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案 兰勇
(一)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如何通过生活细节来体现人物隐秘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如何理解知识分子的情怀? 审美鉴赏与创造:如何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心理? 文化传承与理解:如何继承中国知识分子的济世精神? (二)设计示例 老王 杨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
2.情感与价值:感悟爱的博大,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方法与评价: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教学重点:理解把握细节描写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知识分子的隐性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了解生字词 2.了解杨绛 3.了解文革情况
4.了解底层劳动者的生存情况 一、导入
1.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
明星是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所以我们关注他们。伟人是因为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所以我们关注他们。而对亲人我们有深刻的感情所以我们关注……但是在我们
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普通人。
2.今天老师就要给你们介绍一个这样的普通人,请看画像(幻灯)。他叫老王(板书),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何依据?
皱纹,历尽沧桑 衣着,贫穷 表情,善良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著名作家杨绛女士的笔迹,去体会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王不平凡的生命历程,去感受作者对老王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一)老王其人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认识老王,并用课文中的原句填表。
2.老王的生活很苦,所幸他结识了作者一家。老王与作者一家发生很多故事。(二)老王与作者一家
1.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老王都为作者一家做了什么事情? (1)送冰:比前任送的大两倍,冰价相等,车费减半
分析句子:“压根儿”从来没有想过要占便宜,老王的老实善良 (2)送钱钟书看病,担心他看病钱不够,不想收他们车费。 ①老王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在这里,老王为什么会哑着嗓子问,为什么不像平常谈话一样问?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
②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学者、作家被打成反革命右派,受到了非人的待遇。他们不能正常地工作,每天除了要做繁重的体力活之外,还要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批斗,受到别人的歧视,承担难以忍受的精神重负。
杨绛和钱钟书在文革的时候同样也饱受折磨,他们被批斗、被抄家、被剃光头,还要打扫厕所卫生,在身体和精神上饱受摧残。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是一段不堪回首、无比痛苦的历史。当时社会气氛异常紧张,老百姓言论不自由,说话稍微不注意就会招来祸患,更不用说去关心像杨绛和钱钟书这样被打成“反革命”的学者了。所以老王才会哑着嗓子询问作者,但老王也把作者一家的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对作者也充满了同情和关怀,所以他才会不想收作者一家的钱。他的行为充满了一种人道主义的光辉。
(3)送来鸡蛋和香油
朗读8——16段,说说在老王为我们所做的事情当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镶嵌”,这个词如果换成“站立”好不好?不好,是要突出老王的单薄、不灵活,像照片镶嵌在相框里一样。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肖像描写,表现老王久病之后的干瘦、脱形。
比喻的手法,借僵尸骷髅外表的恐怖、干枯形象,贴切地写出了
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恐怖、干瘦和衰弱的特点。
“强笑”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要强笑?
对于老王送我们东西感到与心不安,也为老王的善良和不幸感到心酸与悲
伤,故而欲笑又笑不出,只能“强笑”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
夸张。再次强化老王临终的形象,身体非常的虚弱,表现他生活上的苦境。
(4)从对老王其人的了解,和老王与我们一家的交往中,你能不能体会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不幸的人 善良的人
(5)老王在生活上是一个这么不幸的人,但他在精神上又是如此善良的人。他为作者一家做了那么多的事情,那么,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怀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同情,感激
(6)但是当老王去世以后,作者说她总觉得不安?多年以后她终于明白,这种不安的原因是什么?
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这里的幸运是相对的幸运
(7)为什么作者会有愧怍的情感,是因为他们不够关心老王吗? 我们一家为老王做了些什么?
(A)常常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三轮车 (B)送老王鱼肝油
(C)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我们对老王的老王很关心,老是在尽自己的努力关心他的生活,
他眼瞎给他鱼肝油,他生活贫困,他再客气,我们都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三、课后作业:
1.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我们一家做了些什么?(人物、内容)
解题思路:本题检测对人物和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要注意从人物身份、年
龄、身体状况、职业、家境及社会地位等角度来把握。老王年老、孤苦无依、家境贫寒、没有稳定工作、身体残疾,他是一个不幸的人,但他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为我们低价送贫,送钱先生去医院不收钱、临死前还给我们送香油和鸡蛋。
2.我们一家为老王做了些什么?(内容)
解题思路:本题检测对课文内容的把握。需仔细梳理文章内容。常常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三轮车;送老王鱼肝油;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语言)
解题思路:本题检测对语言特色的把握。可以通过比较来完成。比如与《土地的誓言》相比较,那是写景抒情性的散文,这是记事写人性的散文,前者华美,后者平实;与《阿长与<山海经>》相比,同是记事写人,语言同样朴实,注重细节描写。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透过文字表面把握人物隐秘心理。 预习作业:
1.朗读“老王送鸡蛋、香油”一部分三遍。 2.在文中标识出老王的外貌描写,并认真体会。
3.反复揣摩“我”与老王的对话、“我”与老李的对话,体会人物感情。
4.标识出“我”送老王的动作、神态,并认真体会。
(8)“我”为什么会有愧怍?(讨论)
说法一:我们给予老王的关心几乎都是物质上的关心。精神上的抚慰很少。
老王送鸡蛋是出于对作者一家的感激,也有一种关怀与同情。(对于作者一家在文革中所受痛苦的同情。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作者没有理解老王的心意,愧怍自己作为一个相对幸运的人,却没能理解老王的高贵品质。
老王最后收下了作者的钱,他为什么明明说不要钱,却收下了?他知道不拿
那些钱,作者也会因为接受了老王的馈赠而心里不安,为了让杨绛心安,他接受了钱,这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却被作者疏忽了。
正是这种疏忽令作者觉得自己对老王充满了愧怍,他们寄予老王更多的是物质上的关怀,他们没有看到老王这样一个不幸的人,孤独的人,更需要的是别人对他精神上的尊重与认可。
说法二:
她是因为老王送香油、鸡蛋来她却拿钱去侮辱他吗?
显然这两种说法都不对,对于第二种情况作者在文中直接做了否定的回答。
对于第一种说法,还是先来看“我”一家给予了老王哪些关心? (A)常常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三轮车。 (B)送老王鱼肝油。
(C)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a.物质帮助算不算关心?
你可能说这主要是物质上的关照。物质与情感与精神分得开吗?莫非尊重仅限于精神层面,只要沾了物质就俗了?“及时雨”可能也是较好的情感表达吧,不然何来“雪中送炭”一说?不如只送一堆温
暖的话语就妥了,不过,它能当棉被吗?看来俗不俗与物质无关,关键还在是否倾注了真情。
杨绛一家对老王既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也有情感上的关心。 b.文章中哪些细节体现了“我”一家对老王的关心与关照? 如“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言语的关心,内在的关切) 如“忙去接”“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因感动而殷勤,因感动而放大记忆)
如“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给”字用得讲究,用得用心,说明“我”是明白老王之用心的)
如“强笑”(面对如此不幸的一个人,自己却无能为力,心中酸楚,还不能让对方察觉,怕对方不适,怕对方伤心,只能强装笑颜。这又怎么会是老师所理解的不真诚呢?)
如“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好”“大”是外在特征,更是内心感受,这怎么会是某些老师嘴里的客套呢?)
如“我也赶忙解释”(在意对方的感受与体会,这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吗?)如“把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叠”字体现了细节的感激、尊重)
如“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着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忙”“站”“看”“担心”都能表明“我”的真诚,有老师认为“忙开门”反映送瘟神心理。但那又何必还站在那儿看?还担心什么呢?不关心为何等听不到脚步声才回屋呢?不关心为何还要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水呢?有这样的送瘟神的吗?倒是作者心理道出了真情:“我害怕得糊涂了”。对一个自己不在意、不尊重的人会害怕得糊涂吗?)
品读这些细节,能充分地感受到“我”对老王发自内心的关心、体贴与尊重。
有人对文章开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也提出来了质疑:“他蹬,我坐”“说闲话”表现了我们之间的隔阂和等级差异。
c.“他蹬,我坐”“说闲话”能不能说明我们之间有隔阂和等级差
异?
我就觉得好笑了:莫非你坐在出租车上一言不发就是对司机的尊重?要么谈些国家大事?北京的“的哥”最会侃,我也没见有多少人尊重他们啊。不说闲话,专击痛处,专揭伤痕,再说些不痛不痒貌似关照的话语就是尊重?我看那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蔑视。“他蹬,我坐”不妥,莫非杨绛女士还要替老王拉车?可笑!
“说闲话”,说明两人关系融洽、和谐。
有人说,“我”与老李的对话说明“我”的漠不关心。 d.“我”与老李对话,显示了漠不关心吗? 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过了十多天还向老李询问老王的病情亦能说明他们之间绝不仅于主顾与车老板的关系。“怎么了?”说明关切;“好些没有?”说明关心;“没多问”,不是漠不关心,而是伤悲太过、思绪太乱,也不愿触及痛处。
我愧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是个体吗?不,是知识分子这个群体;老王又仅是个体吗?他亦是处于社会底层饱受磨难的一个群体。明于此就不难理解了:愧怍是视大济苍生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群体面对水深火热中的芸芸众生,如同医生面对垂死病人无计可施之时的无力与无助。本欲兼济天下,怎奈杯水车薪,理想如此伟大,现实又如此残酷,怎能不愧?焉能不痛?岂能不悲?这是一种伟大的悲悯。
深究其原因,她愧怍于知识分子身份。她能有限地照顾这个老王,她能照顾天下众多的“老王”吗?
杨绛的愧怍,是知识分子的自我解剖、自我批判,是精神灵魂的自我拷问,需要极大的勇气,杨绛先生的“愧怍”,令人肃然起敬。
三、拓展延伸
1.老王最后也许是为了让作者心安,他收下了钱,滞笨的转过身子走了,他留给作者一个僵硬的背影。那是作者与老王的最后一面。假如你是认识老王的人,在他临走前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2.我想,如果老王能活着,能够再骑着他的三轮车行走在这人世间,他一定会为同学们的话感到欣慰,也一定会继续用他的善良谱写着人性最美好的篇章。
3.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老王这样的社会底层劳动者还比比皆是。大家来说说你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像老王这样的人。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都会与这样的人接触,PPT
他们或者是路边卖水果的小贩,或者是大街上默默扫地的城市美容师,或者
是帮你担起重负的山城棒棒军,或是为了自食其力而尝尽辛酸的残疾人……他们的身上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伟大而非凡的成就,但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却有一颗善良热忱的心。
4.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他们?
爱心,尊重,平等的观念,人道主义精神 5.总结课文
记得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老王和杨先生的那个时代也许正如狄更斯所说,但无一例外,他们都选择了前者。在艰难黑暗的岁月里,他们保持了人性的善良和生命的尊严,用灵魂的光芒去烛照人类生存的暗夜。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无论以后你们身处何地,请永远记着:“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课后作业:
1.从哪些细节可以看了“我”是体谅并尊重老王的?(细节) 解题思路:本题检测对文章细节的把握。需要仔细体味人物描写
的细节。
如“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是言语的关切,更是内在的关心。
如“忙去接”“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因感动而殷勤,因感动而放大记忆。
如“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给”字用得讲究,用得用心,她是明了老王之用心的。
如“强笑”,面对如此不幸的一个人,自己却无能为力,心中酸楚,还不能让对方察觉,怕对方不适,怕对方伤心,只能强装笑颜。
如“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好”“大”是外在特征,更是内心感受。
如“我也赶忙解释”,很在意对方的感受与体会。
如“把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叠”字体现了细节的感激、尊重。
如“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着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忙”“站”“看”“担心”都能表明“我”的真诚。
2.“老李”这个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人物)
解题思路:本题检测对人物作用的把握。从文章行文思路看,正是能过老李来传递老王死讯的。从内容上看,老王死了,老李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悲伤,进一步表现了老王命运的悲剧性。“我”的关切与老李的随意也说明了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觉悟的不同。
3.举例说明人物对话的表现作用?(语言) 解题思路:本题检测对人物对话的分析与品味。 文中有三处对话。
一处是老王送钱先生去医院后与“我”的对话。
他不收钱,一是重情义,二是想着“我”家的难处。“你还有钱吗?”表达了他的担忧,“哑着嗓子悄悄问”,问事关隐私及他人颜面的问题,故意压低了声音,善解人意,注意照顾别人情绪。
一处是老王来送鸡蛋、香油,“我”与老王的对话。
“啊呀”充分表达了“我”的惊讶与担心,“你好些了吗?”表达了我的关切。
而老王的一个“嗯”字说明他复杂的内心:心知自己病入膏肓、行将就木又如何对恩人言说呢?
“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这话语也是一种强颜欢笑。 “我不吃”其实是“我吃不了”的意思,老王的谢意都不是用言传的,而是这朴实无华的行动。
“我不是要钱。”那要的是什么?是“我”对他谢意的领受。 “赶忙解释”说明“我”也是善解人意的人。
这段对话,深深地表现“我”与老王的不是亲人胜似的亲人的友好关系。老王是真心对“我”一家好,“我”是真心地体贴、体量、照顾他的情绪的。
一处是“我”与老李的对话。
这段对话,说明“我”与老王绝不仅于主顾与车老板的关系。 “怎么了?”是关切。 “好些没有?”是关心。
“没多问”,不是漠不关心,而是伤悲太过、思绪太乱,也不愿触及痛处。
人物对话,是最能体现人物关系的写作方法,话语不在多,而在精,而在巧妙地呈现人物关系,彰显人物性格。既要注意对话本身,还要注意语言修饰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