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优秀学案:叙事类散文阅读(三)

2020-11-16 来源:汇智旅游网


中考专题复习——叙事类散文阅读(三)

一、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指导

考点8、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点明时间、地点,增加事件的真实性;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2)社会环境:故事有关的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等的描写。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等。

考点9、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概括。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概括总结。 (3)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如对比手法,就是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表现方法: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设置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明线暗线、联想想象、象征等。

考点10、个性解读和迁移拓展

这一类型的题目往往是要求针对文章作者的的观点、思想倾向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做出独特的评价。如2009年江苏淮安市中考试题(《光明里那手绘的花朵》)第12题:对于在校服上手绘图案这种现象,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迁移拓展是在理解、领会文章意义的基础上读出个人的心得,是对文本阅读的超越。解答此类题型要求我们融入个人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揣摩考题的意图,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简洁明晰的表达。

(1)材料探究题:从表现内容、思想感情、蕴含哲理等方面综合分析文章和材料谈思考和感悟。 (2)联系实际题:应立足于文章的主旨联系社会或个人实际谈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3)拓展积累题:如对名言警句、作家作品的积累,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读书卡片等等。答题时,首先应该明确要求,然后锁定范围,有针对性做答。 二、备考策略之三:整体把握关注细节

1.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有的是文段局部,有的则涉及整篇文章。同学们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善于准确有效搜索信息,全面地整理出答案。

2.组织答案。最好摘取文中的词语综合整理,尽量少用自己的语言。平时复习训练中同学们要加强这个意识。 三、典型试题链接

(五)麦 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开始,农家的节日也就开始了。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麦梢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这时候,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顺父母。

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

应俱全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

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

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

“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

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1.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六) 岳 桦 任林举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项。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

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时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这些树的名字,就叶做岳桦。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走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络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也许叫“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怎样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的生命基因都来自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耔。

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婆,春天一项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美,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遮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砷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己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有删节)

1.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3.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1.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意对即可)

2.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意对即可)

3.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意对即可)

4.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意对即可)

1.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

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意对即可)

2.(1)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

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意对即可) (2)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

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网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 ③它们将面临新的抉择。(意对即可)

3.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 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

③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意对即可) 4.第一问:①拟人;②比喻。

第二问: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 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意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