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创业研究新进展
2020-04-02
来源:汇智旅游网
第29卷第4期 2011年7月 省州火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I.29 No.4 Ju1.201l 国际创业研究新进展 周劲波,曾 艳 541006)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创业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国际创业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国际创业是一个新兴 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到许多学科,其独立完整的理论框架尚未建立 根据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 果,针对国际创业研究的背繁、国际创业概念的界定、国际暄8业的新主体、新诱因和新动力以及国际创业的未来 研究方向进行详细的梳理,能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国际创业;天生全球化企业;国际创业机会;国际创业知识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1)04—0073—0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和发展,企业的 国际化现象日益普及,国际创业作为国际化经营中出 现的一种新兴现象,吸引了学者们对国际创业的研究 兴趣,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国际创 策略社团赞助了包括国际创业评论文献和研究热点 的编辑版面(McDougall&Oviatt,1997) j。2004 年,这个领域已校订的手册已经出版(Dana,2004) J。聚焦国际创业的学术会议已经在多个洲举行, 业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国际创业的深入研究提供了 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性方向。本文对国内 外国际创业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在此基 并且关于这个主题的博士生联盟也开始出现。总的 来说,有关国际创业的学术兴趣越来越强。传统的国 际商务理论关注的研究对象是大型跨国公司及其国 际经营的业务活动,它们认为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一般 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经营,建立一个自己稳定的国内 市场基础,然后再渐进的进入到国际市场,并且这些 企业是成熟的、资源丰富的大型企业,它们在国内经 础上着重讨论了国际创业的新主体、新诱因和新动 力,以及国际创业的未来研究方向。 一、国际创业研究背景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创业经济的兴起,国际创业开 始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一种新现象。人们对国 际创业领域的研究兴趣也日渐增长,这主要体现在出 现在各种期刊上的国际创业领域的特殊问题以及国 际创业论坛的出现,像1996年的创业理论与实践 (Entrepreneurship T heory&Practice)和2000年的管 营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企业本身所拥有的资源 优势,而这些是其他国家的当地竞争者所没有的,这 被认为是企业进行国际扩张的主要动力因素。对新 创企业而言,由于资源的匮乏和国际经营能力的约 束,他们一般认为国际市场充满风险和威胁。然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 理学术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1),国际商 业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 与广泛应用,国际市场信息的快速流动,国际市场之 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一种新的国际市场参与 主体——国际新创企业开始产生并发展起来。国际 新创企业是指那些一出生或在成立后不久,就以全球 ies)为国际创业的研究建立的评论板块,并且有关国 际创业的期刊已经开始发行。Kauffman基金和管理 收稿日期:2011—06—0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层次创业团队决策模式绩效机制研究”[07CJY006];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地区 企业创业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20091 1MS53];广西高等教育教改项目“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课 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2008C067‘:。 作者简介:周劲波(1970一),男,广西桂林人,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曾 艳(1987一),女,湖南娄底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市场为目标,快速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创业型企业, 它在创立之初就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进行跨国界的国 际经营和资源利用,这些企业在国内可能没有市场业 务,这与传统的国际化理论所描述的走渐进式的国际 化形式是完全不同的。在已有的相关文献中,对新创 企业国际化最早的提出和研究是1988年Morrow 的《国际创业:新的成长机遇》中,它强调目前的技术 发展,并开发了拓展国外市场的意识,而这种意识是 新创企业先前所没有的。之后不久,McDougall (1989)_4 J比较了国内和国际新创企业的实证研究, 为国际创业的学术研究做了铺垫,并迅速地出现在各 种盛行的国际商业期刊上,为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提 供了理论基础,他们把国际新创企业定义为某种商业 组织,这种组织从成立之初便寻求在多个国家中的资 源利用,并在多个国家出口销售额中获得重大的竞争 优势。现存绝大多数的关于国际创业的实证研究主 要集中分析在如下几点:年轻的小企业的国际化倾 向;小型新创企业的国际化渗透到市场或它们的国际 化生存,以及它们的国际绩效的不同;创业家个人或 群体的地理或认知特点。因此,国际创业的研究是以 国际新创企业的研究开始的。此外,国际创业的研究 还扩展了对新创企业国际化的早期研究,如对不同的 国际创业文化、联盟和公司策略、中小企业国际化、高 层管理团队、进入模式、认知、国家形象、公司创业、出 口、知识管理、风险、以及技术学习等的深入研究,这 些都有利于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二、国际创业的概念界定 国际创业有跨学科的宽泛性特点,例如,Keupp 和Gassmann(2009) j提出,国际创业是国际商务和 创业理论的重要交叉部分,其中包括国际创业中的国 际管理,创业管理或战略管理。又如Mort和Weer— awardena(2006)L6 J认为国际创业是一个多学科的新 兴领域,研究人员从国际商业学(international busi— ness)、创业学、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金融学、市场 营销学中提取了一些理论和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对国 际创业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许多的界定,但是,这个 领域的研究还是零散的,并且缺乏常用理论的融合, 这个领域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在现存的各种理论 和方法上,国际创业领域存在着许多知识的空白,由 于理论的不一致性,以及我们对国际创业的相互矛盾 的理解的局限。因而,尽管学者们对国际创业已进行 了一定的研究,但目前依旧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和严 格的定义,国际创业的概念经历了不断的修正、拓展 和深化。其中,较早提出国际创业概念是McDougall 等(1989) J,他们认为,国际创业是新创企业~开 始就利用国际资源,进行国际商业活动,是实现国际 化成长的方式,他们强调的是企业在初创或成长阶段 的迅速国际化问题,其研究对象是国际新创企业或从 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国际商务活动的小企业。之后, Oviatt和McDougall(1994) i认为,国际创业的研究 应主要针对国际新创企业,这种企业可以被定义为一 个商业组织,旨在从多个国家的出口额和资源利用中 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而且这些企业必然是小而年轻 的。因此,它引发了随之而来的实证研究,即所有的 焦点放在了小而年轻的新创企业的国际化研究上。 把“国际创业”等同于新的小而年轻的走出国门的企 业,把加速国际化定义为企业在它们组织的生命周期 早期从事的国际商业活动。Autio等(2000) j分析 了企业的国际化几乎从一开始就存在,并明确赞同了 Oviatt和McDougall的观点,Aspelund和Moen(2005) l1 Ul列举了许多的研究,这些研究关注的是“从一开 始就寻求国际化的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在第一年的运 作中获得的外国市场份额,占总销售额相当大~部 分”。因此,Oviatt和McDougall(2005b)l1l_把国际 创业定义为“国际新创企业的发展或初创企业,它们 从一成立起来,就从事国际商务”。然而,创业研究理 论表明,创业活动不仅仅是创办一个新的企业,它还 包括现有企业的内部创业,如组织、产品、流程的破坏 性创新。例如,McDougall和Oviatt(1996)¨ j提出, 国际创业是指以实现组织内价值创造和成长为目标 的企业跨国界创新行为。Zahra和Garvis(2000) l j认为,国际创业是不同年龄和不同规模的企业为 进入国际市场而从事的创业活动和冒险性行动。 McDougall和Oviatt(2000)¨ j认为,国际创业的目标 是实现组织价值创造,以及一系列跨国界创新、超前 行动和冒险行为的整合。因此,许多成熟的大型跨国 企业也能借鉴和学习国际新创企业的积极特征,去灵 活地、适应和探索创新的方法,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和 国际市场,开拓新的国际市场业务。近些年,随着对 国际创业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对国际创业的定义开始 转到国际创业的机会上,Oviatt和McDougall (2005)l J的研究指出,国际创业的定义需要更新, 因为它与目前更宽泛的创业学科中强调的机会认知 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国际创业是指,企业通过跨 越国界地去发现、应用、评估和探索机会等一系列活 动,从而创造满足国际市场未来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Shane和Venkataraman(2000)lJ bl把国际创业的动 态性定义为:“如何,由谁,用什么样的机会去创造未 来的产品和服务,并且这些机会都能被发现,评估和 利用”,此外,还包括“怎样,由谁去进行跨越国界的 机会识别,开发利用等活动,以及这些机会被采用后 际新创企业”这个词来描述不同国际化程度的企业, 它涵盖了那些从低级的出口市场进入到更复杂更高 级的国际化经营中去的企业。Oviatt和McDougall 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此,国际创业目前较为常 用的定义是指企业对于跨国机会的发现,应用,评估 和探索,用来创造未来的产品和服务。“跨越国界” 强调的是:行动者(组织,群体和个人)发现、设定、评 价和利用机会去创造未来的产品和服务,由谁创造了 这些产品和服务,并进行跨越国界的活动,谁就是国 际创业行动者;研究这些行动者是怎样行动的,以及 国际创业的行动的影响。国际创业概念提出的意义 (1994) J还提出,许多新型的国际化公司因为拥有 独特的创业特点,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有一个提早的 跳跃,同时创业家们常常拥有特殊的技能和知识,这 能使他们发现和利用大多数人都觉察不到的机会,因 此这样的公司能采用一种早期的国际化战略作为通 向成功和成长的道路。国际化阶段的传统模式把国 外经验知识看作是作为在外国市场上资源配置的主 要推动力,能在快速的潮流中寻找国际机会,国际新 在于明确了国际创业的研究对象,它强调了国际化过 程中的创业行为特征,推动了国际商务和创业学的相 互渗透和融合。目前,研究国际创业有三个新的重要 创企业更依赖于创业知识和创业的前景,通过国际新 创企业的概念,我们知道国际新创企业包含天生全球 化企业。尽管学者在这两个概念的使用上并不加以 方向:国际创业的新主体、新诱因和新动力。其中,国 际创业的新主体是指天生全球化企业;国际创业的新 诱因是指国际创业机会;国际创业的新动力是指国际 创业知识。对于它们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国际创业理 论的深入和发展。 区分,但是这两种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根据现 有相关文献的实证研究和理论表述,我们可以把天生 全球化企业描述为是国际新创企业的一种特殊的国 际化企业,天生全球化企业主要集中存在于许多发达 国家中的高科技行业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与其他出口 企业相比,天生全球化企业拥有更为专业的产品,更 加强烈的利基市场导向,Knight和Cavusgil (1996)l_J 认为,天生全球化企业指的是那些从成立 三、国际创业的新主体:天生全球化企业 国际创业的实质是一系列跨越国界创造新价值 的活动,企业的国际化研究是国际创业研究的重要内 容。天生全球化企业是国际创业中的一个新兴主体, Rennie(1993) J在调查制造业的出口时强调了天生 国际化的出现,Knight和Cavusgil(1996)ll 8_则把它 的早期阶段就在国际市场范围内经营的小型技术导 向公司,这些公司的员工数量低于50人,年销售额低 们称之为“天生全球化企业”(Born Globals),他们在 《天生全球企业:对传统国际化理论的挑战》一文中 对天生全球企业这样定义:由于通讯技术和交通的 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一些中小企业在没有 于1亿美元,并使用边缘领先技术,这些公司生产的 高技术产品能够满足特殊利基市场的要求。Knight( 1997)¨J 对国际新创企业中的天生全球企业采用了 一种非常量化的定义,即在企业的国际化行为要发生 建立稳固的国内市场基础的情况下,几乎在成立之时 就成功地加入了全球化竞争,并实现了快速的国际化 成长,这些小而年轻的公司比已有的公司在国际市场 上能更早更快地得到成功。他们认为这些企业的特 色与规模大小无关,是否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也不是必 要条件,他们关注的是成为国际企业的时间。Knight (1997)lJ J对“天生的国际企业”的界定,即:“一个 在成立的最初3年内,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 占其总收入的比重不少于25%,但是这个比率是受 到该企业本国的规模和经济的限制的。天生全球化 企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国际化理论,Uppsala阶段 理论认为,企业的国际化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已经计划 了的持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的过程表现为企业对 外国市场持续的、逐渐提高承诺的形式,因此,在企业 把资源逐渐投入到国际市场前,它在本国要经历一个 国际化经验和知识积累的稳定时期,此外,企业只有 在积累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后,才可能根据心理距离来 从成立之初就从国际市场的销售中寻求相当部分收 人的企业”。与天生全球化企业概念相似的是国际 新创企业(Knight&Cavusgil,2004)E2o J。Oviatt和 McDouga|在1994年第一次提出了“国际新创企业”, 它是一种快速国际化发展的新型企业,即“从企业成 选择国际市场,而且,传统的国际化理论关注的国际 化企业一般是大型成熟的、资源丰富的企业。而现代 立起就通过利用多个国家的资源,向多个国家销售产 品并积极寻求明显优势的企业组织”。他们提出“国 国际化理论的研究开始转向中小企业,Oviatt和Mc— Dougall(1994)【8j提出,许多新型的国际化公司因为 ①可以从地域性特征进行区分,Rugman,Collinson在2005年和2007年的研究中,他们先后以欧洲和亚洲企业为样本进行分析,印证了 跨国公司的局域性而非全球性战略特点。取自毛良虎:《国际创业沦》,2008年8月。 拥有独特的创业特点,并对进入国际市场做了一个提 早的跳跃,创业家们常常拥有特殊的技能和知识,以 至于他们能够发现和利用大多数人都觉察不到的机 会,因此这样的公司能采用一种早期的国际化战略作 为通向成功和成长的道路。Coviello和Munro(1997) l_在对新西兰软件企业国际创业活动进行了实证 研究,并发现这些企业往往不是按照阶段化理论逐渐 发展他们的能力,相关文献认为创业目的或倾向性是 早期国际化的发起和持续绩效目标的关键因素 (Jones&Coviello,2005)_2 。天生全球化企业是高 度创业的小企业的典范,它挑战了传统的国际化理 论,也挑战了因为资源的匮乏而限制进入国际市场的 观点,这些小企业可以通过使用网络关系去克服资源 限制进行国际市场进入的战略选择,根据现有的文 献,天生全球化企业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引进和发 进入国际市场,而是快速地国际化,而且这些企业跳 过了国际化的最初几个阶段,试图同时进入几个国 家,并且这些企业的规模通常是中小型的。天生全球 企业是这样一种特殊的中小企业,天生全球化企业在 起阶段;成长和资源积累阶段;突破阶段。天生全球 企业的诱因主要有:(1)企业家精神,企业创始人和 高管的国际化经验,他们以前参与的很多国际化活动 可能拥有更多的国际商业技能,并能快速地察觉出更 多的国际化机会,更善于建立国际网络关系,以及拥 它们的商业贸易中的创业性特点和国际性特点是众 所周知的,有许多国际创业的中小企业具有稳定的国 际化,但是它的速度是相对比较慢的,然而,也有学者 发现,这些小而新的中小企业是可能出现加速国际化 的。为了使对天生全球化企业的研究更加具体,一些 学者把一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分成为如下几种: (Gabrielssona,Manek Kirpalania,Dimitratosd,Sol— 有更多的外国市场知识,这是他们早期迅速成功拓展 海外市场的关键因素;(2)全世界范围内技术的快速 发展,如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得沟通和运 输成本降低,为中小企业快速走向国际市场销售铺平 了道路,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比较经 济地、小规模多批量生产高度复杂的产品,从而销售 bergf,Zucchella,2008) _2_:(1)天生全球化(Born Globa1)是有潜在的加速国际化特点和具有全球市场 愿景的中小企业;(2)出生后国际化(Born Again 到需求市场;(3)利基市场是指市场中通常为大企业 所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这些市场需求相对较小,但 潜力显著,天生全球化企业能够迅速、灵敏地捕捉这 些随着市场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利基市场, 并高效地使用其资源向这些市场提供优质的服务 (Knight&Cavusgil,1996)jJ (4)小企业自身固有的 灵活性,快速反应和可调整性等优势。他们可以通过 在国际市场上的新兴的学习优势(LAN)(Autio et a1.,2000) 9j来克服自身资源贫乏和缺少国际化经 营的知识,LAN假设认为,与老企业相比,新企业没 Globa1),这类企业在出生后便试图国际化,但是只能 达到有限的成功,因此它们又转向国内市场,通过在 国内建立支持,然后再通过全球化的视角和一些大的 跳跃回归到国际化中去;(3)内部国际化(Inward In— ternationalizes)是从全球引进资源实现快速国际化, 而不是通过出口或其它方式,产品外包、运输成本的 降低和日益发达的通讯工具有利于它们实现快速全 球化;(4)国际化速度相对较慢的中小企业,这类中 小企业通常包括从大型跨国公司中分离出来的附属 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能通过快速的国际化来克服资 源贫乏的逆境,这些小企业有时是绕开国内市场,出 有或很少受到传统的固有惯例的束缚,因而,他们能 更容易地在国际市场上识别和开发新的机会;年轻企 口高端创新和尖端的产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这一 业比现存的老企业面对更少的能力上的束缚,并且通 常不会与某一类型的知识孤立起来。由于这种认识 点吸引了学者们的注意,他们认为,小型企业找到了 一些独特的办法去克服他们在企业规模上的这种 “小”,特别是一些创业小企业能通过网络关系去克 服这种“小”的局限性。这些中小企业从开始创立就 上的优势,年轻企业能快速地进行学习,并能用一种 开放的心态去对待国际市场;年轻的企业不像那些已 经发展得很好的企业,很少受到国内合作伙伴的束 缚,因而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关系不会面对太多的困 难。根据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认为,天生全球企业 是指一种特殊的国际化创业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在出 走上了国际化发展道路,主要是因为这些公司本身所 拥有的灵活性特征,创新技术和独特的产品设计,从 而他们能在利基市场 上构建自己强劲的竞争力,并 且实现高水平的绩效。国际化创业领域的大多数学 者认为国际化公司的早期优势存在于它的创业价值 里面,它能根据成功的目标,快速的确认国际机会并 生之时便拥有国际化的视角,而且主要集中在高科技 行业的知识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并没有建立 自己稳定的国内市场,即几乎在成立之时就成功地加 ①利基市场是指向那些被市场中的统治者或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利基市场是指企业选定一个很小的产品或服务 领域,集中力量进入并成为领先者,从当地市场到全国再到全球,同时建立各种壁垒,逐渐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 入了全球的竞争,并实现了快速的成长。它们拥有潜 在的全球市场和创业能力,能够加速国际化,比已有 的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能更早,更快地得到成功。 的市场需求,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国际 市场机会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不同国家社会经济状况 的差异性,以及变化的不同国家市场需求差,国际新 创企业就是充分利用了这种差性和变动性所引起的 市场不完全而衍生的创业机会,国际创业机会的主要 四、国际创业的新诱因:国际创业机会 新创企业国际化活动具有明显的机会导向性特 征l2 ,国际新创企业为识别和开发国际市场机会, 来源有:具有潜在价值的新技术、新的生产流程所带 来的新产品及新的信息,这有利于新市场的形成,从 他们通常是通过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去实现的。全 球创业观察(GEM)把创业分为机会推动型(OPE)与 而创造新的价值,变化的国际市场需求能带来巨大的 商机;政治因素、规章制度的变动对资源的使用引发 贫穷推动型(NPE)两种,这两种导向性与企业家创业 的动机和创业愿望密切相关,OPE型是企业家为了实 现自身强烈的创业愿望,敢于承担一定的风险,努力 去抓住市场上存在的现有机会;NPE型是指创业者面 对某种经济困境的压力,为了改善这经济困难的状 态,通过参与一系列创业活动来解决。但是从现存有 关国际新创企业的形成与成长研究来看OPE型是推 动国际新创企业形成的主要动机,即企业家是为了发 现和利用国际市场上能创造新价值的潜在机会而进 行的一系列的创业活动,并不是为了经济困窘所迫。 国际创业是国际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国际市场的进 入被概念化为一种创业,创新的行动。创业越来越被 看作是强调机会的一种行为,这些机会可以进行买 卖,或者形成一个新的组织,这也是定义国际化创业 的基础。Shane和Venkataraman(2000)l J把创业 研究定义为:怎样去研究,被谁研究,发掘、评估和利 用对创造未来商品和服务产生影响的商业机会,国际 创业的研究学者现在把创业定义为:跨越国界地发 现、应用、评估和开发机会,去创造未来的产品和服 务,这些机会是怎样,由谁采用,以及这些机会被采用 后会产什么样的影响。Dimitratosa等(2005)【 5』进一 步提出,国际新创企业能敏锐地感知国际市场机会, 并且他们对这些机会能有效、快速地采取行动去利用 和开发这些机会。国际新创企业的机会的研究,应回 答以下三个问题:(1)发现机会:是谁发现了机会? 这些是什么样的机会?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发现和利 用其他人不能发现和利用的机会;(2)评估机会:这 些创新未来新产品和服务的机会为什么会存在?这 些机会是在什么时间存在的?怎样存在的?它们的 评价指标和标准是什么;(3)开发机会:这些机会可 以通过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开发和利用?什么时 候以及在哪里?为什么会采用不同的实现形式。发 现创造价值的机会是创业的核心,企业家机会识别的 过程开始于企业家对创业机会的把握,Timmons认 为,创业机会的出现通常是因为变动的外部环境、不 协调或无序的市场、不畅通信息的流动、领先或缺口 了成本收益上的变动;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改 变[24 3。机会的评估是指衡量机会能否由潜在向现 实转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它主要是基于企业家认知 和价值取向,机会的创新衡量标准在于它在经济和社 会方面的新颖性和价值性。机会的评估指标主要是 各项财务指标,创业团队等因素构成的,通过对机会 进行评价,企业家才决定是否正式新建企业,吸引投 资以及是否着手展开其他各种活动。对于机会的开 发是一个复杂的现象,现有的研究对机会的理解有两 种:一种是认为机会是一种客观存在,独立于企业家 之外等待着被发现(Shane,2003)_2 ,潜在的市场机 会可以通过企业家不断搜索发现市场上所隐含的内 在信息,对顾客的需求进行二次甚至三次理解,深入 研究分析顾客的需求;其次,企业家可以去构造机会, 这种理解主要是指国际新创企业的企业家能够利用 新的信息,对生产要素进行重组,或以外购、合作、企 业家的社会网络、虚拟组织战略联盟等方式克服企业 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限制,使其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 创造更多的利润。而不是基于资源去寻求机会而寻 求机会,这个过程具有主动性和动态性,它强调的是 企业家对创业机会源的主观心理认知,企业家不同的 心理结构导致他们去发现不同的机会,此外,创业机 会还受企业家主观性和客观环境的限制,由于个人心 理认知的差异,人们对机会的敏感和识别程度也是不 同的,对于有些人能快速的感知其他对机会的认识因 人而异,对于创造价值的同一个机会,有的人认为它 是机会,而有些人对它的认识却比较迟钝,甚至察觉 不到(Baker et al,2005)27 J。一个企业家具有风险偏 好的心理认知特征,往往富有强烈的冒险意识,他们 所追求的行为活动就是去寻找充满风险和价值的创 业机会。0viatt&McDougal1(2005)l j整合了各种观 点,提出国际市场机会是被发现的,但是同时也是可 以被构造的。作为国际创业的特殊的新兴主体—— 天生全球化企业,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发展主 要依赖于国际创业机会的挖掘、开发和利用。Oviatt 和McDougall(1994) J认为,天生全球化企业之所 以从一出生就能国际化,是因为他们的创建者拥有一 种不同寻常的能力,天生全球化企业的创始人和管理 者在建立他们的公司之前,就有着重要的国际经验, 并且这种经验对推动他们的国际发展非常重要。同 时这些人也拥有与客户接触的个人网络,这在创建新 的企业时常常能获取有关业务的建议和机会(Crick &Jones,2000 E28];Sharma&Blomstermo,2003[29])。 机会的发现会导致新的业务的出现,这对天生全球化 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世界范围内探索相关机会的 敏捷性和速度似乎是这些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早 前,Oviatt和McDougall等人(1994) J便对天生全 球化企业在国外市场上发现机会的这种特殊能力做 了一个评论,他们注意到,企业创建者独特的背景,知 识和网络能使天生全球化企业在国外市场上识别能 赚取高回报的机会,而这些机会是其他人发现不了 的。Crick和Spence(2005) 0 J的研究也表明,中小 企业的高绩效水平是由发现和利用国际机会的创建 者和管理者所赋予的,因为国外市场的动态性,为了 生存,这些企业必须快速地发现和利用他们已经察觉 到的机会,对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我们 把这些机会的利用看作是对具体的外国市场资源的 承诺,这些国外市场上的机会是与天生全球化企业的 新业务相关联的,这些机会能把新的产品、服务和原 材料和组织方法引人到一个特殊的外国市场,但是这 些机会可能与企业的利益没有直接联系,因为这些外 国市场的机会可能是意味着更多的外国市场的知识, 以及企业如何在这些外国市场上去管理这些业务。 此外,把国内机会从国外机会的识别中区别开来是非 常重要的,尽管去认知有前景的机会对任何一个成功 的企业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机会的识别在一个国 际环境的背景下是一种更加复杂的行为,要求不同的 知识和分析技能,特别是要求企业家拥有一种与之相 关的国际知识库一样的独特的创新视野,并且在设想 新机会这方面的能力可能是特别突出的,它要求企业 拥有一种在国内传统创业时不需要的理解和国际认 知程度,然后创业者还需要去评估这些机会是否能够 进行跨国文化的转变。 五、国际创业的新动力:国际创业知识 新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可以看作是一个知识获 取、吸收、整合和再结合的过程,企业的国际化过程的 主要特征就是企业参与不同的国外市场的各个阶段, 并以此来进行持续性的学习。国际新创企业作为国 际化经营中的一个新兴主体,国际新创企业的竞争优 势嵌入于他们的知识网络之中,由于本国和海外国家 环境的差异会增加企业跨国经营的成本,此外它的特 征决定了它不可能拥有成熟跨国公司所具备的丰富 的国外市场知识,这极大的限制了新创企业的国际化 进程及其成长,这就要求新创企业必须努力积极地获 取海外国际市场知识,以此获得持续的国际竞争优 势,因为企业持续创造新的知识,并使这些新知识流 动起来并传遍整个组织,迅速研发出全新的技术和全 新的产品,这些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的成功(Nonaka, 1994) ‘。。企业现有的知识存量以及由此所形成的 知识结构,是企业发现未来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的 决定性因素,企业内各种资源价值创造能力的发挥程 度的水平,也是由企业现有的知识所决定的。与此同 时,企业的知识积累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因为每 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从客观上说都完全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企业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存在着差异性, 所以它们能察觉到的市场机会也是各不相同。通常 来讲,国际市场知识有三种类型:国际市场知识、国际 业务知识和国际化知识(Eriksson et al,1997) ̄_32 J。 国际市场知识是指对各国的市场环境的了解和认知, 因为世界各国市场环境的多样性,使国际市场的结构 变得十分复杂,因而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种市场都 各有特点,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发展,就要认 知各国的市场特点。国际业务知识是指与本国以外 的客户、竞争者有关的经验知识,缺乏国际业务知识, 企业就无法在当地市场上顺利有效地开展各种业务 活动,从而会增加企业对国际市场资源的投入和提高 寻找市场机会的成本。国际化知识是企业在跨国界 的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国际化经营管理知识,既不 是指某一个特定国家或地区,也不是指某一特定的进 入模式,而是企业特有的关于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的 知识。传统的国际化理论认为,企业从事跨国界的经 营管理活动所需的知识来自于长期的直接国内市场 经营经验,或者说它是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长期学习 的结果。由于国际新创企业是从诞生之日起就面向 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在此之前,这些并没有丰 富的国际化经营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国际新创企业 可以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通过从事跨国界的国际 商务活动的“干中学”来获取从事国际商业活动的经 验和国际市场知识,此外,他还可以通过公司创立者、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或具有相关国际业务知识的员工 以及与其他企业合作而获得这些知识。通常而言,企 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之前,就拥有某种海外国际市场 知识存量,如企业家在企业进行国际化过程中的作 用,国际新创企业的创业家或高层管理团队通常在企 业进行国际化经营之前的国际化经验,以及企业家的 教育、同外生活或工作经历,他们这些本身所具有的 先前的国际化经验有助于国际市场上各种资源的整 新创企业和天生全球化企业的定义来说,它们的定义 界定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国际新创企业的定 合,有利于企业进入国际商业网络并以此构建企业的 价值链,他们拥有的这些先前的国际化经验使得新创 企业在刚成立,或成立后不久便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 国际业务活动,从而实现企业的成长l2 。国际新创 义,它是否能通过量化成立时间来进行判断,是在成 立后的3年或6年,还是更短或更长的时间内从事国 际化经营的企业,才能是国际新创企业。此外,还有 国际新创企业与天生全球化企业这类企业的表述及 企业除了从外部获取新的国际知识外,还需要将其与 企业本身所拥有的知识存量进行整合,Zahra和 区别,因为学者们对这类企业的研究一直未达到理论 的统一,所以在相关文献中出现了许多与天生国际企 George(2002)【3 认为,企业的创业能力是对新知识 业概念极其相近的表述,如国际新创企业(interna— 组合,这个组合在竞争格局中,能促进机会的认知,产 生新的见解。知识整合的机会追求均优于其他公司, 可能会导致暂时竞争优势的建立,把知识嵌入到企业 原有的惯例和文化中,可以看作是竞争优势和高绩效 的一个重要源泉。知识整合经常被描述为创业的性 质,因为它们涉及到基于直觉或机会的突然行动(Da。 vide,Parrilli,Sacchetti,2008) 。知识整合的过 程重新定义了公司的市场观念,并开辟了新业务解决 方案的思路发展的各种途径。企业的国际市场知识 的获取与组织的学习是离不开的,企业的国际化过程 可以看作是知识的积累和组织的学习的过程,它通过 企业持续的国际化行为来获取这些国际市场新知识, 并把这些知识与企业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并更新企 业现有的知识存量。为了更加有效地把企业现有的、 潜在的、可控的知识资源利用起来,或者对企业以前 没有发现的新知识、新资源进行更加有效地探索,国 际新创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学习,他的组织学习方式 主要有两种:开发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国际新创企 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的每一次国际化行为都可能 使企、l 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并且随之会面临各种新 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企业必须进行组织性 的学习。因为成熟的大型跨国企业受到传统的组织 惯性和惰性的影响,导致它们很难在新的环境中学习 新的国际市场知识。而国际新创企业因为它在国际 化经营中的初创性,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而 在国际环境下具有快速的学习能力从而拥有知识的 创新优势,这就是国际新创企业的新兴的学习优势 (Auti0 et al,2000)[9l 六、国际创业的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根据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提出了 几个未来国际创业的研究的方向:第一,未来国际创 业的研究焦点应主要放在国际 ̄tJ_,lk在理论上的研究, 现有国际创业理论的零散、不连续性、相互矛盾的预 测和知识的缺口,如国际创业领域存在着许多知识的 空白,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和严格的定义,就拿国际 tional new venture)、全球化新创企业(global start— ups)、即时国际化企业(instant internationals)以及早 期或年轻国际化公司(early or young internationalizing ifrms)(Rialp,Rialp,Knight,2005) 。虽然这些 名称都不相同,但它们研究的企业类型都是等同的, 可以认为所有这些名称只是对同一对象的不同称呼 而已。在文献中出现较多的是国际新创企业和天生 全球化企业,尽管他们所代表的企业类型大体相同, 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应该存在着一些差别,到底有哪 些具体的差别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所以在以 后的研究中也应关注采用这些名称的研究进展。第 二,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国际创业过程的研究,未来 的国际创业工作能研究创业过程的结果,并把这种结 果与企业的创业努力联系起来。创业化的过程怎样 推动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化创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 一个静止的现象,这意味着,国际创业作为国际化和 创业的交汇点,未来的创业研究应该从更多的纵向研 究设计中获益,因此,在早期的研究中,国际化的创业 可能是驱动企业实现国际化进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 发展的,未来的研究应该对国际化和创业的共同发展 有一个更广泛的认识。此外,在国际化研究和创业行 为以及进程的研究中,时间应该一直被强调为基本的 和独立的关键发展因素,因为创业的过程难以量化, 而且量化的数据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收集,将来的创业 研究将把理论产生放在第一步,应用国际创业过程中 更多定性的人种学研究,这样的研究可以把创业驱动 的国际化过程的模型作为一个始于国际化中潜在机 会的识别和财富创造的阶段序列,继续进行资源配 置,以及对企业国际化前后的链接进行研究,并推断 出企业在它已进入的新的国际市场中进行的财富创 造。第三,国际创业将来进一步的研究还可能包括不 论多大规模或年龄的企业开始创业时不同道路的创 业选择,以及它们怎么去处理它们在刚刚进入的市场 中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因为不同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如出口、并购、绿地投资等合资)对国际化绩效有重 要的影响,企业家可能不会有效地去管理资源,所以 应研究企业在创业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的意义, 因为这种决策能力会影响这个过程的结果,从而共同 决定其国际化的程度和财富创造程度。第四,将来的 研究应该强调不论国际化创业企业规模大小和资源 配置的研究,战略管理的观点可能会有助于分析企业 利用资源的能力,不论公司的规模有多大,企业在国 际化的创业过程中能产生和维护自身的竞争优势,从 而创造出财富。这种战略管理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当企业把寻求创业行为的有效机会与寻求 战略管理的有效优势联系起来,才能创造出财富。此 外,组织能力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并且这种能力是以 利用资源和达到组织的目标为基础的(Helfat, Lieberman,2002)L36 J。只是我们首先要找出现在研 究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弄清楚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存 在,然后,把这些问题与以前的文献审查的结果进行 对比,分析他们在现存的国际创业研究中应该怎样去 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将来的研究对这些国际层面的研 究主题能补充理论上的见解,我们相信,一个完善而 强大的国际创业理论将会出现。 国际创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和发展吸引 了国内外学者的浓厚的兴趣,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 热点。它是一个融合国际商务、创业学和战略管理等 多学科视角的新兴研究领域。本文对国际创业的新 主体,新诱因和新动力,以及国际创业将来的研究方 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探寻国际新创企业的成长 规律、提高企业的国际绩效发展国际化实践所需的各 项技能、整合国际资源,推动和完善国际创业理论的 完善和发展有着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McDougall PP,Oviatt BM.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literature in the 1990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In D.L.Sexton& R.W.Smilor(Eds),Entrepreneurship 2000,1997,(PP.291~ 320).Chicago:Upstart Publishing. [2]Dana LP.Handbook of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Chehenham,UK:Edward Elgar,2004. [3]Morrow JF.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A new growth opportu— nity.New Management,1988,3:59—61. [4]McDougall PP.International versus domestic entrepreneurship: New venture strategic behavior and industry structure.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9,4:387—399. [5]Keupp MM,Gassmann O.The Past and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A Review and Suggestions for Developing the Field.Journal of Management,June 2009,35(3):600—633. [6]Mort SG,Weerawardena J.Networking cap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How networks function in Australian born global ifrms.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006,23(5):549—572. [7]McDougall,P,P.International venus domestic entrepreneurship: lIi New venture strategic behavior and industry structure.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9,4(5):387—399. [8]Oviatt BM,MeDougall PP.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new yen— tur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4,25:45— 64. [9]Autio E,Sapienza HJ,Almeida JG.Effects of age at entry.know1. edge intensity,and imitability on international growth.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909—924. [10]Aspelund A,Moen O.Small international fimrs:Typology.per. fonnance and implications.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2005.45:37—57. [11]Oviatt BM,McDougall PP.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ntrepre. neurship,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5b,36:2 8. [12]McDougall,P.P.,Oviatt,B.M.New ventur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ic change,and performance:A follow—up study.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6,l1(1):23—4O. [1 3]Zahra,S,Garvis,s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company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envi— ronmental hostility.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5(5/ 6):469—492. [14]McDougall PP,Oviatt BM.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The intersection of two research path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 nat,2000,43:902~908. [15]Oviatt BM,McDougall PP.Defining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 ship and modeling the spee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1042—2587. Copyright 2005 by Baylor University. [16]Shane S,Venkataraman 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ifeld of research.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 217—226. [17]Rennie M.Born globa1.McKinsey Quarterly,1993,4:45—52. [18]Knight G,Cavusgil ST,The Born Global finn:A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ory.Advanc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996,8(I):1I一26. Il 9]Knight GA.Cross cultura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scale to naeasure firm entrepreneurila orientation,Journal of Business Ven— turing,1997,12(3):213—25. [20]Knight,G.A,Cavusgil,S.T.,Innovation,organizational capabili— ties,and the born—global firm.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4(35):124—141. [21]Coviello N,Munro H.Network relationships and the international— ization of small software fimrs.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1997,6(4):361—86. [22]Gabrielssona M,Manek Kirpalania VH,Dimitratosd P,Solbergf CA,Zucchella A.Bona glohals:Propositions to help advance the theory.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8,17:385—401. [23]Jones MV,Coviello NE.Internationalization:Conceptualizing an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of behavior in time.Journal of Internation— la Business Studies,2005,36(3):284—303. [24]毛良虎.国际创业论fD].天津:天津大学,2008—08. [25]Dimitratos,P.,Johnson,N.&Slow,J.,Yong,S.,Miemmultina- tionals:New Types of Firms for the Global Competitive Land— scape.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3,21(2):164—17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7,28(2):337—360. [26]Shane,S.,A General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The individu— [33]Zahra SA,George G.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The current al—opportunity Nexus.Massachusetts:Edward Elgar Publishing, status of the ifeld and future research agenda.In Hitt MA,Ireland Inc.2003. RD,Camp SM,Sexton DL(Eds),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27]Baker,T.,Gedajlovic,E.,Lubatkin,M.,A framework for con— Creating a new mindset(PP,2002,255—288).Oxford,UK: paring entrepreneurship processes across nations.Journal of Inter- Blackwell Publishers. 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5,36(5):492—504. [34]Davide Parrilli M,Sacchetti S.Linking learning with governance [28]Crick D,Jones MV.Small high—technology firms and interna— in networks and clusters:Key issues for analysis and policy.En- tional high—technology marke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trepreneurship&Regional Development.2008,20(4):387— ing,2000,8(2):63—86. 408. 『29]Sharma D.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issues and trends. [35]Rilap A,Rilap J,Knight GA.The phenomenon of early interna— Scandinavi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1992,1(3):3—8. tionalizing firms:What do we know after a decade(1993—2003) [30]Crick D,Spence M.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high performing’ of scientiifc inquiyr?International BusinessReview,2005,14 UK high—tech SMEs:a study of planned and unplanned strate- (2):147—166. g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5,14:167— [36]Helfat C,Lieberman M.The birth of capabilities:Market entry 185. and the importance of pre—history.Industrila and Corporate [3 I]Nonaka,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Change,2002,11:725—760. [J].Organization Science,1994(5):14—37. [32]Efiksson,K.,Johanson,J.,&Majkgard,A.,Experiential [责任编辑:童国萍] knowledge and cost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Journal of New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ZHOU Jin—bo,ZENG ran (College ofEconomics and Management,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541006,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people hav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a new field without complete theoreti— cal framework and involving many disciplines.In this paper,an investigation of the background,definition,new main body,new incentives,and new driving force related to this subject and of its future research orientation i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findings by the researchers at home and abroad,providing useful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in this field. Key Words: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born global firms;opportunities for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 ship;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know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