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养殖技术
2020-08-21
来源:汇智旅游网
龙 物形成粘液带,随着潮流沿退潮方向移动。场地拉线的作 般在涨潮前进行,苗种要均匀播在滩面上。若气温较高,用就是”割断”文蛤的粘液带,阻止文蛤因移动而向围网边 应选择在阴天或黎明、黄昏时进行。已经损坏或死亡的苗 大量集群。拉线的方法是在场地内垂直于潮流方向平行打 种不要播入养殖场,播苗时操作要轻,以免损伤韧带和贝 短桩,以”井”字形拉线,线距滩面3cm~5cm。场地内拉 壳而影响养殖成活率。 线后,文蛤大部分集中在线下、桩下、网边,整个养殖场 文蛤密集在低潮位的围网边,这种情况不利于文蛤摄食、 呼吸,有碍于文蛤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文蛤死亡。 (2)苗种选择:选择潜沙能力强、体表光亮、无损 本地苗为主,外地种苗要求产苗地水质接近成蛤养殖场环 境。 40只/ ~200只/kg。以 地内的文蛤分布相对均匀,而不拉线的场地,则有大量的 伤、无病态的文蛤苗,规格为1=.苗种培育 二种方法,以采捕自然苗为主。人工育苗方法如下: (3)苗种运输:应尽量避开高温时运输。一般壳长 小时便全部死亡。在夏秋季运输时,应利用早晚阴凉时间 目前我国文蛤养殖苗种生产有采捕自然苗和人工育苗 2cm~3cm的文蛤苗,在夏季气温较高时,离水干燥16个 (1)亲贝的促熟选择个体健壮,性腺丰满的4龄以 运输,苗种用筐或草包装之,途中要用浸过海水的草袋遮 上的文蛤作亲贝置于水池暂养促熟。暂养期间水温控制 盖,避免日晒和风干。苗种运回养殖区后要及时组织人员 在23.2℃~24.3℃,早晚倒池换水。投喂等鞭金藻和小球 放养。 藻,每2小时1次,每次1万个细胞/mL~2万个细胞/mL。 (4)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根据蛤场所处潮区和贝苗个 (2)获取受精卵采用自然排放和阴干刺激两种方 体大小而定。中潮区播放规格140只/kg~200只/kg苗 法诱导亲贝产卵,一般将亲贝阴干2小时~3小时,升温 种,每亩播400kg左右,低潮区蛤场则播放每公斤140只 1℃~1.5℃,再移回原海水中亲贝便可排放精卯。受精卵 以内的蛤苗,每亩播800kg。一般壳长1cm的贝苗每亩可 在水温23.8℃条件下,经 过20/J ̄时便可孵化成D形 幼虫。 放养10kg~20kg;壳长 1.5cm~2.0cm的贝苗,每 亩可放养100kg~150kg; 壳长3.5cm的贝苗,每亩可 放养200kg~250kg。 (3)幼虫培育幼 虫培育密度为5个/mL~8 个/mL,培育期间水温控 制不超过25℃。投喂等鞭 金藻和扃藻等饵料,D型 幼虫期投饵量为0.5万个/ mL~1万个/mL,以后随 四.养成管理 在文蛤养成期间,日 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首先要做好围网的安 全维护工作。每天要检查 围网及隔断绳是否完好, 退潮、特别是大风浪或台 风暴雨后,要及时检查木 桩和围网是否倾倒或破 损,发现倒下应及时扶起 上的附着物和冲人养殖场地的流沙或淤泥,要及时清理。 其次是文蛤移动性较大,尤其在大潮期或大风浪后成堆, 着幼虫的发育逐渐增加投 饵量,日投饵3次~4次。 幼虫培育中的充气、换 水、清底、倒池及观测操 作同常规贝类人工育苗。 精后6天进入附着变态期,第8天可完成变态发育成稚贝。 受精后7天需投放附着基采苗。一般采用细砂为附着基, (4)附着变态及稚贝培育文蛤人工育苗条件下,受 加固;发现围网破裂及时修补,以免造成文蛤逃逸。围网 均匀播散于育苗池底,砂层厚度为0.5cm~lcm。稚贝采用 密度太大,极易造成死亡。应及时将隔断绳下面和围网根 流水培育方法,投喂等鞭金藻、扁藻、小球藻、角毛藻等 处过密的文蛤疏散,有利快速生长。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 饵料。经过4O多天的饲育,个体壳长可达1mm以上。 更要注意,以免造成文蛤死亡。清除敌害生物,如扁玉 (5)稚贝中间培育一般在滩涂或池塘中进行,但成 螺、鱼类、蟹类、鸟类、棘皮动物如海星等要经常采捕或 活率很低,为10%左右。目前采用室内水池流水培育、定 驱赶。 期淘砂筛苗方法,稚贝成活率较高,从壳长1.1mm培育到 及时清除已经死亡的文蛤,防止污染滩涂。做好日 3.4mm~5.8mm成活率达到83.1%。淘砂筛苗法其操作是 常水温、比重、水质等监测记录工作;同时还要做好日常 每隔1个月对育苗池淘砂筛苗1次,用60Et网将文蛤幼苗筛 水温、盐度、水质等的监测记录并定期测定文蛤的生长状 出,经充分洗涤后重新播苗培育,前后进行3次。 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配备值班人员和船只看 护养殖场地,做好防偷、防抢、防人畜干扰和船只停泊等 三,蛤苗放养 (1)播苗时间:一般在9月至第二年的4月。播苗一 工作,保持场地安静。《 3年第12期 52 中圈水居2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