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第二课时。这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温暖的记忆》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从以下4个方面对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说教材部分包括了一下个方面的内容:
1、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母亲对他的作品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2)教材地位及作用
首先,本课来自第三单元《温暖的回忆》,上承第二单元《爱我中华》,让学生在被激发了爱国感情之后,通过跟随作者的回忆脚步继续感悟和体会身边无形的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其次,本课是在学习了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伙伴》的基础上,再次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课文,通过本课为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情暖人间》的学习做铺垫。
(3)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并初步具有了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篇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只要引导学生仔细的品读课文的相关句子,创设情境带他们进入当时的场景,并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就不难感悟到父母的不同评价都是出自对巴迪的爱,体会到这种爱的伟大,带给人的无穷力量。
(4)课标要求
新课标提出小学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的目标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强朗读和诵读,而且规定“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结合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以及以上的五个方面的分析,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任务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么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
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2)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总结生活中对爱的点滴感悟,与同学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体会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课标中的学段目标与本单元的主题,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4、教材处理
课文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理解,一是父母对巴迪的作品的不同评价,二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教学本文我将按时间先后顺序,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即巴迪七八岁时以及以后的日子里,然后分别在这两部分中找到可以感受到父母不同评价都是爱的句子,这些句子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或心理活动,由此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第一部分(1-14)课文详细地写出了作者七八岁时写的第一首诗的事情发生的经过和父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部分对“我”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也作了具体的描写,从高兴到悲伤,从渴望到失望。
第二部分(15-17)讲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取得的成就和慢慢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深感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同时也理解了在成长过程中,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严厉都是必要的,两者缺一不可。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同时强调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让学生把书读好。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主要采用了朗读体会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和自主探究法。此外,我还辅助使用了联系生活实际法进行教学。
(1)教法
1、朗读体会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朗读同时也是学生自读自悟,披文入情的最好方。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选择合适的方式反复地读、多样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情境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知识的愿望。” 结合本文,我会运用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3、谈话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联系已有的经验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加深对父无声的爱的理解。
(2)学法
1、自主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可以感受到父母不同地评价都是出自对巴迪的爱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三、说教学过程(做一个结构图加上时间)
在教学流程中,我则做出了如下的安排:
(一)回顾导入,引向精读(2分钟)
上课开始,我会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哪位同学能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上节课的交流学生应该会回答: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但
是不管是哪个评价都是出自对巴迪的爱。并适时板书。(母,父或警告,爱巴迪 )
为了直接进入课文的精读,我会及时反问学生并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为什么 呢?书中的哪些语句让你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在巴迪的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请同学们再细细的读读课文的1-14自然段,并提出要求:找到可以感受父母不同评价都是爱的句子,。
(二)引导精读“童年的故事”(15分钟)
这里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快速浏览,找到符合要求的句子。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1-14自然段,找到可以感受到父母不同评价都是爱的句子,画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可以有感情的读一读,自己学完了再跟周围的同学讨论讨论。
第二步:细读句子,感悟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语句感受父母不同的评价都是出自对巴迪的爱。在这里一共有四处,每当学生找到一句话,我将会按照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相应的出示一句话。
第一处:第一自然段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1、首先是让学生说说理由,再要求学生:就带着这种感受把它读出来
2、同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的怎么样并作出评价。目的是引导评价的学生找到可以体现母亲是兴奋的词语如:眼睛亮亮地、嚷着,使学生认识到这里的情感表达主要是通过描写动作、语言和神态来实现的,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为下面总结写作方法搭桥,与此同时提高同学们阅读的水平和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最后指导评价的学生有感情的读出来。
3、紧接着我会提问学生:听了母亲赞扬的评价,鼓励的评价,巴迪此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根据课文学生会回答说得意洋洋、很高兴等等,最后到期待父亲评价的自豪与紧张。此处开始引出巴迪的心理表现,与下面的心理变化相连接。
第二处:第9自然段: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
此处着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可能有的学生会从父亲看诗的时间长来说父亲对巴迪的爱,有的同学则可能认为这里除了可以感受到父亲的爱,还可以感受到巴迪心情是很紧张的。言之有理即可。并对大胆思考,说出想法的同学加以表扬。
第三处:第12自然段“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因为在12自然段写的是母亲和父亲争吵的语句,很明显的就可以看出母亲是在保护自己的孩子,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当学生找到这句话的时候即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段话的意思,在这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的原因是此处的场景学生可能在生活上较常接触到,而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学生复述课文的和说话的能力,为习作打下基础。此外还将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句话有感情的读出来。
第四处:第10段:“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考虑到这是父亲对巴迪的诗的一种反面的评价,有的学生就算找到了这句话,也不一定有勇气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出来。在这里我设计了几个层次递进,又紧紧相扣的问题
1、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读出这句话时,我会站在其他同学的角度来反问:从这可以看出父亲很爱巴迪? 你说父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 并请这位同学来读读。(严厉)
2、连续发问:这时候父亲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是爱巴迪的呢?
此时我会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父亲,让学生明白原因是因为父亲是为了不让巴迪感到很骄傲,想要打击一下巴迪。只要学生说出这个点上,此时我再征求其他同学的看法,我想此时学生都会同意这样说法的,换句话就是说他们可以理解父亲此时的用意
3、再次提问:那么此时的巴迪他理解吗?
回到课文,学生就会回答是不理解的。就这着学生的回答,我再次发问:从哪看出来的?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学生根据课文就会找到第11和14自然段的相关内容。此处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从父亲的语气出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连续发问,一步步引导学生,细读深度父亲的评价,直至理解父亲评价的真正用意。。
4、回到文本,感受巴迪此时的心情。我会这样创设情境: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第一次写的诗妈妈都说很精彩,精彩极了,但是爸爸却跟你说糟糕透了,那你此时的心情又
会是怎样的?学生此时会联系生活实际,回答出伤心、难过等心情。此处与前面的心理活动相承接,体现出巴迪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三步:总结句子写法(2分钟)
第一部分:总结前面4个句子的写作方法
在这里,我会重新出示学生找到的这些句子,提示前面谈到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它们都描写了人物的那些方面?学生根据提示就会回答: 语言 动作 神态
同时我会及时提醒学生通过这些句子,总结前面所谈的感受,运用师生对答的方式,即我说当巴迪第一次听到妈妈对他说什么,爸爸对他说什么,学生分别回答“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引出此时的巴迪对于这种爱还是不理解的并。板书:在爱的旁边板书?
(三)自由品读“后来的认识”(12分钟)
第一部分:继续感受爱。
适当过渡: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巴迪也在逐渐的长大,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又可以通过哪些语句来感受到父母不同的评价都是出自对巴迪的爱呢?
共有以下几处:
第一处: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
第二处:写的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这两处是巴迪还没满十二岁时可以感受到父母爱的句子,属于过渡语句,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
第三处: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
第四处: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这两处在学生说后,我会借学生的回答引出母亲的评价是鼓励性的,父亲的评价是批评性的,板书:鼓励 批评 。并这样总结:难怪巴迪会说,自己是多么的幸运!紧接着出示一下两组句子,要求学生齐读句子,并联系课文说说那个句子用的更好?好在哪里?
1、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的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2、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的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第二个人句子用的更好。着力引导学生说出“越来越”可以体现巴迪对父母的爱是有一个理解的过程的,解决了本文的难点,同时借此来体会作者的用词精当,学习抓住重点词的这种表达方法。
第五处:一个作家,可以说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第二部分:理解爱,总结爱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已经理解了父母的这种爱,那么巴迪又是怎样总结这种爱的呢?此处结合课后练习提问,帮助理解重难点。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板书:擦去? 板书箭头
至此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回顾课文,小组交流收获。(3分钟)
要求学生重头再把课文读一遍,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时间允许的话就上台交流。
(五)课堂总结(7分钟)
选择《父爱,拐弯处》或《荷包蛋》作为课堂小结,这两篇文章的主题与写作手法都可以和本文发生联系,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宽视野,升华情感!
边放歌曲,边放录音,完毕,问问同学们心里在想什么?并将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本文联系,加深对这节课所学表达方法的理解。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是一种艺术,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通过板书的直观,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教材内容,理清教材的层次,针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特点,我采取了词语式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既简明扼要,又突出了本文的重点难点,设计上形象直
观,一目了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鼓励 批评
母 父
爱
↓
巴迪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鸡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没有鸡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鸡蛋的那碗!”儿子指着上边有鸡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吧!”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鸡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鸡蛋咬了一半。
“别后悔?”
“不后悔!”儿子又咬一口,把鸡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鸡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鸡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鸡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鸡蛋的那碗。
“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鸡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鸡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鸡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鸡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鸡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的碗里面也藏着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父爱,在拐角处》
《父爱,在拐角处》
我的爸爸是个严肃的人,平日很少能见他像妈妈那样对我们嘘寒问暖。上初一的弟弟一直觉得爸爸不爱他。
有一天,弟弟在学校光着脚打球,脚被玻璃碴儿割破了,鲜血直流。到医务室包了一下,由,几个同学护送回家。路上碰见了爸爸。于是,弟弟一边翘起了受伤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向他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爱怜。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他涨红了脸,愤愤的抱怨说:“瞧,这就是我的爸爸,他根本不爱我!”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劝到:“别生气,
大部分父亲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拐弯的地方,一定会回头看你的。”这倒是个奇特的说法,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大家不约而同都停下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象没有什么回头的预兆。弟弟失望极了,他甚至微微抬起双手,想要蒙住自己的眼睛,就在这时,爸爸走到了拐弯处,就在他就要侧身左拐的一刹那, 仿佛不经意地悄悄回过头来,看了弟弟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里。虽然你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双手定格在胸前,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