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班静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5期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难是师生共知的。学生往往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两者是可以沟通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对应关系,是吸收和释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语文教學中应注意阅读与作文的融会贯通,相互促进。 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学得方法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途径。 一、;阅读文本,获取素材,明确“写什么”
作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要摆脱这种尴尬,素材积累是关键,部编版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可读性很强,是作文素材积累的好素材。如朱自清的《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等。
在阅读教学中,可有目的的让学生从“四季之美”“伟人凡人”“哲思之美”“作品主题”等角度进行素材积累。阅读时收集整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可为写作积累宝贵的内容素材、语言素材和写作方法。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发现生活的美,感悟生活的美,进而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二、依托文本,确定目标,明确“怎样写”
示范课吴老师《走进“江南春”,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指导课上,吴老师在课前引领学生仔细观察“柳”,在课上借助一首小诗《苔》和课文《紫藤萝瀑布》,引导学生懂得描写为抒情喻理服务,用慧眼慧心写出对柳的全新感悟。
示范课陈老师《精神是心灵的恋歌》的作文指导课上,陈老师以《说和做》为例,结合相关电影,引领学生探索如何描写人物的精神。通过“描写同桌”的课堂训练,使学生掌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刻画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她们的教学引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例子意味着是一种示范。课文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和技能提高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我们完全可以抓住阅读材料来实现读中迁移,训练写作,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那如何在阅读中运用迁移规律来指导写作呢?我想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 1.通过分析课题,让学生掌握拟定题目的技巧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接触的是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是一篇文章的题眼。教材中的课题丰富多彩,如《变色龙》的新颖醒目,《一面》的小中见大,《最后一次讲演》的一语双关等,都为文章增添色彩,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课题的关注,就能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和积累多种拟写作文题目的方法,并自觉地运用到日常写作中去。
2.通过朗读课文的开头,让学生练习提高自己的作文写作“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中也是这样,好的开端往往能吸引读者,教材中课文的开端可谓是异彩纷呈。如《海底世界》的开头设疑问难,设置悬念,《从三到万》的开头引用故事,激发兴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开头开门见山,直入正题,《故乡》的开头描写景物,渲染气氛等。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开端”的朗读就能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和积累多种开篇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写作中去。
3.通过课文中重点精彩片断的分析,培养学生依据阅读材料进行模仿创新的能力 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阅读材料中的精彩片断、典型事例,为写作积累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创造性研读课文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地将读写沟通,将课内与课外结合。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摹仿百草园景色方法,先整体概括后局部细写,整体概括部分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关联词语缀连成句。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摹仿的材料,我先试说一段,这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冲动和写作兴趣。
学生认真阅读文中材料,在内容、写法上进行大胆地联想和模仿,写出的文章自然充实、丰富。这样向课文索取作文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精读,培养了学生的模仿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联想。
当然在阅读中,我们能向写作迁移的不止以上几点。如阅读中通过精彩词句分析,可提高学生准确生动地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写作顺序的分析,可进行合理拟写作文提纲的训练……
总之,在阅读中的积累不仅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好处,对写作而言也可谓是在积累写作必须具备的文化底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然,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靠长期的积累、观察、思考、学习和练笔,才能有所突破。可谓“厚积才能薄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