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
名词解释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在长久失传之后,两千五百多年前由释迦牟尼佛发明。约在公元前五三一年的一天清晨,悉达多太子在印度的菩提树下,看清了自己身心的实相,灭除无明而成佛了。从此,释迦牟尼佛便在印度开始教导内观的法门──往内观察自己当下的身心实相,看清身心现象的无常、苦、空、无我,不再执着身心为「我」而灭除烦恼和痛苦。在释迦牟尼佛的指导下,成千上万的弟子们依此内观法门得道证果,灭除了烦恼,过着安详自在的生活。
内观的法流
(1).南传佛教:
佛陀入灭以后,到了公元前二五四年左右,阿育王派遣弘法者往印度四周的国家弘扬佛法,因而内观法门也传到了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等地区,也利益了当地的群众。此中,传往锡兰、缅甸以及寮国、泰国等地区的佛法,形成今日的「南传佛教」。
至于印度本土,经过长期的变动,佛教内部也形成许多不同的部派,到了公元三五○年左右,无着菩萨编集《瑜伽师地论》一百卷,此中保留了内观法门的许多重要资料。从这一时期开始,唯识宗的观修法门也开始兴起,到了公元六○○年又有密宗的修行法门在印度传播开来,相形之下,能指导原始的内观法门的人就愈来愈少了。到了公元一二○○年,受到回教军队的侵入,整个印度佛教全面式微了。
(2).北传佛教:
约公元一五○年起,佛教开始传到中国,初期的译师们也将内观法门传了进来,所修的以「观呼吸」为主要的入门方便,由于被误解为是「小乘」,因而在汉地难以盛行。到了公元六四八年,玄奘法师将《瑜伽师地论》从梵文翻译成汉文,此中的〈声闻地〉详细叙述禅修者(瑜伽师)如何准备修行的资粮、如何安住所缘、如何达到心一境性、如何以六事(义、事、相、品、时、理)来修内观(毗婆舍那)、如何去除禅修的障碍(五盖等),这些都有完整而详细的解说,但是能依照所述的内观法门来指导的禅师毕竟不可得。因此,虽有很好的教材,但是长久以来都被束之高阁,到了民国初年,此论又被重视,但也只限于学术上的义理探讨而已。
(3).日传佛教:
公元538年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内观的方法最早来源于250年前的日本禅僧白稳(1685-1768)。现在所说的内观法是指由吉本伊信(1916-1988)于1940年在他的导师驹谷谛信指导下创立的,个人通过对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的基本人际关系的回忆,回答内观三个项目的提问,从而对自己的历史进行验证,所得到的结果可以彻底地洞察自己的人际关系,改变自我中心主义意识的一种心理疗法。吉本伊信努力发展内观法,并逐渐成为内观疗法。
内观在中国:
在中国的千年文化中从来不缺乏内观的意识,无数的智者沉入生命的深处,在获取个体生命性的同时,确立了项度各异的文化取向,并将不同的文化取向在真诚的实践中予以实现。作为众经之首的《易经》学说,它同样影响了中国历史数千年,伏羲在仰观天文、
俯察地理的内观中总结出来了发生和变化的规律,并赋予了这种衍生、变化规律以人文的解释,以指导人类实践走向理性和智性。老子在其《道德经》第一章就明确告知体道的方法:“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指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常无欲”与“常有欲”就是内观哲学的方法论,是通达天地运演之理、事物生、长、休、囚之理以及生命因生与衍生之理的内观结果。这些智者不仅仅在内观中发明了某一实相真理,他们的内观成果也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所在。可是东方传统文化也没有最终带领人类走向智性的发展之路,内观智慧仅仅在医学、易学等文化体系中获得了较为彻底的实现,而真正支持文化理念、文明意识的儒学、道学等诸子百家并没有将内观智慧发展到极致,而仅仅成了个体与政治关系的调和者。当自身无法获得实相存在之理的时,是谈不上“文化”的,当发展理念、实践理念以及个体精神素养等仅仅处于自为状态,或受制于某一现象意识的引导时,社会的基本要素以及文化的基本要素之间无疑缺少因文明本体所迸发出的自觉的整合力量,缺少个体素养和群体实践的文化整合力量。传统文化没有抵达生命实相,没有认识到现象因同源而具有的平等,以及因平等而绽放出的生命价值的全然。东方传统文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内观”修证方法,通过这一方法先哲为我们留下了中医学、易学以及儒学、道家思想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并将佛学思想发扬光大。尽管如此,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人懂得内观的真谛,也不清楚内观修证能为个体与群体带来什么。当先哲们在内观修证中积极构建人文思想的同时,当我们炫耀着先祖留下来的灿烂文化时,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对传统文化的消解的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息。作为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儒家学派,更是遭受了无数次的灭顶之灾。我们欣赏不到孔子思想的真面目,欣赏不到易学思想的真面貌。个别学者只是捧着被恶意删改、篡改后的文献做着所谓的学问。我们不忍仔细分析传统文化各个分支的具体命运。人们似乎已经无从欣赏到由内观修证所得来的伟大思想了。思想的凋零始于恶意的政治操作和因私欲引发的篡改。没有人去追问古籍文献的真实性和真理性,也很少追问这些思想产生原因。然而,这一切并不能代表中国失去了文化竞争的机会。事实上,文化典籍并不代表文化之根本,先哲即使没有给后人留下多少文字,但只要为我们留下了“内观”修证理念和修证方法,也就抓住了文化的根
基,顺延这个根基,可以窥见文明本体和文化价值。现在,立足“内观”修证方法,去尝试分析传统文化典籍的真伪性,去尝试鉴别文化典籍的文明性……顺着内观修证的探寻之路,我们可以窥见或重新走上探寻存在实相的道路。事实上,人类历史上一直缺乏对“存在本体”的完整认识,人们不是围绕着存在本体而阐发了思考,就是在触及到存在本体的时候局限住了对存在本体价值的全方位认知。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为代表传统思想就属于前者,道家没有清晰地呈现出“天道”,儒家没有清晰地呈现出“人道”, 儒家没有将人看成是生命本体中的,看成是生命性的。而仅仅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人的秩序属性、道德属性,看到了人的国、家属性或民族属性、社会经济属性等等。道家仅仅看到了“天道”的伟大和不可超越,但他还没有清晰地把握住天道,也没有立足人的生命性、人的存在本体的角度去思考个体以及群体实践的本体,没有真正地将“天道”与“人道”实现有机的整合。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还没有期待来将天道和人道在价值和意义上予以整合的思想,从而为人类实践指出存在本体和依存在本体而产生相应方法论的实践模式。不同的是,中国禅学看到了人的生命性,它所建立的重视主体意识的反观与整合的认识论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成果。中国禅学文化的价值在于释放生命性,承载不同意识形态从不同的路径潜入生命智慧,开启生存智慧。但佛学思想还需要完善它的社会理念,彻底的整合人与社会的生命性,海明先生创立的内观文化就是使个体的生命修证和社会文明发展之间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案。
内观文化的诞生
内观文化(Vipassana Education )2010年由中国心理学家海明先生创立。海明先生认为:“内观是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存在实相的方式,是超越身心模式,获得自在的存在过程。这整条道路,对于全宇宙普遍性的问题而言,是解脱心灵开启智慧的钻石途径。”海明先生通过重新整理南传北传日传内观的教法和义理,采取“法于唯识”的学术方法,融汇佛教哲学优秀成分,发挥量子哲学和心理学义理,为探索揭示宇宙、天地、万事万物
结构与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大道'打开方便之门.一种哲学思想体系的建构,往往采用多种方法,但其中必然有一种最重要的,它与该哲学体系的内在结构和思想特质相一致,既为方法论,又是宇宙观和认识论.那么为内观哲学所特有,并直接导致其本体论哲学的框架形式的学术方法又是什么呢? 其实,对这种方法,海明先生在唯识根本律中说得很清楚,即\"万法唯识\"。内观哲学首先解决了世界的本源问题。唯识学的物质观包括物质起源论和物质结构论。唯识学认为:物质和极微(物质基本单位)不具有实在性,因为它们不存在永恒不变、不可分解的本体,物质是由众生的第八识变现。唯识学的物质观与量子力学的正统派——哥本哈根学派的思想有某种程度的共通性。内观哲学的物质存在观是全维的观点。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④所以,内观哲学的特质观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比较完满概括了世界的本质.因为它是从\"心与境 \"的人性关系中把握物质,规定物质的,这也是内观哲学物质内涵的根本实质。人类的发展模式无论如何也走不出心灵之外。心与境的关系就是人类认识和实践中所遇到纷繁世界中最普遍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物质做了最本质的规定,高度概括各种物质形态同一的本质基础就是八识的互生互存的关系。人类一旦把握了一切唯识的秘诀,人类就能获得高层次的身心解放。 这就是内观哲学的存在之理,它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福音,为人类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内观文化立足于心理学主体性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视角,即采用了如实观察的方法并且注重其哲学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范畴所包括的直接的宇宙内涵。海明先生\"法于唯识\"的学术方法,是现代哲学领域删繁就简的变革趋势。合乎逻辑、注入灵性的继续和发展.其中和海明探索求识和善于捕捉契机是分不开的。海明先生在深入研究佛道哲学的基础上,虚心学习和鉴赏当代大家的学术思想,加上实地修行,同时自身具有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专业能力,能及时把握促进人类进化的正确方向和善于调节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方略,随时审度并修正自身知识的结构功力,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潜能素质,为人类造福。海明先生以\"高度心理学\"的智慧视野.从经纬、多维层地总结完善内观哲学体
系。
内观不仅是一种观察的方法,更是一种生存方法。事实上,每个个体都处于宇宙之内,都处于环境之内。个体也都处于心灵之内,精神之内。同样,个体都处于群体之内,而群体也同样处于个体之内。正是由于忽视了这一事实,人们太多的将目光投注于现象、认同现象,并塑造现象的过程中走的太远,所以,原本的存在实相反而陌生了。当因现象、表象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备受挫折的时候,当因遗忘、忽视生命实相而导致价值理念日渐颓废的时候,我们应该借助内观方法,在存在真相中重新拾起生命的自觉。
在100多年以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历史的天枰已经顷向了心理学一端,谁能掌握以心理学的主体性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观察方法,谁就具有了时代文明属性的意识和责任。我们相信内观哲学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能够让我们看清自我,超越身心的所有模式,解脱烦恼,获得正念的存在方式。内观文化是中华文明再次复兴的朝霞,在寥廓时空中,预示着心灵解脱生命方成的自觉正念之道。内观文化的价值在于释放生命性,承载不同意识形态从不同的路径潜入生命智慧,使个体的生命修证和社会文明发展之间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案。
内观文化系统论——内观哲学体系的五大规律(原著)
内观文化系统由八大体系构筑而成:
一、内 观 哲学;
二、内观心理学;
三、内观治疗学;
四、内观减压学;
五、内观禅修学;
六、内观教育学;
七、内观礼规学;
八、内观实业学;
内观哲学是内观文化的宇宙生命观和方法论,它继承、整理和吸收了人类认识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悟道,抽出了字宙万事万物运行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真理观、物质观、伦理观、人性观等。内观哲学体现了内观文化的精髓及理论的基点,是内观文化赖以创制和发展的内核。内观文化的其余体系正是内观哲学体系的延伸、放大和具体运用。
内观哲学体系的五大规律:
(一) 唯识根本律
(二) 八识能变律
(三) 五蕴缘起律
(四) 唯识中道律
(五) 八不中道律
(六)补注:老子七律
今天我们先来谈谈五大规律中最根本的规律——唯识根本律(由六位理论构成):
(一)唯识根本律
1、唯识的物质观
2、唯识的物质起源论
(1).物质非心外实有
(2).物质由第八识变现
3、唯识的物质结构论
(1).物质并非由极微(物质基本单位)构成
(2).第八识只变现实法,由实法形成假法
4、唯识与量子力学物质观比较
5、唯识认识论
(1)、主 体 性
(2)、主体间性
6、唯识方法论
(1).五位分析理论:
第一层“色法”,
第二层“心所法”,
第三层\"心色不相应行法”
第四层“心法”,
第五层“无为法”
(2).五蕴观察理论:
1、色蕴系统
2、受蕴系统
3、想蕴系统
4、行蕴系统
5、识蕴系统
(3).四处观察理论:
(4).七处观察理论
1、身念处
2 、受念处
3 、心念处
4 、法念处
1 、计心在身内
2 、计心在身外
3 、计心潜伏根里
4 、计心内外两在
5 、计心在随所合处
6 、计心在根尘中间
7 、计一切无着为心
(5).心理分析理论
(二) 八识能变律
1、初能变——阿赖耶识
2、第二能变——末那识
3、第三能变——前六识
4、正辩唯识
(三) 五蕴缘起律
1、精神分析理论
2、意象符号理论
3、理解层次理论
4、米尔顿催眠理论
1、色蕴系统
2、受蕴系统
3、想蕴系统
4、行蕴系统
5、识蕴系统
6、六界系统
(四) 唯识中道律
1、三性
2、三无性
3、真识性
(五) 八不中道律
1、不生
2、不灭
3、不常
4、不断
5、不一
6、不异
7、不来
8、不出
(六)补注:老子七律
1、第一律,道法自然律
2、第二律,玄之有玄律
3、第三律,巨树毫末律
4、第四律,反者道动律
5、第五律,有无相生律
6、第六律,二 生 三律
7、第七律,不 道 律
“内观心理学”“内观治疗学”与“内观减压学”“内观禅修学”是内观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延伸、放大和具体运用;“内观教育学” “内观礼规学”和“ 内观实业学”是内观文化价值观的具体表达。
全维的“人性地图”——内观心理学:
(一)人格结构与转化理论
1、五维格局
2、根性差异
3、个性层次
4、能力差异
5、格局转化
(二) 意识层次理论:
1、感知意识
2、分别意识
3、自我意识
4、自性意识
5、精神意识
神奇的支脉:“心医”——内观治疗学:
(一) 三识五蕴系统层次辩证论治理论:
1、心理病因
2、病理类型
3、病症分类
4、缘起过程
5、辩证论治
(二) 粉碎阿那陀识:
1、清理空间
2、粉碎概念
3、重新体认
4、建立共识
5、觉知空间
内观减压学:
(一) 想法不是事实
内观禅修学:
(一) 不是通过万法证明有一个我存在,而是通过万法证明没有“我”
内观实业学:
(一) 实业即道场
内观礼规学:
(一)普世道德:四无量心
内观教育学:
(一)传播内观文化,利益一切有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