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摘l 级运动员水平,基本代表了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的最高水 同时加强起跳腿积极的“扒地”动作,以减小摆动腿摆动时 平。其中,朱书靖、张勇、蒋蔚和吴冀4名运动员为左腿踏板 间和增大离地时的大腿夹角。 起跳,其余4名为右腿起跳。文中数据均取自运动员试跳中 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本次参赛运动员第1跳和第3 成绩最好的一跳。 跳的腾起角存在显著差异(P<0.01)。从单足跳来看,本次参 研究方法:影片(摄像)拍摄研究法、录像解析法、数理 赛运动员平均达到了19.3。,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5.1。,第1 统计法。 跳比例平均为37.34%,这给他们落地时的支撑腿带来了很大 结果与分析 压力,很容易导致运动员支撑腿着地时出现打软,影响到后 1.三跳的着地角 两跳的成绩。 从本次比赛来看,运动员基本以大角度着地,小角度起 结论与建议 跳。从理论上看,这种着地起跳的技术是比较合理的,但每跳 1.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三跳中着地角普遍较小,其 的着地角绝对值平均仅为单足跳65.15。、跨步跳64.61。、跳跃 中,跨步跳阶段的着地角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非常显 62.26。,小于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值69。±3。,68。±2。和66。±2。, 著性差异(P<O.O1)。经过相关性检验后发现,运动员跨步跳 经t检验后,都具有显著差异。所以,三跳的着地角偏小是本 着地角与摆动腿摆速呈显著正相关(r=O.754,P<O.05),说明 次比赛运动员共同存在的问题。 我国运动员在跨步跳着地前摆动腿摆速偏慢,致使支撑腿向 2.三跳的起跳角 下的“扒地”动作不够积极主动,导致着地角偏小。 本次参赛的8名运动员虽然都表现出了着地角大于起 2.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角度偏小,与国外优秀运 跳角这一特征,但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三跳起跳角的绝 动员存在显著差异(P<O.O1),其中,以跨步跳差异最为明显 对值分别相差4.1。、11.29。和1.87。,均存在显著差异(P< (t=8.88),跳跃次之(t-4.11)。说明我国运动员在跨步跳时支 0.O1),而以跨步跳的起跳角差异最为显著(t=8.88)。在今后 撑腿的快速蹬伸能力和对摆动腿摆动时机的掌控能力较差。 的训练中,对运动员应多加强支撑腿快速蹬伸能力和对摆动 3.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跨步 腿摆动时机的掌控能力的训练。 跳和跳跃着地时的大腿夹角偏大,单足跳和跨步跳离地时的 3.三跳着地、离地时的大腿夹角 大腿夹角偏小,表现出摆动腿的摆动不够积极,两腿的“剪 运动员大腿夹角应以小角度着地,大角度离地。从本次 绞”动作不够充分。因此,应重点提高运动员摆动腿摆速,减 比赛情况来看,运动员单足跳着地时大腿夹角均值(45.8。) 小着地时两大腿夹角,使身体重心投影点更接近着地点。增 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无显著差异,而跨步跳和跳跃时着地角 大离地时的大腿夹角,尽量缩短踏跳时间。 (68.4。和67.5。)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差异显著。同时。除跳跃 4.在保证运动员成绩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三 离地瞬间外,其余两跳均明显小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说明本 级跳远运动员对三跳腾起角度的掌控能力,加强训练运动员 次参赛运动员未能实现摆动腿快速剪绞的动作,影响了摆动 腿部小肌群之间协调配合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每跳的起 腿的摆动效果,使其水平速度的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因 跳高度和远度。(F) 此,在训练中应尽快改进运动员在腾空阶段的交叉换腿动作 (摘自《中国体育科技》双月刊2006年第3期朗健贾 技术,使摆动腿积极前摆,努力减小着地放腿时的大腿夹角; 谊文) 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研究对象:选择参加2002赛季国际滑冰联合会(ISU)举 度均小于双支撑,其比值约为1:2.3,这说明膝关节的蹬伸主 办的世界杯(哈尔滨站)A组,lO00m比赛中的优秀男、女速 要发生在双支撑蹬冰阶段。如果以膝关节伸展角速度达到 滑运动员。 50%时刻的角度为开始点,角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刻的角度为 研究方法:拍摄研究法、三维分析法、数据处理法。 止,膝关节的有效蹬伸范围,左、右单步男子分别为:84.5。± 结果与分析 5.20。~142.8。±6.67。和91.6。±6.96。-151.6o±3.11。;女子为: 1.不同阶段关节角度的变化 93.6。 ̄10.93。~142.3。±8.89。和99.9。±7.56。~l44.7。±7.6l。。 在单支撑阶段伴随着下肢的蹬伸,上体产生明显的下压 髋关节的蹬伸幅度变化趋势与膝关节相似。有效蹬伸的 动作。从左、右单步上看,无论男、女运动员其左单步各时相 起点仍以膝关节伸展角速度达到50。s时刻的角度为开始点, 的角度均小于右单步,并且女子小于男子。 髋关节伸展角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刻的角度为止加以判断,其 髋关节角度是下肢惟一由单支撑蹬冰阶段开始到双支 范围男子左右单步分别为:43.7。±7.57。~l04.1。±6.18。:56.8。± 撑蹬冰阶段结束始终增大的环节,在下肢三大关节中变化幅 l0.98。~lo6.8。 ̄10.53。;女子分别为:52.1。±7.40。~98.4。± 度最大。特别是采用Clap式冰刀后,髋关节的活动范围更大。 1 1.08。,62.8。±8.92。-99.3。±6.68。。 从蹬冰角的变化特点看,右单步的起始蹬冰角略小于左 小结 单步,到达双支撑蹬冰结束时相分别为:35.5。±3.60。、38.2。±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的弯 5.8l。和37.9。±4.97。、37.3。±3.0l。。 道蹬冰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认为:优秀速滑运动员 2.下肢关节的有效蹬伸范围 运用Clap式冰刀时的展膝程度并非传统认识上的充分伸直, 从膝关节来看,无论男、女运动员单支撑阶段的蹬伸幅 而与采用传统冰刀时的展膝程度相似。蹬冰结束瞬间膝角在 黼 第 卷第期 I14 9 嚣l 63. ̄i,Mig忙0目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j学科视窗 149.9。--.6.63。-158.4。±4.83。之问。由此推测,Clap式冰刀与传 统冰刀在下肢蹬伸技术动作上的差异并不是由膝关节所引 起,可能与踝关节和髋关节蹬伸技术动作的改变有更大的关 联性。提供了用起蹬条件作为判断和评价运动员蹬冰初始条 件的方法,依此推测了下肢关节的有效蹬伸范围。(F) (摘自《中国体育科技》双月刊2006年第3期赵春花 陈民盛文) 本栏责编:刘菲 (上接第61页) (P<O.05)。技能类考生与体能类考生相比,更需要弥补这方 面的不足(P<O、05),这可能是由于使用兴奋剂对体能类项目 成绩的提高更具效果,使得体能类考生相对更关注兴奋剂方 面的信息。 2.考生对兴奋剂性质和使用兴奋剂性质的认知情况 (3)体育高考生对使用兴奋剂危害的认知情况 考生对使用兴奋剂危害的认知水平最高,其测量值为 0.595 0+0.017 3。不过,考生这方面的认知情况也需要进一 步完善。①考生对使用兴奋剂对健康危害的认知情况:在身 体健康方面,绝大多数的考生都已充分认识到使用兴奋剂会 对身体各系统造成危害,以及可能产生运动猝死这样严重的 后果。不过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考生认识到使用兴奋剂有可 能导致运动损伤,这种认识的不足不利于预防使用兴奋剂行 被试对本部分内容的认知水平一般,其测量值为0.575 41-0.028 2。 (1)考生对兴奋剂药物性质的认知情况 只有37.O%的考生能够认识到兴奋剂只是专门用于治疗 为的发生。②考生对使用兴奋剂对体育危害的认知情况:几 乎所有的被调查对象都已经意识到使用兴奋剂对体育所造 成的多方面危害,不过对可能产生的最大祸患估计不足,只 疾病的医学药品,而绝大多数考生不能正确区分兴奋剂和药 物,以为兴奋剂是在体育中可以使用的物质。40.9%的考生认 为兴奋剂是医学和体育共用的物质,22.1%的人甚至认为兴 奋剂是专门用于提高运动成绩的制剂。这极有可能导致考生 误用或故意使用兴奋剂现象的发生。 (2)考生对使用兴奋剂性质的认知情况 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会使体育走上绝路。③考生对使用 兴奋剂对社会危害的认知情况:80%以上的考生认为使用兴 奋剂会“败坏社会风气”、“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但是只有 三分之一的考生能够认识到使用兴奋剂会“浪费社会资 源”,还有极少数人甚至认为没有任何危害。在对使用兴奋剂 危害的认知方面,乡镇考生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城市考生 绝大多数考生认为,通过运动训练提高成绩是公平合理 的,使用兴奋剂则是不正当的;但是还有21.2%的人对通过使 用兴奋剂提高成绩的这种不正当方式作了不同程度的肯定 (见表1)。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只有53.9%的人能够从法律 的高度来认识使用兴奋剂的性质,大多数人对此仅是停留在 体育道德和个人利益得失的层次。 在对使用兴奋剂性质的认知方面,城市考生比乡镇考生 (P<O.05),女生要好于男生,广东要高于山东。 3.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总体上,体育高考生对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的认知比较 模糊;考生对兴奋剂一般知识的认知较差。绝大多数被试不 更有待于提高认知水平(P<O.05)。因此,必须着重加强城市 考生的认知教育。 表1 对使用兴奋剂性质的认知情况 能正确理解兴奋剂的内涵,缺乏兴奋剂是“违禁药物与违禁 方法”的认识;对兴奋剂的基本辨别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考 生关于使用兴奋剂危害的认知程度相对较好,但对心理健康 危害以及对体育和社会可能产生的最大危害认识不足;比较 而言,城市考生、男生、山东考生的认知水平较差,在进行有 关的兴奋剂宣传教育时应当对他们有所偏重。 (2)建议 有关部门应加大反兴奋剂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媒体、 学校课堂等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反兴奋剂的教育活动,以提 高考生的认知水平。反兴奋剂工作应本着区别对待的原则, 从注重改善考生对使用兴奋剂的态度人手,加大对使用兴奋 剂行为的查禁、惩罚力度,加大社会监督,净化社会环境,从 而最大程度地防止使用兴奋剂行为的发生。(B) (摘自《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双月刊2005年第6期高 晶等文) 本栏责编:白玲 64 l ABNDULLTETEIcHN O№F SPOYRT蚓刚 l V01.14.NO 9.200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