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352
June2016(A)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问题与对策
黄永琼
(梧州市轻工技工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摘
文献标识码:A
广西·梧州543002)
DOI:10.16871/j.cnki.kjwha.2016.06.046
要本文通过分析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些成就。但由于几十年来,中职和高职分别隶属不同部门管理,其内在联系被人为割裂,两者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其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考试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差距,在实际操作上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衔接。
题,提出中高职院校在衔接过程中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材规划、教学内容等方面应实行一体化操作,分清层次,
明确各自地位,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衔接问题对策
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theIntegrationofSecondaryand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HuangYongqiong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inte-grationofsecondaryand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andpro-posesthatsecondaryandhighervocationalcollegesshouldcarryoutintegratedoperationinmajorsetting,cultivationobjective,textbookplanningandteachingcontentintheprocessoftheirin-tegration,basedonacleardivisionoftheirrolesrespectively.Onlyinthiswaycantheschool-runningeffect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beimprovedandacontemporaryvocationaled-ucationsystembeconstructed.
Keywordsintegrationofsecondaryand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cohes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同属职业教育序列,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一体化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诉求,是打通中职到高职的上升渠道,保证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手段之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指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在政策的层面确定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规划》同时指出:“加强中高职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这又明确了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方向和内涵。
实现中高职一体化的核心和落脚点是课程的衔接。目前,我国各地在这方面已经开始了实质性的探索,取得了一
作者简介:黄永琼(1973—),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1存在问题
1.1非专业对口招生,造成知识与技能的错位衔接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起步早,专业类别多而齐全,而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专业类别相对较少,特别是有些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高等职业院校根本没有。这就导致中职学生升入高职时有些专业难以实现对口,只能退其次而求相近或类似的专业,造成了知识与技能的错位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无用,几乎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新专业,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高职教育质量。
1.2同专业招生出现教学内容重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长期以来,由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自成体系,缺乏统一的规划,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教材使用比较混乱,有些课程干脆直接使用高职教材,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相同专业的课程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同一专业体系的课程重复率达30%以上,甚至有些专业核心课程重复率高达60%。这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1.3文化课程出现断层,中职生与普高生文化基础差别较大
对中职起点升入高职的学生而言,高职的文化课与中职不衔接的现象比较严重。中职生由于初中毕业即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基础薄弱,难以与普高升上来的学生相比,特别是在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公共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方面学习比较困难,影响其终身继续学习的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而普高升上来的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文化基础比较扎实,但由于缺乏技能训练,实习实训跟不上进度。这种情况在同一专业、同一课堂学习时对比明显。
2对策与建议
2.1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
10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职业教育
质量和效益。”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技能的支持。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上的共同要求是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专业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条件。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实际,减少部分不适应社会需求、就业不畅的专业;高职院校则应结合经济社会和地方的需求,开设一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地方特色、与中职学校专业相对应的专业,拓宽专业设置面,使中职专业有延伸和拓展的空间,为一体化的专业衔接打下物质基础。
2.2分层次制定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重点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重点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两者培养目标有其共性和区别。实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两者的培养目标应体现在层次性上。中职教育应以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即操作工或初级管理人才为主;而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端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即技师、生产一线组织者或管理者为主。两者在各自的教育阶段和层次上,要针对自身的目标要求准确定位,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要摒弃不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人为拔高培养目标的做法。
2.3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行业企业参与,统一教材规划,推进课程开发的一体化《意见》指出:“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开发培训项目,推进精品专业或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产业链上不同的岗位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和技术技能,用人单位最有话语权。因此,邀请行业企业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来,其课程设置可以直接反映时下社会所需的最新知识和技能。但由于体制问题,我国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总体不高,参与课程开发程度较低,这是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有差距的原因之一。对此,应由政府部门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联合行业企业、中高职院校,共同开发出各专业门类的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以及体现行业最新技术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这样既能避免教学内容和重复,其课程设置和内容又能紧扣社会需求。
另外,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有统一的教材建设规划,首先是要确定专业开发的系列教材,其次要根据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中高职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不同的要求,合理确定中职学校、高职院校要开设哪些课程。特别是中职学校课程设置,要正确处理“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考虑部分学生就业的需要,也要满足部分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使中高职课程体系充分衔接,确保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适应发展的职业竞争能力。2.4根据培养目标科学划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体现出系统性和层次性
在教学内容上,要贯彻“分段教学,阶梯递进”的思路,实现一体化设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定位,科学划分中高职教学各自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教学组织有序化、合理化。这样既使中高职的教学保证延续性和可持续性,又能体现中职和高职不同的特点。高职的专108
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专业教学主要在中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与提升,使中高职课程在结构上、内容上实现有效衔接。
2.5推进职业资格证的衔接,使职业资格认证实现一体化
我国从1994年开始推行与国际接轨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目前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许多专业都
实行了“双证毕业”模式。所谓“双证”,即毕业证以及和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在中高职衔接上,可以根据中高职的培养目标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以职业资格认证的延续晋升作为课程衔接的引导。中职阶段进行初级、中级培训,获得初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高级培训,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资格认证一体化,满足学生继续学习、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增加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真正意义的一体化。
2.6开设相应的选修课,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补全知识和技能的短板
针对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普高生实际操作能力稍差的不同特点,高等职业院校应开设更多门类的选修课,并根据中职生与普高生的不同特点,规定必选课和自选课。对中职生要求加强公共基础课、文化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提高人文素养;对普高生要求加强专业基础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练习,提高其职业素养。这样可以既能避免课程的重复开设,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能补全其知识和技能的短板,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向完善,为其未来的可持续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语
中高职一体化是我国顺应新形势下职教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培养适应新型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其专业衔接、课程内容开发是一体化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养高素质的现代职业技术人才,不仅要依靠中高职学校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主导与行业企业的参与。政府、行业企业、中高职学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自身的不同职能,行业技术需要,以及社会人力资源的结构需求,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整合,共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
[2]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Z].
[3]徐永波,孙大雷.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
[4]梅来源.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构建一体化课程[5]彭玲芳,屈孝初.中高职衔接中的破冰之行——体系[J].成人教育,2015(4).
[6]蒋新革,王韶清.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7).
编辑李金枝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