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保分常练(八)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来说,金庸确实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存在,一个无法绕过的文学存在——有人当然可以________,有人当然可以________,但是无视其存在的那些关于文学的种种言说,往往被他的小说“撞”得________,无法自圆其说。
A.置之不理 漠不关心 破绽百出 B.不屑一顾 视而不见 破绽百出 C.置之不理 视而不见 支离破碎 D.不屑一顾 漠不关心 支离破碎
解析:选B 第一空,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不屑一顾:形容对某事物看不起,认为不值得一看。语境中指对金庸作品的态度,应选“不屑一顾”。第二空,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结合下文“无视其存在”可知,应选“视而不见”。第三空,破绽百出:比喻说话、做事漏洞很多。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结合后文“无法自圆其说”可知,应选“破绽百出”。故选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总会受到一定地理环境的影响,总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作为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使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得到交流、融合 ②文化的这种地域性,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之一 ③但同时,文化也并不完全局限于地理环境
④它作为一种强制力量,制约着不同地域文化的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速度 ⑤它也通过种种方式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向其他地域传播 ⑥因而文化总是具有地域性特点
A.⑥②①③④⑤ B.⑥②④③⑤① C.②④③⑤①⑥ D.②④⑤⑥③①
解析:选B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材料,了解大意,然后找到各句之间的联系,
第 2 页 共 9 页
结合上下文并注意各横线后的标点符号,再确定答案。本题所给材料谈论的是文化要受到一定地理环境的影响。⑥是对上文的总结,应排在最前面,②中的“这种地域性”指的是⑥中的“地域性特点”,故②应紧跟在⑥后。④中的“它”指的是②中的“文化的这种地域性”,故④应紧跟在②后。第三个横线后面是分号,可见后面讲的是“文化”与“地域性”关系的另一方面。③中的“但”表转折,③讲的正是“文化”与“地域性”关系的另一方面,故分号后面应接③。⑤说的是文化不局限于地域性的表现,是对③的进一步解释,应紧跟在③后。①是⑤的结果,应紧跟在⑤后。故选B。
3.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
A.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良传统。
B.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 C.拉辛汗在最后留给阿米尔的信中说,“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亲爱的阿米尔,被你和哈桑。”
D.“五四”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勇敢地走出闺门,冲决藩篱,以青春的激情踏上寻求自我解放、追求独立的漫漫旅程。
解析:选C A项,“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副刊比作摇篮。B项,“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经济失衡的情况比作泡沫。C项,“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运用了夸张的修辞。D项,“冲决藩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封建制度比作藩篱。
4.下列选项中,对漫画意图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嘲讽不加调查先入为主的看法。 B.批评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的做法。 C.讥刺违反规定吸烟作业的工人。 D.调侃头脑简单听人指挥的莽汉。
解析:选B 正确理解漫画的寓意,关键要准确把握漫画讽刺或颂扬了什么。首先明确画面的主体由一个抽着烟并用斧头砍着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的男人和一只边啄着男人脑袋边想着“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的啄木鸟组成。其次还要知道啄木鸟一般为正面形象,人称“森林医生”。啄木鸟在啄男人的头,认为他的头里有虫。那我们就要想:难道这个男人有什么想法是不对的?从图中可以看到他挥着斧子在砍伐树木,这明显破坏了生态环境。
第 3 页 共 9 页
故选B。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5.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彼于致福者, 。(庄子《逍遥游》) (2)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 (3) ,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4) ,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5)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 ,焚椒兰也。(杜牧《阿房宫赋》)
(7)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8)大学之道,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答案:(1)未数数然也 (2)肇锡余以嘉名 (3)重岩叠嶂
(4)蝉噪林逾静 (5)荡胸生曾云 (6)烟斜雾横 (7)塞上燕脂凝夜紫 (8)在明明德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8题。
中国现代的社会变迁,重要的还是由社会和技术的要素所引起的。社会的要素是指人和人的关系,技术的要素是指人和自然关系中人的一方面。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这个说法大体上指出了中国是在逐渐脱离原有位育于农业处境的生活方式,进入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在西洋所发生的那一种方式。中国传统处境的特性之一是“匮乏经济”,正和工业处境的“丰裕经济”相对照。匮乏和丰裕偏重于经济结构的本质。匮乏经济不但是生活程度低,而且没有发展的机会,物质基础被限制了;丰裕是指不住地累积和扩展,机会多,事业众。匮乏经济中所维持的精神是“知足”,丰裕经济中所维持的精神是“无厌求得”。
物质生活的享受总是人生的一种引诱。那么,在一个资源有限的匮乏经济中这种引诱会引起什么结果?在村子里,每一方田上都有着靠它生活的人。若是有一个人要扩张他的农田,势非把别人赶走不成。一人的物质享受必然是其他人生活的痛苦。人不向自然去争取享受,而在有限的供给中求一己的富裕,结果不免与人相争食。在中国历史上固然不缺乏刘邦、朱元璋之类的人物,但是每个人若都像项王一般,存着“取而代之”的心思,这个社会
第 4 页 共 9 页
显然是难于安定了。没有机会的匮乏经济是担当不起这一种英雄气概的。刘邦、朱元璋究竟是亿万人中的幸运儿,不足为训;历史上读不到的是屈死篱下的好汉。这史实,这教训,这领悟,凝成一种态度,知足安分;一代又一代,知足安分地得到了生存和平安,谁能否认这是处世要诀?
从这个角度去看传统的儒家思想,我们这位“万世师表”所企图的是规划出一个社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有着各种身份(君臣父子之类),每个人在某种身份中应当怎样想、怎样做。社会结构本是人造的,人造的东西都可以是一种艺术。社会也可以是一种艺术。
我并不知道在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是否快乐,是知足的态度却使他并不能欣赏进步的价值。孔子对于生产技术是不产生兴趣的,他是一个在农业社会里不懂农事的人。唯一对技术有兴趣的墨家,在中国思想上所占的地位远不如儒家,这也可以说明在一个劳力充斥的农业处境中去讲节省劳力的技术,是件劳而无功的事。不进步的技术限制了技术的进步,结果是技术的停顿。技术停顿和匮乏经济互为因果,一直维系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
技术是人利用自然的方法。匮乏经济讲求修己以顺天,控制自己的欲望以应付有限的资源;在丰裕经济中则相反,是修天以顺己,控制自然来应付自己的欲望。前者已造成人类的贫穷,后者已造成人类的不安全。然而,在一个已经工业化的西洋的旁边,绝没有保持匮乏经济在东方的可能。适应于匮乏经济的一套生活方式,维持这套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是不能再帮助我们生存在这个新的处境里了。
(选自费孝通《乡土重建》,有删节)
6.下列关于“中国社会变迁”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现代的社会变迁,主要还是由社会和技术的要素引起的;社会的要素是指人和人的关系,技术的要素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
B.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是指中国已经完全脱离原有位育于农业处境的生活方式,进入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在西洋所发生的那一种方式。
C.中国社会变迁的实质就是从传统处境的“匮乏经济”转向工业处境的“丰裕经济”;与两者匹配的价值观分别是“无厌求得”和“知足”。
D.中国社会的变迁使得原先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生活方式以及维持这套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都不能再帮助我们生存在这个新的处境里了。
解析:选D A项,“技术的要素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错,与原文第一段中“技术的
第 5 页 共 9 页
要素是指人和自然关系中人的一方面”不符;B项,“中国已经完全脱离原有位育于农业处境的生活方式”错,原文第一段是“这个说法大体上指出了中国是在逐渐脱离原有位育于农业处境的生活方式”;C项,“与两者匹配的价值观分别是‘无厌求得’和‘知足’”错,由原文第一段“匮乏经济中所维持的精神是‘知足’,丰裕经济中所维持的精神是‘无厌求得’”可知,选项中的“无厌求得”和“知足”应互换位置。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企图规划出一个社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每个人被规定在某种身份中如何想、如何做,这种结构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B.在一个劳力充斥的农业处境中讲节省劳力的技术,是件劳而无功的举动,墨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中国思想上的地位远不如儒家。
C.匮乏经济和丰裕经济偏重于经济结构的本质,匮乏就是指没有发展的机会,物质基础被限制了,丰裕是指不住地累积和扩展,机会多,事业众。
D.匮乏经济因为资源有限,只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来应对有限的资源;而丰裕经济则能控制自然来应付自己的欲望。两者都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解析:选C 以偏概全。依据原文第一段“匮乏经济不但是生活程度低,而且没有发展的机会”可知,“匮乏”还应包括“生活程度低”。
8.根据文本内容,概括“知足安分”这种价值观的影响。(6分)
答: 解析:依据原文第二段“这史实,这教训,这领悟,凝成一种态度,知足安分;一代又一代,知足安分地得到了生存和平安,谁能否认这是处世要诀”可概括出①。依据原文第四段“是知足的态度却使他并不能欣赏进步的价值”“不进步的技术限制了技术的进步,结果是技术的停顿。技术停顿和匮乏经济互为因果,一直维系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可概括出②。
参考答案:①知足安分的观念可以确保人们在匮乏经济中的生存与平安,是经过历史见证的处世要诀;②知足安分的态度使人不能欣赏进步的价值,造成技术停顿,限制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每点3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9~11题。 材料一:
第 6 页 共 9 页
走出国门20年后,已经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公司”的华为,正面临着一次巨大的考验。 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从代理香港公司产品起家,逐渐开始自主开发产品,到1995年,华为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15亿元,但由于中国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华为在传统的程控交换机领域的利润被吞蚀,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而市场需求也开始出现多元化。
“‘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华为副董事长郭平曾在2012年的一次会议上这样解释华为“走出去”的内在动力。根据华为2017年年报,目前华为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2017年,华为销售收入实现6 036.21亿元,其中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实现销售收入1 638.54亿元,同比增长4.7%;亚太地区实现销售收入744.27亿元,同比增长10.3%。只有美洲区域受拉丁美洲运营商业务市场投资周期波动影响,销售收入有所下滑,为392.85亿元。
“华为是中国少有的愿意去了解全球的技术治理机制,熟悉全球专利制度和电信标准技术制度,与技术治理的利益相关方有很好的互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超越现有治理机制的一个公司。”清华大学朱恒源副所长如此评价。他说:中国建设全球化的过程,是进入商业市场的全球化过程,所有人都需要适应。但是,主导全球的话语体系是欧美发达国家建立的,要在这个体系里崛起、发展,为自己争取空间,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学会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个语言首先是英语,其次是规则。
(摘编自《华为:荆棘丛生的国际化道路》)
材料二:
近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引发国际社会严重关注。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的“新常态”之下,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首先必须掌握好法律工具。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进程,就意味着融入国际规则,在所在国法律框架下开展业务。这就要求中国的企
第 7 页 共 9 页
业有更强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今世界,虽然逆流横行,但全球化仍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华为来说,只要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最终可以赢得市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尽管遇到各种干扰和阻力,但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企业和产品争取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正是回应这些干扰最好的方式。
(摘编自《竞争摩擦不可避免,但中国企业的
全球抱负不应削弱》)
材料三: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加强与主要大国沟通对话与协调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拓展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积极为妥善应对全球性挑战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中国建设性方案。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继续推动中美经贸磋商。中国秉持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我们对做出的承诺认真履行,对自身合法权益坚决维护。
(摘编自李克强总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华为副董事长郭平在解释华为“走出去”的内在动力时说:“‘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可见,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融入全球化进程,才能得以生存。
B.2017年华为销售收入突破6 000亿元,在亚、欧、非、美洲均有所增长,其中在亚太地区增速最快,超过了10%。
C.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必然会遇到各种干扰和阻力,只要我们做好自己,提高技术和产品质量,就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并赢得更好的未来。
D.中国政府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既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又要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解析:选D A项,“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融入全球化进程,才能得以生存”推论太绝对。结合“‘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华为副董事长郭平曾在2012年的一次会议上这样解释华为‘走出去’的内在动力”“对于华为来说,只要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最终可以赢得市场”分析可知,材料只是列举华为的例子,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走出去
第 8 页 共 9 页
才能生存。B项,“美洲均有所增长”错误。结合“只有美洲区域受拉丁美洲运营商业务市场投资周期波动影响,销售收入有所下滑”分析,2017年,美洲地区销售收入有所下滑。C项,“只要……就……”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的意思是“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企业和产品争取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是回应干扰的最好方式。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2013年到2017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和营业收入均呈连年大幅上涨的趋势。 B.清华大学朱恒源对华为公司在全球技术治理机制上的努力给予了肯定,他同时也指出中国企业要更好地全球化,还应该用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C.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中国政府要加强与外国的沟通对话和互利合作,也要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上提供更多的中国建设性方案,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D.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一重点介绍华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该如何更好地发展,材料二重点讲述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材料三侧重从国家层面谈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当今的世界局势。
解析:选A A项,“华为的销售收入和营业收入均呈连年大幅上涨的趋势”错误。结合材料一图表“近5年华为销售收入”“近5年华为营业收入”分析可知,与2015年相比,2016年的营业收入只有小幅增长。
11.当今世界,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如何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概括。(6分)
答: 解析:结合“主导全球的话语体系是欧美发达国家建立的,要在这个体系里崛起、发展,为自己争取空间,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学会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个语言首先是英语,其次是规则”分析可知,学会用主导全球体系的话语体系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结合“这就要求中国的企业有更强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分析可知,要有更强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结合“中国建设全球化的过程,是进入商业市场的全球化过程,所有人都需要适应”“尽管遇到各种干扰和阻力,但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企业和产品争取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正是回应这些干扰最好的方式”分析可知,顺应全球化的趋势,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市场和更多的国际合作,让企业和产品得到更
第 9 页 共 9 页
多的认可和支持。
参考答案:第一,学会用主导全球体系的话语体系(包括语言和规则)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第二,要有更强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第三,顺应全球化的趋势,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市场和更多的国际合作,让企业和产品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