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汉语言文学方向论文

2023-01-14 来源:汇智旅游网


毕业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

入学年度:

学习地点(函授站):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 录

前 言 …………………………………………………………… 1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2

(一) 改变思考的角度………………………………………2

1

(二) 优化课堂结构………………………………………2

(三)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3

二、调控课堂氛围,确立创新意识………………………………… 3

(一)倡导教学民主…………………………………………3

(二)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氛围……………… 4

(三)调控课堂时间,把课堂的主要时间还给学生………… 4

三、 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创新思维…………………………………5

(一)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能力………………………… 5

(二)通过阅读教学培养想象能力……………………………5

(三)通过习作训练培养想象能力…………………………6

四、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7

(一)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实践能力……………………………………………………………… 7

(二)拓宽学生知识面………………………………………8

2

(三)与社会生活相结合……………………………………8

五、 搭建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8

结语……………………………………………………………

参考文献…………………………………………………………… 11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选择一些切实可行的途径,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的形象。爱因思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因为创新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需建立在学生正确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本文从语文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提出了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要素,介绍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语文教学改革。

【Abstract】 Students cultivate the sense of innovation, we must first select a number of practical ways, to imagine there are people on the appearance of the brain for processing transformation, thereby creating a new image. Love because State said:

3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A wealth of imagination and innovation are the wings, so at our Chinese teaching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imagine a reasonable start. Since innovation is limitless, and it summed up all the world .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use all the conditions for the imagination and inspire the imagination of students, expand their thinking spac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ap in cognitive ability and breakthroughs.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s\" pointed out: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are students, teachers, the process of dialogue between the texts. Reading is the personalized student behavior, teachers should not use the analysis to replace the student's reading practice.\" To examine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process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he first independent, full, in-depth dialogue with the text. This dialogue to be set up at the right of students read the text on the found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the Chinese students cultivate innovation capability point of view,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potential of students digging elements, introduced the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 basic methods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innovation, training;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innovative thinking;Chinese curriculum reform.

前 言

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喝彩,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爱心激励学生,用自由唤醒自由,以一颗真诚的童心去接纳每个学生,为学生拓展了创新思维的时空领域,进一步激发其创造的潜能,使之源源不断地进行创造,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知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锻炼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这是我的教师的天职。

4

语文课和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利用这个空间充分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爱因思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因为创新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首先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读好书,来指导、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摆正师生的位置,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 改变思考的角度

要改变思考的角度教师首先从备课做起,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就变了。

(二) 优化课堂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对新内容提出疑问,通过思考、探讨、讨论解决疑问,教师要尽可能多留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叶圣陶在他的《语文教育论集》中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

5

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维。我在组织《变色龙》一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多变的现象背后掩盖着媚上压下的不变的本质,我以一条波浪曲线和一条直线表达。然而二条线一划出,立即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波峰波谷不能等距离,前后振幅应有变化。当主人公确实知道那条小狗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巴结拍马的心情更加急切了,频率应加速。对学生的不同理解,我没有摆权威架子,而是为学生独到的见解而兴奋,当场表扬了那位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了。结果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相当好。

二、调控课堂氛围,确立创新意识

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师生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气氛来自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而只有这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可能使学生滋长创新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富有挑战性和探究价值,适合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多种交互合作交流的教学环境。

(一) 倡导教学民主

师生应在平等的气氛中“教”和“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6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伙伴以及交流汇报的形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不“盲从他人”,不“人云亦云”,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当自主的人格确立了,创新也就具备了基础。课堂上老师放弃“师道尊严”,放下教师“架子”,从讲台上下来,走到

学生中去,充分尊重学生,尤其是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是主人”。

(二)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氛围

“语文教学应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创立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氛围,必须是宽松对话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创立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氛围,必须是宽松和谐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交流。要求学生能做到感于发问,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同读者,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我在语文课上提出六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答,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意见允许争论,不明白允许发问,对老师的观点允许质疑。对学生不成熟或是荒诞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创造性意识也就自然滋长。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学习兴趣高,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往往使学生心情愉快,故正是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最佳时候,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往往跟着教师走,这样教师很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三)调控课堂时间,把课堂的主要时间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主要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读中去感悟。让他们克服对老师的盲目依赖,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确立创造性意识的目的。民主的教风,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裕的自主时间,使学生有了自主意识,有了思考的余地。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就会标新立异,创新的意识就会因此产生。早就有不少的专家学者多次提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要进行双边活动,师

7

生互动,课堂气氛要活起来;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等等。但一落到实处,我们难免感到有点力不从心,认为课堂上需要传授的知识太多了,学生活动多了,老师讲的内容就少了;放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了,老师讲的时间就少了;区区四十五分钟,经得起这么三番五次的折腾吗?记得有一次教研室的几个同志听我的课,当时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讲的是“语病类型分析”,大量的举例、头头是道的分析,自我感觉还很不错,可听课的同志评课时说:“就是没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当时我听了还有点不服气,说:“这点也想到了,就是怕耽误时间。”在坐的几位老师也都有同感。教研室的几位同志最后总结说:“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思考,好像是耽误了讲课的时间,其实这样正好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可以让他们更充分地参与课堂,会把知识学活、学扎实、融会贯通。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而这种口头表达的过程也正反映了他们整个思维的过程。如果说课堂时间紧、没时间让学生说,那么,试想一想,学生哪有时间去积极思维、没有思维,谈何学生参与课堂,学生不能很好参与进来,老师讲的课还有什麽意义?所以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有个成语叫‘对牛弹琴’,我们弹得固然好,但也要听听听众的反应。”诚然,平心而论,这确实是出力不讨好的做法。一上课,老师就滔滔不绝地把准备好的内容毫无遗留地兜售给学生,自我感觉也真的不错,听出门道的学生倒也充实,笔记也作了几大张,但自始至终,学生充当了接受知识的机器。如果不给学生参与课堂思考的机会,这里边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然后给他们时间说出思考的结果,尽管有时不全面,甚至错误,那么经过老师的点评、分析,学生就会在纠正错误中提高认识,学到知识,培养了能力,印象也更深刻,记忆会更久远。这就好比一潭死水总不如不断激起朵朵浪花的潮水更动人。

三、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灵魂,是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想象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性思维自始至终伴随着想象。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指出:“鸟

8

儿要飞翔,必须借助空气与翅膀,科学家要有所创造,则必需占有事实和展开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一)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是发展想象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和事物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观察方法,还要启发学生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合理地想象出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力。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本质。

(二)通过阅读教学培养想象能力

阅读教材中蕴含大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素材。教学中可以运用生动的有感情的语言描述课文叙述的事物,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之中;可以恰当的运用投影、录像等媒体,展示课文中描述的某些景物、事物和情节,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没有叙述的某些景物、事物或情节;还可以通过创造性复述续编故事、改写课文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合理想象。充分利用教材中创造性的内容,展开想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不受约束,随意性的思考习惯,还可以从中获得自信心的满足,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某些语句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笼统的描述具体化,把隐约的情节明朗化,使学生的想象力不断发展。《凡卡》、《穷人》这两篇课文的结尾都耐人寻味,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凡卡的信寄出以后爷爷能收到吗?爷爷是否会接他回乡下去?……桑娜一家五口本来生活就很艰难,现在又多了西蒙的两个孩子,生活会怎样?他们以后的命运又将如何?……教师可提供\"凡卡的信寄出以后......\",《西蒙的孩子有了新家》或《西蒙的孩子长大了》等话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挥合理的想象练习写片断。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我们仿佛跟随作者一起游览了景色秀丽

9

的黄山,欣赏了千奇百怪的岩石——“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些石头各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还对石头的名字产生了兴趣,引起了许多神奇的想象:仙人所指的路通向哪里?猴子是不是靠腾云驾雾的本领生活在云海里观赏美景?.....这样,学生通过读读,想想,说说,不仅发展了想象力,还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通过习作训练培养想象能力

例如:《凡卡》讲的是九岁前凡卡在圣诞之夜给乡下爷爷写信,诉说自己学徒生活的痛苦和不幸,当他把这封充满希望的信寄出去的时候,信封上只写着乡下爷爷收。这封信爷爷能不能收到呢?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可抓住契机,安排习作训练,启发想象。1、想象凡卡的形象、衣着、写信时的形态和居住环境。这是根据语言材料再造形象和图像的训练。2、信发出后,凡卡今后的生活会怎样?这是摆脱定式,建立新表象的创造想象训练。这样引导想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掘他们的想象潜能,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大量新奇大胆地创造成果。

在教学中,利用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很多,关键是要找到“触发点”、“着火点”。丰富多彩的想象,可以打破学生思维的常规与定势,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相伴、相辅、相称的。当学生想到的事情要准备付诸行动和实施时,会有一种动力、一种激情。而当他想出来的事情能做到时,能实现时,就会进一步激发其创造的潜能,使之源源不断地进行创造。反之,如果想出来的事情没有实践的机会,或者没有实践的机会能力,那么,时间长了其创造兴趣就会慢慢地淡化或泯灭。因此,开展实践

10

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保证。

(一)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写日记,进行课前小讲演,放手让学生组织班队活动,给家长写信反映自己在校表现及学习心得,给报刊或杂志投寄自己的习作,甚至让学生自己组织课堂教学……。经过这样不断的训练,学生们不但学到了课堂上所传授的基础知识,同时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敢于发表,善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支,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方面激活了语文的教学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知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锻炼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

(二)拓宽学生知识面

教学中避免就课讲课,循规蹈矩,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行求异思维。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没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三)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搭建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

在近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给自己定了一条这样的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

11

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总是不断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如在教学《诗经?伐檀》时是这样做的:

教参上写到:《伐檀》是一首写劳动者伐木生活和他们愤怒控诉统治者不劳而获、残酷掠夺的诗篇。长期以来,这种说法应该是无可厚非、无可辩驳的。而我在讲完这首诗后,问学生有没有问题,多数学生没反应,少数学生陷入沉思。于是我再推进一步:“有没有哪位同学敢向传统的、经典的作品以及权威的观点发难?”很快,有些学生有发言的欲望。于是我继续推进一步:“要敢于把自己独到的见解说出来。”在我的鼓励下,一个学生提出:诗中三段都写到河水,“河水清且涟漪”、“河水清且直漪”、“河水清且沦漪”,描绘了河水“清、静、柔”之美。“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美景又如何与“愤怒”、“残酷”联系起来?我立即予以赞扬,肯定了该生敢于质疑、问得好、问得有道理,敢于大胆冲破传统的樊篱。紧接着,就这个问题师生展开课堂讨论,有的学生赞成传统观点,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描绘的是一位美丽少女坐在河边,看着心中爱慕的青年男子专注伐木,伐木声“坎坎”悦耳,进而联想到这位男子家庭殷富,可见他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哪!每段结尾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可以理解为:这位相公啊,可不是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人哪!如此道来,应合情合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它更是一首教育诗,鼓励贫苦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君子,这样才能脱离劳作之苦,靠知识来换个不错的生活。当下齐走大学独木桥的考生们,其家长亦仍是如此教育,好好学习才会有好工作,好好学习才可能跳出这黄土地。从文学史角度解此诗,更乐道其反抗,其中冠以发出怒吼等刺激字眼,我读了几遍倒未感觉其中之怒,倒是能感到诗中口角流出几滴珠玉,对君子发出的赞扬之音。在创新与实践中,学生对《伐檀》有了更深入的意境,见解独到、别出心裁、有创造性。

再如:在《雷雨》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让学生展开辩论;学习《我为何而生》时,先给学生一个“你们又为何而生”的话题,尔后在课堂上即兴演讲。这样,学生不但踊跃参加,学到了课本知识,而且积极实践,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

12

到提高。

创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永恒追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语文教学只有不断的创新、同时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保证教育与时俱进、永葆青春。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李丹主编 《儿童发展心理学》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4、李晓翔 《教师之友》 成都 教师之友杂志社2003。

5、余伟主编《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教程》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

6、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L】--《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年04期

13

7、《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5年第三十八期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