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0-08-22 来源:汇智旅游网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知白守黑

暖风刚吹到虢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涂弦夫长得很有特点。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

瘦!太瘦了!谁见到他都这么说。涂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负担,胖了,都是负担。

涂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它时间,都在写字。他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

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不让去,除非是要好的友人。写出一幅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

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虢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也慢慢多了。一天晚上他转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原来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咋写?你说咋写?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你是王羲之啊?”

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他把吴一品叫过来,茶没泡,就跟他说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

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 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句?”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

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

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 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 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说:“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

涂弦夫摆摆枯瘦的手:“免了,免了。” 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 涂弦夫说:“怕丢丑。”

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涂弦夫点点头:“是,是,大有进步。”

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

(取材于非鱼的同名小说)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摆着:摇晃的样子

B.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 纵横奇宕:豪放磅礴有气势 C.氤氲缭绕 氤氲:墨香和茶香浓郁 D.讪讪离去 讪讪:生气的样子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以季节特征的变化来凸显人物命运的变化。 B.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C.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见解不谋而合。 D.第二次看到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 E.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作者理性的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20.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1.涂弦夫的书斋名由“守墨斋”改成了“守黑斋”。从全文看,“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请分条概述。(6分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米考伯夫妇一家就要离开伦敦,我们的分别是近在眼前了。那天晚上,在我回住所的路上,以及后来躺在床上久久睡不着时,我第一次有了一个想法——虽然我不知道这想法是怎么进入我的头脑的——这想法,后来成了我坚定不移的决心。

我已经习惯于跟米考伯家相依为命,跟他们成了患难之交,亲密无间,除了他们,我就举目无亲了;一想到我又得重找住所,又得生活在陌生人中间,仿佛旧时的光景又回到目前的生活中,因为我对以往的经历,记忆犹新。一想到这一点,我所有受到过它狠狠伤害的敏感的感情,所有它在我心中永远留下的耻辱和不幸,就会变得更加痛苦难当。因此我认定,这样的生活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我当时十分清楚,要是我自己不采取行动,我就没有逃离这种生活的希望。谋得斯通小姐很少给我来信,谋得斯通先生更是只字未写。他们只给过我两三包现成的或修补过的衣服,由昆宁先生转交给我。每次只在里面夹个字条,上面写的大意是:简·谋希望大·科努力工作,专心尽职——我除了老老实实安心做个苦力外,是否还有别的什么指望,他们连一丁点儿暗示也没有。

就在第二天,我心里正在为自己打定的主意七上八下时,事实已向我证明,米考伯太太并不是无缘无故说到他们要走的。他们在我住的那家租了个地方,说好只住一个星期,到期后,他们就要动身去普利茅斯。当天下午,米考伯先生亲自到货行账房间,告诉昆宁先生说,到他动身那天,他不得不撇下我了,而且还对我的人品大大称赞了一番,我相信,对这种称赞我是.当之无愧的。于是,昆宁先生叫来了车夫蒂普,他是个结了婚的人,而且有一个房间可以出租。昆宁先生定下这个房间,让我寄住在他家——他有一切理由相信,我们双方一定都会同意,因为我什么话也没说,虽然此时我已经下定了决心。

在我跟米考伯夫妇住在一起的那几天里,晚上我都是跟他们一块儿度过的。在这几天里,我觉得我们相互之间更加亲密了。最后那天星期天,他们请我吃中饭。在头天晚上,我买了一只带斑点的木马,送给小威尔金斯·米考伯——那个男孩;又买了一个布娃娃,送给小艾玛,作为临别的礼物。我还给了那个孤儿一个先令,她就要给遣散回去了。

这天我们过得很愉快,尽管我们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心中都有些伤感。

“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以后只要提到米考伯先生这段艰难的日子,我决不会不想起你。你的所作所为都表明,你是一个最能体贴别人、最肯帮助别人的人。你决不是我们的房客,你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我的亲爱的,”米考伯先生说,“科波菲尔。”近来他已经习惯这样称呼我了,“这孩子心眼好,别人有困难、不得意时,他能同情他们;而且头脑灵活,会打算,有一手——总而..言之,有能耐,能把用不着的东西处理掉。”

对他的这番称赞,我表示领受,同时说,我为我们的即将分别,心里感到很难过。 “我亲爱的年轻朋友,”米考伯先生说,“我比你年长几岁,在做人方面总算有点经验了,而且——简而言之,在对付困难方面,也算有点经验了,总的说来是这样。眼下,我无可奉赠,只有几句忠告。不过我的忠告还是很有价值的。我自己——简而言之,我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接

受这一忠告,才成了”——米考伯先生一直眉飞色舞,有说有笑,可是说到这儿,却一下停住了,皱起了眉头——“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

他太太求他不要这样说。

“我要说,”米考伯先生回答说,这时他已完全忘了自己,重又微笑着,“成了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我要给你的忠告是,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阴之窃贼。要抓住他!”

“我另外的一句忠告,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你是知道的。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果是快乐。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果是痛苦。那样,花就谢了,叶就萎了,太阳就西沉了,只留下一片凄凉景象,这一来——这一来,简而言之,你就永远给打败了。就像我这样!”

我没有忘记要他放心,我说我一定把他的规诫牢记在心。

第二天早上,我在公共马车站跟他们全家相聚,看着他们心情凄楚地上了马车的后部,坐在车厢的外面。

“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再见啦!祝你一切幸福,万事如意!要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我能使自己相信,我这遭受摧残的命运,能成为你的一个鉴戒,那我就会觉得,我活在世..上一场,还不完全是白白地占了别人的位置。”

当时米考伯太太带着孩子,坐在马车车厢的后面,我站在路上依依不舍地望着他们。马车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继续前往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我那疲劳乏味的一天。

不过,我已经不打算再在那儿过更多疲劳乏味的日子了。不打算过了。我已经打定主意要逃走了——决定不管用什么办法,到乡下去,到世上我唯一的亲戚那儿,把我的遭遇告诉我姨婆贝特西小姐。

我已经说过,我不知道这个胆大妄为的主意,怎么会跑进我的脑子里来的。不过,我的脑....子里一旦有了这个主意,它就在那儿生根了,成了一个追求的目标。我一辈子从来不曾有过比这更坚定的目标。这件事有没有什么希望,我一点也没有把握,不过我的主意已定,非实现它不可。

(取材于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不得不撇下我了 撇:抛弃,这里有离开的意思 .B. 会打算,有一手 一手:耍弄的手段 ..

C. 能成为你的一个鉴戒 鉴戒:这里指引为教训并引起警惕的例子 ..D. 我不知道这个胆大妄为的主意 胆大妄为:毫无顾忌地随意而为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米考伯夫妇一家就要离开伦敦的消息让“我”联想到了以往跟他们在一起生活时遭遇到的伤害。

B. 昆宁先生转交给“我”的衣服包中的字条表现了谋得斯通小姐和谋得斯通先生对“我”的关心。

C. 从米考伯太太对“我”所说“你决不是我们的房客”可知,科波菲尔没有租住米考伯家的房子。

D. “我”能找到的从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逃走的出路是投奔自己唯一的在乡下的亲戚贝特西小姐。

20. 第一段中“我”的“想法”是什么?这“想法”是怎样成为“我”“坚定不移的决心”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21. 请简要概述文中所描写米考伯先生语言的主要内容,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流水函关

是黄河这条道路引领着我抵达这里的。

东西南北中,行走中原大地,万物都沿着黄河这条曾经的历史中轴线而生长。从这里,黄河进入中游峡谷的下一段,北为晋北,南为豫西。黄河也因山就势,硬生生将南北走向的水流折弯成东西走向,完成凌空俯瞰时“几”字的弯钩书写。这是潇洒的一笔,这条大河流到这里,有了节奏、矜持,也有了坠落、跨越。

我该怎样描述“这里”?此刻,它是离三门峡市区36公里的灵宝市,是灵宝市区往北15公里的王垛村。往前追溯,是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弃杖化为邓林之地,是“紫气东来”“鸡鸣狗盗”的起源地,是战国秦孝公从魏手中夺取的崤函……关于“这里”的定义,还可以说出数十、上百种。

人们称“这里”为函谷关,它的名字就是它的身世。东去洛阳、西达西安的故道,所要穿越的崤山至潼关段,几乎都是在山涧峡谷之间,人行此中,如入隧道般不知深险,古称函谷,险隘之意。如此贴切的命名再没改变过。有传说是西周,武王伐纣至于牧野,大胜而归,置关于此,又专设司险管理关塞,也有一说是秦孝公胜战后选择了最险要的这一段来重兵把守。冷兵器时代,金戈铁马的战场是兵家必争、胜负定夺之地,是国君与枭雄一争高下、开创与终结一关定论的象征之地。这才有了“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的浪漫诗性与现实抒怀。

如同黄河在我抵临之前就已经流淌多年,这座耸立眼前的关楼栉风沐雨,变了颜色,成了时间里的事物。我当然是这样以为的,但人们告诉我这只是上世纪90年代在原址上新建的。现代旅游,将它打扮得阔绰而夺目。所剩无几的原址,风雨历经的原址,只留在了黑白图片中。寻古访古却不可得古的人,会滋生怎样的失落?然而我释然了,风云际会,屡毁屡建,屡建屡毁,是它必然的命运。在这里,即使剩余一片空旷,留下的只有片瓦独木的想象,那也是荡气回肠的。

我从广场上穿过,脚步急切,仿佛要超越消失的时间去抢先一步。北邻的黄河,奔流不停,没有人能走到水的前面,又怎能超越时间呢。绕过园区高耸的塑像、飞檐翘角的楼阁、保持年代原貌的屋舍、重点保护的纪念物,我小心翼翼地踩在被熙攘人流踩过的步行道上。移步易景,道道帷幕拉开,却还不是我想要见到的古关遗址。

古代的故事,多是发生在河流、古道,或是边界的关楼。函谷关南接秦岭,北倚黄河,东西或绝涧或高塬,它的迷人之处,也是它的揪心之处,就在于那么多人想通过它、占守它。它是阻滞、关闭,也是畅通、开放。

在这里,有一件事是不能回避的,那便是历史的追溯。无论藏在哪个角落,历史的风扑面而来,情绪的力量在历史的托举下,让去往函谷关的路变得跌宕起伏。始于90年代的修建,关楼只是历史的化身,过往痕迹被抹去——直到被一尊黑色石碑身后的函关古道所打开。在古代,那只是一条在沟谷中蜿蜒的土路。有记载说这条曾经崎岖狭窄、蜿蜒相通的路全长15华里,沟壁有50米高,坡度有40至80度,有的地方仅2米宽,仅能容一辆牛车通过。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并非夸张的描述,可以想象它在军事战略上的利害。从遥远的春秋战国就开始了碰撞,直至秦国一统,函谷关扮演着决定胜负的关键角色。西汉贾谊在名篇《过秦论》中议论:“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好一个“逡巡而不敢进”!

然而到了公元前209年陈胜义军过关交战,刘邦绕关灭秦,项羽使黥布破关,怒而焚关,函谷关又为秦的灭亡画上了一个终结的句号。自此往后,进退之间,是“逐鹿中原”,也是“入主关中”,这八个字里藏着千钧重量和血腥杀戮。再去拨开时间的密叶,沿经“安史之乱”中的桃林大战,闯王李自成激战斩明兵部尚书孙传庭,1927年冯玉祥北伐驻防,直至1944年5月中国军队阻挡侵华日军西犯的函关大战,都绕不过此地。太多与函谷关勾连的历史细节需要叙说,铁打的雄关流水的战事,得失均因这里而起。这里,并不只是一座青砖砌起的城楼,还是一条真正通往时间深处的道路。也许它从来都是道路,如同它倚临的黄河,连接的不只是一个个地点,还有可追溯的来处、可前行的去往,它是立体变幻的时空,也是后人想象的原点。

这条看不见的道路,更远的地方,是远方,也是远去。

从古道上走过太多的出关者,有一人不能不提。公元前491年农历七月的一天,函谷关令尹喜清晨起床,看到了东方的紫气,知有异人来。他等来了八十高龄的老者——东周守藏史老子。这位又名李耳的老人骑着青牛,被他的崇拜者热情地挽留下来著书立说,从而有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也许连函谷关也没想到,在经历那万千厮杀争夺之后,被封堵在深井里的血液依旧如岩浆般汩汩流动,为它加持的正是这位眉宽耳阔、目如深渊的老人。一块精致的黄河石被供奉在纪念祠屋的一侧,万千来客的手掌在石头上抚摸而留下了一层光泽。已无人探究石头的年代和书桌的真假,只为老子完成著述出关后的“莫知其所终”而好奇与叹惋。

叹惋那散落时光里的,与一个人、一座关、一条河有关的秘密。谁能说,任何普通渺小的生命,不会因这片黄河流经的土地而变得不凡?

黄河在北,隆起的土塬隔阻了函谷关的视线,静寂中水声传来。古关与长河,都把各自印烙在对方的骨骼之上。这条大河,微微发出的声响,都是振聋发聩的轰鸣。在抵达函谷关的短暂时光里,我能亲密地感应到从四面八方汇集而至的那些水声。流水声里,有风貌之变,也有愿景之欢,桩桩美好落色为图——筑坝建库后的水波清粼,生态改良

后的天鹅栖息,挣脱贫困后的喜乐安宁……中原大地上的万千气象、幕幕大戏皆可沿着这条大河被我们遇见。

河流之上的备忘与注脚,被时光拍打的浪花卷起。众生命运千差万别,然而与之有关的黄河故事到处流传。

(取材于沈念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耸立眼前的关楼栉风沐雨 栉风沐雨:历经沧桑,见证风雨

B.移步易景,道道帷幕拉开 移步易景:脚步移动,景物变换

C.让去往函谷关的道路变得跌宕起伏 跌宕起伏:高低不平,坑坑洼洼 D.都是振聋发聩的轰鸣 振聋发聩:声响微微,震撼人心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说“关于‘这里’的定义,还可以说出数十、上百种”,这是因为函谷关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丰厚。

B.作为一个“寻古访古却不可得古的人”,作者虽然感到非常失落,但还是释然了,并由此生发出更深刻的感悟。

C.老子过函谷关著《道德经》的故事,为函谷关增添了文化色彩,展现了函谷关作为军事要塞之外的文化价值。

D.“已无人探究石头的年代和书桌的真假”,体现出作者对游客们只是好奇于老子的经历而不关心历史真相的伤感。

18.作者为什么说“在这里,有一件事是不能回避的,那便是历史的追溯”?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19.本文着重写函谷关,为什么要在结尾处描写黄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北京市101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高考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9—21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

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兼职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

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B.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C.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D.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20.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1.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4分)

北京市海淀区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19.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0.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五、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14分)

被惩罚的天使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家里没剩多少面包了吧!”他如此想着。

“这个冬天,一刻比一刻更冷。”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拉紧他唯一一件薄薄的外衣。 街角那月儿眷顾不到的地方,仿佛有一个白色的东西在蠕动,他走向前去。 “哎呀!是一个人呢!”

凛冽的寒风中,他竟然是光溜溜的一丝不挂!

“不行啊!这样下去,你会冻死的!”鞋匠脱下了自己的外套,披在他身上。 “走吧!到我家去!”鞋匠说着,却不敢相信自己的舌头。 门,“咿呀”一声,开了,鞋匠太太迎了出来。 “给他一些食物吧!”鞋匠这样对他的妻子说。

“你疯了吗?我们只剩一块面包当今天的晚餐了!”鞋匠太太大声抱怨着。

压低了声音,鞋匠说:“给他吧!我们一餐不吃算不了什么,他要是再不吃些东西,会死的。” 他听见了,第一次露出笑容。就这样,鞋匠夫妇收容了这个倒在雪地上的年轻人,并且教他做鞋子和修补的技巧。

他有一双巧手,做的鞋子既坚固耐穿又美观。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小村子都知道鞋匠的店里来了一位手艺精湛的大师。自此以后,鞋店的生意越来越兴隆。

一天,一辆豪华的马车在鞋店的门口停了下来,车门开了,走出来的是整个小镇最有钱的人。他走进店里,丢给鞋匠一块皮革,不可一世地说:“这是一块上好的小牛皮,我要你帮我做一双长筒马靴,要坚固的,你要给我保证能够穿一年!”

奇怪的是,年轻人看到了富翁,脸上竟然出现了笑容。 这是他的第二个微笑。

富翁走了之后,鞋匠把牛皮交给了年轻人,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年轻人裁好了样式,鞋匠接过去一看,天啊!那是一双短靴的格式!

“我,我不是告诉你要做一双长筒的靴子吗?我的天啊!你要我怎么赔给人家?” 就在这个时候,富翁的仆人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一进门就大声嚷嚷:“不用做了!不用做了!方才在回家的路上,因为马车失去了控制,我的主人跌出了车外,当场死亡。所以他的家人想要求你改做短靴,才好当他的陪葬品。”

就这样,匆匆的,六年的岁月消逝了,年轻人一直留在鞋匠家中。有一天,鞋店来了一位妇人带着对双胞胎,其中的一个跛了腿。坐在窗边的年轻人看到她们,站了起来,他笑了。

这是他的第三个微笑。

“我想替她们各做一双鞋子。”妇人说。 “那是你的女儿吗?真是可爱啊!”鞋匠称赞着。 “不是的,我只是代她们的母亲照顾她们。”

“那可怜的女人在六年前生产的过程中去世了,而她们的父亲也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孤苦无依的她们。于是我便收留了她们。”

送走了妇人和那对可爱的姊妹,年轻人对鞋匠说,这也是他头一遭开口:“我要走了,回到我原来的地方。”

“为什么?”难掩脸上的惊讶,鞋匠问,“你从来不曾告诉我们你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家人,现在你要离开,往哪儿去呢?”

“我是一个天使,来自天上。我原来的工作是带领离开了身体的灵魂去他们该去的地方。六年前,我带走了一位妇人的灵魂,她就是刚才那对双胞胎的母亲。她在生产过程中去世,压到了其中一个婴儿的脚,所以造成了孩子的残缺。

“那位母亲苦苦哀求我,不要带走她。因为她的孩子们已经没有了父亲,要是再失去母亲的照顾,她们一定没办法生存下去。我一时心软,答应了她的请求。上帝知道后,非常愤怒,他取回了母亲的灵魂,也把我贬下了人间。于是我来了。就在六年前你发现我的那个夜晚。

“上帝要我亲自体验人类的生活,希望我能从中了解他的旨意。而当我见到那对姊妹的时候,我知道,上帝已经原谅我了!因为他已告诉了我那三个问题的答案!当你的妻子将你们橱柜中仅有的那块面包递到我的手中时,从她的眼神里,我解决了第一道难题。人们的心中,有爱!因为‘爱’,使他们甘愿付出所有。

“当我见到那位富翁时,我解决了第二个疑惑。人们不知道自己的下一刻钟会遇上什么!我知道,因为我看到我的一个同伴正站在他的身后。因为‘无知’,使他们无所畏惧。

“当我见到那两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心中赞美主,因为他使我清楚地了解了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人,可以仰赖陌生人的帮助而生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第8期)

2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鞋匠在凛冽的寒风中发现光溜溜的一丝不挂的年轻人,并随口说让他跟自己回家,可是说完后,他很后悔,但已经晚了。

B.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被上帝惩罚的天使,上帝认为他犯错是因为“不了解人类”,便把他贬下人间,让他自己到人间去寻找答案。

C.文章运用动作、语言、心理、肖像等描写刻画鞋匠的鲜明形象,词约意丰,如心理描写:“家里没剩多少面包了吧!”

D.小说开头写鞋匠夫妇收留年轻人的情节,表现了鞋匠夫妇有回报之心,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暗含本文的主题思想。

22.文中天使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5分)

23.文中三次写到天使的“笑”,每次“笑”都有怎样的内涵?(6分)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卷语文试题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深巷里的老墙

梁衡

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泥瓦匠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

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

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

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了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

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

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的密码?谁又能读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有删改)

1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把墙比作“一页读不完的书”,既说明了墙的内涵丰富,也暗示出下文写墙的文字会如书中记载的一样客观。

B.学画的儿子在婺源农村没敢再画一笔画,从侧面表现了大自然墙体绘画的神妙,也反映出儿子对大自然的敬畏。

C.引述岳飞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写出严田村悠久历史,既与前文“岁月”图形成反差又和谐相融协调一致。

D.墙脚那束“灿烂的花”与姜夔《扬州慢》词中开在桥边的那丛“红药”,都烘托出所咏对象的衰败,异曲同工。

1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签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徽式民居巷窄、墙高、房近而造成出入不便,欲扬先抑,增加了散文的叙述层次。 B.文章先对墙的变化与特点作整体描述,然后聚焦老墙及土墙细部刻画,点面结合,详略相宜。 C.文章间或采用第二人称,便于作者抒发情感,同时将读者引入文本情境,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D.文章结尾,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两个问句,发人深思。 19.本文写墙时,在花草、苔藓等植被方面花费不少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20.梁衡认为,散文之美有三个层次,一是描写美,二是意境美,三是哲理美。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知白守黑

暖风刚吹到虢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涂弦夫长得很有特点。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

瘦!太瘦了!谁见到他都这么说。涂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负担,胖了,都是负担。

涂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它时间,都在写字。他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

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不让去,除非是要好的友人。写出一幅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

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虢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也慢慢多了。一天晚上他转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原来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咋写?你说咋写?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你是王羲之啊?”

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他把吴一品叫过来,茶没泡,就跟他说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

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 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句?”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

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

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 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 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说:“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

涂弦夫摆摆枯瘦的手:“免了,免了。” 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 涂弦夫说:“怕丢丑。”

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涂弦夫点点头:“是,是,大有进步。”

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

(取材于非鱼的同名小说)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摆着:摇晃的样子

B.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 纵横奇宕:豪放磅礴有气势 C.氤氲缭绕 氤氲:墨香和茶香浓郁 D.讪讪离去 讪讪:生气的样子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以季节特征的变化来凸显人物命运的变化。 B.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C.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见解不谋而合。 D.第二次看到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 E.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作者理性的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20.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1.涂弦夫的书斋名由“守墨斋”改成了“守黑斋”。从全文看,“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请分条概述。(6分 18. D

19.A C (4分) 20.答案要点:

吴一品是一个有雅趣、能洞悉生活本质的名士,他的这些特点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他是主人公的知己,对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处世原则、思想境界等有指点和引领作用,使主人公的形象在变化中变得丰满;吴一品的言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的“知白守黑”“各是各的享受”等认识与主人公共同揭示了文章主旨。 (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21.答案要点:

①“守黑”保留了“守墨”的特点,暗示了涂弦夫的书法家身份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2分)

②“守黑”是取“知白守黑”之意,包含着涂弦夫等秉持的处世态度和对人生境界的更高追求。(4分)

第二点也可从文章具体内容切入,分析“守黑”的含义:面对人生变故能换个角度看待和思考生活(2分);对不同于自己的人和事,能够理解、尊重并包容(2分)。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米考伯夫妇一家就要离开伦敦,我们的分别是近在眼前了。那天晚上,在我回住所的路上,以及后来躺在床上久久睡不着时,我第一次有了一个想法——虽然我不知道这想法是怎么进入我的头脑的——这想法,后来成了我坚定不移的决心。

我已经习惯于跟米考伯家相依为命,跟他们成了患难之交,亲密无间,除了他们,我就举目无亲了;一想到我又得重找住所,又得生活在陌生人中间,仿佛旧时的光景又回到目前的生活中,因为我对以往的经历,记忆犹新。一想到这一点,我所有受到过它狠狠伤害的敏感的感情,所有它在我心中永远留下的耻辱和不幸,就会变得更加痛苦难当。因此我认定,这样的生活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我当时十分清楚,要是我自己不采取行动,我就没有逃离这种生活的希望。谋得斯通小姐很少给我来信,谋得斯通先生更是只字未写。他们只给过我两三包现成的或修补过的衣服,由昆宁先生转交给我。每次只在里面夹个字条,上面写的大意是:简·谋希望大·科努力工作,专心尽职——我除了老老实实安心做个苦力外,是否还有别的什么指望,他们连一丁点儿暗示也没有。

就在第二天,我心里正在为自己打定的主意七上八下时,事实已向我证明,米考伯太太并不是无缘无故说到他们要走的。他们在我住的那家租了个地方,说好只住一个星期,到期后,他们就要动身去普利茅斯。当天下午,米考伯先生亲自到货行账房间,告诉昆宁先生说,到他动身那天,他不得不撇下我了,而且还对我的人品大大称赞了一番,我相信,对这种称赞我是.当之无愧的。于是,昆宁先生叫来了车夫蒂普,他是个结了婚的人,而且有一个房间可以出租。昆宁先生定下这个房间,让我寄住在他家——他有一切理由相信,我们双方一定都会同意,因为我什么话也没说,虽然此时我已经下定了决心。

在我跟米考伯夫妇住在一起的那几天里,晚上我都是跟他们一块儿度过的。在这几天里,我觉得我们相互之间更加亲密了。最后那天星期天,他们请我吃中饭。在头天晚上,我买了一只带斑点的木马,送给小威尔金斯·米考伯——那个男孩;又买了一个布娃娃,送给小艾玛,作为临别的礼物。我还给了那个孤儿一个先令,她就要给遣散回去了。

这天我们过得很愉快,尽管我们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心中都有些伤感。

“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以后只要提到米考伯先生这段艰难的日子,我决不会不想起你。你的所作所为都表明,你是一个最能体贴别人、最肯帮助别人的人。你决不是我们的房客,你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我的亲爱的,”米考伯先生说,“科波菲尔。”近来他已经习惯这样称呼我了,“这孩子心眼好,别人有困难、不得意时,他能同情他们;而且头脑灵活,会打算,有一手——总而..言之,有能耐,能把用不着的东西处理掉。”

对他的这番称赞,我表示领受,同时说,我为我们的即将分别,心里感到很难过。

“我亲爱的年轻朋友,”米考伯先生说,“我比你年长几岁,在做人方面总算有点经验了,而且——简而言之,在对付困难方面,也算有点经验了,总的说来是这样。眼下,我无可奉赠,只有几句忠告。不过我的忠告还是很有价值的。我自己——简而言之,我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接受这一忠告,才成了”——米考伯先生一直眉飞色舞,有说有笑,可是说到这儿,却一下停住了,皱起了眉头——“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

他太太求他不要这样说。

“我要说,”米考伯先生回答说,这时他已完全忘了自己,重又微笑着,“成了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我要给你的忠告是,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阴之窃贼。要抓住他!”

“我另外的一句忠告,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你是知道的。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果是快乐。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果是痛苦。那样,花就谢了,叶就萎了,太阳就西沉了,只留下一片凄凉景象,这一来——这一来,简而言之,你就永远给打败了。就像我这样!”

我没有忘记要他放心,我说我一定把他的规诫牢记在心。

第二天早上,我在公共马车站跟他们全家相聚,看着他们心情凄楚地上了马车的后部,坐在车厢的外面。

“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再见啦!祝你一切幸福,万事如意!要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我能使自己相信,我这遭受摧残的命运,能成为你的一个鉴戒,那我就会觉得,我活在世..上一场,还不完全是白白地占了别人的位置。”

当时米考伯太太带着孩子,坐在马车车厢的后面,我站在路上依依不舍地望着他们。马车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继续前往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我那疲劳乏味的一天。

不过,我已经不打算再在那儿过更多疲劳乏味的日子了。不打算过了。我已经打定主意要逃走了——决定不管用什么办法,到乡下去,到世上我唯一的亲戚那儿,把我的遭遇告诉我姨婆贝特西小姐。

我已经说过,我不知道这个胆大妄为的主意,怎么会跑进我的脑子里来的。不过,我的脑....子里一旦有了这个主意,它就在那儿生根了,成了一个追求的目标。我一辈子从来不曾有过比这更坚定的目标。这件事有没有什么希望,我一点也没有把握,不过我的主意已定,非实现它不可。

(取材于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不得不撇下我了 撇:抛弃,这里有离开的意思 .B. 会打算,有一手 一手:耍弄的手段 ..

C. 能成为你的一个鉴戒 鉴戒:这里指引为教训并引起警惕的例子 ..D. 我不知道这个胆大妄为的主意 胆大妄为:毫无顾忌地随意而为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米考伯夫妇一家就要离开伦敦的消息让“我”联想到了以往跟他们在一起生活时遭遇到的伤害。

B. 昆宁先生转交给“我”的衣服包中的字条表现了谋得斯通小姐和谋得斯通先生对“我”的关心。

C. 从米考伯太太对“我”所说“你决不是我们的房客”可知,科波菲尔没有租住米考伯家的房子。

D. “我”能找到的从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逃走的出路是投奔自己唯一的在乡下的亲戚贝特西小姐。

20. 第一段中“我”的“想法”是什么?这“想法”是怎样成为“我”“坚定不移的决心”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21. 请简要概述文中所描写米考伯先生语言的主要内容,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B 19. D

20. 第一段的“想法”是指逃离做佣工出苦力的生活。

要跟米考伯夫妇一家分离的消息引发“我”对佣工生活的痛苦回忆;接着“我”认识到,自己采取行动是摆脱痛苦生活的唯一出路;当分离的消息证实后,“我”下定了逃离的决心;告别米考伯夫妇一家后,“我”的想法变得坚定不移。

21. 文中所描写米考伯先生语言的主要内容有:米考伯先生向昆宁先生称赞科波菲尔的品行,基于自己的切身经验送给科波菲尔不要拖延和不要过度消费的忠告,给科波菲尔祝福并让他以自己的不幸为戒。

这样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米考伯先生幽默、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展现了米考伯先生热情、善良的性格。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B.“一手:耍弄的手段”错误,一手,在这里指技能或本领,是褒义词。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文本的能力。

A.“伤害”错误,米考伯夫妇一家就要离开伦敦的消息让“我”联想到的是跟陌生人相处时体验到的痛苦;

B.“关心”错误,昆宁先生转交给“我”的衣服包中的字条不能表现谋得斯通小姐和谋得斯通先生对“我”的关心,因为“我”从字条中看不出自己将来的希望;

C.“可知,科波菲尔没有租住米考伯家的房子”错误,米考伯太太对“我”所说“你决不是我们的房客”并非表明科波菲尔没有租住米考伯家的房子,而是表达米考伯一家不把“我”看作“房客”而看作朋友之意。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想法”的含义:结合后文“我当时十分清楚,要是我自己不采取行动,我就没有逃离这种生活的希望”“我已经打定主意要逃走了——决定不管用什么办法,到乡下去”可以推测出,此处的“想法”指的是“我”要逃离现在在谋得斯通货行的做佣工的生活。

第二问需要结合“我”的心理描写梳理小说的思路,加以概括。由“我已经习惯于跟米考伯家相依为命,跟他们成了患难之交,亲密无间,除了他们,我就举目无亲了……所有它在我心中永远留下的耻辱和不幸,就会变得更加痛苦难当。因此我认定,这样的生活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可知,由于要跟米考伯夫妇分离,“我”发现从此将要举目无亲,回忆起苦难的佣工生活,发现自己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由“我当时十分清楚,要是我自己不采取行动,我就没有逃离这种生活的希望”可知,“我”知道要想逃离这种生活,只能靠自己采取行动。

由“当天下午,米考伯先生亲自到货行账房间,告诉昆宁先生说,到他动身那天,他不得不撇下我了……因为我什么话也没说,虽然此时我已经下定了决心”可知,得知了米考伯夫妇要离开的确切消息后,“我”下定了逃离的决心。

由“不过,我已经不打算再在那儿过更多疲劳乏味的日子了。不打算过了。我已经打定主意要逃走了——决定不管用什么办法,到乡下去,到世上我唯一的亲戚那儿,把我的遭遇告诉我姨婆贝特西小姐”“我一辈子从来不曾有过比这更坚定的目标。这件事有没有什么希望,我一点也没有把握,不过我的主意已定,非实现它不可”可知,“我”坚定了要逃离的决心。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赏析描写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简要概述文中所描写米考伯先生语言的主要内容,并赏析其表达效果”,首先要找到这些语言描写,然后概括其内容,最后分析其效果

“这孩子心眼好,别人有困难、不得意时,他能同情他们;而且头脑灵活,会打算,有一手——总而言之,有能耐,能把用不着的东西处理掉”是米考伯对昆宁先生说的话,称赞“我”聪明能干。

“成了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我要给你的忠告是,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阴之窃贼。要抓住他”是米考伯对“我”说的话,告诉“我”干事情不要拖延,今日事今日毕。

“你是知道的。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果是快乐。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果是痛苦。那样,花就谢了,叶就萎了,太阳就西沉了,只留下一片凄凉景象,这一来——这一来,简而言之,你就永远给打败了。就像我这样”是米考伯先生告诉我不要把钱全部花完,要留一点,不要过度消费。

“再见啦!祝你一切幸福,万事如意!要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我能使自己相信,我这遭受摧残的命运,能成为你的一个鉴戒,那我就会觉得,我活在世上一场,还不完全是白白地占了别人的位置”是米考伯先生祝“我”幸福。

从这些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米考伯关心“我”,担心他走后“我”的生活,可见他是一个热情、善良的人。同时,在劝告“我”的时候,通过“拖延乃光阴之窃贼”“那样,花就谢了,叶就萎了,太阳就西沉了,只留下一片凄凉景象”等比喻的句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幽默的人,有较为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力。

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流水函关

是黄河这条道路引领着我抵达这里的。

东西南北中,行走中原大地,万物都沿着黄河这条曾经的历史中轴线而生长。从这里,黄河进入中游峡谷的下一段,北为晋北,南为豫西。黄河也因山就势,硬生生将南北走向的水流折弯成东西走向,完成凌空俯瞰时“几”字的弯钩书写。这是潇洒的一笔,这条大河流到这里,有了节奏、矜持,也有了坠落、跨越。

我该怎样描述“这里”?此刻,它是离三门峡市区36公里的灵宝市,是灵宝市区往北15公里的王垛村。往前追溯,是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弃杖化为邓林之地,是“紫气东来”“鸡鸣狗盗”的起源地,是战国秦孝公从魏手中夺取的崤函……关于“这里”的定义,还可以说出数十、上百种。

人们称“这里”为函谷关,它的名字就是它的身世。东去洛阳、西达西安的故道,所要穿越的崤山至潼关段,几乎都是在山涧峡谷之间,人行此中,如入隧道般不知深险,古称函谷,险隘之意。如此贴切的命名再没改变过。有传说是西周,武王伐纣至于牧野,大胜而归,置关于此,又专设司险管理关塞,也有一说是秦孝公胜战后选择了最险要的这一段来重兵把守。冷兵器时代,金戈铁马的战场是兵家必争、胜负定夺之地,是国君与枭雄一争高下、开创与终结一关定论的象征之地。这才有了“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的浪漫诗性与现实抒怀。

如同黄河在我抵临之前就已经流淌多年,这座耸立眼前的关楼栉风沐雨,变了颜色,成了时间里的事物。我当然是这样以为的,但人们告诉我这只是上世纪90年代在原址上新建的。现代旅游,将它打扮得阔绰而夺目。所剩无几的原址,风雨历经的原址,只留在了黑白图片中。寻古访古却不可得古的人,会滋生怎样的失落?然而我释然了,风云际会,屡毁屡建,屡建屡毁,是它必然的命运。在这里,即使剩余一片空旷,留下的只有片瓦独木的想象,那也是荡气回肠的。

我从广场上穿过,脚步急切,仿佛要超越消失的时间去抢先一步。北邻的黄河,奔流不停,没有人能走到水的前面,又怎能超越时间呢。绕过园区高耸的塑像、飞檐翘角的楼阁、保持年代原貌的屋舍、重点保护的纪念物,我小心翼翼地踩在被熙攘人流踩过的步行道上。移步易景,道道帷幕拉开,却还不是我想要见到的古关遗址。

古代的故事,多是发生在河流、古道,或是边界的关楼。函谷关南接秦岭,北倚黄河,东西或绝涧或高塬,它的迷人之处,也是它的揪心之处,就在于那么多人想通过它、占守它。它是阻滞、关闭,也是畅通、开放。

在这里,有一件事是不能回避的,那便是历史的追溯。无论藏在哪个角落,历史的风扑面而来,情绪的力量在历史的托举下,让去往函谷关的路变得跌宕起伏。始于90年代的修建,关楼只是历史的化身,过往痕迹被抹去——直到被一尊黑色石碑身后的函关古道所打开。在古代,那只是一条在沟谷中蜿蜒的土路。有记载说这条曾经崎岖狭窄、蜿蜒相通的路全长15华里,沟壁有50米高,坡度有40至80度,有的地方仅2米宽,仅能容一辆牛车通过。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并非夸张的描述,可以想象它在军事战略上的利害。从遥远的春秋战国就开始了碰撞,直至秦国一统,函谷关扮演着决定胜负的关键角色。西汉贾谊在名篇《过秦论》中议论:“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好一个“逡巡而不敢进”!

然而到了公元前209年陈胜义军过关交战,刘邦绕关灭秦,项羽使黥布破关,怒而焚关,函谷关又为秦的灭亡画上了一个终结的句号。自此往后,进退之间,是“逐鹿中原”,也是“入主关中”,这八个字里藏着千钧重量和血腥杀戮。再去拨开时间的密叶,沿经“安史之乱”中的桃林大战,闯王李自成激战斩明兵部尚书孙传庭,1927年冯玉祥北伐驻防,直至1944年5月中国军队阻挡侵华日军西犯的函关大战,都绕不过此地。太多与函谷关勾连的历史细节需要叙说,铁打的雄关流水的战事,得失均因这里而起。这里,并不只是一座青砖砌起的城楼,还是一条真正通往时间深处的道路。也许它从来都是道路,如同它倚临的黄河,连接的不只是一个个地点,还有可追溯的来处、可前行的去往,它是立体变幻的时空,也是后人想象的原点。

这条看不见的道路,更远的地方,是远方,也是远去。

从古道上走过太多的出关者,有一人不能不提。公元前491年农历七月的一天,函谷关令尹喜清晨起床,看到了东方的紫气,知有异人来。他等来了八十高龄的老者——东周守藏史老子。这位又名李耳的老人骑着青牛,被他的崇拜者热情地挽留下来著书立说,从而有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也许连函谷关也没想到,在经历那万千厮杀争夺之后,被封堵在深井里的血液依旧如岩浆般汩汩流动,为它加持的正是这位眉宽耳阔、目如深渊的老人。一块精致的黄河石被供奉在纪念祠屋的一侧,万千来客的手掌在石头上抚摸而留下了一层光泽。已无人探究石头的年代和书桌的真假,只为老子完成著述出关后的“莫知其所终”而好奇与叹惋。

叹惋那散落时光里的,与一个人、一座关、一条河有关的秘密。谁能说,任何普通渺小的生命,不会因这片黄河流经的土地而变得不凡?

黄河在北,隆起的土塬隔阻了函谷关的视线,静寂中水声传来。古关与长河,都把各自印烙在对方的骨骼之上。这条大河,微微发出的声响,都是振聋发聩的轰鸣。在抵达函谷关的短暂时光里,我能亲密地感应到从四面八方汇集而至的那些水声。流水声里,有风貌之变,也有愿景之欢,桩桩美好落色为图——筑坝建库后的水波清粼,生态改良后的天鹅栖息,挣脱贫困后的喜乐安宁……中原大地上的万千气象、幕幕大戏皆可沿着这条大河被我们遇见。

河流之上的备忘与注脚,被时光拍打的浪花卷起。众生命运千差万别,然而与之有关的黄河故事到处流传。

(取材于沈念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耸立眼前的关楼栉风沐雨 栉风沐雨:历经沧桑,见证风雨

B.移步易景,道道帷幕拉开 移步易景:脚步移动,景物变换

C.让去往函谷关的道路变得跌宕起伏 跌宕起伏:高低不平,坑坑洼洼 D.都是振聋发聩的轰鸣 振聋发聩:声响微微,震撼人心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说“关于‘这里’的定义,还可以说出数十、上百种”,这是因为函谷关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丰厚。

B.作为一个“寻古访古却不可得古的人”,作者虽然感到非常失落,但还是释然了,并由此生发出更深刻的感悟。

C.老子过函谷关著《道德经》的故事,为函谷关增添了文化色彩,展现了函谷关作为军事要塞之外的文化价值。

D.“已无人探究石头的年代和书桌的真假”,体现出作者对游客们只是好奇于老子的经历而不关心历史真相的伤感。

18.作者为什么说“在这里,有一件事是不能回避的,那便是历史的追溯”?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19.本文着重写函谷关,为什么要在结尾处描写黄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6.C 17.D

18.(1)函谷关位置险要,历史悠久,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

(2)函谷关在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扮演关键角色),函谷关因此而变得不凡。

(3)表现了作者对函谷关历史价值的肯定,对其深厚历史底蕴的赞美。 19.(1)函谷关北倚黄河,是黄河走向转变的节点,和黄河密不可分。

(2)结尾写黄河水声,表现中原大地如今的美好风貌,函谷关与黄河一起见证了历史变化与发展。

(3)首尾呼应照应题目,突出函谷关处在中原大地之上,是黄河故事(文化)的一部分。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C.“跌宕起伏:高低不平,坑坑洼洼”错误。依据“在这里,有一件事是不能回避的,那便是历史的追溯。无论藏在哪个角落,历史的风扑面而来,情绪的力量在历史的托举下,让去往函谷关的路变得跌宕起伏”可知,这里的“跌宕起伏”并非“高低不平,坑坑洼洼”,而是指函谷关的道路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起伏、胜负成败。

故选C。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体现出作者对游客们只是好奇于老子的经历而不关心历史真相的伤感”错误。依据“一块精致的黄河石被供奉在纪念祠屋的一侧,万千来客的手掌在石头上抚摸而留下了一层光泽。已无人探究石头的年代和书桌的真假,只为老子完成著述出关后的‘莫知其所终’而好奇与叹惋”可知,作者是在肯定游客“为老子完成著述出关后的‘莫知其所终’而好奇与叹惋”的行为,并非是为游客关心历史真相而伤感。 北京市101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高考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9—21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兼职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B.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C.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D.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20.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1.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4分) 19.

20.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

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21.

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另外版本答案:

合适: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②凸显战争的残酷和苦难。③故事虽小但情节发展耐人寻味。④战争发生让不同地方的人却有相同的命运。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事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知识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北京市海淀区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19.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0.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18.CD

19.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20.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②观点二:不合适。

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知识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分析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A.“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小说本身有虚构的成分,在文中“作者”与“我”并不等同。

B.“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错,这才是“我”与女主人公的第一次通话,此时他喜欢的是这种谈话的愉悦感受,而不是这个人。 E.“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错,于文无据。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五、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14分)

被惩罚的天使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家里没剩多少面包了吧!”他如此想着。

“这个冬天,一刻比一刻更冷。”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拉紧他唯一一件薄薄的外衣。 街角那月儿眷顾不到的地方,仿佛有一个白色的东西在蠕动,他走向前去。 “哎呀!是一个人呢!”

凛冽的寒风中,他竟然是光溜溜的一丝不挂!

“不行啊!这样下去,你会冻死的!”鞋匠脱下了自己的外套,披在他身上。 “走吧!到我家去!”鞋匠说着,却不敢相信自己的舌头。 门,“咿呀”一声,开了,鞋匠太太迎了出来。 “给他一些食物吧!”鞋匠这样对他的妻子说。

“你疯了吗?我们只剩一块面包当今天的晚餐了!”鞋匠太太大声抱怨着。

压低了声音,鞋匠说:“给他吧!我们一餐不吃算不了什么,他要是再不吃些东西,会死的。” 他听见了,第一次露出笑容。就这样,鞋匠夫妇收容了这个倒在雪地上的年轻人,并且教他做鞋子和修补的技巧。

他有一双巧手,做的鞋子既坚固耐穿又美观。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小村子都知道鞋匠的店里来了一位手艺精湛的大师。自此以后,鞋店的生意越来越兴隆。

一天,一辆豪华的马车在鞋店的门口停了下来,车门开了,走出来的是整个小镇最有钱的人。他走进店里,丢给鞋匠一块皮革,不可一世地说:“这是一块上好的小牛皮,我要你帮我做一双长筒马靴,要坚固的,你要给我保证能够穿一年!”

奇怪的是,年轻人看到了富翁,脸上竟然出现了笑容。 这是他的第二个微笑。

富翁走了之后,鞋匠把牛皮交给了年轻人,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年轻人裁好了样式,鞋匠接过去一看,天啊!那是一双短靴的格式!

“我,我不是告诉你要做一双长筒的靴子吗?我的天啊!你要我怎么赔给人家?” 就在这个时候,富翁的仆人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一进门就大声嚷嚷:“不用做了!不用做了!方才在回家的路上,因为马车失去了控制,我的主人跌出了车外,当场死亡。所以他的家人想要求你改做短靴,才好当他的陪葬品。”

就这样,匆匆的,六年的岁月消逝了,年轻人一直留在鞋匠家中。有一天,鞋店来了一位妇人带着对双胞胎,其中的一个跛了腿。坐在窗边的年轻人看到她们,站了起来,他笑了。

这是他的第三个微笑。

“我想替她们各做一双鞋子。”妇人说。 “那是你的女儿吗?真是可爱啊!”鞋匠称赞着。 “不是的,我只是代她们的母亲照顾她们。”

“那可怜的女人在六年前生产的过程中去世了,而她们的父亲也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孤苦无依的她们。于是我便收留了她们。”

送走了妇人和那对可爱的姊妹,年轻人对鞋匠说,这也是他头一遭开口:“我要走了,回到我原来的地方。”

“为什么?”难掩脸上的惊讶,鞋匠问,“你从来不曾告诉我们你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家人,现在你要离开,往哪儿去呢?”

“我是一个天使,来自天上。我原来的工作是带领离开了身体的灵魂去他们该去的地方。六年前,我带走了一位妇人的灵魂,她就是刚才那对双胞胎的母亲。她在生产过程中去世,压到了其中一个婴儿的脚,所以造成了孩子的残缺。

“那位母亲苦苦哀求我,不要带走她。因为她的孩子们已经没有了父亲,要是再失去母亲的照顾,她们一定没办法生存下去。我一时心软,答应了她的请求。上帝知道后,非常愤怒,他取回了母亲的灵魂,也把我贬下了人间。于是我来了。就在六年前你发现我的那个夜晚。

“上帝要我亲自体验人类的生活,希望我能从中了解他的旨意。而当我见到那对姊妹的时候,我知道,上帝已经原谅我了!因为他已告诉了我那三个问题的答案!当你的妻子将你们橱柜中仅有的那块面包递到我的手中时,从她的眼神里,我解决了第一道难题。人们的心中,有爱!因为‘爱’,使他们甘愿付出所有。

“当我见到那位富翁时,我解决了第二个疑惑。人们不知道自己的下一刻钟会遇上什么!我知道,因为我看到我的一个同伴正站在他的身后。因为‘无知’,使他们无所畏惧。

“当我见到那两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心中赞美主,因为他使我清楚地了解了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人,可以仰赖陌生人的帮助而生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第8期)

2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鞋匠在凛冽的寒风中发现光溜溜的一丝不挂的年轻人,并随口说让他跟自己回家,可是说完后,他很后悔,但已经晚了。

B.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被上帝惩罚的天使,上帝认为他犯错是因为“不了解人类”,便把他贬下人间,让他自己到人间去寻找答案。

C.文章运用动作、语言、心理、肖像等描写刻画鞋匠的鲜明形象,词约意丰,如心理描写:“家里没剩多少面包了吧!”

D.小说开头写鞋匠夫妇收留年轻人的情节,表现了鞋匠夫妇有回报之心,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暗含本文的主题思想。

22.文中天使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5分)

23.文中三次写到天使的“笑”,每次“笑”都有怎样的内涵?(6分) 五、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21答案:B [A项,“他很后悔”说法有误,他并没有后悔,他是一个很有爱心想帮助别人的人,只是想到了自己“家里没剩多少面包了吧”。C项,“肖像描写”无中生有,应该为“神态描写”。D项,有回报之心的应该是“天使”。]

22解析:语言描写:由最后五段中的天使的语言叙述,可得知天使的身份以及他的使命,但是他违背了上帝的旨意,放回那位母亲的灵魂,并因此被贬下人间,可分析出天使很善良,富有同情心;被上帝贬下人间时,全身赤裸,几近冻死,被救后勤奋、踏实地工作回报鞋匠,对上帝毫无怨言;贬下人间,明白了很多的道理,说明天使聪慧。神态描写:第一次微笑,展示了天使懂得感恩的心理。

答案:①善良,有同情心。听了那个生了双胞胎的母亲的诉说,便没有取走她的灵魂。②勇于担当。面对自己的过失,心甘情愿接受上帝的惩罚,毫无怨言。③知恩图报。他用自己的劳动,回报那个救他的鞋匠。

23解析:天使的微笑,在小说中一共出现三次,重点要分析“笑”的背景,然后结合天使的形象分析“笑”的内涵。如,天使的第二次微笑,是在一个富翁神气地要求做一双坚固的长筒马靴时,这个微笑,暗示了富翁的无知和不可预料,只有无知之人才会无可畏惧。

答案:①第一次,对鞋匠妻子的笑,表达的是一种感激,体会到人间的爱心。②第二次,对定做鞋子的富翁的笑,理解了无知才不懂畏惧的道理。③第三次,对那个带了两个女儿的妇人的笑,感悟到人可以仰赖陌生人的帮助而生存,并意识到上帝已经原谅了自己。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卷语文试题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深巷里的老墙

梁衡

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泥瓦匠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

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

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

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了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

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

着一束灿烂的花。

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的密码?谁又能读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有删改)

1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把墙比作“一页读不完的书”,既说明了墙的内涵丰富,也暗示出下文写墙的文字会如书中记载的一样客观。

B.学画的儿子在婺源农村没敢再画一笔画,从侧面表现了大自然墙体绘画的神妙,也反映出儿子对大自然的敬畏。

C.引述岳飞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写出严田村悠久历史,既与前文“岁月”图形成反差又和谐相融协调一致。

D.墙脚那束“灿烂的花”与姜夔《扬州慢》词中开在桥边的那丛“红药”,都烘托出所咏对象的衰败,异曲同工。

1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签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徽式民居巷窄、墙高、房近而造成出入不便,欲扬先抑,增加了散文的叙述层次。 B.文章先对墙的变化与特点作整体描述,然后聚焦老墙及土墙细部刻画,点面结合,详略相宜。 C.文章间或采用第二人称,便于作者抒发情感,同时将读者引入文本情境,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D.文章结尾,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两个问句,发人深思。 19.本文写墙时,在花草、苔藓等植被方面花费不少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20.梁衡认为,散文之美有三个层次,一是描写美,二是意境美,三是哲理美。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17.C 18.C

19.作者对花草、苔藓等植被的描写,在内容和主题上一方面表现了墙的岁月的久远,同时借这些植物也表

现了墙的顽强生命力,表明了“墙”一直是活的,暗喻了中华民族生命力的顽强。在表达上,对这些植物

的描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让文章充满意境之美。

20. 首先,文章的文笔幽美,如“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体现了描写美的特点。同时,作者通过现场的观察和对过去历史的回忆,紧紧抓住被描绘对象的特点,给文章营造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这体现了文章的意境美的特点。最后,文章还体现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如结尾“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两个问句,发人深思。这充分体现了文章的哲理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