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不可知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辨证法的观点 D.可知论观点
3.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
4.“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5.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认识的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6.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2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
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 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于实践
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9.“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3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10.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4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1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
A.人类的精神活动 B.人类的社会生活
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D.人类的社会实践
14.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 )
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 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
5
唯心主义
C.辨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6.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
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 B.真理的无条件性
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 D.真理不需要检验
17.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 A.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
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原则的界限 C.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
D.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18.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 B.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
C.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
6
19.166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5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20.“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正确性。”这一判断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7
21.哲学上的“价值”是指( ) 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
22.价值评价是( )
A.一种纯主观的认识活动 B.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C.没有正确与错误区分的评价 D.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评价 23.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这段话强调的是( ) A.认识的任务在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
8
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C.认识的任务在于运用客观规律解释世界
D.只要了解了客观规律就能成功的改造世界
2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25.真理客观性的含义是指()。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是自然规律 C.真理是社会规律 D.真理是永恒的 26.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 )
A.各自独立、毫不相干的 B。相互冲突、无法统一的
C.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D。合二而一、无法区分的
9
二.多项选择。
1.认识主体的属性有(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主观能动性 D.实践性 2.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主从关系
3.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
A.人的肢体的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
10
工具系统
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主体运用和操作各种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理论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6.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
11
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和特征,这是由于(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D.意识构建认识对象
7.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的深化 D.不可知论是错误的 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力量
12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9.“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互相依存和渗透的 10.“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
13
关系
D.归纳法不是万能的
11.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真理不是普遍适用的万灵药方 D.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12.十六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结论。这件事说明( ) A.发展真理必须解放思想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在同谬误斗争中发展的。 13.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
14
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实说明(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14.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
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
15
最终由实践检验
15.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B.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16.全面贯彻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 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D.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1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
16
一,表现在()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C.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D.人们认识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因在于( )
A.真理的相对性 B。真理的本性 C.实践的特点 D.实践的有条件性
三.简答题
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及其互相关系。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
四,材料分析题
1.下面是摘自毛泽东的《实践论》中
17
的几段论述:
材料1: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材料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
材料3:认识或理论是否正确,不是依主观上感觉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材料4: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得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材料5: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8
(1) 分析材料1、2、3,作者认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2) 分析材料4、5,作者认为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下面材料是有关真理标准的论述:
材料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毛泽东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材料2.实用主义者詹坶斯说:“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请回答: (1) 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一致吗?为什么? (2) 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观点2。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9
练习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
1A 2B 3A 4C 5C 6A 7D 8D 9A 10D 11D 12C 13D 14B 15A
16B 17C 18B 19D 20B 21B 22D 23B 24C 25A 2C
二.多项选择
1ABCD 2ABC 3ABD 4ABCD 5BCD 6AC 7AC 8ABD 9BCD 10ABD
11CD 12ABCD 13ACD 14CD 15ABCD 16BCD 17ABCD 18BC
三.简答题
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0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2.(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性 :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二者之间的区别: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以科学实践
21
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首先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
其次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例如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因而,它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四,材料分析题
1, 分析材料1、2、3,作者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材料1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2
材料3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分析材料4、5,作者认为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二是必须经过思考,对丰富的感觉材料进行科学加工。
2.(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不一致,
材料1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质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因而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材料2认为有用就是真理,真理的本质在于是否能带来利益,从而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实用主义的观点。
(2)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来材料2的观点是错误的。它从根本上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按照这种观点,当谎言能给某些人带来利益时,谎言也就成了真理,这也从根本上混淆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实用主义观
23
点。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