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2022-08-30 来源:汇智旅游网
《基础综合实习》

——《生态工程学》

实 习 报 告

学号:XX 姓名:XX 专业:环境科学

实习时间:2012年12月17日——21日

实习成绩:

XX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012年12月

1

目 录

一、实习日程安排 ............................................................................ 3

二、实习目的和要求 ........................................................................ 3

三、实习前的准备 ............................................................................ 4

四、实习内容 .................................................................................... 4

五、实习步骤 .................................................................................... 4

六、调研报告 .................................................................................... 5

七、主要参考资料 .......................................................................... 11

2

一、实习日程安排

2012年12月17日:指导老师示范讲解

根据本班学生各自的2个调研题目,给学生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教师讲解一个实例示范。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2012年12月18日:资料搜集

学生根据实习内容,查找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制定出相应的调查方案和调研提纲;同时教师安排第三天野外调查及实习报告事宜。

2012年12月19日:野外调查

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制定的调查方案,对所选的一种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和分析,要求学生了解该模式的设计原则、思路,并对该模式的结构和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2012年12月20日:继续野外调查

2012年12月21日:室内分析总结,学生根据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和野外调查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撰写实习报告。同时,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以PPT的形式汇报该组的调查研究情况。

二、实习目的和要求

本实习的目的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生态工程学问题密切结合,让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生态工程学基础知识;在实习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态设计理念。

本实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XX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的实地调研工作,包括相关资料的查询、调查方案设计、野外实地调研记录、室内分析和总结等环节,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相关生态工程模式(生态园林、生态城市景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模式)设计的原则、理念以及技术路线,并对相应的生态工程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完成一份调研报告。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达到:

1. 初步学会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了解生态工程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基本步骤,初步掌握其主要方法。

3

3. 在调研报告的编写等方面得到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 4. 进一步树立生态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实习前的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及选题,提出实习指导意见。内容包括:实习的目的和任务,调研对象、内容和方法,调研报告的编写要求,时间安排,注意事项和参考文献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研究的专题和区域,熟悉和收集相关研究专题与区域的基本资料,编写调研提纲。

四、实习内容

1.XX大学生态绿化工程调查与评价。

2.典型环境生态工程的调查与评价,以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为例。

五、实习步骤

1. 确定调研的生态工程模式类型

主要内容包括该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设计的原则、理念以及技术路线,以及对该生态工程模式的评价与分析。

2. 确定研究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所选定的实习内容,明确该选题要求,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图片,收集积累调研资料(数据表格、图片、文字资料等),调研资料应整理归类。资料收集途径如下:

(1)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农业、环保、园林、统计局等)和研究机构,获

取研究专题的资料。

(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如统计年鉴、地方志、期刊、学报等。 (3)通过图书馆的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文章和研究成果。

4

3. 实地考察

对所选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进行实地调查,现场查勘,获取第一手资料,做好实习调查记录。

六、调研报告

1.XX大学绿化生态工程调查与评价

1.1XX大学概况

XX学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部。昆明市区坐落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22′,市中心海拔1891m,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m之间。年均气温14.5℃,最热月(-L月)的平均气温19.7℃,最冷月(一月)的平均气温7.5℃,年温差12~13℃。无霜期达230d,年降水量为1075mm,最集中的降水季节是6~8月的雨季,干湿季分明。昆明属高原红壤地区,土壤主要有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年平均相对湿度74%。常年以西南季风为主,平均风速2.2m/s,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能见度良好,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故有“春城”美誉。目前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高等林业本科院校,全国4所林业大学之一。校园为“全省绿化优秀高校”、“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1.2校园绿化规划原则

 自然优先原则  因地制宜原则  整体性原则  动态性原则、  实用性原则 1.3绿化情况

实地调查掌握XX大学植物种植情况、体量大小、生长状况、空间分布、建筑和道路排水及表

5

面反射率等相关数据。XX大学绿化面积广阔,为校园文化氛围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树木种类繁多,据资料显示,XX大学校园内共有园林植物167种。分属于73个科,106个属。常绿82种,落叶63种;乔木85种,灌木82种;常绿乔木44种,落叶乔木41种;常绿灌木38种,落叶灌木23种。以木兰科(14种5个属)、蔷薇科(15种13个属)、豆科(13种10个属)、柏科(10种5个属)为主。

XX学院教学区四块主要园林绿地总的碳储存量为162.36t,2006年当年碳吸收总量为3.43t,释放氧气9.14t,清除大气污染物211.72kg。XX学院教学区四块主要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所得数据表明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并不完全与绿地覆盖率成正比。XX学院教学区的绿地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对改善校园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果后期能够开展及时有效地养护管理,将有助于发挥其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1.4绿化功能划分评价

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XX大学的绿化按照分区的不同分别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分为教学区,生活区。

教学区的绿化以乔木、灌木、草地的高低层次设计出不同形态的景观设计,配以樱花、玉兰花等树木,突出了景观生态的设计理念,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优美安静的环境。前门绿化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在道路两侧起到遮荫效果,以及主教学楼前的小树林,可以隔离尘土,调节温度、

空气湿度。东门树木以桉树等高大乔木为主,可以阻挡三环尘土,吸收汽车尾气,隔离噪音,使校园环境不受外界所污染。乔灌草结合较好,高大树木的冠幅覆盖会对低矮乔、灌木的采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植物的综合生长环境条件只能达到中等水平。

6

生活区的绿化根据已有树木再以常绿乔、灌木为主,可为学生生活学习提供了安静卫生的环境。植物种类丰富,乔灌草结构搭配基本合理,又是学生宿舍区域,因此较好的绿化对于改善同学们的生活环境和调节心情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可以阻挡过多的灰尘进入宿舍,提高空气质量,能较好地吸收和分解城市空气中有如S02、03、CO、NOx等各种有害气体;通过枝叶阻滞尘埃、分泌杀菌素类物质减少城市范围内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各种成分,同时可以遮挡部分阳光,可以起到遮荫、降温的作用。

2太湖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2.1太湖概况

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与浙江省相连,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它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太湖地处平原地区,是一个浅水湖,太湖水位较稳定,平均水深1.94米,至深处2.6米,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蓄水27.2亿立方米。

太湖现有鱼类107种,由于受自然环境的改变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致使洄游和半洄游性鱼类及沿岸带产卵的定居性鱼类资源数量减少,而湖泊敞水性低龄鱼种群数量在人为繁殖保护措施下逐步增加,形成目前以刀齐鱼、银鱼等为主体和年变幅较大的太湖鱼类资源格局。

2.2太湖流域农村污水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对周边自然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也迫在眉睫。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农村生活区内小型加工业、服务业以及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综合性污水,其中以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为主。家庭生活设施是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而且不同生活设施对生活污水的质量和数量影响也有很大不同。根据用水设施的不同,生活污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厕所污水、厨房污水、生活

7

洗涤污水和其他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无有毒有害物质,但是村民生活作息规律相似造成排水呈现较强的波动性,早、中、晚均出现高峰时段,而白天其他时段以及夜晚水量则很小。伴随水量的波动,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波动也大。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面临许多政策和技术问题,可喜的是人们已越来越多地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本工程立足于太湖流域农村的具体情况,对农村治污工作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该工程设计进水水质如下:COD=400mg/L, BOD5=200mg/L, SS=250mg/L, NH3-N=30mg/L, TN=40mg/L, TP=3.0mg/L, pH=6-9。

2.3工程概况 2.3.1工程概述

太湖流域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根据进水水量小、水量与水质波动大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生物处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达到了污水治理和美化环境的双重目的。 2.3.2工程背景

随着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发展,城镇水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农村水污染的问题则逐渐凸现出来。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成为保护农村地下水和周边水体环境、全面减少太湖纳污量的一项重要环节。

因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产业格局以及居住布局与城市不同,不宜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水量小、分散性强等特点,分片区收集,建立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工程。 2.3.3工程试点

宜兴市杨巷镇某村居民为180户,常住人口为580人,该村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先进村,经济水平和村民生活水平较好。污水主要为村民生活排水,均接自各户化粪池,处理规模为60m3/d。该项目于2009年11月建成。

2.4 生态工程原理

生态工程涉及生态学、生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原理众多。孙铁珩,周启星等提出污水生态工程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学手段。

8

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一植物一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等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对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进行净化的工艺技术。是污水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法。

2.5工艺选择

农村地区经济力量相对薄弱,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因此,工艺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投资小、运行费用少、能耗低、维护管理简单方便以及处理效果好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处理工艺。根据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水平和经济水平,采用的工艺应简单易懂、操作维护方便、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

该工程污水可生化性较好,B/C可达到0.4-0.5,无毒物,结合景观要求,设计通过生物/生态的方式进行治理。主体生物工艺采用技术成熟可靠的A/O工艺,其中O段分两级接触氧化,该流程不仅能高效降解COD等有机污染物,而且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通常采用的生态处理技术包括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壤渗滤等。A/O生物法处理的设计出水水质为一级B标准,后续生态处理负荷低,因此采用两级表流人工湿地/自然塘组合式生态处理技术,以起到进一步脱氮除磷、净化水质的作用。

2.6工程设计

该工程污水处理系统为全埋地式,其中调节池、初沉池和缺氧生化池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一体化处理设备采用碳钢结构。 2.6.1调节池

前段设置粗格栅井,格栅间隙为20mm,用以去除来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格栅上部预留清渣口,人工定期清渣。一方面起到初沉池的作用,使污水中粒径较小的无机和有机

9

颗粒沉降下来;另一方面起到了调节水量和布水的作用。污水先经过格栅处理,去除树枝、塑料等较大杂质;然后自流进入缺氧池,将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设计停留时间为4.8h,有效水深为1.5m,L×W=3.2m×2.5m。 2.6.2竖流式初沉池

污水中含有大量粗格栅无法去除的细小颗粒物,这些物质在后续工艺池体中随时间推移而最终导致沉淀物大量淤积,考虑池体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故选用竖流式初沉池。初沉池平面尺寸为2.5m×2.5m,有效水深为1.35m,采用静压气提装置排泥,由电磁阀控制进气,间歇运行,6h排泥1次,每次5min。污泥排入污泥池(污泥池集成于一体化设备中)。 2.6.3缺氧生化池

A段缺氧生化池接受O段接触氧化池回流的硝化液,利用初沉池来水的碳源完成反硝化脱氮,池底布置的曝气系统可实现微量曝气,达到搅拌和微充氧的目的。该工程有调节池和缺氧池两级提升。缺氧生化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8.1h,池体尺寸为3.7m×2.5m×2.2m。 2.6.4一体化处理设备

一体化处理设备是本工程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场所,采用碳钢结构,直径为2.8m,L=6.0m,内部依次集成了接触氧化池(一级接触池,二级接触池)、二沉池、污泥池以及清水池。该工艺有池容小、对水质适应性强、耐冲击、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接触氧化池中采用弹性立体填料,易于挂膜。二沉池为竖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为1.0m3/(m2·h),沉淀时间>2h,排泥采用空气气提至污泥池,与初沉污泥一并由市政环卫车定期抽吸外运。 3.6.5设备间

设备间采用轻钢结构,占地面积为3.4m2,设于调节池上方,内置回转式鼓风机2台和污水处理系统控制柜等。鼓风机每4h交替使用,单台Q=0.85m3/min,P=0.3MPa,N=1.1KW。 3.6.6表流人工湿地/自然塘

经生物法处理后,尾水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负荷也相应降

10

低,因此选用投资少、操作运行简单、运行费用低的表流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共分两级,总面积为755m2,有效水深为0.4m,底层铺垫300mm厚压实粘土层,上层为400mm厚种植土层,两级湿地之间用过水堰隔开,水流由堰上堆放的石块缝隙间溢流到下一级。表流湿地内种植有香蒲、醉鱼草、水葱、茨实、芦苇、梭鱼草、千屈菜、荇菜、水生鸢尾、藻类,并根据各种水生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点有机组合。农村生活污水没有规范的集中排放设施,因此常受农田灌溉排水影响,使其具有相对浓度较低、水量大的特点。

为了给鱼类等水生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对综合生态塘进行了人工清淤,放养了泥鳅、田螺等,这些水生动物可吞食湿地中的底泥,间接消耗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茂盛的水生植物以及生长在其中的鱼、青蛙、蛇及水鸟等构成了一个良性的湿地生态系统。

试验表明,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较好,维护费用低和投资低的特点,无需污泥处理就可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3.6.7景观构筑

为营造美丽的公园场景,人工湿地水岸线呈曲线婉转变化,将生态和景观设计纳入到湿地系统,是该污水处理工程的一个新思路,水面收放自如,自然驳岸,四周配以小块休憩场地,绿地坡度优美自然,环水铺修鹅卵石小径,按照“红、黄、绿”三种颜色协调搭配、植物高低错落有致的设计原则,对湿地周边进行了绿化,从远处看去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预留了供人们活动的场所,供人们活动观赏。

路旁则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地栽种各种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球类、灌木等植物,如榉树、水杉、垂柳、桂花、红花继木球、鸡爪槭、迎春、夹竹桃等。污水处理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达到了治污和美化环境的双重目的。

11

七、主要参考资料

1. 白晓慧. 《生态工程原理与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 盛连喜、许嘉巍、刘惠清,《实用生态工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钦佩、安树青、颜京松,《生态工程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杨京平主编,《生态工程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4. 李维炯等,《农业生态工程基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

5. (美) 劳爱乐, 耿勇编著,《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6. 郭迎庆,黄翔峰,张玉先,等.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处理工艺的选择[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

7. 王世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

8. 刘超翔,胡洪营,张健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 2002(07)

9.孙文娴.杨海真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进展[期刊论文]-净水技术-2007(01) 10.程璞,李多松,张雁秋城市小区分散式生态污水处理[期刊论文]-能源环境保护-2004(06)

11. 孙铁珩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体系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水土保持研究-2004(03)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