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 文 基 础 知 识 学习

2022-05-06 来源:汇智旅游网
语 文

小 学 毕 业

基 础 知 识

学习

小 学 基 础 知 识

目录

小 学 基 础 知 识(一)

一 拼 音 1.熟记并默写23个声母。

2、正确认读并书写24个韵母。 3、整体认读音节16个: 二 汉语拼音字母表

1、背诵并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 2、正确使用大写字母。 3、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三 声调 1、声调的分类 2、声调的标法。 四 拼写规则

1、û上的两点的省写规则。 2、隔音符号。 3、音节书写。 五 音变 1、轻声。 2、儿化。

3、 “一、不”的变调: 4、“啊”的读音变化。 5、 两个上声相连 6、 三个上声相连 六 多音字 汉 字 一、笔画。 二、笔顺。

三、汉字的偏旁与部首。 四、汉字的间架结构。 五.形声字 六. 辨析汉字 七. 查字典

词 语 一 .词语的理解

二 辨析词义的方法: 三 .同义词

(一)辨析同(近)义词 四.反义词 五、多义词

多义词辨析的方法 六.词语的感情色彩

七 .词语搭配 八 .词语分类 九.成语 成语名片 成语与谚语 成语与歇后语 十.谚语 【一】、气象谚语 【二】、农业谚语 【三】、卫生谚语 【四】、社会谚语 【五】、学习谚语 十一.歇后语 十二.俗 语

小 学 基 础 知 识(二)

句 子

一.句子的构成及其类型

2、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3.几种特殊的句式: 二、句子的互换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3)、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三.扩句 四 . 缩句 五.关联词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关联词的用法

九 正确运用关联词语 六.修辞手法 七. 修 改 病 句 【病句的类型】

【病句辨析的方法】 【病句的修改方法】 八.句子的标点符号 九.名言警句 十 .格 言

2

小 学 基 础 知 识

一 拼 音

1.熟记并默写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I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注意区别翘舌音zh ch sh与平舌音z c s,鼻音n和边音l。

2、正确认读并书写24个韵母。

(1)单韵母(6个):a o e i u ü

(2)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3)鼻韵母(9个):前鼻音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母——ang eng ing ong

(4)特殊韵母(1个):er

3、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二 汉语拼音字母表

1、背诵并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26个)。

大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小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正确使用大写字母。

(1)汉语人名:姓的第一个字母和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ZhangHui(张辉)。姓和职务、称呼等组成词语时,姓的开头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如Wang lao shi(王老师)。但“老”、“小”、“大”、“阿”等称号,开头第一字母也要大写。如XiaoLiu(小刘)、LaoQian(老钱)、A San(阿三)。

(2)汉语地名、专有名词(如书名、机关、团体等)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Bei jing (北京)。如专有名词是词组,要按词连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Zhonghua Rennin Gongheguo(中华人民共和国)。

(3)文章每一段、每一句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果是诗歌,每行开头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3

(4)商标和商店的名字,一般每个字母都大写。为了美观可以不写声调。

3、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先要在字典《音节表》中按字母表的顺序找出该字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字母,再在大写字母下找相应的音节。

三 声调

1、声调的分类。字音的高、低、升、降变化叫声调。普通话只有四种声调,分为阴平(一声)、

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它们的读法是: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2、声调的标法。

(1) 声调只能标在音节中的元音即a o e i u û 上。

(2) 标调规则:先标a 、o、e ,再标 i 、u、û。若遇iu和ui,标在尾巴上。 (3) 轻声不标调号。

口诀:看见a母不放过,没有a母找o、e ,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不写点,遇上轻声不标调。

四 拼写规则

1、ü上的两点的省写规则。

(1)以û开头的韵母与声母j、q、x相拼时,û上的两点要省去。

(2)以û开头的韵母与声母n、l相拼时,û的两点不能省写,因为声母n、l还能与韵母u相拼。如陆地

(lù dì)、绿地(lǜ dì)。

(3)韵母û在自成音节时要在韵母前加y,并省去û上两点。如yun、yuan。 2、隔音符号。

在以“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其它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就要用隔音符号(’)隔开。隔音符号(’)写在前后两个音节中间的左上方。如:piǎo(漂) pí’ǎo(皮袄)。

3、音节书写。先写声母,再写韵母,最后写声调。

五 音变

1、轻声。

(1) 助词“的、地、得、着、了、过”都读轻声。

(2) 语气词“啊、呢、吗、吧、呀、嘛、呦、啦、哇”等都读轻声。

(3) 某些词的后缀(没有实际意义)“子、么、头、巴、们”等都读轻声。如:椅子、锄头。 (4) 叠音词和重叠形式动词的后一个成分,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如:爸爸、星星、说说、讨论讨论。

(5) 方位词或趋向动词读轻声。如:家里、树上、回来、跑去。

(6) 双音节的第二个音节有时也读轻声,如:萝卜、便宜、葡萄、风筝。

4

2、儿化。

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① 区别词性:盖(动词)--盖儿(名词) 个(量词)--个儿(名词)

② 区别词义:信(信件)--信儿(消息) 末(最后)--末儿(细碎的或呈粉状的东西) ③ 表示喜爱温婉的感情色彩:小曲儿、来玩儿、大婶儿、慢慢儿走 ④ 表示细、小、轻、微的性状:小鱼儿、门缝儿、一会儿、办事儿

3、 “一、不”的变调:

. 一 yī 单念或用在词尾以及用在序数中 (一.二.三 .) 唯一 第一

yí 在去声前 一顿 一旦 看一看 yì 在非去声前 在相同的动词中间 一天 一起

不 bú 在去声前 不要 不去 bù 在非去声前 不打 不催

4、“啊”的读音变化。

(1)前一音节末尾是ɑ、o、(ɑo、iɑo除外)、e、ê、i、û时,“啊”读作yɑ,

如“四妈,你为我倒杯水啊”。

(2)前一音节末尾是u时(包括ɑo、iɑo),“啊”读成wɑ,

如“东也闹兵,西也闹兵,谁敢走啊”。

(3)前一音节末尾是n时,“啊”读成nɑ, 如“星子笑着说‘演员和观众一样多,你好可怜啊’”。 (4)前一音节末尾是nɡ时,“啊”读成nɡɑ, 如“在孩子面前,你可不要太凶啊(nɡɑ)”。 (5)“啊”在zhi、chi、shi、ri和er后,读成rɑ, 如“多好的一首诗啊(rɑ)”。 (6)在zi ci si后读[za], 如“芳芳,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啊(zɑ)” 5、 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变为阳平。 如:管理。 6、 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变为阳平。 如:管理者。

六 多音字

同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或声调,这种字叫多音字。要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必须据词定音。根据与之前后搭配的词来区别它们的字音和字义,从而确定它的读音。辨别多音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看词性、看词义、看用法、看语体,注意人名和地名的特殊读音。

5

汉 字

一、笔画。

笔画是指汉字书写时不间断地一次连续写成的一个线条。笔画是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挑、折、勾。

笔画 名称 字例 笔画 名称 字例 笔画 名称 字例 ‵ 点 立 弯钩 子 横折折折钩 乃 一 横 三 斜钩 戈 横折折撇 及 丨 竖 千 ┐ 横折 口 フ 横撇 又 丿 撇 什 └ 竖折 山 し 竖提 衣 乀 捺 人 ㄥ 撇折 么 竖弯 西 提 址 横折钩 习 乚 竖弯钩 儿 乛 横钩 买 横折提 计 竖折折钩 与 亅 竖钩 小 横折弯钩 飞 ㄑ 撇点 如

二、笔顺。

汉字的笔顺规则一般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

中间后两边。另外注意一些特殊的书写规则:

(1)点在上部或左上,先写点: 衣 立 为 斗 头 门 (2)点在右上或在字里,后写点: 发 瓦 我 犬 尤 书 (3)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 厅 座 屋 (4)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 远 建 廷 (5)左下右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 凶 画 (6)左上右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 同 用 风 (7)上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上后里再左下 医 巨 匠 区

三、汉字的偏旁与部首。

汉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大部分汉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组成的,是合体字。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就叫偏旁。在编字典或其他工具书时,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在一起,归为一部,这相同的部分就叫部首。就合体字而言,部首都是都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四、汉字的间架结构。

独体字 千 万 为 文 半包围结构 风 凶 区 上下结构 全 息 雷 轰 全包围结构 国 团 围 圈 上中下结构 器 赢 品字形结构 众 森 左右结构 信 任 明 确 穿插结构 爽 噩 左中右结构 粥 辩

6

五.形声字

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达这个字的意义(形旁),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声旁)。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来识记汉字,理解字义。根据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形声字可分为: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六. 辨析汉字

1、同音字: 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字形、字义不同的的字。辨析同音字首先要分清字形,了解

字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辨析,选取正确的字。

2、形近字: 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 3、多音字: 一般来说,读音不同,字义也不同。

七. 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

(1)读准字音,确定它的音节,从音节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确定音序;(2)在《汉字拼音音节索引》中先找到音序,再找出所查汉字的音节;(3)根据音节后的页码,按四声顺序找出要查的字。

2、部首查字法。

(1)确定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要注意部首在汉字中的位置分散在上下或左右,或以起笔作部首等;(2)按部首笔画在《部首目录》中找出这个部首的页码;(3)按照目录指示的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要查的部首,数清所要查的字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数,按笔画排列顺序从这个部首里找汉字;(4)在正文中查检。

3、数笔画查字法。

(1)数出所查汉字的笔画数;(2)在《难检字笔画索引》中查要查字的页码,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掌握笔画和笔顺;(3)按页码在正文中找汉字。

词 语

一 .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除了可以利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来帮会理解外,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帮助理解:

(1) 要弄清词语中两个关键性的字的意思,然后考虑整个词语的意思。

例:凝神谛听 这个词,其中谛是仔细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集中注意力仔细地听。 (2)有些词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要注意它们的比喻或引伸义。

例:目瞪口呆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惊讶的样子,而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 (3)要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这茶叶的香味吓煞人。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前一个煞是杀的意思,后一个煞是极的意思。

(4)通过近义词或反义词作比较来理解。

(5)除上面四种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对译、列举、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理解词语。

7

二 辨析词义的方法:

(1)要搞清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团结和勾结,都有一个为了一个目的联合和结合的意思。

团结用于好的方面,而勾结用于坏的方面,指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结合。

(2)注意运用的对象。如:爱戴和爱抚,前者用于党、领袖、英雄,后者用于老一辈对后代。 (3)注意范围的大小。如:辽阔和广阔,都是指面积广大,但辽阔比广阔所指的范围更大。 (4)注意程度的轻重。如:喜爱和酷爱,都有爱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爱比喜爱的程度重。 (5)考虑词语搭配的习惯。如提高水平,改进方法,改善生活等。

三 .同义词

(一)辨析同(近)义词

1. 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 2. 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3. 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

4. 从具体与概括的不同进行辨析。如\"衣服\"与\"衬衫\",\"衣服\" 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

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5. 从对象的不同去辨别。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

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6. 还可以从普通话和方言来辨别。如\"讨饭\"与\"乞丐\",分别是口头语与书面语;\"爸爸\"与\"父亲\",分

别是旧词与新词;如\"薪水\"与\"工资\",分别是外来语与本民族词;如\"盐\"和\"氯化钠\",分别是常用语和专门术语

7.可以从词语搭配进行辨别。如“发挥”与“发扬”。

四.反义词

1.特点

A.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叫做反义词。反义词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B. 反义词是就词与词的关系说的,不是词与词组关系说的,所以,“好”与“不好”,“干净”与“不干净”等虽有反义关系,但都不是一组反义词,因为“不好”、“不干净”是词组。 C. 由于词的多义和同义现象存在,一个词可能有几个反义词。如“老”是多义词,它的本义是年纪大,引申义有“旧”、“长过头”等意义,这些引申义的相反意义,就都成了“老”的反义词——“幼”、“新”、“嫩”。 2.反义词的类型

(1)绝对反义词。两个意义绝对相反的词,肯定甲,就必须否定乙。这类反义词,不依靠语言环境(上下文)就可以指出来。如“生和死”、“动和静”、“有和无”“赞成和反对”等。 (2)相对反义词。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肯定甲就否定乙,但否定甲,不一定就肯定乙,因为还有丙、丁等其他意义。如“白”和“黑”相反,但是,不“白”,却不一定是“黑”;不“黑”也不一定就是“白”,它们中间还有很多颜色存在。

正因为是相对的反义,所以哪个词跟哪个词构成反义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特殊情况下,“白”和“红”也构成了反义关系,“红军”和“白军”两个反义词就是以“白”和

8

“红”的反义关系为基础的。“白”与“黑”是反义关系,“白”与“红”也是反义关系,“红”与“黑”也构成了反义关系,“红心”与“黑心”也成了反义词。

相对反义词要依靠语言配合,但在“我们为祖国的富强而骄傲”中,“骄傲”的含义是“自豪”,所以,这里的“骄傲”的反义词应是“自卑”。 3.反义词在语言中的积极的作用

恰当地使用反义词,可以把对立的事物和概念放在一起,互相对应、映衬,使人们在鲜明的对比下认清事物的是非、善恶、轻重、缓急,可以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利用两对反义词:“重和轻”、“泰山和鸿毛”对比,使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意思的作用。如“我们大家辛辛苦苦为的什么?就是为的一个心愿:要把死的变成活的,把臭的变成香的,把丑的变成美的,把痛苦变成快乐,把生活变成一座大花园。”

五、多义词

所谓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

多义词在使用时,在一定的语境(上下文)中一般只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也就是说,多义词的具体意义需要结合其所在的语境判断。如海字:基本义——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如“大海、东海”。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黑海引申义——大的,如“你真是海量!”。 比喻义——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如,“人海茫茫,你让我到哪里去找他?” “这里已是一片火海。” 多义词辨析的方法

1、从多音现象辨析 如,

(1)他这个人不难求,太好说话了。 “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的意思。 (2)他这个人太好说大话了。 “好”读去声,是“喜欢、爱好”的意思 2、从词义上辨析 如,

(1)山上到处是盛开的杜鹃。 “杜鹃”指的是“杜鹃花” (2)树林里传来了杜鹃的叫声。 “杜鹃”指的是“杜鹃鸟”。 3、从词性上辨析 如,

(1)他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大会。 “代表”是名词, (2)他是代表小李来参加大会的。 “代表”是动词 4、从语境上辨析 如,

(1)把电视关上,我们要学习文件。 “学习文件”是指从事的某项活动;

(2)大家注意,下午要拿学习文件来。 “学习文件”,则是要拿的东西,而不是进行的活动。 5、从对象与搭配上辨析 如,

(1)我们要学先进,赶先进。 “赶”与“先进(人)”搭配,是“追”的意思; (2)他正在赶苍蝇。 “赶”与“苍蝇(昆虫)” 搭配,是“驱逐” 的意思; (3)他在忙之中赶写了这篇文章。 “赶”与“文章(涉及的任务)”搭配,是“加快行动,

9

使不误时间” 的意思。

六.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按感情色彩可分为三类: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1、褒义词:带有喜爱、肯定、赞扬、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2、贬义词:带有贬斥、憎恶、否定、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

3、中性词:不带有褒贬色彩,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

七 .词语搭配

词语搭配有以下几种情况:

联合关系:勤俭节约、美丽大方、又大又圆……支配关系:克服困难、整理房间、完成任务…… 陈述关系:生活幸福、教室明亮、心情愉快……偏正关系:美丽的风景、惊人的速度、愉快的旅行…… 补充关系:冷得发抖、跑的飞快、看得仔细……

此外,还有数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如:一名医生、一个苹果。

八 .词语分类

1、按词语的意义或感情色彩来归类。 2、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归类。 3、按用途归类。 4、按词语之间关系归类。

九.成语

成语名片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言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成语的来源有以下几种: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

成语与谚语

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与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 越洗越难看。”、“蜜

饯黄连 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10

十.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主要分类

【一】、气象谚语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 @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农业谚语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

@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三】、卫生谚语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

@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 @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四】、社会谚语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

@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狭路相逢勇者胜。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五】、学习谚语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

@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十一.歇后语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擀面仗吹火——一窍不通 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木头眼镜——看不透

石碑上钉钉子——硬碰硬 下雨泼街 刮风扫地——假积极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11

十二.俗 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

二字俗语 行家 流言 眼气 旮旯 惧内 免活 冒尖 亮相 滚蛋 较真 吃香 三字俗语 想当初 老一套 书生气 不正派 不服气 差不多 一面倒 说大话 四字俗语 人要衣装 土洋结合 进口组装 没事找事 亲上加亲 行伍出身 一肚子草 五字俗语 硬着头皮上 花钱买气受 大小是个头 不打不成交 跟人过不去 六字俗语 一条道走到黑 天不会塌下来 不要不好意思 先小人后君子 欠了一屁股债 七字俗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 心有余而力不足 头发胡子一把抓 大人不记小人过 八字俗语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十字俗语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小 学 基 础 知 识(二)

句 子

一.句子的构成及其类型

1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 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例如:外宾们游览了狼山。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例如:

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老人悠然地谈着。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句末用句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 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感叹句: 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祈使句:向别人作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油 库重地,请勿吸烟!

12

3.几种特殊的句式:

连动句 有的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 如:王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兼语句 有的一个句子中两个词说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对象。 如: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

二、句子的互换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2)、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3)、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双重否定句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

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三.扩句 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 句子扩充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四 . 缩句 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五.关联词

复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13

2.假设关系 如果……就……、 要是……那么…… 、 倘若……就……、 既然……就…… 3.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 4.因果关系 5.并列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既然……就……、 之所以……是因为…… 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

6.承接关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关联词的用法

一.

并列关系: 指几个分句的意思并列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各分句间所表示的意思、事件或动作是并列平行关系,有的分句分别说明描述几种情况,有的分句表示相对相反或同时发生的几种情况。

如: 有的……有的, 一方面……一方面, 有时候……有时候, 那么……那么,

既……又 ,一边……一边, 也,又, 还, 同时。 不是……而是、是……不是…… 例句:天安门既高大又庄严。

二.承接关系: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如:……接着……、 ……就……、 ……一……就…… ……于是……、

……又……、 ……便…… 首先……然后…… ……才……

例句:1、 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2、 我一做好功课, 就到球场踢球。 三、递进关系:表示后一分句表示的意思,较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如: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更),而且, 并且, 况且, 何况, 尤其, 甚至。尚且……何况(更不用说), 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 例句:1.我们不仅要学好本领,而且要锻炼好身体。

2、滥用药物不但会损害心智, 还会造成不可复原的脑部损坏。 3、祖父尚且参加体育活动, 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四.选择关系:表示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从中选择一项。 如:是……还是, 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 宁可……也不…… , 与其……不如……

例句 :1、你是改正错误争取做好学生,还是坚持错误不改呢?

2、小明喜爱球类运动, 每天清早, 他 不是打球, 就是踢球去了。 3、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瞒真相。

五.转折关系: 指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跟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如: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但是(但), 然而, 可是(可), 却, 不过, 只是, 倒。

例句:1、我虽然身体不好,但是我坚持锻炼。

14

2、尽管天气严寒, 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3、 妈妈爱静, 爸爸却爱动, 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六.假设关系:指后一个分句是根据前一个分句推论出来的结果。

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就(那么、那、便)。如果引出的假设与正句结果一致。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还是、仍然、还)。 即使引出的结果与正句结果不一致。 例句:1、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

2、如果明天下雨, 旅行就要取消了。 3、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 那么定会闯祸。

七.因果关系:指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后一个分句表示结果。

如: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 因此, 因而;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例句:1、我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2、 由于弟弟粗心大意, 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 3、因为志文的腿摔坏了, 所以需要用拐杖来走路。

八、条件关系: 指前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示在上述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只要……就; (前句指出充足条件,后句说明具备这种条件便能有的相应结果。) 只有……才,除非……才;(前句指出必要的条件,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句指出的结果。) 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总是、也)。

(前句表示排除一切条件,后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 例句:1、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2、只要多读多写, 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九 正确运用关联词语

【一】、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如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因果关系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假设关系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条件关系

【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例如:

1.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增强体质。 应把“才”改为“就”。 2.他宁可挨打,不如泄密。 应把“不如”改为“也不 3.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应把“却”改为“都”

【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例如:

1.虽然今天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应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

15

2.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小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应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

【四】、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例如:

1.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应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 2.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应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 递进的关系才明确。

【五】、不要滥用关联词。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应是转折关系,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滥用“但是”,应删去。

六.修辞手法

1.比喻:俗话叫打比方,即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明喻 特点 甲像乙 本体 出现 比喻词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暗喻 借喻 甲是乙 甲代乙 出现 不出现 喻体 出现 例句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是、成为 无 出现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2.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16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1.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

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例如:1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7.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

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七. 修 改 病 句

【病句的类型】

1、成分残缺 2、语序不当 3、搭配不当 4、表意不明 5、不合逻辑 6、语意重复 7、句式杂糅 8、前后矛盾 9、否定不当 10、一动带两宾

【病句辨析的方法】

辨析病句的三部曲:

1.读。 调动语感查语病。 2.提。 提出主干查枝叶。 3.析。 语法无误析事理。

【病句的修改方法】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3、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

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17

4、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

5、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各种类型病句的修改举例】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或去掉“的生活”

☆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加上“虽然……但是……” ☆即使你讲得再好,我们不听。 加上 “ 也”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 •去掉“当前” ☆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 •去掉“到处” ☆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去掉“的距离” ☆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去掉“离现在” ☆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 •去掉“沙沙的浪声”

☆秋天的北京是最美的季节。 •把“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去掉“聪明” ☆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去掉“整整齐齐” ☆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 •把“就”改为“才” ☆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把“也”改为“就”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不但她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它同学。 •把“她”放在“不但”前面 ☆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把“如果”放在“他”前面 ☆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我对于数学” ☆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应该把水果删去。

【修改病句练习】

1、两个新旧社会的变化真大啊! 2、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3、《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写的。 4、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6、上星期去植树了。

7、今天,全体三年级一班同学看电影。 8、我班功课最好、成绩最优秀的是小红。 9、这是有趣的一本神话故事书。 10、同学们热火朝天地正在打扫教室。 11、读了《普罗米修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2、我经常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13、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14、今天清晨下了一上午雨。 15、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16、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17、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18、苏州、杭州、大连、昆明是我国江南旅游胜地。 19、我的写字台上一只小泥猴。

修改病句练习的答案:

1、新旧社会的变化真大啊! 2、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3、《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 4、看了这部电视剧,我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黄继光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6、上星期我们去植树了。

18

7、今天,三年级一班全体同学看电影。 8、我班成绩最优秀的是小红。 9、这是一本有趣的神话故事书。 10、同学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打扫教室。 11、读了《普罗米修斯》,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2、我经常回忆起往事。 13、我们虚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严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14 今天下了一上午雨。 15、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16、在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17、他的革命形象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18、苏州、杭州、大连、昆明是我国旅游胜地。 19、我的写字台上摆着一只小泥猴。

八.句子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辨别句子的语气,分清句子结构,识别句子性质,从而正确了解句子的意思。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好作文。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燕子、布谷、夜莺都是定期迁徙的候鸟。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屋子里,我是主人;屋门外,蝉是最高的统治者。 冒号:用来提示下文 。 我在一本书中读到过:冬眠不是睡眠,和日历上的日月也扯不上关系。 问号?表示一个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小朋友,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丰富么? 叹号!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愿你们在新学年中好好地学习语文! 书名号《 》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文件、影片等名称。今天,我读了《给颜黎民的信》。 引号“”

1.引用对话或文章里一段文字。大娘说:“同志,谢谢你呀!”雷锋说:“谢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2.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词语。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 3.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破折号——

1.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吃的不是白面包——黑面包能吃饱就不错了,菜只有鱼。 3.表示声音的延续。 大家,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父——你在哪里?”悟空在半空中高声喊。“悟——空——我在这里。”唐僧骑着白马在山下回答。悟空忙坠下云头来到师父身边,说:“师父,刚才我叫您,您回答我为什么要用一个破折号呢?”唐僧说:“刚才为了能让对方听见,我们都延长了声音。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那么,我们去西天的目的——取经,这里的破折号呢?”悟空又问。唐僧说:“这里的‘取经’是解释说明我们去西天的目的。” 唐僧说到这里,顿了一顿,问:“悟空,你说说,‘我们到西天的路远而且艰险——我们还是要去’。这里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呢?”悟空搔搔头,又摇摇头。唐僧说:“这里的破折号前面的话与后面的破折号后面的话是不同的两个意思,因此,这里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悟空高兴地说:“我明白了,明白了,破折号最常用的用法有三种,一是表示声音延长,二是表示解释说明,三是转折。”唐僧满意地点点头。

19

省略号„„

1.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列举的省略 在广州有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说话或声音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4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前两个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第三个省略号属意在言外的省略。所谓“意在言外的省略”,是指在行文时,当有的文句的某一部分可以包含某种意思时,有意不把这一部分文字写出来,而用省略号表示,可以给读者以回味,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被省略的意思。如上例中“将来”后面所省略的内容无非是“为四化建设作贡献”之类文字。

5、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几十分钟的时间内,我想得很多,很多„„ 6、表示沉默不语或代替没有听见、不便明说的话

(1)问:你敢保证你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吗?答:„„ (2)“你还没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1)表示引文的省略;(2)表示列举的省略;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的省略 (4)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 (5)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 (6)表示语意难尽的省略; (7)表示语言中断的省略; (8)表示含糊其辞的省略; (9)表示沉默的省略; (10)表示数字延续的省略; (11)表示语音延长的省略;等等。

九.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或普通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 【人生】

1.今天就是生命 ----- 是唯一你能确知的生命。 2.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3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位置,而是前进的方向。 4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雷锋 5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6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布莱克

【书籍】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生命】

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 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奋斗】

走自己的路,让人家说吧! ——但丁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 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 ——茅盾

20

十 .格 言

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言简,促人有美德。在内容上它是人生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具有教育意义;在语言形式上简洁而精练。因此,格言与谚语、名言、警句、箴言等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只要是有教育意义的精练语句,都可以称为格言。只是谚语来源于民间无名氏之口,或经众人加工而成,而名言则大多数出于名人之口。\"格言\"大多是以激励的意思为主, 格言一般出自古代的书面文献,经引用后广泛流传,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由于流传时间久,人们或许已经不知道或不注意其出处,只注意教育意义。

格言与谚语的区别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创造的,无法找出作者;格言是名人或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说的话,作者确定,可以查到出处。

谚语的内容,大多是具体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格言则侧重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所有格言的内容都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如果是消极的,不能称为格言。

人生格言

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夫人 要体验人生,就要把握现实,相信现实。——拉蒂特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生命格言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塞涅卡 生命在闪光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伯克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命运格言

命运的好坏跟人的好坏没有关系。——巩玟语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泰戈尔 命运就是对一个人的才能考验的偶然。——蓬皮杜 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维尼 聪明的人造就机会多于碰到机会。——培根

友谊格言

21

朋友需要你今天帮助,千万不要等到明天。——佚名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朋友却是真正的财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你可以精诚相待的人——西塞图

智慧格言:

人 生

有些人常常在烦恼,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却有意的接受。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德 行

1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恭敬别人,就是庄严自己。 2人生最大的收获是改错。 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4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 福 慧

三餐常思农夫苦,日用不忘众生恩。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尽多少本份,就得多少本事。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忍 耐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受得小气,才不至于受大气; 吃得小亏,才不至于吃大亏。 小事不做,大事难成。 告 诫

1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2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也不会进步。 3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清 心

1并非有钱就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 2 处顺境中必须谨慎,处逆境中必须忍耐。

读书格言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