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食用菌产业脱贫案例

2020-12-13 来源:汇智旅游网
食用菌产业脱贫案例

合作社,致富大天地

—兴业县祀镇发展食用菌产业助脱贫案例

一、基本情况

广西兴业县玉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筹集资金自发社员290万元、财政投入专项援疆资金160万元,共有资金450万元的条件下,建成产业三农食用菌种植基地。基地占地30亩,拥有5间智能化空调种植菇房。每个棚种植面积500平方米,一年生产食用菌3—4批,共7500—10000平方米,可连续生产10年。产业基地覆盖白沙村和陈塘村贫困户116户507人。项目建成后,基地每年化肥食用菌可达11万一15万公斤,总产值180万元,户均年获分红1800—2400元。10年下来,参与项目贫困户总共可获股权激励分红300万元。同时贫困户可到种植基地内会工作,基地为贫困户直接提供50个流动岗位。合作社在抓生产的同时,定期给贫困户培训食用菌种植技术,进一步拉动周边村镇的产业发展战略,走入走出了一条适合贫困村稳定脱贫,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商品化扶贫发展路子。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合作社+基地+贫闲户”的扶贫模式。项目采取“保姆式的委托种植行政管理”发展模式。项目参与贫困户可以直接参与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合作社日常

事务统一安排大棚建设、种植、技术管理及产品营销手段,食用菌种植和生产管理统一委托合作社负责,合作社驻点给贫困户分红。

(二)土地流转收益。通过土地流转,使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出租自家土地给合作社,从而获取800—1000元/亩的租金收入,或以土地入股互助社官地获取分红收入。

(三)工资收益。合作社通过基地,为贫困户常年提供贷款50个就业岗位,以60元/天的五天工资标准优先聘用当地贫困户进入基地工作,按每月30天计,每月可获得工资资金占用收入1800元。此外对白沙村和陈塘村的老、弱、病、残群体,合作社加以扶持扶持,让他们在家接受合作社安排的订货,自力更生,干一些不影响身体健康、技术难度不大的活。

(四〉产业带动。集中进行工厂机械化生产管理操作,不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保障了农民的收益。这种生产模式带动了周边村镇的种植,同时也提升了区域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

三、主要亮点

(一)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兴业县城隍该县、政府根据精准扶贫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因地制宜,制订方案,把食用菌种植作为白沙村和陈塘村发展经济的优势产业来抓,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业。同时成立了广西兴业县玉光食用菌种植专业,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负责技术指导培训,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有保障的产销团队进行产业上中下游经营。近年来食用菌市场价格稳定,把食用菌工厂机械化生产作为脱贫致

富产业项目来抓,稳定风险保障了农民的收益,开创了脱贫新路子。

(二)龙头带动,实现三赢。城隍镇2021年开始大力推广种植食用菌,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的核心动力,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就业、资金入股利润分红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增加贫困户收入,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达到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三赢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