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

2023-11-08 来源:汇智旅游网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答案解析版) 语 文

1.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横观现实有助于研究历史”错误,无中生有。文章只在第二段引用李大钊的话“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时提到“横观现实”这一概念,“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但其中并没有提到“横观现实”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而想象力丰富与否决定了诗歌作品的质量”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单纯考察想象力是否‘丰富’,并不能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重要的还是想象力的质量的高下”可知,想象力是否丰富不是诗歌作品价值的决定因素,想象力质量的高下影响诗歌的价值。故选C。 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登太白峰》臆造人物、虚构境地,借助离奇的想象写作,属于艺术想象力。故选C。

①用假想比附事实;②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中“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

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可知,“索隐派”用假想比附事实,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能够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如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就是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通过丰富的想象,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者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这些诗歌,既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群体或个人的体验。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历史想象力’要求诗人具有历史意识和当下关怀,对生存、个体生命、文化之间真正临界点和真正困境的语言有深度理解和自觉挖掘意识,能够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处理时代生活血肉之躯上的噬心主题”可知,现代诗要具备优秀的“历史想象力”,就要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 例如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通过丰富的想象,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

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者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

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这些现代诗歌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群体或个人的体验。

6.D【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同时也突出了‘我’命运的凄婉”错误。小说在对“我”与车夫的交往经历的叙述中,主要突出的是车夫命运的悲惨,文本内容并未表现“我”命运的凄婉。故选D。

7.C【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但都烘托出此时‘我’因细听车夫的诉说与苦楚而感到心烦意乱”分析错误。“惨淡的星月”“灰黑静寂的狭巷”烘托出的是“我”听了车夫的抱怨后,对这个剥削压迫底层人民的社会的失望、悲哀。故选C。 8.①洋车是车夫生存的工具,衬托出车夫生存的艰辛。②洋车承载着车夫对生活的希望,代表着车夫美好的追求与梦想。③洋车是对车夫最后的祭奠,寄托着对车夫的哀思。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中洋车这一物象的作用,且具体说明了要分析洋车“在表现车夫这一人物上”的重要作用,那么作答时就要着重分析洋车这一物象与车夫之间的关系。

首先,洋车是车夫生存的工具,车夫靠拉洋车来挣钱养家,但他“一天到晚拉车,拉来的几个钱还不够供洋车租主绞榨”,租主挑剔洋车的毛病让车夫赔钱,借此对车夫进行压榨,洋车的存在衬托了车夫生

存的艰辛。

其次,根据车夫说的“不过想自家去买一辆旧车来拉,可以免掉那车行的租钱”,车夫希望攒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旧车,可以分析出承载着车夫对生活的希望,代表着车夫美好的追求与梦想。

最后,根据“他……他活着的时候,老……老想自己买一辆车。你……老爷你心好,请你,请老爷你去买一辆好,好的纸车来烧给他罢!”可知车夫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买洋车,但他到死都没有实现,所以“我”和车夫的家人用纸糊的洋车去祭奠车夫,洋车是对车夫最后的祭奠,寄托着“我”与车夫的家人对车夫的哀思。

9.①照应题目。最后一段写“我”买了纸糊的洋车和两包锭子与车夫的家人一起去祭奠车夫,照应了小说的标题“薄奠”。②突出了车夫及其家人的悲惨命运。街上的红男绿女与车夫妻子的悲伤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加凸显人物的悲惨命运。③通过“我”直接的情感抒发深化主旨。最后一段写“我”想对大街上的红男绿女和汽车中的贵人狠命地叫骂,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以及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情节段落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分析小说重要文段的作用一般可以从人物、情节、结构、主旨等方面入手;然后再回到原文,具体对原文最后一段进行分析。 从结构上看,最后一段讲的是“我”与车夫的家人带着纸糊的洋车和两包锭子去给车夫上坟,与文章的标题“薄奠”形成照应;

从人物上看,最后一段写了大街上来往的红男绿女看“我”和车夫的家人的情形,他们与车夫妻子“眼睛哭得红肿、衣服褴褛”的形象形成鲜

明对比,他们的冷漠与车夫妻子的悲伤形成对比,使车夫一家人的命运更具悲剧色彩;

从主旨上看,“猪狗!畜生!你们看什么?我的朋友,这可怜的拉车者,是为你们所逼死的呀!你们还看什么?”文章最后“我”想对那些红男绿女和汽车中的贵人狠命叫骂的内容直接表达了“我”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慨叹和同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10.HNS【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您如果不攻打越国而卖给他粮食,那么利益离去而祸患到来,财物匮乏而百姓怨恨,后悔也来不及了。

“君”作“不攻”和“输之籴”的主语,虚词“而”表转折;“若”作连词,表假设,与“则”连用,相当于“如果……那么”,“则”引领结果性内容,所以H处断开。“利去而凶至”和“财匮而民怨”是具体结果,句式结构一致,所以N处断开。“悔无及也”意思是后悔也来不及了,省略主语“君”,句意完整,所以S处断开。故选HNS。

11.C【解析】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及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 A.两个“破”均为“攻破”的意思。句意:于是攻破了吴国。/当初他攻破荆州。两句中的“破”字含义相同,A项正确。B项正确。C.当:动词,面临。句意:中山国、齐国都正面临这五种情况。当:动词,处于,在。句意: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C。 1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会很快灭亡”错误,原文“国有此五者,毋幸必亡。中山与齐皆当

此”,意思是“国家有这五种情况,无可幸免,必定灭亡。中山国、齐国都正面临这五种情况”,并没有说两国会很快灭亡。故选C。 13.(1)如果我们用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物去请求吴王把粮食卖给我们,吴国一定卖给我们。只要卖给我们粮食,那么吴国就可以攻取了。(2)晋文公身边的人问他:“城濮之战,用的是咎犯的计策。君王进行赏赐,先赏雍季,这是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若”,如果;“卑辞重币”,用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物,在句子中作状语;“籴”,买进粮食;“取”,攻取,占领。(2)“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判断句;“谋”,计策;“行赏”,进行赏赐;“先”,意动用法,以……为先。

14.①遇事提前谋划,听取多方意见;②善于审时度势,采取合理策略;③立足长远发展,能够高瞻远瞩。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记叙晋文公的内容在第三段,所以应从第三段整理答案。

根据原文“君问于咎犯……君问于雍季”可知,晋文公是一个遇事提前谋划,听取多方意见的国君;

根据原文“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遂与荆君战,大败之”可知,晋文公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采取合理策略的国君; 根据原文“及赏,先雍季而后咎犯”和“雍季之言,百世之谋也;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寡人既行之矣”可知,晋文公是一个立足长远发展,能够高瞻远瞩的国君。

参考译文:

越国发生了饥荒,勾践感到恐慌。四水进谏说:“饥荒是越国的福气,吴国的祸患。吴国非常富足,并且财富有余,吴国国君喜欢虚名却不考虑后患。如果我们用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物去请求吴王把粮食卖给我们,吴国一定卖给我们。只要卖给我们粮食,那么吴国就可以攻取了。”越王听从了他的建议。吴国将要把粮食卖给越国,子胥进谏说:“不可以!吴国与越国土地相接,边境相邻,是互相仇视、互相征战的国家。不是吴国灭掉越国,就是越国一定灭掉吴国,不如趁机攻打越国,这是我们先王阖庐称霸的原因。再说闹饥荒,好比什么呢?它犹如深渊,进攻失败的事,哪个国家没有?您如果不攻打越国而卖给他粮食,那么利益离去而祸患到来,财物匮乏而百姓怨恨,后悔也来不及了。”吴王说:“我听说过,正义的军队不攻打已经归服了的人,仁德的人不会趁别国发生饥荒而去攻打。现在越国归服了却去攻打它,即使得到十个越国,我也不去做。”于是就给了越国粮食。三年后,吴国也遇到灾年,吴人向越国请求买粮,越王不给,反而来攻打吴国,于是攻破了吴国。

白圭到中山国,中山国的君主想要留下他,白圭坚决谢绝离开了。白圭又到了齐国,齐国君主也想要留下他,他又谢绝后离开了齐国。有人问他为什么谢绝,他说:“这两个国家都将要灭亡!从我所学的知识知道国家有五种情况就会完结,没有人坚定地效忠他,那么进言的人就没有了;没有人坚定地赞誉他,那么名声就丧尽了;没有人坚定地爱戴他,那么亲人就丧尽了;行路的人没有干粮,居家的人没有食

物,那么财物就枯竭了;不能任用人,又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那么功业就丧尽了。国家有这五种情况,无可幸免,必定灭亡。中山国、齐国都正面临这五种情况。”假如让中山的君主和齐国的君主,听说五尽并改正自己的行为,那就一定不会灭亡了。他们的祸患在于没有听到这些话,即使听到了又不相信。这样看来,君主需要努力做的,就在于善于听取意见罢了。

晋文公将与楚国在城濮开战,向咎犯询问这件事。咎犯回答说:“信服道义的君主,不会厌弃诚信;信服战争的君主,不会厌弃用诈。您对付楚君用诈伪的方法就行了。”晋文公又向雍季询问此事。雍季回答说:“焚烧山林来打猎,获得的野兽虽多,但第二年就不会再有了;诈伪只能苟且得利,以后就得不到回报。”在这时文王没有听从雍季的计策,而是采纳了咎犯的计策,于是和楚君交战,大败楚军。到论功行赏时,先奖赏雍季后奖赏咎犯。晋文公身边的人问他:“城濮之战,用的是咎犯的计策。君王进行赏赐,先赏雍季,这是为什么?”文公回答说:“雍季的话,是百代的深谋远虑;咎犯的话,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我全都实行了。”

15.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回想沙场战事,诗中的情景虚实相生”说法错误。颈联是诗人想象的战斗之景,不是诗人以往经历的,并非回想,属于虚写。故选B。 16.①寓情于景,描写了烟雨中桐江岸边的丹枫、钓船等景物,寄托了诗人隐逸的愿望。②运用想象,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隐逸中暗含无奈与苦闷。③用典,借用“桐江钓叟”的典故,姑且占据丹

枫垂钓,透露出诗人退隐山阴的无奈与愤懑。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与表现手法的能力。

寓情于景:“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是诗人对景物的描写,意思是明天早上我要去被烟雨笼罩的桐江岸边,选一株丹枫树系我的渔船。作者借描写烟雨中桐江岸边的经霜泛红的枫叶,以及江面上悠闲的钓船等景物,抒发了自己向往隐逸的愿望。

运用想象抒情:“明朝”意为“明天早上”,表明尾联的描写是作者的想象,属于虚写。“且占丹枫系钓舟”是诗人想象的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情形,这样的生活虽然隐逸闲适,但“且占丹枫”是姑且占据着满眼霜枫之意,这也透露出诗人退居山阴的无奈与苦闷。

借用典故抒情:尾联借用典故,据范晔《后汉书》记载,东汉的严光是光武帝刘秀的好友,他不肯入仕,而垂钓于桐庐江畔,过起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所以,“桐江”或者“桐江钓叟”就成了古代诗文中表达淡泊名利、辞官归隐的典故,诗人借此典故透露出退隐山阴的无奈与愤懑。陆游一生屡遭贬谪,无奈之下,选择做一个像严光一样的隐士,寻求超脱尘世的物外之趣。

17.(1)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2)洵美且异 采之欲遗谁 (3)渌水荡漾清猿啼 杜鹃啼血猿哀鸣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洵”“遗”“渌”“啼”。

18.①五彩缤纷 ②气势磅礴 ③百折不挠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语境中“高速公路两边秋意浓浓,树木和庄稼色彩斑驳,鲜绿、淡绿、深黄、金黄、棕红、褐红”分析,此处是说颜色繁多的树木和庄稼将黄土高原装点得非常好看,故选用“五彩缤纷”。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

第二处,根据语境说的“浑黄的黄河水从上游奔泻而下”可知,此处是说壶口瀑布水流气势雄伟盛大,故选用“气势磅礴”。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盛大。

第三处,根据语境说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分析,此处强调中华民族的精神奋勇向前,没有什么能够阻挠。故选用“百折不挠”。百折不挠: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回。 19.①将水流倾泻而下时的声音比作雷声,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水流之大、气势之盛的特点;②引用俗语和古语,形容壶口瀑布的特点与气势,增加了文学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和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声如洪雷”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壶口瀑布水流倾泻而下时发出的“声”比喻成“洪雷”声,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水流量大、气势盛的特点; “千里黄河一壶收”是俗语,“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再结合后句“正如古籍中所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可知,此处运用引用,写出了壶口瀑布的特点与气势,增加文学色彩。 20.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平时静若处子、温顺贤良,但到了这里,它却发出震天的怒吼,升起冲天的巨浪,迸发出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提取长句的主干及直接修饰成分,同时删除关联词语,使之成为几个短句:黄河发出震天的怒吼,(黄河)升起冲天的巨浪,(黄河)迸发出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然后把修饰成分改写成句子:把“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改成短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再把“平时静若处子、温顺贤良的……黄河” 改成短句“黄河平时静若处子、温顺贤良”。

最后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运用合适的代词连接成若干短句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平时静若处子、温顺贤良,但到了这里,它却发出震天的怒吼,升起冲天的巨浪,迸发出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不仅能有效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而且能为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提供丰厚素材和广阔空间。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存在两处错误:

(1)语序不当,应先说“有效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再说“为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丰厚素材和广阔空间”;

(2)成分残缺,缺少“讲好”的宾语中心词,应在“振兴”后加上“故事”,即改为“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

22.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时代性强、乡土味浓、人情味重”的解释说明。A.“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是对“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的补充说明;B.“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是对“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的解释说明;C.“这又是一种‘锻炼’肠胃的方法”是对“有一次他几天不吃饭,只吃些硬豆和水”的总结;D.破折号前后的陈述对象不同,故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变。故选B。

23.【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有对材料的解剖,考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题中材料描述了刷短视频的社会现象,命题人由果溯因,陈述人们热衷于刷短视频的原因。接着命题人指出长时间刷短视频的危害: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己。这是靠短视频软件去获得一时快乐而虚度时光的危害。也就是说,命题人已经对材料所述刷短视频的怪象设定好了立意方向,要求考生在这个方向上深入反思批判这种现象,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不可偏离题旨。 材料的价值倾向非常明显,要求考生必须正视如今我们已经熟视无睹的“奇怪”现象,否定这种“娱乐至死”的生活。可从多方面思考立意,如莫让娱乐成为生活习惯、何惧人生无路,只畏心陷娱乐、在娱乐洪流中坚守本我、青年风华正茂时,读书惜时擎壮志、抛浮躁娱乐之风,扬静以修身之气、热血报国当少年,学习奋斗正当时等等。 立意:

(1)莫让娱乐成为生活习惯。

(2)何惧人生无路,只畏心陷娱乐。 (3)在娱乐洪流中坚守本我。 珍惜精力,为梦拼搏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讲,时间则显得更为宝贵。然而,有些人依然难以抵抗抖音等网络短视频的诱惑,耗费大量时间。时光不容虚度,生命岂可空耗?我们应当珍惜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为梦想而搏。 珍惜时光,不断提升自己。

刷多了短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如果我们只是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那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程开甲院士在生命历程中不放过每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经常挑灯夜读,后来投身大漠,为祖国的崛起提供战略保障。即便已年过六旬,他依然坚持钻研,努力提升自己。“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身负国家未来与希望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向程老前辈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吗?我们一定要拒绝手机网络的诱惑,珍惜现在的时光,不断提升自己。

静下心来,积蓄成长力量。

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无数的事例证明,唯有耐下心来负重前行,才能有所成就,不负自己。对于尚未真正成熟的我们而言,外面的世界广阔而神秘,我们的心中也充满着好奇。但了解外界的前提是

拥有辨别能力,不被外面的世界所裹挟。同学们,现在的我们正应该沉下心来,为成长积蓄力量。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曾有人卧薪尝胆,终功成名遂;曾有人凿壁借光,终金榜题名;曾有人忍辱胯下,终名震一方。 为梦而搏,规划学习时间。

孟子曾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信息化、现代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娱乐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我们若无节制、无目的地耗费生命浏览这些信息,则无异于慢性自杀。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我们,应当有一种忧患意识。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与娱乐方式,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在人生的关键点上打出漂亮的一仗,不要让日后的自己心怀懊悔。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梦而搏,为自己而奋斗!相信我们终有一天会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 答案第1页,共2页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考试版)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一切都要建立在“实证”之上。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玄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于小说、剧

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仅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邳遇黄石公等,就具有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 材料二:

“历史想象力”,不仅是一个诗歌“写什么”的功能概念,同时也是“怎么写”的本体概念。“历史想象力”要求诗人具有历史意识和当下关怀,对生存、个体生命、文化之间真正临界点和真正困境的语言有深度理解

和自觉挖掘意识,能够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处理时代生活血肉之躯上的噬心主题。“历史想象力”,应是有组织力的思想和持久的生存经验深刻融合后的产物。这样的诗是有巨大整合能力的诗,它不仅可以是纯粹的和自足的,同时也会把历史和时代生存的重大命题最大限度地诗化。它不仅指向文学的狭小社区,更进入广大的有机知识分子群,成为影响当代人精神的力量。 丰富的想象力,是一切艺术的主要特征。但是,单纯考察想象力是否“丰富”,并不能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重要的还是想象力的质量的高下。诗歌话语固有的具体生存语境压力和词语使用的全部历史留下的语义积淀,决定了我们在衡量诗歌文本中的想象力的价值时,必须同时将其对“历史生存的命名力”考虑进来。所以我们要讨论的有关先锋诗歌“想象力”问题在当下的含义,无疑应当将“历史想象力”作为重点之一。

(摘编自陈超《重铸诗歌的“历史想象力”》)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寅恪先生认为治学之时,需借助历史的想象力,入古人之境,才能比较准确、深刻地评论古人的学说。

B.历史想象力有助于研究工作开展,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有所发现。

C.历史想象的构造性,体现在入情合理地追叙真人真事和赖以说明问题的“想象的共同体”两个方面。

D.历史和现实是相互关联的,洞察现实的社会需要研究历史,横观

现实有助于研究历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与艺术想象虚构有相似之处,但仍应确保其真实性。

B.胡适“祖孙的方法”与李大钊论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都旨在说明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

C.丰富的想象力是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而想象力丰富与否决定了诗歌作品的质量。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针对“历史想象力”这一内容展开,不过二者所涉及的领域并不相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历史想象力范畴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鼠疫》描写了一个北非城市突发鼠疫后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表现了勇者大无畏、坚持正义的精神。

B.瓦特看到开水沸腾,壶盖跳动,便猜想有看不见的东西推动了壶盖运动,通过反复观察得出是水蒸气的力量从而发明了蒸汽机。 C.李白在《登太白峰》中写到自己在日落时分登上太白峰,听到太白星向他问候,并且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大门,让他与月亮无比接近。 D.莱特兄弟拆开父亲送的“蝴蝶玩具”,大胆设想除了鸟、蝴蝶等动物之外,人工制造的物品也可以飞天,最终发明了飞机。

4.红学研究中曾有过的“索隐派”有哪些错误的做法?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分析。(4分)

5.怎样衡量现代诗是否具备优秀的“历史想象力” 请结合我们学过的诗歌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薄奠(节选) 郁达夫

五月中旬的有一天午后,我又无端感着了一种悲愤,本想上城南,但袋里连几个车钱也没有了,所以只好步行。

我走到胡同的西口,忽而从角上的一间破屋里漏出几声大声来。这声音我觉得熟得很,稍微用了一点心力,回想了一下,我马上就记起那个身材瘦长,脸色黝黑,常拉我上城南去的车夫来。我站住静听了一会,听得他好像在和人拌嘴。我坐过他许多次的车,他的脾气是很好的,所以听到他在和人拌嘴,心里倒很觉得奇怪。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五十多岁的光景,但他自己说今年只有四十二岁。他平常非常沉默寡言,不过你和他说话的时候,他却总来回答你一句两句。 有一天我在前门外喝醉了酒,往一家相识的人家去和衣睡了半夜,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弦月上升的时刻了。我雇车到西单牌楼后换车的时候,又遇见了他,半夜酒醒,一路上听了他许多不堪再听的话……他说这个年头儿真教人生存不得。他说洋车价涨了一两个铜子,而煤米油盐,都要各涨一倍。他说洋车出租的东家,真会挑剔,一根骨子弯了一点,一个小钉不见了,就要赔许多钱。他说他一天到晚拉车,拉来的几个钱还不够供洋车租主绞榨。他说他的女人不会治家,老要白花钱。他说他的大小孩今年八岁,二小孩今年三岁了……我默默坐

在车上,看看天上惨淡的星月,经过了几条灰黑静寂的狭巷,细听着他的一条条诉说,觉得这些苦楚,都不是他一个人的苦楚。我真想跳下车来,同他抱头痛哭一场,但是我著在身上的竹布长衫,和盘在脑里的一堆教育的绳矩,把我的这种直率的情感缚住了。自从那一晚以后,我心里存了一种怕与他相见的心思,所以和他不见了半个多月。 我静听了一会,才知道他吵闹的对手,是他的女人。一时心情被他的悲惨的声音挑动,我竟不待回思,一脚就踏进了他住的那所破屋。我进去叫了他一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动气,他就把手一指,指着炕沿上的女人说:“这臭东西把我辛辛苦苦积下来的三块多钱,一下子就花完了。去买了这些捆尸体的布来……”

说着他用脚一踢,地上果然滚了一包白色的布出来。“我的心思,她一点儿也不晓得,我要积这几块钱干什么?我不过想自家去买一辆旧车来拉,可以免掉那车行的租钱呀!天气热了,我们穷人,就是光着脊肋儿,也有什么要紧?她却要去买这些白洋布来做衣服。你说可气不可气啊?”

我听了这一段话,心里虽也为他难受,但口上只好安慰他说:“做衣服倒也是要紧的,积几个钱,是很容易的事情,你但须忍耐着,三四块钱是不难再积起来的。”

夏至以后,北京接连下了半个多月的雨。我因为一天晚上没有盖被睡觉,惹了一场很重的病,直到两礼拜前,才得起床。起床后第三天的午后,我看久雨新霁,天气很好,就出了门走往西边。走过那胡同角上的破屋的时候,我只看见门口立了一群人,在那里看热闹。屋内有

人在低声啜泣。我以为那拉车的又在和他的女人吵闹了,所以也就走了过去。

我踏近前去一看,破屋里并没有拉车人的影子,只有他的女人坐在炕沿上哭。我向一个立在我旁边的中年妇人问了一番,才知道她的男人,前几天在南下洼的大水里淹死了。死了之后,她还不晓得,直到第二天的傍晚,拉车人的同伴认出了他的像貌,才跑回来告诉她。 我看看周围的人少了,就也踏了进去问她说:“你还认得我么?” 她抬起肿红的眼睛来,对我看了一眼,点了一点头。我趁此机会,就劝她说:“看养孩子要紧,你老是哭也不是道理,我若可以帮你的忙,总没有不为你出力的。”

她听了这话,一边啜泣,一边断断续续地说:“我……也……也不知他……他是自家沉河的呢,还是……”

她说了这一句又哭起来了。我没有办法,就从袋里拿出了皮包,取了一张五块钱的钞票递给她说:“这虽然不多,你拿着用吧!” 她听了这话,啜泣着对我说:“他……他活着的时候,老……老想自己买一辆车。你……老爷你心好,请你,请老爷你去买一辆好,好的纸车来烧给他罢!”

我听了这话,心里愈发觉得难受,对她说:“他是我的朋友,那纸糊的洋车,我明天一定去买了来,和你一块烧到他的坟前去。” 两天之后,那纸洋车糊好了,恰巧天气也不下雨,我早早吃了午饭,就雇了四辆洋车,同她及两个小孩一道去上她男人的坟。车过顺治门内大街的时候,因为我前面的一乘人力车上只载着一辆纸糊的很美丽

的洋车和两包锭子,大街上来往的红男绿女只是凝目着我和我后面车上的那个眼睛哭得红肿、衣服褴褛的中年妇人。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只想放大了喉咙向着那些红男绿女和汽车中的贵人狠命地叫骂:“猪狗!畜生!你们看什么?我的朋友,这可怜的拉车者,是为你们所逼死的呀!你们还看什么?”

一九二四年八月十四日作于北京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写“我”看车夫的样子“好像有五十多岁的光景,但他自己说今年只有四十二岁”,说明车夫因饱经生活摧残而显得衰老憔悴。 B.“我”听了车夫的一条条诉说,认为这些苦楚不是他一个人的,说明车夫这一人物是那个年代底层劳动者的缩影,升华了小说的情感表达。

C.“我”想与车夫一起抱头痛哭,但被身上的长衫和“脑里的一堆教育的绳矩”束缚住,这体现了“我”的自我剖析,使主人公形象更加立体。 D.小说通过讲述“我”与车夫的交往经历,既交代了车夫悲惨结局的出现缘于当时恶劣的社会生存环境,同时也突出了“我”命运的凄婉。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通过“我”的所见、所感、所为讲述故事,表现旧社会的苦难,更能激发读者情感共鸣,让读者感受更深刻。

B.小说插叙“我”在一次酒后雇车时遇见车夫,并听了他许多不堪再听的话,其中有他对他妻子的抱怨,为后文写二人之间的吵闹做了铺垫。

C.“惨淡的星月”“灰黑静寂的狭巷”的环境描写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都烘托出此时“我”因细听车夫的诉说与苦楚而感到心烦意乱。 D.小说通过真切的描述展开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友谊,借“我”的忧时伤世作低吟微诉,体现了苦闷、忧郁、感伤的“郁式风格”。 8.洋车作为小说中的物象,在表现车夫这一人物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9.小说最后一段写了上坟路上的情景,请结合全文分析结尾有哪些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越饥,勾践惧。四水进谏曰:“夫饥,越之福也,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君好名而不思后患。若我卑辞重币以请籴于吴,吴必与我。与我,则吴可取也。”越王从之。吴将与之,子胥谏曰:“不可!夫吴、越接地邻境,仇雠敌战之国也。非吴有越,越必有吴矣。不如因而攻之,是吾先王阖庐之所以霸也。且夫饥,何哉?亦犹渊也。败伐之事,谁国无有?君若不攻而输之籴则利去而凶至财匮而民怨悔无及也。”吴王曰:“吾闻义兵不攻服,仁人不以饥饿而攻之。今服而攻之,虽得十越,吾不为也。”遂与籴。三年,吴亦饥,请籴于越,

越王不与而攻之,遂破吴。

白圭之中山,中山王欲留之,固辞而去。又之齐,齐王亦欲留之,又辞而去。人问其辞,白圭曰:“二国将亡矣!所学者国有五尽:故莫之必忠,则言尽矣;莫之必誉,则名尽矣;莫之必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则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毋幸必亡。中山与齐皆当此。”若使中山之与齐也,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也。其患在不闻也,虽闻又不信也。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

晋文公与荆人战于城濮,君问于咎犯。咎犯对曰:“服义之君,不足于信;服战之君,不足于诈。君其诈之而已矣。”君问于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得兽虽多,而明年无复也;诈犹可以偷利,而后无报。”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遂与荆君战,大败之。及赏,先雍季而后咎犯。侍者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君曰:“雍季之言,百世之谋也;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寡人既行之矣。”

(节选自《说苑·权谋》,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君A若B不C攻D而E输F之G籴H则I利J去K而L凶M至N财O匮P而Q民R怨S悔T无U及V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破吴”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两句中的“破”字含义相同。 B.中山王,古代封爵之一。中国的中山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文中指的是中山国的君主。

C.“中山与齐皆当此”与“当其南北分者”(《登泰山记》)两句中的“当”字含义相同。

D.田,打猎,后作“畋”,是我国古代产生的重要的军事体育活动,也是休闲娱乐活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国遭遇饥荒,勾践感到恐慌,四水进谏时表示,饥荒是越国的福气、吴国的祸患,吴国国君喜欢虚名而不考虑后患,向勾践提出借粮的策略。

B.越国向吴国借粮,吴国准备借给越国,子胥认为吴越两国是敌对关系的邻国,两国是不能并存的,不仅不能借粮,还应该趁此机会攻打越国。

C.白圭先后去过中山国和齐国,两个国家的君主都想把他留下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可白圭都拒绝了,因为他认为两国都有五尽问题,会很快灭亡。

D.晋楚城濮之战前,晋文公曾先后向咎犯和雍季问计,二人意见不同,晋文公采纳了咎犯的意见,于是与楚军交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我卑辞重币以请籴于吴,吴必与我。与我,则吴可取也。 (2)侍者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

14.文中的晋文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君?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兴①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②,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③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1180年,江西水灾,陆游开仓放粮,被小人借机弹劾。陆游愤而辞官,回到山阴。这首诗就是闲居山阴后所作。②迮(zé):狭窄。③桐江:在浙江桐庐县。汉代严光曾隐居在此地,在桐江垂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的白发、秋山、狭窄天地、百战铁衣、五更画角声都让人感到悲凉压抑。

B.颈联写诗人回想沙场战事,诗中的情景虚实相生,诗人的爱国热忱可见一斑。

C.本诗塑造了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D.本诗沉郁顿挫,近似于杜甫诗歌的风格,印证了刘应时“放翁前身少陵老”的评价。

16.尾联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与此意境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常以花草赠亲朋,借花草抒真情。《静女》中“自牧归荑,__________”饱含喜爱之情,《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则令人无限感伤。

(3)“猿”是中国古典诗文中的常见意象,诗人有时借“猿”表现清冷的环境特点,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有时也借“猿”营造孤寂愁苦的氛围,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汽车行进在黄土高原上,向壶口瀑布方向飞驰。高速公路两边秋意浓浓,树木和庄稼色彩斑驳,鲜绿、淡绿、深黄、金黄、棕红、褐红,将黄土高原装点得 ① 。偶尔看见成片的苹果园,鲜红的圆圆的大苹果挂满树梢,在车上都能嗅到醉人的芳香,这就是名扬天下的洛川苹果。

到了瀑布边缘,看见浑黄的黄河水从上游奔泻而下, ② 。到了壶口瀑布,河口收束狭如壶口,瀑布上游水面宽500余米,在不到500米的距离内,猛然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在两岸石壁峭立的河道上,河水以每秒1000立方米的磅礴气势,从50多米高的陡崖上

倾注而泻,翻腾倾涌,声如洪雷,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正如古籍中所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这让壶口瀑布几千年来成为一种力量的象征。平时静若处子、温顺贤良的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到了这里却发出震天的怒吼并升起冲天的巨浪进而迸发出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壶口瀑布,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③ ,勇往直前的写照。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引用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3年,“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将以“四季村晚”等文化展示活动为引导,带动各地如火如荼地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 “四季村晚”等活动的显著特征是时代性强、乡土味浓、人情味重——时间线贯穿二十四节气,地点主要在村里头和家门口,主人公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咱们屯里的人”,展现的都是新时代各地农村的新气象和广大农民的新风貌。这些都真正体现了农民主体、热在乡村、乐在群众的新时代乡村文化生活新要求,不仅能为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提供

丰厚素材和广阔空间,而且能有效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这些年来,随着乡村文化振兴势头的突飞猛进,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越打越牢,效果越来越好。与此同时,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老百姓对乡村文化的期待也与日俱增。城里人盼着能从田园中找寻更美的“诗和远方”,村里人则梦想故乡的小路上也能感受到阳春白雪的芬芳。总之,办好乡村文化能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6分)

2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 B.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C.有一次他几天不吃饭,只吃些硬豆和水——这又是一种“锻炼”肠胃的方法。

D.那忽近忽远的灯火把一个个村庄移到了身后——母亲肯定在一盏油灯下念及我。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3年3月29日下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率先发布《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0亿,短视频成吸引网民“触网”首要

应用,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微短剧受众规模大,19岁以下青少年用户占比最多。

手轻轻一滑,用户就可以体验到新奇多样的内容,不需要多加思考,就收获了即时的快乐。软件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测算,然后投其所好,推送相关内容。于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很多时间,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己。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