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沉井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顶管、沉井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审批人:
审核人:
编制人: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1
二、监理依据 三、监理目标
二、顶管施工质量控制 ............................................................................................................ 2 (一)、施工要求 .................................................................................................................... 2 (二)、顶管质量监理工作要点 .............................................................................................. 4 (三)、顶管质量标准、检测频率与方法 ................................................................................ 5 三、施工测量监理 ................................................................................................................... 7 (一)施工测量 ........................................................................................................................ 7
1、工作程序及要求 .............................................................................................................. 7
2、监理现场工作 .................................................................................................................. 8 3、阶段成果 ......................................................................................................................... 8 4、测量成果审核与评定 ..................................................................................................... 10 (二)、沉降监测 .................................................................................................................. 11 1、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 11 2、监测内容及监测控制标准 .............................................................................................. 12 3、主要监测项目实施方法 ................................................................................................. 12 4、监控量测保证措施 ......................................................................................................... 13 5、突发情况下的监测应急措施 .......................................................................................... 14 6、监控量测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 14
四、工作井施工监理 ............................................................................................................. 16 (一)、沉井施工顺序 ........................................................................................................... 16 (二)、沉井制作 .................................................................................................................. 16
1、施工要求 ....................................................................................................................... 16 2、监理要点 ....................................................................................................................... 17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 19 (三)、沉井下沉施工 ........................................................................................................... 25 1、施工要点 ....................................................................................................................... 25 2、监理要点 ....................................................................................................................... 26 3、质量标淮与检验方法 ..................................................................................................... 27
五、管道顶进监理 ................................................................................................................. 29 (一)顶管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 29
1、施工要求 ....................................................................................................................... 29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2、监理重点 ....................................................................................................................... 30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 31 (二)顶管机头的选型及相关设备的安装 ............................................................................. 31 1、施工要求 ....................................................................................................................... 31 2、监理重点 ....................................................................................................................... 33 3、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 34 (三)后背墙设置及顶进设备的安装 ..................................................................................... 35 1、施工要求 ....................................................................................................................... 35 2、监理重点 ....................................................................................................................... 37 3、质量标淮与检验方法 ..................................................................................................... 38 (四)顶管接收井相关设备的安装 ........................................................................................ 38 1、施工要求 ....................................................................................................................... 38 2、监理重点 ....................................................................................................................... 39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 39 (五)顶力估算及中继环 ....................................................................................................... 40 1、施工要求 ....................................................................................................................... 40 2、监理重点 ....................................................................................................................... 45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 46 (六)管节出洞 ..................................................................................................................... 47 1、施工要求 ....................................................................................................................... 47 2、监理重点 ....................................................................................................................... 48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 49 (七)管节进洞 ..................................................................................................................... 49 1、施工要求 ....................................................................................................................... 49 2、监理重点 ....................................................................................................................... 50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 50 (八)管节顶进 ..................................................................................................................... 51 1、施工要求 ....................................................................................................................... 51 2、监理重点 ....................................................................................................................... 53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 54 (九)起吊设备配置 .............................................................................................................. 54 1、施工要求 ....................................................................................................................... 54 2、监理重点 ....................................................................................................................... 55 (十)土方运输设备的配置 ................................................................................................... 56 1、施工要求 ....................................................................................................................... 56 2、监理重点 ....................................................................................................................... 57 (十一)管道接口 .................................................................................................................. 58 1、施工要点 ....................................................................................................................... 58 2、监理重点 ....................................................................................................................... 58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 59 (十二)顶进结束后的工作 ................................................................................................... 60 1、施工要点 ....................................................................................................................... 60 2、监理重点 ....................................................................................................................... 60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 61
六、闭水试验和竣工验收 ...................................................................................................... 62 (一)闭水试验 ..................................................................................................................... 62 (二)竣工验收 ..................................................................................................................... 64 七、安全施工监理 ................................................................................................................. 66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一)、安全施工监理目标及原则 ......................................................................................... 66
1、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目标: ...................................................................................... 66 2、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准则 ...................................................................................... 66 3、监理单位对安全施工活动承担的职责: ........................................................................ 67 (二)、组织机构与监督管理体系 ......................................................................................... 67 (三)、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监理 ......................................................................................... 70 (四)、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理 ................................................................................................ 71 (五)、安全检查操作规程 ................................................................................................... 72 1、施工单位日巡查 ............................................................................................................ 72 2、监理部日巡查 ................................................................................................................ 73 3、周安全检查和例会 ......................................................................................................... 74 4、安全生产月联合检查和例会 .......................................................................................... 74 (六)、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 75 1、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 ..................................................................................................... 76 2、安全事故报告 ................................................................................................................ 77 3、安全事故调查 ................................................................................................................ 78 4、事故处理 ....................................................................................................................... 79 5、事故统计 ....................................................................................................................... 80 (七)、安全信息收集与传递 ................................................................................................ 81 1、安全信息的内容 ............................................................................................................ 81 2、安全信息的收集 ............................................................................................................ 81 3、安全信息的传递 ............................................................................................................ 81 (八)、危险源辨识 .............................................................................................................. 82
附录 ..................................................................................................................................... 84 1、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的操作规范 ....................................................................................... 84 2、沉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 86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一、 工程概况
二、监理依据
本细则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主要编制依据有: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2。 3)《混凝土构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6)《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条例》(第六十号) 7)《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八十三号)
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9)《深圳市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深建规[2007]15号 10)《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11)《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98) 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3)《给水排水建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14)《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试行)》 15) 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等技术资料。
16)监理、施工合同;勘察、设计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已审批
的监理规划,以及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三、监理工作目标
1、投资控制目标
以不超过业主与承建商签订的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价为基本控制目标,严格控制
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预算外费用支出,按照议定的经济技术签证程序及政府有关造价文件的规定办理各种签证。尽量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来节省成本,把成本控制在合同价格范围之内。
2、进度控制目标
以合同工期为基本控制目标
3、质量控制目标
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4、安全文明控制目标
严格遵守“深建施[1998]41号《深圳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深《圳市建设
工程安全质量整治措施实施细则》“深建质安【2011】48号文的规定,争做安全、文明工地。
四、顶管施工质量控制
(一)、施工要求
顶管工程开始前,承包商必须提交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描述依照规范所必须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的测量标志,包括要用到的顶管设备的类型、详细尺寸、施工原理、技术措施,包括泥浆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要采用的管道和管道接缝应至少符合常规的管道和接缝标准,包括制作材料、
误差、最小长度等等,提交进场管材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
在管道顶进施工之前,首先要确定管道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与设计轨迹的允许偏差,在这一最大偏差的限制下,所铺设的管道应满足如下两方面的要求:
符合管道的既定功能要求;
产生偏差的范围内不能损坏到其他的建筑和设备。
一般情况下,顶管施工的允许偏差必须满足表一中列出的具体要求。
一般情况的顶管施工的最大允许偏差(mm) 表2-1 项 目 轴线位置 允许偏差 D<1500 D≥1500 D<1500 D≥1500 钢管道 钢筋混凝土管道 50 <100 <200 +30~- 40 +40~-50 ≤2 15%壁厚且不大于20 管道内底高程 相邻管间错口 对顶时两端错口 注:D为管道内径(mm)。 顶进施工结束后,顶进管道应满足如下要求:
顶进管道不偏移,管节不错口,管道坡度不得有倒落水。
管道接口套环应对正管缝与管端外周,管端垫板粘接牢固、不脱落。
管道接头密封良好,橡胶密封圈安放位置正确。需要时应按要求进行管道密封检验。
管节无裂纹、不渗水,管道内部不得有泥土、建筑垃圾等杂物。
顶管结束后,管节接口的内侧间隙应按设计规定处理;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石棉水泥、弹性密封膏或水泥砂浆密封,填塞物应抹平,不得突入管内。
钢筋混凝土管道的接口应填料饱满、密实,且与管节接口内侧表面齐平,接口套环对正管缝、贴紧,不脱落。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在顶进施工的区域,应考虑土体和地下水条件以及顶管施工工艺,保证地层的沉降不大于允许的沉降值。
顶进结束后,应对泥浆套的浆液进行置换。置换浆液一般可采用水泥砂浆掺合适量的粉煤灰。待压浆体凝结后(一般在24小时以上)方可拆除注浆管路,并换上闷盖将注浆孔封堵。
工程竣工后,应编写竣工报告,认真完成资料的移交和存档。
安全撤离现场,恢复施工现场的本来面目,做到不留隐患,对环境没有破坏和
污染。
(二)、顶管质量监理工作要点
1、审查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承包人的人员、材料、机具进场情况,现场施工条件,审批开工申请。
2、检查工作井开挖时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基坑排水的边坡支护。检查工作井平面位置及开挖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处理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检查施工所用管材是否符合要求,有无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材料检验证明,感观是否有缺陷,外形尺寸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
4、检查工作井回填土夯实情况,其密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检测顶管后背施工质量、主要包括垂直度、水平线与中心线的偏差等。 6、检测导轨高程及其中线位置,审查导轨安装是否牢固。
7、检查顶管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其主要内容有: (1)顶管设备是否按施工方案配置,状态是否良好。
(2)顶管设备能力是否满足顶力计算的要求,千斤顶安装位置、偏差是否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3)检查对降低地下水位、下管、出土、排泥等工作是否按施工方案准备。
(4)当顶管段有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不良状况时,沿线附近有建(构)筑物基础时,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准备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8、检测第一根管的就位情况,主要内容为:管道中线、管内底前后端高程、顶进方向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确认无误并检查穿墙措施全部落实后,方可开始顶进。
9、顶进过程中应勤监测、及时纠偏,在第一节管顶进200~300mm 时,应立即对中线及高程测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以后的顶进过程中,应在每节管顶进结束后进行监测,每个接口测1点,有错点时测2点;在顶管纠偏时,应加大监测频率至300mm一次,控制纠偏角度,使之满足设计要求,避免顶管发生意外。 10、顶管时,应监测地下水位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控制。
11、检查顶进方法是否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符,当采用管前挖土,干式顶进时,应 监控管前挖土量,管子底部土体在135°范围内不得超挖,当采用工具管水下顶进时,应监控顶进速度与出泥量的平衡,严禁超量排泥。
12、当管道超挖或因纠偏而造成管周围空隙过大时,应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处理措施并监督执行。
13、顶进过程中应监控接口施工质量,应监控内涨圈、填料及接口质量。
14、当因顶管段过长、顶力过大而采取用中继环、触变泥浆等措施时,应监控中继环安装及触变泥浆制作质量。
(三)、顶管质量标准、检测频率与方法
1、钢筋混凝土管接口应密实、平顺、不脱落,内涨圈中心位置对准、管缝填料密实、管内不得有泥土、石子、砂浆、砖块、木块等杂物。
2、顶管工作井质量监理标准,见《顶管工作井质量监理汇总表》。
顶管工作井质量监理汇总表 表 2-2
序号 1 项目 工作井尺寸,直径 垂直度 检验频率 允许偏差(mm) 范围 点数 不小于设计规定 0.1%H 每座 每座 每座 2 1 1 1 检验方法 挂中线用尺量 用垂线与角尺 用垂线与角尺 用水平仪测 检查程序 监理在场,承包人检测,填报表,由监理员签署评语及姓名 认可程序 2 后背 水平线与中0.1%L 心线的偏差 须经监理工程师书面认可 3 导轨 高程 +3㎜ -0 每座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注:表内
中线位移 左3mm右3mm 每座 1 用经纬仪 H为后背的垂直高度(单位:m),L为后背的水平长度(单位:m)。
3、顶管质量监理标准,见《顶管质量监理汇总表》。
顶管质量监理汇总表 表2-3
序号 1 允许偏差(mm) 项目 ≤100m 中线位移 管内底高程 D<1500㎜ D≥1500㎜ 50 +30, -40 +40, -50 >100m 100 范围 每节管 点数 1 1 1 1 1 测量并查阅测量记录 用水准仪测量 用尺量 用尺量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检查程序 认可程序 2 +60, 每节管 -80 +80, 每节管 -100 每个接口 对顶接口 3 4 相邻管间错口 对顶时管子错口 15%管壁厚,且不大于20 50 监理在场,承包人检测,由监理员签署评语及姓名 须经监理工程师书面认可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五、施工测量监理
(一)施工测量
1、工作程序及要求
1、施工区范围的控制网点及其基本数据,由设计单位提供,经监理单位审核。施工承包单位收到成果后,应重新复核验算,满足相应规程规范要求后,对成果使用全面负责。 2、施工承包单位施测的起算数据、技术设计书和观测大纲等关键性文件,须事先报监理单位批准。
3、施工承包单位需设置测量专业机构,并根据施测工程项目配备相应仪器设备。所有仪器均要经过资质证书的专门机构检验后才能使用。
4、施工承包单位应在施测前14d,将有关反映其施测能力、水平和施测进度安排计划的报告一式二份报送监理单位审核。包括以下内容: (1)施测项目概述;
(2)施测技术方案要点(施测方法、操作规程和引用技术标准目录); (3)测量仪器设备(含计算机、气象仪器和仪器检验设备等); (4)测量专业人员设置; (5)施测进度计划; (6)测点保护措施;
(7)监理单位要求报送的其它资料。
5、以上报告须经施工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署后递交。监理单位审阅后退回意见单一份,以作为施工承包单位施测或进行下道工序开工的审批依据。原件不退回。
6、施工区范围内有关控制点的基准数据,由设计单位通过监理单位向施工承包单位提供。施工承包单位在收到上述基准数据后应进行复检验算。若对该数据有异议,应在收到数据后的10d内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单位,共同进行核实。核实后的数据应经设计单位确认后,监理单位重新以书面形式提供。
7、施工承包单位根据施工测量需要增设的控制点,应满足规范所规定的精度要求。在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施测前14d应将施测报告报送监理单位审查。报告内容应包括施测方法、计算方法、操作规程。必要时,监理单位将进行旁站监督测量。
8、施工承包单位应负责保护并经常检查已接收的和自行建立的测量控制网点,防止移动或破坏。一旦发生移动或损坏,应立即报告监理单位,并共同协商补设或移置。修复后的控制点必须达到原控制点的精度。
9、如确因施工需要毁掉或移置测量控制点时,施工承包单位应事先报送监理单位,说明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情况和补救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核并转请业主单位(或设计单位)同意后实施。
2、监理现场工作
(1)监理部要经常深入现场,依据施工承包单位月计划安排,对照检查施工进展情况,了解、熟悉施工现场,控制施工进度。
(2)对于施工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量,监理部审查的重点是控制顶进长度和高程。现场实地抽查要有计划地作到季度工程量的整体控制。
(3)现场实地抽查的方式,一般为“旁站”,对照测量,必要时进行单独复测。抽查量为总断面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旁站监理”工作内容:
1)检查施测点是否与原始点一致,桩号是否相符;
2)测量操作是否符合规程规范要求,测点数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和反映地形状态; 3)作好记录,要求同前述。
(4)对施工承包单位送交的收方断面测量成果进行全面检查,并把“旁站”或复测成果,放在施工承包单位施测的断面上进行校核。审核无误时才可签证。
3、阶段成果
1、施工承包单位应根据经批准的施测进度计划,在阶段性测量工作完成后的一定时间内(见表3-1),要向监理单位报送完成的阶段性测量成果资料,以便监理单位进行审议和质量监督。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阶段性测量成果资料报送时间表 表3-1
测 量 项 目 (基本)控制测量 局部地形测量 放样测量 竣工形体测量 收方测量 竣工测量 2、控制测量各阶段报送成果内容 (1)平面、高程控制网设计:
测 量 成 果 报 送 时 间 阶段性成果7d内报送 阶段性成果7d内报送 每间隔7d~14d报送一次 交面前10d报送 每月底按监理实施细则规定报送 竣工验收前14d报送 1)已有的控制点成果及略图、测区地形图、工程布置图和建筑物设计图文号等; 2)设计书(含标石类型、联测方案、引用技术标准)。如进行水工隧洞测量,应包括贯
通设计、洞内外控制测量设计;如采用插点法、插网法和测距导线法,须递交联接图和精度估算资料。 (2)控制测量的选点、埋石: 1)控制网点布置图、水准测量路线图; 2)点之记、托管书。 (3)控制测量观测:
1)观测大纲(含观测时各种限差标准); 2)仪器检验资料;
3)外业观测资料检验计算成果。 (4)内业计算和成果验收: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1)内业成果计算资料,如进行水工隧洞测量,应递交洞口点与洞外相关控制点联测的平
差资料和联测关系平面图、洞内导线点平面和高程计算成果以及展点图; 2)成果表(含坐标系统、投影面和高程系统);
3)如进行水工隧洞测量,应递交贯通误差的实测成果和说明; 4)质量评价、技术总结、验收报告。
(5)监理单位要求报送的其它资料,如计算程序使用说明。 3、放样测量报送成果内容
一般要求报送主要轮廓点(轴线)和重要部位的放样数据及资料。必要时,应根据监理单位要求报送所有放样数据及资料,内容包括:
(1)施工区等级控制点成果及略图、工程布置图和建筑物设计图编号(内容重复者,可不报);
(2)放样数据、放样略图(含引用的高级控制点)、放样方法、及计算资料; (3)放样测量检查资料及点位精度评定; (4)监理单位要求报送的其它资料。
另外,在单位工程完成后的14d以内,施工承包单位还应报送单位工程的放样测量工作总结,质量评价与验收报告。
4、竣工测量报送成果内容
(1)施工控制网的观测手簿、平差计算及成果表; (2)监理单位确认的原始放样点;
(3)竣工地形图及其上述有关条款要求报送的内容; (4)沉井及管道实测坐标高程与设计坐标高程比较表; (5)监理单位要求报送的其它资料。
4、测量成果审核与评定
1、测量成果资料须经施工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签署后递交监理部。监理审阅后按合同规定,退回施工承包单位或由监理部保存。并就工序管理中的关键点签发审查意见单,以便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
2、如果施测单位拥有某种新仪器或掌握某种新技术方法,相应地在施测过程中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执行了现行规范尚未规定的技术要求,则该技术要求须事先报送监理部批准。
3、施工承包单位未能按期向监理部报送上述材料,由此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均由施工承包单位承担全部责任。若施工承包单位在限时内,未收到监理单位退回的审查意见,可视为已通过审阅。
4、所有(或关键)测量和放样的有关参数,都应事先报经监理单位检查。必要时,监理部可要求施工承包单位,在监理直接监督下进行对照测量。但监理部所作的任何对照测量以及对施工承包单位报送的文件的审批,决不意味着可以减轻施工承包单位对施测成果精确性所应负的合同责任。
5、监理部应对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各类测量成果资料及时审查核实。审查期
限为7d。如超过期限未返回审查意见,施工承包单位可视为监理部已审查确认。
6、监理部应检查监督施工承包单位,建立健全测量工作质量保证体系。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测量作业、完善内部测量质量检查程序和制度。凡是报送的测量成果资料,必须经测量班组自检、施工承包单位质量管理部终检、施测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签署。
7、施工承包单位依照有关测绘成果质量评定执行标准,对其已完成的测量成果进行质量评定,并报送监理单位确认。被认定为不合格的测量产品,施工承包单位应及时安排予以复测,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费用。
(二)、沉降监测 1、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监测的目的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积累经验,为提高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2)施工过程中对周围房屋及构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及地面、管线沉降监测确保周围房屋、构筑物、道路、管线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以及行车路面的车辆安全运行。
(3)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围岩在沉井、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原始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4)通过监控量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可以和计算结果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2、监测内容及监测控制标准
主要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见下表。 开挖施工监测项目及频率表 表3-2
序号 监测项目 1 地表沉降 监测仪器 水准仪 频 率 每天监测2次 监控量测控制标准表 表3-3 序号 监测项目 允许变形值(mm) 标准来源 -30 设计 1 地表建(构)筑物沉降 3、主要监测项目实施方法
(1)地表沉降监测
监测目的:主要是测定纵、横沉降槽曲线及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和沉降速率等,可按Peck公式,预测沉井及顶管时引起的地面沉降槽曲线;施工中按量测反馈资料,合理调整顶管的施工参数,以达到控制沉降的最优效果。
测量仪器:水准仪,塔尺,钢尺等。 测量实施:
①基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
②隆陷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直径20~30mm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③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 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如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 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0.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④隆陷计算,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则高差△H=Hn-H0即为隆陷值。
⑤数据分析与处理
a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根据沉降规律判断围岩稳定状态和施工措施的有效性。
b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大沉降量。
c作横断面和纵断面沉降槽曲线,判断施工影响范围、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土体体积损失等。
(2)地表建筑沉降监测
监测目的: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测点,观测沉井及顶管穿越前后地表建筑物下沉及倾斜,据以判定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采用的工程保护措施的可靠性。 监测仪器:水准仪,塔尺,铟钢尺等。
监测实施
①测点埋设,在地表下沉的纵向和横向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应进行建筑物下沉及倾斜监测。基点的埋设同地表隆陷观测。
②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建筑物墙体上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直径20~30mm的半圆头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
4、监控量测保证措施
(1)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
(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
(3)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4)量测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校的管理。
(5)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应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6)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7)量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室内两级复核。
(8)量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 (9)各量测项目从设备的管理、使用及资料的整理均设专人负责。
(10)针对施工各关键问题及早开展相应的QC小组活动,及时分析、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5、突发情况下的监测应急措施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突发情况时,现场监测人员应采取监测应急措施: (1)地面沉降速率及累计沉降值超过监测标准。
(2)受影响范围内房屋及构筑物相对倾斜值及倾斜变化速率超过监测标准。 (3)其他工程突发情况。
突发情况发生前后监测人员应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向施工人员发出预警通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当监测数据显示监测内容以超过监测标准时,现场监测技术负责人员在仔细核对监测数据,并通过复核测量后,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应急措施,然后逐级向项目部、监理及业主上报。现场监测应加密监测频率,密切关注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及
时反馈工程安全情况,给施工单位采取正确的施工措施及后续施工方案的改进提供 必需的工程数据。
6、监控量测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1)测点埋设前办理所需的各种手续,按规程进行布点施工; (2)布设观测孔时先做好管线探测,以免钻孔时破坏管线;
(3)建(构)筑物测点布置事先与业主沟通,征得业主同意后进行,如建(构)筑物业主不同意布点,请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协调解决;
(4)在测点布设及监测时爱护周边环境(包括花草树木及其他);
(5)路上车流量大,车速快,布点及测试时必须穿防护衣、加设防护桶,保证测试人员人身安全;
(5)在监测工作的生产及生活活动中,加强对监测组人员的文明行为教育,做到管理程序化,作业标准化。
(6)科学、合理地组织监测生产,加强现场监测管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六、工作井施工监理
(一)、沉井施工顺序
根据本工程总平面图布置及建设单位对本工程总体要求,考虑到便于对有限的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调节利用,因此对工程施工顺序必须做适当的安排,尽量安排多个沉井同时施工,保证总体工程按期、有序的进行。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挖基坑(机挖) 做垫层 井壁制作 沉井下沉 封底 沉井竣工验收
(二)、沉井制作
1、施工要求
(1)沉井采用在基坑中制作,以减少下沉深度,降低施工作业面,开挖深度为2.5m,基坑每边比沉井宽2m,四周挖排水沟、集水井,使地下水位降至比基坑底面低0.5m,放坡为1:1.5-2,挖土采用1台反铲挖土机进行,配合人工修坡及平整坑底,挖出的土运到弃土场地堆放。
(2)基坑上自然地面进行使之有定向排水坡度的工作面,并开挖排水沟、集水井,以防地面水、雨水流入坑内,减小井内土壤的含水量。
(3)根据设计要求井体四周刃脚处采用砂、石(1:1)垫层厚0.5m,宽不少于1.5m,垫层应分层(0.25m/层)采用插入振动器及平板振动器和人工夯实,随后立模浇筋C10砼垫层,表面应平整压光,标高误差<8mm。
(4)刃脚成形及井壁制作时应在砼层上弹出刃脚尺寸线,在其上支设刃脚模板,然后绑孔钢筋。钢筋在加场地机械成型,现场人工绑孔,井壁竖筋一次绑好,水平筋分段绑扎,底板与墙体连接处预留连接钢筋,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钢筋接头采用绑扎接头。垂直钢筋间距采用开出槽口的木卡尺控制,水平筋间距,选用一批竖钢筋按间距焊上短钢筋头控制。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5)本工程模板采用定型木模板支撑,钢管支撑,考虑浇筑速度快,对模板产生很大的侧压力,采用φ12@500纵横向螺栓拉结加固,防止模板侧向变形,拉结螺
栓中部设钢板止水片,横向@500,纵向@1100设加固围楞,沉井内侧用钢管相互支撑顶牢,确保整体模板的刚度、稳定性和不变形,使砼的几何尺寸,外观有绝对的保证。
(6)沉井采用C30、P6商品砼,在对钢筋模板进行验收合格后,进行浇筑砼,浇筑刃脚、井壁砼要注意浇筑顺序,每层30cm,将沉井沿周长设多个振捣组,同时浇筑。
(7)为保证对称均匀下料,防止一侧受压而使模板产生位移、变形,每层必须在2h 之内浇筑完毕,振捣时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大于0.5m。振捣器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振捣器插入下层砼内不小于0.05M,要快插慢拔,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使砼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下沉。在砼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8)沉井整个高度7m左右,设一道施工缝。施工缝选择在+0.4m处,浇筑高度为5.0m左右,施工缝采用凹槽,该处砼应确保密实平整,无高低起伏,砼后期接面要打凿清理,并浇10cm厚减半石子砼,下沉时第一次浇筑的砼强度必须达到100%,第二次浇筑的砼达到75%以上。
2、监理要点
(1)工作井的平面位置除应符合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外,还应同时考虑下列因素:
①应避免设置在高压电线下、里弄或单位的车辆出入口及交通繁忙场地狭小处。
②应尽可能避让或离开地下管线、建筑物、水体、铁路等有一定距离,减少施工扰动的影响。
③工作井与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最小平面距离,应根据土质、场地条件并结合工作井的施工方法而定。沉井时地面沉陷的影响范围,一般可按基坑深度的1.5倍考虑,否则应采用必要的技术保护措施。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④工作井的施工机械设备或脚手架等设置,与架空输电线路之间的最小距离,应满足有关电业规定,参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相关规定。
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周边与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表4-1
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 <1 1-10 35-110 220 330-500 4.0 6.0 8.0 10 15 (2)检查沉井基坑地质情况、垫层厚度及施工质量,是否与设计一致,不满足设计需要,则须考虑有效的处理措施。
(3)检查刃脚平整度、角钢安放位置及质量。
(4)钢筋的规格尺寸、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根据设计图纸认真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间距等是否正确。
(5)钢筋焊接后的机械性能,应符合国家规定。焊接中不允许有脱焊、漏焊点,焊缝表面或焊缝中不允许有裂缝。检查钢筋绑扎有无松动、变形,表面是否清洁,有无铁锈、油污等。钢筋安装的偏差是否在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在检查中,如发现有任何不符合要求的,必须立即纠正。
(6)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必要厚度,应在钢筋和模板之间设置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混凝土垫块。垫块应埋设铅丝并与钢筋扎紧。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
(7)测量监理负责对混凝土结构物边线的控制,开仓监理应对模板的平整度、牢固度进行检查或检测,并对施工单位提供的《工程模板制作安装质量检查表》数据予以核实,必要时应抽检部分数据。并据此评定模板安装质量等级。
(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人员要按规定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查等形式,按作业程序跟班到位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和解决问题,或立即向有关责任人报告,接收指令,做好记录。
(9)检查混凝土浇筑单元工程开仓验收合格证,并应检查落实开仓监理工程师书面或口头提出的问题。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10)检查建基面或仓面以及工作缝杂物是否清理干净,落实积水及外来水截排措施
(11)检查入仓混凝土性能(包括坍落度、和易性、混凝土标号、龄期、级配及骨料离析情况),浇筑层厚控制等情况。
(12)检查了解工序安排、人员、材料、手段、机具、风、水、电等是否就位。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1)基础面、施工缝面的检查内容和质量标准见表4-2。
基础面、施工缝面检查内容及标准 表4-2
检查项目 混凝 土施 工缝 内 容 △表面处理 质量标准 优 良 无乳皮、成毛面、露砂 合 格 无乳皮、成毛面、露砂 混凝土表清洗洁净,无积水、无积渣杂清洗洁净,稍有积水、无积渣面清洗 △建基面 物 杂物 预留保护层已挖除,地质符合预留保护层已挖除,地质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软基 础面 垫层铺填 符合设计要求 基础面清无乱石、杂物、孔洞,分层回无乱石、杂物、孔洞,基本按分理 填夯实 层回填夯实 注:“△”为主要检查、检测项次,对于只有检查项目的,根据质量标准内容,评定等级。其中有“△”项评定为合格的,本分项评定为合格,有两非主要项评定为合格的,本分项评定为合格。以下各表格评定方法相同。
(2)模板在使用之后和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清洗干净,不得有固结的灰浆和其它异物。模板制作误差见下表。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模板制作允许误差 表4-3
模板类别 项 目 小型模板:长和宽 大型模板(长、宽大于3m):长和宽 木模 模板表面平整度(未经刨光)相邻两板面高差 局部不平(用2m直尺检查) 模板长和宽 钢模 局部不平(用2m直尺检查) 连接配件的孔眼位置
模板质量检查项目和标准 表4-4
项次 1 2 项目 稳定性、刚度和强度 模板表面 质量情况 符合 符合设计要求 光洁、无污物
模板质量检测项目和标准 表4-5
基本符合 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基本光洁、无污物 允许偏差(mm) ±3 ±5 1 5 ±2 2 ±1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项 次 1 2 3 4 5 6 7 允许偏差(mm) 项 目 外露表面 钢 模 模板平整度,相邻两板面高差 局部不平(2m直尺检查) 板面缝隙 结构物边线与设计边线 结构物水平断面内部尺寸 承重模板标高 预留孔、洞尺寸及位置 2 2 1 10 ±20 ±5 ±10 木 模 3 5 2 10 ±20 ±5 ±10 隐藏内面 5 10 2 15 ±20 ±5 ±10 注:①外露表面、隐藏内面系指模板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最终所处位置。 ②对有检查项目和检测项目的分项工程评定。检查项目质量情况一栏应填写“符合”或者“基本符合”,而参与评定优良的检测项目,各项合格率在85%及以上为优良,85%以下为合格。对有保证项目的检测项,有一项评定为合格,即本分项评定为合格。否则,有两项评定为合格,本分项评定为合格。以下同。
(3)钢筋质量检查的内容和质量标准: 钢筋质量检查项目和标准见表4-6。
钢筋质量检查内容和标准 表4-6
项 次 1 2 3 项 目 △钢筋的数量、规格尺寸、安装位置 焊缝表面和焊缝中 △脱焊点和漏焊点 质量情况 符合设计图纸 不允许有裂缝 无 钢筋焊接质量检测项目和标准见表4-7。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钢筋质量检测项目和标准 表4-7
项次 1 2 项 目 帮条对焊接头中心的纵向偏移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曲折 0.5d 4° -0.5d -0.05d -0.1d -0.05d,不大于1 不多于2个 不大于3 允许偏差(mm) 长度 点高度 焊及焊宽度 电△3 弧咬边深度 焊接表面气孔夹渣 在2d长度上 气孔、夹渣直径 焊接接头根部未焊透深度 △4 对1)ф25mm~40mm钢筋 0.15d 焊0.10d 及2)ф40mm~70mm钢筋 5 槽接头处钢筋中心线的位移 0.1d,不大于2 熔蜂窝、气孔直径不大于1.5mm 焊6 焊缝表面(长为2d)和焊缝截面上蜂窝、气孔非金属杂质 不超过3个 7 钢筋长度方向的偏差 WORD格式整理
±1/2净保护层厚 范文范例参考
同一排受力钢筋①柱及梁 间距的局部偏差②板、墙 ±0.5d ±0.1间距 ±0.1间距 ±0.1排距 0.1箍筋间距 ±1/4净保护层厚 8 9 同一排中分布钢筋间距的偏差 10 双排钢筋,其排钢筋与排间距的局部偏差 11 梁与柱中钢箍间距的偏差 12 保护层厚度的局部偏差 注:d是钢筋直径 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 表4-8
项次 1 2 3 接头形式 焊接骨架和绑扎网中的钢筋搭接接头 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的搭接接头 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 接头面积允许百分率(%) 受拉区 25 50 50 受压区 50 50 不限制
绑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 表4-9
钢筋级别 Ⅰ级钢筋 Ⅱ级钢筋 Ⅲ级钢筋 5号钢筋 受拉区 30d 35d 40d 30d 受压区 20d 25d 30d 20d 注:① 混凝土标号<150号时,最小搭接长度应按本表所列数值增加5d(d为钢筋直径);② 位于受拉区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cm;受压区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cm。当受压区钢筋为 I级钢筋,末端又无弯钩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d;③ 受拉区域内光面圆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成弯钩;④ 施工中分不清受压区时,搭接长度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⑤ 梁柱钢筋如用绑扎接头,则在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范围内加密箍筋,当搭接钢筋为受拉钢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当搭接钢筋为受压钢筋时,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搭接焊缝长度规定 表4-10
钢筋级别 Ⅱ、Ⅲ级钢筋 焊缝型式 单面焊 双面焊 搭接(帮条)长度 ≥10d ≥5d (4)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质量检查项目和标准见表4-11。 浇筑过程中重点监控的项目见表4-12。
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项目和标准 表4-11
项次 1 项 目 质 量 标 准 优 良 厚度不大于3cm,均匀平整,无漏铺 无不合格料入仓 厚度不大于50cm,铺设均匀,分层清楚,无骨料集中现象 垂直插入下层5cm,有次序,无漏振 合 格 厚度不大于3cm,局部稍差 少量不合格料入仓,经处理尚能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局部稍差 砂浆铺筑 2 △入仓混凝土料 3 △平仓分层 4 △混凝土振捣 无架空和漏振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初凝累计面积不超过1%并经处理合格 无外部水流入,有少量泌水,排除不够及时 有少量位移,但不影响使用 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但局部短时间有时干时湿现象 5 △铺料间歇时间 符合要求,无初凝现象 6 7 8 积水和泌水 插筋、管路等埋设件 混凝土养护 无外部水流入,泌水排除及时 保护好,符合要求 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无时干时湿现象
重点监控的项目和内容 表4-12
名 称 混凝土浇筑 内 容 下料均匀,分层(0.3m~0.5m)浇筑,人工平仓,均衡上升,振捣均匀,严禁漏振,防止过振,不许用振捣器代替平仓,浇筑间歇时间,积水和泌水处理情况 每一个平面挂2-3条垂线,量好尺寸,作好记录,定时(0.5h~1.0h)检查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模板 (三)、沉井下沉施工
1、施工要点
(1)将所有模板拆除干净,拉结螺栓从根部切割干净用1:2水泥砂浆
粉平压光,井内预埋钢筋向上1/7坡向理顺,沉井外侧回填碎石粉夯实,在沉井外壁弹出水平,中分线并在离沉井10米左右设固定水平控制和中分控制。
(2)在刃脚处砼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上部砼达到75%后,开始沉井下沉挖土。
(3)井内土方采用人工开挖,每次取土深度为30-40cm,自井的中部向四边对称取土,以保证沉井在下沉过程中,不出现倾斜。
(4)自井中取出的土方应堆放在离井3米以外,避免因外部土的压力增大,使井发生倾斜,一轮下沉到位再进行下轮开挖下沉。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5)在离设计深度20cm左右应停止取土观察两天,如靠沉井自重下沉不到位,再用人工慢慢取土,使沉井到达设计深度。
(6)位于沉井中心设置一个渗井,先将沉井内土形整理成锅底形,自刃脚向中心挖放射形排水沟填以石子做滤水暗沟,中心井深1—2m,插入直径0.6-0.8m周围有孔的砼或钢套管,四周填以卵石,使井底的水都汇集到集水井中,用潜水泵排出,使地下水位保持低于井底面30-50cm。
(7)刃脚砼凿毛处应洗刷干净,然后浇筑毛石砼,强度达到30%,铺设底板钢筋浇筑砼,并捣固密实,砼养护14d期间,在封底的集水井中应不断抽水,待底板砼达到70%设计强度后,抽除井筒中水后,立即向滤水井管中灌入C30早强干硬性混凝土捣实,装上法兰,再在上面浇筑一层砼,使之于底板持平。如地下水较少或无地下水时可一次性浇筑底板砼。 2、监理要点
(1)采用排水下沉时,具备充足水源和泥水排放条件,采用水力机械出土并配合人工进行掏挖。
(2)对砂性土,采用井点降水疏干井外土层,以保证开挖对井底土体稳定。
(3)用抓斗挖土时,井格内严禁站人,人工开挖应以井格为中心划分工作面,挖土速度和方位应基本相应和对称。定位支点不宜固定,应
对称稳定。
(4)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要求范围内,经沉降观测沉降率在允许范围内即 可进行封底,封底前应绘出沉井内开挖锅底简图;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5)在井点降水条件下施工的沉井,在封底前应用大石块先将刃脚下垫实,同时应加强井点降水保持连续抽水,采用触变泥浆护壁下沉的沉井,当下沉到设计标高封底后立即进行置换触变泥浆工作;
(6)封底前应先铺碎石,填平整实后在浇注混凝土封底,浇筑顺序由井壁四周向中央,分格、逐段,对称进行一次完成,不得中途停顿,避免产生施工缝而造成渗漏现象。混凝土封底的同时集水井不得填设,排水工作继续进行,以保证混凝土在终凝前不浸水;
(7)素混凝土封底的表面应平整,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上时才允许在上面绑扎地板钢筋。钢筋绑扎施工单位自检后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8)当底板钢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停止井点降水。沉井能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封填集水井,应先清洗干净,封填必须密室,防止渗漏。 3、质量标淮与检验方法
(1)工作井下沉到位,无超沉或欠沉。
(2)沉井下沉后内壁不得有裂缝,不得有渗漏现象。 (3)井筒无歪斜扭曲,井中心坐标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4)封底及时,封底后井筒无继续沉降。 (5)底板表面应平整,亦不得有渗漏现象。
(6)周围地表沉降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未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造成影响。 (7)钢筋混凝土沉井的制作、结构强度、下沉标高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
规范,井体无渗漏现象。
沉井下沉后位置允许偏差: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①刃脚平均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不超过10cm。
②沉井水平位移不超过下沉总深度的1%,下沉总深度小于10m时,其水平位移允许10cm。
③沉井刃脚底面四角(相互垂直两直径与圆周的交点)中的任何两角的高差不得超过该两角间水平距离的1%。但最大不得超过30cm;如两角间水平距离小于10m,其刃脚底面高差允许为10cm。
④下沉总深度是沉井下沉前后刃脚底面标高之差。 检验方法:钢尺丈量,水准仪及经纬仪测量。 工作井制作允许偏差范围: 井壁厚度 ±15mm
工作井直径 ±0.5%,且不得大于100mm 井壁 ±1%
预埋件、预留孔位移 ±20mm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七、管道顶进监理
(一)顶管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1、施工要求
(1)顶管的施工顺序,应从整个排水系统考虑,并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条件,一般宜从管道的下游开始,逐段顶进。具体施工顺序为:对设计和施工条件进行调查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批准、顶管机具的选型和设备维护、管材加工或采购、测量放样、顶管工作井(井)和顶管接收井(井)的施工、顶管机具和设备的安装调试、顶管机出工作井开始顶进、压注减摩触变泥浆、顶管测量与顶进纠偏、顶进中的环境监测(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的保护〉、顶管机进接收井顶管贯通、管接口与进出洞口等修缮工作。
(2)通常应选择施工条件较好、顶程较短、技术风险较少的顶段作为起始顶管段,在顶管前进行必要的现场技术数据的测试和分析,设定施工技术参数,通过起始段的顶进,逐步调整各项施工技术参数和对顶管机的操作,为下一段的正常顶进优化施工工艺。
(3)顶管机有敞开式和封闭式顶管掘进机两大类型。顶管的施工方法,根据采用顶管机头的不同类型,分为敞开式顶管施工方法和封闭式顶管施工方法。敞开式顶管机包括手掘式、挤压式、网格(水冲)式等型式;封闭式顶管掘进机主要包括泥水平衡、土压平衡、加泥式土压平衡、斗铲式和多刀盘等型式。本工程设计上采用泥水平衡法和个别遇岩石部位采用手工顶管。 (4)顶管施工方法的选定,应结合顶管沿线的地形、工程和水文地质、设计(管径、管材、复土厚度)、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有无地下障碍物、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对地表变形控制的要求、交通、场地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一般应选择技术上先进、有成熟施工经验的方法,以确保质
量、安全,经济适用。
(5)顶进中应安排日夜连续施工,不宜随意停顶。
(6)管节在起吊、运输过程中,应轻起轻落,端部接口严禁碰撞,堆放场地应平整。堆放层数:Φ1350mm及以下,不超过3层;Φ1500~Φ1800mm,不超过2层;Φ2000以上及单层,底层管节必须用垫块塞稳。堆放在路边应设安全标志。
(7)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设计图纸、质量标准、工程和水文地质、施工方法、施工环境条件等因素,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批准。对操作人员应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明确职责分工。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操作、顶管质量、顶力、顶速、顶程、纠编、压注减摩触变泥浆、顶管机状况、顶进发生的情况与采取的措施等施工情况,做出全面详实的记录,并实行交接班制度。 2、监理重点
(1)对施工组织设计应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和审查,特别对机具的类型、主千斤顶、管材的强度与接口形式、洞口构造、中继环的设置、压浆孔的布置、稳定土层的措施、环境监测及工程保护措施等应作重点审查。施工方法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2)对确定的顶管施工方法,应重点了解该机具的性能,特别是对顶管穿越土层特性的适应性,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具有类似工程顶管施工的实际经验。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3)对采用的顶管施工方法,其可能产生的地表变形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应督促施工单位预先做出分析、估算,应符合合同规定的环境保护的要求。当预计影响程度难以确保对地面建筑物、道路、交通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时,应督促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
施进行监测和保护,必要时对建筑物、地下管线,可采取停止使用、限制使 用、拆除、搬迁等措施。
(4)顶管设备必须经维修保养,检验合格后方可进人施工现场。开顶前对顶管全套设备及各类机具均应进行单机、整机联动及模拟操作,确认正常后方可投人使用。顶进中应有专人例行保养。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施工方法必须符合顶管施工的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验收的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通过第一段顶管的精心施工的质量控制,运用常规检查和仪器测量的方法,对照工程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法和强化工程措施,严格监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二)顶管机头的选型及相关设备的安装 1、施工要求
(1)应收集和掌握顶管沿线的工程地质资料,并重点了解顶管机头所穿越的有代表性的土层特性。
(2)根据顶管所处的工程地质、管道穿越的土层地质情况、覆土深度、管径、工程环境与场地、地面建筑与地下管线、对地面变形的控制要求等因素,经经济技术比较,合理选择顶管机头。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封闭式气压平衡式或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泥水平衡式顶管机。
顶管机和相应施工方法选择参照表 表5-1
编号 1 手掘式 D: 900-4200 H: ≥3m或≥1.5D 顶管机形式 适用管道内径D/mm 管顶覆土厚度H/m 1. 遇砂性土用降水法疏干地下水; 2. 管道外周注浆形成泥浆套。 2 挤压式 D: 900-4200 H: ≥3m或≥1.5D 1. 适当调整推进软塑和流塑性粘粘性或砂性土,在软塑和流塑粘土中慎用。 允许管道周围地层和地面有较大变形,正常施工条件下变形量10-20cm. 允许管道周围地层和地面有较大变形,正常施工条件下变形量10-20cm. 允许管道周围地层和地面有较大变形,精心施工条件下地面变形量可小于15cm。 4 D: 1800-2400 H: ≥3m或≥1.5D 气压平衡工作面土压力,管道周围注浆形成泥浆套。 地下水位以下的砂性土和粘性土,但粘性土的渗透系数应不大于10-4cm/s. 5 多刀盘土压平衡式 D: 900-2400 H: ≥3m或≥1.5D 胸板前密封舱内土压平衡地层和地下水压力,管道周围注浆形成泥浆套。 软塑和流塑性粘土,软塑和流塑的粘性土夹薄层粉砂。粘质粉土中慎用。 WORD格式整理
允许管道周围地层和地面有中等变形,精心施工条件下地面变形量可小于10cm。 允许管道周围地层和地面有中等变形,精心施工条件下地面变形量可小于10cm。 地层稳定措施 适用地层 适用环境 速度和进土量; 土,软塑和流塑的2. 管道外周注浆形成泥浆套。 粘性土夹薄层粉砂。 3 网格式(水冲) D: 1000-2400 H: ≥3m或≥1.5D 适当调整开口面积,软塑和流塑性粘调整推进速度和进土量,管道外周注浆形成浆套。 土,软塑和流塑的粘性土夹薄层粉砂。 斗铲式 范文范例参考
6 刀盘全断面切削土压平衡式 D: 900-2400 H: ≥3m或≥1.5D 胸板前密封舱内土压平衡地层和地下水压力,以土压平衡装置自动控制,管道周围注浆形成泥浆套。 7 加泥式机械土压平衡式 D: 600-4200 H: ≥3m或≥1.5D 胸板前密封舱内混有粘土浆液的塑性土压力平衡地层和地下水压力,以土压平衡装置自动控制,管道周围注浆形成泥浆套。 8 胸板前密封舱内的泥浆压力平衡地层泥水平衡式 D: 250-4200 H: ≥3m或≥1.5D 和地下水压力,以泥浆平衡装置自动控制,管道周围注浆形成泥浆套。 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砂质粉土、粉砂。地下水允许管道周围地层和地面有较小变形,精心施工条件下地软塑和流塑性粘土,软塑和流塑的粘性土夹薄层粉砂。粘质粉土中慎用。 允许管道周围地层和地面有较小变形,精心施工条件下地面变形量可小于5cm。 压力>200kPa, 面变形量可小于渗透系数5cm。 ≥10-3cm/s时慎用。 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砂性土。渗透系允许管道周围地层和地面有很小变形,精心施工条件下地面变形量可小于3cm。 数>10-1cm/s,地下水流速较大时,严防护壁泥浆被冲走。 9 混合式顶管机 D: 250-4200 H: ≥3m或≥1.5D D: 150-400 H: ≥3m或≥1.5D 上述方法中两种工艺的结合 将泥土挤入周围土层而成孔,无需排土。 根据组合工艺而定 松软可挤密地层 根据组合工艺而定 10 挤密式顶管机 允许管道周围地层和地面有较大变形。 注:表中的D、H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选择的顶管机头,应能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施工技术,正确熟练的操作,以期达到顶管的预期效果。
(4)顶管机头、工具管及电气、压浆、液压、出土等相关设备应按机械施工图组装,并分别调试合格后进行联动试运转,符合要求后才能用于顶管。 2、监理重点
(1)核查施工单位对选定机头的机械特性和适应土质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以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现场应配有熟练的操作人员,施工人员应经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
(2)检查施工进场的机头和工具管,必须和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所选定的机头设备相一致,特别是机头直径、动力、纠偏设备、出土装置等必须匹配,机头与工具管的连接必须满足纠偏技术要求,无渗漏。
(3)机头、工具管及电气、动力、液压、供水、出土、纠偏、测量、通讯等相关设备安装后,检查单机和联动运转,测试数据应符合机械设计的要求,确认运转正常后才准予投入使用。
3、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顶管的覆土深度在无气压顶管施工时,应≮3m;采取平衡措施的顶管时,宜≮1.3倍的管节外径;无平衡措施时,不宜<1.5倍的管节外径,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用局部气压的斗铲式顶管机头时,其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压平衡和控制漏气等因素,经计算确定。
检验方法:根据设计图纸,实地测量覆土深度。当采用局部气压平衡正面土压时,应检测气压的减少值,控制气压平衡。
(2)机头直径必须符合设计的尺寸,并略大于管道直径20㎜。机头与工具管连接紧密不渗水,外壳圆顺无变形。各管路的连接处应不漏水、不漏油。
检验方法:用钢尺丈量,设备调试检测。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三)后背墙设置及顶进设备的安装 1、施工要求
(1)工作井的洞口应设置止水圈和封门板,防止水土流失和顶管触变泥浆的溢出。止水圈由钢筋混凝土井壁预留洞、环形橡胶板、钢压板、垫圈和井璧预埋螺栓组成,在开顶前应安装完毕。
(2)顶管工作井内除安装顶管机头外,与顶管相关的主要设备有:导轨、后靠承压壁、组合千斤顶架、主顶千斤顶、油泵站及管阀、U型顶铁、o型接口顶铁等。
(3)支承机头和管节的钢导轨可采用装配式导轨,安置在混凝土基面上。安装导轨前应先测放管道轴线,导轨安装定位后必须稳固,在顶进中不移位、不变形、不沉降,导轨的中轴线应与顶管轴线一致,两根轨道必须平行、等高。钢轨面的中心标高宜按设计管底标高设置,导轨
坡度与设计管道坡度相一致。
(4)目前常用的导轨形式有两种,普通导轨和复合型导轨。普通导轨适用于小口径顶管,它是用两根槽钢相背焊接在轨枕上制成的(如图8.1.3a),它的导轨面标高与管子内管底的标高是相等的,因此两轨道之间的宽度B可以根据公式求得:
2BD0D2 公式1
式中:B——基坑导轨两轨之间的宽度,m;
D0——顶进管道外径,m; D ——顶进管道内径,m。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图 1 导轨形式
钢筋混凝土管的导轨轨距可按照下表选用。
钢筋混凝土管导轨轨距选用表 表5-2
管径(mm) 800 管径厚度(mm) 计算轨距(mm) 1000 1200 1350 1500 1650 1800 2000 2200 2400 82.5 100 120 165 175 190 200 210 220 230 540 663 796 1000 1083 1183 1265 1362 1459 1556 (5)后靠承压壁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和传递最大顶力,并应留有较大的安全度。在承压壁直接承受顶力的接触面应设置一块5cm以上的厚钢板,钢板应与顶管轴线垂直。
(6)按施工选型确定的顶管机头,经严格维护保养确认其性能完好,方能运入工地,在吊入工作井前,应对机头的外形尺寸和结构作进一步检查,并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机头重量、现场条件等,选用具有足够起重能力的机,将机头缓慢、平稳吊入工作井,并安放在导轨上。机头与导轨的接触面必须吻合、
平稳。测定机头中心、标高、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机头安装就位后,应将电、水、油、泥浆、气压和操作系统等设备分别连接,不得渗漏,并对各分系统进行试运行检查,直至运行正常,操作灵活。
(7)主顶千斤顶一般由2~6只偶数组成,固定在组合千斤顶架上,与管节端面呈对称布置。千斤顶必须规格一致,油路并联,行程同步,共同作用,每台千斤顶的使用压力不得大于额定工作压力,千斤顶伸出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的最大行程应小于油缸行程10cm。
120o 90o
图2 主顶千斤顶布置示意图
(8)油泵站应设置在主顶千斤项的近旁由专人负责,油路顺直,接头不漏油。油泵应装有限压阀、溢流阀和压力表等指示保护装置。
(9)钢质顶铁应满足刚度大、不变形、放置时稳定性好、相邻面垂直、几何尺寸准确的要求。组合使用时,端面接触紧贴,顶铁与管节端面的接触必须平整、均匀。
(10)在工作井内按顶管管道的设计中轴线设置激光水准仪及架设平台激光水准仪的水准轴应和管道的设计中心线一致。
2、监理重点
(1)顶进工作井的后靠设施和土体的最大允许反力必须经过计算,并满足最大顶力的需要,必须结构稳定,无位移,必要时对结构后靠及土体予以加固。
(2)在顶管进出预留洞的一段距离范围内,通常可取10~20m,视土体特性、机头类型、周边地下管线、建筑物的情况,应采取井点降水、土体加固及特设的保护措施,保持土体稳定,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安全,确保机头顺利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进出洞口,防止水土流失、机头下沉磕头。
(3)工作井的洞口必须设置止水圈和封门板,止水圈应在整个顶管过程中能有效防止水土和触变泥浆的流失,封门板应抽拔方便。
(4)导轨、顶机、千斤顶、油泵站、后靠的布置、安装,应顺序进行,达到导轨稳定,顶机平稳,轴线、标高、坡度符合顶管设计要求。顶机及相关设备应进行单机、单系统调试,并进行整机系统运行试车,操作运行正常后才能拆除封门机头顶入土体。在顶进过程中,全部设备应有专人维护和保养。
(5)多个千斤顶同时使用时,必须规格、型号一致,油路并联,行程同步,若有偏差应查明原因,调整合格后才准予使用。
3、质量标淮与检验方法
(1)工作井后靠墙结构稳定,无位移,与顶机轴线垂直,后靠墙的承压面积应符合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其允许偏差:宽度5%,高度5%,垂直度1%。
检验方法:钢尺丈量,测斜仪。
(2)导轨应安装稳固,轴线、坡度、标高符合顶管设计要求。
允许偏差:轴线3 mm(左右),标高0~+3mm。
检验方法:经纬仪、水准仪。
(四)顶管接收井相关设备的安装
1、施工要求
(1)接收井为Φ4000mm钢筋混凝土沉井。
(2)接收井井壁预留的洞口主要供机头进洞时一次性使用,故洞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口构造比工作井的出洞口要简单。进洞口应按设计图纸要求用C15素混凝土封堵。待机头靠近洞口时开凿封门随即顶出机头。
(3)接收井在机头进洞前临时安设承接机头的导轨架,导轨的标高、中轴线必须和机头进洞时相一致,并安装稳固,足够支承机头设备及机内的土重。导轨设置的施工要求同工作井导轨设置的施工要求。当机头较长时,可将机头的前部与后部的工具管分段顶入洞口,脱出后分段吊出接收井。
(4)机头设备吊出接收井后,冲洗干净,检修保养,供下次顶管使用。 2、监理重点
(1)接收井的平面位置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设置在高压电线下、车辆出入口及交通繁忙处;并尽可能避开地下管线、建筑物一定距离,必要时采取井点降水、土体加固、管线吊固等措施,确保管线及建筑物的安全。
(2)只有当机头已靠近洞口时,才准于开凿洞口。机头进洞口前应控制水冲和切土,缓慢顶进,平稳顶入洞口。
(3)导轨必须与进洞机头对中并安装牢固,导轨标高应与机头进洞时标高一致,当导轨标高低于机头时,应用木板垫塞,防止机头磕头,损坏设备及管接口。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1)导轨应安装稳固,轴线、坡度、标高符合顶管设计要求。
允许偏差:轴线3 mm(左右),标高0~+3mm。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检验方法:经纬仪、水准仪。
(五)顶力估算及中继环 1、施工要求
(1)顶管前必须根据工程设计选用顶管机头的类型、土质、管径、顶进长度、覆土深度、工作井的结构类型、后靠土体、顶管工艺等因素,对顶力进行分析和估算。对工作井结构后靠及土体所能承担的顶进反力进行验算。
①后座反力常用的计算方法(一):
忽略钢制后座的影响,假定主顶千斤顶施加的顶进力是通过后座墙均匀地作用在工作坑后的土体上,为确保后座在顶进过程中的安全,后座的反力或土抗力R应为的总顶进力P的1.2~1.6倍,反力R可采用公式2计算:
2KpRBH2cHKhHKpp2 公式 2
式中:R——总推力之反力,kN;
——系数,取=1.5~2.5;
B——后座墙的宽度,m;
——土的容重,kN/m3;
H——后座墙的高度,m;
Kp——被动土压系数(见表7.1.8);
c——土的内聚力,kPa;
h——地面到后座墙顶部土体的高度,m。
在计算后座的受力时,应该注意的是:a、油缸总推力的作用点低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于后座被动土压力的合力点时,后座所能承受的推力为最大;b、油缸总推力的作用点与后座被动土压力的合力点相同时,后座所承受的推力略大些;c、当油缸总推力的作用点高于后座被动土压力的合力点时,后座的承载能力最小。因此,为了使后座承受较大的推力,后座墙尽可能埋入土中多一些。
土的主动和被动土压系数值 表5-3
土的名称 软土 粘土 砂粘土 粉土 砂土 砂砾土 土的内摩擦角被动土压系数Kp(º) 主动土压系数KA KpKA 10 20 25 27 30 35 1.42 2.04 2.46 2.66 3.00 3.69 0.70 0.49 0.41 0.38 0.33 0.27 2.03 4.16 6.00 7.00 9.09 13.67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②后座反力常用的计算方法(二):
在设计后座墙时,将后座板桩支承的联合作用对土抗力的影响加以
图3 考虑支撑作用时土体的载荷曲线 图4 简化的后座受力模型
考虑,水平顶进力通过后座墙传递到土体上,近似弹性的荷载曲线(如图3),因而能将顶力分散传递,扩大了支承面。为了简化计算,将弹性载荷曲线简化为一梯形力系(如图4),此时作用在后座土体上的应力可通过公式3进行计算:
pred2h2ph12h2h3pVbh2 公式 3
式中:
Pred——作用在后座土体上的应力,kN/m2;
V——顶进力,kN; b——后座宽度,m;
h2——后座高度,m。
从图4中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后座的稳定,必须满足下列关系式:
eppred
这里:ep——被动土压力,
epKph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安全系数,通常取≥1.5;
h——工作坑的深度,m。
所以由上述公式经过整理可得后座的结构形状和允许施加的顶进力
F的关系如下:
在不考虑后背支撑时:
FKphbh2 公式4
在考虑后背支撑情况时:
FKpbh2h12h2h3 公式5
按设计图纸浇筑混凝土后背墙,并按要求设置在达到其强度的80%以上时才可以承受顶进力。
(2)顶力P由机头土面的迎面阻力Ps和顶管管壁外周摩阻力(F)两部分组成,顶管的顶力可按下式计算(亦可采用当地的经验公式确定):
2PfD12H(2HD)tg451LPs2D1 公式6
式中:P——计算的总顶力,kN; γ——管道所处土层的重力密度,kN/m3; D1——管道的外径,m;
H——管道顶部以上覆盖土层的厚度,m;
——管道所处土层的内摩擦角;
ω——管道单位长度的自重,kN/m; L——管道的计算顶进长度,m;
f——顶进时,管道表面与其周围土层之间的摩擦系数,其取值可按表8所列数据选用;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Ps ——顶进时顶管掘进机的迎面阻力(其取值见表9),kN。
顶进管道与其周围土层的摩擦系数 表5-4
土层类型 粘土、亚粘土 砂土、亚砂土 湿 0.2~0.3 0.3~0.4 干 0.4~0.5 0.5~0.6 ①采用敞开式顶管法施工时,顶管掘进机的切入阻力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PSDStSpS 公式7
这里:PS——切削阻力,kN;
DStS——顶管机外径,m;
——切削工具管的壁厚,m;
——单位面积土的端部阻力(见表9),kN·m-2。
不同地层的单位面积土的端部阻力
pSpS 表5-5
土层类型 软岩,固结土 砂砾石层 致密砂层 中等密度砂层 松散砂层 硬-坚硬粘土层 软-硬粘土层 WORD格式整理
ps /kN·m-2 12000 7000 6000 4000 2000 3000 1000 范文范例参考
粉砂层,淤积层 400 ②在封闭式压力平衡顶管施工中,迎面阻力可以用如下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Ps13.2DSN 公式8
这里:Ds——掘进机外径,m; N——土的标准贯入指数。
(3)为减少顶进阻力,特别应减少管壁外周与土层的摩阻力,增加顶进长度,提高顶管质量,减少地表变形。顶管施工中应沿管壁外周均匀压注触变泥浆。
(4)当顶进阻力超过主千斤顶的允许总顶力、混凝土管节的允许顶力或工作井后靠土体的允许反力,又不能直接达到设计的顶进长度时,应在顶进管道的适当位置安装中继环,形成机头掘进切土,中继环接力顶和主千斤顶顶进的组合顶力系统。
(5)中继环的安装位置由顶力计算确定,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具体的安装位置做出明确的规定。
(6)中继环应刚度大、不变形、安装方便、尺寸精确,在使用中具有良好的水密性,接口伸缩应耐磨。 2、监理重点
(1)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顶力的估算、中继环设定的位置、数量、工作井结构后靠强度及后靠土体所能承担的顶力等,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的实际状况。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2)中继环的结构型式、几何尺寸、与管道的连接等应符合设计图纸,并进行实地检查和测量。中继环的千斤顶应做到同步同行程,不漏油;橡胶止水圈应耐磨,满足中继环反复伸缩的运行特点,密封、不漏油。单个中继环的总顶力应大于该段的顶力,并留有足够的余量。中继环使用前必须进行调试检查,使用中不得带病运行,发生故障应立即修复。
(3)顶管中最大顶力必须小于管材设计允许的顶力。
(4)工作井的主千斤顶的最大总顶力,必须小于工作井后靠结构设计允许顶力和后靠土体所能承受的顶力,并留有一定的余量。必要时应对后靠结构及后靠土体进行加固。
(5)为减少顶力和控制力的突增,除增设中继环,还应采用触变泥浆减少管壁与土体的摩阻力。必须连续顶进,减少停顶的时间,顶进中应勤挖土、勤顶进、勤压浆、勤测量、勤纠偏,以控制顶力的突增。
(6)对顶管机的工作状况、技术参数、顶力、中继环的设置与使用、顶进长度、触变泥浆的压注、纠偏、地面沉降、后靠等情况与数据,施工中应作详细真实的记录。监理人员应到现场旁站并收集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应有超前和防范意识,对遇到的异常情况及时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顶力突增,甚至“抱管”顶不动等事故发生。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1)中继环的几何尺寸、千斤顶的布设应符合设计图纸和顶力的要求,中继环的壳体应和管道外径相等。
检验方法:按中继环工艺设计图和管材尺寸,用钢尺丈量。 (2)顶力的配置应大于顶力的估算值并留有足够的余量。实际发生的最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大顶力应小于管材允许的顶力。中继环的设置应满足顶力的要求,并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
检验方法:按千斤顶的规格、技术参数计算顶力,并核对管材强度资料。顶进中应对管节内壁和接口进行外观裂缝及破损检查。
(3)中继环、千斤顶应与油泵并联,行程同步,油压不能超过设备额定参数,使用应伸缩自如,不漏油和泥水。
检验方法:检查油路安装,核对规格,设置油压控制阀,使用前进行调试检查。
(六)管节出洞 1、施工要求
(1)机头顶出工作井预留洞前,必须对所有顶管设备、压浆、测量、管材、人员组织等进行全面检查。经整体联动调试运转,确认全系统设备技术状态正常后,方可准备开洞门机头出洞。
(2)洞口封板、封堵及止水圈,必须按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正确安装就位。
(3)拆除封门前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技术措施,视土质、地下水,对洞口外土体进行井点降水或注浆加固。确保土体稳定,防止洞口开启后土体流失,造成机头及管节的下沉“磕头”。若洞口外土体比较软弱时,为防止“磕头”可酌情预留“抛高”。
(4)洞口外的地下管线和地面构筑物,必须采取加固保护措施,确保安全,并进行沉降监测。
(5)拆除洞口封堵后,应在安全条件下,尽快清除洞口处残留的金属物件或硬物,并迅速将机头顶入土层。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6)管道与机头工具管的连接应插口在前,承口在后,并按设计要求安装木衬垫及橡胶止水圈等接口材料。
(7)在软塑或流塑土层中顶进,为防止机头飘移和“磕头”,宜将工具管与后几节(一般为1~3节)混凝土管以钢拉杆连成整体。
(8)机头、工具管及第一节管节出洞后,在工具管尾部和首节管插口连接处,即首节管预设的压浆孔应压注触变泥浆,做到随顶随压。 2、监理重点
(1)出洞前,监理必须对顶管整个系统的安装、单机调试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并检查设备联动调试,确认设备系统运转正常,各项准备工
作已经完成,才准于开顶出洞。未经监理批准,不准开顶。
(2)检查洞口止水圈的安装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应安装牢固、尺寸准确,能完全封堵机头与洞口的空隙,无渗出水土与触变泥浆。
(3)洞口前方的土体已采取措施得到稳固,确保拆除洞口不会产生水土流失。
(4)洞口前方的地下管线、地面构筑物,采取技术措施有效保护,并建立了沉降监测。
(5)机头出洞时,顶进操作应谨慎平稳、匀速推进,首节管出洞口后即应开始均匀压注触变泥浆。在管节出洞10~20m范围内,监理应检查并督促施工人员将切土、出泥、顶速、土压、轴线、标高等技术参数和操作,逐渐调整至正常状态。
(6)若机头出洞即遇到异物、机头下沉“磕头”等现象,应暂缓顶进,查明原因经处理再予顶进。特殊情况,有相应措施保护才可将机头退出,经处理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后再次顶入出洞。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1)拆除洞口封门后,应迅速将机头顶入土中,机头中心位置和高程应符合设汁要求。
检验方法:用激光经纬仪和水准仪测量。
(2)机头的工具管与管节连接时,工具管尾部至少有20~30cm搁在导轨上。
检验方法:目测或用尺量。
(3)机头和管节出洞后,洞口橡胶止水圈应严密封堵机头管壁与洞口的环形闻隙,水土与触变泥浆不冒出洞口。
检验方法:目测。
(4)严格控制工具管出洞10m范围内管道轨迹的偏差≯20mm。
检验方法:激光经纬仪测量。 (七)管节进洞 1、施工要求
(1)在一段管道即将顶通,机头离接收井进洞口还有一定距离时,应精确测量,并将机头中心逐渐调整并对准洞口,平稳顶进。
(2)接收井进洞口前沿土体应采取加固措施,如井点降水等。对进洞口附近有地下管线和地面构筑物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并进行沉降观测。
(3)机头入洞前,应在接收井内沿机头入洞方向安装接收导轨,导轨轴线和标高应与机头一致。导轨必须架设牢固、稳定,能足够支承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机头和工具管的重量。
(4)当机头临近进洞口时,才开始拆除洞口封堵,随即将机头、工具管和管节顶进洞口。机头及工具管先后顶至导轨上,即用吊车将设备分别吊上地面,经清洗保养后准备下段顶管使用。
(5)管节进洞后,即应用木楔将管道沿洞口楔紧垫稳,再用麻筋水泥将洞口空隙填实,防止水土流失。当有中继环的管道全部顶紧靠拢,停止顶进后,按设计要求完成管道与洞口的连接。 2、监理重点
(1)管节进洞前,必须严格监控机头轴线和标高并对准洞口,控制平稳顶进和纠偏量,确保机头、管节顺利顶入接收井洞口。
(2)对洞口处的土体、地下管线及地面构筑物,应采取必要的稳定和保护加固措施,并监测土体的变形情况。
(3)检查接收井内支承机头和工具管的导轨必须安装稳固,轴线与标高应与机头入洞方向一致。
(4)只有当机头端面临近洞口时,才准予拆除洞口封堵。洞口封堵拆除后,应随即将机头顶入洞口至导轨上,应防止机头在洞口前方土体中长时间停滞,发生“磕头”等弊病。管节入洞后,检查管壁与洞口间隙的封堵,防止水土流失。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1)管节出洞后,管端口应露出洞口井壁20~30cm,管道与井壁的连接必须按设计规定施工,达到接口平整、不渗水。
检验方法:外观目测,钢尺丈量。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2)管道轴线与管内底标高应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管节进、出洞允许偏差见《管节进出洞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经纬仪、水准仪测量。
管节进出洞允许偏差 表5-6
项 目 中线位移 Φ<管内地高程 1500mm Φ≥1500mm (八)管节顶进 1、施工要求
允许偏差(mm) ≤100m 50 +30,-40 >100m 100 +60,-80 +40,-50 +80,-100 (1)机头入土后应视土质情况将原设定的技术参数,随顶进随时调整切土、出泥、顶速、土压等技术参数,使顶进尽早进入正常状态。顶进中应经常测量并调整机头的轴心位置,贯彻勤测量、勤纠偏、微调的原则。
(2)管道连接按插口在前,承口在后的形式,排管组合。必须按设计规定安装木衬垫、橡胶止水圈等接口材料。
(3)管节顶出工作井洞口后,应即在机头工具管尾部与管节连接处压注触变泥浆,即“机尾压浆”。按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在管道顶进中,间隔顶入带有预留压浆孔的管节。在压浆孔中压注触变泥浆,随顶随压,定时定点,按量均匀压入,即“管中补浆”。在穿越地下管线及建筑物时,应避免做大的纠偏,并适当增加触变泥浆的压注量,在地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面沉降增量或采取纠偏顶进时,均应适当增如压浆量,即特殊地段“增量压浆”。
顶管中压注触变泥浆,对于降低管壁摩阻力、减少顶进力、支护成洞土体、减少土体流失和地面沉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管壁外周泥浆套的稳定,要求泥浆失水量小,粘滞度高,不沉淀,稳定性好,因此必须选择优质膨润土配置泥浆。其配合材料为:
① 膨润土:化学浆糊CMC、纯碱、水。膨润土和CMC应事先用水浸泡12小时以上。
② 膨润土矿粉:水=1∶9。拌制均匀的泥浆呈灰褐色,储存待用的泥浆应不泌水,每次使用前应复拌后再压注。
常用压浆压力为0.1~0.3MPa,压浆量通常为机头外径与管壁外径的空隙量的3~5倍,当土质松软、顶管纠偏、地面冒(漏)浆、地面沉降时,应酌情加大压浆量并调整压浆压力。压浆压力不宜过大,压浆应随顶随压,分次压注。
每一顶程施工结束后,应及时用水泥粉煤灰砂浆进行固化压浆,以减少后期沉降。
(4)顶进一定长度后,按施工组织设计布置中继环并继续顶进,直至一段管道贯通。
(5)顶进中对土质、土压、顶速、顶力、纠偏、压浆、顶程、轴线偏差等技术参数及机械运行情况,均应详细真实记录以备分析。
(6)顶进中机头如遇不明障碍物或顶力突增等异常情况,除作好记
录外,应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可派有经验施工人员进入机头排除障碍,不盲目顶进。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7)顶管前对使用的管道应逐节检查,对管壁、接口有裂缝、缺损的不得使用。
(8)中继环的设置与施工,详见《顶力估算及中继环》的有关内容。 2、监理重点
(1)机头顶进入洞后,必须按土质及时调整操作并监控各类技术参数,使顶管尽早进入正常状态。
(2)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要求的规定,检查设有压浆孔的管节和中继环的布置,检查并督促触变泥浆的压注应贯彻“机尾压浆、管中顺序补浆、随顶随压浆、特殊地段或地面沉降增量时增大压浆量”的原则,对压浆时段及浆量应作分析。
(3)检查纠偏措施并必须贯彻“勤测、勤纠、微调”的原则,经常检查机头内的照准板,以确定机头顶进的轨迹走向。若发生较大偏差,应分析原因,并督促分次逐步纠偏,防止纠偏过量,造成反复纠偏,影响顶管质量。机头内设的两组纠偏千斤顶的纠偏行程差值不能大于50mm。
(4)监理人员应随时掌握顶进状况,及时分析顶进中的土质、顶力、顶程、压浆、轴线偏差、地面变形等情况,针对发生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发现地面有冒浆,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封堵及减压措施。
(5)使用的管材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管材合格证、进场报审表、使用报审表、试验资料、外观及几何尺寸,必须达到顶管的质量标准和强度指标。发现管壁有裂缝、接口缺损等弊病的不准使用。
(6)中继环的监理重点参阅《顶力估算及中继环》的有关内容。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1)顶进中应贯彻“勤测、勤纠、微调”的原则,应控制最大纠偏角度。
检验方法:根据允许最大纠偏角度控制纠偏千斤顶的行程差值,用钢尺、塞尺量测管节接口的间隙差值反算偏角。
(2)管道顶进无偏移,管节不错口、不裂、不渗水,管底坡度不得有倒落水,管内不得有泥土、建筑垃圾等杂物。顶管的允许偏差应符合《顶管允许偏差表》的规定。
顶管允许偏差表 表5-7
项目 中线位移 Φ<管内地高程 1500mm Φ≥1500mm 相邻管节错口 内腰箍 橡胶止水圈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范围 每段 每段 点数 1 1 ≤100m 50 >100m 100 检验方法 经纬仪测量 +30,-40 +60,-80 水准仪测量 +40,-50 +80,-100 <15 不渗漏 不脱出 每段 每节管 每节管 每节管 1 1 1 1 钢尺量 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 (九)起吊设备配置 1、施工要求
在顶管施工中,必须在工作井和接收井的地面附近配备起吊设备,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以解决坑内顶管设备(导轨、顶机、顶铁等设备)、管材以及土方的垂直运输。
(1)在工作井和接收井的井位选定及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时,必须考虑起重机械的作业面及位置,尤其在井位附近有电力架空线时必须满足
起吊设备与电力线路有一定的安全间距,其最小距离可参见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相关规定。当不能满足最小安全距离时,可采取变更井位、另选起吊设备或临时搬移空线等方案,经技术比较后选定。 (2)在工作井配备的垂直起吊设备,常用的有门式行车、汽车吊、履带吊。其安装位置和起重能力必须满足顶管设备、管节、土方的重量和设备的装拆、移位及施工场地的条件。接收井由于只需在顶管贯通后吊出机头及导轨,施工相对较简单,一般以临时安排汽车吊为主。
(3)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维护保养、调试和试吊,重物吊离地面10cm,检查重物捆扎情况和制动性能,确认安全可靠方可使用。
(4)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操作规程交底,严禁非工种人员操作。 2、监理重点
(1)起吊机械的选型、设备的场地平面布置、起重能力必须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审核批准。超吊重量、吊臂长度、吊臂角度、起吊稳定性等与设备能力、现场施工条件、起重安全性等直接相关,必要时应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核算和加固。
(2)审核进场设备的合格证及操作人员的上岗证,督促施工单位在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调试和试吊,并检查调试和试吊的情况,确认安全可靠方可使用。起重设备应按规定,必须经劳动安全部门检验核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3)起重机械严禁超负荷工作,并不得同时进行升降、变幅、旋转或行走的动作。严禁非工种人员操作设备。
(4)严禁在起重机回转半径范围内有人或物,严禁重物在人头上越过或人站立在被吊物体上工作。
(5)督促施工单位建立现场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制度,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十)土方运输设备的配置 1、施工要求
(1)顶管施工的土方运输设备主要是指顶管掘进中土方在管道内水平运输设备、工作井垂直运输设备和场内地面运输设备。
(2)土方在管道内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设备的选型及配置,主要根据顶管机头的类型,管道口径的大小、土壤性质、每次顶进的出土量、顶进长度和环境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作合理的选定。
(3)采用泥水平衡式机头,掘进中切削土方在机头前端的泥水仓内混合成泥浆,直接由泥浆输送管、旁通装置及泥浆泵输出至工作井,再垂直压送到地面的泥浆池沉淀。溢流水仍可经泵管压入机头泥水仓循环使用。若工作井地面场地小无处设置泥浆池或情况特殊时,直接将泥浆打入罐车外运排放。
(4)手掘式顶管出土可选用人力车、轨道式土斗车、电瓶车等运输工具进行管内运输,至工作井后由坑口地面的行车、汽车吊等垂直运输机械吊至附近堆土场地。
(5)气压平衡顶管机通常在机头切土仓内设置“机械手”或小型反铲挖土,由螺旋输送机控制出土,再经水平和垂直运输设备运至地面。
(6)顶管施工的管道内由于通风条件差,应尽量避免使用排放有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害咽气的运输设备。
(7)运输设备的能力应大于顶管正常掘进时的出土量,确保顶机能正常均衡的推进。
(10)场内地面运输设备:
①土方吊出地面后,视出土量、运距和现场堆土条件,用人力车、机动翻斗车或自卸汽车将弃土运至堆土场。条件允许时,在工作井将电瓶车土斗用行车吊出地面后直接移送至堆土场排土。堆土场应具有良好
的排水和通行条件,存土应及时外运。
②水力机械出土的地面泥浆沉淀池,其容积应经过计算,并分格逐仓沉淀。泥浆池常采用半挖半砌,以降低泵送高度。 2、监理重点
(1)顶管管道内土方运输设备的规格、性能、运转、电量配置等均应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并应与顶机类型、土质、管内空间、运距、顶机的出土能力相匹配,经监理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2)检查运输设备的安装、调试及与整个顶管设备的适用性,确认系统工作正常后,准予投入使用。
(3)对泥浆水力输送的泵、管系统中应增设排渣装置(箱),以利清除石渣等固体物。若发生出浆管堵塞不通畅对,应停顶清除管道内异物后才能继续顶进。
(4)对平衡式顶管机的泥土(水)仓,应控制一定的压力,以平衡机头正面的土(水)压力。应随时观测并调节顶速、切土量和出土量,使机头维持一个较正常的压力值,进行平衡顶进,确保顶管质量。
(5)对水力出主的地面泥浆池的容积及结构的安全性应进行审核,应有足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够的容积存放泥浆,防止泥浆池的开裂及坍塌。池壁及浆管应不漏水,溢流水可循环利用,不准直接排入下水道及河道。 (十一)管道接口 1、施工要点
(1)管道接口按插口在前,承口在后的原则顶进。
(2)管道接口的形式及接口所用的木垫板、橡胶止水圈、钢套环等配件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尺寸准确,达到技术标准,钢套环无变形,焊缝平整。
(3)管道端口应平整,无缺损、裂缝,承插口外形尺寸准确。
(4)接口顶合前,承口的木垫板应榫接成环形粘贴到位,插口的橡胶圈应平顺安装到位。管端插口应对中承口缓慢顶入。
(5)顶管结束后,管道接口内侧间隙应按设计规定填嵌抹平,无渗水。橡胶圈应避兔阳光直接照射和雨雪浸淋,不应与酸、碱、油类有机溶剂等影响橡胶质量的物质接触,距离热源应在1m以外。橡胶圈应自然平放在室内的架子上,室内温度应<35℃,相对湿度不低于50%。 2、监理重点
(1)顶进前应对钢筋混凝土管、钢套环、橡胶密封圈和木衬垫材料从外观、几何尺寸及质量试验资料作详细检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达到技术标准,并经现场试装,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管道承插口外观应完好,无裂缝、缺损。钢套环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刃口无疵点,焊缝平整,肋板与环形钢板垂直,钢套环尺寸准确无变形。橡胶圈无裂缝、变形、老化、变质等现象。
(3)应逐个检查管道承插口的几何尺寸,槽口尺寸应准确,外观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光洁、平整、无气泡。
(4)接口顶合时应平整对中顶入,橡胶止水圈应均匀挤压到位,无扭曲、无挤出外露,与钢套环密贴,木垫板无松动脱落,与端口接合紧密,接口间隙应均匀一致。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1)木衬垫材料
①衬垫材料应力――应变力学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
检验方法:试验室检测。
②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通用图要求,衬垫环的允许偏差:曲率半径
±2mm,宽度±2mm,厚度±0.5 mm,每块长度+2~-4 mm。
检验方法:用钢尺丈量。
③衬垫表面不应有剥离、木节。
检验方法:目测
(2)橡胶密封圈应有产品合格证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报告,技术性能、断面尺寸和展开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应平整,接头良好,表面不得有油污、裂缝和机械损伤。
检验方法:试验室检测、钢尺丈量、外观目测。
(3)管道接口应按设计规定嵌垫密实,压光平整,接口平顺,不渗水。相邻管节错口允许偏差≤15mm。
检验方法:塞尺量测,目测钻管检查。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十二)顶进结束后的工作 1、施工要点
(1)一段管节顶通后,应及时将管道与进出洞口的空隙用木楔塞紧,并用麻筋水泥封堵,管道与井壁洞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2)对有中继环的应将中继环伸缩部分回缩,同时继续推顶将管道靠拢,拆除中继环千斤顶,经对中继环壳体清洗后,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对中继环部分浇筑钢筋混凝土内衬并抹光粉圆。
(3)利用原有压浆系统,压入水泥粉煤浆液,对触变泥浆套进行置换和固化,随即拆除压浆管封堵压浆孔并用水泥砂浆压光。
(4)将管道内的所有施工管线、出土设备、工作井内的全部顶管设备分拆后吊上地面。压浆设备、起重设备等按需要转入下一顶管工作井待用。
(5)对管道及接口自查,有损坏必须予以修补。内壁接口间隙,按设计要求进行嵌缝、密实、平整。
(6)对地下管线、构筑物、路面、铁路等按规定期限进行沉降测量。
(7)清除管内杂物。
(8)测量管道轴线、管底标高及管道长度,绘制管道竣工图。 (9)对有防腐要求的,应按设计规定施工防腐涂层。
(10)按设计要求在工作井、接收井内施工检查井、流糟、盖板、窨井,并修复路面,恢复原貌。 2、监理重点
(1)管道顶通后,端头一般应超过井壁20~30cm,并凿除超长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部分。管端与井壁洞口的封堵、连接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处理,并达到不渗不漏。
(2)中继环必须回缩到位,接缝无渗漏,浇筑钢筋混凝土内衬后,内壁应平整、圆顺、无渗漏。
(3)管道接口的间隙应均匀,如有渗漏水现象,应采用堵漏措施后,按设计要求嵌缝密实平整,并无渗水。
(4)防腐涂层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分层检查验收,原材料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涂刷前管道内壁必须干净、干燥。孔洞、气泡等,必须用腻子嵌填抹平。
(5)顶管结束应工完料清,按设计要求修复路面、场地,恢复原貌。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管道的压浆孔、内衬接口应封嵌密实,外观平顺。管道内应清扫干净无杂物,内壁及接口无渗漏水现象,管道顺直无倒落水。
检验方法:目测检查。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八、闭水试验和竣工验收
(一)闭水试验
1、 无压力管的试验管段应按井距分隔,长度不宜大于1Km,带井试验,且在闭水试验时,监理人员应检查下列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1)管道的检查井外观质量已验收合格; (2)管道未回填土且沟槽内无积水; (3)全部预留孔应封堵,不得渗水;
(4)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并应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应封堵坚固,不得渗水;
2、监理人员对管道闭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米计;
(2) 当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米计;
(3) 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10米,但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应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
(4) 管道闭水试验应按本规范有关要求执行,无压力管严密性试验允
许渗水量:见下表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 表6-1
管材 管道内径(mm)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允许渗水量(m3/(24h•Km)) 21.62 25.00 27.95 30.60 33.00 35.35 37.50 39.52 41.45 43.30 45.00 46.70 48.40 50.00 51.50 53.00 54.48 55.90 砼管、钢砼管、陶管及管渠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Q=1.25(D)1/2 式中
Q-允许渗水量(m3/((24h•Km)) D-管道内径 (mm) (二)竣工验收
1、管道工程施工必须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隐蔽工程
应经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监理人员在隐蔽验收时,应检查其施工单位下列资料是否齐全:
(1) 管道及附属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 (2) 管道的位置及高程; (3) 管道的结构和断面尺寸; (4) 管道的接口,变形缝及防腐层; (5) 管道及附属构筑物的防水层; (6) 地下管道交叉的处理;
(7) 管材,管件,附属设备到工地的检查记录; (8) 材料有关的所有质保资料;
(9) 管道支墩设置,井室等构筑物的砌筑情况; (10) 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等的工程情况; (11) 管道分段水压试验;
(12) 管道回填土压实系数检验记录;
(13) 随管道埋地铺设的路线及警世带的记录和资料;
2、管道工程竣工验收时,监理人员应要求施工单位提供以下有关资料:
(1) 主要材料和制品的合格证或试验记录;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2) 竣工图及设计变更文件; (3) 管道的位置及高程的测量记录; (4) 砼、砂浆、防腐、防水及焊接检验记录; (5) 管道的闭水试验记录; (6) 中间验收记录及有关资料; (7) 回填土压实度的检验记录; (8)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9)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3、管道工程应由主管部门组织施工、设计、建设、监理及其他有关单位联
合验收,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将有关资料,施工及验收的文件立卷归档。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九、安全施工监理
(一)、安全施工监理目标及原则 1、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目标:
(1)创建“安全文明工程”。 (2)无人身死亡事故。
(3)无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事故。 (4)无重大交通事故。 (5)无重大火灾、洪灾事故。 (6)杜绝重伤事故。
(7)杜绝重复发生相同性质的事故。
2、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准则
(1)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的规程规范和工程的有关文件。
(2)坚持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一起抓,一样抓。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施工任务的同时,也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当安全生产与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发生矛盾时,进度服从质量,质量、进度服从安全。
(3)“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每个监理都应认真履行自己的安全生产职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责,认真学习,自觉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及安全施工措施,不违章作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应在各自主管业
务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并接受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 3、监理单位对安全施工活动承担的职责:
(1)协助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安全资质、安全保证体系、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度汛措施等进行审批,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
(2)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参与协调和处理施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安全问题,并监督承建单位落实必要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3)当承建单位安全生产严重失控时,建议建设单位下令进行停工整改。
(4)协助对各类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定期向建设单位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二)、组织机构与监督管理体系
1、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组成原则:
(1)单位行政第一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各级行政第一负责人为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2)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3)在行政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下,设立专职安全生产监督机构。 (4)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监督体系,要报业主单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位和监理单位备案。
安全监督机构的组成:
总监理工程师: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监督领导小组组长。 总监代表:安全监督整改常务负责人,安全监督领导小组常务副组
长。
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为监理范围安全第一责任人,为组员。 专业监理工程师:兼职安全监督工程师,为组员。
2、 遵照“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都要制订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要报监理单位,以便检查监督。3、现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根据工程招、投标合同文件及监理合同规定:
(1)施工单位是其所承包工程项目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的责任单位。 (2)监理单位是其所承担监理工程项目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督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
(3)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并不意味着可以免除或减轻施工单位对所承包工程项目应承担的全部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在总监理工程师领导下,分为组织实施和监督两个系统协同管理。
(1)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施工安全组织实施管理系统,在管生产的同时管好安全,这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要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2)监督管理系统以专职安全监督系统为核心,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专职安全监督部门受同级第一责任人领导,代表第一责任人行使安全监督职能。同时受上一级安全监督部门领导。监理专职安全监督部门,一般情况下在现场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不直接下达指令,发现的安全隐患和提出的整改要求,通过组织实施系统和施工单位的专职安全监督部门执行。
(3)如果发现严重隐患,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有权当场发布停工整改指令,并及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
施工单位专职安全监督部门的职能:
(1)检查落实逐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书执行情况,考核各级安全生产业绩,兑现安全生产奖罚条例。
(2)对本单位所承包施工范围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检查、督促、核实整改结果。
(3)领导、监督、考核下级专职安全部门和人员履行安全监察职责情况。
(4)组织安全教育、培训。
1)组织各级责任人学习安全法规,安全理论和安全管理知识。 2)组织专(兼)职安全员的培训发证和资格考查。 3)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并监督持证上岗。
4)组织协作单位和劳务人员的注册、登记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5)组织安全生产宣传和全员的安全教育。
(5)制订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参加安全生产措施的编制和审查。并监督执行。
(6)负责安全事故(包括未遂事故和安全险情)的统计、报告和安全信息的通报和及时传递。
(7)检查、指导作业班组的班前会和预知危险活动。施工单位一、二级安全部门及以下各级专职安全员,要经常参加、检查、指导班前会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和预知危险活动。
(8)参于协调各单位间和本单位各作业队间的安全生产问题。 (三)、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监理
1、在工程开工前,承建单位应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上报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
(1)安全资质及证明文件(含分包单位)。 (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3)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安全专业人员配备。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
2、根据承建单位上报的有关文件,监理单位配合建设单位进行审查,经检查并具备以下条件后才能开工:
(1)承建单位(含分包单位)安全资质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工程施工合同的规定,并建立、健全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2)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机构,并配备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
(3)编制实施性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并落实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安全度汛措施和防护措施。
(4)检查开工时所必须的施工机械、材料和主要人员是否到达现场,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已经到位,避免不符合要求的安全设施和设备进入施工现场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及上岗证。
(6)对所有从事管理和生产的人员施工前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重点对专职安全员、班组长和从事特殊作业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加强职工安全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意识。
(7)分部工程开工前应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8)在施工开始之前,应了解现场的施工环境,人为障碍等因素,以便掌握有关资料,及时提出防范措施。
(9)掌握新技术、新材料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在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教育。 (四)、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理
1、施工过程中,承建单位应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生产
的规章和标准、建设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和有关安全生产的过程文件。
2、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安全保证体系正常运转,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
3、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及安全防护措施,认真执行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确保人员、机械设备及工程安全。
4、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加强现场监督与检查,专职安全员应每天进行巡视检查,安全监察部每旬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视工程情况在施工准备前,施工危险性大、季节性变化、节假日前后等组织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和验收。
5、接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积极配合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组织的安全检查活动。
6、安全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各工序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发现违章作业及安全隐患应要求承建单位及时进行整改。
7、加强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产芋每月25日前将承包项目的安全生产情况以安全月报的形式报送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
8、按要求及时提交各阶段工程安全检查报告。见附表安全检查报告。
9、 组织或协调对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按要求及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五)、安全检查操作规程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制定如下工程作业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1)施工用电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2)设备及物质存放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制订如下安全检查操作规程。
1、施工单位日巡查
施工单位各级生产负责人,对自己所管范围的安全生产,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布置,并检查落实,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作业队和班组负责人,每天参加或主持班前会和预知危险活动,并做好记录,随时检查作业人员执行班前会要求的情况和安全生产情况。
施工单位安全部门专职安全员,每天进行现场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和“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当即口头或书面通知当事人和有关生产负责人进行整改,并通报施工单位一级安全部门。每天做好记录,书面整改通知留底备查。
施工单位一级安全部门,每天要有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在现场巡查,检查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各施工部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各级安全员的工作情况。
施工单位一级安全部门,应每天召集安全员碰头会,汇总各级安全员通报的问题、安全隐患和各类安全事故(包括轻伤事故、未遂事故和安全险情,下同)。对反映的问题给以协调解决,对安全隐患发出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对一般安全事故应在12h内,报告监理单位安全部门,对伤亡事故要立即报告监理单位安全部门及业主单位。 2、监理部日巡查
监理部各级监理人员每天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和“三违”现象,当即通知施工单位有关生产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进行整改。也可以当即制止,直至报告总监下达停工令。
项目工程师及以下各级监理人员,要经常参加并检查当班的施工单位班前会和预知危险活动。负责当班的施工部位的安全监督。
监理日志中,必须记录当班的安全隐患及整改情况和班前会及预知危险活动等安全生产情况。
现场发生安全事故,在现场知道情况的监理人员都应在12h内,报告监理单位安全部门,紧急情况和伤亡事故应立即报告。
监理部安全部门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每天进行现场安全巡查,经常参加、检查施工单位的班前会和预知危险活动,以及施工单位安全部门每天召开的安全员碰头会,作好日巡查记录。
监理部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现场发现安全隐患,当即口头或书面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专职安全人员或生产负责人,进行隐患整改,直至下达停工整改指令。
监理部专职安全员,现场发现的或者在施工单位了解到的安全隐患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和安全事故,应在当天报告监理部门负责人。
监理部把每天施工单位安全部门和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及现场监理人员报告的安全信息进行核实、汇总,按TGPMS施工安全子系统的要求,交信息管理部门填报上网。 3、周安全检查和例会
业主、监理、施工三方每周进行联合安全生产检查和召开安全例会。由施工单位安全部门主持,施工单位生产部门、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参加。
三方周安全检查和例会,在监理和施工单位日巡查的基础上,可以针对重点施工部位或工种、项目进行联合检查后召开例会,也可单独召开例会,参加检查和开例会的人员都应做好记录。
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三方周例会的内容: (1)对本周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回顾。
(2)根据上周提出的隐患整改要求通知单的内容,报告隐患整改情况,对到期未整改完毕的隐患,应说明原因并重新规定整改完成期限。
(3)对注重安全工作的好人好事提出表扬或奖励。
(4)根据巡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 (5)发会议纪要和整改通知。
(6)确定下周的安全工作计划及工作重点。 4、安全生产月联合检查和例会
由承包单位主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总结一个月来的安全生产工作,考评下属单位的安全生产和安全员的工作情况,确定下月的安全工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作计划和重点。
工程月安全生产例会,由监理部组织,总监理工程师主持,业主单位、各施工单位生产部门负责人和安全部门负责人参加,监理单部负责人、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参加。
月安全例会可结合月安全检查工作召开,也可单独召开。
月安全联合检查(含安全文明施工)由监理单位安全部门组织,可以随机抽查某些施工部位,可以检查重点部位或重点项目、重点工种,参加人员必须填好检查记录表。
工程月安全例会的内容一般为:
(1)施工单位介绍一个月来安全生产情况,安全管理情况,安全隐患整改情况。
(2)现场安全生产,各标段间需要协调的问题。
(3)监理部通报一个月来,施工中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和发生的安全事故情况,以及对下月安全工作的要求。
(4)与会人员对工程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5)业主对安全工作下达指示和提出要求。 (6)总监总结。
(7)监理部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整理会议纪要。 (六)、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安全事故是指在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机械设备事故。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遵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规定执行。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1、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
(1)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一般质量事故。 ①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 ②影响使用功能或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严重质量事故。 ①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②严重影响使用功能或工程结构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③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大质量事故。 ①工程倒塌或报废;
②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3人以上; ③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
按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又将重大质量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①凡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 ②凡造成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的为二级;
③凡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为三级;
④凡造成死亡2人以下,或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的为四级。
(4)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故 ①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 ②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③其他性质特别严重。
2、安全事故报告
安全隐患
一般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发现的,自己下整改通知,整改、落实;监理发现安全隐患,当场不能整改的,向施工单位安全部门发“现场安全工作联系单”,施工安全部门检查落实,及时反馈整改情况,并在月安全例会上介绍本月的安全工作时通报。
安全险情
(1)凡是几乎或容易造成人员伤害而没有伤害到人员的事故、部位,如发生以下情况(并不限于)者,属安全险情。
1)作业处附近即将要坍塌或已经坍塌; 2)高处作业排架倾倒; 3)人员高处坠落;
4)重物、吊物、吊罐等高处坠落;
5)混凝土吊罐、吊物失控,溜滑到地或撞人伤物; 6)门塔机碰撞;
7)仓面失火,影响施工、影响工程质量;
8)人员误闯炮区或不听从警戒人员指挥进入炮区,险些发生事故; 9)施工范围交通未遂事故。
(2)发生安全险情,施工单位应在24h内报监理单位及业主单位。
一般质量事故
一般安全事故,施工单位应在6h内口头或电话报监理单位及业主单位,事故快报12h内送达监理单位、业主单位。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严重、重大、特别安全事故
发生严重及以上等级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口头或电话报告监理单位、业主单位,按隶属关系逐级快速上报政府有关部门,事故快报24h内送达以上各单位。
安全险情和各等级安全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时限的,由事故调查组建议有关部门或单位,对有关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安全事故调查
发生各等级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各级监理人员,在现场发现安全险情和各等级的安全事故,必须及时向有关工程部门和总监报告,协助事故发生单位保护好现场。
发生安全险情,监理单位和事故发生单位一起参加现场查勘。由事故发生单位按事故处理要求组织调查处理,提出结案报告,报送监理单位、业主单位。
发生一般安全事故,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事故发生单位一起查勘现场,监理参加调查。由事故发生单位调查、处理、提出结案报告,报送监理单位、业主单位。
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事故发生单位一起参加现场查勘。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持,成立调查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参加。调查组提出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由事故发生单位负责处理。处理完后,事故发生单位提出结案报告,报送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市安全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生产监督管理局,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复结案。
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指定的单
位)、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和事故发生单位参加。调查组提出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由事故发生单位负责处理。处理完毕,由事故发生单位提出处理结案报告,报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复结案。
发生特别安全事故,由国家安全监督部门会同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业主单位、监理单位、事故发生单位参加。调查组提出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由事故发生单位负责处理。处理完毕,由事故发生单位提出处理结案报告,报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由业主转报有关部门,由国家安全监督部门批复结案。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确定事故责任者;
(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4、事故处理
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的,由企业主管部门或者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90d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80d。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当公开宣布处理结果。
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必须遵循“三不放过”原则: (1)事故原因调查分析不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3)没有提出防范措施、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5、事故统计
事故统计职责范围
(1)业主负责统计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2)施工承包单位、运行管理单位和设计等有关单位,负责统计所承包的工程或项目及本单位所有施工或管理人员(包括全民所有制职工、合同工、临时工、农民工等)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3)监理部,负责统计所监理的工程项目和施工承包单位的施工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人员以及本单位在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七)、安全信息收集与传递 1、安全信息的内容
(1)安全事故信息,包括安全事故,未遂事故,安全险情和安全隐患,按表7.1-1和表7.1-2进行填报。
(2)安全会议信息: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组织召开的安全会议,按表7.1-3进行填报。
(3)安全培训信息: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织或参加的各类安全培训,按表7.1-4进行填报。
(4)安全检查信息: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织的各种安全检查,按表7.1-5和表7.1-6进行填报。
(5)安全措施信息:指影响较大的专门采取的安全措施,按表7.1-7进行填报。
2、安全信息的收集
安全信息收集通过现场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和各级安全员的巡查报告及各单位安全部门组织的活动获得。 3、安全信息的传递
(1)现场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和各级安全员,每天在现场巡视、检查、监督中收集的信息,当班(天)向同级第一安全生产责任人汇报,同时向上一级安全部门报送。
(2)施工单位一级安全部门,把收集和组织的信息及二级单位安全部门报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送的信息汇总后,及时向监理单位安全部门报送。报送内容应符合要求,其中安全事故信息包括各类安全事故,安全险情和较大、重大、特大机械事故。
(3)监理部把收集和组织的信息及收到的各工程部门、各施工单位报送的信息汇总,当天向总监汇报,同时按TGPMS安全子系统要求上信息网。
(4)业主单位等需要信息网上以外的信息,可以直接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以书面形式报送。
(5)信息传递时间
1)安全事故信息的传递,按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2)其余信息,施工单位应在事件发生后24h内报监理单位安全监督部门。每周星期天,应把一周的安全信息报监理单位安全监督部门。监理单位安全监督部门得到信息后,经核实,6h内上TGPMS信息网。 (八)、危险源辨识
本工程危险较大的工程项目,数量多、种类多且施工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按照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等文件要求进行控制。
顶管施工中的高风险区域为沉井下沉、逆作法施工工作井、顶管机吊运垂直运输、顶管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及埋深较深地层的推进、顶管机进出洞的掘进等。
1、顶管法施工中常见的事故
(1)由于工作井内垂直运输出土及管道时,未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设置防护设施或监护不当,造成垂直运输发生坠物伤人事故。
(2)由于顶管顶进长度的测量误差,造成顶管接近接收井时,引起接收井的破坏,造成掩人或撞毁设施等安全事故。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3)本工程顶管埋深深,采用气压平衡施工工艺时,气压舱舱门发生事故时,引起作业人员的生命危险。
(4)本工程地质复杂,在岩石中顶进时,必须采取爆破施工,爆破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当造成哑炮, 排除哑炮过程中人员面临危险。
(5)由于照明不足、通风排气设施不到位等不利地下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影响而造成施工人员出现缺氧和中毒事故以及人员伤亡事故。
(6)由于管道内防火和通风措施不到位,造成管道内发生火灾或因可燃气气体而产生的爆炸、火灾等事故。
2、人工挖孔桩常见事故
(1)由于施工方案失误,或施工措施不当尤其是对人工挖孔桩围护支撑措施不当,造成支撑强度不足,土壁塌方危及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2)由于临边无防护或防护措施不力,造成人员坠落伤害或坠物伤人。 (3)由于开挖时对周围地下管线及建筑物的保护措施不力,或监测控制工作不到位,造成对周围地下管线或建筑物的损坏。
(4)由开挖时,围护不到位造成周边地区水土流失,出现流砂等现象。 (5)垂直起吊设备失灵,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 3、基坑开挖中的常见事故
(1)由于施工方案失误,或施工措施不当尤其是对基坑围护支撑措施不当,造成支撑强度不足、基坑失稳,土壁塌方危及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2)由于临边无防护或防护措施不力,造成人员坠落伤害或坠物伤人。 (3)由于基坑开挖时对周围地下管线及建筑物的保护措施不力,或监测控制工作不到位,造成对周围地下管线或建筑物的损坏。
(4)由于基坑开挖时,围护不到位造成周边地区水土流失,出现流砂等现象。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附录
1、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的操作规范
1、顶进工作开始前应检查和注意如下事项:
检查液压动力站的液压油是否加注充分;
应确保液压管路和泥浆管路各接头连接正确、可靠; 操纵台上的所有控制开关都应处于空档或停止位置; 确保供电电源符合要求; 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正确无误。
2、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操作台上的按钮来控制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启动之前,所有按钮开关和选择开关都应处于“断开”或“停止”位置; 合上电源开关,指示灯亮,接通电视监控器; 调整测斜仪到零位;
启动基坑旁路装置的进泥泵和排泥泵; 按下液压动力装置的“启动”按钮;
把泥浆送入顶管掘进机后,调整泥浆压力达到稳定值; 启动切削刀盘,使其开始旋转切削土层;
起始顶进时,调整电视监控屏上土压表的显示的压力数值,使之保持在设定
的压力值范围内;
确保掘进机工作平稳,当切削刀盘位移指示器指在“零位”左右时,表明掘
进机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中;
掘进机在正常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还应经常通过电视监控器上仪表的显示
进行适当调整,主要操纵内容包括:调整土压力,控制切削刀盘位移,启闭主切削刀具,纠偏油缸行程的伸缩,操作泥浆截止阀,操纵旁通阀,泥浆流向变换,抽除掘进机内积水,等等。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3、泥水平衡掘进机的停机操作应按如下程序进行: 主顶千斤顶停止顶进作业; 停止切削刀盘转动;
把机内“旁通阀”开关拨到“开启”位置; 把“泥浆截止阀”拨到“闭合”位置; 关闭“机内液压动力机组”开关; 关闭“进泥泵”和“排泥泵”; 开启“放泄阀”; 关闭“工作回路”开关; 关闭电视监控器及主电源。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2、沉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一、沉井制作 外壁粗糙、鼓胀 1.现象
沉井浇筑混凝土脱模后,外壁表面粗糙、不光滑,尺寸不准,出现鼓胀,增大与土的摩阻力,影响顺利下沉。
2.原因分析
(1)模板不平整,表面粗糙或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未清理干净,脱模时,混凝土表层被粘脱落。
(2)采用木模板,浇筑混凝土前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水分被吸去,致使混凝土失水过多,疏松脱落形成粗糙面。
(3)采用钢模板支模,未刷或局部漏刷隔离剂,拆模时,表皮被钢模板粘结脱落。 (4)模板接缝、拼缝不严密,使混凝土中水泥浆流失,而使表面粗糙;或混凝土振捣不密实,部分气泡留在模板表面,混凝土形成粗糙。
(5)筒壁模板局部支撑不牢,或支撑刚度差,或支撑在松软土地基上;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受振,或地基浸水下沉,造成局部模板松开外壁鼓胀。
(6)混凝土未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漏振或下料过厚,振捣过度,而造成模板变形,筒壁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或鼓胀。
3.预防方法
(1)模板应经平整,板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浇水湿润,清洗干净;钢模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少于二遍,不得漏刷。
(3)模板接缝、拼缝要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刮腻子堵严,防止漏浆。
(4)模板必须支撑牢固,支撑应有足够的刚度;如支撑在软土地基上应经加固,并有排水措施,防止浸泡。
(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浇筑,严防下料过厚及漏振、过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至气泡排除为止。
4.治理方法
井筒外壁粗糙、鼓胀主要是增大了下沉摩阻力,影响下沉,应加以修整。即将粗糙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素水泥浆或1:3水泥砂浆抹光。鼓胀部分应将凸出部分凿去、洗净,湿润后亦用素水泥浆或1:3水泥砂浆抹光处理。
井筒裂缝 1.现象
井筒制作完毕,在沉井壁上出现纵向或水平裂缝,有的出现在隔墙上或预留孔的四角。 2.原因分析
(1)沉井支设在软硬不均的土层上,未进行加固处理,井筒浇筑混凝土后,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井筒裂缝c
(2)沉井支设垫木(垫架)位置不当,或间距过大,使沉井早期出现过大弯曲应力而造成裂缝。
(3)拆模时垫木(垫架)末按对称均匀拆除,或拆除过早,强度不够,使沉井局部产生过大拉应力,而导致出现纵向裂缝。
(4)沉井筒壁与内隔墙荷载相差悬殊,沉陷不均,产生了较大的附加弯矩和剪应力造成裂缝;而洞口处截面削弱,强度较低,应力集中,常导致在洞口两侧产生裂缝。
(5)矩形沉井外壁较厚,刚度较大,而内隔墙相对较薄、较弱,因温度收缩,内隔墙被外壁约束而出现温度收缩裂缝。
3.预防措施
(1)遇软硬不均的地基应作砂垫层或垫褥处理,使其受力均匀,荷载应在地基允许承载力范围以内。
(2)沉井刃脚处支设垫木(垫架)位置应适当,并使地基受力均匀。垫木(垫架)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应使支点和跨中发生的拉应力彼此相等,并应验算沉井壁在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剪力、扭矩(对圆形沉井),使其不超过沉井壁的垂直抗拉强度。拆除垫架,大型沉井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小型沉井达到70%。
(3)拆除刃脚垫木(垫架)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先抽除一般垫木(垫架),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后拆除定位垫架。
(4)沉井筒壁与内隔墙支模应使作用于地基的荷载基本均匀;对沉井孔洞薄弱部位,应在四角增设斜向附加钢筋加强。
(5)矩形沉井在外壁与内隔墙交接处应适当配置温度构造钢筋。
4.治理方法
(1)对表面裂缝,可采用涂两遍环氧胶泥或再加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处理。
(2)对缝宽大于0.1mm的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应根据裂缝可灌程度采用灌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环氧或甲凝浆液)的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者采用灌浆与表面封闭相结合的方法。缝宽小于0.1mm的裂缝,可不处理或只作表面处理即可。
井筒歪斜 1.现象
井筒浇筑混凝土后,筒体出现歪斜现象,影响沉井下沉的垂直度控制。 2.原因分析
(1)沉井制作场地土质软硬不均,事前未进行地基处理,筒体混凝土浇筑后产生不均匀下沉。
(2)沉井一次制作高度过大,重心过高,易于产生歪斜。
(3)沉井制作质量差,刃脚不平,井壁不垂直,刃脚和井壁中心线不垂直,使刃脚失去导向功能。
(4)拆除刃脚垫架时,没有采取分区,依次、对称、同步地抽除承垫木。抽除后又未及时回填夯实,或井外四周的回填土夯实不均,致使沉井在拆垫架后出现偏斜。
3.预防措施
(1)沉井制作场地应先经清理平整夯(压)实,如土质不良或软硬不均,应全部或局部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如设砂垫层、灰土垫层等)。
(2)沉井制作应控制一次最大浇筑高度在12m以内,以保持重心稳定。 (3)严格控制模板、钢筋、混凝土质量,使井壁外表面光滑,井壁垂直。各部尺寸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以内。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4)抽除沉井刃脚下的承垫木,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每次抽出垫木后,刃脚下应立即回填砂砾或碎石,并夯打密实,井外回填土应夯实均匀;定位支点处的垫木,应最后同时抽除。
4.治理方法
井筒已歪斜,可在开始下沉时,采取在歪斜相反方向,刃脚较高的部位的一侧加强挖土,在歪斜的方向较低的一侧少挖土来纠正。
二、沉井下沉 下沉过快 1.现象
沉井下沉速度超过挖土速度,出现异常情况,施工难以控制。 2.原因分析
(1)遇软弱土层,土的承载力很低,使下沉速度超过挖土速度。 (2)长期抽水或因砂的流动,使井壁与土的摩阻力下降。 (3)沉井外部土体出现液化。
3.预防措施
(1)发现下沉过快,可重新调整挖土,在刃脚下不挖或部分不挖土。 (2)将排水法改为不排水法下沉,增加浮力。
(3)在沉井外壁间填粗糙材料,或将井筒外的土夯实,增大摩阻力。 4.治理方法
(1)可用木垛在定位垫架处给以支承,以减缓下沉速度。 (2)如沉井外部土液化出现虚坑时,可填碎石处理
下沉过慢 1.现象
沉井下沉速度很慢,甚至出现不下沉的现象。 2.原因分析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1)沉井自重不够,不能克服四周井壁与土的摩阻力和刃脚下土的正面阻力。 (2)井壁制作表面粗糙,高洼不平,与土的摩阻力加大。 (3)向刃脚方向削土深度不够,正面阻力过大。
(4)遇孤石或大块石等障碍物,沉井局部被搁住,或刃脚被砂砾挤实。
(5)遇摩阻力大的土层,未采取减阻措施,或减阻措施遭到破坏,侧面摩阻力增大。 (6)在软粘性土层中下沉,因故中途停沉过久,侧压力增大而使下沉过慢或停沉。 3.预防措施
(1)沉井制作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工艺标准施工,保持尺寸准确,表面平整光滑。
(2)使沉井有足够的下沉自重,下沉前进行分阶段下沉系数X的计算(X值应控制不小于1.10~1.25),或加大刃脚上部空隙。
(3)在软粘性土层中,对下沉系数不大的沉井,采取连续挖土,连续下沉,中间停歇时间不要过长。
(4)在井壁上预埋射水管,遇下沉缓慢或停沉时,进行射水以减少井壁与土层之间的摩阻力。
(5)在井壁周围空隙中充填触变泥浆(膨润土20%、火碱5%、水75%)或黄泥浆,以降低摩阻力,并加强管理,防止泥浆流失。泥浆应根据土层特性按表ll—1选用。
不同土层对泥浆要求 表11-1 土层名称 粘土层 土层特点 粘土层结构紧密,地下水渗透缓慢,土体侧压力较大 砂层结构松散,易坍落,有地下水渗透 卵石间孔隙较大,结构较松散,地下水渗流较畅通 WORD格式整理
对泥浆要求 应采用密度较大、失水量较小的泥浆,以防粘土遇水膨胀,而造成土壁坍落破坏 应采用粘度较高,静切力较大,产生的泥皮薄而坚韧的泥浆,以防止砂层塌落和泥浆流失 应采用粘度高,静切力大、密度较小的泥浆,以防止泥浆流失 砂 层 卵石层 范文范例参考
4.治理方法
(1)如因沉井侧面摩阻力过大造成,一般可在沉井外侧用0.2~0.4MPa压力水流动水针(或胶皮水管)沿沉井外壁空隙射水冲刷助沉。下沉后,射水孔用砂子填满。
(2)在沉井上部加荷载,或继续浇筑上一节井壁混凝土,增加沉井自重使之下沉。 (3)将刃脚下的土分段均匀挖除,减少正面阻力;或继续进行第二层(深40~50cm)碗形破土,促使刃脚下土失稳下沉。
(4)对于不排水下沉,则可以进行部分抽水,以减少浮力,借以加重沉井。 (5)遇小孤石或块石搁住,可将四周土挖空后取出;对较大孤石或块石,可用炸药或静态破碎剂进行破碎,然后清除。如果采用不排水下沉,则应由潜水员进行水
下清理。
(6)遇硬质胶结土层时,可用重型抓斗或加大水枪的射水压力和水中爆破联合作业;也可用钢轨冲击破坏后,再用抓斗抓出。
(7)如因沉井四壁减阻措施被破坏,应设法恢复。
(8)采用振动装置(振动锤或振动器)振动井壁,以减低摩阻力,但仅限于小型沉井使用。
瞬间突沉 1.现象
沉井在瞬时间内失去控制,下沉量很大,或很快,出现突沉或急剧下沉,严重时往往使沉井产生较大的倾斜或使周围地面塌陷。 2.原因分析
(1)在软粘土层中,沉井侧面摩阻力很小,当沉井内挖土较深,或刃脚下土层掏空过多,使沉井失去支撑,常导致突然大量下沉,或急剧下沉。
(2)当粘土层中挖土超过刃脚太深,形成较深锅底,或粘土层只局部挖除,其下部存在的砂层被水力吸泥机吸空时,刃脚下的粘土一旦被水浸泡而造成失稳,会引起突然塌陷,使沉井突沉。当采用不排水下沉,施工中途采取排水迫沉时,突沉情况尤为严重。
(3)沉井下遇有粉砂层,由于动水压力的作用,向井筒内大量涌砂,产生流砂现象,而造成急剧下沉。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3.预防措施
(1)在软土地层下沉的沉井可增大刃脚踏面宽度,或增设底梁以提高正面支承力;挖土时,在刃脚部位宜保留约50cm宽的土堤,控制均匀削土,使沉井挤土缓慢下沉。
(2)在粘土层中严格控制挖土深度(一般为40cm)不能太多,不使挖土超过刃脚,可避免出现深的锅底将刃脚掏空。粘土层下有砂层时,防止把砂层吸空。
(3)控制排水高差和深度,减小动水压力,使其不能产生流砂或隆起现象;或采取不排水下沉的方法施工。 4.治理方法
(1)加强操作控制,严格按次序均匀挖土,避免在刃脚部位过多掏空,或挖土过深,或排水迫沉水头差过大。
(2)在沉井外壁空隙填粗糙材料增加摩阻力;或用枕木在定位垫架处给以支撑,重新调整挖土。
(3)发现沉井有涌砂或软粘土因土压不平衡产生流塑情况时,为防止突然急剧下沉和意外事故发生,可向井内灌水,把排水下沉改为不排水下沉。
下沉搁置 1.现象
沉井被地下障碍物搁住或卡住,出现不能下沉或下沉困难的现象。 2.原因分析
(1)沉井下沉局部遇孤石、大块卵石、矿渣块、砖石、混凝土基础、管线、钢筋、树根等被搁置、卡住,造成沉井难以下沉。
(2)下沉中遇局部软硬不均地基或倾斜岩层。 3.预防措施
(1)施工前做好地基勘察工作,对沉井壁下部3m以内的各种地下障碍物,下沉前挖井取出。
(2)对局部软硬不均地基或倾斜岩层,采取先破碎开挖较硬土层或倾斜岩层,再挖较弱土层,使其均匀下沉。
4.治理方法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1)遇较小孤石,可将四周土掏空后取出;较大孤石或大块石、地下沟道等,可用风动工具或用松动爆破方法破碎成小块取出。炮孔距刃脚不小于50cm,其方向须与刃脚斜面平行,药量不得超过200g,并设钢板、草垫防护,不得用裸露爆破。
(2)钢管、钢筋、树根等可用氧气烧断后取出。
(3)不排水下沉,爆破孤石,除打眼爆破外,也可用射水管在孤石下面掏洞,装药破碎吊出。
沉井悬挂 1.现象
沉井下沉过程中,刃脚下部土体已经掏空,而沉井的自重仍不能克服摩阻力下沉,产生悬挂现象,有时将井壁拉裂。
2.原因分析
(1)井壁与土壁间的摩阻力过大,沉井自重不够,下沉系数过小。
(2)沉井平面尺寸过小,下沉深度较大,遇较密实的土层,其上部有可能被土体夹住,使
其下部悬空,有时将井壁拉裂。 3.预防措施
(1)使沉井有足够的下沉自重;下沉前应验算沉井的下沉系数,应不小于1.1~1.25。 (2)加大刃脚上部空隙,使井壁与土体问有一定空间,以避免被土体夹住。 4.治理方法
(1)用0.2~O.4MPa的压力流动水针沿沉井外壁缝隙冲水,以减少井壁和土体间的摩
阻力。
(2)在井筒顶部加荷载;或继续浇筑上节筒身混凝土增加自重和对刃口下土体的压力,但
应在悬空部分下沉后进行,以免突然下沉破坏模板和混凝土结构。 (3)继续第二层碗形挖土,或挖空刃脚土,必要时向刃脚外掏深100mm。 (4)在岩石中下沉,可在悬挂部位进行补充钻孔和爆破。 筒体倾斜 1.现象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沉井下沉过程中或下沉后,简体发生倾斜,使筒体中心线与刃脚中心线不重合,沉井垂
直度出现歪斜,超过允许限度。 2.原因分析
(1)沉井制作时,就出现歪斜,详见“井筒歪斜”的原因分析(1)一(4)。
(2)土层软硬不均,或挖土不均匀,使井内土面高低悬殊;或局部超挖过深,使下沉不均;
或刃脚下掏空过多,使沉井不均匀突然下沉,易导致沉井倾斜。
(3)不排水下沉沉井,未保持井内水位高于井外,造成向井内涌砂,引起沉井歪斜。 (4)刃脚局部被石块或埋设物搁住,未及时处理;或排水下沉,井内一侧出现流砂。 (5)沉井壁上留有较大孔洞,使重心偏移,未填配重使井壁各部达到平衡就下沉。 (6)井外临时弃土或堆重对沉井产生偏心土压;或在井壁上施加施工荷载,对沉井一侧产
生偏压。
(7)在下沉过程中,未及时采取防偏、纠偏措施。
(8)在软土中下沉封底时,未分格、逐段对称进行,造成沉井不均匀下沉而引起倾斜G
3.预防措施
(1)沉井制作时出现歪斜详见“11.1.3井筒歪斜”的预防措施(1)~(4)。 (2)根据不同土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挖1j顺序,分层开挖,使挖土对称均匀,刃脚均匀受力,沉井均匀、竖直平稳下沉。 对松软土质,可先挖沉井中部土层(每层约深40~50cm),沿沉井刃脚周围保留土堤,使沉井挤土下沉;对中等密实的土,如刃脚土堤挖出后仍很少下沉,可再从中部向刃脚分层均匀削薄土堤,使沉井平稳下沉;对土质软硬不均的土层,应先挖硬的一侧,后挖软的一侧;对流砂层只挖中间不挖四周;对坚硬土层,可按撤除垫木州顷序分段掏空刃脚,并随即回填砂砾,待最后几段(即定位承垫木处)掏空并回填后,再分层逐步挖去回填填料,使均匀下沉。沉井倾斜如受地下水方向影响时,先挖背水方面的土,后挖迎水方向的土。
(3)不排水下沉应常向井内注水,保持井内水位高于井外1~2m,以防向井内涌砂。排水下沉井内侧出现流砂,应采取措施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用不排水下沉,或用井点降水。
(4)刃脚遇到小块姜石、孤石搁住,可将四周土挖空后立即橇去;较大姜石或孤石,用风动工具破碎,或钻孔爆破成小块取出,炮孔应与刃脚斜面平行,药量控制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在200g以内。
(5)井壁孔洞应封闭,内用填配重(块石、铁块等)办法,保持井壁各段重量均衡,以达到平衡下沉。
(6)井外卸土、堆重,井上施工荷载,务使均匀、对称。
(7)下沉井过程中加强测量观测,在沉井外设置控制网,沉井顶部设十字控制线和基准点,在井筒内壁按四或八等分划垂线,设置标板,吊锤球(图11-2),以控制平面和垂直度。下沉过程中,每班观测不少于2次,发现倾斜(锤球偏离5cm)应及时纠正。
4.治理方法
(1)在初沉阶段,一般可采取在刃脚较高部位的一侧加强挖土,在较低的一侧少挖土或回填砂石来纠正。如系不排水下沉,一般可靠近刃脚较高的一侧加强抓土。
(2)在终沉阶段,一般可利用设在井外侧的射水管冲刷土体或采取井外射水来纠正倾斜。
(3)在刃脚底的一侧加垫木楔,刃脚高的一侧多挖土。
(4)在井口上端加偏心压载纠正,务使在沉井封底以前纠正达到合格。
偏移或扭位 1.现象
沉井下沉过程中或下沉后,筒体轴线位置发生一个方向偏移(称为位移),或两个方向的偏
移(称为扭位)。 2.原因分析
(1)位移大多由于倾斜引起,当沉井倾斜一侧土质较松软,在纠正倾斜时,井身往往向倾斜
一侧下部产生一个较大的压力,因而伴随向倾斜方向产生一定位移。位移大小随土质情况及向一边倾斜的次数而定。当倾斜方向不平行轴线时,纠正后则产生扭位,多次不同方向的倾斜,纠正倾斜后拌随产生位移的综合复合作用,也常导致产生偏离轴线方向的扭位。
(2)沉井倾斜未纠正就继续下沉,常会使沉井向倾斜相反方向产生一定位移。。 (3)测量偏差未及时纠正。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3.预防措施
(1)加强测量控制和检测,在沉井外和井壁上设控制线,内壁上设垂度观测标志,以控制平
面位置和垂直度,每班观测不少于2次,发现位移或扭位应及时纠正。
(2)及时纠正倾斜,避免在倾斜情况下继续下沉,造成位移或扭位。 (3)控制沉井不再向偏移方向倾斜。 (4)加强测量的检查和复核工作。 4.治理方法
位移纠正方法一般是控制沉并不再向位移方向倾斜,同时有意识地使沉井向位移相反方向 倾斜,纠正倾斜后,使其伴随向位移相反方向产生一定位移纠正。如位移较大,也可有意 使沉井偏位的一方倾斜,然后沿倾斜方向下沉,直到刃脚处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位置吻合 或接近时,再纠正倾斜,位移相应得到纠正。扭位可按纠正位移方法纠正,使倾斜方向对 准沉井中心,然后纠正倾斜,扭位随之得到纠正。亦可先纠正一个方向的倾斜、位移,然 后纠正另一个方向的倾斜、位移,几次倾斜方向纠正后,轴线即恢复到原位置。
下沉遇坚硬土层 1.现象
沉井挖土遇坚硬土层,出现难以开挖下沉的现象。 2.原因分析
遇厚薄不一的黄砂胶结层(姜结石),质地坚硬,用一般镐、锹开挖非常困难,使下沉十分
缓慢。
3.防治措施
(1)排水下沉时,以人力用铁钎打入士中向上撬动、取出,或用铁镐、锄开挖,必要时打炮孔爆破成碎块。
(2)不排水下沉时,用重型抓斗、射水管和水中爆破联合作业。先在井内用抓斗挖2m深锅底坑,由潜水工用射水管在坑底向四角方向距刃脚边2m冲4个400mm深的炮孔,各放200g炸药进行爆破,余留部分用射水管冲掉,再用抓斗抓出。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下沉遇流砂 1.现象
沉井采取井内排水时,井外的土、粉砂产生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涌入井内,边挖、边冒,无法挖深;常造成沉井出现突沉、偏斜、下沉过慢或不下沉等情况。
2.原因分析
(1)井内锅底开挖过深;井外松散土涌入井内。
(2)井内表面排水后,井外地下水动水压力把土压入井内。 (3)爆破处理障碍物时,井外土受振进入井内。 (4)挖土深超过地下水位0.5m以上。 3.预防措施
(1)采用排水法下沉,水头宜控制在1.5~2.0m。
(2)挖土避免在刃脚下掏挖,以防流砂大量涌入,中间挖土也不宜挖成锅底形。 (3)穿过流砂层应快速,最好加荷,使沉井刃脚切入土层。 4.处理方法
(1)当出现流砂现象,可在刃脚堆石子压住水头,削弱水压力,或周围堆砂袋围住土体,或抛大块石,增加土的压重。
(2)改用深井或喷射点井降低地下水位,防止井内流淤。深井宜安设在沉井外,点井则可设置在井外或井内。
(3)改用不排水法下沉沉井,保持井内水位高于井外水位,以避免流砂涌人。
邻近建筑物下沉 1.现象
沉井周围地面塌陷,邻近建筑物局部下沉,出现裂缝或倾斜。 2.原因分析
(1)建筑物离沉井过近,基础未采取加固隔离措施。
(2)沉井下沉降低地下水位,使邻近建(构)筑物地基土层局部压密产生下沉。
(3)沉井下沉遇粉砂层或下沉挖土刃脚外掏空过多,向沉井内涌砂,造成周围地面下陷。 3.预防措施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1)在建筑物基础靠沉井一侧用板桩或喷粉桩加固。
(2)在沉井与建筑物之间设置回灌井,减少邻近建筑物地下水的流失。 (3)遇粉砂层采用点井降水,使水头差不过大,避免引起流砂。 (4)沉井挖土,避免在刃脚处向外掏空,尽量采取切土下沉方法。 (5)在井壁外侧不断回填中砂,使靠近建筑物一侧土不被扰动。 4.治理方法
遇流砂或向井内涌泥引起建筑物下沉时,应改排水下沉为不排水下沉,或在井外部加设点井
降水下沉
下沉裂缝 1.现象
沉井下沉过程中,在沉井竖壁上出现纵向或水平方向裂缝,有的集中在隔墙上,或预留孔洞
口两侧。
2.原因分析
(1)沉井卜沉时被大孤石、漂石或其他障碍物搁住,使井壁产生过大拉应力而造成裂缝。 (2)圆形沉井下沉过程中,由于过大的倾斜受侧向不均匀土压力作用或一侧突然下沉,常导致
在井壁内侧或外侧产生竖向裂缝。
(3)沉井下沉时,当刃脚踏面脱空,沉井被上部土体挤紧而悬挂在土层中,在井墙内可能出现
较大的竖向拉力,而将井筒水平拉裂。
3.预防措施
(1)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深3m以内障碍物应在沉井制作、下沉前挖除,下沉时采取先钎探,挖除障碍物再挖土下沉。
(2)考虑沉井受侧向不均匀土压力作用,按实测内摩擦角,加减5o~8o计算井壁强度,提高 受不均匀荷载强度的能力。下沉过程中注意避免过大的倾斜和突然下沉。
(3)考虑沉井脱空情况,验算竖向钢筋,一般按自重的25%一65%计算其最大拉断力,或按最不利情况(在墙高度分节接头处即施工缝位置)计算最大拉断力。
4.治理方法
参见 “井筒裂缝”的治理方法。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三、沉井封底 超沉或欠沉 1.现象
沉井下沉完毕后,刃脚平均标高大大超过或低于设计要求深度,相应沉井壁上的预埋件及预留孔洞位置的标高,也大大超过规范允许的偏差范围。
2.原因分析
(1)沉井下沉至最后阶段,未进行标高控制和测量观测。 (2)下沉接近设计深度,未放慢挖土和下沉速度。 (3)遏软土层或流砂,下沉失去控制。
(4)在软弱土层预留自沉深度太小,或未及时封底;或沉井下沉尚未稳定就封底,常造成超沉;在砂土层或坚硬土层预留自沉深度太大,或沉井下沉尚未稳定就封底,常发生欠沉。
(5)沉井测量基准点碰动,标高测量错误。 3.须防措施
(1)沉至接近设计标高,应加强测量观测和校核分析工作。
(2)在井壁底梁交接处,设砖砌承台,在其上面铺方木,使梁底压在方木上,以防过大下沉。
(3)沉井下沉至距设计标高0.1m时,停止挖土和井内抽水,使其完全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或接近设计标高。
(4)采取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和使动水压力向下的措施,以避免流砂现象发生。 (5)沉井下沉趋于稳定(8h的累计下沉量不大于10mm时),方可进行封底。 (6)采取措施保护测量基准点,加强复测,防止出现测量错误。 4.治理方法
如超沉过多,可将沉井上部接高处理;欠沉一般作抬高设计标高处理。
遇倾斜岩层 1.现象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沉井下沉到设计深度后遇倾斜岩石,造成封底困难。 2.原因分析
地质构造不均,使沉井刃脚部分落在基岩上,部分落在较软的土层上,封底后易造成沉
井不均匀下沉,产生倾斜。 3.预防措施
(1)井底岩层的倾斜面,适当作成台阶。
(2)当沉井部分落在岩层上,部分落在较软的土层上时,在沉井落在软土层上的两角及中
间挖井浇筑混凝土或砌块石支墩直至硬土层,以支承沉井,使封底后下沉均匀;亦可将沉井支承在岩层的部分凿去50cm深,再回填土砂混合物作软性褥垫处理。 4.治理方法
遇倾斜岩层应使沉井大部分落在岩层上,其余末到岩层部分,如土层稳定不向内崩坍,
可进行封底工作;若井外土易向内崩坍,则可不排水,由潜水工一面挖土,一面以装有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麻袋包堵塞缺口,堵完后再清除浮渣,进行封底。 沉井失稳 1.现象
沉井封底后,沉井继续下沉或不均匀下沉,造成上部标高出现水平差,沉井出现偏 2.原因分析
(1)井底土质松软,封底前未进行处理。
(2)井底土质软硬不均,未经处理就封底,造成各部分下沉不均。 (3)封底混凝土未分格、对称、均匀浇筑,使各部分沉陷不均。 3.预防措施
(1)封底前,对井底松软土层和软硬不均土层,进行换填加固处理;井底积水淤泥要清除
干净,使有足够的承载力,以支承沉井上部荷载,防止不均匀沉陷。
(2)封底混凝土采取均匀、对称分格、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浇筑,并宜先沿刃脚填筑一宽约
70cm同心圆带,厚度根据刃脚斜面高度确定,而后再逐步向锅底中心推进。混凝土应分层浇捣,每层厚50cm,在软土中采取分格逐段对称封底。
4.治理方法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沉井均匀下沉,可将沉井接高处理;不均匀下沉,可采取在井口上端偏心压载等措施纠正。
沉井上浮 1.现象
封底后,沉井上浮一定高度,沉井底脱空或被稀泥填塞,或造成沉井倾斜。 2.原因分析
(1)在含水地层沉井封底,井底未做滤水层,封底时未设集水井继续抽水,封底后停止抽水,地下水对沉井的上浮力大于沉井及上部附加重量而将沉井浮起。
(2)施工次序安排不当,沉井内部结构和上部结构未施工,沉井四周末回填就封底,在地下、地面水作用下,沉井重量不能克服水对沉井的上浮力而导致沉井上浮。
3.预防措施
(1)在含水地层上的沉井封底,井底应先按设计铺设垫层,一般设置厚约40~50cm的碎石或砂砾石倒滤层,其中碎石和砂砾石部分应分层夯实,并在沉井底部设2~3个集水并不断抽水,待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停止抽水,将集水井一个一个封堵,方法是将集水中水抽干,在套管内迅速用干硬性混凝土堵塞,然后用带胶圈法兰盖严,用螺栓拧紧或用钢盖板封焊,最后在盖板上浇筑混凝土抹平。
(2)沉井封底后,整个沉井受到被排除地下水的向上浮力作用,应对沉井进行封底后的抗浮稳定性验算:沉井外未回填土,不计抗浮的井壁与侧面土反摩擦阻力的作用,按下式验算: K=G/F≥1.1 (11-1)
沉井外已回填土,考虑井壁与侧面土的 反摩阻力的作用,按下式验算:
K=G+f/F≥1.25 (11-2) 式中 K——抗浮稳定系数; G——沉井自重力; F——地下水的向上浮力: f——井壁与侧面土反摩阻力。
如抗浮稳定系数K分别小于1.1和1.25,应采取将回填十、内隔墙、上部结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构等先施工的措施,再封堵集水井。
(3)合理安排施上次序,需要沉井四周回填土和上部结构施上完,才能满足抗浮要求时,应先回填土和施工上部结构,才封底。
4.治理方法
(1)沉并不均匀下沉,可采取在井口上端偏心压载等措施纠正。
(2)在含水地层井筒内涌水量很大无法抽干时,或井底严重涌水、冒砂时,可采取向井内灌水,
用不排水方法封底。如沉并已上浮,可在井内灌水或继续施工上部结构加载;同时在外部采取降水措施使恢复下沉。
封底出现泥浆夹层 1.现象
封底混凝土中,出现大量的泥浆夹层,破坏了整体性,降低了强度,造成渗漏水。 2.原因分析
(1)在软土地基,沉井施工采用不排水封底,井底浮泥未清理干净,混入混凝土内。 (2)导管下口距基底面高度过大,首批混凝土量不够,使导管未埋入混凝土堆内。
(3)浇筑时,导管埋人混凝土深度不够,提升速度太快,泥浆水进入导管内,混凝土与泥浆水
未完全隔离。
(4)导管接缝不严或断裂,严重漏水,使泥浆水与混凝土混在一起。
(5)导管布置间距大于导管扩散影响半径,使混凝土堆间搭接不良,出现泥夹层。 (6)混凝土和易性差,流动度过小,不能顺利摊开使之密实,而使泥浆水混入。 3.预防措施
(1)基底为软土地基时,应将井底浮泥清除干净并铺碎石垫层。
(2)导管下口距基底保持40cm为宜;首批灌注导管混凝土应通过计算确定,使混凝土能顺
利从导管内排出扩散并与水隔离。
(3)浇筑前导管中应设置球、塞等隔水,灌注导管应埋入混凝土堆中不小于1.5m。多根导
管同时灌注时,混凝土面应平均升高,上升速度不应小于O.25m/h,坡度不应大于1:5。
(4)导管接头应用橡胶圈密封,避免漏水;导管焊缝应有足够的强度,防止破裂。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5)导管间距应控制在有效影响半径范围以内,一般取3~4m,使各导管的浇筑面积相互覆
盖,导管直径宜为250~300mm。
(6)混凝土配合比要适当,保持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度,坍落度宜为18~20cm,搅拌要均匀,浇筑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分层浇筑,搭接严密,不使泥浆水混入。
4.治理方法
封底混凝土存在泥浆夹层时,可采取压浆处理;或在上部加设适当厚度配筋面层加固。
封底混凝土不密实 1.现象
封底混凝土不密实,存在蜂窝、孔洞。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选择不当,初凝时间太短,坍落度过小,和易性差,混凝土不能很好扩散。
(2)混凝土未连续浇筑,间隔时间过长,使混凝土失去流动性,扩散不开,不能自流密实。
3.预防措施
(1)封底混凝土配合比要适当,水泥用量一般为350~400kg/m3;砂应用中、粗砂;砂率一般为45%~50%;骨料粒径以5~40mm为宜;初凝时间应大于3h,水灰比不大于0.6;坍落度应为18~20cm。为节省水泥,宜掺加适量木钙减水剂,使能较好地扩散,依靠重力和流态达到密实;或掺加水泥用量0.5%~3.0%的絮凝剂,使混凝土拌合物遇水不离析,水泥不流失,可进行水中自落浇筑,落到水底混凝土可自流平,自密实。
(2)混凝土保持在沉井全面积上连续浇筑,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30min。 4.治理方法
个别蜂窝孔洞可凿去松散颗粒,冲洗干净后,重新浇筑混凝土;大面积蜂窝孔洞,不密实,应采取压浆加固处理。
WORD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导管拔不出 1.现象
在封底混凝土浇筑中,出现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内拔不出来的现象。 2.原因分析
(1)导管制作尺寸和垂直度偏差大,外直径不一,并出现弯曲。
(2)导管埋入混凝土堆过深,提动次数太少。
(3)混凝土未连续浇筑,间隔时间过久,混凝土已经凝固,将导管粘牢。
(4)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初凝时间太短,和易性差,贮料时间过久,混凝土浇筑后,很快
凝固,与导管粘牢,摩阻力加大。 3.预防措施
(1)导管应精心加工制作,保持上下外直径一致,弯曲度不大于0.5%。接头应用粗丝扣
套接,最下一节导管长度应大于2m,下端应不带法兰盘。
(2)导管插入混凝土深度应视封底厚度确定,宜控制在1.2~3.0m,不应过深。对导管
外面混凝土面标高,每隔20min应测量一次,及时提升导管,不使埋入过深。在浇筑过程中,每隔20~30min应提动一次导管。
(3)混凝土应连续浇筑,间隔时间一般控制在15min内,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30min。 (4)适当选用混凝土配合比,初凝时间不应少于3h,混凝土坍落度应为18~20cm,贮料
时间不应超过1.5h。 4.治理方法
导管拔不出,可在管根部凿去部分封底混凝土,将露出的导管割断,在管内及上部浇筑
混凝土堵塞,捣实并整平。
WORD格式整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