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1、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下位学科,研究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2、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最早一部教育学。
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语文课程与教学为研究对象,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等。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史纲要
1、“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合称“三百千”千,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2、“五经”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
3、“四书”是儒家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
4、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5、语文单独设科应为1904年。
6、1912年颁布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中小学一律开设“国文”课,这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1949年,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
7、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8、《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三个维度贯穿五个领域的课程结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教育。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在语文教育活
动中具有导向、推进、控制、评价、管理等作用。
第四章 语文课程设计
1、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概念(专指是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2、语文教材具有德智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等功能。
3、现代语文教材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系统,助读系统。
4、使用教材具体注意事项:
一、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
二、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
三、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
四、灵活运用,适当调整
第五章 语文教学设计
1、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努力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2、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板书或演示设计,编写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评价等。
3、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二、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三、适应社会需要。
4、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基本原则:(一)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二)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四)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5、语文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教学内容要恰当,教学内容要充实,教学内容要做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明确疑点。
6、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一、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二、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三、依据教学内容 四、依据教师素质 五、依据学生特点 六、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等。
7、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优化组合原则。
8、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一)测定学习成绩
(二)鉴定教学效果
(三)检验管理水平
(四)获取反馈信息
(五)预测发展方向
第六章 识字与写字教学
1、写字教学核心是:既要依据汉语汉字的特点,又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具体表现为:集中识字,韵文化,正确处理识字写字教学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2、(一)中国古代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二)赫尔巴特学派的五阶段教学。19世纪前期,德国心理学、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创立了适应于各科教学的四个阶段教学法:(1)明了,(2)联想,(3)系统,(4)方法。19世纪后期,赫尔巴特的学生席勒、莱因等把他们的基本理论和阅读教学的特点结合起来,创立了五阶段阅读教学法:(1)预备:复习旧课,解释新课文中的生字、难词等;(2)提示:说明教学目的和学习重点;(3)比较:把新的教学内容同已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4)
概括: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得出结论;(5)应用:应用新学的知识练习造句或写短文。[16]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盛行于欧美,也影响到日本和中国。
(三)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20世纪前期,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创立了五环节教学法:(1)组织教学,(2)复习旧课,(3)讲授新课,(4)巩固新课,(5)布置作业。[17]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阅读教学吸收了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成为普遍采用的模式。
几种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评点法、话题教学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读议讲练法、情境教学法。
第八章 写作教学
1、积累的主要途径有:(一)观察与感受生活(二)广泛涉猎读物
2、作文批改几点要求: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多批少改;内容兼顾形式。
第九章 口语交际教学与综合性学习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1)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2)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3)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4)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
2、 综合性学习目标具有以下特点:(一)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
的整体认知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在综合性活动中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三)让学生体验成功。(四)强调过程和方法。(五)教学评价的重点是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十章 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题性的发展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样例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填空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正在兴起和建设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科,它是以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
2.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 。
3.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 、 、 和 系统。
4.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成力的要素是 、 、 、 。
5.《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中,“三主”是指 、 、 。
7.作文能力一般由 能力和 能力构成。
二、名词解释
1.语文课程目标
2.阅读教学技能
3.情景作文训练
4.课文复述
三、判断
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 )
2.听说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训练听说能力,而且包括训练听说的态度。( 3.“讲授”的方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
)
4.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
5.单元教学过程包括以下阶段: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和测试。( )
6.提问的方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
7.光学媒体的特点是能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两方面的信息。( )
8.作文评改应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要少就多改。( )
9.根据考试的目的和用途,考试可以分为学业考试、水平考试、个别考试。
10.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 )
四、选择(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
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
A引入 B介入 C展开 D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
A促进学习 B选择 C排名次 D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 )
A语法修辞知识 B文学知识
C文体知识 D读写听说知识
5.《义务大纲》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A2500个 B3500个 C4500 D5500
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
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
7.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 )
A现代汉语修养 B古代汉语修养
)
C文章和文学修养 D语文教育史修养
8.语文课外活的特点是( )
A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B容易组织和管理
C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
D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9.《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作文每学期的最少次数是(A6次 B8次 C10次 D12次
五、简答
1.阅读教学的导入有哪些类型?
2.魏书生课堂“六步教学法”
3.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方式方法。
4.口头作文的训练方式。
)
六、论述
1.谈谈如何理解和贯彻“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2.试述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方法。
七、实践
1.《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有两个,即记叙中的议论、抒情和事例的典型性。有位实习生在确定分课时教学要点时,把记叙中的议论、抒情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而事例的典型性放在第二课时,你以为这样是否合理?为什么?
2.请为《 背影》设计三个不同类型的导入。
3.认真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教学实录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生:(读课文)“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师:这两组句子,相同的词语是:“私、畏、有求。”也就是说,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民对王的态度是相似的。邹忌从比美的私事想到治国的故事,这种思维方式叫“类似联想”(板书)他的目的是启发齐王也由生活小事产生类似的联想,去考虑国家大事。邹忌把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联系起来思考,找到相似之处,并且得出了结论。请问邹忌的结论是哪一句话?
生:“王之蔽甚矣”
师:请译成现代汉语。
生:你受到的蒙蔽很大。
师:可以。还可以译成:你被蒙蔽得太厉害了。这样语气更接近原文。请想一想,邹忌的这个结论是不是太武断了?他的论据充足吗?他是怎样推导出这个结论的?
生:(思考,沉默)
师:我提示一下。逻辑推理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归纳。二是演绎,三是类比。请问邹忌以私事比国事,从逻辑角度讲运用的是哪一种推理。
生:好象是类比。
师:“好象是”,不太有把握。我们来分析一下,邹忌与徐公比美,省略了“美我”,妻是因为“私”,妾是因为“畏”。客是因为“有求”(指板书),而齐王呢,宫妇左右“私”王,臣“畏”王,民“有求”于王。(板书)
邹忌 (妻)私 (妾)畏 (客)有求 蔽
齐王 (左右)私 (臣)畏 (民)有求 蔽
齐王 蔽
师:妻“私”、妾“畏”、客“有求”的结果是邹忌受到蒙蔽,那么,由此推知,齐王左右“私”、臣“畏”、民“有求”的结果,也必然是受到蒙蔽。这是一个由个别性前提推
出个别性结论的典型实例。因为两事物的相似点很多。一一对应,论据是充足的,所以结论是能够成立的。再比较一下:“美”邹忌的只有一妻一妾一臣,而蒙蔽齐王的人就多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臣“莫不”畏王,全国之民“莫不”有求于王,全国上下,人人如此,“王之蔽”还不甚吗?邹忌的结论不仅站得住脚,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板书“类比推理”)邹忌的谏辞,运用类比推理,启发齐王产生类似的联想,从浅显的比喻中领悟深刻的道理,多么委婉动听,多么富于艺术性、启发性!
(1)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请联系教学实际说明是如何贯彻执行这项教学原则的?
(2)这个教学片段的教学除了讲授外,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技能?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运用这种教学技能的优点。
(3)这个教学片段的板书是否符合要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样例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9)
一、填空(10分)
1.中学语文教学 专业必修课
2.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3.范文系统 知识系统 助读系统 作业系统
4.认读能力 理解能力 鉴赏能力 评价能力
5.交际工具 人类文化 工具性与人文性
6.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
7.认识 表达
评分标准:每空0。5分,共10分
二、名词解释(12分)
1.语文课程目标: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2.阅读教学技能:是一种专门的心智技能,它是顺利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
3.情景作文训练: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景”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身处其中,观察、思考、想像、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4.课文复述:即通过视觉或听觉将课文消化理解储存脑中,然后转化为口头语言表达出来。
评分标准:每题3分,共12分
三、判断(1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10分
四、选择(9分)
1.a、b、c、d 2。a、b、d 3。A、b、d 4。a、b、c、d 5。b 6。b
7.a、b、c、d 8。A、c、d 9。A
评分标准:每题1分,共9分
五、简答(16分)
1. 阅读教学的导入有哪些类型:总结情况,检查预习;承上启下,建立联系;激疑设问,启发思考;渲染气氛,调动情感;变换刺激,引起兴趣
2。魏书生课堂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3.听说教学的方式方法:朗读训练、课文复述、课堂谈话、讨论、看图说话、口头作文、课外故事会、讲演会、讨论会、辩论会等。
4.口头作文的训练方式:口述片断;扩展描述;讲述梗概;接续补充;口述全文;即席演讲;辩论等
评分标准:1。5分;2。3分;3。6分;4。6分
六、论述(20分)
1.谈谈如何理解和贯彻“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1)读、听和写、说之间的关系。读、听为写、说能力的发展提高提供前提条件。发展提高写、说能力需要正确的思想观点指导正确的思想观点指导,不只是从生活实践中来,还需要通过读、听从书本和其他方面得到。而且,通过读、听还能得到写、说的范例,使写、说有所借鉴,从而促进写、说能力的发展提高。反之,写、说促进读、听能力的发展提高。
人们通过写、说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的加深理解提高读、听的能力。
(2)读、写与听、说之间的关系。读、写是通过书面语言进行的,听、说是通过口头语言进行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口头语言在不断的丰富发展着书面语言。离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就会僵化,从而丧失生命力。书面一经形成,便规范、净化和优化着口头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这项原则应做到:(1)读、写、听、说合理安排,全面训练。读、听训练中,要启发诱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又用这些规律指导写、说实践。写、说训练中,要深入认识、理解这些规律,促进读、听能力的发展提高。(2)把课文作为读、写、听、说训练的主要凭借。凭借课文进行读、听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作者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文章结构等;凭借课文进行写、说训练,把课文作为范文,由
机械模仿到灵活模仿,最后达到创造性的表达。(3)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弥补语文课内读、写、听、说训练在数量上的不足、在范围上的局限、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单调等缺陷。使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得以全面训练、协调发展。
2.试述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方法
构成: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有较完善的非智力素养。
培养方法: 通过说理和指导实践,提高其学习语文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态度;通过说理和指导实践,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意志、情感和个性上有姣好的学习语文的心态;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环境,创造读写的浓厚气氛,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通过指导其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学到应学的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培养应具备的各项语文能力。
评分标准:1。10分,理解原则5分,贯彻原则5分
2.10分,能力构成5分,培养方法5分
七、实践(23分)
1.《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课时教学要点不合理,两课时的要点应对调一下。道理在于:
(1)文章的表达方式是服务于特定内容的。避开内容而说形式难免就形式论形式,学生难以理解透彻,更难悟出为文的道理。(2)事例的典型性在本课文中尤为突出。搞清这
一问题也就对文章内容有了深透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领悟作者为什么于记叙中议论、抒情,可谓水到渠成。
2.导入的类型很多,学生只要为《背影》设计三个不同类型的导入即可。要求围绕文章内容,语言简洁、恰当。
3.(1)a。丰富语言,促进智力发展;b。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c。结合课文教学,组织必要的专门的智力训练;d。发展智力的各个组成因素;e。培养非智力因素。(联系实际说明略)
(2)提问。这个教学片断提问的目的明确,意图清楚;以课文内容为依据,紧扣文章思路;难易程度适合学生水平,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各个问题的排列顺序合理,提问语言清楚明白。(联系教学实际略)
(1) 符合要求。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具有条理性和灵活性;具有集中性和简洁性。
评分标准:1。5分;2。9分,每个导入3分;3。9分,三问各3分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样例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填空
1.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 、 、
和 系统。
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的主要内容是 、 、 、五个方面内容。
4.作文讲评的主要方式是 、
、 、 。
5.助读系统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 、二是 6.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括 、 、 、 等内容。
二、名词解释
1.导入
2.供材料作文
、常见修辞格等。
3.多媒体教学
4.精读
三、选择(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
1.传授语文知识应遵循的原则( )
A系统 B精要 C好懂 D有用
2.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
A促进学习 B选择 C排名次 D反馈
3.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 )
A整理归纳 B深入理解 C强化记忆 D形成能力
4.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
A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B容易组织和管理
C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
D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5.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
A引入 B介入 C展开 D结束
6.《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中学生达到字数是(A2500个 B3500个 C4500个 D5500个
7.《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部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是( )
A读、写、听、说能力 B基础知识
C基本概念 D思想教育
8.《义务教育大纲》中规定初中作文每学期的最少次数是( )
A6次 B8次 C10次 D12次
9.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 )
A现代汉语修养 B古代汉语修养
C文章和文学修养 D语文教育史修养
)
10.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
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
四、简答
1.词语教学的方法
2.合编型教科书的主要优缺点
3.提问的类型
4.听说教学的方式方法
五、论述
1.当前语文课程评价中存在哪些问题,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2.如何理解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六、实践
1.一位教师教读《鞠躬尽瘁》一文,正带领学生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赞扬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共产主义精神。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焦裕禄有病不去治,反而说只能叫人压病,不能叫病压倒人。有些病是压不住的,他最后还是住了院,去世了——我以为他有病不治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如果你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2.请为《我的老师》一文设计三个不同类型的导入。
3.你怎样指导学生就《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我最讨厌的一个人》这样的作文题目创立新意?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样例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10分)
1.工具性 人文性
2.范文系统 知识系统 助读系统 作业系统
3.词的分类 短语的结构 单句的成分 复句
4.综合讲评 典型讲评 专题讲评 对比讲评
5.文字 图表
6.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评分标准:每空0。5分,共10分
二、名词解释(12分)
1.导入: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往往要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这种教学技能,就是导入的技能。
2.供材料作文:供材料作文是教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材料,让学生按要求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
3.多媒体教学: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同时应积极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就是多媒体教学。
2、 精读:就是精细地读,反复读。精读就要认真地推敲词句,准确地理清文脉,抓住中心,领会写作意图,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构思和主要表现方法。
评分标准:每题3分,共12分
三、选择(10分)
1.b、c、d 2。a、b、d 3。a、c 4。a、c、d 5。a、b、d 6。b
7.a、b、c 8。a 9。a、b、c、d 10。A
评分标准:每题1分,共10分
四、简答(20分)
1. 词语教学的方法:运用工具书解词;字形、语素、结构分析法;同义互释;述源释疑;补充形象,丰富感性认识;从语境推断词义;用比较的方法解词。
2. 合编型教科书的主要优缺点:优点是一个教师使用一本教科书容易从整体上处理教学内容,取得姣好的综合效应;其局限性往往在于系统性不容易体现,编得不好会显得眉目不清、头绪芜杂。
3. 提问的类型:记忆型提问;了解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运用型提问;评析型提问。
4. 听说教学的方式方法:朗读训练、课文复述、课堂谈话、讨论、看图说话、口头作文、课外故事会、讲演会、讨论会、辩论会等。
评分标准:1。6分;2。4分;3。5分,4。5分
五、论述(24分)
1.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守的单一、评价之体局限;在实施评价的具体过程中,简单化、惟量化。
1) 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习结果,评价具体课程方案优劣的唯一指标巴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
2)过分的强调定化量化的评价,忽视定性评价造成评价者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少,得到评价的内容也越来越少
3)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无法参与评价过程,试题设计、阅卷评分、试卷分析等均是教师参与的单向评价活动。
1. 如何理解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语文教学目标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语文教学目标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首先加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其次,在目标表述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选择有所展开,体现出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再次,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过去所理解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分标准:1。12分,(1)、(2)要点各6分
2.12分,三要点各4分
六、实践(24分)
1. 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一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表不同见解;二要指出他们不应当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待60年代兰考县特殊环境下的县委书记焦裕禄;三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思考:在当时当地,焦裕禄所面临的尖锐矛盾:在兰考38万人民和个人疾病中间,作为党的干部,他选择了什么?
2. 导入的类型很多,学生只要为《我的老师》设计三个不同类型的导入即可。要求围绕文章内容,语言简洁、恰当。
3. 这两个司空见惯的题目要创立新意,可指导学生运用求异思维立意。如,《我最敬佩的一个人》通常写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或先进人物等,写学生也往往写三好学生或优秀干部。但有的同学却写班上有名的差生,写他学习上的韧劲和进取心,写他的诚实和见义勇为,给人一种新奇之感。有位同学写《我最讨厌的人》偏偏写自己最怀念的奶奶。写奶奶粗糙的手总爱在自己脸上抚摸,写奶奶照顾自己的生活、学习,总爱唠唠叨叨,那时候总认为奶奶最讨厌。现在理解了,那是奶奶对孙女深深的爱,因而现在更加怀念奶奶。
评分标准:1。7分
2. 9分,三个导入各3分
3. 8分,两个作文题各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