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韦编三绝”——兼论孔子之前“易”之流传
2022-06-15
来源:汇智旅游网
第16卷第3期 2 0 1 4年6月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V0l_16,No.3 Jun.2 0 l 4 文章编号:2095—5464(2014)03—0352~04 再论“韦编三绝” ——兼论孔子之前“易”之流传 赵成杰,赵薇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24) 摘 关键要:分析了《易经》之文献载体“韦编三绝”中“编”的对象及孔子时代“易”之流传特点。通过考证认 词:韦编三绝;甲骨编联;易;流传 文献标志码:A 为“韦编三绝”所“编”对象为甲骨,孔子之前“易”的主要流传载体是简册,但也不排除甲骨一类载体。 中图分类号:H 121 孔子与《易经》之关系古书中多有记载。从 《论语・述而》:“五十以学《易》”到《史记・孔子世 异,而其于一种书,一册书中,策之长短必同。”_3] 这种观点虽未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与胡厚宣 先生的观点大致相同,顾颉刚《(尚书)的版本流传 家》:“孔子晚而喜《易》”;从马王堆帛书《易传・ 要》篇:“夫子老而好《易55,,El_到《孔子集语・六 艺》:“五十究《易》”。这些材料都可证明,孔子与 《易经》关系非常密切,前辈学人如李学勤、刘大 钧、郭沂等均已对该问题有较深入研究,文繁不 赘。然而,因历代学人关注重点在孔子与“易”之 与校勘》:“胡厚宣同志面告:‘龟甲有带孔的,似为 穿结之用。其孔较大,可能用皮革穿结,所谓韦编 者。’是则竹、木简的编成典、册,即由储存龟甲、兽 骨的制度递嬗而来。”_4]近读冯胜君先生大作《出 土材料所见先秦古书的载体以及构成和传布方 式》颇有启发,他说:“这种观点为姚孝遂先生所肯 定,他在《甲骨文字诂林》‘册’字条按语中说:‘商 代册制目前仅见龟骨,尚未发现简牍。’体会此语, 关系,往往忽略著录“易”之文献载体,本文主要讨 论这种文献载体即“韦编三绝”中“编”的对象兼及 孔子时代“易”的流传。 “韦编三绝”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孔子世 当是认同董作宾的说法,即商代时存在将龟版编 联成册的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董氏用‘龟版’ 一家》中,一般认为它的含义是“孔子学《易》,把连 贯《易经》竹简的熟牛皮绳都翻断了多次。”[2]这种 说法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韦编三绝”中“编” 的对象还待进一步考证。 一词,而姚氏则用‘龟骨’。姚氏变换用词,实际上 是把董氏说的范围扩大了。即认为商代册制不仅 编联卜甲,而且也编联卜骨。”_5]由此可见,用熟牛 、甲骨之编联 皮编联甲骨也许是存在的,但冯氏又指出,由于相 关资料的缺少,尚难断言,有关甲骨编联的一些内 董作宾先生应是较早关注这个问题的学者, 他在《殷代龟卜之推测》中论述道:“第一,自积极 容我已在拙作《“韦编三绝”新释55E ]中做过研究, 本文不赘,仅补充新见材料。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发现有许多圆形小 孔,似为穿联之孔,“在H3坑中,常见有空卜甲, 数量有一百多版。根据圆孔的大小和位置,可分 为三类:①圆孔位于腹甲甲桥上,左右甲桥各有一 孑L,孑L径0.6~0.9 cm。②圆孑L位于背甲边缘上, 方面证之。吾人既知商人贞卜所用之龟,其大小、 长短曾无两甲以上之相同者,又知其必有装订成 册之事,则此龟版之一长一短参差不齐又有孔以 贯韦编甚似册字之形状,而册当然为其象形字也。 第二,自消极方面证之。是古代简策虽有长短之 收稿日期:2013—07—10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H12358)。 作者简介:赵成杰(1987~),男,黑龙江宁安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第3期 赵成杰等:再论“韦编三绝”一兼论孔子之前t 易,,之流传 353 这类孔仅见4片,孔径为0.6~0.9 Cl'lrl。③小圆 孔,孔径只0.2~0.4 ClTI,孔的位置不大固定,甲 桥、前甲、后甲、尾甲均有发现,但均处于断裂处两 窖。”谢灼华说:“集中了一个朝代的,说明是对历 代王室的甲骨进行整理了的;集中了几个朝代的, 更说明是历代流传,不断加以收集和整理了 侧的边缘,孔的数目成偶数,2,4,6,8,10不等,对 应排列……我们将几块大小近似的甲桥有孔或有 缺口的I-甲相叠在一起,发现圆孔或缺口的位置 的。”_1 j因发现甲骨有异代使用现象,我们也可推 断甲骨确实是有一系列的保存制度,但是否为档 案还需进一步研究。 大体重合,故可推测,这些圆孔或缺口的作用是便 于用绳子将数版或多版I-甲串联、捆绑在一起,目 的是便于携带或保存。,,_l 冯胜君先生补充道“在 目前发现的商代卜甲中,的确有一些上面有圆形 二、孔子以前“易”之流传 《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掌三易之法,一 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屈万里《龟 小孔。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宾一类,所谓鞋底形龟 背甲上面,花东子I-辞无字背甲上也有发现,其位 置多在龟背甲纵向的中间;龟腹甲上偶尔也有圆 形tb:fL,多为两个,对称位于甲桥上面。”l_5]1 这些 甲骨圆孔的发现可以证明甲骨是编联成册的,在 山东济南大辛庄及周原发现的甲骨中都有将甲骨 钻孔、穿联的做法。另外,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中 也发现由背甲和腹甲组成的玉龟,夏保国《颛顼 “绝地天通”与凌家滩“龟卜”》:“腹甲的两侧与背 甲钻孔对应处也对钻两圆孔,腹甲后部对钻一圆 孑L。发掘者推测,这些上下对应的孔应是拴绳固 定之用。” ]考古资料证明,甲骨中圆孔用来编联 以备保存或便于携带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单 一的。 朱金发《殷墟花东甲骨上的圆孔与先秦文献 中的上古占I-记录》:“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殷周 之际,人们在占I-过程中,将占验的兆象和占验命 辞、验辞等保存了下来,作为可资查验的历史文 献、可资依凭的历史经验和占断吉凶的凭借。殷 墟花东I-甲和各地出土甲骨上的凿钻小圆孔,就 是为这样的龟甲保存而特意制作出来的,这在文 献学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左传》《国语》等 先秦文献中关于上古占I-资料记录,就是通过这 样的方法保存下来的。” ]但编联目的是否为保存 档案,有些学者提出不同意见,如张国硕《甲骨文 在商代非档案说》:“一些无刻辞甲骨也有穿孔,说 明这些甲骨穿孔的目的是把龟料穿起来便于运输 携带。”l10]这种说法可备一说,亦不能完全否定。 对于甲骨钻孔所用的工具,郭宝钧在《中国青 铜器时代》论述说:“我们于1952年秋在郑州二里 岗发现过一个……我们知道这是钻甲骨的铜钻 头,1953年后,河南文物工作队又在二里岗H13 坑,发现一个直柱形的,截面八棱形、锋弧形两面 刃的钻头……平均每片五个钻孔,可达一百五十 万孔。”_11]而对于殷墟甲骨的埋藏,“有的集多朝 甲骨文献于一穴,有的则储一朝甲骨文献于一 卜与易筮》:“龟卜为殷人占卜之具,易筮则周人所 发明。”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孔子之前“易”就已经 形成,并且应当存在诸如《易传》的文本,主要是 《连山》和《归藏》。廖群《筮人“掌三易”及<周易) 在先秦的传播》:“孔子称‘乐其辞’‘我观其德义’ ‘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这的确代表了研习《周 易》的另一种取向。而从子服惠伯在解说前声明, ‘我尝学此矣’推断,他的解说似乎应有所本,这即 是说,当时应该已经存在诸如《易传》之类的文本 了。”[1胡作者还指出,当时应当还有区别于今见 《易传》的其他传本,那么这些文本的载体就是我 们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在出土文献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筮数易卦” (数字卦),主要存在于甲骨、青铜器及简帛中,其 中商代筮数易卦44例(甲骨14例,青铜器1O例, 陶器14例,石器6例),西周筮数易卦67例(甲骨 24例,青铜器16例,陶器24例,玉、骨器3例), 东周筮数易卦52例(竹简50例,陶器2例)[¨], 当然,数字卦中有一部分跟“易”是毫无关系的,它 们只是某种符号而已,只有卦爻与卦辞一同出现 人们才认为它是“易”的早期形式,甲骨中出现的 某些刻画符号或许能提供新的思考。 饶龙隼认为,真正由阴阳二爻构形成卦的现 象,在殷墟甲骨上并未发现。表1只能说明筮数 组合与卦爻组合有某些联系。而从甲骨筮数来 看,《周易》只有六、七、八、九这四种,甲骨中有一、 五只能说明,甲骨发现的不是《周易》,也许是《连 山》或《归藏》,或其他1-筮文本。王家台秦简《归 藏》的发现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证据。林忠军从 卦名、用字等方面论证《归藏》的成书时间要早于 《周易》,印证了郑玄:“夏日《连山》,殷日《归藏》, 周日《周易》”的说法I】引。 从甲骨和《易》卦的关系中或许可以找到《易》 之流传的间接证据。屈万里《易卦源于龟卜考》认 为《易》卦因袭于龟卜,原因如下:“①卦画上下的 顺序和甲骨刻辞的顺序。②《易》卦反对的顺序和 354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 甲骨的左右对贞。③《易》卦爻位的阳奇阴偶和甲 骨刻辞的相间为文。④《易》卦九六之数和龟纹 (内外往来,姑置不论),那些意境雷同的情形,都 决不会是偶合……《易》卦和龟卜,必定有因袭的 关系,是很显然的事了。”[16 屈氏用大量实例证明 《易》卦因袭龟卜,似可证明,《易》卦与龟卜之间是 有渊源关系的,换句话说,《易》卦的编订受到甲骨 刻辞的某些影响,当然这种推测还需进一步论证。 表1殷墟甲骨所刻筮数卦名参照表m] 孔子之前“易”主要是《连山》和《归藏》,当然 也不排除其他涉及占卜的文字,它们的主要流传 [5] 冯胜君.出土材料所见先秦古书的载体以及构成和传布 方式[G]∥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出土文 献与古文字研究:第4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i:195. 形式是简册,但不排除甲骨、玉石等文献载体,《连 山》已在甲骨中觅得踪迹,而秦简亦有《归藏》的发 现。四磨盘卜骨有“七五七六六六日魁。七八七 六七六日隗。”张政娘先生认为这可能是一部筮书 的篇首,魁和隗当为卦名,《魁隗》当是《连山》的异 [6] 赵成杰.“韦编三绝”新释[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2(5):129—131.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18—19. [8] 夏保国.颛顼“绝地天通”与凌家滩“龟卜”[J].东南文化, 2012(3):80—85. 名。宋镇豪说“若如张政娘先生所说,以魁隗为筮 书之名,则可与炎帝神农魁隗氏作《连山易》的史 传相印证。”宋氏还指出“殷墟甲骨上四爻一组和 [9] 朱金发.殷墟花东甲骨上的圆孔与先秦文献中的上古占 记录[J].殷都学刊,2012(2):17—22. 张国硕.文明起源与夏商周文明研究[M].北京:线装书 [1O] 局,2006:285. 五爻一组的互体卦也有迹象显示与《连山易》为同 一生活・读书・新知 [¨] 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EM].北京:三联书店,1963:20—21. 数占系统……据此推测,周文王所演《周易》很 [12] 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E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1987:8. 可能是在《连山易》基础上的推陈出新。”[18_通过 这几条证据似乎可以说明,孔子之前的“易”有一 [13] 廖群.筮人“掌三易”及《周易》在先秦的传播[J].周易研 究,2006(5):47—54. 部分应是靠甲骨等载体流传于世的。 [14] 赖祖龙.筮数易卦源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6 15. 参考文献: [1]张政娘.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I-M].北京:中华书 局,2008:165. [2]金池.《论语》新译[M]_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5:205. [3]董作宾.殷代龟卜之推测[G]∥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 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I996:2962. [4]顾颉刚.《尚书》的版本流传与校勘[G]//中国典籍与文化 论丛:第5辑.北京:中华书局,2000:1. [15] 屈万里.易卦源于龟 考EG]//黄寿祺,张善文.周易研 究论文集:第1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60 —62. [16] 宋镇豪.谈谈《连山》和《归藏》[J].文物,2010(2):48 —58. [17] 饶龙隼.上古文学制度述考[M].北京:中华书局, 2009:U6. L18j 林忠军.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J].周易研 究,2001(2):3—12. 【责任编辑王立坤】 (下转第384页) 384 2005(4):4.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 Es]罗骋.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摭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6 (10):171. [3]韩晖.主客二分及其生态环境口].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04(01):111. E6]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I-M]∥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责任编辑王立欣】 Modern Meaning of Advancing College Ecology Education Fan min1,2 (1.Schoo1 of Marxism Research,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5009,China;2.Teaching S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Anyang Normal University,Anyang 455002,China)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university ecologicaI civilization from the study of the process that human understanding and transform the nature.The problems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re pointed out,and the paths of promo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university are proposed.It is considered that Eco-conscious culture is the way of human self-salvation. Ecological awareness training,establishing ecological philosophy,rising the realm of human morality in“life consciousness”,should become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igher education should reduce utilitarian,and increase concern for mankind’S ultimate goa1. Key words:ecology civilization;college student;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tmiversiti es (上接第354页) Revisiting Weibian Sanj ue Discussing Spread of Y/(易) Zhao Chengjie,Zhao Wei (Institute of Ancient Book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Abstract:The object of the braiding in“Weibian SanjHe”is analyzed,which is the carrier of Book of Changes.The characters of the spread of Book of Changes in the time of Confucius are discussed. Through textua1 research,the object of the braiding in“Weibian Sanjue”is oracle bone,and the main carrier of Book of Changes is bamboo slip,but does not rule out the carrier of oracle bones and the 1ike carrier. Key words:Weibian Sanjue(the thongs broke three times);oracle bind;Book of Changes;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