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微课教学模式探析
卢
岩
江苏·徐州
221116)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1306;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摘要微课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出的新型教育信息资源传播形式。借助于简短且精炼的微视频,极大颠覆人们对教学模式的认知。而高校在实际将其融入到课堂过程中,应对其融入形式建立正确的认知。并能均衡教学资源,合理兼顾教学对象;确保微课类型多元化,有效融入课堂流程;保证微课制作方案丰富性,有效抓住学生眼球。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微课教学模式探析
G420A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0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蓬勃发展,直至今日已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中,使人们的思维模式等发生巨大的改变。而2012CEO在年互联网博览会上,易观国际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中心,与各个领域进行合理组
+建,形成新的体系与结构。“互联网”的根本在于将人们原来
认知中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再根据其实际需求进行重构。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应用,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新生态。并能极大促进各个领域的优化、创新与发展。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对于人们的重大影响。而当“互联网+”与教育领域进行连接时,将会为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微课教学模式又将以怎样的形式去发挥其教育价值呢?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与探析。
1微课融入课堂的形式1.1O2O形式
所谓的O2O模式,指学生在课前在线上对知识进行预习,课堂上进行深入吸收,而课下可更高效的进行巩固。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学科知识教学体系,教师运用网络平台中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可接收到更加新奇、实用的学习内容。具体过程主要包括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
1.1.1线上学习
教师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规划等,定期设置相应的微课教学主题,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料。包括微视频、微教案、微习题等,并将最新的学科知识及教材中的内容,科学的融入其中。学生按照个人需求与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线上学习目标。并由他们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与地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深度等,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模式。
1.1.2线下实践
课堂是检验学生预习效果的场所,实践是行之有效地手段。但课堂不应只被局限在教室,教师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生活。在任何可利用的时间、自由选择学习场所将其视作课堂,去对知识进行应用与实践。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将其重新带入课堂,在线上进一步学习,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可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使其能更全面的成长。
1.2研学式
研学式模式的运用,对于教师课堂的有效开展,需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应用。传统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只能尽最大努力在一定的时间内,更多的去向学生传授知识要点。而这些教学重点,需学生在课下进行进一步的咀嚼、领会与吸收。教师可针对相关知识点,合理提出具有研究性的问题发布给学生。鼓励学生基于个人兴趣与需求等,科学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有选择性与目的性的筛选自己喜欢的微课类型进行学习。使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等,利用微课有效拓展与延伸知识要点,114
从而激发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探究式学习。
2“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微课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对策2.1均衡教学资源,合理兼顾教学对象
+“互联网课堂”,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体验与感受。教
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利用手机,引导学生观看微视频、查阅学习信息等。并将微课教学模式融入到传统教学手段中,对学生进行辅助教学,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诸多局限。为了确保微课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与作用,学校及教师应注重于微课授课时学科的平衡性。不应过于重视理工类学科的微课建设,还要兼顾其他选修学科,如哲学、历史等。使这些学科的课堂,也能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使用,帮助学生有效提高综合素质。
2.2确保微课类型多元化,有效融入课堂流程
高校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其在运用微课向学生讲授知识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等,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微课类型。从而确保微课课堂的多元性,避免局限在知识理解的层面上。例如,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别利用复习类、深化类的微课课堂类型,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吸收到不同层次的知识内容,进而充分发挥微课的特有优势。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将实验类、讨论类、表演类等微课归为主流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等,与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结合,向学生展开与众不同的微课课堂。如教师在讲授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内容时,可将社会文化与旅游进行结合,将其制作成讨论类的检验。还可以在课前布置相关任务,课堂中由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进行汇报,同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真正的实现“翻转课堂”。
3结语
构建基于微信的速课网在线学习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完成学习,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改变了传统教学受制于课时有限的现状。此外,在后续的课程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挖掘学生的学习数据、考试成绩等进行统计分析,对基于微信的速课网学习平台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便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其他课程中的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基金项目:基于微课的《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参考文献
邓敏.“互联网+”背景下“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9(09):100-102.
[2]唐玉兰,陈建慧,赵吉.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评价[J].淮北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67-69.[3]孙娜,刘永良,孙向南.“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混合形态教学模式构建[J].
计算机教育,2019(03):102-106.[4]陈雅.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任务驱动式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7(02):84-97.[1]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33期/11月(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