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
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纲要求 (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备考说明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实际上是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内
容。经济近代化是高考考查的“永恒主题”,近年各地高考在设计近代经济结构变迁和民族资本发展的命题时,大多从经济结构、地域的平衡发展、工业化及城市化等角度设计题目。从内容上看,注重考查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表现及特点。从题型上看,涉及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理论含量较高,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大。如2013年的高考题涉及6道选择题和一道非选择题;2012年新课标高考有5道选择题及一道非选择题;2011年新课标高考有4道选择题。未来在2014年高考会会继续加大这方面的考查,且注重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在2014年本单元的复习备考中一方面要注意梳理近代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三个方面的发展线索及特点,另一方面要与同一时期的西方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二者的不同及对东西方发展的历史影响。
【 问 题 导 读 单 】
一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 原因:① 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②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 时间:鸦片战争后。
3. 表现:① 使中国家庭“纺” 与“织”、“织”与“耕”分离。② 列强操纵市场,使中国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4. 影响:这导致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而自然经济的解体一方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另一方面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也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给他们带来痛苦和灾难,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同时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注意: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二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
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指导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 4.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主要活动
(1)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代表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三局一所”)。
这些近代军事工业都属官办,封建国家出经费由封建官吏采用封建的方法进行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发展动力,因此,其性质属于封建性近代企业。 (2)后期(19世纪70~90年代)以“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目的: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代表: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三局一厂”)。
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一般说是带有某些资本主义因素的近代企业,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④发展近代教育。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到1896年达20多所)、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从而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作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6.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为标志,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以失败而结束。 7.失败的原因:①只学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②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③顽固派的破坏;④西方列强的阻挠,垄断技术。
8.评价 局限:①洋务派想以此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为目的,其活动本身具有落后性。 积极作用: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②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④打开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
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1. 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1)条件:①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根本原因)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概况:①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② 主要分布地区:东南沿海。③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3)影响: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为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 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即19世纪末)
(1)原因:①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目的: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2)表现:①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②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③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④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束缚,十分艰难。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主要表现:政治上开展了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思想上倡导实业救国。 3. 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1912-1919)
(1)原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中华实业会、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
(2)表现:①厂矿企业增多;②投资总额增加;③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也有发展。
(3)特点:a工业结构、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b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c繁荣时期短,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很快萧条下去(短暂春天)。
(4)影响:①民族本主义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之一; ②民族本主义的发展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对西方的经济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曲折发展 时间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 发展状况 曲折发展 背景 表现 一方面:国家基本实现统一;工业部门增多(新兴产业),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产品出口国外(碱),国民生运动”。另一方面:国家政局产总值增长。 的动荡:1929—1933的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转嫁危机;官僚资本的压制。 ①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②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③官僚资本的垄断和压制 ①美国的经济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③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④国共内战政局动荡。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抗战时(1937—1945) 日益萎缩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陷入绝境 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5.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6) 3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1)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2),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民族工商业采取合理调整的政策,允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赎买的政策进行改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并入到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中。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一、三、四”
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畸形:地区分布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四大阶段:“春”——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四 重点难点解析
1. 注意区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①资本较少、规模较小,以轻工业为主;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平均;③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④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⑤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后天畸形;⑥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一方面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和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又对外国资本主义和和封建主义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具有妥协性。影响:革命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妥协性使资产阶级不可能与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中的进步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发展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使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进步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3. 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官僚资本则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称。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除剥削产业工人以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在旧中国,它是在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1936年以后,主要是指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政权的垄断力量建立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4.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不利因素:①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是最大障碍。②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先天不足,自它产生之日起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③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以东南沿海为主,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动荡不安。⑤不平等条约直接打击了民族工业。⑥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统治,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三座大山。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附过关检测部分
过关检测 17 第135—145页 §课外知识阅读
1.洋务运动的指导机关——总理衙门
1861年1月20日,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作为应付洋务的中央机关。总理衙门的组织体制,“一切均仿照军机处办理”。官员分总理和章京两级。大臣由一亲王总领,即为首席大臣,其他大臣则由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指派委任,统称“总署大臣”。建立初咸丰帝派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充任总理大臣,以后大臣人数略有增加,经常为七八人,多时十多人。章京分为四级,从内阁、部院、军机处的司员中挑选,最初满汉各八人,以后人数逐渐增加。
总理衙门下设南、北洋通商大臣。最初南北洋大臣为专职,由买办化的官僚薛焕、崇厚任职,后分别由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管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驻上海,后移南京。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北方各通商口岸,驻天津。
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总理衙门实质上是凌驾于六部之上的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2.“实业救国”一词的由来
“实业”一词据说是康有为首先提出的。1898年,他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可见,康有为当时所说的“实业”特指工业。后来,随着实业一词开始流行,其含义逐步扩大。如张謇认为,“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实业在大农大工大商”,他所说的“实业”泛指工业、农业和商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实业救国”的口号,一方面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它是直接针对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提出的,宣扬和推行实业救国的行动意味着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抵制和斗争;该口号的提出,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实业救国”不仅表现为理论宣传和创办实业的行动,而且在许多次反帝爱国运动中以各种各样的斗争形式表现出来。如近代史上一再发生的“抵制洋货,使用国货”的运动就是一种有典型意义的表现形式;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倡导实业发展的团体和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如张謇、荣氏兄弟等,他们乐于投资新式工业,使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另一方面,“实业救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含有幻想的成分。 3. 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是中国工商界有影响的大家族。荣宗敬、荣德生是荣氏家族的第一代,他们作为荣氏从事民族工商业的先驱者,毕生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一生实践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荣毅仁是荣氏家族第二代的代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投身于工业,成为拥有二十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工业的荣氏企业代表。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带头进行公私合营,被誉为“红色资本家”。解放后,他先后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93年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是荣氏家族第三代的代表,他任中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成为香港工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建国初,毛泽东曾说过,中国人在国际上称得上财团的只有荣氏一家。邓小平也曾说过,“从历史上讲,你们荣家在发展民族工业上是有功的,对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这正是对
5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荣氏家族的充分肯定。
过关检测 17(第9—10课)
【 真 题 回 放 】
1.(2013年重庆高考6题)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图1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2.(2013年四川高考5题)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
“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2013年江苏高考8题)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
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1928 1930 1932 1935 船只 1352 2792 3456 3895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117 138 178 208 吨位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4.(2013年安徽高考15题)图3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
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5.(2013年北京高考18题)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
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6.(2013年福建高考19题)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
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7.(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
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8.(2012年江苏历史,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
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10.(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
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7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11.(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
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12.(2012年江苏历史,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13.(2012年海南卷历史,16)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
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 14.(2012年上海历史,17)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
这些企业集中在( )
A.石油化工业 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 D.轻工纺织业 15.(2012年上海历史,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
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 C.铁路里程数 D.茶叶出口额
16.(2011年广东省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车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
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才,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17.(2011年山东省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
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表2
行业 数量(家) 矿冶业 72 机器业 3 纺织业 ? 食品工业 100 其他工业 153
A. 2 B. 31 C. 73 D.193
18.(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5)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后经过新政府的
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该新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政府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19.(2011年四川省文综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
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 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20.(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
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1.(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9)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
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22.(2013年浙江高考38题)(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苏州府 嘉兴府 湖州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
变动。(7分)
9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
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分)
23.(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37)(32分)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经,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勒
材料一:
英国《1862年公司法》可以被看做现代公司的出生证。此前的几个世纪,公司一直是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成立公司是少数人的特权。《1862年公司法》则宣告:公司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组织,成立公司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近250年里,也就是在人类诞生以来的0.01%的时间里创造的。创造这些财富的主角就是公司。从17世纪到20世纪79年代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由公司完成。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 公司的 力量 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的自动生产流水线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一场革命。1913-1914年,福特公司生产了24.83万辆汽车,平均每36秒生产一辆,10年后达到每15秒生产一辆,这种生产方式在自行车、飞机等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成就了美国工业的辉煌。 苹果公司通过iPad和iTunes音乐店,改写了PC、消费电子、音乐这3个产业的游戏规则,引领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 (据CCTV节目组《公司的力量》、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1)英国《1862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公司在促
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8分)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材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
以说明。(12分)
11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 随 堂 演 练 】
1. 福州船政局是1866年左宗棠向清廷建议而设立的,由法国人日意格、德克卑主持建厂
和造船,还雇佣几十名法国工匠。1869年造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此材料表明
A.洋务运动得到了清政府的全力支持 B.船政局创办以后完全被外国人控制 C.船政局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D.船政局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初衷 2.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
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3. 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资料来源: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
济发展研究》),以下对此表的分析正确的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①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农业税比重大幅缩小 ②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成为清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促使关税增加
④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带动工商杂税大幅度上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 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
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5.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士
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6.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
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上海已经开放为通商口岸 B.中国生丝商品化程度提高 C.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破产 D.纺丝业已使用机器大生产 7. (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8.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
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 ) 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9. 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
年份 1844 1849 1855 1863 船只数 广州 306 331 867 上海 44 133 437 3400 广州 吨数 上海 8584 52547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后 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10. 在探究西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过程中,甲同学根据1866年创办的民营机器厂——
发昌机器厂,依靠向外商船厂承接装配船用零件而发展起来,得出外国在华企业对中国民族工业起着辐射作用的结论;乙同学根据该厂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于1899年为英商耶松船厂所吞并,得出外国在华资本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结论。下列评价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同学结论相互矛盾 B.甲结论不全面,乙结论成立 C.两位同学认识都不全面 D.甲结论成立,乙结论错误 11. 下面是“1872-1894年的中外贸易货值示意图”(以海关两为单位)。准确的解读是
A.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B.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海关 C.中国的进出品结构趋向合理 D.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根本因素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3. 结合《1894年在华外资工业数据统计表》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厂商类别 数据 资本(中国元) 造船厂和修船厂 12 4,943,000 茶叶加工 7 4,000,000 机器缫丝 7 3,972,222 进出口加工业(茶叶加工和机器缫丝业除外) 19 1,493,000
13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其他轻工业制造业 39 3,793,000 电力厂和自来水厂 4 1,523,000 合计 88 19,724,000 A.外商企业的出现始于鸦片战争 B.在华外资工业都是轻工业 C.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是合法的 D.当时中国是外企一统天下
14. 据记载:从1900至1911年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
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 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15. 下图是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对该图相关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①l9世纪中期传统纺与织结合紧密 ②土纱遭到了国内外机制纱的排挤 ③近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竞争并存 ④外国棉纱进口数量呈现逐年上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 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
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 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
占30%左右。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
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 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18. 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
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19.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1913年 1920年 厂家数 698 1759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领导新文化运动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20.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
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影响是 ①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②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③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④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
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22. 1894年7月2日,一商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
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此广告反映出
A.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C.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 D.社会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23. 下图的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
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 )
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 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 A.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2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
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实业救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25. 王韬提出:“官办不如商办”的口号,他痛斥洋务派垄断新式企业的行为,主张兴办一
切企业都必须“独任尚民,勿加官督二字。尚之必可以办,官之必不可以督”。上述材料表明王韬
A.反对兴办洋务派企业 B.主张自由创办民族企业 C.反对官民合资办企业 D.反对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 26. 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
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27. 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与管辖范围外的政权,建立的是以中国朝廷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关系体
系。中国中央政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等级性的中央政权的外藩。然而,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君主专制制度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秩序 B.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难以与外国工业资本主义抗衡 C.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心态无法应对开放多元的国际形势 D.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让位于以条约为核心的新体系 28.(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3)(19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 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 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15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 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 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 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 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
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 天津城区示意图(1936年)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核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6分)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2分)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
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2分)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
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教学反思与反馈(填写自己的错题)
第9--10课
真题回放 1-5 BACBD 6-10 CDABB 11-15 AAADB 16—20 BDCDB 21 D 22.(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2分)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2分)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1分)纺织业显著发展,(2分)市镇经济繁荣,(1分),
资本主义萌芽。(2分)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3分)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农业经济与
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分)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2分)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2
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3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23.(1)意义:催生了现代公司,为个人投资公司提供了法律保障。(2分)
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创造大量的社会财 富;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引领管理制度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8分) (2)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资金燃料运输的困难。(4分)
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6分)
(3)面对困难,求变求强;第一次,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第二次,面对“文革”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境。(4分)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第一次,抓住工业革命和政府推动洋务运动的机遇。第二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机遇。(4分)
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第一次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筹资发展;第二次,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进制度化建设。(4分) 随堂演练
1.D【解析】洋务运动的目的就是自强、求富,维护清政府统治。
2.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张謇挂冠经商,反映了他实业救国思想。故选A。
3.C【解析】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促使农业税增加,其比重应有所上升。①项可以排除。其他三项皆是对材料的合理解读。
4.B【解析】 注意时间1847年,可知时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理解“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说明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答案为B。A、C项反映的是表象,不是本质,可排除;D项表述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17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5.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的理解能力。提取材料信息“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可得中国的传统商业、手工业都受到列强输入商品的冲击。
6.D【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随着上海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地位逐渐超过了苏杭,带来社会生产的变化,就是更多的人从事纺织业。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仍然是手工劳动,D项不正确。
7.C【解析】 由材料中“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可知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故A、D两项符合材料信息。“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可看出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B项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无法体现外商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抑制,故C项符合题意。 8.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某一派别的主张,可将题干设问转换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主张。据“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可知,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A项正确。B、C、D与材料信息不符。 9.A【解析】在鸦片战争前,广州是清朝对外贸易的中心。据材料信息可知,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都在增加,但上海增加速度远远快于广州。这种变化实质上反映了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故选A。其它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10.C【解析】甲同学认为“中国民族工业起着辐射作用的结论”说法错误,论据中没有数据变化和发昌机器厂产生的影响,所以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乙同学认为“该厂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只是一个例子,不猛以偏概全得出“外国在华资本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结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注意企业的发展的因素存在,但是也有带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1.D【解析】本题考查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能力。图片反映1872-1894年中国进口不断增加,逐渐大于出口,说明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2.D【解析】注意“根本因素”“ 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经济决定政治。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题意。
13.A【解析】观察图表,B项不符合题干表中“造船厂和修船厂”一栏; 外商在华开设工厂合法是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中作出的规定,C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中国是还是自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故选A。
14.A【解析】注意题目中时间是20世纪初,辛亥革命和一战之前,因此“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政治革命”都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因此选A项,在“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下,更多人投资实业。
15.A【解析】从图中可知,1894年以前,中国消费的棉纱是土纱,而之后机制纱比例总趋势是增加的,①②③能够体现,而④项并不能体现,虽有机制纱,但并不一定是外国进口棉纱。
16.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并未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故排除②,因此选B。
17.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经济的附庸,日益边缘化,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事实;D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实现。
18.B【解析】 据关键信息: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从题干反映了洋纱与洋布20年的进口值增长快,说明洋纱与洋布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传统手工业仍抵制能力,B项正确;A项“完全”说法错误;C项未涉及;D项“彻底”说法错误。 19.D【解析】 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A;近代企业中,华资企业并没有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C项表述不确切。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队伍都在壮大,为为近代民主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主义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奠定了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 20.D【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关键信息:“1938年”,“ 国民党”。 ①出现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27-1936;②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排除含①或②的选项。
21.C【解析】据图中数据的年代是从1941至1947年,从1943年后法币发行量较大引起通货膨胀,给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压力。A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6年,D项开始于1944年。
22.D[解析] 据题干商行的广告,可判断仅是反映出饮食上的变迁,选D项; A项说法绝对化; B项题干未反映;C项“新变化”说法是错误的。
23.A【解析】 据题干民国二十二年可以为20世纪30年代,以及统制经济政策的内容,说明中国当时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故选A。B、C、D与题干不符或者不符合史实。 24.A【解析】 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是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随着民族、阶级矛盾两大矛盾合流,两大主题也逐渐合流为“实业救国”,故C项从属于A项,选择A项。
25.B【解析】 考察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据材料信息“官办不如商办”、“尚之必可以办,官之必不可以督”可以明确判断出王韬的主张。 26.C【解析】“议员”“专制”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领土”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商战” 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因此没有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27.D【解析】考察对近代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理解。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包括经济、政治和外交的落后)故A、B、C正确。选D。 28.(1)A区:金朝;漕运中转。B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C区:1903年;政府措施。(6分)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2分)
(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3分)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2分) (3)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6分)变化: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4分)
19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