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是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别国(或地区)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
有形贸易:是指贸易双方所进行交易的商品时是有形的看得见的(又称商品贸易) 无形贸易:是指无实物形态的贸易(不经过海关,如运输,保险,国际旅游等)
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直接从生产国销往销费国,不通过第三个国家而进行的贸易 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的行为
间接贸易按照第三国是否拥有所有权可分为 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
过境贸易是指甲国经过丙国过境向乙国运送商品,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于丙国来说,就属于过境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甲国经过丙国向乙国出口商品,甲国与乙国不直接发生贸易联系,而是由丙国分别于甲国和乙国进行交易,对于丙国来说,就属于转口贸易
进口与出口:是指因外销或外购而运出或运入国境的商品和劳务的活动 复出口:外国商品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 复进口:本国的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家工又输入国内
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值与进口值之间的差额.(贸易顺差,逆差)
进口替代:属于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发展本国的工业产品来替代原先依靠进口的工业品
出口导向:是指一个国家发展本国生产的工业品出口,以便替代原先初级产品的出口. 贸易值:又称贸易额,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各国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 第二章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是指世界各国之间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1社会经济条件2自然条件 第三章
(一) 绝对成本/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1,批判了重商主义2,提出了绝对成本理论3,提倡自由贸易的思想
1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观点 1,分功能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财富的增加 2,各国根据自己有利的条件进行国际分工
2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1,应该进行自由贸易,以便各国最合理的使用资源 2,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结论:各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 3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贡献:1第一次用劳动价值说明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所在,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提示了生产贸易的部分原因,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以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得利益
局限性: 如果某国完全没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能否参加国际贸易,如何参加? (二) 比较成本/优势理论(李嘉图)
1 比较优势:就是更大的绝对优势和更小的绝对劣势.”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2 李嘉图对复杂的经济情况做了简化:1,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产品;2,以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差异为基础,并假定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3,劳动生产率不变4,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5,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6,贸易方式是物物交换7,8,9, (三) 赫-俄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生产要素:在生产活动必需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 生产要素禀赋:是指生产要素在一个地区(国家)中的天然供给情况
其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关于贸易的基础或原因-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二是贸易带来的结果-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要素丰裕度:指一国拥有的两种要素的相对比例 对赫-俄理论的评价
贡献:1,对古典贸易理论的补充和完善2,将一般均衡方法引入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中3,从多种生产要素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问题
局限性:1,一系列假设条件都是静态的,忽略了国内经济的动态变化2,主要是从供给角度分析贸易产生的原因,忽视了需求的作用影响了对现实问题的分析3,只能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的分工与贸易行为,而对而对大量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需求格局接近的工业国的国际贸易现象无法解释4,引进了价格或货币因素,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5,用要素比例说来反对李嘉图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抹杀了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的区别,庸俗化了比较优势.
结论:一国出口的应是本国生产要素丰富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四) 国际贸易新理论. 1 规模经济
分为外部规模经济(聚集效应)和内部规模经济(企业自身平均成本随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如何影响分工: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即使没有比较优势,一国也会加入水平分工,这种分工就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品的”双向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的源泉:1,生产设备及供应的专门化2,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借用或使用3,技术外溢效果
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内部规模经济的源泉主要是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 2 偏好相似理论
基本内容包括:1,产品出口是建立在国内需求基础之上2,产品流向,贸易量取决于两国需求偏好的程度3,一国需求偏好取决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
总之,林德尔认为,两个国家的平均收入水平越接近,其需求结构就越相似,从而对双方的贸易发展越有利,而收入水平的差异所形成的需求结构差别是国际贸易的潜在障碍 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将贸易国分为:1,出口新产品的工业高度发达国家2,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3,某些发展中国家 产品的生命周期:第一阶段是创新国新产品出口垄断时期 第二阶段是为外国生产者模仿生产时期 第三阶段是创新国以外的国家的产品参加出口市场的竞争 第四阶段是外国生产者的产品打入创新国市场时期 4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间展开的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产品一般具有消费上的可替代性以及生产要素投入的类似性
产品差别:是指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它们的差异可能体现在商标,牌号,款式,性能,质量,用途,售前服务等方面 第四章
(一)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基本内容:1 是它对古典学派国际贸易理论大的批评 2,是它提出的保护贸易政策 李斯特对古典学派国际贸易的批评的主要内容
1,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竞争,主张一定条件下的保护制度 2,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 3,主张“比较成本说”,主张发展生产力 4,发展本国工业,但不
排斥有利可图的国际分工 5,保护贸易的具体原则和措施 幼稚产业: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幼稚工业保护论:(1)批评了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忽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不同阶段不同政策);没有考虑各国和各民族的长远利益;否定了国家干预经济过程的积极作用。(2)生产力理论: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问题;发展和完善国内的工业体系是最有效途径。(3)经济发展阶段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4)保护贸易政策的具体内容:保护的目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护的重点;保护的手段—关税;保护的程度;保护的期限—以 30 年为最高限期。
(二) 超保护贸易理论(凯恩斯) 1、 特点:( 1 )保护的目的:为了争取外贸顺差,解决工人失业问题;( 2 )保护对象:主
要是经济发达国家的夕阳工业;( 3 )保护手段:不仅包括关税措施,还包括各式各样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4 )保护的策略:不仅采取措施,还经常以政府补贴和商品倾销等手段主动向别国市场进攻。 2, 主要观点:(一)、凯恩斯对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二)凯恩斯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 进口替代:基本上是一种内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其用产品国代替进口品的过程被认为是在制造业中与工业化几乎于同意义,是现代后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出口导向: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建立在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战略基础之上,并往往以进口替代战略实施成功为条件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实力) 1,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
2, 70年代,80年代——2008年(1,微型单边贸易 2,管理贸易 3,国会保护主义) 3,2008年后(1,制度性贸易保护更加突出公平。2,促进出口拉动经济复苏成为美国国家战略。3,贸易政治更加盛行 。4,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凸显亚洲战略 5.中国为美国贸易保护制衡的重点国家)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1,1949——1978年:计划经济下的贸易制度
2,1979——1991年:作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一部分的贸易开放 3,1992——2001年: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 4,2002年至今天:由管理的贸易自由化 第六章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关税的经济效应:
小国征收进口关税:P84图 大国征收进口关税:P86图 关税的种类:
1, 按照征税商品的流向划分:进口税 出口税 过境税
2, 按征税的目的来分:财政关税 保护关税(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
3, 按征收关税的依据划分:正税 附加税(采用较多的是 反补贴税,反倾销税)
反补贴税: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是指对直接或间接接受出口补贴或资金的外国商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征收的进口附加税 4, 按征收的优惠程度划分:正常进口税 特惠税 普遍优惠制
特惠税:又称优惠税,是指某一国家对另一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给予低税或免税的
特定优惠关税待遇
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指发达国家承诺对来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给予优惠的关税待遇
5, 按征税的一般方法或征税标准划分:从量税 从价税 混合税 选择税 6, 按关税保护的程度和有效性划分:名义关税 有效关税
名义关税:是指某种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税的关税率 有效关税:是指对某类产品再生产过程中的净增值 部分所征收的的税,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第七章 非关税措施 1,非关税壁垒
含义: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主要形式:(含义+实施) 1进口配额制 2,“自愿”出口配额制 3,进口许可证制 4,外汇管制 5,进出口国家垄断 6,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7,各国国内税 8,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 9,进口押金制 10,海关估价 11,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
进口配额制: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直接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超过规定数量或金额,即禁止进口或征收惩罚性关税,以限制进口 “自愿”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出口,“自动”配额制,它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三到五年)某些商品的出口配额,以限制某些商品的出口 进口许可证制:是政府颁发的凭以进口的证书,进口许可证制即为国家政府规定商品进口必须领取许可证,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的制度 2,非关税壁垒的发展 新贸易壁垒
含义: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环境壁垒,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包含种类: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社会壁垒
鼓励出口的措施: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出口补贴 商品倾销 外汇倾销 出口信贷 :是国家政府为扩大本国商品出口,通过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贷款的一种做法
出口信贷可分为两类: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卖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贷款 买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向国外进口商贷款以解决其资金困难)
出口补贴的含义:
商品倾销的主要形式:1,偶然性倾销2,掠夺性倾销 3,长期性倾销 3经济特区措施
经济特区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划出一定范围,建立良好的交通运输,通讯等基本设施和实行关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国企业从事贸易与出口加工工业等业务活动的区域 第八章 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贸易组织
1,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的同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协调,缔结条约或协定,实施共同政策与措施,互惠互利,以便在经济上联结成一个单个的排它性的经济实体甚至政治联联合。
2,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经济生活 国际化,即随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和
资本国际化得迅猛发展,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增强,逐步形成有组织的,可协调的,能有效运转的国际经济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过程。 3,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地区的两个以上国家,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逐步让渡部分甚至全部的经济主权,采用共同的经济政策,一致对外,形成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的过程。 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表 区域经济一体化 合作特征 否 否 否 否 否 优惠贸易安排 是 否 否 否 否 自由贸易区 是 是 否 否 否 关税同盟 是 是 是 否 否 共同市场 是 是 是 否 否 经济联盟 是 是 是 是 否 完全经济一体化 是 是 是 是 是 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有如下几方面:1,贸易创造效应 2,贸易转移效应 3,投资刺激效应 5,生产要素移动效应 6,市场结构效应 7,技术进步效应 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补充 7, 世界贸易组织 WTO
WTO的原则:
(一)非歧视性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有条件最惠国待遇,无条件最惠国待遇)2,国民待遇原则 3,互惠原则
(二)自由贸易原则:1,关税减让原则 2,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三)公平竞争原则 (四)透明度原则
(五)市场准入原则:1,市场准入原则 2,市场准入原则中的数量限制 (六)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原则 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历程(了解) 第十一章 国际资本移动与跨国公司
1, 国际资本移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的地区向别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进行的投资活动
国际直接投资:简称FDI,FDI有三个分项:股权资本 利润在投资 公司内部借贷 国际间接投资:是指跨越国界的间接投资行为 2, 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影响:
有利:1,如果母国原来的资本过剩,则输出的资本降低了资本上的丰裕度,提高了母国的资本收益率 2,有利于占领世界市场,促进商品的劳务的输出 3,有助于克服贸易保护壁垒 4,有利于提高的国际地位
不利:1,资本的过量输出会导致母国资本的大量减少,对经济发展不利 2,对外直接投资往往伴随着生产的输出,造成母国产业空心化 3,在东道国家生产的产品会降低母国对东道国的出口,还可能造成母国从东道国的进口,恶化母国的贸易收支 3, 母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
有利:1,缓和资金短缺的困难 2,提高了工业化水平 3,扩大了产品出口数量,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4,增加了新兴工业部门的第三产业部门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不利:1,可能对东道国的产业形成垄断 2,影响本国产业政策的效果 3,增加本国对贸易的摩擦 4,造成本国就业依赖 5,降低本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4,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指由母公司及其国外分支机构构成的联合的或非联合的企业
垄断优势论:是由斯蒂芬.海默提出,它是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的理论依据 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目的:1,减轻税负 2,调配资金 3,调节利润 4,规避风险 5,边际产业扩展论:
1, 边际产业扩张论的形成:是由小岛清提出,该理论的核心是,国际分工原则和比
较成本原则是一致的,几国际分工即能解释对外贸易,也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2, 边际产业扩张论的推论 5, 国际生产这中理论:
邓林的三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他认为一国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须具备三个优势。邓林将对外直接投资划分为五种类型:资源开发型,生产或加工专业化型,贸易和销售型,服务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