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黑色水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3.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小题。
宇宙山河烂漫,生活点滴温暖,都藏在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里。小伙伴们看社戏激动的心情,浸润在那①洁温柔的水乡月色中;诗人重回延安盈眶的热泪,激荡在那风情浓郁.的信天游中。鼓声②天,彰显磅礴气场;灯笼火把,照亮家国情怀;草长③飞,经历过宇宙洪荒;寒来暑往,追溯着时间力量。我们记录生活点滴是因为短暂即是永恒。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kuàngshuò
B.kuàngsù
C kuāngshuò
D.kuāngsù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皎②震③莺 C.①皎②振③鹰
B.①姣②震③鹰 D.①姣②振③莺
3.给下列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______。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①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③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 ④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 A.③①④②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
4.古诗文默写。(8分)
(1)坐观垂钓者,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在城阙兮。(《诗经·子衿》)
(3)人们常常引用《关雎》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4)《蒹葭》中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4分)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
自已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1)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本书是______(作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______》。(2分) (2)如何理解“诗的源头是歌谣”这句话?(2分)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9分)
倡导低碳生活
近年来,“低碳生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1)【写标语】某区正准备就“倡导低碳生活”开展宣传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2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建议】人们在践行“低碳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时,小行为往往会带来大改变。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3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看法】倡导“低碳生活”的关键在于转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当前,还有一些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低碳生活”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关系;有的认为个人的能力太渺小,对“低碳生活”的推进起不了什么作用。对此,你是否赞同他们的看法?请简述理由。(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踏雪归乡 张金凤
①一枝红梅挑开了腊月的门帘,北风中都是节日的气息,睡梦里全是故乡的年景。年是
一缸陈酿,被节令的咒符封存,在人们的殷殷盼望里,直到腊月才缓慢开封。当朔风扫净天空的阴霾,雪花浆洗了岁月的风尘,腊月的酒就再也封不住,香气四散,人们踏着厚厚的雪毯回到故乡,畅快淋漓地取饮那坛岁月的醇香。年的香气就像一道岁月里的密码,折叠在二十四节气的夹缝中,尘封于十二月的窖缸底部,寒风凛冽的腊月,它被纷飞的大雪撩拨,封条瞬间风化。千里冰封也封不住的香气将基因里的密码激活,人们骚动不安,所有的指向都是一个方向:回家过年。
②回家的路也许很近,中间没有万水千山,但却横亘着沧桑岁月;回家的路或许很远,需要用一年的盼望捻成一张票根。车站、码头、渡口、机场到处是拥挤的人群,各种各样的启程和出发,充满了隆重的仪式感。积攒久远的豪迈情怀,伴随着漫天飞雪进入高亢的乐章。患得患失的心情,焦灼不安的面孔,都为一张回家的票。回家的人摩肩接踵,回家的路一票难求,腊月里最动人的一句话是:有票了!手握一张回家的票,那才是握住了最大的幸福。租车、拼车、自驾车,无票也要回家,他们浩浩荡荡向着迢迢乡关进发。大寒小寒又一年,腊月的风雪分外殷勤,来给年的盛宴加油助兴,回家过年的人,头顶雪花,身披尘埃,日夜兼程,朝圣一般归来。
③回家,是腊月里最闪光的主题。家里有什么呢?没有金山银山,没有香车宝马,甚至连大街上的路灯都疲倦地昏黄着。破旧的屋子、衰老的爹娘,被寒冷覆盖,跟简陋相依;老家是两扇柴门,当初,他一甩门扬长而去,现在只想回去,给当年那一声“吱呀”的哀叹忏悔。
④火车、汽车、驴车都坐过了,最后需要用脚板去丈量那段崎岖的山路。在城市里走惯了柏油路的皮鞋被咬出满脚板的包,这仿佛是他欠故乡的一笔债,一回到这片土地上,那亏欠过土地劳作和汗水的脚就会疼。
⑤远远望见几缕炊烟,泪就盈满眼眶。家乡的烟火还在,并没有因为你的远走而消失,它们一直努力地延续着乡村的暖,保养着土地的根;村头几棵老树更显沧桑,它们是村庄的年轮,枝丫上还刻着游子的童年故事;几段土墙已近坍塌,就像残破的黄卷,此间文章读来已经恍如隔世。
⑥那么多从故乡出走的身影,他们或者淘到了金子,富贵成豪;他们或者折损了青春,收获了沧桑。每当他们夜晚独对星空时,浮华和名利都被过滤掉,他们的心灵惦记的是最初那两扇柴门,那是故乡的眼睛,铁锁锁不住它牵挂的眼睑。如今,他们回来了。越过两道房门才能到达他的里间屋,那是祖祖辈辈的规矩:年轻的后生要藏在最深的那间房间里。是不是从遥远的祖先那里就预言了孩子们远走高飞的线路,就那么深藏着?远在千里的你,梦里曾无数次推开家门,栖居在曾经厌倦的窄仄小炕上,一翻身才知道是硬板床或者席梦思。你在梦里哭出声来:闭着眼都能走准的家门,却那么远,那么远。
⑦家或许因为偏僻依旧贫穷,因为贫穷你才会出走,但是那根线永在,那是根,是安放灵魂的地方,回家过年是一年一次的灵魂皈依,一年一次的状态还原。一年的打拼,城市的喧嚣和忙碌,让心变得坚硬无比,许多想念冰封在心底,许多感念来不及梳理,许多债,一直在那拖欠着。如今,就让年把你带到故乡踏实的火炕上,重温原初的旧梦。一年的辛劳,需要一个甜美的香梦来养足精神;一年的疲惫,需要一碗故乡的米酒来再次壮起行囊;一年的隐忍和伪装,吞下的苦辣,咽下的酸咸,需要在故乡的酒杯中慢慢软化。攥一把家乡土,骨头就更硬气;吹一吹村口风,打拼就更有劲;喝几天村口的甜井水,所有外面沾染的浊气就荡涤干净。在祖坟上放一挂扬眉吐气的响鞭,闯外的儿孙回来了。不管在外面受过多少风寒,摔过多少跟头,回到故乡的土地上,爷们都是掷地有声。
⑧有些门还锁着,那些主人究竟此刻在哪里呢?当初,两扇门“咣当”一声落锁,墙头的狗尾草也咿呀,天上盘旋的燕子也嗟叹,一户空荡荡的门扉,追着打问号的乡路问:你要到何处去啊?
⑨你手扶门板沉思,门板也是游走的游子,却总也走不出门框指定的距离。门框是门板的摇篮,用上下两个门臼,拴住了门板那浪荡的心。门板“吱呀,吱呀”,挠得门臼直响,门臼干涩的眼睛徒劳地看着一心往外飞的孩子。别嫌我箍得太紧,我不能撒手啊,一撒手你就不成才了。那些劝说和絮叨,连屋里的老婆婆都烦了:毛还没干呢,就想飞!磕头作揖不管用,一顿耳刮子就好了!说说罢了,刀子嘴豆腐心。炒菜的时候从筷子头上省下两滴菜油,顺着门柱头滴进去,反复摇两下门板。说,看看,还有没有本事耍脾气?被菜油喂过的门板果然就乖巧地顺从开合,再不喧闹。老婆婆手扶门框望向街门外,当年若舍得两滴油,孩子哪会远走他乡呢?那街门一直开着,当年出走的孩子,什么时候回来?
⑩那些街门从此白天不落锁,它们随时等待闯外的亲人归来。老人们上坡下园,钥匙在门垛下的小洞里,在矮墙头的瓦瓣下,在门边的篱笆上,在南瓜叶子里,在一串扁豆花间,就那么在阳光下闪着亮晶晶的光。归家的人,只要还爱着家乡,那把回家的钥匙就不会丢。
⑪一天天,一月月,那把锁思念钥匙和打开它的手,思念都结痂成黄澄澄的铁锈。那门槛寂寞地想念迈进迈出的脚步,思念得生出许多苔藓。故乡的老井、梧桐落叶、贴满花朵的窗,一院子的荒草和惆怅的蝴蝶,十二个月圆之夜的皎洁月光,都在老锁喑哑的喉咙里。
⑫胡同里的脚步声是老态龙钟的锁返老还童的丹药。离家那么久了,孩子,门上的红对联朝来暮去地衰老了,墙头上的杂草繁荣之后又枯萎下去,野地里的禾苗,长大后又回到粮仓,游走他乡的包裹,你知道吗?一阵欢笑,一阵春风,哗啦,家门打开,铁锁那锈黄的牙齿间,露出难得的笑容,乡下那两扇嘴唇哆嗦的门板,却什么也没说出口。那两扇门板很旧很老了,好像谁松动的牙齿,说不定啥时候就卸任了;又像谁渐渐失去力气抓不住什么的
双手,要不了什么因由就撒手了。那门终究会破损倒塌,护不住一个荒芜庭院的旧闻和记忆。背着那扇家门行走的身影,踏雪归来,他已经明白,自己倾尽一生,都走不出家门的凝望。
(节选自2018年1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7.文章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回家过年是“灵魂皈依”与“状态还原”?请简要概括其原因。(4分)
8.本文语言生动,请按照要求回答下面问题。(4分) (1)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回家过年的人,头顶雪花,身披尘埃,日夜兼程,朝圣一般归来。 ..
(2)联系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 胡同里的脚步声是老态龙钟的锁返老还童的丹药。
9.在⑧—⑫中“门板”“门锁”这两个词语多次出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0.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小题。(共12分)
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的机器人
①疫情期间,消毒机器人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武汉、上海等地的多家医院利用机器人开展消毒。这些消毒机器人能针对环境物表和空气进行自主移动式多点消毒,弥补传统固定式空气消毒机、紫外线消毒等方式的不足。此外,还有一部分机器人担负了“宣传大使”的角色,24小时不间断在医院大厅、公共服务区域进行疫情防控宣传。
②除了在敏感环境的应用,机器人也开始服务于更大范围的城市抗疫。在苏州市相城区,履带自走式风送喷雾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消毒,平均1小时可以消杀4万平方米以上。在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来自无人车初创企业新石器的无人消毒车每日定时进行全路面消毒,同时还能对不戴口罩、人员集聚等行为提出警示。
③针对范围广、人员多、工作量大,走访易致交叉感染等社区排查难题,科大讯飞研发了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1分钟可同时拨打900个电话,对居民进行排查、通知与回访。短短两个月内,其已在全国30个省市地区应用,共计随访超3700万人次。
④监测体温是对疫情进行防控的重要手段,假如有人不愿配合怎么办?这个问题已经通过机器人解决了。百度在北京清河火车站的人流关卡处设置的固定点位红外摄像机,能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人体额头温度,在一定面积内,最多可同时对3—5人进行检测,且整个过程无需路人主动配合。在宁波机场,巡逻测温机器人一次可测5米内10人体温。
⑤机器人研究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要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机器人仍是障碍重重。 ⑥机器人专家正开始不再局限于以往用电动机、齿轮和传感器制作机器人的方法,尝试使用诸如人造肌肉、软机器人技术和新的制造方法,将多种功能整合在一种材料中。但这些先进的制造方法大多数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将它们整合还难以实现。
⑦大自然已经解决了机器人专家们正在努力解决的许多问题,因此许多人转向生物学寻求灵感,甚至正努力把生命系统融入到他们的机器人中。但是,在复制肌肉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系统提供自身能量的能力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瓶颈。人造肌肉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种肌肉的健壮性、效率、活力和能量密度都需要提高。将活细胞嵌入机器人可以克服为小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难题,也可以将自我修复和嵌入式传感等生物特性嵌入机器人,不过如何整合这些部分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11.选文①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2.选文第④段划线句中“在一定面积内”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13.以上选文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的?这样安排有何好处?(3分) 14.结合选文内容,你认为智能机器人会对人类未来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共1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②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③若无穷,然卒④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⑤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永州八记·石渠记》)
【注释】①渴:地名。②逾:越过。③睨(nì):斜着看。④卒:最终。⑤庥:同“休”,休息。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乐 B.清 C.环 D.居
心乐之 .
水尤清冽 .
似与游者相乐 .
清荣峻茂 .
环而攻之而不胜 .居天下之广居 .
四面竹树环合 .
不可久居 .
16.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7.语段(甲)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两个语段都是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时写的山水游记名作,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水的特点来描写,请你简要概括两个语段中水的特点。(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2分) 20.本诗颈联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是什么?(2分) 四、作文(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生活处处皆风景,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校园的欢声笑语,家庭的温馨甜蜜,生命中的点滴触动……
请以“留住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在阅读逐渐成为人类信仰的今天,你一定读过许多书,有读书时生发的不少感慨,有想与作者促膝畅谈的一时冲动……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B(2分)
2.A(2分)
3.D(3分)
4.(1)徒有羡鱼情(2)挑兮达兮(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溯徊从之道阻且长(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分)
【分析】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徒、羡、窈窕、逑、溯、髫”等字词容易写错。
5.朱自清诗经(2分)在最初没有文字的时候,只有唱的歌谣,后来有了文字,人们就把歌谣的歌词记录了下来,就成了最初的“诗”,因此说“诗的源头是歌谣”。(2分) 6.(1)节能减排,人人有责;追求绿色时尚,拥抱低碳生活;低碳运作,让地球换一个活法。(2分)
(2)建议尽量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倡导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建议在房屋周围或阳台上多植树木花草;建议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建议生活垃圾要分类入箱。(3分) (3)示例:我不赞同他们的看法。因为“低碳生活”不仅仅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事,而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人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实现“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是一种生活能力,而是
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看起来就是小事,需要从我做起,不能因自己“渺小”而不为。(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7.回家过年可以让游子消除疲惫,养足精神;回家过年可以软化游子在外的苦辣酸咸;回家过年可以让游子再次充满在外打拼的斗志与干劲。(意思对即可,答出两点即可)(4分) 8.(1)“顶”“披”是动作描写(或运用两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游子归家时日夜兼程的状态,表现了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朝圣”写出了游子对回家过年的重视及归家时的隆重。(2分)
(2)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乡的老人见到游子归来时的情态,表达了老人此时的极度喜悦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9.“门板”和“门锁”既指现实生活中家乡的“门板”和“门锁”;又运用比喻的手法,用“门板”喻指出门在外的游子;用“门锁”喻指在家等候游子归来的老人。(4分) 10.文章既抒发了游子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眷恋与思念之情和回家后的感动与喜悦;也通过写家乡对游子的挂念与期盼,表达了故土难离、乡情永驻、亲情永伴的情怀。(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2分)
11.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机器人在防疫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分)
12.不能删去。“在一定面积内”起限制范围,说明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体温是有范围限制的,只有在有效的范围内,才能最多同时对3~5人进行检测。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3分)
13.逻辑顺序,第①②③④段说明机器人在防控疫情方面的作用,第⑤⑥⑦段说明未来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挑战。从现在到未来,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3分)
14.智能机器人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但智能机器人也会带来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对人类生活带来冲击。(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15.B(2分)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为……高兴/欢乐;B.都是“清澈”的意思;C.环绕,围绕/四面包围;D.逗留/居住;故选B。
16.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分)
17.运用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将作者被贬谪后心情的凄苦与悲凉融入其中,反映了他当时抑郁的心境。(意思对即可)(3分)
18.语段(甲)中“如鸣珮环”“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等描写,写出了水清澈透明、声音悦耳的特点;语段(乙)中“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小”的描写,写出水清澈幽深、水声多变的特点。(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19.表达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2分)
20.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2分) 四、作文(50分) 按中招标准批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