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考试题

2021-06-09 来源:汇智旅游网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考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附加题 总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8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项。))

1【单选题】:根据所给图形的逻辑特点,下列选项中,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是( )。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与“医生一军人”的逻辑关系一致的是( )。

3【单选题】:在Word中,不缩进段落的第一行,而缩进其余的行,可实现这一功能的操作是( )。 4【单选题】:如下图Excel数据表所示,可计算出张志刚的总成绩的函数是( )。

5【单选题】:有一组数据{68,76,89,95,100,103,107,110,112,115,122,125},它的中位数是( )。

6【单选题】:近现代西方美术家因其主张、题材和风格的不同,形成了许多美术流派,每一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画家。法国画家莫奈所属的美术流派是( )。

7【单选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服饰多样优美,体现了各族人民对美的追求。下列剪纸画中的民族人物服饰,属于傣族的是( )。

8【单选题】:我国的地方戏曲剧种多样、精彩纷呈,各个剧种都有自己的经典剧目,有些唱段甚至在民间广为传唱。《刘巧儿》塑造了一个反对包办婚姻、追求恋爱自由的农村女子形象,在国民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剧的剧种是( )。

9【单选题】: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尊重和包容不同文明及其发展历史,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准则。下列古代文明中,产生的寓言经后人加工结集为《伊索寓言》的是( )。 10【单选题】:“巢居”与“穴居”同为中华先民最早的居住方式,后来“巢居”逐渐发展,在基址上打

试卷第 1 页共 5 页

木桩,加铺板,再加盖,成为“干栏式建筑”。下面所列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中,居室采用“干栏式建筑”的是( )。

11【单选题】:严复是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通过译述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对当时我国思想界有很大影响。这部译作的名称是( )。 12【单选题】:为了防止车速违规,在高速公路上设置了许多测速摄像头。摄像头监测车速所利用的是( )。 13【单选题】:细菌是单细胞的微小原核生物,属于微生物的一大类,遍布于土壤、水、空气、有机体物质中及生物体内和体表,对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全球生物平衡起着巨大作用。有些细菌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害。下列病害中,不属于由细菌引起的是( )。

14【单选题】:某班主任告知学生,如果迟到,第一节课就不要进校门,以免被值班老师发现,影响年终考核。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事后班主任会找机会给迟到未进教室听课的学生补课。该班主任违背的教育公正的原则是( )。

15【单选题】:教师节前夕某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群中组织送礼投票,要求学生集资给老师送礼,否则转班。学校核实后,拟对该教师给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依据《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16【单选题】:上课铃响后,侯老师看到赵亮同学衣衫不整地跑进教室,就叫住他说:“快把衣服穿好,怎么不扣扣子呢?”赵亮刚想反驳,抬头看到侯老师整洁的衣着,便迅速地扣好了扣子。这体现的侯老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是( )。

17【单选题】:多年来,谭老师精心记录了本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升职情况,每当学校需要,谭老师总能非常方便地找到相关学生帮忙。谭老师所犯的错误是( )。

18【单选题】:22岁的李某在家待业。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关于李某的权利义务,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19【单选题】:某中学教室的天花板因地震脱落,学生小林被吓得不敢动弹。刘老师见状急忙冲上去保护小林,自己被砸伤,班上的另外两名学生也受了轻伤。对于这起事故,下列出时说法正确的是( )。 20【单选题】:李某想举办一所学校以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举办学校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21【单选题】:教师张某因恶意透支信用卡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22【单选题】:张某大学毕业后作为志愿者到农村地区学校任教两年。随后,张某又应聘到一所公立学校连续工作了6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张某的工龄应为( )。

23【单选题】:12岁的杨盼因交通事故导致右腿残疾。入学时,学校工作人员看他走路一瘸拐,便对他的父母说,学校不接收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你们带他到特殊教育学校去吧。该校工作人员的做法( )。 24【单选题】:为满足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某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法治教育趣味丛书。对于该丛书的出版,国家应当给予( )。

25【单选题】:小秦是某初中二年级学生。父亲稍不顺心就对他进行打骂,甚至拿烟头烫他。学校了解情况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6【单选题】:吴老师将“基于现象和过程”可视化的学习原理与学情相结合,提出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在“宏观排识”与“微观探析”之间搭建桥梁的教学主张,并总结出指导学生展开微型实验设计与实施要注意的事项。从学生观的角度,吴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是( )。

27【单选题】:授课过程中,李老师始终坐在讲台上操作多媒体,以展示课前准备的精美课件。从教师观的角度看李老师的教学行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28【单选题】:下课铃响了,按照教学设计还有一个教学环节没有实施,钱老师就延长了5分钟。钱老师的做法( )。

试卷第 2 页共 5 页

29【单选题】:李老师带领学生到社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域文化,回校后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开发了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课程资源。李老师的教育观是( )。 二、材料分析题((根据题干回答问题。)) 30【问答题】: 材料:

“礼”,这个笔画简单的字眼,解释起来却有些复杂。

这世上本来没有“礼”,只是因为集体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产生了“礼”的仪式,造出了“礼”的汉字。因此,“礼”字也是社会生态的描摹。“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合起来会意,就是击鼓奏乐,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上升到定义,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这托盘状的“豆”,后来也被视作食器或祭器。在人类文明早期,食器和祭器可不是普通物件,而是很重要的符号。食器象征基本的物质寄托,祭器象征诚敬的精神寄托,融汇起来恰巧与“民以食为天”的理念相吻合。

《礼记》有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大的礼仪准则有三百,小的礼仪规范有三千,可见礼仪数量之多。于是有人说,怪不得中国人太累,是被“礼”压的。其实,这么多“礼”是根据时间、场合和对象制订的,并不需要时时、处处、人人都去掌握,你只要知道什么场合注意什么问题就可以了。外交上有个术语叫“国际惯例”,社交场合的“礼”也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大家都按惯例行事,就习以为常了。庄重的场合需要彬彬有礼,宽松的场合可以不拘礼数。

在今人字典里,“礼”也分虚实两类,虚的如礼节、礼仪、礼貌、礼俗等,实的如礼品、礼金、礼服、礼花等。还包括与“礼”相关的人事和行为,如礼宾、礼遇、礼聘、礼让等。先贤把夫妻同房看作人伦之大常,文称“敦伦”,戏称“周公之礼”。委婉含蓄之至,诙谐幽默之至。由此可见,大到国家和社团,小到街邻和家庭,“礼”无处不在,所以有“礼尚往来”,所以说“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多人不怪”这句俗语,只能用在中国人身上,若用在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身上,他们会感到莫名其妙。满桌子美味佳肴,却说“略备薄馔,不成礼敬”,外国人怎能不奇怪呢?钱穆先生在接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曾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我们常说,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因为礼仪与文明是相统一的,礼仪是文明的载体,文明是礼仪的内涵,没有了礼仪,文明也就无所依附。总之,现代的“礼”,主要体现在外交与社交领域。

与现代有所不同的是,“礼”在古代还被看作是核心价值观,用来调整社会关系,具有制度属性和法律属性,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所谓“礼法”。“礼”的本意是“别尊卑,等贵贱”,其本质是对奴隶主中不同等级的人所享有不同礼遇的规定。先秦诸子都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也正是“礼”的本质内涵。荀子说:“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去选择合乎身份的“礼”,否则就是非“礼”。在《论语》中,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春秋时,鲁季氏以卿的身份行天子之礼,孔子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鲁迅有个著名的立论叫“礼教吃人”。他所抨击的“礼教”,兴起于封建社会,其实质是封建礼法。有人把“礼教吃人”与孔子联系起来,那是记错了账。孔子曰:“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孔子倡导的礼教与封建礼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封建卫道士从孔子那里取火,不是去爱人而是害人,这关孔子什么事?

“礼”经夏、殷、周三代沿革,到周公的时代已经比较完善。因此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遵从的就是周朝的典章礼制,这是他的政治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为“礼”而生并为“礼”奋斗了一生。孔子为何给儿子取名孔鲤,“鲤”者,礼也。他让儿子自小就要学诗、学礼,并说,“不学

试卷第 3 页共 5 页

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和“礼”是古人教育后代最基本的功课,所以有“诗礼传家”之说,这是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的学者把文化分成观念形态、制度形态和物质形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把价值观念、制度设计、物质载体统合在一起,并且包含了风俗习惯的文化形态。邹昌林先生认为,文明产生在国家之前,礼仪产生在文字之前,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语言、文字,还依靠礼仪。中国文化作为唯一没有间断的原生文化,是以礼为标志和根源的。 (摘编自王兆贵《言之有“礼”》) 问题:

(1)文章为什么说在我国“礼仪是文明的载体”?请简要概括。 (2)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礼”的发展进程及其存在意义。 31【问答题】: 材料:

2020年1月24日,正值大年三十,准备开车回乡下与父母团聚的王老师接到了居委会的疫情防控电话,二话没说立即报名了社区志愿服务岗位,主动承担防疫值班工作。值班期间,王老师耐心细致地做好防疫宣传和小区进出人员的排查,帮助邻居订购生活物品。他还通过电话、微 信等方式每天询问、记录、上报班上学生的动向、身体情况,并叮嘱、指导他们做好防护。因为疫情,学生不能正常到校上课。初次线上教学的王老师遇到了设备、网络、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许多困难,他便就地取材,自制教学用具,布置好“直播间”。为了保证教学效果,王老师精心设计和讲解直播课,引导学生互动。他还建立了班级学习群,引导大家讨论,气氛特别活跃。王老师坚持在线批改作业,并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况。

他调侃自己是“新晋十八线主播”“又学到了许多新技能”。总结会上,王老师说:“我是党员,要起到带头作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行为。 32【问答题】: 材料:

董老师和王老师是师徒关系。有一次上课时,王老师发现一个细节:董老师从头到尾都拿着教科书,而且授课过程中还时不时瞄上几眼。

经过观察,王老师发现师傅瞄的并不是教科书本身的内容,而是她事先就粘贴在书中的小纸片。通常,董老师会在分析这篇课文的单词或句型时看一眼,在讲到有关课文的文化背景时看一眼,又或是在讲评学生作业时看一眼。这些纸片上都记的啥呢?

课后,得到董老师允许,王老师翻看了师傅所使用的教科书中的小纸片,发现这些纸片主要分为三类:绿色纸片是知识拓展类,黄色纸片是考点讲解类,蓝色纸片是错题分析类。王老师向董老师请教:“这样的小纸片密密麻麻,会不会不利于教学知识的系统梳理?”董老师回答道到:“不会呀,这是在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想出来的方法。其中,知识拓展类纸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连贯性、整体性问题,考点讲解类纸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理解性、应用性问题,错题分析类纸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巩固性、综合性问题。所以,咱们的教学不仅要观察可以怎么做,还需要去琢磨为什么这样做。”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董老师的教育行为。 三、写作题( ) 33【问答题】:

材料一:汉朝董玉云:“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意思是冬天是一年的多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这些时间正好可以用来读书。

材料二:《三余图》款识:三余图。白石老人三余云: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此白

试卷第 4 页共 5 页

石之三余也。文光先生雅意。八十六岁白石,丙戊。钤印:齐白石、悔鸟堂、鬼神传之非人工。 齐白石画鱼比画虾画蟹更加写意,因鱼与人的关系较虾蟹更密切,有着“无常形有常理的特点”易于把握。鱼有很多可借喻的因素,如“年年有鱼”,鲍鱼可喻“长寿有鱼”,金鱼可喻“金钱有余”等等,其美好且吉祥的文化涵义也是文人墨客喜好之缘由。 《三余图》构图简洁,齐白石自题篆书“三余图”,画面底部绘三条大小迥异的游鱼与自书相呼应。古之“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而齐白石谓“三余”则为“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将画画、写字、作诗、睡觉日常生活所做的事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齐白石画鱼不画水,而是通过鱼的摆动和对鱼身、鱼尾等墨色的变化和空白的处理使画面充满生气,使人产生鱼在游动的虚拟效果。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篇论说文,不少于1000字。

试卷第 5 页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