业的良性循环,达到科研水平、教学水平与社会效益的共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一、紧跟经济发展步伐,打造特色专业结构体系
技师学院专业建设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就必须以地方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紧跟经济发展步伐,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打造特色专业结构体系。荆门是湖北省近几年来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工业成为全市经济的“脊梁”,农产品加工、化工“两大千亿产业”蓬勃兴起,新能源、高端装备、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中省企业和地方企业共兴俱荣。荆门地区形成了以化工、食品、建材、机电、轻纺、新能源和循环经济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吸引了一大批工业项目落户荆门,中集、中粮、中海油、中储粮、联想、华能、宝成、李宁、福耀、汇源、中兴等一大批“500强”企业相继落户荆门,拥有以中石化荆门分公司、中集安瑞科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荆门热电厂、湖北航特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湖北)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央、省部属企业,以金龙泉啤酒集团、京山轻机、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地方大中型骨干企业。
荆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荆门技师学院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为了满足荆门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院在专业设置上紧紧围绕荆门地方经济的特点,努力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按照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设置专业,目前我院已开设中级技工专业16个,高级技工专业8个,预备技师专业2个,形成了以机械加工制造、电工电子、化工等专业群为主体,相关专业群共同发展的专业体系。瞄准荆门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主动贴近市场,集中打造装配制造、电子信息等专业群,成为湖北省职业培训电工电子类中心教研组组长院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焊接技术、化工工程4个专业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2个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数控机床加工、模具制造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维修3个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形成了与荆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实现紧密对接、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专业格局,从而真正实现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力人才支撑的服务功能。 二、顺应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技师学院的专业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基础,反映了学院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近年来,荆门技师学院在专业建设上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荆门地区的产业格局进行了一些调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5.8:54.2:30.0调整为15.1:53.9:31.0。2015年市委明确提出:“在经济新常态下,优先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精加工、化工、新型建材、电子信息、大健康、再生资源利用与再制造等产业集群,对打造我市工业升级版显得愈发迫切和必要。”如何更好地适应和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是我们技师学院面临的重大问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技工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按照技工院校专业目录自主设置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人才培养必须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一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规格是不同的,因此在专业建设中专业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健全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通过专业的动态管理,使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受欢迎的人才,才能真正融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
针对荆门地区当前产业发展及未来七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荆门技师学院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未来几年内将逐步通过增设专业、调整专业方向或细化职业工种等办法来顺应产业格局调整需求。一是拟开设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太阳能应用技术专业,对接新能源产业,主要服务汉能控股集团拟与我市合作建设的光伏产业应用示范基地等项目;二是拟开设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休闲体育服务(航空运动方向)等专业,对接荆门未来的支柱产业——通用航空,服务全国首个通用航空综合体——荆门爱飞客镇项目;三是拟开设公共营养保健、社区服务等专业,对接大健康产业,服务漳河新区养老社区项目;四是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做强,服务于日益普及的智能制造产业;五是拟开设现代农艺技术、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生态农业与旅游等专业,对接现代农业,服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机械装备研发推广中心,助力中国农谷建设和柴湖振兴发展“两个省级战略”;六是拟开设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精细化工等专业,对接再生资源与能源利用产业和化工产业,服务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等;七是拟开设生物制药专业,与发展中的生物医学产业对接。
三、对接企业实际岗位,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只有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为企业解决招工之难、用人之苦。这就需要学校必须了解企业、分析企业、知道企业在想什么、做什么,根据岗位技能需求和新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特点,在专业建设中改革完善课程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让专业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将来企业实际岗位的对接,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
首先,坚持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加强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培养,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荆门技师学院进行的省级重点课题《职业素养基本训练》被评为一等奖,主编的职业素养教材已正式出版并在全国职业院校推广使用。
其次,荆门技师学院作为湖北省首批一体化教改试点院校,按照能力培养螺旋递进的思路和专业教学目标的要求,邀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课程建设,以构建专业教学体系为核心,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分解和重组,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修订教学内容,引入企业生产实例,将企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写进教材,专业课程引入行业、企业生产技术标准,增强课程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最后,加强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试题库、电子挂图、自主学习辅导资源等的开发建设,丰富技能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确保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四、寻求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技师学院专业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更不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院特色相适应的“校企合作、产教整合、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更快速、更高效,更好地适应企业用工要求。
校企合作既是企业获得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和提高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和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好满足企业需求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技工院校最基本的办学制度,是技工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荆门技师学院根据区域行业发展状况,立足本地企业,与相关企业共同探求利益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学院内建立企业文化苑,推行“5S”管理理念,为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管理、成为合格员工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产学研一体(来料加工、生产性实训)、订单培养、接教进厂、引企入校”四种校企合作途径,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如荆门技师学院与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厂中校”的办学协议,拟建设“荆门技师学院一体化生产实训车间”,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为提高学院科研和技改水平搭建了平台,为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场所,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生产过程与专业教学共通,融合“专业、企业、就业、创业”进行人才培养,形成了较为有效的产学研运行机制,构建了学校企业二元互融、工作学习两位一体、互补互促的校企合作平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荆门技师学院将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地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据,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规划顺应产业调整,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接轨,课程设置与生产岗位衔接,培养模式适应企业需求,借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建设的水平,打造一批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更好服务于地方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