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眉间三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
2020-01-10
来源:汇智旅游网
2013年第41卷第3期 Vo1.41,No.3,2013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针刺眉间三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 盛国滨,郭加磊,赵庆杰,师 巾,包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眉间三穴与传统针刺法对急性腰扭伤治疗作用的对比。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 伤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眉间三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传 统穴位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均明显减轻,但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尸<0.05)。结论:针刺眉间三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优于针刺传统穴位。 关键词:针刺;眉间三穴;急性腰扭伤 中图分类号:1t245.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92(2013)03—0099—02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为 患者感到腰部疼痛难忍,直不起腰,坐立不安,咳嗽、喷 嚏不敢大声,脱裤、穿鞋不能自理,翻身困难,腰部伸弯 受限,一侧或两侧腰部肌肉胀痛或刺痛。严重影响患 者的日常生活,笔者采取针刺眉间三穴治疗急性腰扭 伤,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l 临床资料 严重疾病者;④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2011年6月~2012年12月黑龙江中 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骨科门诊及病房的患者, 共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l8~50岁,将 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眉间三穴),对照组 (传统针刺法)2组,各30例。经卡方检验和t检验, 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中有关急性腰扭伤的诊断标准:①有腰部扭 伤史,多见于青壮年;②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 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 以减少疼痛;③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 状,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l1]。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急性腰扭伤诊断标准;②身体后正中线及 两侧腰部同时疼痛;③发病3天以内;④年龄18—50 岁;⑤腰部影像学检查无骨质改变;⑥愿意接受针灸治 疗的患者;⑦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的;②腰部间盘突出症、腰肌劳 损等其他原因所致腰痛者;③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等 收稿日期:2012—12—30 修回日期:2013—02—04 主穴:印堂、双侧攒竹。 针刺方法:常规消毒针刺部位。取印堂穴,提捏局 部皮肤,向下平刺0.3—0.5寸,强刺激,患者眼泪掉出 效果最佳。针刺攒竹穴时,嘱患者闭眼,向鱼腰方向透 刺,用泻法,强刺激,患者眼泪掉出效果最佳。留针 30min,每5min行针1次。行针后带针做腰部转侧、俯 仰等动作,并随着疼痛的减轻加大动作幅度。 2.2对照组 选穴参照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 J。主穴:阿是 穴、肾俞、腰痛点、委中。配穴:后溪、手三里、三间、水 沟。各穴按《针灸学》常规刺法刺人。 两组患者均采用32号(0.28mm)1.5寸不锈钢毫 针,每天针刺1次,以7天为1个疗程,1疗程后观察 效果。 2.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卡 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按国际流行视觉类比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标准 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纸上画一条10cm的横线,横 线的左端为0;右端为10。其中0分为无疼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 痛。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的感觉在横线上标出表示疼 痛强度的点,测量出0点至标点的距离,此段长度即为 疼痛强度评分值 ]。 3.2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 效标准》中的有关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判断标准,结合 作者简介:盛国滨(1961一),男,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 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 中 医 药 学 报 2013年第41卷第3期 Vo1.41,No.3,2013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症状、体征等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治愈:腰部疼痛消 失,脊柱活动正常;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 正常;未愈:症状无改善 J。 3.3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两 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VAS评分比较 4讨论 急性腰扭伤,属中医“瘀血腰痛”、“伤筋”的范畴。 《金匮要略》日:“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 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 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 轻夜重者是也。”《灵枢・终始》篇说:“病在上者,下 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故根据疼痛部位循经远端 取穴:腰部正中线为督脉循行的部位,夹脊两侧为足太 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故选取督脉线上的印堂穴、足太 阳膀胱经线上的攒竹穴进行针刺,可促进局部气血运 行,脉络通畅,通则不痛,从而缓解局部疼痛,达到治疗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治愈 好转 无效 27 I6 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腰肌扭伤时在生物力学的作用 下,由于人体体位、受力方向、受力点的不同而引起不 同部位的组织受损。损伤后局部软组织渗血,形成血 肿,造成肌肉痉挛,软组织无菌性炎性水肿而引起疼 痛。现代研究表明,针刺上述穴位可以增强代谢,促进 有效率(%) 10o 治疗组 3O 对照组 3O 3 10 0 4 86.67 治愈次数及治愈率(n%)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治 愈次数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一次 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治愈次数及治愈率比较 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并使局部肌 肉松驰,神经抑制作用而止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4:201. [2]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94. [3] 李漓,刘雪琴.选择适合患者的疼痛评估工具[J].实用护理杂志, 2003,19(6):50. 推拿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46例临床观察 杨斌 (衢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浙江衢州324000) 摘 要:目的:观察推拿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6例及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方法治疗,对照组则给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结论:推拿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明显好于中药治疗。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推拿手法;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11247.9;R681.5 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92(2013)03—0100一o2 腰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纤维环 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或硬膜囊产生的以 腰疼及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通常为腰椎间 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在身体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影 收稿日期:2013—03—10 修回日期:2013一o4—02 作者简介:杨斌(1968一)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推拿研究。 响下,脊柱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平衡遭到破坏,致使纤维 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 织所引起的腰痛,以及伴随下肢放射痛为主症的腰痛 疾患。临床上常见2O~50岁的青壮年。近年来中老 年人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突出部位以 L4—5、L5一S1间隙者较多见。 中医称腰间盘突出为“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