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2018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二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2020-03-10 来源:汇智旅游网
佛山一中2017学年度下学期段考2高二级文科班历史科试题

命题人:吴创峰 审题人:吴秋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答案是正确的,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商汤以夏桀“弃捐在帝之恩刑,推蹶它王之法籍”,方以“有夏多罪,天命殛(杀死)之”为词进行征伐;周武王伐纣也以纣“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这些做法反映了当时

A.以不行宗法作为开战说辞 B.王朝更替须得到先祖支持 C.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形成 D.统治者利用尊祖崇礼观念

2.在周代,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而且他们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表明西周

A.有效地规范了当政者的行为 B.将天命观融入了政统和宗统 C.实现了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D.通过分封制稳定了统治秩序

3.汉初,王国内群臣吏民对诸侯王自称“臣”,且朝廷官吏对诸侯王也可以自称“臣”。汉武帝时,颁布法令严格禁止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呼,否则要被处以极刑,这种变化反映汉朝

A.国家官僚体系的健全 B.中央政府的权威加强 C.法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D.皇权至上价值观兴起

4.贞观初年,太宗诏令:“自是宰相人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这说明唐初

A.通过制度形式约束皇权 B.宰相与谏官可相互监督 C.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 D.谏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

5.唐太宗曾问负责《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你近来主持写《起居注》,里面记了些什么呢,我可以拿来看看么?褚遂良回答道:现在的《起居注》,就像古代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一样,左史记言,右史记行,完备无漏地记下好的和坏的,就是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还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随便拿去看的。据此可知

A.《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 B.唐代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成熟 C.古代官僚在职权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D.史书编撰传统有效制约君权

6.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古代中国“政制演进”反映了

A.血缘关系对政制的影响日益减少 B.地方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 C.商品经济日益占居社会主导地位 D.专制集权逐步确立与不断加强 7.唐太宗要求乡贡要经过州县官和当地尊长,再由户部审阅,才送吏部考试,不是二百九十三姓的人,难得参加乡贡,更难得被录取及第。下面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此举强调科举制重视对身份的审查 B.此举尽可能地扩大唐朝的统治基础 C.此举发挥了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优点 D.此举严格地把控科举制的录取比例 8.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这种做法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扩大了宰相的权力

佛山一中2017学年度下学期段考2高二级文科班历史科试题

第1页共7页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导致了冗官局面

9.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乡绅何玉成在其一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纤国优”。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初具民族主义观念 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 C.饱读儒家经典著作 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 10.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 银数单位:万两

年份 咸丰元年(1851) 咸丰二年 咸丰三年 库存银数 844.09 737.95 541.52 新收银数 850.85 836.18 475.33 支出银数 956.99 1032.61 847.17 实存银数 737.95 541.52 169.68 A.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B.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 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11.某次战争后,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后

A.列强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中国国际地位大大下降 C.中国遭到列强彻底瓜分 D.清廷完全沦为洋人朝廷

12.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中国

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 13.下表为晚清时期全国地方督抚旗汉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 1860—1900年 武昌起义时 武昌起义后 汉人(%) 79.1 70.8 89.5 旗人(%) 20.9 29.2 10.5 A.汉人社会地位普遍高于旗人 B.政治形势影响清廷用人政策 C.清廷改革派力量逐渐占上风 D.满汉民族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14.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连正税也要收货价的20%,且外国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此现象说明

A.国人对列强有着高度的警惕B.传统体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剧变 C.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D.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

15.学者费正清曾断言: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

A.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 C.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

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 D.共和制难植根于中国社会

16.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佛山一中2017学年度下学期段考2高二级文科班历史科试题

第2页共7页

17.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

A.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18.在中共二大上,毛泽东说:“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 B.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 C.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

19.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B.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20.《中国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中称,民族主义是被征服民族抵抗战胜民族,“是以本党之民族主义主张融合与此人类四分之一人口,以与战胜民族反抗”。“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由支持转而压制民众,摧残民众团体。这反映了

A.国民党趋向政治独裁 C.资产阶级反侵略失败

B.国共两党开始出现利益分歧 D.中共民主革命目标发生变化

21.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制定了与日本拼消耗,打阵地战的持久消耗战略。到1938年11月,国民党调整了其抗战战略,强调“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后方”。这一变化表明国民党

A.抗战重心转移到敌后战场 B.抛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C.赞同中共的政治军事主张 D.认可敌后游击战作用

22.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设立了国际宣传处,主要负责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管控在华外国记者的报道内容。整个抗战期间,先后在国外设立12个办事处,分布于欧美各地,并与当地民间团体建立了相当广泛的联系。该机构的设立

A.有助于获取国际力量的支持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提高了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 D.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3.2017年1月3日,中国教育部正式下发文件,要求内地中小学生课程教材由今年春季开始,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原有的“八年抗战”说法。下列有关“十四年抗战”概念提出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 B.日本策划“华北事变”,威胁中国华北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达抗战决心

佛山一中2017学年度下学期段考2高二级文科班历史科试题

第3页共7页

24.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民众掌握决策大权。这种观点

A.忽视了雅典民主主体的狭隘性 B.否定了公民大会的作用 C.以财产等级制作为史实依据 D.其依据是平民担任政治领袖

25.公元前5世纪前,雅典人将雕刻匠、造船工、战车驭手等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泛称为“智者”。后来,“智者”专指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训练并以此获取报酬的教师。这一变化是雅典

A.教育完善的反映 B.经济发展的结果 C.政治体制的产物 D.文化繁荣的原因

26.梭伦改革让贵族保留土地,并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把它们重新分给无地的人,但是他取消了债务,禁止债务奴隶。这一做法

A.旨在调节农民与商人的冲突 B.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试图采用中立方式化解矛盾D.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7.亚里士多德有一句被广为误解的名言:“人是一种政治动物。”乍听起来,人们很容易以为他是在用厌恶和鄙夷的眼神,打量着那些在政治的泥潭中挣扎的红尘男女。其实,亚里士多德是想说,人从本质上是一种群居动物,只有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人们才能不断砥砺切磋,在道德上臻于至善。材料表明

A.亚里士多德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B.民主制度造就了雅典灿烂的古代文明 C.亚里士多德推崇雅典的公民意识 D.雅典的民主制度有利于公民的个性发展 28.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这反映了

A.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 B.使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法的精神 C.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 D.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 29.2014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他领导的保守党在2015年的大选中胜出.将举行英国是否退出欧盟的全民公投。当选后,他的这一行为

A.应对议会下院负责 B.会遭到议会上院的否决 C.必须得到国王授权

D.不可能得到内阁的支持

30.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主要是因为

A.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 B.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C.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 D.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

31.1873年夏天,俾斯麦曾告诉威廉皇帝,他的政策是坚决排除在欧洲以外去谋求领土,1884年,俾斯麦改变了初衷,他甚至曾在私下里说“殖民事务都是骗局,但我们需要它帮助选举”。1884年到1885年,他通过一系列活动把殖民大旗插到了非洲、南太平洋。材料表明俾斯麦

A.对外政策摇摆不定 B.其宰相官职不再由皇帝任命 C.霸权思想日渐膨胀 D.调整殖民政策以顺应时政

32.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党鞭”在英国的出现

A.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 B.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佛山一中2017学年度下学期段考2高二级文科班历史科试题

第4页共7页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

33.1935年5月27日被罗斯福等人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到了年底,报纸将“最高法院下达判决,怒怼新政”选为1935年的年度新闻。这反映了

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 B.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 C.新政危害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

34.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

A.扩大了国王的权力 B.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 C.破坏光荣革命果实 D.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

35.阅读下面的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表,其中两类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被修正总数 年平均数 1867—1869年 1880—1885年 1896—1900年 17项 11项 1项 5.7项 1.8项 0.2项 A.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 B.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

C.三权分立机制逐渐被破坏 D.议会受内阁的影响在加强

36.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合众国当局在此期间设置或增加薪俸的任何文官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国会任何一院的议员。美国宪法这一规定

A.维护了司法权的独立 B.推行了议行合一的制度 C.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威 D.确保了国家立法权独立

37.“这部著作明确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愿望。”这说明

A.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已成熟B.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做指导 C.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否定D.这一思想成为巴黎公社指导思想

38.马克思:“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这说明巴黎公社

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 B.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 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 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39.1845年,恩格斯说,“富裕市民的‘占有阶级’,即‘资产阶级’和依赖工资的工人的‘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 ,这两个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斗争和战争。和平解决问题已经为时过迟。”这反映出

A.工人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

B.政权争夺加剧矛盾激化

C.阶级对立的经济基础形成 D.西方代议制民主不完善

佛山一中2017学年度下学期段考2高二级文科班历史科试题

第5页共7页

40.下表整理自《试析十月革命胜利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文,反映的是俄、德、美三国在一千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中,工人占国家全部工厂工人数的比重情况。材料意在说明十月革命时

国家 年份 比重 俄国 1902 47.8% 德国 1907 15% 美国 1909 17% A.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B.国际工人阶级走向联合 C.俄国无产阶级战斗力更易发挥 D.国际工人援助了十月革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材料一在明代的君巨冲突中,“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理在君上观的背后支撑是天下为公观、法祖观与君德观,这三种观念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接近公理的地位。在士大夫观念中,已将顺从与匡救并举当做理想的臣道,并不以服从人主为是。明代士大夫虽因官职不同,具体的政治诉求不同,但就朝廷公共权力的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

——摘编自李佳《论明代的君巨冲突》

材料二1837年,维多利亚继承了王位。首相墨尔本把女王寝宫中的侍官换成清一色的辉格党贵妇,诱使维多利亚在政治上采取了自由党立场。1839年墨尔本政府在下院多次遭到保守党批评,在围绕政府重要决策投票时,内阁仅获5票多数,墨尔本决定辞职并劝女王及时任命保守党(由托利党演变而来)领袖皮尔任内阁首相。不料皮尔得寸进尺,非要她遣散宫廷中的辉格党贵妇才会出面组阁。女王愤然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女王丈夫阿尔贝特告诫她: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脱态度;尽量任用能在下院获得多数的人为首相。于是,女王邀请皮尔组阁,历时两年的“寝宫危机”以维多利亚的让步落下帷幕。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材料三“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多数人比一个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智慧,一项政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往往会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更为周全。”(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而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政治上采取的是一个专制和集权的结构,其中最主要的集权就是皇权。在皇权专制的背景下,也曾经出现过汉武帝、唐太宗等一些明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汉朝、唐朝的相关史实论证皇权下是如何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的并简要评价。(8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6分)

佛山一中2017学年度下学期段考2高二级文科班历史科试题

第6页共7页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秦汉实行郡县制 秦朝统一文字 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 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秦汉时期丝绸、造纸、漆器以及冶铁技术领先世界 汉朝出现《氾胜之书》 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主和将军集中 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侵略 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 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体系日趋完备 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先进 科鲁美拉写就名著《论农业》 海外贸易发达 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胡孝文等《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 秦汉(公元前 221~220年) 第 一 帝 国 时 代 罗马帝国(公元前 27~476年) 从上表中提取秦汉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佛山一中2017学年度下学期段考2高二级文科班历史科试题

第7页共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