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解析及满分作文-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哪个感触最深?41

2022-07-31 来源:汇智旅游网


全国I卷

适用地区:安徽、湖北、福建、河南、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

全国Ⅰ卷作文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试题特点

题型为材料作文,与全国卷去年题型与难度基本一致,需要我们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看到历史人物身上

的优秀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人治世的智慧。命题把握时代脉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提高知识能力、增强生活智慧、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

2、题目解析

材料里涉及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选取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体现齐桓公不计前嫌、大胆用人、善用人才;鲍叔不求功名、举荐人才、甘居其下;管仲足智多谋、忠心辅佐、助齐成霸。题目材料对三个人物各有介绍,引用孔子、司马迁的话评述齐桓公的历史功绩,管仲的辅国之功和鲍叔的知人之能。设置班级读书会的具体情境,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讨论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写作任务为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3、写作角度

题目要求考生选好角度,其实就是要求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或者有话可说,有素材积累的话题,确定自己的立意。从这三个人物分析,每个人物身上的品质与特点各有特色,选取其一确定立意,结合素材与论据展开论述即可。要注意的是题目提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要对此进行回答,以其中一个人物为主,不可三人平均分配力量。从历史人物中汲取智慧的力量,最终要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谈这些优秀的思想品格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4、写法指导

本题适合采用议论文形式,注意发言稿的文体特点,观点要鲜明,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要求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班级同学,所以,发言稿的语言一

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容易引起歧义或谐音的词语,最好运用大众语言。注意发言稿的写作格式,题目、称呼、问候语、结束语等。

看到朋友的长处,要用宽容之心待人

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和鲍叔牙交往,两人的关系很好。鲍叔认为管仲是个有才干的人。在当时,管仲家里十分贫穷,因此,管仲将自己与鲍叔牙做生意时所得的收入中多分给自己一些,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牙知道他的困难,并不说他的坏话,始终对他很好,不和他计较这些小事。管仲为鲍叔谋划事情,结果是事情更加窘迫,鲍叔也不认为管仲愚笨,在管仲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驱逐也不认为管仲没有出息。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三次逃跑,鲍叔也不认为他懦弱而理解他家有老母……

管仲侍奉的公子纠在与公子小白的政治斗争中被杀死了。鲍叔牙并没有遗弃他,而是向齐桓公推荐他,于是管仲得到了重用,在齐国执政,使齐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而鲍叔牙自己情愿位居管仲之下。齐国的人民并不称赞管仲有才干,反而称赞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如果没有鲍叔牙的宽容大量,没有鲍叔牙的推荐,就没有管仲的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管仲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鲍之交”也成了今人形容友人之间友谊深厚的词语。今天的学习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语的含义。让我明白朋友之间要相互体谅,要看到朋友的长处,要用宽容之心对待朋友。这样,你的朋友才当你是知己。

树立广袤视野,厚植家国情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各位对管鲍之交的这段佳话一定并不陌生,鲍叔牙大度让贤,齐桓公不计前嫌,管仲倾力付出,共同成就了齐国的霸王之业,而鲍公之举令我最为动容。他知贤、荐贤、让贤,把齐国百姓的利益置于个人荣辱恩怨之上,用斑白的两鬓点亮了友人的事业和齐国的壮阔辉煌。

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恩怨之上,背后蕴藏的是鲍公的广袤视野与家国情怀。所谓“生者父母、知者鲍叔”,鲍叔牙对于管仲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管仲在前台一匡天下、尊王攘夷、南征北伐,而鲍叔牙则在背后鼎力相助。表面上看,鲍叔牙确实失去了名垂青史的机会,失去了万人之上的地位,但正如孔子所言,他的谦让让齐国称霸,停止了诸侯间的战火,安抚了担惊受怕的百姓。如果没有鲍公之让,便没有百家争鸣的学术盛景,而会是一地野蛮狼藉。由公而私的家国情怀,看似短暂的让鲍公失去了成名的机遇,却为他换来了世代的称赞。

鲍公之礼绵延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五千年悠悠岁月里,我们见证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诚执着,领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慷慨豪迈,品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沉痛悲愤,体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生死托付,敬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在无数的他们的心中,个人之利已然轻如鸿毛,国家天下之系乃重如泰山,这是如此袒露着的一个个中华灵魂心系家国的拳拳之心。

时代在进步,但对于这份广袤视野与家国情怀的需要却从未减少。新冠病毒爆发之际,杜富佳一生奔赴前线”让我来“,不惧奉献,尽己所能救死扶伤;老三杜富民作为新入职ICU的一生,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岗位;老四杜富强,春节刚过,就跟随战友踏上了国家

所需的巡逻路。在人人享受春节的日子里,杜家姐妹放下私利,用行动完美诠释着新时代青年人的家国情怀。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有的人驻守边疆,用男儿的铮铮热血守护这片大好山河;有的人建设一线,用坚强之躯扛起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还有的人默默关怀,相互牵挂、体谅,彼此守望,一寸丹心图报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着迥异的人生目标,有着多彩的人生道路,但鲍公之礼却应伴你我始终。透过这次读书会,我想我们都应该学到,将你我之小我融入祖国之大我、人民之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树立广袤视野,厚植家国情怀,方能更好地实现你我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谢谢大家!

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近日,我关注了关于中学生的劳动之争,我的主张是“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请允许我从我的家事谈起吧。家父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中医,他经常翻阅的一本书是泛黄的《黄帝内经》。上初中后,我粗略学了一点文言文,也试图读懂家父奉若珍宝的《黄帝内经》。但因繁体字难辨难认,我读起来未免磕磕绊绊。只约略记得其中有“心者,生之本”“肺者,气之本”之类的语句。

记得有一天,家父与他的高足共同探讨《黄帝内经》中的一个句子:“形劳而不倦。”

那位叔叔认为:“既然形劳,当然就会倦。形劳而不倦,不是自相矛盾了吗?”家父解释道:“形劳而不倦,可以理解为形劳神不倦。也就是说,身体虽然劳累,但精神不觉疲倦。比如,一个老农民下地劳动了整整一天,他可能会感到很辛苦,但他的内心是舒畅的,这不就是形劳神不倦吗?”

后来,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字源,他在黑板上写出了那个繁体的“?”字。他说:“?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两个火,中间的秃宝盖代表房子,下面的力指代劳动。整个字的含义是:在房间点灯,夜间劳作。”我听着,心,一下子回到了“形劳而不倦”上。我想,劳,真是个苦中藏甘的汉字呢!

因为心里揣着这些与“劳”相关的美妙故事,我对劳动充满了天然的好感。我会在我家平房前开辟出两分田来种花种菜;我会在暑假里随表姐一道顶着烈日拔草捉虫;我会迎着闺蜜异样的眼光跟舅母苦学踩缝纫机;我会对学校清运垃圾的老人坦然喊一声“爷爷好”……

我享受劳动,我高看劳动。

在思品课上,老师说:“马克思曾说过: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我听了,忍不住暗自叹服点头。是的,当体力劳动被同龄人避之唯恐不及时,我庆幸来自《内经》与仓颉的珍贵提醒恰逢其时地进驻了我稚嫩的生命,这让我幸运地承继了来自远古的一脉香火,无论季节风怎样吹拂,我都能做到不摇摆、不浮燥、不庸懦、不愚钝。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这是达·芬奇的妙语。在匆遽的一日与漫长的一生之间,惰,无时不在伺机而动,它要侵我心、撼我本;而劳,无疑是我们最初也是最后的“强心固本汤”。

在演讲结束之前,请允许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吧——

天地之间,有个寺院。一位疲惫不堪的旅人入得院内,见到一老禅师正吃力地弯腰翻晒蘑菇。那禅师已是耄耋之年,行动迟滞,咳声连连。旅人看了,不由心生恻隐,便上前去问道:“师父,您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亲自翻晒蘑菇?”老禅师闻听此言,微微一笑道:“因为,蘑菇在亲自等我。”

同学们,让我们像那个老禅师一样,在苦中藏甘的“劳”字中安妥自己的灵魂吧!让复兴中学的每一位学子都会说: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