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文物:文物又名\"骨董\"、\"古董”、”古玩”等,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文物,其内容比以前更加广泛,通常指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遗留物。
2、赝品:旧时以大雁骨仿做古贝,以充贝币。后来把文物古董的假货称之为雁品。 3、鬼货:盗墓者从古陵墓中挖掘偷盗出来的文物称之为鬼货。
4、四大名玉:我国是盛产玉石的国家,著名的产玉地有四处,分别是:新疆和田玉、河南南阳独山玉、辽宁岫岩岫玉和陕西蓝田玉。
5、梅玉: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至玉质松软处被乌梅水镂空后,再用提油法(即以绳系玉于半沸油中煎熬)上色,冒称\"水坑古”,称为\"梅玉”,其沁色不自然。
6、狗玉:将假玉器烧成赤色,再在活猫犬或刚死的猫犬腹部割一深口,趋玉正热时急纳入内,再将猫犬埋入地中,一年后取土即成,称为”狗玉”,带有新玉颜色。
7、羊玉:将活羊腿割开,纳入小件玉器,缝好,经年取出,玉上有血色细纹,如同传世的玉土的红丝沁,称为”羊玉”,\"羊玉”不如真玉湿润,显得干涩。
8、玉?:将玉做成蝉虫状,放入死者口中,称之为含玉,寄希望死者能像蝉虫般脱壳再生. 9、玉作六器:《周礼》记载:\"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以赤璋礼南;以白琥礼西;以玄黄礼北。”
1、 何为”玉作六器”?六器为何特别珍贵? 答:《周礼》记载:”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以赤璋礼南;以白琥礼西;以玄黄礼北.” 六器中的璧琮璜,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已有出土,这是史前玉雕工艺对中国文明的贡献。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外方内圆的玉琮象征地,又是巫师的法器;内外都是圆的壁,象征天,因为苍穹是一个巨大的圆盖。在古人的心目中,人祭天告神都要\"植璧秉圭\",它们是通天的灵物,是人类与天对话的信物。 2、 怎样鉴别原始时期古玉器??
答:早期攻玉的工具,无外乎石英石、金刚沙、骨针、麻线等,因此原始玉器的制作,因为受加工条件的限制,形成了以下一些特点:
(1)玉器物的表面不够十分的平整、几何尺寸也不是很准确。古玉材的切割,多以线割的方式进行,也没有精细的量具,所以加工出来的器物,往往还没有新做的齐整。
(2)原始先民以石英等坚硬石料或鲨鱼牙齿在玉器表面刻划文饰,全凭腕力,故纹饰中的线条并非从头到底一气喝成,而是由许多短线断续相接而成,线槽成V型,赝品一般用钢刀或电动工具刻成,苦于腕力不济或用刀迟疑,故线条滞涩,且线条凹底处不如真品坚利,成U形。
(3)早期玉器的穿孔两端均成喇叭状。因其是用尖状硬物从两端分别旋转攻入的,有些钻孔不直不圆,有时甚至中间的对接也不够准确,偶尔也有从一面钻进的马蹄型孔。而新玉以电动钻具一次性贯通,两端只稍做打磨,反而比真品顺直得多。
(4)原始玉器绝大多数为出土器物,玉材往往枯损沁蚀得比较厉害,没有新做器光亮润泽.赝品古玉往往用带有杂色斑的边角料来冒充古玉沁。
(5)原始玉器的造型十分拙朴,尤其肖形器,大多只强调某种动物的局部特征,以极概念的手法表现出来,赝品古玉大多造型写实,线条繁缛,失去了原始玉器的简略拙朴风格。
(6)最后,玉材也是判定真伪古玉的重要标准之一,不同文化、不同地区所用玉材都有差别,如红山古玉多用岫玉,颜色有苍绿、青绿、青黄、黄色,也有少量的碧玉和白玉,松石、玛瑙也有一些;而良渚古玉的玉质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鸡骨白玉、赭褐色玉与透明绿玉.
参考答案:
1、彩陶:五至八千年前,流行于黄河中上游的区的一种彩绘陶器。
1
2、仰韶文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河南仰韶村发现了一种彩绘陶瓷器,它是新石器文化中期的标志。
3、长沙窑:指唐代长沙铜棺村一带烧制的瓷器.它还烧成了釉下彩绘的瓷器,开了以后丰富多样的彩瓷的先河。 4、邢窑:指唐代邢州地区烧制的确一种白釉瓷器,是开创中国白瓷的名窑。
5、越窑:指唐代越州地区烧制的确一种青釉瓷器,其色彩神秘莫测,如青蜂叠翠,是我厂国早期青瓷的代表。 6、五大名窑: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一个高峰,名窑辈出,品种不断翻新,各具特点和风格。青瓷系列仍是宋瓷的主流,而且北方也多有名窑,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其中最著名的有汝、官、哥、均、定五大名窑. 7、青花瓷:元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新阶段,这时,江西景德镇的烧瓷也迅速崛起,窑工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创烧出\"青花”这种釉下彩瓷。从此独领风骚六百年。
8、釉里红:元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新阶段,这时,江西景德镇的烧瓷也迅速崛起,窑工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创烧出\"釉里红\"这种釉下彩瓷.
9、祭红:明代宣德年间,创烧出一种以铜红为成色剂的红釉瓷器,用作宫廷祭祀之器,一直延续到清代。 10、珐琅彩:低温色釉的一种,其原料早期为西方进口,色彩艳丽丰富,有堆砌感。 11、重器:青铜古时称”金”,乃是一种铜、锡、铅的合金,因材料难得,铸造工艺繁复,所以青铜之器多为奴隶主贵族们专用,因此青铜器中的钟鼎等礼仪之器又被称为\"重器”.
12、列鼎制:我国周代,以配置使用鼎的数量来区别等级的一种宗法制度,即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五鼎、士三鼎的用鼎制度. 二、问答题
1、 彩陶做伪的方式有哪些?怎样鉴别?
答:1、按原形复制或仿制 在制作彩陶伪品的最初阶段,大多根据彩陶真品如实地进行复制,彩陶复制品的大小和尺寸都和原器形差不多,但有的复制品彩陶的陶胎比真品较厚重,彩绘的花纹也是陶器烧成后再画上去的,如将彩陶用热水稍加浸泡,彩绘颜色就会脱落.彩陶复制者由于依样原封不动地照画花纹,用笔大多比较拘谨,工整有余而灵动不足.
有的彩陶仿制品是作为旅游纪念品而制作的,为了便于游客携带,将被复制的彩陶按比例缩小。为了按照标准成批的生产,采用模制法,将泥浆灌之于模具中而成型,有的还在待烧制的陶坯的口沿作出慢轮修整的痕迹。这类成批磨制的彩陶,器形匀称,器表拭抹得较为光洁,是很容易识别的。
2、略加变异,似是而非 这类彩陶伪品是在彩陶原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化而创制的。以甘肃马家窑彩陶为例,由于马家窑类型彩陶的数量较少,而且花纹精美,因此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彩陶伪造者为获取高利润,精心伪造马家窑类型彩陶。但马家窑类型的一些彩陶精品已被人熟知,照原样复制,伪造的面目很容易被识破,因此在局部稍作变异,以混淆是非.然而彩陶伪品往往就在进行变异的部分中露出破绽。有的是将彩陶平底瓶上的花纹移到伪制品彩陶尖底瓶上;有的是在伪制的马家窑彩陶上绘上庙底沟或石岭下类型的花纹,但细心审察,总能看出生搬硬凑的痕迹;还有一种变异则是在真器的基础上加以变形,甚至不符合器物的使用原理。如有一件彩陶尖底瓶的伪品,除了将花纹加以拼凑外,器形也作了变形加长,但原设于器腹中部的双耳没有相应地下移.造成双腹耳的位置偏上,不符合尖底瓶作为汲水器的使用原理.
3、标新立异 彩陶伪造者为了牟取高利润,特意制作器形怪异,花纹新奇的彩陶.最惹眼的是伪造了一批各式各样的带有人头、人面或人形的彩陶,有的收藏者不辨真伪,如获至宝的购进。这类人头形器口彩陶伪品,多以秦安县大地湾出土的仰韶文化人头形彩陶瓶和广汤县半山出土的半坡类型人头形彩陶器盖为蓝本,再杜撰出变异的样式,有将半山类型的人头型彩陶器盖,配之伪造的彩陶器身;有的彩陶壶在颈部两面各塑着人面像,这种别出心裁的杜撰,看上去总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十分地怪异.
4、添枝加叶 依照某件彩陶的基本样式,添加上奇特的造型或纹样,也是彩陶作伪惯用的手法。如有一件伪制的马家窑类型内彩双鱼纹彩陶盆,就是以兰州保保城出土的内彩双鱼纹彩陶盆为蓝本而加以变化制成的.原形的内彩一对变体鱼纹之间的空隙处,填充着网线纹,而伪制品则将双鱼纹之间的网纹改换成一线相连的三组肢爪纹。还将原形鱼身纹中的圆点略去,而将鱼身纹中的弧边三角纹,改成内有圈点的弧边三角纹。但是彩陶上除了两种动物的复合纹样外,绝少在同一件彩陶的同一装饰部位出现两种并列的主题动物花纹,虽然作伪者煞费苦心,但画鱼添足,反显其累.
5、移花接木 将原先的素面陶器加工彩绘纹样,也是一种常见的彩陶作伪手法.较多的是将齐家文化的双肩耳红陶罐和红陶壶上添加彩绘纹样。也发现有将马家窑类型泥质红陶瓮上添加彩绘的。但后添的彩纹颜色比较均匀,一般较稀薄,而经过烧制的用矿物质颜料绘出的花纹,有一定的厚度,色泽较沉着,而且有不均匀的地方,因
2
此,我们进行彩陶真伪的鉴定,不仅要了解有关彩陶的专业知识,还要对素面陶的知识有所了解.
6、真中搀假 利用彩陶真品的残缺部分,增添或衍生出新奇的造型。有的在半山或马厂类型的彩陶壶的残缺颈口处,作出人头形器口或人头形突扳.有的在马厂类型敞口罐的口沿上,添加提梁,成为罕见的提梁罐样式。因此在鉴定这类彩陶时,对于器形中奇特的部分要格外留意审察,看陶器的有着特殊造型的这一部分与陶器其它部分的陶质、色泽、硬度是否一致,尤其是特型部分与陶器的结合部位和工艺处理是否合理,随着彩陶收藏者鉴别能力的提高,彻头彻尾的彩陶伪造品容易被人识破,于是彩陶伪作者已较少制作全假面具的彩陶,更多地利用残缺彩陶器进行修复,因此这类动过大幅度手脚的彩陶,虽然和纯粹的彩陶伪品有所区别,但收藏价值却大打折扣。在鉴别这类彩陶时,要细心地敲击陶器各个部位的声音,再结合陶色和彩绘花纹的颜色在不同部位的细微变化,细心地审察和判断陶器修复过的部位,有的严重修复过的彩陶还散发出呛鼻的胶水味。 2、 怎样鉴别古瓷器?
答:1、从各代名瓷胎釉特点上鉴别 我们知道,陶瓷本身有一个长久的发展过程,各代各朝都有不同的胎釉特点,我们了解了这些特点后,就能根据器物有无这些特征来判定真伪。
2、从各朝代瓷器的造型上鉴别 每个时代都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观,因而瓷器的造型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掌握各时期瓷器的造型特征和共同的风格是鉴别瓷器的重要途径。比如,元代的梅瓶和宋代的梅瓶,在造型上就有较大的差别,元瓶一般都比宋瓶丰满,且较有曲线,历代的瓷碗也都打有各时代造型特征的印记。
3、从各代瓷器的纹饰上鉴别 纹饰是器物上的装饰,它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瓷器的纹饰也是如此,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兴趣,瓷器上的纹饰反映和表现了时代的艺术装饰风格。
4、从各代瓷器的款识上鉴别 瓷器上的款识与其他古玩款识不同之处在于,瓷器绝大部分都是年款,制瓷人名款极少.如\"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等.每一朝的款识在书体、排列、边框、字形、用料等方面都有其特色,也即相对的同一性。掌握各代各朝款识的写法特征,对瓷器真伪的判定是一个较可靠的标准。当然例外的情况总会有的,这就要看鉴别者的经验了.
5、从瓷器釉光的新旧上鉴别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施在瓷器表面的釉料,是由很多釉分子组合而成的,这些釉分子经过很多年后会发生衰老,从而使得釉光变暗,一般来说,时代越久远的瓷器釉光越暗,看起来精光内敛,温润如玉,这是任何古瓷器共有的基本特征。因而新瓷仿古的关键,乃在于除釉光,一般作伪者多用沙砣打磨瓷器表面或用酸碱等化学物质进行压光处理,但这种人为仿旧和古瓷天然的旧是有很大区别的,有经验的人很容易鉴别出来。
6、现代科学鉴定法 中国瓷器,尤其是青花深受外国人士的喜爱,所以首先在西欧开始使用科学的鉴定方法来判别瓷器的价值和真伪.因不同时代各瓷窑胎釉的配料都有相对固定的配方,有些配料极其复杂保密,从而形成其独有的特点,非一般作伪者所能为.如鉴定青花瓷,就以碳十四、热释光来化验陶瓷胎和釉的成分,判定该瓷器的真伪。但这种方法往往需要采取样品,操作也很复杂.最近,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采用现代量子物理学检测技术来测定古陶瓷瓷釉的老化程度,通过光谱照射陶瓷釉面所形成的老化曲线从而判断陶瓷的真伪。这种方法可以不需要损伤陶瓷本身而获取可靠的数据,而且其操作简单,鉴定的时间范围也更广,为古陶瓷的鉴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新途径。 5、怎样鉴别古青铜器?
答:1、锈色 铜器经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由于铜质差别及各地土质、水质的差异,入土铜器的锈色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有绿锈、红锈、蓝锈、黑锈、紫锈等.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这时再做进一步审定,把手搓热触摸器物,用鼻嗅手,定有铜腥味,因为千年古铜是无铜腥味的;还可用热碱水刷洗,伪锈就会脱落,若刷洗不下,再用火烤就脱落了;或者用舌舐,若有盐卤味,也是伪锈。
2、手头和声响 用手掂量掂量,若过轻或过重就要引起注意了,当然,这全凭经验。另外还可用手敲击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3、花纹和款识 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朴,商代花纹则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纹饰则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秦汉重实用,花纹较少且不及商周精细.另外,还可从不同时代纹饰图案内容的改变来推断、判别。至于款识,则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优美洒脱,后期多典雅秀丽的波磔体;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后又有形似蝌蚪的”科斗文”和图案化的”鸟虫书”;战国金文字体大多不考究,但也有字体竖笔引长下垂,末端尖锐的\"悬篆”雏形;秦朝统一
3
了文字,通用小篆,掌握了这些,若一件号称三代时的铜器上却出现了小篆字体,那就是笑话了.另外,还可根据铭文字数的多少、内容来判定。
4、铜质与器式 铜质的鉴别较简单,翻开铜器的足底,若露出黄铜质地,则是伪品;足底若已伪造了古铜色,用热碱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来面目.另外铜器的器式、名称均须牢记,除记住这些内容外,还应了解什么年代铸什么铜器,什么样式的铜器是什么年代铸的。例如钫,钫是方形盛器,是战国末期出现的,若其按三代做工,锈色制作,则为伪品。再如鼎,各代皆有,但各代铜鼎的腹、足、耳的的大小、长短、分布位置均有所差别。如商鼎腹大而足短,春秋战国鼎则腹浅而足长,周鼎则介于两者之间。但若一有盖,短足的鼎则是春秋战国后的器形,不大可能是三代物品。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文人画:将诗、书、画、印合为一体,同时展现于一幅作品之中,集诗人、画家、书法家的全面功底智能于一纸,以其独特的透视法则,巧妙的构图方式,熟练地运笔技法,方寸之间,营造出一片美好的世界. 2、王羲之:东晋时候的大书法家,以楷书、行书名,最具盛名的代表作品是《兰亭集序》,对后代书法影响很大,有”书圣”之名。
3、唐四家: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四位书法家,分别是:欧阳询、?遂良、颜真卿。其书法各具特色,成为后世学习书法的楷模。
4、宋四家:北宋时期四位最著名的书法家,分别是: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 5、明四家:明代四位书法大家,分别是沈周、文徵明、唐冥、祝枝山。
6、荆、关、董、巨:五代时期四位最著名的山水画家,分别是: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7、北宗:唐代,李思训善画青绿金壁山水,成为北方画风的代表人物. 8、南宗:唐代,王维善画水墨浅绛山水,其画作富有诗意,被称为南宗.
9、元四家:元代四位最著名的山水画大师,分别是:吴镇、元岑、王蒙、黄公望。 10、清四王:清前期四位著名的画家,分别是:王时敏、王鉴、王晖、王原祁.
11、扬州八怪:清乾嘉时期,在江苏扬州地区有八位为代表的区别于院体僵硬画风的文人画家,分别是:金农、郑板桥、李方鹰等.
12、三石两鸿:中国近当带五位最著名的国画大师,三石指: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两鸿指徐悲鸿和黄宾鸿. 13、文房四宝:文房之中以\"纸、笔、墨、砚\"为基本的用品,称之为\"文房四宝”,他们在实用功能之外,渐渐获得了与实际使用并无多大关系的装饰、陈设、供文人清玩的这样一些性质。
14、宣纸:唐代宣州地区生产的一种书画用纸,一直沿用至现代,成为书画用纸的代名词。 15、松烟:用燃烧之后的松树烟尘制作出的一种黑色书画材料,称之为松烟,其色较暗沉。 16、油烟:用燃烧之后的桐树烟尘制作出的一种黑色书画材料,称之为油烟,其色较松烟油亮。
17、四大名砚:即四种名贵的文房用砚,分别是:山西绛县澄泥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端砚,安徽歙县歙砚和甘肃临洮洮河砚。 二问答题
1、 何为\"书画同源”?
答:中国书法和绘画,是华夏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在世界美术之林中独树一帜。中国书法和绘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密不可分,书画合一。所谓\"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尤其是以后的文人画,将诗、书、画、印合为一体,同时展现于一幅作品之中,集诗人、画家、书法家的全面功底智能于一纸,以其独特的透视法则,巧妙的构图方式,熟练地运笔技法,方寸之间,营造出一片美好的世界.
中国书法和绘画,极重修养,气质和神韵,并将许多道法、哲理、禅机寓于其中,再以作者独特的个性和技法表达出来,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因而书法和绘画往往成为文人们消遣或抒发情怀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品价值的高低也同时跟作者的修养、名气、功力有很大的关系. 2、 古书画做伪的方式有哪些?
4
答:1、摹仿作伪 这里指的是旧时一些专门造假书画的作坊.这些作伪作坊通常雇佣许多学徒,这些学徒多是一些十来岁的小孩童。刚进店时,师傅并不让他们马上学习古玩方面的知识,而是让他们每天随便写字、绘画。约三五天后,师傅就能判别谁长于写字,谁长于绘画,如果两者都不行,则被解雇.然后把善于写字、绘画的留下来,让他们每天各自绘、写。这样又近半年时间,师傅又要判别谁的字与哪个书家的字相似,谁的画又与哪个画家的画相似,这样选择确定下来后,就让徒弟们专攻某书画家的字、画。这样,专业目标选定后,就让徒弟们依照所指定的书画长年临摹,终日不断。其它的字画均不准学,其它的杂事也不让做,这样十几二十年如一日地摹仿,虽然并非所有徒弟都能学成,但总有二、三人所仿的书画可以乱真.然后,师傅找来所仿书画家常用的纸和墨,以及他们的生平活动的重要事件让徒弟们熟识于心。这样,徒弟们就能根据书画家们的生平事件,仿其笔法”创造\"一些书画伪作,或照原迹临摹出来。总之,伪造的书画让人一眼就能判定是某某书画家的作品,伪作造成以后,再用”使旧法”使纸质和墨色变旧,印色也同样变旧,再照当时的旧样式装裱起来,然后再将其变旧,这样,就使得伪作与某名家的真迹完全相仿,这种作伪方式可以说是苦心孤诣、毫无破绽,没有高超的艺术鉴赏能力则难以判断。
2、补题、改题 宋、元书画家的作品往往不落款识,而且往往不加印章,即使有也多加于书画的背面,或画面之间,题款的字又很小。古玩商买到这样的作品后,就往往要加名家的款或改为大名家的题款,这种作伪方法形式上较为简便,但需要的知识却较多、要求也较高。 3、用旧纸仿旧书画 中国的书画,每一时期所用的纸绢的质量都有不同,所以鉴别书画首先是要看书画的用纸。高明的作伪者在这一点上是考虑周全的,他们的仿作一般都是用旧纸,然而旧纸在现在很难寻到,所以通常是用宋元明清的写经纸,或从手卷的空白处裁下,或把册页的空白页取下来.用旧纸仿造的书画,大都是古代大名家,而且手段技巧也很高明,一般人是不易觉察明了的。
4、题跋作伪 古旧书画由于保藏久远,经手人也多,而且某一时期的藏有者往往在书画的前后加以题跋,写几句话,盖一个印,这些附加成分一般称为\"帮手\而且书画的价格也往往受题跋的多少、题跋者的名气大小变化,有些题跋者本人就是著名的书画大家。因而,割裂、重组书画题跋就成为作伪的另一常用手段。通常是将名人的题跋偷换在书画上。这种作伪方式往往不易察明,因为画和跋都是真迹.但有些拙劣的作伪者也常会自露马脚,如像题跋者的年代先于书画作者的年代这一类荒唐的事情每有发生。所以鉴别这一类伪作需要比较全面的知识. 古旧书画作伪的方法很多,限于篇幅,这里不能一一详细介绍.无德商人伪造古书画也多伴随销售中的种种伎俩,购买鉴定时必须倍加小心。在\"使旧法\"中,常见的染旧方法是鼠灰和麦黄两种颜色,前者染色的方法是用旧的糊墙纸和碱水,加上新书画一起煮,煮好以后将书画取出晒干,其颜色即呈鼠灰色;后者则是红糖水加藤黄所染成,染成后晒干,加香灰一抹即成麦黄。而印色的\"使旧”常常是把它浸泡在水里,然后取出晒干,这样反复多次,印色就变为暗色了,而且浸入纸质之中。另外,为了伪制旧书画上的虫咬的迹象,往往把伪作放在一个罐中,里面放一些暗蛀书虫,盖上几月取出,伪作上即满是虫咬的痕迹。总之,作伪者总是想方设法把伪作制成与古旧作品或原迹一模一样.
到了现代,由于高科技在印刷术中的运用,可以将古代名字画直接印在纸绢上,与原作一模一样,最近这样的印刷伪品频繁在市场中出现,更须引起警惕。但这类画也好判断:其一、印刷品没有原作那种力透纸背的笔墨感觉,尤其是纸绢的背面最容易看出来;其二,这种用于印刷的纸绢多不时旧纸绢,只要对旧纸绢稍有认识的就能识别;其三,从装裱方式上能体现差别. 3、 怎样鉴别古书画?
答:1、纸绢鉴别 从书画所用的纸绢方面进行鉴别,这是鉴别旧书画的一种方法.因为各个时代的纸绢质料都有不同,如果能大体掌握纸绢的发展演变线索,无疑对鉴别是有较大帮助的.
2、墨色鉴别 古旧书画,随年代久远的不同,在笔墨颜色上也会出现差别,这可以帮助我们判别书画的大概时代和真伪情况。宋代以前的书迹,墨色上往往有一些极不明显的白霜,细致观察,墨色的表面没有任何刮痕,轻轻擦抹,白霜也不退去。有时古旧墨色上还有一些霉苔,也不易抹去。而作伪者往往用香灰之类吹散在仿作的表面以充白霜、霉苔。因而,如果在伪作墨色的表面轻轻擦拭,白霜就很容易除去,露出黑亮的新迹模样,以此方法可以帮助判别真伪,古旧书画的墨迹、彩色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深深地浸于纸绢的质料之中,而伪作的墨迹和彩色都浮在纸绢的表面,呈现出\"轻浮而不沉着、光亮而不浓重”的气势,虽然经过做旧、烟熏,仍容易露出马脚,鉴赏者仔细观察是可以判明的.
3、装裱形式上鉴别 中国书画通常都要加以装潢裱制,特别是元明以后,书画装裱后悬挂起来作观赏。装饰,装裱就更加重要了。装裱,在不同时代也有一些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也表现在书、画的格式上.
5
4、款识和印记的鉴别 中国书法、绘画,作品上往往题写一些字,表明作者为谁,作于何时,或在画上加上几句诗文,这就是书画上的款识。另外,在书画上加盖一方或数方朱文、白文印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或者是自己的名姓字号,或者是闲章。款识和印记的形式是复杂的,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格式,而且书画家们的字、号又极多,印章的种类也多.所以,款识和印记一方面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熟知某人的款印式样,对于鉴别确实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由于款式样式各时期有不同。同一时期每个人有不同,同一人一生中又有不同,所以掌握起来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得靠长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不可.
5、鉴藏者的题款、印章 古旧书画往往被同代和后代人所宝爱,因此多有收藏者或鉴别者的题款、印记。别人的题款一般称为\"题跋”,从别人题跋上也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书画的价值或是真伪。
总而言之,鉴定书画,需要较为深厚的基本功,有了好功底,经过反复实践,就会磨练出好眼力。老古董商鉴定书画的基本功包括这样一些方面:一是掌握历史断代年号和文化大事,熟记历代著名书画家的姓名、字、号、别号.人们常说的”熟记画家一百八,书法家九十八”就是指这项功夫;二是尽量熟悉历代书画家们的生平经历和他们的书风画法;三是掌握鉴定书画的基本要领。根据有经验的\"老古玩”的介绍,鉴定书画时,要求\"澄心定虑\"、不可\"粗心浮气”,要专心致志地看,不要心神不定,要从细微处着眼,不可大而滑之。打开一幅字画一看,马上觉得”这东西不错”,再仔细一看,确实是好书画;而初看就马上觉得”这东西不对头\",再一研究确是存疑――这就是鉴定中的\"灵光一现”,手一拿,眼一看,就能凭某种直觉感受到好、坏、真、假,这种功夫非经过长年的实践而不可得. 另外,要鉴别古字画,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因为名家大师的作品,都应具备较高的艺术境界和笔墨功力,这是大多数伪品最难以作到的.
在鉴赏古代书画中,还有一项重要的途径或者方法,那就是参考阅读古代的书画著述。因为对于名家、名迹的的收藏、鉴赏古已有之,无论是宫廷内府还是私家,往往都要把自己的藏品经过鉴赏后著录成书,这类书画论著对我们后人在鉴赏、研究古书画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书中收有作者所见的书画碑帖名迹,抄录书画的诗文题跋,有的还有诸多考证,对作品的内容、款识、印章以及某家某派的笔墨技法等项也多有论述,所以这类论著是很重要的。
因为古代书画伪作太多,品相也很破旧,而且动则百万千万,非一般书画收藏者所能为,因此人们把收藏注意力转向近当代名家的作品上,而\"三石两鸿一大千”(三石指齐白石、傅抱石、吴昌硕;两鸿指徐悲鸿和黄宾虹;一大千指张大千)的作品则是其中的姣姣者,其作品亦累创高价,因而这六大家的伪作也随之日益泛滥,藏家们要注意识别。
4、 古墨做伪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鉴别?
答:其一,是将古旧的破碎的名墨装潢、修补。古墨保藏年代久了以后,往往出现裂痕或者破碎成小块,明以前的古墨已很少见,即使是明代以来的名墨要求完整的也极为难得,因而完好的古墨,其价格必然特别高昂。作伪者的方法之一就是把碎裂的古墨修补成形,以冒充完好的古墨.
其二,补上集锦丛墨缺失的部分。一套齐全的丛墨价格要比不齐的高出许多,制伪者为了得到高价,往往要补上缺的墨锭,这就要求对这套丛墨要有相当的了解,知道所缺的是哪一款,其形式是怎样的。弄清楚后就自己翻刻墨模,依原来配方和工艺进行伪制,这种方式的作伪不太容易,但伪造得成功的,往往很难鉴别。
其三,劣墨假冒名墨。有些名墨样式要求极高,从配料,形式、工艺各方面都精心考虑,但有些商人却以简单的方法,次劣的原料完全仿名墨制造,打出名墨的招牌,这就是假冒伪劣的\"名墨”,在以前,这类伪墨较多,有些也往往传到现在,本身也成为古墨了,但与真正的古墨不可同日而语.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东阳木雕:浙江东阳是木雕的传统产地,被称为\"雕花之乡”。东阳木雕在宋代已有制作,水平已相当高。东阳木雕,系以樟木等木材为原料,雕成用于建筑、家具、用具的各种装饰及艺术欣常品.
2、核雕:这是指用桃核、杏核、橄榄核以及核桃等为原料,经精雕细琢而成的精细小工艺品.各地都有,但以山东潍坊的核雕最为有名.
3、留青竹刻:这是一种在江南广为盛行的刻竹类型,因用\"铲簧留筠”为基本技法,故名\"留青竹刻”。
6
4、铜镜:古代用青铜制作的一种镜子,正面为磨光加镀汞的镜面,背面有穿钮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 5、刀币: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四大货币体系:齐国通行刀币,上面常有\"齐”、”安阳”、”即墨”等地名,燕、赵也用刀,但比齐刀要小。
6、布币: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四大货币体系:战国时韩、赵、魏和燕广泛使用的尖足、方足或圆足的平首布。
7、蚁鼻钱:楚国用铜质的贝形币,钱上也有一两个字,叫”蚁鼻钱”。
47、半两钱:秦国货币是圆钱的代表,采用铢、两等重量单位。秦方孔圆钱成为货币的主要形状,所以货币历来又得一\"孔方兄”的别名。秦钱上铸有”半两”二字.
8、新莽钱:西汉末年新莽复古,又造刀、布及大泉五十、货泉等圆钱。半两、五铢及大泉五十、泉货等钱的钱范传世品颇多,近年又不断发现.
9、陶俑: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残酷的生殉制度逐渐走向衰亡,虽然厚葬的风气依然,生殉也还有所残余,但绝大多数墓坑中的活人都被偶人所代替,这些用来殉葬用的偶人便称之为\"俑\"。不只是人,后来有些动物和生活用具也被模型取代,因此俑往往包括更多的内容。
10、紫沙壶:一种用紫砂泥制作而成的茶壶,产于江苏宜兴,宋代已有,因为文人雅士的提倡,明末至清达到高峰。
11、鼻烟壶:鼻烟壶,即盛装鼻烟的器物。实际上\"壶”的称谓并不准确,还不及叫”瓶”来得妥当.鼻烟壶设计与清代的药瓶很相象,一般大腹小口,盖、勺(伸入壶内挑烟的工具)相连,勺大都用象牙或白玉、翡翠、竹、木等制成,其头端削为匙状,以盛鼻烟,用后立即还内于瓶。
12、手卷:这种形式是横幅书画,其长度较大,不便于悬挂,所以平时多卷起来存放。这本来是宋朝以前的书籍形式。宋以后,由于这种形式不便于阅读观赏,所以这种书画形式较为少见。
13、册页:书、画分面装璜成册就称册页.唐时,因手卷展阅不便,遂出现了分页,但分页翻阅久后容易破损更容易前后混乱,于是很自然就有把分页装璜成册的册页出现.
14、屏条:这是通常所说的条幅挂在一起.一般而言,要成屏条,一般最少需四条幅,多的有六条、八条,最多为十二条。这种书画格式起用更晚.最早是清初开始出现,到乾隆以后广为兴盛。
15、中堂:即立轴,顾名思义,中堂即是悬挂于堂中墙上的书画样式。这种形式起源于什么时候现在不太清楚,但大体上可以推测出,中堂样式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中堂”这一名称的出现,是在明以后了. 16、唐三彩:唐代流行厚葬之风,盛唐时期尤甚。因”视死如生”,故将人世间能享用的,能显示其生前社会地位的东西搬到地下或作为俑器埋入地下不足为奇。而\"唐三彩\"正是这一时期流行的高温彩釉陶制明器。
二、问答题
1、古铜镜的文化内涵?
答:中国古代的铜镜,有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个性特征,技艺高妙,形制多样,内涵丰富,集诗情画意于一身,是诗、书、画的综合体。
首先,我国铜镜属圆板具钮镜系统,镜形多为满月形,但也不拘泥于圆形,各种形状层出不穷,如古人又把铜镜称为”菱花”,就是根据镜形而来的。
再从主题装饰图案来看,历代皆各具特色,既有创新,又有继承,种类繁复,不能尽数.其中的重要题材当推各类珍禽异兽,特别是对龙凤淋漓尽致地刻画,表现了古代人们浪漫的遐思,不懈的追求。看那战国时代蜿蜒游走的蟠螭、蟠虺,到明清时代腾云驾雾,与大气相生相依的云龙;再看那战国时代天真稚拙的凤鸟,到唐代活力充溢的双鸾,还有那灵秀吉祥的凤鸟,都无不回响着远古时代那些神秘图腾的余韵.更有那些名称奇异,甚或无法命名的各种怪兽,都体现出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及无限的创造力,神话故事也是中国铜镜的一个重要题材,工匠们或发思古之幽情,模拟出前人的种种传说;或凭思绪上天入地,率性地探究仙人的生活,甚至异想天开地让仙人共舞,兽人同欢。这些图案或直率、或婉约、或露骨、或含蓄,渲泻着作者们自身的追求,使那小小的镜背如同万花筒般五彩纷呈,变幻无穷。
我国古铜镜的巨大成就不仅表现在它那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上,也反映在那高超的青铜工艺水平上,特别是战国、两汉、唐代的特种加工镜,如涂朱彩绘镜、螺钿镜、金银镜、金银错镜、鎏金镜、包金镜、漆背加彩画镜、金银平脱镜、彩漆绘嵌琉璃镜等,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卓越的创造与贡献,使青铜工艺更加华美壮观。
7
在铜镜艺术中必须一提的还有铭文.铭文的书体是书法艺术的折射,它经过了篆书、篆隶、隶书、到楷书,特别是隋唐铭文,大多是字形扩大的正楷体,字体清晰,笔法纤巧而不苟,表现出十足的瑰丽和华美。另外,铭文的内容也仿佛是诗经的重现抑或继续,表现出时代的特征及亘古不变的情感。 2、古钱做为的方式有几种?怎样鉴别?
答:1、仿原币形翻铸 这是一种原原本本的伪造方法。先用真品古钱品相上佳者制成沙范,再用古钱或别的古铜器熔化浇铸成形。但这只是\"形似”的一步,因为这样翻铸而成的钱颇显新意。所以下一步就是要使之古旧\"神似”,即做旧,其法常用铁屑、铜屑、硝酸以盐及其他有腐蚀性的物质混合成膏样,涂在新翻钱之上,并埋入地下。经三伏盛夏以后挖出,于是铜铁屑就变成红、绿锈斑,与出土古钱无异,但若仔细辨识,仍会发现。因为新翻钱上往往会粘上一些细小的沙粒,因为多是沙型钱范,表面也较粗糙,泛出新铜的气色,故明眼人不难识破。
2、起字改刻 即是用没有字的或光背古钱,选大小相同的古钱进行仿造。欲仿的钱品一经选妥,就要照钱谱上的图样和文字描下再雕刻在上面,再用造伪锈的做旧之法,使其生锈如真.或者一般常见的古钱上挖去一字或两字,再熔铜填补,或用其他物质填充,再刻上珍品钱名,或胡乱加刻文字,星月花纹,造成\"新种”。
3、合拼法 有些古钱,其文字排列颇为奇特,如五铢钱两面都有相同的文字,或是正合背或是反合背.泉货也有两面都没有文字的,这样就为伪仿此类古钱提供了客观条件.其方法是将相同的两枚古币,分别磨去一面,使之成原币的一半厚薄,再将此两半焊粘合一,这样就制成双面或合背钱。由于这两半都是真古钱,所以粘拼的合背伪钱极难识别,但知道有这种伪造方法后,可以仔细审视出钱体上的缝隙或粘合痕。另外如将此类伪钱轻轻摔打,大多有某种异样的破器声,以此也可以大体识别。如果是银元,伪仿者可能会将银元从中剥开,挖去内里的白银,再填以铁、铜或其他东西,然后焊粘起来,此类伪钱可从其裂缝处看出破绽。有些较拙劣的仿品,只要在边口稍稍锉磨,即可出现铜红色。
伪仿古钱采用各种各样的作旧方法,手段有高低之分,高明者如象上面介绍的翻铸的作旧,低一些的则简单地埋于地下一段时间或在表面涂以漆作成绿锈,更拙劣者则是在仿钱上直接涂抹泥土以充出土真品,集古币的人只要留心细致观察,并经常审视,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识别伪钱的眼力就会大大提高。
一、名词解释
1、四大名玉
中国是一个崇尚玉的国度,也是一个盛产玉的国家,著名的玉种有新疆和田玉、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独山玉以及辽宁岫岩玉等,被称之为四大名玉。
二、简答题
1、原始时期古玉器的制作工艺有何特点?怎样鉴别?
(1)玉器物的表面不够十分的平整、几何尺寸也不是很准确.古玉材的切割,多以线割的方式进行,也没有精细的量具,所以加工出来的器物,往往还没有新做的齐整。
(2)原始先民以石英等坚硬石料或鲨鱼牙齿在玉器表面刻划文饰,全凭腕力,故纹饰中的线条并非从头到底一气喝成,而是由许多短线断续相接而成,线槽成V型,赝品一般用钢刀或电动工具刻成,苦于腕力不济或用刀迟疑,故线条滞涩,且线条凹底处不如真品坚利,成U形.
(3)早期玉器的穿孔两端均成喇叭状.因其是用尖状硬物从两端分别旋转攻入的,有些钻孔不直不圆,有时甚至中间的对接也不够准确,偶尔也有从一面钻进的马蹄型孔。而新玉以电动钻具一次性贯通,两端只稍做打磨,反而比真品顺直得多。
(4)原始玉器绝大多数为出土器物,玉材往往枯损沁蚀得比较厉害,没有新做器光亮润泽。赝品古玉往往用带有杂色斑的边角料来冒充古玉沁。
8
(5)原始玉器的造型十分拙朴,尤其肖形器,大多只强调某种动物的局部特征,以极概念的手法表现出来,赝品古玉大多造型写实,线条繁缛,失去了原始玉器的简略拙朴风格。
(6)最后,玉材也是判定真伪古玉的重要标准之一,不同文化、不同地区所用玉材都有差别,如红山古玉多用岫玉,颜色有苍绿、青绿、青黄、黄色,也有少量的碧玉和白玉,松石、玛瑙也有一些;而良渚古玉的玉质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鸡骨白玉、赭褐色玉与透明绿玉.
一、名词解释
1、九窍器:汉代葬玉类,由九件玉器组成,每套计有:一对耳塞、一对鼻塞,一对眼盖,一片口琀,一件肛门塞,一件生殖器盖(男性用)或阴道塞(女性用),合称\"九窍\"器。
2、玉琀:汉代葬玉九窍器中之一种,玉琀多为蝉型,大都带有血沁,\"玉琀\"多以和田羊脂玉制成。
3、春水玉:《金史。舆服志》记载:”金人之常服四:带、巾、盘领衣、乌皮靴,其束带曰吐鹘,其衣多白,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吐鹘,玉为上,金次之,其刻琢多如春水之饰\",\"春水之服\"不仅将\"鹘捕鹅”绣于服装上,更将\"鹘捕鹅\"图案雕琢在玉上,制作玉带饰,钉在革带上.七百余年来”春水”服装皆已不存,但玉雕之”春水玉”却传承至今。
4、秋山玉:\"秋山玉\"是描绘辽、金、元皇帝,贵族秋天与山林围猎的场景.采用镂雕工艺雕琢山林、虎、鹿等自然画面,风格写实。以虎,鹿为主要表现内容,付琢以山石,林木。或单面雕,或双面雕,虎多作蹲状,鹿多作奔驰状。树木中多以东北多见的柞树作为表现题材.虎,鹿穿行其中,场面异常活泼,生动,情趣盎然。具有浓重的中国北方乡土气息。总体说来,秋山玉镂雕的层次多,物体形象生动,风格鲜明。
5、羊玉:将活羊腿割开,将小件玉器塞入其中,缝好,经年取出,玉上有血色细纹,如传世玉器的红丝沁,称为羊玉。
6、狗玉:将假玉器烧成赤色,再在活猫狗或刚死的猫狗腹部割一深口,趋玉正热时急纳入内,再将猫狗埋入土中,一年后取出即成,若似血沁.
二、简答题
1、何为\"玉做六器\",六器为何珍贵?
奴隶社会赋予了玉更多的神性与崇高的地位,《周礼》载:\"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以赤璋礼南;以白琥礼西;以玄璜礼北。\"六器中的琮、璧、璜,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已有出土,商周时期被奉为至高无上的礼器,这才有了一块\"和氏璧”需要15座城池交换的故事。
一、名词解释
1、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故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以河南为中心,东起山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
2、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9
二、简答题
1、原始彩陶做伪的方式有哪些?怎样鉴别? 彩陶作伪的手法及其鉴别方式如下:
1、按原形复制或仿制:在制作彩陶伪品的最初阶段,大多根据彩陶真品如实地进行复制,彩陶复制品的大小和尺寸都和原器形差不多,但有的复制品彩陶的陶胎比真品较厚重,彩绘的花纹也是陶器烧成后再画上去的,如将彩陶用热水稍加浸泡,彩绘颜色就会脱落.彩陶复制者由于依样原封不动地照画花纹,用笔大多比较拘谨,工整有余而灵动不足。
有的彩陶仿制品是作为旅游纪念品而制作的,为了便于游客携带,将被复制的彩陶按比例缩小。为了按照标准成批的生产,采用模制法,将泥浆灌之于模具中而成型,有的还在待烧制的陶坯的口沿作出慢轮修整的痕迹。这类成批磨制的彩陶,器形匀称,器表拭抹得较为光洁,是很容易识别的.
2、略加变异,似是而非:这类彩陶伪品是在彩陶原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化而创制的。以甘肃马家窑彩陶为例,由于马家窑类型彩陶的数量较少,而且花纹精美,因此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彩陶伪造者为获取高利润,精心伪造马家窑类型彩陶。但马家窑类型的一些彩陶精品已被人熟知,照原样复制,伪造的面目很容易被识破,因此在局部稍作变异,以混淆是非。然而彩陶伪品往往就在进行变异的部分中露出破绽。有的是将彩陶平底瓶上的花纹移到伪制品彩陶尖底瓶上;有的是在伪制的马家窑彩陶上绘上庙底沟或石岭下类型的花纹,但细心审察,总能看出生搬硬凑的痕迹;还有一种变异则是在真器的基础上加以变形,甚至不符合器物的使用原理。如有一件彩陶尖底瓶的伪品,除了将花纹加以拼凑外,器形也作了变形加长,但原设于器腹中部的双耳没有相应地下移.造成双腹耳的位置偏上,不符合尖底瓶作为汲水器的使用原理。
3、标新立异:彩陶伪造者为了牟取高利润,特意制作器形怪异,花纹新奇的彩陶。最惹眼的是伪造了一批各式各样的带有人头、人面或人形的彩陶,有的收藏者不辨真伪,如获至宝的购进。这类人头形器口彩陶伪品,多以秦安县大地湾出土的仰韶文化人头形彩陶瓶和广汤县半山出土的半坡类型人头形彩陶器盖为蓝本,再杜撰出变异的样式,有将半山类型的人头型彩陶器盖,配之伪造的彩陶器身;有的彩陶壶在颈部两面各塑着人面像,这种别出心裁的杜撰,看上去总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十分地怪异。
在甘肃永登和青海民和等地出土了一批珍罕的鼓形器,成为竞相仿制的热门货,一般人不了解彩陶鼓形器的用途,讹称作喇叭器,彩陶伪造者不究其理而标新立异,进而制作出彩陶喇叭,但饰于喇叭上的花纹为凭空想象出来,既不是菱格纹,又不是垂弧纹,各部分花纹组合杂乱无章,经不起推敲和玩味。
4、添枝加叶:依照某件彩陶的基本样式,添加上奇特的造型或纹样,也是彩陶作伪惯用的手法。如有一件伪制的马家窑类型内彩双鱼纹彩陶盆,就是以兰州保保城出土的内彩双鱼纹彩陶盆为蓝本而加以变化制成的,原形的内彩一对变体鱼纹之间的空隙处,填充着网线纹,而伪制品则将双鱼纹之间的网纹改换成一线相连的三组肢爪纹。还将原形鱼身纹中的圆点略去,而将鱼身纹中的弧边三角纹,改成内有圈点的弧边三角纹。但是彩陶上除了两种动物的复合纹样外,绝少在同一件彩陶的同一装饰部位出现两种并列的主题动物花纹,另外,原器物口沿上的突出部分(用于手握的扳)被作伪者当成了器物的破损而改成了光滑的口沿。虽然作伪者煞费苦心,但画蛇添足,反显其累.
5、移步换形:马家窑文化的鸟形彩陶壶是一种罕见的器形,也是彩陶伪品中的热门货.市面上的鸟形彩陶伪品,大多制作得十分精细,价值不菲。马家窑类型鸟形器基本上算是一种肖形器,因此整个器物较具体地显现出鸟类的形体特征,有着长颈的口部明显地偏在壶的前上方,壶腹两侧有翅状突扳,壶腹下部有下垂的尾状突扳。以后半山、马厂类型的鸟形彩陶壶几经演化,壶腹两侧位于上腹图案花纹之下的翅状突扳,被一对环形耳所代替,但壶腹后部仍保留着象征鸟尾的小突扳.而这一件作伪的鸟形彩陶壶却忽略了这一重要细节。半山、马厂类型鸟形壶的颈部变得短粗,而且颈中部向外鼓凸,而伪品的颈部作成一般的彩陶壶颈部的中部内凹的样式。图例举出的这件鸟形彩陶壶的腹部上,绘着半山类型晚期特有的四大圈旋纹,然而扁宽的壶腹却是半山类型中期彩陶壶的器形。
6、真中搀假:利用彩陶真品的残缺部分,增添或衍生出新奇的造型。有的在半山或马厂类型的彩陶壶的残缺颈口处,作出人头形器口或人头形突扳。有的在马厂类型敞口罐的口沿上,添加提梁,成为罕见的提梁罐样式。因此在鉴定这类彩陶时,对于器形中奇特的部分要格外留意审察,看陶器的有着特殊造型的这一部分与陶器其它部分的陶质、色泽、硬度是否一致,尤其是特型部分与陶器的结合部位和工艺处理是否合理,随着彩陶收藏者鉴别能力的提高,彻头彻尾的彩陶伪造品容易被人识破,于是彩陶伪作者已较少制作全假面具的彩陶,更多地利用残缺彩陶器进行修复,因此这类动过大幅度手脚的彩陶,虽然和纯粹的彩陶伪品有所区别,但收藏价值却大打折扣。
10
在鉴别这类彩陶时,要细心地敲击陶器各个部位的声音,再结合陶色和彩绘花纹的颜色在不同部位的细微变化,细心地审察和判断陶器修复过的部位,有的严重修复过的彩陶还散发出呛鼻的胶水味。
7、移花接木:将原先的素面陶器加工彩绘纹样,也是一种常见的彩陶作伪手法。较多的是将齐家文化的双肩耳红陶罐和红陶壶上添加彩绘纹样。图例中的这件彩陶壶,本是一件齐家文化高领素面红陶壶。制伪者在壶的高领和上腹上画着晚于齐家文化的唐汪类型特有的二方连续涡纹。图例中还有一件是在寺洼文化的马鞍口红陶罐上,画着类似齐家文化彩陶上的红彩波折纹。也发现有将马家窑类型泥质红陶瓮上添加彩绘的.但后添的彩纹颜色比较均匀,一般较稀薄,而经过烧制的用矿物质颜料绘出的花纹,有一定的厚度,色泽较沉着,而且有不均匀的地方,因此,我们进行彩陶真伪的鉴定,不仅要了解有关彩陶的专业知识,还要对素面陶的知识有所了解。 最后,除了上面所举例证外,利用古彩陶和现代赝品彩陶的生产条件以及彩绘原料等方面的区别来鉴别真伪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途径.
远古时期的彩陶制作,因为条件的限制,在陶器的烧成温度上不如现代陶器,尤其是比较早期的彩陶。现代人已开始大量运用碳火甚至燃气炉进行烧制,一般来说,烧结温度和稳定性要比早期陶器高些,但若只是片面地根据彩陶胎质的粗松或光洁层度来判断真伪则未免失之偏颇,因为赝品中也有许多胎质疏松的,而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的很多胎质却是很细致坚实的,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远古彩陶所用之彩绘颜料,大多为天然矿物质或植物颜色,调和剂一般用动物的胶脂,如用赤特矿做红色颜料,用石膏粉做白色颜料,用木炭粉做黑色颜料等。这些天然矿植物颜料的色彩保持性非常久,经过几千年时间后已经与器物形成一体,并因为保存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程度的剥落。现代制伪者为图方便,常采用市面上出售的国画颜料、水粉颜料或油画颜料绘制,显得漂浮游离,有些器物除了新泥味外还可能会嗅到颜料的气味,用热水浸泡甚至会脱色。
一、名词解释
1、越窑: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
2、邢窑: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烧造。窑址位于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 3、长沙窑:长沙窑又名铜官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至石诸湖一带,长沙铜官窑是中国唐朝彩瓷的发源地。
4、宋五大名窑: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宋代瓷艺是达到最高美学境界的时代。
5、青花瓷:青花是中国瓷器制造技术中的一种工艺手法,属于釉下彩,原始青花于唐宋已见端倪,元代青花瓷器以苏泥勃青为成色剂使青花工艺达到高峰,以后一直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
6、釉里红:青花是中国瓷器制造技术中的一种工艺手法,属于釉下彩,以氧化铜做成色剂,元代创烧成功,与青花同为元代著名瓷器品种。
7、斗彩:斗彩又称逗彩或填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8、粉彩:粉彩又叫软彩,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创烧出来,后历朝流行不衰。
9、珐琅彩: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瓷,康熙时期创烧,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
11
二、简答题
1。怎样从瓷器造型和纹饰的时代特征方面鉴别古瓷器?
每个时代都具有各自时代的特征和审美观,即时代精神,因而表现在瓷器的造型和文饰上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掌握各时期瓷器的造型特征和共同的风格是鉴别瓷器的重要途径。
如唐代瓷器多端庄富丽:邢窑器端庄富丽中带有厚重,越窑器端庄富丽中带着秀雅,长沙窑器端庄富丽中带着豪放;北宋瓷器大多简洁朴实,色彩清淡,追求器物线条的神韵和釉色的纯净,宋汝、官、哥等窑均如此,偶有例外,如钧窑的窑变釉色彩艳丽,富贵逼人,建瓯窑黑釉中的玳瑁、兔毫、鹧鸪,釉色迷离奇特,但其器物的造型仍不失简洁朴实的时代风格;南宋瓷器的造型转向精巧,胎壁变薄,但釉色依然延续了北宋时的淡雅风尚;元代瓷器厚重豪放,出现了很多大器,且多造型饱满、胎质肥厚,如我馆藏有一元代龙泉大盘,直径近50厘米,胎壁厚重,入手十分沉重;有明一代,崇尚礼学名教,瓷器有北宋简朴淡雅之风,但缺少宋瓷的大气神韵,器物多精致朴实,藏巧于拙;清代好繁缛之风,尤其官窑瓷器,奇器怪型,繁纹叠饰,一派富丽堂皇之气,但相比之下,康熙瓷器显得雅致,雍正瓷器显得端庄,乾隆瓷器最显富贵烦琐。
宋以前瓷器多施单色釉,纹饰一般刻划在胎上,形成暗纹。唐长沙窑虽有釉下彩毁,但都是随意图画,而不能控制固定其色其纹;宋磁州窑以后,文饰渐兴,但动摇不了青瓷的统治地位;自元青花瓷器创立之后,纹饰瓷逐渐取代了单色清白瓷的天下。纹饰是器物上的装饰,它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瓷器的文饰也是如此,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审美兴趣,瓷器上的纹饰体现出当时的艺术装饰风格.
如在元代,伊斯兰教影响很大,而青花瓷的釉料“苏离勃青”又是由阿拉伯国家传入,所以这时的青花瓷上就有很多波斯回文、缠枝莲纹、缠枝菊纹以及波斯文字等;明正德年间,道教盛行。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便流行八仙纹、八卦纹、八宝图、鹤鹿纹、真武大帝等。而康熙中期大力提倡满人学习汉文,所以瓷器上兴起了以整篇诗文书法作纹饰的潮流,主要是在文房用具上书写传统的诗文名篇,有前后《出师表》、《赤壁赋》、《醉翁亭记》、《兰亭集序》、《岳阳楼记》等,其结尾处常以色料或青花作方形篆字印章“熙朝博古”、“熙翰传古”等。 当然,对于初涉收藏的人来说,要熟悉历朝历代各个时期器物的造型和文饰特征自非易事,尤其没有多少接触实物的机会,好在现在文物图书出版越来越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少困难。
2。怎样鉴别古瓷器?
答:1、从各代名瓷胎釉特点上鉴别 我们知道,陶瓷本身有一个长久的发展过程,各代各朝都有不同的胎釉特点,我们了解了这些特点后,就能根据器物有无这些特征来判定真伪.
2、从各朝代瓷器的造型上鉴别 每个时代都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观,因而瓷器的造型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掌握各时期瓷器的造型特征和共同的风格是鉴别瓷器的重要途径。比如,元代的梅瓶和宋代的梅瓶,在造型上就有较大的差别,元瓶一般都比宋瓶丰满,且较有曲线,历代的瓷碗也都打有各时代造型特征的印记.
3、从各代瓷器的纹饰上鉴别 纹饰是器物上的装饰,它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瓷器的纹饰也是如此,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兴趣,瓷器上的纹饰反映和表现了时代的艺术装饰风格。
4、从各代瓷器的款识上鉴别 瓷器上的款识与其他古玩款识不同之处在于,瓷器绝大部分都是年款,制瓷人名款极少。如“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等。每一朝的款识在书体、排列、边框、字形、用料等方面都有其特色,也即相对的同一性。掌握各代各朝款识的写法特征,对瓷器真伪的判定是一个较可靠的标准.当然例外的情况总会有的,这就要看鉴别者的经验了。
5、从瓷器釉光的新旧上鉴别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施在瓷器表面的釉料,是由很多釉分子组合而成的,这些釉分子经过很多年后会发生衰老,从而使得釉光变暗,一般来说,时代越久远的瓷器釉光越暗,看起来精光内敛,温润如玉,这是任何古瓷器共有的基本特征。因而新瓷仿古的关键,乃在于除釉光,一般作伪者多用沙砣打磨瓷器表面或用酸碱等化学物质进行压光处理,但这种人为仿旧和古瓷天然的旧是有很大区别的,有经验的人很容易鉴别出来。
6、现代科学鉴定法 中国瓷器,尤其是青花深受外国人士的喜爱,所以首先在西欧开始使用科学的鉴定方法来判别瓷器的价值和真伪。因不同时代各瓷窑胎釉的配料都有相对固定的配方,有些配料极其复杂保密,从而形成其独有的特点,非一般作伪者所能为。如鉴定青花瓷,就以碳十四、热释光来化验陶瓷胎和釉的成分,判定该瓷器的真伪。但这种方法往往需要采取样品,操作也很复杂。最近,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采用现代量子物理学检测技术来测定古陶瓷瓷釉的老化程度,通过光谱照射陶瓷釉面所形成的老化曲线
12
从而判断陶瓷的真伪.这种方法可以不需要损伤陶瓷本身而获取可靠的数据,而且其操作简单,鉴定的时间范围也更广,为古陶瓷的鉴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新途径.
一、简答题
1、宋四家:即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2、元四家:”元四家”指元代四位山水画大师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他们追求\"清雅淡遗\"的艺术风格,强调水墨在绘画中的作用,并将五代两宋的皴染之法加以发展,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扬州八怪:指清朝乾嘉时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八位画家,他们不拘古法,画风自然,独树一帜。\"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又名郑板桥)、高翔和汪士慎。
4、三石两鸿一大千:指近当代中国书画六大名家,三石指:齐白石、傅抱石、吴昌硕,两鸿指徐悲鸿和黄宾虹,一大千即张大千。
一、简答题
1。古书画作伪的方式有哪些?
答:1、摹仿作伪 这里指的是旧时一些专门造假书画的作坊。这些作伪作坊通常雇佣许多学徒,这些学徒多是一些十来岁的小孩童。刚进店时,师傅并不让他们马上学习古玩方面的知识,而是让他们每天随便写字、绘画.约三五天后,师傅就能判别谁长于写字,谁长于绘画,如果两者都不行,则被解雇。然后把善于写字、绘画的留下来,让他们每天各自绘、写。这样又近半年时间,师傅又要判别谁的字与哪个书家的字相似,谁的画又与哪个画家的画相似,这样选择确定下来后,就让徒弟们专攻某书画家的字、画。这样,专业目标选定后,就让徒弟们依照所指定的书画长年临摹,终日不断。其它的字画均不准学,其它的杂事也不让做,这样十几二十年如一日地摹仿,虽然并非所有徒弟都能学成,但总有二、三人所仿的书画可以乱真。然后,师傅找来所仿书画家常用的纸和墨,以及他们的生平活动的重要事件让徒弟们熟识于心。这样,徒弟们就能根据书画家们的生平事件,仿其笔法“创造\"一些书画伪作,或照原迹临摹出来。总之,伪造的书画让人一眼就能判定是某某书画家的作品,伪作造成以后,再用“使旧法”使纸质和墨色变旧,印色也同样变旧,再照当时的旧样式装裱起来,然后再将其变旧,这样,就使得伪作与某名家的真迹完全相仿,这种作伪方式可以说是苦心孤诣、毫无破绽,没有高超的艺术鉴赏能力则难以判断.
2、补题、改题 宋、元书画家的作品往往不落款识,而且往往不加印章,即使有也多加于书画的背面,或画面之间,题款的字又很小。古玩商买到这样的作品后,就往往要加名家的款或改为大名家的题款,这种作伪方法形式上较为简便,但需要的知识却较多、要求也较高。 3、用旧纸仿旧书画 中国的书画,每一时期所用的纸绢的质量都有不同,所以鉴别书画首先是要看书画的用纸。高明的作伪者在这一点上是考虑周全的,他们的仿作一般都是用旧纸,然而旧纸在现在很难寻到,所以通常是用宋元明清的写经纸,或从手卷的空白处裁下,或把册页的空白页取下来。用旧纸仿造的书画,大都是古代大名家,而且手段技巧也很高明,一般人是不易觉察明了的。
4、题跋作伪 古旧书画由于保藏久远,经手人也多,而且某一时期的藏有者往往在书画的前后加以题跋,写几句话,盖一个印,这些附加成分一般称为“帮手\",而且书画的价格也往往受题跋的多少、题跋者的名气大小变化,有些题跋者本人就是著名的书画大家.因而,割裂、重组书画题跋就成为作伪的另一常用手段。通常是将名人的题跋偷换在书画上。这种作伪方式往往不易察明,因为画和跋都是真迹。但有些拙劣的作伪者也常会自露马脚,如像题跋者的年代先于书画作者的年代这一类荒唐的事情每有发生。所以鉴别这一类伪作需要比较全面的知识.
古旧书画作伪的方法很多,限于篇幅,这里不能一一详细介绍。无德商人伪造古书画也多伴随销售中的种种伎俩,购买鉴定时必须倍加小心。在“使旧法”中,常见的染旧方法是鼠灰和麦黄两种颜色,前者染色的方法是用旧的糊墙纸和碱水,加上新书画一起煮,煮好以后将书画取出晒干,其颜色即呈鼠灰色;后者则是红糖水加藤黄所染
13
成,染成后晒干,加香灰一抹即成麦黄。而印色的“使旧”常常是把它浸泡在水里,然后取出晒干,这样反复多次,印色就变为暗色了,而且浸入纸质之中。另外,为了伪制旧书画上的虫咬的迹象,往往把伪作放在一个罐中,里面放一些暗蛀书虫,盖上几月取出,伪作上即满是虫咬的痕迹。总之,作伪者总是想方设法把伪作制成与古旧作品或原迹一模一样。 到了现代,由于高科技在印刷术中的运用,可以将古代名字画直接印在纸绢上,与原作一模一样,最近这样的印刷伪品频繁在市场中出现,更须引起警惕.但这类画也好判断:其一、印刷品没有原作那种力透纸背的笔墨感觉,尤其是纸绢的背面最容易看出来;其二,这种用于印刷的纸绢多不时旧纸绢,只要对旧纸绢稍有认识的就能识别;其三,从装裱方式上能体现差别.
2。怎样鉴别古书画?
答:1、纸绢鉴别 从书画所用的纸绢方面进行鉴别,这是鉴别旧书画的一种方法。因为各个时代的纸绢质料都有不同,如果能大体掌握纸绢的发展演变线索,无疑对鉴别是有较大帮助的。
2、墨色鉴别 古旧书画,随年代久远的不同,在笔墨颜色上也会出现差别,这可以帮助我们判别书画的大概时代和真伪情况。宋代以前的书迹,墨色上往往有一些极不明显的白霜,细致观察,墨色的表面没有任何刮痕,轻轻擦抹,白霜也不退去。有时古旧墨色上还有一些霉苔,也不易抹去。而作伪者往往用香灰之类吹散在仿作的表面以充白霜、霉苔。因而,如果在伪作墨色的表面轻轻擦拭,白霜就很容易除去,露出黑亮的新迹模样,以此方法可以帮助判别真伪,古旧书画的墨迹、彩色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深深地浸于纸绢的质料之中,而伪作的墨迹和彩色都浮在纸绢的表面,呈现出“轻浮而不沉着、光亮而不浓重”的气势,虽然经过做旧、烟熏,仍容易露出马脚,鉴赏者仔细观察是可以判明的.
3、装裱形式上鉴别 中国书画通常都要加以装潢裱制,特别是元明以后,书画装裱后悬挂起来作观赏。装饰,装裱就更加重要了。装裱,在不同时代也有一些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也表现在书、画的格式上。
4、款识和印记的鉴别 中国书法、绘画,作品上往往题写一些字,表明作者为谁,作于何时,或在画上加上几句诗文,这就是书画上的款识.另外,在书画上加盖一方或数方朱文、白文印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或者是自己的名姓字号,或者是闲章。款识和印记的形式是复杂的,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格式,而且书画家们的字、号又极多,印章的种类也多。所以,款识和印记一方面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熟知某人的款印式样,对于鉴别确实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由于款式样式各时期有不同。同一时期每个人有不同,同一人一生中又有不同,所以掌握起来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得靠长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不可。
5、鉴藏者的题款、印章 古旧书画往往被同代和后代人所宝爱,因此多有收藏者或鉴别者的题款、印记。别人的题款一般称为“题跋”,从别人题跋上也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书画的价值或是真伪。
总而言之,鉴定书画,需要较为深厚的基本功,有了好功底,经过反复实践,就会磨练出好眼力。老古董商鉴定书画的基本功包括这样一些方面:一是掌握历史断代年号和文化大事,熟记历代著名书画家的姓名、字、号、别号。人们常说的“熟记画家一百八,书法家九十八”就是指这项功夫;二是尽量熟悉历代书画家们的生平经历和他们的书风画法;三是掌握鉴定书画的基本要领.根据有经验的“老古玩”的介绍,鉴定书画时,要求“澄心定虑”、不可“粗心浮气”,要专心致志地看,不要心神不定,要从细微处着眼,不可大而滑之。打开一幅字画一看,马上觉得“这东西不错”,再仔细一看,确实是好书画;而初看就马上觉得“这东西不对头”,再一研究确是存疑——这就是鉴定中的“灵光一现”,手一拿,眼一看,就能凭某种直觉感受到好、坏、真、假,这种功夫非经过长年的实践而不可得。
另外,要鉴别古字画,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因为名家大师的作品,都应具备较高的艺术境界和笔墨功力,这是大多数伪品最难以作到的.
在鉴赏古代书画中,还有一项重要的途径或者方法,那就是参考阅读古代的书画著述。因为对于名家、名迹的的收藏、鉴赏古已有之,无论是宫廷内府还是私家,往往都要把自己的藏品经过鉴赏后著录成书,这类书画论著对我们后人在鉴赏、研究古书画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书中收有作者所见的书画碑帖名迹,抄录书画的诗文题跋,有的还有诸多考证,对作品的内容、款识、印章以及某家某派的笔墨技法等项也多有论述,所以这类论著是很重要的。
因为古代书画伪作太多,品相也很破旧,而且动则百万千万,非一般书画收藏者所能为,因此人们把收藏注意力转向近当代名家的作品上,而“三石两鸿一大千\"(三石指齐白石、傅抱石、吴昌硕;两鸿指徐悲鸿和黄宾虹;一
14
大千指张大千)的作品则是其中的姣姣者,其作品亦累创高价,因而这六大家的伪作也随之日益泛滥,藏家们要注意识别。
一、名词解释
1、列鼎制: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鼎以及伴随的其他铜器如簋等都是”礼器”,在”礼不下庶人”的周代丧葬制度中,是贵族的专利品,一般平民陪葬的则是日用陶器 一、简答题
1、怎样鉴别古代青铜器?
答; 以前的老古董商鉴别铜器,靠眼看、手摸、耳闻、鼻嗅、舌舐来加以判断、推理、辨别其年代与真伪,这完全凭的是长期积累的实际经验。而现在的专家则拥有越来越先进的科学仪器,甚至可用激光测定,比如用激光分析其合金成分,或用X光照射检测器物铸造工艺,甚至如今有人尝试将电脑分析引入青铜器鉴别中来.
可是作为一般的古铜器爱好者,要识别一件铜器的真假,到底该从何入手呢?下面我们介绍几个古铜器鉴别的要点,即锈色、手头和声响、花纹与款识、铜质与器式。
1、锈色 铜器经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行家们说:“铜器入土千年色纯青,如铺翠,翠润欲滴;铜器坠水千年,则纯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由于铜质差别及各地土质、水质的差异,入土铜器的锈色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有绿锈、红锈、蓝锈、黑锈、紫锈等。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这时再做进一步审定,把手搓热触摸器物,用鼻嗅手,定有铜腥味,因为千年古铜是无铜腥味的;还可用热碱水刷洗,伪锈就会脱落,若刷洗不下,再用火烤就脱落了;或者用舌舐,若有盐卤味,也是伪锈。
2、手头和声响 用手掂量掂量,若过轻或过重就要引起注意了,当然,这全凭经验。另外还可用手敲击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3、花纹和款识 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朴,商代花纹则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纹饰则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秦汉重实用,花纹较少且不及商周精细。另外,还可从不同时代纹饰图案内容的改变来推断、判别.至于款识,则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优美洒脱,后期多典雅秀丽的波磔体;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后又有形似蝌蚪的“科斗文”和图案化的“鸟虫书\";战国金文字体大多不考究,但也有字体竖笔引长下垂,末端尖锐的“悬篆\"雏形;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掌握了这些,若一件号称三代时的铜器上却出现了小篆字体,那就是笑话了.另外,还可根据铭文字数的内容来与古籍记载作对照来判定。
4、铜质与器式 铜质的鉴别较简单,翻开铜器的足底,若露出黄铜质地,则是伪品;足底若已伪造了古铜色,用热碱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来面目。另外铜器的器式、名称均须牢记,除记住这些内容外,还应了解什么年代铸什么铜器,什么样式的铜器是什么年代铸的.例如钫,钫是方形盛酒器,是战国末期出现的,若其按三代做工,锈色制作,则为伪品。再如鼎,各代皆有,但各代铜鼎的腹、足、耳的的大小、长短、分布位置均有所差别。如商鼎腹大而足短,春秋战国鼎则腹浅而足长,周鼎则介于两者之间。但若一有盖,短足的鼎则是春秋战国后的器形,不大可能是三代物品。
鉴别铜器,是一件繁琐而艰难的事,但只要掌握了要点,多看、多记、多思,还是能鉴别出真假的.
一、名词解释
1、刀币: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四大货币体系:齐国通行刀币,上面常有\"齐\"、\"安阳\"、\"即墨”等地名,燕国也用刀币,但比齐刀要小,曰”明刀\"。
2、布币: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四大货币体系:战国时韩、赵、魏和燕广泛使用
15
的尖足、方足或圆足的平首布。
3、蚁鼻钱:楚国用铜质的贝形币,钱上有两划及穿孔,叫”蚁鼻钱”民间也叫”鬼脸钱\"。
4、半两钱:秦国货币是圆钱的代表,采用铢、两等重量单位。秦方孔圆钱成为货币的主要形状,所以货币历来又得一”孔方兄\"的别名。秦钱上铸有”半两”二字。
5、新莽钱:西汉末年新莽复古,实行了四次货币改制。有造小泉直一、大泉五十、货泉、错刀五百、大布黄千等大小钱,以此牟利,但新莽钱制作精良,传世较少,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二、简答题
1、古钱币作伪的方式有哪些?怎样鉴别?
答:1、仿原币形翻铸 这是一种原原本本的伪造方法。先用真品古钱品相上佳者制成沙范,再用古钱或别的古铜器熔化浇铸成形。但这只是“形似\"的一步,因为这样翻铸而成的钱颇显新意.所以下一步就是要使之古旧“神似”,即做旧,其法常用铁屑、铜屑、硝酸盐以及其他有腐蚀性的物质混合成膏样,涂在新翻钱之上,并埋入地下。经三伏盛夏以后挖出,于是铜铁屑就变成红、绿锈斑,与出土古钱无异,但若仔细辨识,仍会发现。因为新翻钱上往往会粘上一些细小的沙粒,因为多是沙型钱范,表面也较粗糙,泛出新铜的气色,故明眼人不难识破. 2、起字改刻 即是用没有字的或光背古钱,选大小相同的古钱进行仿造。欲仿的钱品一经选妥,就要照钱谱上的图样和文字描下再雕刻在上面,再用造伪锈的做旧之法,使其生锈如真。或者一般常见的古钱上挖去一字或两字,再熔铜填补,或用其他物质填充,再刻上珍品钱名,或胡乱加刻文字,星月花纹,造成“新种\"。
3、合拼法 有些古钱,其文字排列颇为奇特,如五铢钱两面都有相同的文字,或是正合背或是反合背。泉货也有两面都没有文字的,这样就为伪仿此类古钱提供了客观条件。其方法是将相同的两枚古币,分别磨去一面,使之成原币的一半厚薄,再将此两半焊粘合一,这样就制成双面或合背钱。由于这两半都是真古钱,所以粘拼的合背伪钱极难识别,但知道有这种伪造方法后,可以仔细审视出钱体上的缝隙或粘合痕。另外如将此类伪钱轻轻摔打,大多有某种异样的破器声,以此也可以大体识别。如果是银元,伪仿者可能会将银元从中剥开,挖去内里的白银,再填以铁、铜或其他东西,然后焊粘起来,此类伪钱可从其裂缝处看出破绽。有些较拙劣的仿品,只要在边口稍稍锉磨,即可出现铜红色。
另外还有一种合拼方式,就是将两枚完全不相干的古钱合拼在一起,如图;先找来一枚普通北宋大钱,挖去其内部文字地章,只保留外缘,然后嵌入开元通宝小平钱,改制成一枚罕见的宽缘开元通宝大钱,从两枚普通古币摇身一变成为一枚珍稀古钱,讹取高价。
伪仿古钱采用各种各样的作旧方法,手段有高低之分,高明者如象上面介绍的翻铸的作旧,低一些的则简单地埋于地下一段时间或在表面涂以漆作成绿锈,更拙劣者则是在仿钱上直接涂抹泥土以充出土真品,集古币的人只要留心细致观察,并经常审视,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识别伪钱的眼力就会大大提高.
一、简答题
1、简述古代铜镜的艺术价值?
答:中国古代的铜镜,以圆形穿钮为基本形式(西方多为带柄镜),有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个性特征,技艺高妙,形制多样,内涵丰富,集诗情画意于一身,是诗、书、画的综合体。
首先,我国铜镜属圆板具钮镜系统,镜形多为满月形,但也不拘泥于圆形,各种形状层出不穷,如古人又把铜镜称为”菱花\",就是根据镜形而来的.
再从主题装饰图案来看,历代皆各具特色,既有创新,又有继承,种类繁复,不能尽数。其中的重要题材当推各类珍禽异兽,特别是对龙凤淋漓尽致地刻画,表现了古代人们浪漫的遐思,不懈的追求。看那战国时代蜿蜒游走的蟠螭、蟠虺,到明清时代腾云驾雾,与大气相生相依的云龙;再看那战国时代天真稚拙的凤鸟,到唐代活力充溢的双鸾,还有那灵秀吉祥的凤鸟,都无不回响着远古时代那些神秘图腾的余韵。更有那些名称奇异,甚或无法命名的各种怪兽,都体现出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及无限的创造力,神话故事也是中国铜镜的一个重要题
16
材,工匠们或发思古之幽情,模拟出前人的种种传说;或凭思绪上天入地,率性地探究仙人的生活,甚至异想天开地让仙人共舞,兽人同欢.这些图案或直率、或婉约、或露骨、或含蓄,渲泻着作者们自身的追求,使那小小的镜背如同万花筒般五彩纷呈,变幻无穷。
我国古铜镜的巨大成就不仅表现在它那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上,也反映在那高超的青铜工艺水平上,特别是战国、两汉、唐代的特种加工镜,如涂朱彩绘镜、螺钿镜、金银镜、金银错镜、鎏金镜、包金镜、漆背加彩画镜、金银平脱镜、彩漆绘嵌琉璃镜等,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卓越的创造与贡献,使青铜工艺更加华美壮观.宋代又将铜镜称为”照子”,宋镜虽然没有战国和汉唐的华丽繁缛,但却更注重铜镜造型的精巧和变化,出现了很多特殊形状的镜式,文饰的布局也更为灵活随意,丰富了中国铜镜文化。
在铜镜艺术中必须一提的还有铭文.铭文的书体是书法艺术的折射,它经过了篆书、篆隶、隶书、到楷书,特别是隋唐铭文,大多是字形扩大的正楷体,字体清晰,笔法纤巧而不苟,表现出十足的瑰丽和华美。另外,铭文的内容也仿佛是诗经的重现抑或继续,表现出时代的特征及亘古不变的情感。
2、古铜镜作伪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鉴别? 答:古铜镜作伪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照原物仿制:即制伪者手中已有一面某一时期的真镜,以翻沙的方式将其复制克隆出几面形制完全相同的\"多胞胎”,这也是其它铜制品常用的作伪方式.因为有原物作参照,故伪品的形制、文饰、铜质、锈色都可以做得很逼真。采取这种方式制作的伪品一般很难鉴别其真伪,除非是对包浆和锈色有特别认识的人才不会上当,但一般采用这种方式制作的铜镜其本身艺术价值或工艺水品都不高,因为作伪者很难有机会得到真正好的铜镜,除非是盗墓所得.
2、按图索骥:现在因为是信息时代,出版业也非常发达,除原来已有著名铜镜外,新出土发现的铜镜也很快会在杂志或者网络上发表出来,制伪者只需要找到他感兴趣的铜镜图片,然后依样画葫芦就可以了。但是因为不了解该器物更多的信息,比如铜质、铸造工艺等等,加之印刷发表出来的器物可能会有色差或视差,所以采取这种方式制作的伪品一般跟原物会有较大差别,比如市面上有一种冒充唐代金银平脱工艺的\"四神十二生肖镜\",因为不了解唐代金银平脱工艺,而将原本是金银片嵌帖的动物纹做作了铸塑的高浮雕,再在其表面涂刷金粉,完全走失了金银平脱的意趣。
3、凭空捏造:采取第一种方式制伪,不容易得到好的样品;而采取第二种方式作伪,又容易被发现其原物的出处而被判断为赝品,所以目前市面上较多采用一种”凭空捏造”的方式来制作伪古铜镜.其具体办法是,先找几本铜镜参考图片,然后,将图片中几张相近的铜镜图案从新编排组合,成为一件略不相同的新器,然后再做皮色包浆和锈。采取这种方式制作出来的伪铜镜,对一般见识少,对铜镜收藏涉猎不深的人来所有一定欺骗性,因为其形制、图文皆有出处,颇具古意.但因为制伪者文化艺术修养的限制,加之对古铜镜的形制、图文分布等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这种伪品往往缺乏时代特征,图纹搭配不协调,甚至闹出汉制唐纹,宋镜汉文等”关公战秦琼\"式的笑话.
4、在素镜上添加文饰:宋代虽然铸镜业比较发达,分布也很广,但因为宋代铜资源比较匮乏,所以宋镜开始朝小型化、轻薄化和精巧化方向发展,甚至出现了不少的素镜.大家知道,判断一件古铜镜的价值,其纹饰往往起作决定性的作用,于是开始有人在素面无纹的铜镜(不只是宋代)上添加文饰。添加方式一般有三种:其一是直接在素胎上刻纹,因为宋镜本来较薄,所以文饰便不能刻得太深,而古铜镜的文饰一般是铸造上去的,与很浅的后刻纹有很大区别.其二是在素胎上焊接文饰,即是将图案作好后(多为动物图形)再焊接上去。其三是用塑脂等材料作成的图形直接粘接上去。以上两种方式所做图纹多为浮雕或半圆雕,不符合宋镜平面浅纹的特点.
关于古铜镜的鉴别,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铜镜的时代精神来鉴别:1前文已经讲到,战国镜纹饰奇异神秘,规整中略带奔放;汉镜工整厚重,文饰密集;唐镜大气舒展,瑰丽豪放;宋镜精巧灵活,线条简洁明快等等。而伪作之镜,因为作伪者自身素质的限制,往往张冠李戴、画蛇添足常常有之,若我们能够多一些对中国各时代文化艺术精神的了解,多看一些真器实物的图片,则不难判断。
2、从铜镜的轻重和铸造工艺上来鉴别:中国铜镜制造历时3000多年,虽然大多为青铜所造,但因为铸造工艺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差别,拿在手上的轻重感觉会很不一样.如战国铜镜普遍较薄,加之时代久远,铜质损失严重,手感便觉得轻;若有手感很重的战国镜就要小心了。但现在市面上甚至出现了一种树脂材料灌塑的伪镜,反而
17
比较轻,这时就要注意观察材质了。从工艺上来说,战国有金银错,唐代有\"金银平脱\"和螺钿镶嵌,这都是其它时期不大运用的工艺手段,如果发现器形与工艺不相符合的,则可能是伪品。
3、从铜镜的包浆和锈色上去鉴别:2现代伪古铜镜,一般以喷漆作假包浆,有绿、黑、紫等颜色,晶莹有光泽,让收藏者动心。但其包浆处理技术没有汉唐镜那种古色古香,自然厚硬的特点,往往在隆起易摩擦的镜缘及镜钮处见到露骨白色铜胎,漆层极薄。另有一种将新仿镜表面用柔软丝织品擦拭,做成传世品的包浆效果.除了伪包浆外,作假锈也是伪古镜的重要手段,有些还要作残缺和裂纹,但不论是假残或者假锈,一般多不伤及重要文饰部位,不论锈蚀轻重,除镜缘外,都高出镜的表面,很少见到有向内层腐蚀的现象.天然锈坑形态自然,深浅不一,制假非易。伪锈往往露有刷痕,且多有亮斑.
一、名词解释
1、宣德炉:据文献记载,明代宣德皇帝得到南方暹罗国(现泰国)进贡的风磨铜31680斤(一种红黄色的铜,一说50000斤),遂命吕震等人参照《宣和博古图》诸书及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烧制的款式典雅的器皿,设计宣德炉的形制,成功绘制成图谱一百一十七种,并命工部吴邦佐于宣德三年依图谱开炉铸造,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风磨铜一起经过多次的精心铸炼,共铸造出香炉3000座(一说5000座)。并在宣德炉底部铸有”大明宣德年制\"或\"宣德年制\"等款识。
二、简答题
1、宣德炉的仿制和鉴别?
宣德三年利用暹罗国进贡的这批红铜开炉共铸造出三千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和极少数达官显贵之手,普通百姓只闻其名而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
20年前,南京市栖霞区龙潭镇附近出土过一件“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单框楷书款香炉,器型源自夏、商、周三代的簋式青铜器,有压手的质感且炉体上的锈色犹如老茧般厚实。但即便如此,专家也只能鉴定其为明代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器.
宣德炉最早的仿制者为吴邦佐。据说,吴邦佐是宣德时参与铸炉的要员。在宣德炉停烧后,他就召集、雇用原来的工匠自行铸冶,所做器物款字为“琴书侣”或直书其名。
吴邦佐的宣德炉仿制品非常精良,后来历代的所有仿制者都不能与其相比.在他之后,著名的仿制者还有学道、施念峰、甘文堂、苏州蔡家、徐守索、周文甫、汤子洋和清代的巴格之等。在当代收藏家眼里,这些仿制者的私铸炉由于使世人能够得见深宫的宣德炉之貌而居功甚伟。
除了仿制,宣德炉的伪制品也特别多,而且其中一些工艺极高,令人经常上当受骗.不过有一点是伪制品做不到的,就是颜色。
专门以伪制为业的人分许多类。其中一类是先在市场上不计优劣整破地收购大批铜炉,然后再将它们放进有颜料的锅里煮五六天.这种伪作的颜色只能有3种,即瓦灰、猪肝和土红,而真正的宣德炉没有这些颜色.还有一些匠人比这更复杂一些,自己铸炉用颜料煮。但这种匠人在工艺上没有更多的变化技巧,所以往往在炉上敷以金点,号称“金点炉”。现在,在市场上能够见到的这类货色十有八九是如此伪制的。 在市场上,还能见到一种黄绿颜色驳杂、看起来非常美丽的宣德炉。这一般也是伪制品,制作的方法是把旧炉磨光亮,再放在电炉上烧。最省力的制伪方法是将古代精良的私铸炉的款挖下来,然后另取合适的宣款铸上.这类器物不露丝毫破绽,看上去和真品一模一样。
由于宣德炉价值不菲,市场上伪品很多,怎样来分辨这些伪品便是让收藏者们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但大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鉴别:其一,看器型,真品多仿宋代官窑名器,造型简洁纯朴,有宋代精神。赝品多奇形怪状,不合法度。其二,看颜色.宣德炉以精铜加入多种金属多次捣炼而成,色泽瑰丽奇幻。赝品则颜色木纳,毫无温润之感.其三,看包浆.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长时间不变.伪品包浆枯槁,颜色赃浊,不经看.其四,看磨损。真品有自然均匀的磨损,手感特别润滑,特别是在足底.伪品则无自然磨损,多为人为打磨,边缘生硬。
18
至于说那些用树脂等材料仿制的极拙劣赝品就不赘述了。
一、名词解释
1、景泰蓝: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永乐时期开始烧制,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珐琅作底,故名\"景泰蓝\".现在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 一、名词解释
1、唐卡: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一、名词解释
1、永宣造像:在藏传佛像艺术里,明朝宫廷制作的金铜佛像尤为引人注目。由于明朝宫廷造像的制作主要集中于永乐和宣德两朝,这一时期的铜佛造像特别精美,所以又通称\"永宣宫廷造像\",或简称\"永宣造像\"。 一、名词解释
1、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3、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从元末明初至清末民初,徽商崛起,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的明星商人。他们发家致富后,遵循儒家文化传统,纷纷回故乡置良田、造豪宅,并以木雕技艺雕梁画栋进行内部装修,形成了一股徽州民居木雕艺术装饰风尚。徽州木雕属于我国民间木雕史上的最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尤其其木雕内容丰富,处处体现传统教育深意,形成一篇篇”儒家文化试卷”.
4、福建象园木雕:明清时期,福建木雕工艺即较有名。明末清初,长乐人孔氏,曾利用天然疤痕的树根进行雕刻,利用其自然生长形成的各种形状外观,因势利导,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木雕作品。从此,福建的木雕就特别朝天然疤痕树根雕方面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嘉定派:嘉定竹刻创始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19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嘉定派的创始人朱松邻原是一位善于诗文书画的艺人,他在竹刻制作中能以笔法运刀法,勇于创新,为他人所不及,其代表作为\"松鹤图笔筒\"。他的儿子朱小松、孙子朱三松都继承此业,后来,嘉定竹刻名家辈出,如明代的秦一爵、沈大生、侯崤曾,清代的封颖谷、时大经、张学海,等等。嘉定竹刻极盛一时。
2、金陵派:金陵派竹雕的创始人是濮澄。濮澄,字仲谦,生于万历十年(1582),主要活动于明代万历至崇帧时期.他刻竹通常是以浅浮雕为主,时而也刻制一些高浮雕作品。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用盘根错节的竹根,根据竹材的自然形状和特征,用简洁的刀法,略施雕凿,随形施刻,自然成器. 一、简答题
1、象牙雕刻品作伪的方式有哪些?怎样鉴别?
答: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用野猪牙、海象牙、鲸牙乃至兽骨、人造象牙等冒充象牙制品。
象牙主要由磷酸钙组成,国际上称之“有机质宝石”.硬度为2.5,因含有弹性硬蛋白,故有很好的弹性和光泽。象牙最初为乳白色,半透明有亮光,时间久后渐变成黄或褐色,在黑暗的地方,紫外线照射下有白色到蓝色的荧光。象牙越大越白越细腻越珍贵。非洲产的象牙质地最为细腻,在乳白色中透出一股暖色调,光泽极为柔合,故质量最好。亚洲象牙的颜色则显得太白,质量次于非洲象牙。
由于象牙材料价值昂贵,来源又较少,但其纯洁温柔的特点格外受到青睐,因而假冒象牙制品屡见不鲜。其作伪者多用野猪牙、海象牙、鲸牙、人造象牙乃至骨材仿冒牙材,用烟熏和染色于新牙材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而牟
19
取暴利。牙雕工艺品的鉴定与竹雕的鉴定一样,要从其质地、风格、造型、花纹、款识等入手,抓住关键,综合考察,才能去伪存真。
真品象牙制品呈牙白天然本色,虽经时间长而发黄,以豆渣浸泡后再擦则自然变白。其漂白后(若为传世古牙雕制品,万不可搽洗漂白,因其包浆乃年代鉴别之重要佐证。)也有油润洁白的光泽,手感润泽细腻;骨制仿品大多经漂白而成,其漂白后显得干涩,手感粗糙;塑料制品的白色呆板,不自然,无光泽。
真品象牙结构致密,质地细腻,其比重大,有手头重的感觉;骨制仿品(一般指的是牛角和骆驼骨)则质地疏松,其比重小,故手头发轻发飘。骨经漂白加工,磨光上蜡等工艺,色也白净,好似象牙。但骨含钙量高,性脆、质轻,且有细小的黑点和棕眼.
真品象牙本身有它独有的花纹,名为“牙纹”,如同树木年龄一样;以牙心为中心向四周扩展,随着大象年龄的增长牙纹也变得越来越粗,象牙天然的纹为一深一浅的牙纹组成平行状或“人”字形和网状形。骨制仿品则没有牙纹,其质地粗糙,用放大镜观察表面布满了粗糙的小砂点,顺此,验看牙纹和小砂点即可分辨是牙器还是骨器;塑料制品则几乎看不出纹路。
真品象牙制品做工一般精致完美,而骨制仿品因质地较粗,即使细作也会显粗,塑料制品则常常留有模具痕迹。还有人造牙是采用化学工艺合成,比较容易辨认,其主要有三种:一是由酚醛浇铸树脂而成,其无色透明,可掺入各种颜色熔制,可琢磨。特点是坚硬,不怕热,高温不变形,但较脆,怕摔打,时间长了易变黄.二是由硝化纤维塑料制成,特点是质地较软,富于弹性;但怕热,易燃烧.三是由干酪素塑料制成,人造牙的质量轻,光泽差,无牙纹。也有故意作出牙纹的,但死板呆滞,呈规则的平行线条,和象牙自然的人字纹、网状纹不能比拟。 真品象牙制品没有缩水性,若以水珠滴在象牙制品上,水滴没有明显的边缘,用手抹开后能很均匀地吸附在制品上,水亦不会收缩;塑料纺品则具有缩水性,即滴在塑料上的水珠不会浸开,用手抹撒水珠,其水迹也会收缩.
2、怎样保护与收藏牙角器?
答:1、牙角制品属机类物质,比较娇气。要防止火烧、水浸、摔碰、挤压、酸碱等侵害,对温度、湿度、光照、环境等都很敏感。温度不稳定会发生热胀冷缩,易引起变形、龟裂.还会产生失水吸水,引起胀缩。
2、牙角器物喜欢偏潮湿的环境,太潮湿易发生霉变,干燥易发生干裂.一般要求温度在15-25°C,湿度在 55%-65%之间。牙角在光的作用下易发生化学变化,变色、变脆,尤其是紫外线破坏性最大,会使牙角分解损坏,红外线、可见光会引起温度急剧升高.所以牙角雕应避光收藏。
3、牙角艺术品平时可置于软囊盒中,放上防蛀药块.如果保养不当,牙角器物表面出现霉斑,要及时清除。一般可用柠檬酸或弱草酸的稀溶液(蒸馏水)清洗,然后再用稀氨水中和残留的稀酸,最后用蒸馏水冲净,用洁净的干布轻轻擦干,置于阴凉处慢慢干燥,切忌用加热、日晒的方法快速干燥。灰尘、污物容易使牙角老化变质,应经常拂拭保持清洁。不能拂去的污迹可用肥皂水清洗,但不能浸泡,并应尽快擦干. 4、有龟裂的牙角器物不能水洗,可用含1%酒精肥皂的白酒精或三氯乙烷溶液涂于表面来干洗,待溶液挥发后,用溶剂擦除附着表面的微量肥皂,并重新打蜡抛光。发黄的牙雕不宜水洗,也不能漂白.染色的牙角雕器物最好用干洗. 一、简答题
1、怎样鉴别明清硬木家具? 答:1、从家具材质上来分辨
以劣充好、刷色敷面、杂材其中、老料新作这几项作伪招数都属于材质作伪。中国明清家具的制作材料,多采用极为名贵的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力木、红木等制作,这些木材虽在比重、色泽、纹理等方面有其特有的物理性质,但由于生长地的不同,生长年代的差异,木料所处位置的转移(如边材、心材),以及开料切割时下锯的角度变化,就会出现与书本上的标准木样图相悖的现象,在自然色泽和纹理上极易混淆,以致让钻营者有可乘之机。此外,即使自然色泽与高档木料不一致,投机商也会改变木色,冒充高档家具。
明式家具的价值被发现后,仿明式家具就出现了。由于明式家具主要用料是黄花梨,因此,如何辨识黄花梨就成为关键.黄花梨木质的辨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与红木的区别.深色黄花梨如果使用的年头久了,保存的状态又不好,乍一看与红木非常像。其实从木质上判断,黄花梨的木性小,故变形率也小,体轻而温和。黄花梨有很强的韧性,不像红木那样脆.木匠在施工中辨识黄花梨和红木十分容易,在刨刃口很薄的情况下,黄花梨木可以出现类似弹簧外形一样长长的刨花,而红木只出碎如片状的刨花。二是与草花梨的区别。草花梨的出现是
20
在黄花梨木材断绝,作为补充而在晚清至民国出现于市场的,在硬木中最为低档,其木质粗疏,棕眼过大,色土黄而无光泽。三是与新黄花梨的区别。新黄花梨分量比老黄花梨重,木纹含黑线过多而且生硬,因此许多木纹过于漂亮的反倒是新黄花梨;还要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老旧城区里的平房院落面临着铲除拆毁的命运,中国老式建筑都是采用木架构的形式,这些平房院落建筑物的横梁、立柱、门窗、隔扇、内饰等多为木制,特别是这些历经几个世纪风雨沧桑的老式建筑物的横梁、立柱中不乏优质木材制成者,这些优质木材均为年深日久的整材大料,且又价格低廉,自然成了一些古旧家具厂商青睐的对象,他们大量低价收购这些采用厚拙的老木料制成的栋材梁柱,拉回工厂,经过拆锯改装,做成“老家具”,推到市场。在面对购买者时,较负责任的厂家会如实告知对方销售的是老料新作的仿古家具,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专事作假者则把这些采用建筑老料拼凑而成的“老家具”当作传世古家具出售,要价不菲,蒙蔽消费者。 2、从家具造型上判断 移花接木、以多充少、改高为低可归为造型作伪。造型历来是一件艺术品的生命。明式家具的造型朴素、大方、流畅、舒适。清式家具沉穆、庄重、华丽、富贵。但总的来讲它们都有合理的比例、优美的线条、人性化的设计.比如整体的长、宽、高,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权衡比例,线条的应用,曲线的流转诸方面处理都能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感觉。并且中国明清家具由于文人和皇室的参与,在造型上柔和了“佛、道、儒\"的思想.空与空的对比、穿插、铺陈,空与实的对比、穿插、铺陈,方与圆的对比、穿插,点线面的搭配等等都无不透露出丰富的思想内涵.了解了这些,你再来看一件件明清家具,就不仅仅是一个个长相各异的人,而是一个个具有不同性格、思想、气质的人.但作伪的家具,譬如把架子床改成罗汉床,把传世较多且不太值钱的半桌、大方桌、小方桌等改制成较为罕见的抽屉桌、条案、围棋桌,把高型家具改为低型家具等往往在造型上给人一种“非驴非马”的怪异感觉。更谈不上透露出明清家具丰富的思想内涵了。 3、从家具工艺特点上判断
改头换面、偷梁换柱、刻意作旧、速成催老法、伪作包浆、虫蛀家具皆可归为工艺作伪。以手工制作的家具,做工和技艺尤为重要。木工行业中流传着所谓“木不离分\"的规矩,就是指木工技艺水平的高低。中国明清家具的工艺包括木材干燥工艺、打样工艺、打坯工艺、雕刻工艺、打磨工艺、上蜡和髹漆工艺,每一个工艺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传世的优秀明清家具,一般都是“材美工巧”的完美结合,具有深邃的人文内涵,经得起细观慢品。而仿古家具往往受利益的驱动,只想尽快做出推向市场。在制作的过程中就不会按部就班,只是一味地偷工减料。这种家具要么用过一段时间就发生变形,翘曲,要么就是雕工粗糙,细观之下,局部剔铲打磨不到位,边角留有刀痕或毛茬,图案花纹模糊不清等。
我们可以从雕刻工艺、打磨工艺、髹漆工艺这三个方面入手做一简单介绍:其一,雕刻是明清家具的重要装饰手段,鉴别仿制家具的雕刻应注意以下几点:(1)查刀法。仿造家具的刀法,呆滞生硬,刻意追求像不像而失去了神韵,有时为了仿冒故意突出某个局部,而使整个布局失去均衡.(2)观线条。线条看似最简单,但最难做工,稍不留意就会露出马脚.在鉴定的时候就要细观线条,特别是边沿线条,纹饰外线是否有力度,是否流畅.(3)审细部。明清家具的雕刻,特别讲究细部的精致性,而现在仿制的家具往往因为材料不到位,很难做到细部的精致。其二,明清家具的制作中,有“三分做工,七分打磨\"的说法。过去师傅做好家具后,学徒要对家具精心打磨,常常一磨就是数年,有的紫檀家具甚至是用竹片一点一点刮磨出来的.这种打磨工夫深刻入微,决不遗留半点空白,特别是那些细微、深凹之处,都能打磨得非常光滑柔润。而新仿家具,大多是机械打磨,外凸和平整部位可以抛光的如镜面,但坑坑洼洼的地方,机械就无能为力,肯定会流下毛毛糙糙的痕迹。就算人工打磨也不会有以前的深工夫。其三,各种家具有各自的髹漆工艺,明清珍贵硬木家具的髹漆工艺是“揩漆”,首先对家具进行打磨,以体现木材的天然纹理,然后再髹漆。髹漆后的家具仍能看出木质纹理,自然透明。 一、名词解释
1、陶俑: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殉人制度的衰落,陶俑替代了殉人陪葬,俑的使用是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继续如生前一样生活,所以俑真实负载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对研究古代的舆服制度、军阵排布、生活方式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皆有重要的意义。
2、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其规模巨大,保存相对完整。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21
3、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彩釉陶制明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具有特别的艺术魅力。
二、简答题
1、陶俑作伪的方式有哪些?怎样鉴别?
答:俑的作伪,与其它陶瓷器的作伪大相径庭,无外乎模仿、“生造\"和“借用\"等几种,所谓模仿,即照原物或图片模仿;所谓“生造”,即无中生有,任意捏造,反正俑之一族,种类繁多,奇形怪状亦不足为奇,而所谓“借用”,即将其它材料类别的器物搬用到陶俑中来,如我们学院一位教授有一具陶犀牛,是另一个学院另一位教授送的,我一看觉得面熟,原来是仿照著名战国金银错犀牛尊而作出来的。这种借用,不只发生在陶俑中,其它领域也有。
(1)鉴别陶俑,首先要知道何为模制何为捏塑,一般来说,捏塑的陶俑都是实心的,造型更为生动活泼,而模制俑的主体部分都是空心的,只有头手等部分为捏制后安上去的,造型较为呆板,唐以前陶俑有捏塑和模制两种,而宋以后用来殉葬的陶俑则多为单一的模制了。现代做假俑的人,很多不了解这种情况,往往将模制类型的陶俑都作成了捏塑,或将捏塑类型的陶俑作成了模制。
(2)另外,材料的使用也是我们鉴别真假俑的重要途径.为了大量生产假俑,作伪者往往采用塑胶、石膏、玻璃钢等材料用于制作伪陶俑,使用这些材料,可以大量采用模具制造,而且更为细腻生动。鉴别这种假俑有两种方法:一是从重量上去判断,塑胶灌塑的假俑比真陶俑偏重,而石膏和玻璃钢的偏轻;二是从手感上去判断,塑胶和玻璃钢作的假俑比真俑光滑坚硬,而石膏作的则偏软偏涩。
(3)还有,伪俑之泥,大多有新土气息,表面或滑腻或滞涩,而无真俑泥土的班驳粗松之状;假俑用色,大多俗艳厚重,而无真俑浅淡沉稳之雅;伪俑之型,大多呆而不巧,巧而不灵,更无真俑的藏巧于拙、灵动自然的古风。 (4)还应警惕,有些作伪者故意将新制品打破,然后粘接起来以充古代真品,这是作伪者常用的手法之一。一般人认为,古代文物多系残破,所以古董商有意将其打破后粘接,就是想钻有这种心理人的空子,陕西省博物馆就收藏有这么一件清末民初仿制唐代造型较好的三彩马.这种打破粘接的伪品,一般有质地坚硬、色泽新鲜、断口整齐等突出特点,只要仔细察看,真伪是不难区分的。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