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王夫之历史观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2023-12-31 来源:汇智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 4卷第3期 JOURNAL OF BINGTUAN同D1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J_I L1IoN 唧rIE vo1.14 No.3 2004年第3期 Sep.2004 历史学研究· 论王夫之历史观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任贤兵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王夫之是地主阶级的进步思想家,他在评史论政中,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其历史观中闪耀着朴素 的辩证思想的光 .他看到了世界是永远运动的,历史是一个变化的、有规律的过程,他运用朴素辩证法来考察社 会现象和历史问题,在历史观上表现为系统的历史变易思想和进化观点,他对前人朴素辩证法思想作了继承和发 展,将其推向时代新的高度。 关键词:阴阳;理势;历史观;朴素辩证法思想 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48(2004)03一OO23—03 On the Thought of the Shnple Dialectics in the Wang fuzhi’mstory ViewREN Xian—.bing (History College of wul1an University,Hubei,Wuhan,430072,China) Abstract:Wang fuzhi is an advanced thinker belonging to the landlord class.When he talks about poliitcs,he explains his own philosophy thoughts in which the simple dialectical thoughts glitters.He holds that the world is always varying and that the ihstory is a changign but regular process,he makes full use of the simple dialectics to investigate the socila phenome, ̄and the ihstorical problems,whose history views take on the systematic varying thoughts and the evolving standpoints,he herist and develops the simple dialectisc,pushing them into a New brand. Key words:yin and yang;reason in thotlghts;historical perspectives;the thought of the simple dialectisc 王夫之处在明末清初社会大变革时代,是地主 他认为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化发展的,世界是运 阶级的进步思想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历史评论 动的。他曾指出在太虚中,有阴阳二气,或聚或散, 著作有早年写的《尚书引义》、《春秋家说》、《春秋世 变动不已。他说“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 论》、《续春秋左氏传博议》、《诗广传》等书,晚年写有 阴,动之静也。”_l J阴阳二气一动一静地相互运动,产 《读通鉴论》、《宋论》两部巨著。在这些书中,王夫之 生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自然领域,气积 都有意识地把评史和论政两者统一起来,借评论史 为动、植、飞、潜等种类不一的万物;在社会领域,神 事来抒发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他也借对历史现 秘的气转化为人物和事件。社会治乱,人事兴亡,都 象的分析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 是这种气屈伸聚散的表现。他认为“静者,非不动 王夫之运用其朴素辩证法来考察社会现象和历 也”,静止只是相对的,运动才是绝对的。他反对旧 史问题,在历史观上表现为系统的历史变易思想和 儒把动和静截然分开的说法,斥责其为“流俗”、“异 进化观点,应予充分肯定。他对前人的朴素的辩证 端”之说,给以往一切形而上学以有力的打击。 法思想作了很大的发展,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王夫之把他的“道器一贯”、“气化日新”的自然 正确理解他的朴素辩证法有助于继承和弘扬祖国传 史观应用于对社会历史的考察上,发挥了今胜于古 统文化。 的思想观点,肯定了历史是进化的。l2 他认为“唐虞 王夫之世界观中具有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以前”人类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人之异于禽兽无 收稿日期:2OO4—06—10 作者介绍:任贤兵(1974一),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硕十生,主要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 2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几也”。_3 J后由于黄帝尧舜的“明伦察物”,古人才得 畴,即所谓“势”,试图深入地揭示历史运动过程的必 以清除禽兽之气,才开始像今人的样子。“而视唐虞 然性。他认为,正如物质自然界的“气化”过程有其 三代帝王初兴、政教未孚之El,其愈也多矣。”_4]后 固有的“理”一样,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必然 经夏、商、周诸王“经理”和孔子“垂训”,“伦已明,礼 之“势”,自然史和人类史,在王夫之看来,都是一个 已定,法已正”。【 J人类才真正进入“人道”之世,此后 合规律的必然过程,也就是一个自然过程(“天”)。 虽“治相继,道相承”,但“即一代而各有弛张,均一事 所以他说“顺必然之势者,理之自然者,天也。…… 而互有伸屈。”典章历代互有损益,不断更新完善。 夫岂有苍苍不可问之天哉?天者,理而已矣。理者, 他又说“势字精微,理字广大,合 他认为“以古之制,治古之天下,而未可概之今日者, 势之顺而已矣。”¨0J君子不以立事。以今之宜,治今之天下,而菲可必之 后日者,君子不以垂法。”_6J他反对邹衍之流的历史 循环论与封德、彝、邵雍等的历史倒退论,认为他们 或“妖妄而不经”或“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他把人 类历史看作一个由野蛮到文明的发展过程,并以此 来看待社会上各种规章制度,主张因时变革,反对因 循守旧。他极为推崇“El新”,“谓之圣德”,他针对明 王朝“法祖从王”陈腐观念,他提出“更新而趋时”的 政治主张,认为只有趋时应变,才能El新月异,而不 为物所困。他所强调的“趋时”,即要紧跟时代前进, 坚持变革。他认为社会历史如“江河之水”,时刻变 动着,这好比“人身之肌肉爪发”,每天都在新陈代谢 着。如此鲜明的历史变易思想和进化观点,在封建 思想家中还是少见的。 王夫之在研究历史现象,解释历史问题时,特别 关注“气”、“势”的变迁。他在论述历史人物或历史 事件之“理”时,时时注意着“气”、“势”的变化。他认 为“气”是随时变化的,“势”、“理”也紧随着变化。理 有顺逆,势分难易。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 存在于同一过程中。正如他所说:“理本非一成可执 之物.不可得而见,气之条绪节文,乃理之可见者也, 故其始之有理,即于气上见理,适其得理,则自然成 势,又只在势之必然处见理。”[ J得“理”或“势”, “势”中有“理”,“理”、“势”打成一片。这就是所谓 “理势合一”论。就其实质而言,这种理论是向封建 统治者提供攻守天下的妙策。同时,这种理论也是 向人民说教,要他们遵循封建之规矩。他提出“万物 皆有当然之则,所谓理也”,_9J作出了理是事物的必 然规律的重要结论。社会历史的变化和发展有其一 定的“物则”,即有一定的“物”的法则性,这种“理势 论”和“物则论”,是王夫之的朴素辩证思想在社会历 史中运用的观点之一。 王夫之认定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 过程。他依据他的“理依于气”,“气无非理”,创立了 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即“理势合一”,“理势相 成”学说。他从大量历史事史事变的综合中制定了 个标志历史事件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过程的范 24一 而名之日天。”_1I_他将天人关系作了阐释,“吉凶之 消长在天,动静之得失在人。”他还分析了“理”、 “势”、“天”、“人”、“几”、“时”等基本范畴间的区别与 联系。他辩证分析了“理势相成”。一方面,就“理成 势”的角度说,“得‘理’自然成‘势’,”一理’当然而 然,则成乎‘势’矣。”_l2_另一方面,从‘势成理’的角 度说,“于‘势’之必然处见‘理’,”一势’既然而不得 不然,则即此为‘理’矣”。_1 3_总而言之,王夫之的理 论,显然区别于所谓“天理史观”,而是以历史之“势” 作为现实基础的,他肯定“理、势不可分”,又强调“势 固平时,理因乎势”。_1 J揭示了二者是统一的,不可 截然划分的关系。 王夫之在论述社会发展时,曾注意到由于事物 本身存在阴阳、寒温、生死、成败等方面的矛盾,这些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引起事物发生相应的 变化。王夫之主要吸纳了《周易》的变的思想。他在 《周易外传》中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刚柔相推,变 在其中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张 子正蒙注》中说:“一屈一伸,交相为感,人以之生,天 地以之生万物而不息,此阴阳之动几也。”王夫之在 易学研究和史学研究方面有精深的造诣,他常以《周 易》的变通观、矛盾观来解说历史,阐发自己对历史 兴盛衰亡的看法。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是合规律的前 进运动,而又有各种险阻和曲折,并充满着复杂的矛 盾。他曾注意到民族和阶段之间的矛盾对立斗争, 当他看到明末统治的腐败和农民起义,他痛心疾首, 当他看到南明小朝廷权奸当道及清军对汉族的肆意 屠杀,他义愤填膺。因此,他积极主张改革,缓和阶 段矛盾,进行抗清斗争。但是,他为其阶级所局限, 不能正确理解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 能揭示阶级间的矛盾斗争关系,从而也不可能揭示 出社会发展的真正规律。王夫之找不到社会发展的 真正动力,认为天理在汉高祖和唐太宗等圣人的 “心”里。他把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圣人的“心”的 意志和行动。他的历史观最终陷入以圣帝明王的意 志为转移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泥潭之中。 王夫之的历史观中曾接触到量变的问题。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说:“庄子藏山,佛氏刹那之旨,皆云新故密移,则死 规定,均应因时、因事制宜。他痛斥顽固守旧派,“守 亦顿然而尽,其言要要不诬”。[15]事物的生死,往往 其物古而不能日新,虽其未消,亦稿而死矣。”【-9 在 要经过长期的量变的积累才最终形成的。猝生猝死 反对顽固守旧斗争中,王夫之起了一定的揭露和批 的“顿变”,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王夫之对事物发 判作用,对于一个封建思想家来,这是难能可贵的。 展的另一重要形式质变,虽曾触及到一点边际,但未 王夫之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思想家,不仅受地 能进一步正确理解。他曾注意到太昊以前,轩辕以 主阶级偏见的限制,而且还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他 前以及唐虞三代经济文化的差异,并试作比较研究, 不可能深刻地论证历史发展的方向,【加J创立关于历 也曾注意到封建制向郡县制的演变,并对中国数千 史规律的完整学说。他的历史观,就其本质与主流 年历史按治乱原则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三变”说,这 在当时来说,是具有一定进步性的。但是,他不可能 看到社会历史发展各个历史阶段最本质的东西及其 质变的过程,亦即不可能看到社会发展各个历史阶 段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转变的真正规律。¨6_ 王夫之论古今制度沿革,用“贞一之理”把各种 制度联系起来。“贞一之理”即王夫之的天理,是根 本的、不变的理,“一理含夫万理”,【盯J是一切“理”的 总根源。它经过“相乘之机”,转化为千差万别的 “理”。它是各种制度“万古不易”的核心,它在不同 的时机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在这些不同的形态中, 都有其一定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的形势下,那些变 化了的形态又都是合理的。如“天之使人必有君”是 “贞一之理”。但人君怎样主宰人民,就要看“相乘之 机”。三代时是封建制,在当时这是势所必然;秦汉 以后,情形变了,封建制变为郡县制,这也是合乎“理 势”所要求的。同样,“天之使人必有君”是“贞一之 理”,但这个君主由地主阶级中哪一姓来担当,则要 看“相乘之机”。所以就“天之使人必有君”来说,是 不可移易的;就一家一姓的统治来说,则是“可禅、可 继、可革”的。值得充分肯定的是,王夫之在论述中 表露出了系统的历史变易思想和进化观点。由于天 有“贞之一理”,故人君治理天下“有定理”。这个“定 理”集中体现在“道统”上。“定理”表现为明伦、察 物、敷教、施仁等,这是帝王治理天下的准则。¨8_由 于天有“相乘之机,故人君治天下”无定法,因此,王 夫之主张进行社会改革,认为像兵、刑、赋、役等具体 而言,只能是唯心主义的。他对复古主义,历史循环 论等的揭露和批判是很不彻底的,其作用是十分有 限的。然而王夫之的历史观已能以其朴素辩证法和 唯物主义在某些环节部分地结合起来,成为他的思 想的精华部分。他的历史观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 成为他作出超越前人乃至同辈的重要理论贡献。 参考文献 [1][7]王夫之.思问录·内篇[M].中华书局,1956. [2] 肖 父.论王夫之的历史哲学.吴泽.中国史学史论集 (--)[c].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3]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M].中华书局,1975. [4]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M].中华书局,1975. [5]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M].中华书局,1975. [6]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M].中华书局,1975. [8]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九)[M].中华书局. [9] 王夫之.四书训义(卷八)[M].中华书局. [10]王夫之.宋论(卷七)[M].中华书局. [11]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九)[M].中华书局. [12]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九)[M].中华书局. [13]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九)[M].中华书局. [14]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二)[M].中华书局,1975. [15]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五)[M].中华书局. [16]吴泽.王船山历史观略论[J].江汉学报,1962,(12). [17]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十)[M].中华书局. [18]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三)[M].中华书局,1975. [19]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三)[M].中华书局,1975. [2o 曹伯言.王船山历史观研究[J].历史研究,1965,(5).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