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桥头交叉节点交通组织方式的问题与对策

2022-12-07 来源:汇智旅游网
关于桥头交叉节点交通组织方式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9-10-30T09:40:02.6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作者: 王硕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路网结构不断完善,交通需求量日益增加。文章结合实例,就桥头交叉节点交通组织方式的问题与对策展开分析。

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西北设计院 甘肃 730000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路网结构不断完善,交通需求量日益增加。文章结合实例,就桥头交叉节点交通组织方式的问题与对策展开分析。

关键词:桥头交叉节点;交通组织方式;问题;对策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需加快城市空间扩展,跨江面海,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根据城市总体路网规划,如何处理好道路交叉节点是沿江道路的重点与难点。

一、交通组织优化定义及常见措施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常见交通组织优化措施:一是信号配时优化(改变放行顺序、放行方式、放行时间、间隔清空时间等);二是增加进口车道数(偏移中心线、压缩车道、工程拓宽、右转车辆提前分流);三是增加隔离设施,减少干扰(中央隔离、机非隔离、人非隔离);四是慢行交通系统改善(如设置安全岛、立体过街等);五是禁左、禁掉等禁限措施;六是增加视距、改善转弯半径;七是完善交通语言(标志、标线);八是优化公交站点、线路;九是增设智能交通设施(电子警察、诱导屏等)。 二、实例分析 (一)工程概况

某大道(以下简称A大道)是城区快速干线之一纵,道路等级规划为快速路,B滨江路等级为主干路。本节点快速路与主干路交汇处定位为一般互通立交。立交能保持直行车流快速顺畅,建设本立交可以使交叉口交通组织更加便捷,地面交通系统完备,路网结构完善,利于周边地块开发及居民出行,同时本立交的建设能更好地发挥该道路作为交通走廊带的功能。 (二)交叉节点存在的问题 1.建设条件

A大道为现状道路,路基段双向八车道,桥梁段双向六车道,桥头路基段有一下穿涵洞供车辆通行,桥孔下是防洪堤。场地地貌为浅丘坡积台地,周围地物密集,主要为宅基地、民房及工厂。场地建设条件相对较复杂。 2.现状交通组织方式问题

跨江道路由于受洪水位标高、结构等因素控制,在两岸江堤处标高较高,不能及时与沿江道路进行平交,基本采用上跨沿江道路后,再降坡,造成过江车辆往返沿江道路需绕行,从而严重影响交通便利性,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由于此种交通组织方式并发产生其他影响交通的问题。(1)路边停车。节点周围是村庄、厂房等地物,无固定停车场地,当地出行车辆和外来车辆随意停靠路边,占用大量道路空间。(2)信号灯控制。在A大道与 S208 交叉口处采用信号灯管控,不利于A大道直行车流通行,不符合远期快速路的规划要求。(3)三角区交通混乱。经C大桥往返村庄车辆需经S208 绕行,S208 货运车辆较多,而交叉口近,三角区交织长度短,造成三角区交通拥堵严重。

(三)交叉节点交通组织方案 1.交通量预测与分析 (1)交通量预测

本次交通量预测在城市交通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城市土地使用规划、数理统计方法、计算机软硬件手段等对道路网络整体进行模拟。(2)交通量分析。从路网结构上分析,该节点除最主要流向为直行方向外,转向交通量较大。本节点最主要转向交通流向分别为东←→北方向、东←→南方向,次要转向流向为西←→北方向、西←→南方向。 (2)交通组织设计原则

1)应综合考虑功能、安全、环境、资源、驾乘者的舒适和便利等因素。

2)组成节点系统的各单元之间、节点与整体路网系统之间、节点与环境之间应相互协调。 3)交通组织方式、几何构造及信息分布等应与驾驶人期望相一致。 4)交通流运行方向、车道布置和运行速度等应具有连续性。 (2)交通组织方式

本节点快速路与主干路交汇处定位为一般互通立交。 1)近期交通组织方式

近期主要考虑分离式立交和简易菱形立交两种交通组织方式。(1)近期交通组织方式一。方式一是各转向交通在通过路网或平交口绕行,B滨江路和A大道交叉节点处采用分离式立交形式。利用 S208 与A大道和B滨江路平交口进行交通转换。该方式与现状交通组织方式一致。(2)近期交通组织方式二。方式二采用简易菱形立交的方式,在A大道两侧设置辅道与B滨江路平交,上下桥交通可以通过平交口及辅道进行交通转换,该方案拆迁占地少,工程造价低,同时确保A大道直行交通顺畅。 2)远期交通组织方式

远期主要考虑一般式立体交叉交通组织方式。(1)远期交通组织方式一。方式一尽量减小拆迁和征地,B滨江路上下桥方向通过设置两条回头匝道接入C大桥与B滨江路交叉的平交口,实现交通转换。(2)远期交通组织方式二。采用设置全互通式立交型式。各转向交通在通过匝道快速转换,部分立道采用迂回定向匝道形式,可避开对九龙江的影响,同时减少对C大桥结构的拼接长度。 (3)方案比选 1)近期方式

近期方式一:分离式立交,交通适应性较差,转向交通需通过平交口及路网绕行。该节点现状及预测转向流量较大,通过平交口及路

网绕行不能快速疏解节点交通,征地拆迁较小,对行洪基本无影响,工程实施难度小,建安费用较小。

近期方式二:简易菱形,交通适应性较好,转向交通需通过桥下平交口转换,保证A大道之行交通顺畅,基本能满足交通转换需求,征地拆迁较小,对行洪基本无影响,工程实施难度小,建安费用较小。

经综合比较,近期方式一路网交通适应性很差,而方式二工程实施难度小,且路网交通适应性较好,与节点在路网中的定位相符。因此推荐采用方式二。 2)远期方式

远期方式一:半定向匝道立交型式,交通适应性较差,桥下平交口易形成交通滞留点,交通服务水平低,存在车辆排队,影响桥上交通,征地拆迁较小,对行洪基本无影响,工程实施难度小,建安费用较小。

远期方式二:半定向+苜蓿叶匝道立交型式,交通适应性较好,全互通,能够快速疏解各个方向的交通。征地拆迁较小,对行洪基本无影响,工程实施难度小,建安费用较小。

经综合比较,远期方式一桥下平交口交通功能较差,而方式二全互通,更符合远期改造的目的。因此推荐采用方式二。 (四)案例评价

B滨江路与A大道交叉,近期采用简易菱形立交,A大道两侧设置辅道与B滨江路平交,保证A大道过江交通的顺畅。交通的滞留点放在桥下交叉口,近期九龙江南岸还处于逐步开发阶段,交通流有限,采用该交通组织方式既能满足近期的交通需求,又能为远期的改造预留空间。此处位于村庄密集区,拆迁量大,采用此交通方式能大大降低总投资,有利于工程的推进,同时该交通组织方式与规划定位也是相吻合的。随着城市发展,交通量快速增长,若近期的交通组织方式不能满足远期的交通通行能力时,建议采用全互通式立交型式进行改造。

综上所述,大部分城市都是依山傍水而生,难免存在跨江跨河道路,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跨江跨河道路与沿江沿河道路的交叉问题,对于江河两岸发展较为成熟的新改建道路,由于早期建设跟不上城市的快速发展,造成没有足够的再建空间,或是产生大体量的征迁工作,增加工程建设的难度,往往难以达到理想通组织方式;而对于那些跨江发展的城市新区,有完整的城市规划,对于这种桥头交叉问题,从规划层面已加以考虑,有利于交通组织方式的合理设计。桥头交叉是道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过江交通的咽喉,应从路网的功能定位、经济技术指标、周边环境、工程实施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作出更加合理的交通组织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硕.关于城市主干路的交叉节点设计分析[J].智能城市,2019,5(15)

[2]巩向恩.论城市高架桥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5) [3]凌永塘.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下客运组织方案研究[J].科技风,2019(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