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志坤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年第12期
教育评价改革牵涉所有教育相关群体的利益,牵涉到人事、教学、管理等所有环节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堪称教育改革中最困难的一项任务。但无论评价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如何变化,价值取向是评价政策的灵魂,实践导向是评价政策的根本。《总体方案》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体现了五育并举的实践导向。 彰显教育评价回归人本的价值取向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教育应充分尊重个体的自由和个性发展,重视人的情感、兴趣和需求,因势利导,调动和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能获得全面发展,更能享受到学习和探究的快乐,收获人的尊严。进而通过学习不但能够获得生活的能力,更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可以说,人本主义是教育发展的更高级阶段,代表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担当得起民族复兴大任。
从价值层面来看,《总体方案》带有强烈的人本主义价值导向。《总体方案》基于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務,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根本标准。这就意味着把学生个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发展作为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最重要的教育价值,并以之来引领整体的教育变革。
立德树人是对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为主、过分注重分数的单一指标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匡正。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评价学生“唯分数”、评价学校“唯升学”、评价人才“唯文凭”、评价教师“唯论文”、评价学科“唯帽子”,“五唯”评价倾向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弱化了学校和教师的综合育人功能。教师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绝对的主体,且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个性、喜好以及主体身份,使得学生善于记诵却不擅独立思考,勤于学习却四肢不勤,少数学生道德观念淡薄,是非观不清,甚至连基本的爱国情怀都受到动摇。同时,情感发展受到限制,人格不健全、不完整,对自己的人生也缺乏应有的计划,与“全人”目标可谓背道而驰。
《总体方案》一方面要求对学生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科学成才观,摒弃分数至上的单一评价方式,改善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品德养成和全面发展置于首位,将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总体方案》特别强调了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核心职能,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标准,强化教师的教学职能和育人责任,摒弃以科研成果至上的考评方式,端正了师风、学风。
完善“五育”并举的教育评价实践导向
教育评价实践导向决定评价的路径和内容。教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五育”并举,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实有效地落实下去。近二十年来,我国一直在课程改革和一线教学领域做着深化努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到广大基础教育阶段每一位教师的内心。而此次教育评价改革更是从评价制度健全与保障方面,对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出进一步推进,明确“五育”并举评价的路径成为实践导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育评价的内容更多关注智育。德智体美劳的具体评价内容和机制没有系统的实践安排。而此次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则首次分条对德体美劳四育的具体评价路径和内容进行规定和要求,赋予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与智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确了各育在教育评价中应该特别关注的方面。
一是完善德育评价内容和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就成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首要标准和任务,围绕“立德树人”展开的德育研究与德育实践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因此,此次《总体方案》中对德育评价方面的改革要求是“完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这段文字表述实质关注了德育评价的内容和手段。内容包括:科学制定德育的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健康心理发展;传承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爱党爱国等。在评价手段方面,《总体方案》提出了信息化辅助德育评价的新方向,尤其指出两个需要重要关注的方面:发展“家校社”多主体参与评价的方式和在学生日常评价中考察品德发展的实况。
二是强化体育评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体育在“五育”中一直处在实质重要的位置,部分原因在于体质测查具有较大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家长都十分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在各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活动、比赛等各种实施路径相对成熟且具有一定成效。此次《总体方案》对体育评价方面的改革要求是“强化”,在体育锻炼过程的监管和体育成绩参与学生学习评价两方面提出了狠抓实效的具体要求,如“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等内容。
三是改进美育评价。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美育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育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出来。美育的价值和吸引力在于它是从人的生命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审美感化和精神引导活动,不断给人提供克服具体生活有限性、寻求现实处境中的个体精神超越的目标。**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回信中,明确传达出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的重要精神。然而,美育课程开设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实效性不显著,此次
《总体方案》对美育评价方面的改革要求是“改进”,重点放在美育评价方式的学业认证上。具体要求是:“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四是加强劳动教育评价。2018年,**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再一次被提上了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两年来,劳动教育在中小学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推进,国家先后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在这种教育发展进程和背景下,此次《总体方案》对劳动教育评价方面的改革要求是“加强”,主要任务正是进一步落实和保障以上两个国家文件的落地,也是再次重申两个文件对劳动教育评价方面的要求。具体表述为:“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五是优化智育评价。此次《总体方案》重点对德体美劳“四育”做出了评价改革的路径和内容要求。文件关于智育评价改革提出了系统优化的实践导向。比如,“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標准的招生模式”。有关智育评价的表述更多是“警示”性的、“以破促立”式的陈述方式,体现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方向。 不难看出,对于“五育”评价,《总体方案》的整体倾向是,矫正和规范智育评价、发展和完善其他“四育”评价。这正是从对评价改革入手来推进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方略,换言之,也正是以此深化发展“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变革评价方式助推教育评价改革
《总体方案》指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其中“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作为重要的三个关键概念打破了之前“结果评价”的单一模式,让实现“五育”并举的评价改革成为一线学校可以努力并能够实施的一件实事。在学校教育中,结果评价是最为熟悉的评价概念,一直以来是测算学生智育水平的主要方法之一,纸笔考试是其标志性评价方法,还有,借助一些科学测量工具测算学生成绩的方式也是结果评价常用的方式方法。实际上,新课改以来对单一性结果评价的质疑和评价改革一直在延续,期间提出和发展了“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方式方法,并在中小学校的不同学科、不同工作领域都进行过较为广泛的推行和深度实验。时至今日,即使在智育领域,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也已经成为重要的评价方式。相比较而言,“增值评价”是一个新颖的概念。增值评价主张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将每一个学生的增值评价结果累加起来作为评价学校、
教师的客观依据。增值评价在伦理上实现了对每一个人的尊重,在理念上贯彻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价值追求。①
在以上四种评价方式中,后三种评价方法尤其适用于德体美劳“四育”的评价,当然,结果评价也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于“四育”的评价。学生的品德发展、身体强健、审美和劳动能力获得提升,依据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在遵循这一特点之上的“四育”也就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快教育”,更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渗透性。采用过程性评价充分回归了德育养成性和发展性的基本属性,关注了体育生长性与进步性特点,尊重了美育的启发性和进阶性特点,凸显了劳动教育积累性和习惯性特点;增值评价是德体美劳“四育”对于学生产生影响与变化效果的预见与评测,教育不是只关注此时此刻,注重“四育”弦外之音的增值评价,是对学生向上向善的长远谋划和正向期待,充分体现了教育的预见性和增长性特点;综合评价是德体美劳“四育”对学生影响的全面考量。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不能从单一方面进行考量,需要全面系统地开展评价,综合评价德育效果,可以打通道德教育内容与目标,充分体现道德教育的“学生本位”特点;体育是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身体训练技能等方面的综合提升;美育是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的全面培养;②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劳动技能、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形成热爱和崇尚劳动态度与观念的完整过程。③采用综合性评价是对“四育”的价值、内容、过程、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与回馈。
评价是指挥棒,《总体方案》吹响了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号角,《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以人文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了我国整个教育系统的科学运行和教育行为的有效实施,从价值、政策、实践等多方面阐释和回答了教育评价的新的方向和路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