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与浪漫主义的“醉舟”--评刘聪博士著作《通往“蓝花”深处--马克思与德国浪漫派研究》

2020-01-01 来源:汇智旅游网
马克思与浪漫主义的“醉舟”--评刘聪博士著作《通往“蓝花”

深处--马克思与德国浪漫派研究》

张丽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18)002 【总页数】2页(P139-140) 【作 者】张丽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0 【正文语种】中 文

谈起浪漫主义,我们也许可以把它形象地比喻为一叶“醉舟”。萨弗兰斯基在对德国浪漫主义这一德国事件的反思中,曾将这叶“醉舟”的起航点归于赫尔德的入海远航。他说道,人们可以这样谈论赫尔德在大洋上的思想:它们已是浪漫的,因为它们使我们与时代潮流中事物的荡漾协调一致。可以说,自赫尔德的生命哲学激励了狂飙突进运动以及其后浪漫主义运动的天才崇拜之后,这种由非理性、创造性、理想性与超越性等多种精神特质相综合的思想传统便引发了西方精神的巨大转折。伯林视其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对于价值的第三次颠覆。而偶象的黄昏以及价值的重估,也不过是这叶“醉舟”的狄俄尼索斯式的复现。从来没有一场思潮如浪漫主义这样影响深远,也从来没有哪一种观点如浪漫主义哲学这样容易被人忽视。近年来,浪漫主义或被视为一种公认的具有永久现实意义的世界文化现象,或被视为一种欧洲范围内的反启蒙运动思潮,或被视为一种普遍的、永恒的精神状态,都越来越引

发学界的关注。然而如何对浪漫主义做出最为恰当的诠释,并在现当代哲学的语境中对其进行全新的解读,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刘聪博士在其著作《通往“蓝花”深处——马克思与德国浪漫派研究》一书中,独辟蹊径的以“反讽”为视角,寻找到了浪漫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相关联的契合点,不仅为浪漫主义精神的思想承续做了学理上的探析,而且为马克思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精神通道。对马克思哲学与德国浪漫派的研究始终是国内哲学研究中欠缺的一环,虽然近年来受中山大学刘森林教授的影响,这一研究有了渐热的趋势,但仍然存在观点零散、不成规模的情况。不得不说,刘聪博士的论著为马克思哲学浪漫主义维度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观点与成果,其价值是值得关注的。

刘聪博士的《通往“蓝花”深处》一书,可以让我们明确地意识到,浪漫主义维度下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可以说,有关马克思与西方浪漫主义传统的研究在国外学界一直得到多层理解,却长期为国内学界所忽视。然而,近些年来,相比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过度诠释,国内研究逐渐因更为明确的问题意识与思想史定位,为浪漫主义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研究拓展了空间。可以说,马克思哲学的浪漫精神仍需得到更为全面的发掘,以使马克思的完整品格得以呈现,从而突破学界以往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单一固定模式。这不仅为释读马克思哲学提供了新的维度,而且在实践层面确证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现实价值。从研究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关系的多重维度中可以发现,思想史层面、文献解读层面与政治哲学层面的解读虽然已经相当充分,但却缺乏对于两者间理论传承的分析以及追本溯源的论证。尤其是德国浪漫主义哲学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不应仅是情感上的触动,更体现在对其思维逻辑方面的内在改变。刘聪博士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理论旨趣层面的探讨,以马克思实践辩证法与浪漫反讽的内在关联为理论前提,阐释马克思实践哲学对形式化的浪漫反讽进行修正的理论缘由,这为马克思哲学的浪漫主义释读提出了新的出路。

应该指出的是,刘聪博士的观点与结论是在受美国学者维塞尔教授的影响下得出的。由此,她认为,可以把马克思实践哲学与浪漫主义反讽的内在关联看作研究马克思与西方浪漫主义传统关系的切入点。唯有深入理论与逻辑问题层面,马克思与西方浪漫主义传统的传承关系才会被有力确证。通过刘聪博士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具有浪漫反讽的本质,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具有黑格尔哲学的现实因素来源。因此,当马克思哲学的核心主题,即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实践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原则时,那可以推论,实践辩证法的反讽本质也必然体现其中。所以,阐释马克思哲学浪漫主义维度的关键点在于反讽。以此为契机,马克思将浪漫反讽纳入阶级理论之中,又超越浪漫反讽的形式化,使其摆脱了语义修辞与逻辑悖论的局限,从而拥有了现实的载体。刘聪博士在书中,将实践哲学看作是马克思对浪漫反讽的形式化进行超越的凭借手段。通过对浪漫主义论著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浪漫反讽其实是一种与现实客观性无联系的形式反讽。但是马克思在对浪漫反讽的批评中,马克思赋予了它实践的意义。真正的全善的反讽,其形而上的理论必定可以应用于形而下的领域,它将趋向于可以得到科学论证的理想王国,其主体将获得现实而积极的自由,这将通过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才能实现。马克思通过实践哲学对浪漫反讽进行了修正,使反讽实现了从审美立场到实践立场、从趋向于虚无到趋向于理想、从争取消极自由到争取积极自由的转变。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反讽在现实中新的具体形式。通过马克思对浪漫反讽的修正,实践哲学在形式与内容、精神领域与现实世界中实现了反讽的双重有效性。反讽在其经历了古典的、浪漫的两种主观形式后,终于具有了客观性的内容,从而达到了实践的新高度。正是受浪漫派反讽诸多观念的影响,马克思的政治理想——批判资产阶级社会、无产阶级革命具有资产阶级的自我否定性、个体的积极的自由是人的全面的解放、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才具有了反讽的样态。所以,马克思即是一位史诗式的诗人,无产阶级革命就是一场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

反讽。

刘聪博士的论著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增加了一种新的活力,我们亦应改变固有的观念,需要在浪漫主义维度中完整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浪漫主义渊源,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重新审视浪漫反讽的批判性、超越性与理想性及其现实意义。正如刘聪博士在其著作的后记中所说,她尝试将浪漫主义这朵“蓝花”别上马克思严肃的衣襟,更尝试论证马克思延续了这一“蓝花”意象,这种浪漫精神所体现的正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基于理想性前提的批判与超越。正是在马克思的掌舵下,浪漫主义这叶“醉舟”才在现时代驶上了诗意与现实的航道。因此,突破原有的研究限度与问题语境,梳理浪漫反讽演进的逻辑,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比分析两者在理论上承上启下的思想关系,这将有助于全面完整的认识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渊源与内在结构,从而在浪漫主义的视域下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新理解,突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与时代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