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探讨

2020-08-29 来源:汇智旅游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探

摘要:中华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且其传承了民族精神。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便崇尚礼仪。经过数千年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拥有了完善的礼仪规范和道德标准。而语文这一学科中包含了众多传统文化内容,可以说,传承传统文化离不开语文。在教学中职语文时融入传统文化,可弘扬传统文化,唤醒学生学习并传承优良文化的意识。因此,本文对该问题展开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浸润;教学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国学所集中体现出来的,国学思想兴盛过,衰败过,在近几年盛行的“国学热”大潮下,传统文化得以回归。特别是十九大之后,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给予了更多关注。对教师而言,其有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重任。因此,将优秀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究与实践的重点话题。

1.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中职学生对传统经典文学的学习兴趣缺缺。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发现有相关学者就语文基础知识展开了问卷调查,并给出了以下数据:列举了15位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历史人物,其中60%以上的学生比较了解杜甫、李白,而对于其他历史文化名人,特别是除文学类名人外的,80%的学生都表示不了解不清楚。在古代典籍的了解上,多数学生只知道《论语》、《史记》,而对于其他典籍了解甚少甚至全然不知。至于《诗经》的价值,学生不了解;孔子提倡何种思想,学生不明确。这些现象都深刻体现了中职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职业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存在不足。因此,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急如星火。

2.中华传统文化如何融入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当前呈现几个现象:第一,传统文化教学没有与之相应的教材,教学内容碎片化;第二,传统文化教学更多的侧重于古诗词,以古诗词代替传统文化,有失偏颇;第三,传统文化教学目标定位于品鉴欣赏为主,学用脱节。

基于以上三类现象,参照中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组织形式,笔者设计了日常浸润类、经典诵读类和兴趣激发类三种类型的语文教学活动项目,以此弥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1日常浸润类项目

环境对人能产生巨大影响。浸润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也能得到锻炼提升,由此促成其主动学习。尤其是当前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促使很多新媒体加大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力度,增添了很多如:诗词大会、汉字文化等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媒体内容,让学生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渠道。

而电视节目的趣味性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来观看相关的电视节目,然后在课上针对学生所观看的内容来进行讨论。将课程内容与节目内容相互结合,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节目内容将语文知识深入开展,使二者达成相辅相成的效果,从而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的同时,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

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中的场景来组织属于班级内的传统文化节,让学生根据自身对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的理解表达出带有个人特色的表演,表达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中秋节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有大量的文学作者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对中秋的感慨之情,那么教师就可以以中秋节为题组织学生们进行长诗词比赛,在提升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促使学生自动自发的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

2.2经典诵读类项目

古诗词蕴含着传统文化,同时,众多经典古文中也有优秀文化的身影。中职语文课本收录了众多古文,这些千古佳作,都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学生通过学习此类美文佳作,可与经典相伴,与圣贤同行,更容易唤醒其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树立自身文化自信。比如,鼓励学生对经典诗词进行默读、朗读、多次读、深读、边读边做笔记等等,让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经典文学的方法,同时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并学习《国殇》之后,可鼓励学生深读并了解《离骚》所展现的思想与内涵;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论语》后,可推荐学生阅读《中庸》、《孟子》等经典书目。最开始,可让学生阅读注释版,保证其掌握大意即可。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

2.3兴趣激发类项目

古文、古诗词的学习,往往枯燥无趣,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实现枯燥学习到快乐学习的转变。在教学之余,笔者进行了多样的文学诵读活动。通过让学生们诵读古文,回味经典,来弘扬并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不过,诵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对教师有很高要求。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在课前设计活动形式,比如,就怎样开展此次诵读活动,可通过小组研究讨论的方式决定,活动要满足学生需求,且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活动形式的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保证所开展活动的效果,对活动流程加以合理规划,避免“徒有其表”。此外,教师要针对各个活动做好跟踪和评价工作,实践活动既已进行,势必要做到有始有终,在活动中,用心观察学生行为,在活动结束时给予公正评价,这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是极为有利的。例如,

活动一:“飞花令” 主题词: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月、花 山、水 四季 节气 城市 形式:1.以小组为单位,每月前三周搜集相关诗句,并进行背诵; 2.每月最后一周,以飞花令形式进行PK。

活动二:经典咏流传 形式:1.填词比赛。将经典古诗文替换流行歌曲原有歌词。 2.吟唱比赛。吟唱自己填词的歌曲。 评比标准:1.词和曲在断句上的契合度; 2.词和曲在情感表达上的契合度; 通过此类活动的进行,学生思绪得以放飞,不仅提高了其对古诗文、古文的探索兴趣,还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其经典阅读能力和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不仅涵盖了文化内容,还包括了人文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教材改革中,更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创新上。教师要在依托古文、古诗词的基础上,促使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作品,了解经典作品中所呈现的文化内涵,自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陶兴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探讨[J].课外语文,2020(27):51-52.

[2]潘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N].语言文字报,2020-07-15(008).

[3]宋雪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57):280-2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