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2021-09-04
来源:汇智旅游网
资本运营我国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成因分析姻张钰婷西北师范大学摘要: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形成有很多的原因,主要的形成原因来自三方面:农村信用社自身的问题,农村信用社服务对象问题以及农村信用社服务环境问题。本文则从这三方面入手,详细解析了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关键词:信用社;信用风险;自身问题;服务对;服务环境一、自身运营问题分析1.运行方式的分析。农村信用社对自身拥有者的监管、鼓励和惩处存在疏忽,导致了很大的代理人风险和所谓的“内部控制”现象,就必然导致很多内部人员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担心风险问题;加之尚未真正建立健全法人治理制度,难以有效的制约权力,内部控制和管理不到位,管理制约机制不健全,由于相关政策更新较快,产生了许多如历史欠账的遗留问题,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的缺陷等问题影响到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率也削弱了风险管理的作用,导致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产生。2.风险管理制度的分析。目前的风险管理制度有以下几个问题:(1)对于风险的甄别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农村信用社还没有一套系统科学的风险分析办法,对于风险控制指标的建立不够合理,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相关从业人员大都凭借自己的经验对风险做判断,或者单纯靠抵押或者担保一方面判断是否予以发放,这种评估风险的方式极度缺乏科学依据。(2)对于贷款的管理不合理:①贷款前的信用评估准备不足。由于部分信贷部门工作人员在信用评估和财务方面知识的欠缺,其对贷款的信用评估缺乏科学性。②贷款对象比较单一,具体到某一网点可能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或者某一区域网点集中于某一行业或者某一种类的贷款。这样就必然导致了贷款风险过于集中,若借款人还款能力不足则会导致很大的风险产生。二、服务对象问题分析1.服务对象的高风险性。农村信用社建立最初的定位是为“三农”服务,而农业的发展本身具备很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很多潜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1)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经营存在信息不对称性。(2)其经营不但存在市场风险,自然条件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3)整个行业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所以作为农村信用社其服务对象效益比较低,对风险的抵抗能力也比较差,同时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另外,我国还没有建立农村农业保险制度,农民的保险意识也有所欠缺,因此大部分的农民在遭遇自然灾害时造成的损失都是由自己承担,从而影响到贷款的收回,加大了信用风险的产生。2.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在我国相当大比例的农业生产企业缺乏合理的经营管理机制,没有科学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其发展能力令人堪忧。其往往负债比例较高,反而经营的效益过低,甚至资不抵债。更有甚者,其本身经营情况良好,却以兼并、破产、重组等为由将信用社债权搁置或者直接废弃。一大笔信用社资产成为不良贷款,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三、经营环境问题分析1.委托方和代理方的信息不对称。农村信用社与借款人间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信用关系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信用社的角色是委托人,在整个关系中处于信息不利地位。贷款人很清楚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以及公司未来的前景以及行业情况。所以在贷款前其信息量远远大于信用社,所以在贷款之初其就124总第2014753年14期期能以最低的成本尽可能拿到最多的贷款,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信用社显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处于信息渠道的劣势一方,导致了其交易风险的加大。2.我国的农村社保体系不够完善。我国针对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水平总体比较低,相较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同时存在很多问题如资金投入少、涉及面小、保障水平比较低、地方政府推行力度小等问题,显然不能够对广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予以满足。农村居民不但要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支出用于医疗、教育、养老等,负担加重。一旦出现上述额外支出,就难免不能按时还款,农村信用社发放到款项在短期之内基本不易追回。这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3.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较小。随着物价的上涨,加之我国农民数量基数很大,虽然政府投入了相当大一笔资金进行支持,但是平均到个人所得到的支持仍然很少。极端天气的愈发频繁,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愈发困难。农业生产的成本在逐年升高。政府的微薄补助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所以农业生产的利润一年不如一年。而农民贷款的原有目的也就是用于扩大生产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导致贷款不能及时归还,加大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4.地方行政干预的副作用。保持经济增长是每一个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其必须控制金融资源,随着商业银行的贷款权限被进一步上收,农村信用社成为了地方政府最直接最便利的金融资源。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股权本身就比较分散,所以政府有可能通过其下属的国有与企业完成控股从而控制农村信用社,将其转化为为地方经济增长服务的工具。由此而来为经济增长服务就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任务,忽视了对风险的控制,使得信用风险增大。5.市场化经营主体承担政策性任务必然要产生信用风险。从农村信用社的运行模式来看,其要保证为“三农”问题服务,承担着一定的政策性任务,因此有的时候会首先考虑其对政策的支持作用而不是风险控制。因此相应的,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也较大。而且,一些对农业的导向性政策还必须由农村信用社来体现,对农业的支持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对“三农”的贷款,政策性、行政性干预的色彩也较浓,因而信贷资产存量风险也较大。参考文献:[1]陈国清.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探讨[J].金融经济,2008(08).[2]李正波,高洁.农户信用社贷款信用风险判别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02).[3]石丹,王家端.浅议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作者简介院张钰婷(1992.2-)袁汉族袁甘肃省兰州市人,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金融学专业学生.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