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练习经典

2020-05-22 来源:汇智旅游网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练习经典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现有A、B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将A、B分别放入试管中,并在两个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制取氧气.当A、B均完全反应后,如下图所示,得到的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作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如果单独加热氯酸钾,要到熔化以后,才缓慢放出氧气,而加入了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即放出氧气。B中氯酸钾的质量比A中的少,所以B产生的氧气少,故选C。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 B.将块状石灰石垂直投入竖直放置的试管中 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所以用盐酸可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实验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约45度角,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才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不改变

C.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一定不同

D.相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分子、原子、离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A选项正确;

B、化学反应的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可能不变,故B选项正确;

C、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不同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不相等的,但中子数不确定,如碳14中子数为8,氧16中子数也为8,故C选项错误;

D、相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C。

5.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H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即H2。选A。 考点:物质的构成。

点评: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粒保持。

B.H2O

C.H+

D.2H

6.图甲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镁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镁原子的质量为24.31 D.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而非镁原子的质量; D.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位于第三周期。 故选C。

7.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下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是易失去电子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从图中可知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第一层为2;第二层为6。此项不正确。B.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项不正确。C.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个,在化学反应是易失去电子。此项正确。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C项。 考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

8.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是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上升 D.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的量不足时,它所消耗的氧气也就不完全;导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偏小,会影响了实验结论,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B、装置不漏气是才能保证该实验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才能使实验更加准确,因

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C、根据物理学中的压强知识可知,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从而使钟罩内外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进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D、如果将红磷改为碳来进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由于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占据氧气的原有的体积,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而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答案】A 【解析】 【分析】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详解】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A不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C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实验现象是在做实验过程中眼睛观察到,和感受到的,和实验结论是有区别的,实验结论是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来的。

10.实验室制氧气主要过程为以下几步:①给试管加热 ②检查气密性 ③装配好仪器④装药品 ⑤收集氧气 ⑥熄灭酒精灯 ⑦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顺序为( ) A.②④③①⑤⑥⑦ C.④③②①⑤⑦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B.④②③①⑤⑥⑦ D.③②④①⑤⑦⑥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④①⑤⑦⑥。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已知:2KMnO4

K2MnO4+MnO2+O2↑。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

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答案】F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等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不再变;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不随反应时间而变化,图像应该是一条平线;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开始高锰酸钾分解前,二氧化锰的含量为零,反应中二氧化锰逐渐增多,含量增加,反应结束,含量不再改变;D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所以氧气的体积起点应该为零。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B.

C.

D.

12.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 A.氧气、氮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

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正常燃烧,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故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氮气、空气、氧气。故选:B。

B.氮气、空气、氧气 D.氮气、氧气、空气

1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CO2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 【答案】A

【解析】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正确;B、空气组成中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错误;C、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错误;D、酸雨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不是二氧化碳,错误。故选A。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B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而不是现象),错误。故选B。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胶塞 B.贮存氧气

C.过滤 D.

吹灭酒精灯 【答案】B 【解析】

A、向试管中塞紧胶塞,试管不应接触桌面,故A错误;B、集气瓶口是磨砂的,毛玻璃片粗糙面向下,封闭较好,故B正确;C、过滤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内壁,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应用嘴吹灭,以免失火,故D错误。 点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

16.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枣庄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

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 A.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①保护青山绿水,正确;②就地焚烧秸秆,错误;③发展共享单车,正确;④减少燃煤使用,正确;⑤燃放烟花爆竹,错误。故选A。

1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 B、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故选C。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8.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达尔文

C.拉瓦锡 D.牛顿

【答案】C 【解析】

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错误;B、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错误;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正确;D、牛顿发现了力学定律,错误。故选C。

19.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用硫或木炭代替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红磷的量足,能耗尽氧气,当氧气耗尽后,反应停止,水位不会继续上升,故A不正确;

B、因硫或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物都为气体,不能用于该实验,故B不正确;

C、因红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P2O5,固体生成物的体积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因此C正确;

D、该实验中红磷只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所以只能确定空气中有氧气,剩余气体的成分不能确定,因此D不正确。故选C。

20.下图中①、②分别为锂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和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③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正确的是( )

A.③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锂元素化学反应中均易得电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B.锂元素和③所属元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

图中①、②分别为锂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和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③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 【详解】

A、③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则③属于金属元素,故A不正确;

B、锂元素和③所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则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 C、锂元素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均易失去电子 ,故C不正确; 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单位是“1”,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