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2020-08-24 来源:汇智旅游网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摘 要】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种意会能力。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是读者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内心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语感 教学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语感作为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它的培养是极其重要。语感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语感训练,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语感”是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最要紧的任务,为此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中学语文语感教学的困境

在现实中,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对语感教学表现出一种无力的爱。在中学语文语感培养的一线,我们明明看得见语感的身影,却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它的缺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⑴关注言语作品多于作品的言语。过去,语文课程是分析字词句,分解文学作品的实验场;随后,在人文性的大旗下,语文课又变身成包容一切、

无所不能的“百宝箱”。语文课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言语作品,于是语文开始在各个学科以及不同的领域之间任意游走,过于关注言语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常识,而未能使有关知识、思想内容的学习服务于语感的培养;⑵关注语感培养却忽视相关因素的匹配。歌德曾经说过:要了解但丁,我们就必须把自己提升到但丁的水平。在言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思维水平、情感等应该与所要对象化的产品相适应。在对象化的实现过程中,不可忽视与语感培养同步的学习者实际的思维水平、经历、情感等因素;⑶关注施加的感觉多于自发的感觉。语感源于人的感官与心灵对言语的感受。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者早已意识到“感受”的重要性,但是却难以给学生的自我之感提供足够空间。这除了与教学者多年养成的教学思维模式有关,最为主要的还是单一的考核模式所造成。教学者尽管想还学生自由,但现实的考核制度,让他们很难在中间找寻到合适的办法。为了考出好的分数,自然能舍的不能舍的都被舍去。至于学生的自发感受则是排在考试之后的。上述种种困境的产生,与不少一线教师对“语感”概念以及语感教学的理论基础缺乏明晰认知有关。

二、朗读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学习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由不会到会,积累的深厚对语言的理解和领悟才深刻独特,也才能在语言的运用上驾轻就熟。积累的肤浅也不会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和积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有很多种方式,不论哪一种方式都是一项综合性的思维运动,

阅读时,学生的脑、眼、耳、口等各种器官协调配合,又各司其职。这些器官在生理运动状态中,又处于理性感悟状态。运动中感悟渐趋加深,感悟中运动更为有效。在这种交融交错状态中,便会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语感效应。同时,阅读过程中要培养语感就要强调朗读。并且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感情,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让学生在品味中体会语言的凝练和内涵,于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语言的感悟能力。只有这样经过多次重复朗读,才能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同时,自然获得的良好的语感,又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自信心,成就感。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只有通过多读、熟读方可面把握。因此,读时要感情充沛, 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尽可能为一体,这样,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与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和价值,不断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这样长年累月地进行朗读训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的感悟是无比深刻的,这就形成了一定的语感基础。

三、强化语文知识学习的整体功能

我们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的时候,要从具体的课文出发,把语言

文字知识当作一种言语行为规范去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 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的语言文字知识,直至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知识是能力形成的第一要素,是能力的基础。要想有较强的语感能力,首先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知识要靠学习、积累获得。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依据教材组织实施语文课堂,是帮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具有语言、表达、思辨等等模式属性。依据教材的这些模式属性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摹拟训练,才能为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创造条件。选人教材中的文章,或遣词造句,或布局谋篇,或表情达意,尽皆匠心独运,文质兼美。所包含的语言、词汇、句式、篇章知识既丰富全面而又规范实用,是学生学习的典范。阅读文章,大量感知汉语词汇、句式词语搭配规则的过程,就是学习语文,萌生语感的过程。系统有序是系统论的重要原理。现行语文教材的语文知识组合,体现了系统有序的原理。

总之,语感是通过长期的语言感知和训练积淀而成的,好文章不读不知其美。只有经过反复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