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学微生物学问答题

2022-02-06 来源:汇智旅游网
医学微⽣物学问答题

1.简述微⽣物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其特点并举例说明

微⽣物:微⽣物是⾃然界中⼀⼤群形体微⼩,结构简单,⾁眼直接看不见,必须要借助放⼤镜放⼤很⾼倍数才能观察到的微⼩⽣物(1)原核细胞型微⽣物:⽆细胞核,只有拟核,⽆核膜,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

细菌包括细菌、⽀原体、⾐原体、⽴克次体、螺旋菌、放线菌,后五类与细菌结构相似,故将他们划⼊⼴义的细菌范畴。(2)⾮细胞型微⽣物是最⼩的微⽣物,⽆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长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物

(3)真核细胞型微⽣物:细胞核分化程度⾼,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于此类微⽣物。2、请介绍三位对微⽣物学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故事。

(1)列⽂虎克,出⽣于代尔夫特,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物学的开拓者。⾸先观察并描述了单细胞⽣物,同时也最早纪录观察肌纤维、细菌、精⾍、微⾎管中⾎流等。

(2)路易·巴斯德,出⽣于法国东尔城,毕业于巴黎⼤学,法国微⽣物学学家、化学家,微⽣物学的奠基⼈之⼀。路易·巴斯德为笫⼀个创造狂⽝病和炭疽病疫苗的科学家,常被称为“微⽣物学之⽗”。其发明的巴⽒消毒法直⾄现在仍被应⽤。

(3)亚历⼭⼤·弗莱明,英国细菌学家,⽣物化学家,微⽣物学家亚历⼭⼤·弗莱明于1923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先发现了青霉素。青霉素的发现,使⼈类找到了⼀种具有强⼤杀菌作⽤的药物,结

束了传染病⼏乎⽆法治疗的时代;从此出现了寻找抗菌素新药的⾼潮,⼈类进⼊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

3.简述现代医学微⽣物学新进展及其在⽣命科学中的意义。

1.微⽣物学促进许多重⼤理论问题的突破为分⼦⽣物学和分⼦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微⽣物对⽣命科学研究技术做了重⼤贡献

3医学微⽣物室⽣命科学中⼀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疾病和肿瘤等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保障和提⾼⼈类的健康⽔平。

T(1)什么是细菌的⽣长曲线?该曲线有何特点?掌握细菌的⽣长规律对⽣产有何指导意义?(1)细菌⽣长曲线:

是专指单细胞微⽣物的。它是将少量的单细胞微⽣物接种纯种到⼀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细胞增长数⽬的对数做纵坐标,以培养时间做横坐标,绘制的曲线(2)曲线的特点①延滞期:特点:

1、⽣长速率常数= 0;2、细胞形态变⼤或增长;

3、细胞内RNA特别是rRNA含量增⾼,原⽣质嗜碱性增强;

4、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ATP合成加快),易产⽣诱导酶;

5、对外界不良条件敏感,如氯化钠浓度、温度、抗⽣素等化学药物。原因: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合成新的酶,积累必要的中间产物。②对数期:特点:

⽣长速率常数最⼤,即代时最短;细胞进⾏平衡⽣长,菌体⼤⼩、形态、⽣理特征等⽐较⼀致;酶系活跃,代谢最旺盛;细胞对理化因素较敏感。③稳定期:特点:

①新增殖的细胞数与细胞的死亡数⼏乎相等,微⽣物的⽣长速率等于零,培养物中的细胞数⽬达到最⾼值。②细胞分裂速度下降,开始积累内含物,产芽孢的细菌开始产芽孢。

③此时期的微⽣物开始合成次⽣代谢产物,对于发酵⽣产来说,⼀般在稳定期的后期产物积累达到⾼峰,是最佳的收获时期。④衰亡期:特点:

①细胞死亡数增加,死亡数⼤⼤超过新增殖的细胞数,群体中的活菌数⽬急剧下降,出现“负⽣长”。②细胞内颗粒更明显,细胞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形,芽孢开始释放。

③因菌体本⾝产⽣的酶及代谢产物的作⽤,使菌体死亡、⾃溶等,发⽣⾃溶的菌⽣长曲线表现为向下跌落的趋势。(3)掌握细菌的⽣长规律对⽣产有何指导意义

根据微⽣物的⽣长曲线可以明确微⽣物的⽣长规律,对⽣产实践具有重⼤的指导意义。故根据对数期的⽣长规律可以得到培养菌种时缩短⼯期的⽅法:接种对数期的菌种,采⽤最适菌龄,加⼤接种量,⽤与培养菌种相同组成的培养基。根据稳定期的⽣长规律,可知稳定期是产物的最佳收获期,也是最佳测定期,通过对稳定期到来原因的研究还促进了连续培养原理的提出和⼯艺技术的创建。

T(2)细菌有哪些与医学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各有何意义?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来区别⼤肠杆菌和产⽓杆菌(1)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1)热原质:⼤多数为⾰兰阴性菌合成的菌体脂多糖。注⼊⼈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故称热原质。

(2)毒素和侵袭性酶:细菌产⽣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为⾰兰阴性菌的脂多糖。外毒素是⾰兰阳性菌产⽣的蛋⽩质,毒性强且有⾼度的侵袭性酶,

(3)⾊素:有⽔溶性⾊素(铜绿假单胞菌的⾊素)和脂溶性⾊素(⾦黄⾊葡萄球菌的⾊素)。不同细菌产⽣不同的⾊素,在鉴别细菌上有⼀定意义。

(4)抗⽣素:是由某些微⽣物代谢过程中产⽣的、能抑制或杀死另⼀些微⽣物和癌细胞的微量⽣物活性医学.教育.⽹收.集整理物质。

(5)细菌素:某些细菌菌株产⽣的⼀类具有抗菌作⽤的蛋⽩质,细菌素作⽤范围狭窄,仅对与产⽣该种细菌素的细菌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才能起作⽤(2)区别⼤肠杆菌和产⽓杆菌可以⽤甲基红实验

试验⽅法:挑取新的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通⽤培养基,培养于36±1°C或30°C(以30°C较好)3-5天,从第⼆天起,每⽇取培养液1ml,加甲基红指⽰剂1-2滴,阳性呈鲜红⾊,弱阳性呈淡红⾊,阴性为黄⾊。迄⾄发现阳性或⾄第5天仍为阴性、即可判定结果。

T(3)湿热消毒灭菌法有哪些?各有何⽤途?湿热法与⼲热法相⽐有何优点?(1)湿热消毒灭菌法1巴⽒消毒法

⽤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物,以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法。此法由巴斯德创建,⽤于消毒⽜乳、酒类。⽅法有两种:⼀种是加热⾄61.1~62.8℃ 30分钟;另⼀种是71.7℃经15~30秒,现⼴泛采⽤后⼀种⽅法。

2煮沸法

在1个⼤⽓压下⽔的煮沸温度为100℃,⼀般细菌的繁殖体5分钟能被杀死,细菌芽胞需要煮沸1~2⼩时才被杀灭。此法常⽤于消毒⾷具、⼑剪、注射器等。⽔中加⼊2%碳酸氢钠,既可提⾼沸点达105℃,促进细菌芽胞的杀灭,⼜可防⽌⾦属器⽫⽣锈。海拔⾼度影响⽔的沸点,⾼海拔⽤此⽅法消毒时,可按海拔每升⾼300m,延长消毒时间2分钟的标准来计算。3流动蒸汽消毒法

⼜称常压蒸汽消毒法,是利⽤1个⼤⽓压下100℃的⽔蒸⽓进⾏消毒。细菌繁殖体15~30分钟可被杀灭,常不能杀灭全部细菌芽胞。该法常⽤的器具是Arnold消毒器,我国的蒸笼具有相同的原理。4间歇蒸汽灭菌法

利⽤反复多次的流动蒸汽间歇加热以达到灭菌的⽬的。将需要灭菌的物品置于流通蒸汽灭菌器内,100℃加热15~30分钟,杀死其中的繁殖体。取出后放37℃孵箱过夜,使残存的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再蒸⼀次。如此连续三次以上,可达到灭菌的效果。此法适⽤于⼀些不耐⾼热的含糖、⽜奶等培养基。若有些物质不耐100℃,则可将温度减低⾄75~80℃,每次加热时间延长⾄30~60分钟,次数增加⾄3次以上,也可达到灭菌⽬的。5压⼒蒸汽灭菌法

是⼀种灭菌效果最好的⽅法。压⼒蒸汽灭菌器(autoclave)是⼀个密闭、耐⾼压蒸锅。灭菌的温度取决于蒸汽的压⼒,在

101.325kPa(1个⼤⽓压)下,蒸汽的温度是100℃。如果蒸汽被限制在密闭的容器中,随着压⼒升⾼,蒸汽的温度也相应升⾼。在超过标准⼤⽓压103.4kPa (1.05kg/cm2)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分钟,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物。压⼒蒸汽灭菌器就是根据这⼀原理制成的,常⽤于⼀般培养基、⽣理盐⽔、⼿术敷料等耐⾼温、耐湿物品的灭菌。但上述温度尚不⾜以灭活朊粒。(2)湿热较⼲热灭菌效果好的原因有:①热蒸汽对细胞成分的破坏作⽤更强。

⽔分⼦的存在有助于破坏维持蛋⽩质三维结构的氢键和其他相互作⽤弱的键,更易使蛋⽩质变性。蛋⽩质含⽔量与其凝固温度成反⽐。湿热灭菌中的菌体蛋⽩质吸收⽔分,因此较同⼀温度的⼲热空⽓中的菌体蛋⽩质更易凝固。②蒸汽存在潜热,当⽓体转变为液体时可放出⼤量热量,故可迅速提⾼灭菌物体的温度。因⽽湿热灭菌⽐⼲热所要温度低,如在同--温度下,则湿热灭菌所需时间⽐⼲热短。③湿热的穿透⼒⽐⼲热⼤,使深部也能达到灭菌温度,故湿热⽐⼲热收效好。

T(4)什么是⽣物安全?病原微⽣物实验室为什么要注意⽣物安全?(1)⽣物安全

⽣物安全⼀般是指由现代⽣物技术开发和应⽤对⽣态环境和⼈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2)为防⽌传染病传⼊、传出,应加强检验检疫实验室⽣物安全管理,以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检验检测和研究中不可避免接触到病原微⽣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物,每⼀项实验操作都可能存在感染的危险,因此操作⼈员⼀定要注意安全。T(1)何谓Transposon、IS、F质粒、R质粒和Ames试验?(1)Transposon:

转位⼦transposon 是特定的DNA序列,50-1000碱基对,可以在基因组中“跳跃”,并且普遍存在于真核原核⽣物的各种组织器官中。⼈类基因组有百分之四⼗由转位⼦组成,其中不乏和⼀些病毒基因组相似。(2)IS:

插⼊序列,是最简单的转座元件,因为最初是从细菌的乳糖操纵⼦中发现了⼀段⾃发的插⼊序列,阻⽌了被插⼊的基因的转录(3)F质粒:

主要见于⾰兰⽒阴性菌。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菌间借伸长的性菌⽑进⾏接合。细菌能在接合中作为基因传递供体取决于致育因⼦(Fertilityfactor)⼜称F因⼦(4)R质粒:

是⼀种细胞质性的质粒,这种质粒具有使寄主菌对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抗菌素或磺胺剂产⽣抗药性的基因群,和F因⼦⼀样,通过接合进⾏转移,获得该因⼦的细菌同时获得对多种药剂的抗性(5)Ames试验:

Ames试验全称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Ames试验的常规⽅法有斑点试验和平板掺⼊试验。T(2)细菌基因转移的类型及其主要差异

1、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段,从⽽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2、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3、接合:是指细菌通过性菌⽑将遗传物质(主要为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4、溶原性转换:是由于温和噬菌体的DNA(前噬菌体)整合到宿主菌的染⾊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改变,从⽽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5.基因重组:不同DNA分⼦间发⽣的共价连接称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位点特异的重组和同源重组T(3)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及其研究的临床上意义?(1)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

是细菌基因发⽣突变、转移或重组。突变是随机的,其突变率为10-6~10-9。包括转化、转导和接合。(2)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1、影响细菌学诊断医学|教育⽹2、预防耐药菌株的扩散3、制备疫苗4、检测致癌物

5、基因⼯程⽅⾯的应⽤

T(4)影印试验验证何种理论?研究细菌的突变在临床上有何意义(1)理论:

把长有许多菌落的母种培养⽫倒置于包有灭菌丝绒布的⽊质圆柱印章上,使其沾上来⾃平板上的菌落。然后可把这⼀“印章”上的菌落⼀⼀接种到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待这些平板培养后,对各平板相同位置上的菌落作对⽐后,就可选出适当的突变型菌株。据报道,⽤此法可把母平板上10%-20%量的细菌转移到丝绒布上,并可利⽤这⼀“印章”接种8个⼦培养⽫。(2)意义

细菌的变异可导致细菌的毒⼒变弱或者变强,临床上常⽤⼈⼯诱变的⽅法来减弱细菌的毒性制备减毒疫苗,来预防某些传染病。

(1)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的关系?

正常菌群:是指正常寄居在宿主体内,对宿主⽆害⽽有利的微⽣物群的总称。

机会致病菌:当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态平衡失调时,⼀些正常菌群会成为机会致病菌⽽引起宿主发病转变的情况(1)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2)宿主免疫功能下降(3)菌群失调

(2)全⾝性细菌感染的类型?(1)毒⾎症:

致病菌侵⼊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长繁殖,不进⼊⾎液循环,但其产⽣的外毒素⼊⾎。外毒素经⾎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

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例如⽩喉等(2)内毒素⾎症:

⾰兰阴性菌侵⼊⾎流,并在其中⼤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量⾰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所致。在严重⾰兰阴性菌感染时,常发⽣内毒素⾎症。(3)菌⾎症:

致病菌由局部侵⼊⾎流,但未在⾎流中⽣长繁殖,只是短暂的⼀过性通过⾎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繁殖⽽致病。例如伤寒早期有菌⾎症期(4)败⾎症:

致病菌侵⼈⾎流后,在其中⼤量繁殖并产⽣毒性产物,引起全⾝性中毒症状例如⾼热、⽪肤和黏膜瘀斑、肝脾⼤等。⿏疫耶尔森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引起败⾎症。(5)脓毒⾎症:

指化脓性病菌侵⼊⾎流后,在其中⼤量繁殖,并通过⾎流扩散⾄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黄⾊葡萄球菌的脓毒⾎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下脓肿和肾脓肿等。(3)组成细菌侵袭⼒的物质基础有哪些?其作⽤是什么?侵袭⼒

是致病菌能突破宿主⽪肤、粘膜⽣理屏障,进⼊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构成细菌侵袭⼒的物质基础包括菌体的表⾯结构(黏附素、荚膜)、侵袭性物质(侵袭素、侵袭性酶类)、细菌⽣物被膜等。(1)黏附素

细菌可通过黏附素附着在宿主细胞上,对细菌的定殖起着重要的作⽤。(2)荚膜

1.抗吞噬细胞吞噬

2.抵抗体液中杀菌物质:如抗体、补体等(3)侵袭性酶类

⼀般不损伤机体组织细胞,但能协助病原菌在机体内的定植、繁殖及扩散,共性是使机体组织结构疏松通透性增强,从⽽有助于病原菌及其毒素迅速扩散。(4)侵袭素

能特异性的识别宿主细胞膜上的多种蛋⽩,使细菌能够直接粘附到细胞膜上,进⽽激活信号通路,使细菌被卷⼊宿主细胞内。它能介导这些细菌侵⼊邻近的上⽪细胞,主要侵⼊到黏膜上⽪细胞内(5)细菌⽣物被膜

⽣物被膜中的细菌容易对多种不同的抗⽣素产⽣耐药,造成多重耐药性。因此,细菌⽣物被膜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和抵抗机体免疫系统的作⽤

(4)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医院感染的定义与特点?(1感染的定义

⼜称医院内感染或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指医院内各类⼈群所获得的感染(2医院感染的特点

⼀、感染对象为⼀切在院内活动的⼈群,住院和门诊病⼈、探视者陪护及医院内⼯作⼈员等,但以住院者为主。

⼆、感染地点均在医院内。

三、感染时间界限是在医院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不久所发⽣的感染。

四、感染对象多为年⽼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病、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化、⼼脏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

五、感染常与诊疗技术及侵⼊性检查与治疗有关。

T(1)葡萄球菌、链球菌有何致病物质、导致什么疾病?有何特点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1)⾎浆凝固酶

游离凝固酶为蛋⽩质。分泌⾄菌体外,作⽤类似凝⾎酶原物质,可被⼈或兔⾎浆中的协同因⼦(Cofactor)激活变成凝⾎酶样物质后,使液态的纤维蛋⽩原变成固态的纤维蛋⽩,从⽽使⾎浆凝固。

结合凝固酶或凝聚因⼦,结合于菌体表⾯并不释放,在该菌株的表⾯起纤维蛋⽩原的特异受体作⽤,细菌混悬于⼈或兔⾎浆中时,纤维蛋⽩原与菌体受体交联⽽使细菌凝聚(2)葡萄球菌溶⾎素

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产⽣溶⾎等。按抗原性不同,⾄少有α、β、γ、δ、ε五种,对⼈类在致病作⽤的主要是α溶⾎素。它是⼀种“攻击因⼦”α溶⾎素还能使⼩⾎管收缩,导致局部缺⾎和坏死,并能引起平滑肌痉挛(3)杀⽩细胞素

F和S两种蛋⽩质,能杀死⼈和兔的多形核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此毒素有抗原性,不耐热,产⽣的抗体能阻⽌葡萄球菌感染的复发。(4)肠毒素

肠毒素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即⾷物中毒。与产毒菌株污染了⽜奶、⾁类、鱼是虾、蛋类等⾷品有关,在20℃以上经8~10⼩时即可产⽣⼤量的肠毒素。肠毒素是⼀种可溶性蛋⽩质,耐热,经100℃煮沸30分钟不被破坏,也不受胰蛋⽩酶的影响,故误⾷污染肠毒素的⾷物后,在肠道作⽤于内脂神经受体,传⼊中枢,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并产⽣急性胃肠炎症状(5)表⽪溶解毒素

引导起烫伤样⽪肤综合征。主要由噬菌体Ⅱ型⾦葡萄产⽣的⼀种蛋⽩质,分⼦量24,000,具有抗原性,可被甲醛脱毒成类毒素。

(6)毒性休克综合毒素

系噬菌体Ⅰ群⾦黄⾊葡萄球菌产⽣。可引起发热,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增强⽑细⾎管通透性,引起必⾎管紊乱⽽导致休克。

链球菌的致病物质

(1)脂磷壁酸,使细菌易于吸附易感细胞。(2)M蛋⽩,具有抗吞噬作⽤。

(3)侵袭性酶,包括透明质酸酶、链激酶(SK)、DNA酶(链道酶,SD)等,均可促进细菌在组织间扩散。(4)链球菌溶⾎素,包括对氧敏感的链球菌溶⾎素O(SLO)和对氧稳定的链球菌溶⾎素S(SLS)。(5)致热外毒素,⼜称红疹毒素,是⼈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

T(2)介绍脑膜炎奈⽒菌、淋病奈⽒菌的致病性、淋球菌感染的微⽣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1)脑膜炎奈⽒菌的致病性

.致病物质有菌⽑、荚膜和内毒素。是流⾏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菌⽑可使细菌粘附于宿主细胞表⾯,有利于细菌⼊侵。荚膜有抗吞噬作⽤。

内毒素是最主要的治病物质,它使机体发热、⽩细胞升⾼、⽪肤粘膜瘀斑,严重时引起DIC和中毒性休克。(2)淋病奈⽒菌的致病性

淋球菌感染可引起泌尿⽣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俗称淋病致病物质:菌⽑、脂多糖(脂寡糖(LOS))、IgA1蛋⽩酶、外膜蛋⽩。(3)淋球菌感染检查法

取泌尿⽣殖道脓性分泌物或⼦宫颈⼝表⾯分泌物直接涂⽚,⾰兰染⾊后镜检。在中性粒细胞内发现⾰兰阴性双球菌,有诊断价值。淋病奈瑟菌抵抗⼒弱,标本采集后应注意保暖保湿,⽴即送检接种。为抑制杂菌⽣长,可在培养基中加⼊抗⽣素如多黏菌素B和万古霉素。可提⾼咽部.直肠部位或宫颈标本的淋病奈瑟菌检出率。标本接种在预先加温的巧克⼒(⾊)⾎琼脂平板或Thayer-Martin(T-M)培养基,培养的最适温度为35 ~36C ,在5% CO2 下培养36~48⼩时,菌落涂⽚、染⾊,镜下呈现⾰兰阴性双球菌即可诊断。

(4) 淋球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淋病是⼀种性传播疾病,是-⼀个社会问题。成⼈淋病基本上是通过性交传染,污染的⽑⼱、⾐裤、被褥等也起⼀定传播作⽤。开展防治性病的知识教育、禁⽌卖淫嫖娟以及防⽌不正当的两性关系是⾮常重要的环节。治疗可选⽤青霉素、新青霉素及博来霉素等药物。近年来发现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给防治多重耐药的淋病奈瑟菌性病带来困难,除做药物敏感试验指导合理选择药物外,还应治疗与淋病病⼈性接触者。⽬前尚⽆有效的疫苗供特异性预防。婴⼉出⽣时,不论母亲有⽆淋病,都应以氯霉素链霉素合剂滴⼈双眼,预防新⽣⼉淋球菌性结膜炎的发⽣。(1)肠杆菌科细菌有哪些共同的⽣物学特征?(1)形态染⾊性:⾰兰阴性杆菌,⽆芽胞。

(2)培养特点: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在普通培养基和MAC培养基上⽣长良好。

(3)⽣化反应: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硝酸盐还原试验(+)。

(4)抗原构造:主要包括菌体(O)抗原、鞭⽑(H)抗原和表⾯抗原。O抗原、H抗原是肠杆菌科⾎清学分群、分型的依据。(5)抵抗⼒:抵抗⼒不强,对热及⼀般消毒剂敏感。对低温有耐受⼒,耐胆盐,并在⼀定程度内能抵抗染料的抑菌作⽤。(2)若有⼀⼀例可疑肠热症病⼈,应如何采取标本进⾏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如何分析肥达试验的检测结果。1.以⽆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g)放于7a64e58685e5aeb931333337613230有225mL灭菌⽣理盐⽔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最好⽤均质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 ⽤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含有9mL灭菌⽣理盐⽔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次,换⽤1⽀1mL灭菌吸管。分析肥达试验的检测结果

肥达⽒反应试验主要有“O”、“H”、“A”、“B”、“C”等结果。

“O”为伤寒菌体抗原,受其他因素影响较⼩,临床价值较⼤,阳性见于伤寒及⼀些其他细菌感染;

“H”为鞭⽑抗原,受防疫注射及⼀些⾃然因素影响较⼤,容易出现假阳性,临床诊断价值不如“O”有价值,常需反复检查,动态观察;

“A”、“B”“C”为副伤寒甲、⼄、丙相应菌体抗原。

O抗体主要是IgM,出现较早;H抗体主要是IgG,出现较晚,根据此特点,肥达试验结果有如下诊断价值:(1)⼆者均超过正常值,患伤寒的可能性⼤。(2)⼆者均在正常值内,患伤寒的可能性⼩。

(3)H抗体效价超过正常值,O抗体效价正常,可能是接种了伤寒菌苗或者是接种的回忆反应。(4)O抗体效价超过正常值,H抗体效价正常,可能是伤寒早期或者其他沙门⽒菌感染。正常值

1O1:80以下2H1:160以下3A1:80以下4B1:80以下5C1:80以下

(3)归纳志贺菌致病的主要特点。急性菌痢的典型症状有哪些?解释其形成机制志贺菌致病的主要特点

①G-的短⼩杆菌,⽆芽胞,⽆鞭⽑,⽆芽胞,有菌⽑,营养要求不⾼

②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除宋内志贺菌个别迟缓发酵乳糖(⼀般3~4天)外,均不发酵乳糖。在S.S等选择培养基上呈⽆

③⾊半透明菌落。

④动⼒阴性,引起肠道疾病的⽆动⼒细菌。⑤志贺菌有O和K两种抗原,O抗原是分类依据急性菌痢的典型症状

急性菌痢主要表现为病急、发热、腹痛、腹泻及粘液便等症状请介绍霍乱肠毒素的组成、致病过程、致病机制。霍乱肠毒素的组成

毒素由A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1个毒素分⼦由⼀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多聚体A亚单位⼜分为A1和A2两个肽链,两者依靠⼆硫链连接。(1)A亚单位为毒性单位,其中A1肽链具有酶活性,

A2肽链与B亚单位结合参与受体介导的内吞作⽤中的转位作⽤。(2)B亚单位为结合单位,能特异地识别肠上⽪细胞上的受体。霍乱肠毒素的致病过程

霍乱肠毒素作⽤于肠细胞膜表⾯上的受体(由神经节苷脂GM1组成),(1)B亚单位与受体结合,使毒素分⼦变构,(2)A经⼦单位进⼊细胞,A1肽链活化,

(3)激活腺苷环化酶(AC),使三磷酸腺苷(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cAMP),细胞内cAMP浓度增⾼,

(4)导致肠粘膜细胞分泌功能⼤为亢进,使⼤量体液和电解质进⼊肠腔⽽发⽣剧烈吐泻,由于⼤量脱⽔和失盐,可发⽣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甚⾄休克或死亡。

哪些霍乱弧菌可以引起霍乱?霍乱是如何传播的?其临床表现、预后如何?O139群霍乱弧菌可以引起霍乱霍乱的传播

1、⽣活接触传播

与病⼈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接触了被埃尔托弧菌污染的物品也可发⽣霍乱。2经媒介昆⾍传播

本病流⾏时苍蝇可以带菌。3.经⽔传播⽔

在传播霍乱时起主要作⽤。在卫⽣条件差的地⽅,江河、河渠、池塘、湖⽔、井⽔和港湾海⽔等极易受到污染。经⽔传播呈现暴发性流⾏,4、⾷物传播

霍乱可以通过⾷物传播。霍乱的临床表现1.泻吐期

(1)泻吐期多以突然腹泻开始,继⽽呕吐。⼀般⽆明显腹痛,⽆⾥急后重感。每⽇⼤便数次甚⾄难以计数,量多,每天2000~4000ml,严重者8000ml以上。

(2)初为黄⽔样,不久转为⽶泔⽔⽔样便,

(3)由于严重泻吐引起体液与电解质的⼤量丢失,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压下降、脉搏微弱、⾎红蛋⽩及⾎浆⽐重显著增⾼,尿量减少甚⾄⽆尿。机体内有机酸及氮素产物排泄受障碍,患者往往出现酸中毒及尿毒症的初期症状。⾎液中钠钾等电解质⼤量丢失,患者出现全⾝性电解质紊乱。2.脱⽔虚脱期

脱⽔虚脱期患者的外观表现⾮常明显,严重者眼窝深陷,声⾳嘶哑,⽪肤⼲燥皱缩、弹性消失,腹下陷呈⾈状,唇⾆⼲燥、⼝渴欲饮,四肢冰凉、体温常降⾄正常以下,肌⾁痉挛或抽搐。3.恢复期

少数患者(以⼉童多见)此时可出现发热性反应,体温升⾼⾄38℃~39℃,⼀般持续1~3天后⾃⾏消退,故此期⼜称为反应期。病程平均3~7天。

副溶⾎性弧菌可以引起何种疾病?如何预防?

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样便为主要症状预防

加⼯海产品的案板上副溶⾎弧菌的检出率为87.9%。因此,对加⼯海产品的器具必须严格清洗、消毒。海产品⼀定要烧熟煮透,加⼯过程中⽣熟⽤具要分开。烹调和调制海产品拼盘时可加适量⾷醋。⾷品烧熟⾄⾷⽤的放置时间不要超过4个⼩时。主要病理变化为空肠及回肠有轻度糜烂,胃粘膜炎、内脏(肝、脾、肺)淤⾎等。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依据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原因,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检查,分为有创检查和⽆创检查两⼤类。侵⼊性试验通常⽤于快速脲酶试验和胃粘膜组织切⽚的显微镜检查。快速脲酶试验是侵⼊性检查的⾸选⽅法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哪些疾病相关,致胃癌的可能机制有哪些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萎缩,胃癌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癌的病因之⼀。

幽门螺杆菌能引起胃黏膜炎症因⼦聚集,损伤胃黏膜;并通过多种途径激活上⽪细胞内多个致瘤通路,(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途径、

(2)Wnt-β连环蛋⽩和环氧化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抗体(PGE2)途径等,

从⽽改变胃⼲细胞的微环境并扰乱胃⼲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使正常胃⼲细胞演变为癌症⼲细胞。

幽门螺杆菌预防策略

90%的细菌感染者经过1~2周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往往能被消灭殆尽。他们建议,应当进⾏全民普查,⾄

少应该对接受过胃部⼿术、有过胃病、或亲属中有过胃癌的⼈进⾏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并对感染者进⾏杀菌治疗,这样有望控制胃癌。

1.厌氧菌的种类及感染特点及条件。

(1)在氧存在下不能⽣长的细菌,特称为专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除通过发酵,光合作⽤获得能量外,有的能把硫酸盐那种的⽆机氧化物作为末端电⼦受体⽽加以利⽤,如梭菌、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以及⼤部分光合细菌(2)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新陈代谢,⼜可以在⽆氧状态下进⾏新陈代谢,但在这两种状况下,体内的⽣化反应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产能途径不同,如⼤肠杆菌、产⽓肠杆菌等肠杆菌科的成员,地⾐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等2.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

其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形成厌氧微环境:如伤⼝窄⽽深(如刺伤),有泥⼟或异物污染;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缺氧;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等。3.何为汹涌发酵,简述产⽓荚膜梭

菌致病特点,类毒素及抗毒素在厌氧芽孢杆菌感染防治上的意义。4.请介绍⽆芽孢厌氧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特点。1.结核分枝杆菌的⽣物学特性?

抗酸染⾊阳性。⽆鞭⽑,有菌⽑,有微荚膜但不形成芽孢,其细菌壁既没有⾰兰阳性菌的磷壁酸,也没有⾰兰阴性菌的脂多糖结核分枝杆菌不发酵糖类。与⽜分枝杆菌的区别在于结核分枝杆菌可合成烟酸和还原硝酸盐,⽽⽜分枝杆菌不能结核分枝杆菌可发⽣形态、菌落、毒⼒、免疫原性和耐药性等变异。2.结核分枝杆菌致病物质及感染特点?感染特点

结核分枝杆菌不产⽣内、外毒素。其致病性可能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量繁殖引起的炎症,菌体成分和代谢物质的毒性以及机体对菌体成分产⽣的免疫损伤有关致病物质

1.荚膜荚膜的主要成分为多糖,部分脂质和蛋⽩质。其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有:

①荚膜能与吞噬细胞表⾯的补体受体3(CR3)结合,有助于结核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上的粘附与⼊侵;②荚膜中有多种酶可降解宿主组织中的⼤分⼦物质,供⼊侵的结核分枝杆菌繁殖所需的营养;③荚膜能防⽌宿主的有害物质进⼊结核分枝杆菌,甚⾄如⼩分⼦NaOH也不易进⼊。

2.脂质据实验研究细菌毒⼒可能与其所含复杂的脂质成分有关,特别是糖脂更为重要。①索状因⼦:是分枝菌酸和海藻糖结合的⼀种糖脂。能使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呈蜿蜒索状排列。此因⼦与结核分枝杆菌毒⼒密切相关。②磷脂:能促使单核细胞增⽣,并使炎症灶中的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细胞,从⽽形成结核结节。③硫酸脑苷脂:可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体与溶酶体的结合,使结核分枝杆菌能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活。

④蜡质D:是⼀种肽糖脂和分枝菌酸的复合物,可从有毒株或卡介苗中⽤甲醇提出,具有佐剂作⽤,可激发机体产⽣迟发型超敏反应

3.蛋⽩质结核分枝杆菌含有⼤量蛋⽩质,作为毒⼒因⼦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结核菌素是菌体蛋⽩的主要成分,和蜡质D结合后能使机体发⽣超敏反应,引起组织坏死和全⾝中毒症状,并在形成结核结节中发挥⼀定作⽤。3.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判定与⽤途?试验原理

结核菌素⽪肤反应是迟发型细胞超敏反应。它是抗原(结核菌或卡介苗)进⼊机体使机体的免疫T淋巴细胞致敏,并⼤量分化

增殖。当已致敏的机体再次遭受到抗原⼊侵时,致敏淋巴细胞就会与之结合,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表现在结核菌素注射部位形成硬结甚⾄发⽣⽔泡、坏死。结果判定

通常在前臂掌侧⽪内注射5IU的PPD,经48-72⼩时检查局部反应,凡硬结直径平均〉5㎜为阳性;6-10㎜为+;11-20㎜为++;>20㎜为+++;局部发⽣⽔泡为++++。意义:(⼀)阴性反应

未受结核杆菌感染,或免疫反应窗⼝期。(⼆)阳性反应

说明已受结核杆菌感染,可能有以下⼏种情况:1、结核病患者,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2、卡介苗接种后,免疫反应已建⽴;

3、3岁以内未种卡介苗者,提⽰体内存在结核病灶;4、⾮结核分枝杆菌交叉反应。(三)强阳性反应1、有助于确诊结核病;2、已感染,未发病者;

3、强阳性⼈群结核病发病率⾼,在未找到病变时,可以实施预防性治疗;

4、强阳性伴有肺部病灶时,则有利于结核病的诊断。但肺部⽆病灶时,说明机体处于结核菌敏感状态。⽤途

1.⽤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结核菌素试验对青少年、⼉童及⽼年⼈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作⽤,是较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法。2.为接种卡介苗提供依据

如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时,表明体内已感染过结核菌,⽆须再接种卡介苗。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为卡介苗的接种对象。3.为测定免疫效果提供依据

⼀般在接种卡介苗3个⽉以后做结核菌素试验,了解机体对卡介苗是否产⽣免疫⼒。如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提⽰卡介苗接种成功,反之需重新再进⾏卡介苗接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