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胶凝材料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价较低,特别是能耗较低,因而用途极为广泛。1861年钢筋混凝土得到了第一次的应用,首先建造的是水坝、管道和楼板。1875年,法国的一位园艺师蒙耶(1828~190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
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水灰比等学说,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强度的理论基础。以后,相继出现了轻集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及其他混凝土,各种混凝土外加剂也开始使用。6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减水剂,并出现了高效减水剂和相应的流态混凝土;高分子材料进入混凝土材料领域,出现了聚合物混凝土;多种纤维被用于分散配筋的纤维混凝土。现代测试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混凝土材料科学的研究。
第一章 混凝土
一、混凝土:
是由胶凝材料、状粒材料、水及其他外加剂按照适量的比例配制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
二、普通混凝土:
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砂子和石子为骨料,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经加水搅拌、浇筑成型、凝结固化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石材”,也就是水泥混凝土,“混凝土”一词通常可简作“砼”,英文“Concrete”。 三、混凝土的分类:
(1)按表观密度分类 混凝土按表观密度大小不同可分为三类:
①重混凝土 它是指干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的混凝土,通常是采用高密度集料(如重晶石、铁矿石、钢屑等)或同时采用重水泥(如钡水泥、锶水泥等)制成的混凝土。因为它主要用作核能工程的辐射屏蔽结构材料,又称为防辐射混凝土。
②普通混凝土 它是指干表观密度为2000~2600kg/m的混凝土,通常是以
常用水泥为胶凝材料,且以天然砂、石为集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它是目前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水泥混凝土。
③轻混凝土 它是指干表观密度小于1950ks的混凝土,通常是采用陶粒等轻质多孔的集料,或者不用集料而掺人加气剂或泡沫剂等而形成多孔结构的混凝土。根据其性能与用途的不同又可分为结构用轻混凝土、保温用轻混凝土和结构保温轻混凝土等。 (2)按用途分类
按混凝土在工程中的用途不同可分为结构混凝土、水工混凝土、海洋混凝土、道路混凝上、防水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装饰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
(3)按强度等级分类 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分为低强混凝土、中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及超高强混凝土等。
(4)按生产和施工方法分类 按棍凝土的生产和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预拌(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压力灌浆混凝土(预填骨料混凝土)、挤压混凝土、离心混凝土、真空吸水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等。
此外,按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C)分为贫混凝土(C≤170kg/m)和富凝土(C≥230kg/m)。另外,还有掺加其他辅助材料的特种混凝土,如粉煤灰混凝土、纤维棍凝土、硅灰混凝土、磨细高炉矿渣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等。 四、混凝土的特点 优点
原材料来源丰富 施工方便
性能可根据需要设计调整 抗压强度高 耐久性好 缺点 自重大
抗拉强度低,抗裂性差 收缩变形大
五、混凝土的性质
混凝土原材料加水拌合后形成混凝土拌合物,其具有一定得流动性、粘聚性和可塑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胶凝材料的反应不断进行,水化产物不断增加,形成凝聚结构。此时混凝土开始凝结硬化,逐渐失去流动性和可塑性,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石,凝结硬化以前的混凝土拌合物称为新拌混凝土,凝结硬化以后的混凝土称为硬化混凝土。新拌混凝土是在搅拌站形成的,并一直保持到提供给用户以后,因此,新拌混凝土的性能主要是由搅拌站控制的(主要控制其工作性等指标);硬化混凝土则是在用户处形成的,并经过一系列的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对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硬化混凝土的性能则受混凝土搅拌站和施工单位双方控制。 六、普通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1、满足便于搅拌、运输和浇捣密实的施工和易性; 2、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条件所必需的耐久性; 4、经济合理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掺合料和外加剂等材料组成的。
第二章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一、水泥
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可成为塑 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称水泥。
按用途及性能分为三大类:
①通用水泥。用于一般土木建筑工程,如硅酸盐水泥(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组成的水泥的统称,国际上统称为波特兰水泥,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火山灰质、粉煤灰、混合硅酸盐水泥等)。
②专用水泥。用于某种专用工程,如油井水泥、型砂水泥等。
③特种水泥。用于对混凝土某些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如快硬水泥、水工水泥、抗硫酸盐水泥、膨胀水泥、自应力水泥等。水泥的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比重、水化热、抗渗性、抗冻性、胀缩
性、耐热性和耐蚀性等指标。
硅酸盐水泥:凡是由硅酸盐为主要成份的熟料、适量石膏、0~70%的不同品种的混合材料,磨细制得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系列水泥。 硅酸盐水泥熟料化学组成:CaO、SiO2、Al2O3、Fe2O3。 二、 粉煤灰
粉煤灰是从燃煤热电厂烟道气体中收集的一种粉状材料,以SiO2和Al2O3为主要成分,含有少量Fe2O3、CaO。粉煤灰根据各项技术指标,分为Ⅰ、Ⅱ、Ⅲ三级,相对来说,其中Ⅰ级粉煤灰的性能最优。
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 1、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2、在混凝土的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起到显着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效应,增加流动性和粘聚性,还可降低水化热;
3、若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原有的和易性不变,则可减少用水量,起到减水的效果,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增强耐久性。 三、矿粉
磨细矿渣(即通常所说的矿粉)是指在高炉炼铁过程中排出的非金属矿物熔渣,通过粉磨所得到的一种粉状材料,主要化学组成为CaO、 SiO2 、 Al2O3 。 在混凝土中掺加磨细矿渣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 1、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热;
2、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3、具有物理辅助减水效果; 4、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5、改善坍落度损失。 四、 骨料
骨料(也称集料)总体积占混凝土体积的60~80%,根据粒径大小分为粗骨料(粒径>)和细骨料(粒径为~)。 五、 外加剂
减水剂是最常用的一类化学外加剂,在混凝土中使用减水剂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 在保持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提高流动性: 2、 在保持新拌混凝土工作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3、 在保持新拌混凝土一定强度前提情况下,减少水泥用量,以改善硬化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提高抗裂性;
4、 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可泵性,提高施工速度。 六、 拌合用水
1、水是胶凝材料水化反应的反应物 2、水是混凝土流动性的调节组分 3、水是各组分运动的载体 4、水是产生膨胀的源泉
第三章 混凝土的和易性
一、 普通混凝土的和易性
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也称工作性,是指拌合物易于搅拌、运输、浇捣成型,并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一项综合技术性能。 二、和易性的测定方法
通常是以测定拌合物的流动性来评定和易性,而粘聚性和保水性主要通过观察的方法进行评定。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坍落度法。 三、离析和泌水
离 析:指混合料各组分分离,造成不均匀和失去连续性的现象。 混凝土中颗粒运动公式:
V颗粒=2r颗粒g(ρ颗粒-ρ液)/9η液
结论:颗粒的运动速度与颗粒粒径的平方及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成正比;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三个层次的分离:泌水、浮浆、粗骨料离析。 四、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1、单位用水量
单位用水量是混凝土流动性的决定因素。用水量增大,流动性随之增大,但用水量大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保水性和粘聚性变差,易产生泌水分层离析,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匀质性、强度和耐久性。 2、浆骨比
浆骨比指水泥浆用量与砂石用量之比值。 3、水胶比
水胶比即水用量与胶凝材料用量之 4、砂率
砂率是指砂用量与砂、石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5、水泥品种及细度 6、骨料的品种和粗细程度 7、外加剂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流动度随着减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每种减水剂都有一个最佳掺量,减水剂的作用在此时达到极限,继续增大掺量,流动度不再增大,甚至还有可能减小。所以要通过试验来确定最佳掺量,不可盲目地超量使用减水剂。
8、时间、气候条件 五、混凝土和易性调整原则
1、当混凝土流动性小于设计要求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不能单独加水,必须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浆用量。但水泥浆用量过多,则混凝土成本提高,且将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水化热等。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也
2
可能下降。
2、当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砂率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砂石用量。实际上相当于减少水泥浆数量。
3、改善骨料级配,既可增加混凝土流动性,也能改善粘聚性和保水性。但骨料占混凝土用量的75%左右,实际操作难度往往较大。
4、掺减水剂或引气剂,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最有效措施。 5、尽可能选用最优砂率。当粘聚性不足时可适当增大砂率 六、新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初凝:指混凝土加水至失去塑性所经历的时间,亦即表示施工操作的时间极限。
终凝:指混凝土加水到产生强度所经历时间。初凝时间希望适当长,以便于施工操作;终凝与初凝的时间差则越短越好。混 凝土初凝时间一般在2-4h,加了缓凝剂可以达到6-8h;一般商品混凝土终凝时间控制要求在12-16h。这是最保守的设计时间
七、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
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降低,这是混凝土水化硬化的必然过程,普通商品混凝土的流动性指标用坍落度来评价,因此,也常用坍落度损失来表征商品混凝土流动性依时性变化。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原因 1、外加剂作用的减退; 2、混凝土中自由水的损失; 3、混凝土含气量的降低; 4、较多水化产物的形成
减小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措施 1、选择相适应的胶凝材料-外加剂体系; 2、延缓胶凝材料的水化 3、对骨料进行预湿处理; 4、增强混凝土的保水能力; 5、控制混凝土中不稳定气泡的含量;
6、掺入一定数量的矿物外加剂。
第四章 硬化混凝土的性能
一、强度
1、抗压强度是硬化混凝土性能的主要指标,是指按照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规定,将混凝土拌合物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下,养护到28d龄期,测得的抗压强度值为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简称立方体抗压强度)。
2、 普通混凝土划分为十二个强度等级:、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一般把C60及以上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 影响的强度因素 1、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2、骨料的影响 3、龄期
龄期是指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所经历的时间。 4、养护条件
混凝土的养护条件主要指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二、 混凝土强度试件制作及养护要求
1、按照标准要求对出场前的砼取样; 2、对取来的砼拌合均匀;
3、按照标准要求采取成型方式:人工插捣或振动台振实成型; 4、在20±5℃的条件下静止24~48小时;
5、拆模后立即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或同条件养护。 三、变形性能
1、化学收缩 2、湿胀干缩 3、温度变形 4、徐变:
混凝土在恒定荷载长期作用下,随时间增长而沿受力方向增加的非弹性变
形,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四、耐久性 1、抗渗性 2、抗冻性 3、抗侵蚀性 4、碱骨料反应
第五章 混凝土的质量波动
一、 原材料的质量波动
1、砂细度模数和级配的波动; 2、粗骨料最大粒径和级配的波动; 3、骨料含泥量的波动; 4、骨料含水量的波动; 5、胶凝材料质量的波动;
6、外加剂质量的波动(如液体材料的含固量、减水剂的减水率等)。 二、施工养护引起的质量波动
混凝土的质量波动与施工养护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如 1、混凝土搅拌时间长短;
2.计量时未根据砂石含水量变动及时调整配合比; 3.运输时间过长引起分层、析水; 4.振捣时间过长或不足;
5.浇水养护时间,或者未能根据气温和湿度变化及时调整保温保湿措施等等。 三、试验条件变化引起的质量波动
试验条件的变化主要指: 1、取样代表性;
2、成型质量(特别是不同人员操作时); 3、试件的养护条件变化; 4、试验机自身误差;
5、试验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第六章 普通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一、了解和把握工程需求信息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 3、混凝土的抗渗、抗裂性; 4、混凝土的耐久性;
5、施工部位、结构及工艺要求; 6、天气状况。
二、对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进场骨料检测测含泥量、颗粒级配等指标
2、进场胶凝材料按批次取样,检测强度、活性、适应性等指标; 3、进场减水剂固含量、减水率及适应性等 4、进场其他材料的复检。 三、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掌握设备计量状态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2、根据施工部位的要求及材料性能状况,出具合理的施工配合比; 3、按照施工配合比开盘生产;
4、混凝土出场前抽样检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混凝土入泵前工作性监测; 6、浇注成型后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第七章 混凝土试块制作
一、做好混凝土试块的重要性
混凝土试块制作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一个工程能否顺利移交给业主单位。现在的项目都是采用预拌混凝土,相对自拌混凝土来说,质量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如果制作的混凝土试块不合格(偏低或过高都不符合要求),将要进行回弹或钻芯取样。如果回弹或钻芯取样结果满足要求,一则浪费金钱,二则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处理这样的事情,给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做好混凝土试块也就变的尤为重要。? 二、制作混凝土试块的基本操作程序
通过认真学习《预拌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普通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等相关规范、规定,逐条领会和对照检查,结合过去在制作砼试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现总结了混凝土试块制作的具体方法如下:
1、做试块前应先将试模整理干净,清除所有的水泥浆水,然后涂上一层很薄的废机油,以防止混凝土粘模。
2、混凝土应当分两次灌入试模,每次厚度大致相等。每次均应按螺旋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要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20-30mm;插捣时应保持垂直。然后用抹刀沿试模壁插拔数次,使灰浆饱满;或者在装完混凝土后直接放在振动台上进行振实,振动时间在30s左右。
3、轻轻敲打试模,减少混凝土与试模表面的水泡和气泡。 4、上表面分两次抹平,第二次抹平时间为初凝的时候。
5、掌握拆模时间,一般在摄氏20度正负误差3度的条件下,24小时后拆模,保证出来是光面。 混凝土试块的养护
指试块硬化拆模后,应及时送往温度20±3℃、湿度为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时行养护。如果是同条件养护试块,成型后即应覆盖其表面,试件的拆模时间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 混凝土试块的派送
在试块到龄前五天,将试块从标养室水池取出来,晾干水分,在到龄前三天送检测单位进行检测。一般的检测单位在节假日是不收样的,遇到节假日就要提前送进去。切忌试块的漏送,那样将给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青山站 技术科
2010年8月1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