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农心得体会

2020-04-11 来源:汇智旅游网


三农心得体会

【篇一:三农问题心得体会】

三农问题之分析

邓小平说过“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可想而知,三农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针对对象之一。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三农”问题依然是主要焦点之一。这次两会中温家宝对于三农问题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看完这次两会对于三农问题的报告后,我们对于以下这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

1. 新生代农民工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各种的发展局限,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放下锄头进入城市寻求发展机会。近几年,“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始终在我们的生活中频频出现。它与传统农民工有什么不同呢?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城打工,对农业生产并不熟悉,对农村生活也渐趋陌生;他们成年后的生活环境和就业经历更多地与城市联系在一起,意识和行为已接近于城市人,目前新生代农民给城市造成了很大压力,同时农业发展也带来很多压力,就变成农村里面又青黄不接,在城市里面变成了农村农业人士在城市当中游民也很多,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的。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高于传统农民工,但他们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很低。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多层次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封闭型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向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的

开放型社会保障的转变步伐,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社会保

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通过强化征缴扩大覆盖面,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基础养老制度。有些缺乏专业技术和较高素质的务工农民只能提供低水平的劳务,在务工过程中缺乏竞争力。政府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实行技能培训,将就业前培训、转岗培训及在职培训制度化,使其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且提高工作质量。另外,还要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益,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我们不能对农民工持歧视态度,要重视其劳动成果。

2.粮贵也伤民

对于农民来说,粮价是其日夜最关心的事了,它关系着农民的收入问题。粮食价格受着多方面因素影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的频繁、水资源的短缺、土壤的有机质下降,肥力减弱厉害,不可持续、城镇化对可耕面积的挑战、石油等大众商品推高通胀预期,农业往往是对通胀的最后确认,也是补涨过程、因石油上涨带来的农业所需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的成本增加。从近几年的粮食价格来看,粮食价格呈上涨趋势,专家预计2012年粮食价格还是会持续保持上涨。温家宝粮价问题提出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县奖励补助资金。对于粮价大部份的我们就此认为这样农民的口袋就越来越鼓了,农民就因此开心

了。然而,情况不是这样的。粮食价格的上涨会导致消费者吃不消,甚至会采取另外一种的粮食替代品,从而使粮食产而不售,从而使农民没有收入,这样就伤民。在粮价问题上,我们应该遵守市场的客观规律,视市场而定粮价,而不能盲目提价。

3.农民收入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我们以福建福安农民收入为例,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2006 年增长了0.92倍; 2012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9532元,增长14%,以此可知,农民的收入正逐年上升,不过城乡贫富差距还是在拉大。由于这种持续不变情况,从2005年开始,国家对农民采取了取消农业税的措施,使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尽管消农业税对农民增收不会产生较直接的效果,但对农民较低的纯收入来说,取消农业税无疑是增加现金流入的一个方面。农业税取消后,农民可自行支配用非农收入交税的那部分资金了,农民的生活也无疑会得到一定改善,农民可以更自由、自主地选择和从事他们的增收行为。随着农业现代投入的增加,农业利润的下降,中央在种粮上进行了直补,还有农机补贴、良种补贴、化肥补贴、柴油补贴,这对于他们的致富并没有起着多大的作用。中国大多数农民没有从土地中爬起来,有的甚至一生都在拿着锄头,何必如此呢?这或许就是有的农民始终保持低收入的原因。这次两会上提出农民的增加收入手段缺乏力度,而我们应该就此采取措施。我们要鼓励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创收,如在种植、养

殖方面,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政府应该始终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调整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调整农业增长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总结:

这次的两会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更重要的是倾听农民的心声,政府要从走到农民群众当中去,政府应该完善群众表达民意机制,多增加意见和建议渠道。

【篇二: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

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其中乡镇财政改革关系着农民负担、城乡差距、农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等诸多问题,于是很有必要研究乡镇财政改革。历经多年农村税费改革,乡镇财政虽然已经逐渐趋于规范,但是仍有不少缺陷,如何进行下一步改革,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大难题,科学发展观为乡镇财政改革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一、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 1983年前后,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撤社建乡”,乡镇政府正式成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为了保证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行,乡镇财政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毫无疑问,乡镇财政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完善乡村公益事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国家的五级政府中,乡镇政府是最靠近农民的一级政府,乡镇财政是最靠近农民的一级财政。这些都决定了乡镇财政为农民服务具有天然的优势。党和中央的惠农支农政策大都要求乡镇政府来执行和配合,惠农支农资金也要由乡镇财政经管。可以说,没有乡镇财政我们的农村就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也不会提高得如此之快。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由于制度、认识和理论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乡镇财政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据调查,近些年乡镇财政体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预算内收入呈现任务型收入机制的特征。任务型收入机制是指乡镇辖区域内国税、地税任务完成情况同乡镇干部政绩考核直接挂钩,国税、地税不能完成的乡镇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国税、地税完成情况一般是“一票否决”的指标。也就是说,没有完成国税、地税的乡镇干部不能得到升职的机会。于是预算内收入呈现出任务型收入机制的特征,使得乡镇税收呈现出刚性增长的趋势,即税收总量只能增、不能减。第二,乡镇财政预算内支出呈现出吃饭型支出机制的特征。吃饭型支出机制是指乡镇干部工资支出与办公经费支出常年占据预算内支出的大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吃饭财政”。第三,转移支付制度仍不规范。针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大都由专项转移支付构成。专项转移支付大都要求乡镇财政提供配套资金,而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乡镇没有足够的配套资金,申请不到足够的专项转移支付,从而加大了同发达地区乡镇财政的财力差距。第四,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提供的农村公共产品大幅度减少。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逐渐走上正轨,乡镇体制外乱收费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是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融资主要依靠体制外收费,于是农业税免征后,农村公共产品出现短缺。 二、科学发展观为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关于发展的实质、目标与

要求的经典论述。邓小平曾指出:发展就是硬道理。但是由于当时发展经济学理论中gdp发展观占据着主流地位,所以基层干部职工普遍存在着“gdp增长即发展”、“税收增长即发展”的观念。诚然,这种观念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乡镇财政也出现了上述“任务型收入机制”、“吃饭型支出机制”等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弥补了发展经济学理论的不足,纠正了传统的gdp发展观的错误,并吸取了可持续发展观等各种发展观中的合理因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则更加明确提出: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以人为本;第二,全面性;第三,协调性;第四,可持续性。科学发展观是引导经济发展的重要纲领,作为经济发展全局中的一个小问题———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当然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科学发展观从四个方面为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以人为本”方面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乡镇财政的职能是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其服务对象是农民,所以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应该是乡镇财政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农民现在急需的公共产品是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网络、乡村道路的建设与维护、大量的水利浇灌设施等。但是免征农业税后,一些主要依靠农业税的乡镇财政大都资金匮乏,无力提供这些公共产品,造成上述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大量减少。并且在税收任务作为乡镇干部政绩考核的

首要指标后,乡镇财政收入呈现出“任务型收入机制”特征,使得乡镇财政逐渐演化成税务部门的补税机构,于是乡镇财政的服务对象发生了一定的偏差,税务机关和上级政府逐渐成为了乡镇财政的首要服务对象,而农民则在乡镇财政服务对象的名单中退居次席。“以人为本”要求乡镇财政改变这种服务对象偏差的状况 (二)“全面性”方面的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就是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但是,现行乡镇财政体制中,上级政府把税收完成情况同乡镇干部政绩考核直接挂钩,使得乡镇干部过度关心税收增长。“吃

饭型支出机制”则占用了大量财政资金,体制外收费的取消和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也大大阻塞了公益事业的筹资渠道。并且创办公益事业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收效时限也较长,耗费乡镇干部的精力也较多,所以乡镇干部对创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较低。于是,乡镇财政支出中公益事业支出所占比重较小,从而形成了经济“一条腿长”,社会“一条腿短”的问题。“全面性”要求乡镇财政打破“任务型收入机制”,解决“吃饭财政”问题,加大公益事业支出,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 (三)“协调性”方面的要求。协调,即和谐,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环节相协调〔1〕。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要求缩小不同地区的财力差距,这就需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财政投入。但是,近些年针对乡镇的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占据绝大部分,如前所述,专项转移支付一般要求乡镇财政拨付一定的配套资金,能够拨付的配套资金越多,乡镇财政可以申请到的专项转移支付也就越多。而那些财力较小,甚至无力拨付配套资金的乡镇获得的转移支付资金当然较少。于是,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区间乡镇财力差距,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协调性”要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扭转专项转移支付过多的局面,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四)“可持续性”方面的要求。可持续性,即连续性、长远性、稳定性,而不是间断的或大起大落的。由于在大多数乡镇,特别是欠发达乡镇中,企业大都为数不多,并且产品单一,市场价格变化会造成企业利润大幅涨落,从而造成税收增减。但是,现行乡镇财政“任务型收入机制”使得税收增长呈现刚性,于是为保持税收刚性,乡镇财政不惜把上级财政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补足税款。在税收任务仍不能完成的情况下,乡镇财政被迫通过加大乡镇负债的方式筹集资金,用于补税。于是乡镇财政“寅吃卯粮”,加大了乡镇财政赤字,使得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可持续性”要求乡镇干部从乡镇经济的长远发展着眼,不能过度追求税收增长,同时要减少财政负债。

【篇三:有关三农的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有关三农的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共2篇)再近三农三下乡的工作已经进入第

二天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已经进入了如火如荼的阶段。现今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渠道收

集有关这次三下乡活动的资料。例如:国家惠农政策、新型农用机械等。通过网络,我查找

到了许多的相关资料,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些先进的农用机械,例如最新的履带式全喂入联合

收割机。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

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往往很多农村家庭根本买不

起那些先进的农用机械,造成了许多劳动力投向工业生产。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没人再去从

事农业,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也许有人会说粮食可以进口,但进口也是有限度的,再

说荒废田地也不是上策。由此可以看出来,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亟待解

决的问题之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三农问题方面,我有这样一些看法。国

家大力扶持农业发展,每年都会有惠农政策出台,比如说国家的粮食补贴,购买农用机械的

补贴等,但是政策的执行程度如何,谁也不敢打包票。政策是否能够实行才真正关系到广大

农民的利益。与此同时,农民自身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味地走以前的老路,那么农业

跨越式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农民必须运用新科技,学习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才能使自己真

正的富裕起来。每一天都在继续,每一天都在改变。相信农机政策的出台会给三农翻开一页

新的篇章。通讯员:董校鹏作者:董校鹏 程勇

[有关三农的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

生,能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让我感到无比欣喜与荣幸。这不仅仅是一次体验社会展现

自我的舞台,更是一次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的机会。为了感受农村变化,很荣幸能成为回民

区五分队其中一员参加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三天的时间不长,但

一路走来,对于我来说,收获颇多,也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记忆。

的团队意识是

一切活动成功的前提。在整个行程中,我们始终以集体为重,一切服从集体,一切从团队着

想。遇到冷眼旁观使,我们相互勉励。在我们这个集体当中,队员们用自己的心去关怀,去

奉献,使我们的行程充满了欢声笑语。沟通交流:每个人不断地都会有些新的想法与体会,

也许是喜悦,也许是忧伤,经常与队员们谈心,听听大家的心声,了解大家的感想,可以促

进理解,也可以集思广益,或是彼此分享喜悦的心情。理解包容: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我

们不能要求其他人都像自己那样做事,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想法强加给他人。学会理解,

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次遇到问题时,我们都会共同商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虽然在商

量过程中,往往意见不一致,但我们都能互相理解。慢慢地我也学会了包容、学会了体谅,

更加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

这三天的实践活动,

让我切身体会到劳动生活的艰辛,使我们大学生在今后更加懂[有关三农的暑期三下乡心得体

会(共2篇)]得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当前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

动结束了,但在这三天的实践活动中,我从中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磨练了意志、砥砺

了品格。这使我无比坚信:意气风发的我们在经历了“三下乡”的洗礼后,象牙塔里的我们

将再也不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的我们,当走出校园,

踏上社会,一定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总之,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有意义的,一

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清楚的,因为这不仅是一次实践,

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更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中宝贵的财富!它也将成为我们一生

中的最美好的回忆。今后,让我们用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努力实现自己心目中的远大

理想抱负。

篇二:大学生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每个季节都有它独

特的芬芳,每个人也有自己成长的道路,就在这个硕果累累的暑期,我们这群奋发向上、青

春阳光的大学生响应团中央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积极参加此次社会实践

活动,把我们的知识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能力。天水师院文史学院“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

践服务小分队本着“走出校园、面向社会、深入农村、 锻炼自我”的宗旨,在为期15天的

社会实践活动中,全体队员共同努力,团结一致,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

认真仔细的做好每项工作,共同完成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为期半个月的社

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对农村生活的不同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通过调研、走访、咨询、讨论等

多种方式,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和受教育状况、当地教育的发展状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村民经济和生活状况以及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民俗民风等方面做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和调查分析,发现和总结了一些现实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希望能得到当地人

们的重视,使蒋家湾村的各个方面呈现良好的发展状态.现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的一些活

动及心得体会分述如下:

一、团队集体意识是

保障,充分展示个人的才能.此次实践小分队共有18名队员,在每项活动中大家都能从思想上

高度重视,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认真负责的做好每项工作.

(一).实践调研活动

分工明确,党员、团员带头做好工作.实践活动共分为支教、调研、后勤3项板块,全体队

员积极参与,各项工作都能做到责任到人,目标明确,干劲十足.让我深切的感觉到一个优秀的

团队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是和每个人的付出和辛勤努力,互相协调是分不开的.

(二).入乡随俗,勤

俭节约.从城市到农村,大家都能很快的适应村里的生活.实践队员和学生一起自己动手,

把我们的校园、宿舍布置的简洁整齐;共同节约水电资源、爱护学校的公共财产,在半个月的

实践活动中我们和睦的生活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二、以义务支教为基

础,诵读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为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奉献爱心,把我们学到的课堂知识转化为

实际能力,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同时也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主动、热心的投入到

学习中去.

(一) “义务支教

亦师亦友”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义务支教环节得到了蒋家湾村委会,蒋家湾九年制学校以

及广大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和赞扬.我们的教学活动以“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华夏文明”为主

要内容,把《三字经》《弟子规》等中的圣哲先贤的教育思想传输给学生,通过学习他们也对国

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更加规范了自己的言行.每天自愿来学校的学生在并不断

增多,从最初的不足100人后来一度增加到260多人,还有很多附近村庄、县城的学生,使我们

感到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深切的体会到:

1. 农村的孩子渴望

接受到更多的知识,接受和城市孩子一样良好的教育,只是条件限制了;

2. 其次,要想学业

有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仅要学习好,而且先得学会做人,孝亲尊师,团结友爱,礼貌待人,

真诚相待;

[有关三农的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共2篇)]

3. 再者,针对

本村学生的受教育状况,我还能深切的感受到,农村的教育体制还是相对落后,素质教育的口

号能否真正的落实到他们的身上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4.

二、走出校园,

深入到农村,了解当地的实际状况,让我们更好的看到了在时代发展下,党和政府对“三农”问

题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农村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更好的发展和变化.

(一).“贯彻科学发

展观,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实践小分队的实践活动得到了白家湾乡、蒋家湾村委会的大力支

持,他们热情自豪的向我们介绍了近些年来本村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概况,向我们展示了蒋家

湾村“优秀党组织”的荣誉牌匾,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村里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这些使我们大学生感觉到,农村的发展和进步与党的理论和政策的不断发展和落实息息相关,

只有搞好了农村的基层党建,认真落实好党和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帮农政策,才能使农民

得到真正的实惠,才能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而更值得我们这些大学生认真学习的是,

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搞好学习和工作,特别是在一个集体中,更要发挥好党员、团员的先锋模

范作用,带头向前冲,更好的积累文化知识和经验,在以后农村发展的大潮中贡献自己的青春

力量.

(二).“传承善华寺

文明,弘扬伏羲始祖文化”经过对蒋家湾村的善华寺庙、庙会以及文物保护和古风台太昊

伏羲文化的传承发展等相关方面的实地走访,我们看到了许多从前代流传至今悠久的历史文

化,让身为华夏儿女的我们倍感自豪.同时,面对着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破坏、遗失、得不

到更好的保护等诸多现实问题,我们也深感一份失落,同时我们的肩上也承担着有一份重要的

责任,能不能唤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保护我们前人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更好的继承

和发展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现代文明.

(三)“关注弱势群体,

帮扶困难学生” 在全体队员的努力下,我们筹集到了一些有用的书籍和义务,对家庭困难的

学生和村民进行捐助,并对他们的心理困惑进行疏导.其实,我们如果能更好的去关怀那些弱

势群体,使他们不要脱离我们的大家庭,让他们也能感觉到有更多的人在帮助和关心着他们,

这个世界依然是温暖的.由于农村的实际条件限制,无保低保的人数仍然很多,还有很多更需

要关爱和帮助的困难、弱势群体,如果我们要想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消除两极分化,更应

该去关注和帮扶这些困难的群体,这是我们的权利更是我们的义务.

(四)“发展特色苹果

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经过在当地农家果园的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当地的农民除了小麦

和玉米的种植外,苹果的种植是带动本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相比之下,由于山村土地

的贫瘠,再加上灌溉、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不足,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市场前景并不是很好.如果各

级政府能落实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加快新农村经济发展,带动苹果产业的“产—供

—销”一体化模式的发展,从这里也能走出一条拥有自主特色的新型致富路,使蒋家湾村的村

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五)“解决靠天吃水

困难,实现乡村道路畅通”我们通过在蒋家湾村的实践生活和对当地的农家了解感受到,

由于这里地处山区,人畜饮水以及灌溉等用水依旧是传统的”靠天吃水”.虽然在政府的帮助下,蒋家湾村于2002年也享受到了”人畜解困”工程的便利,能够自家储存窖水,基本满足日常用水.但令我们担忧的是,天然降水的水质严重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特别是对农村的孩子和妇女,而且遇上大旱年月时还会出现没水吃的情况.另一方面,给我们感触很深的是这里的交通极为不方便:从甘谷县城通往村里的道路只有一条,而且

都是盘山修建的泥土路,村里的主干道路也是崎岖不平,遇到大雨天气,所有的道路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车辆无法通行,更是影响到了村民的出行.所以说,要想早日脱贫致富,首先要保障这里的道路畅通,村民能饮用到纯净、健康的水,这些都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

(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以现代化生产促进农业发展”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还了解到,当地的民风纯朴、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每逢初一、十五,村里的善华寺庙会都会很热闹,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赶来这里参加活动,还会有唱大戏、吹唢呐、弹道琴、接神取水等传统活动.除此之外,我觉得农村更应该在农闲时搞一些属于村民自己的文娱活动,如秧歌、秦腔、歌唱、建立图书阅览室等健康向上的活动,也可以组办一些科普知识的宣传、农业技术指导等对农民生产生活有帮

助的活动.另外一方面,这里除了最传统的农用生产工具外,”独轮车”是他们最便捷、常用的运输工具,还有传统的牛耕也很常见;随着科技、文化的下乡,现代化的农用工具也在这里开始使用,如”微型耕种机”,但是这些工具的使用还得不到推广和普及,导致了这里的农业资源得不到更合理的利用.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切的感觉到”三农”问题依然是摆在我们眼前的大问题,要建设我们美好的新农村,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学习科学知识,加强自身能力,回到基层,建设美好的新家园,是我们当代青年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时间就如流水,转瞬间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就这样结束了,我们对这里有着许多难舍和留恋,临别时,看见支教过的那些孩子哭红了双眼,我们心里有种特别难受的滋味,只是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此次实践活动,我们每个人感受都很深,走出大学校园,面向社会,深入到山村,体验那里一点一滴的生活,我们才真正领略到外面世界是多么的现实,如果不努力,将来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更谈不上建设社会.同样,在条件落后、生活艰苦的农村还有很多我们要去学习和建设的地方,我们应该倡议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帮助农村的发展.在为期半个月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检验了“团结互助、自立自强、适者生存”这一真理,给我们的双肩上不自觉的挑起了一份责任,找到了我们向前的动力.同时,感谢学校和社会给了我们这次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机会, 让我们走出了校园,认识了解了社会,为我们步入社会打下了基础。我们将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记住这次意义不同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更多的总结和积累宝贵的经验,立志成材,做一名人格健全、全面发展并且对社会有用的大学生,更好的展现我们的精神面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