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社会调查VS社会研究(比较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的特点)
社会调查:是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它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社会研究:是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研究的目的在于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科学地解释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由此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2.社会研究的特点:综合性(社会性)、实证性、科学性(而非判断性)。 3.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哲学与科学方法论 方法论 实证主义 学科方法论
人文主义
统计调查研究 研究法 实地研究
实验研究
历史比较研究 研究方式/基本方式 间接研究 文献研究
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探索性研究) 研究设计类型 时间(横剖研究、纵贯研究)
范围(普查、抽样、个案、典型调查)
资料收集: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与测验、实验法、文献法 具体方法与技术 资料分析:统计分析、数理分析与模拟法、比较法、构造类型法、理论分析法
- 1 -
其他技术手段
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维方法或哲学。包括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 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
研究方式/基本方式:指的是贯穿于研究全过程中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 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
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研究的各个阶段使用的具体研究技术 4.社会研究发展简史:
5.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作为一种科学的认知方式,社会调查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主要作用可以 归结为四种—感知、描述、解释和预测。
① 从感性认识人手来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科学的认识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材料基础上的,而社 会调查正是为了提供这种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只有收集到大量的经验事实,只有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才有可能建立科学的理论和社会政策。
②客观描述社会现象的一般状况、过程和特点。社会调查研究不同于日常观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它能够用系统的、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将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清楚、准确地描述出来。社会调查不仅可以描述现象的数量状况,而且还可以说明现象的性质。描述社会现象就是要通过对大量事实材料的整理、分类,使错综复杂、形式多样的现象条理化、清晰化。
③解释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任何现象或事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并与其他现象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所谓研究就是要分析和概括出现象之间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排除那些偶然的、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揭示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④预测和控制社会现象的发展。如果我们的调查结论是符合实际的,那么依据这种结论就可以预测现象的发展、变化,并能通过制定一些政策和计划,采取一定的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现象的发展、变化。
第二章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 2 -
1.社会研究的层次与角度 宏观:社会
研究主题:⑴社会变迁研究,《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⑵社会结构,帕森斯;⑶社会行为与态度研究,或许多个人或态度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预测人们的社会行为,《自杀论》 中观:默顿的“中层理论”,参考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 微观:个体或群体
研究主题:⑴人的社会化;⑵人际关系;⑶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2.范式:指的是某一特定学科的科学家所共有的基本世界观,包括干茶角度、基本假设、概念体系、研究方式、表示科学家看待和解释世界的基本方式。 美国社会学家里茨尔将社会学的研究方式划分为: ⑴社会事实范式: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
代表:涂尔干 结构功能学派、冲突学、新马克思主义学派 研究方式:历史比较研究与统计调查 ⑵社会定义范式:强调社会现象的主观性。 代表:韦伯 符号互动论、现象学、民俗方法学 研究方式:实地研究
⑶社会行为范式:强调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客观、精确的分析,主张 用经验或验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代表:行为理论和交换理论 斯金纳 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研究方式:实验、统计调查 3.理论的组成要素:
概念:是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达。(理论建构的基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在社会研究中,变量是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化而转化而来,反映概念所指的现象在类别、规模、数量、程度等具体程度方面属性的变动性。(反映事物属性的现象方面)
- 3 -
概念本身不一定是变量,变量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属性的一定特征。变量反映了概念,但概念不一定是变量。 陈述:
4.命题:是对现象之间关系的陈述。(类型:公理、定理、经验概括、假设) 5.假设:是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陈述方式。 陈述方式:⑴函数式—A是B的函数,A=f(B)
⑵条件式—“如果A,则B”或“只有A,才会B”
⑶差异式—“A不同,B也不同”或“A与B在变量Y上有(无)明显差异”
作用:⑴指导研究;⑵逻辑推导;⑶发展理论
研究假设:指研究者在搜集资料期间对反映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的有关变量的之间的关系所做出的一种推测性判断或尝试性解释。 6.解释
个性解释:是指对某一独特事件或个人行为的解释,即对其独特性或特殊性的解释。
类型:发生学个性解释、意向性个性解释、倾向性个性解释、多因素个性解释
共性解释:对某一类型的行为或现象都有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类型:因果共性解释、功能共性解释
⒎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的作用:①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②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定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推断;③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操作化的步骤:明确概念的确切涵义;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概念操作化的框架;对概念或命题进行分解;确定命题的评价体系。
社会剥夺
- 4 -
社 会 孤 立 社 会 歧 视 社 会 权 力 剥 夺
↓ ↓ ↓
界定其主要内容和表现 界定歧视的各种类型 界定社会权利的各个方面
↓ ↓ ↓
指标 1.朋友的数目
2.与其他家庭的来往程度 3.活动区域 4.社交活动 ……
指标 1.性别歧视 2.种族歧视 3.职业歧视 4.政治歧视 ……
指标
1.受教育权利的剥夺 2.社会交往权利的剥夺 3.公民权利的剥夺 4.移民权利的剥夺 ……
第三章 社会研究的过程
1.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 步骤:对经验现象进行观察→经验概括→建构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 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目前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代表人物:格拉斯) 缺点:事后解释,缺乏解释性。
2.演绎法:是一种由一般结论推导出特殊或个别结论的方法。
步骤:从待检验的理论推演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的命题→收集有关的证据加以验证→理论修正与发展 3.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 ⑴社会调查研究的准备阶段
- 5 -
该阶段包括:课题的选择、确定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性研究。 ⑵调查方案的设计
该阶段包括:研究目的确定、操作化、调查方式方法的选择、调查时间与步骤的安排、组织领导、人员的选择与培训、实验性调查等。
⑶实地调查;⑷资料的审核与校正;⑸资料的整理与分析;⑹撰写调查报告;⑺调查结果的运用和检验。
4. 从研究设计的角度看,划分研究类型: ⑴研究的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是指以揭示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及规律为主要目的的研究,研究的本身是为了验证并丰富以往的理论成果。
应用性研究:是指以提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而进行的调查研究,研究本身是为了应用。 ⑵研究的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指研究者通过借助观察等方法与手段搜集资料,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其发展过程,把握反映其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的属性,以实现对其现状和历史作出准确描述的研究方式。简言之,描述性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现象“是什么”或“如何发展”的问题。 Eg:全国人口普查是描述性研究、市场调查等。
解释性研究:是以说明引起社会现象的原因、探讨社会现象之间因果联系、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等为目的,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方式。
Eg:现实生活中要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人们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等。 探索性研究:是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考察。 分类:短期、走访式研究;先导性研究(实地考察、请教专家、查阅资料) 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往往更加集中,更具针对性。
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建立理论模型,通过相关、回归、对数线性模型等高级统计方法
- 6 -
来分析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强度,从而达到检验理论模型的目的。 解释性研究一般需要有明确的假设。
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⑶研究的时间维度—横剖研究、纵向研究
横向研究:亦称横剖研究,指的是在某个时间点上围绕研究课题,搜集有关资料,并描述研究对象在该时间点的基本性状或探讨有关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Eg:人口普查、民意测验等描述性研究大多采用横向研究的方式。
所谓“某个时间点”,并不是指具体的时刻,而是相对比较短的一段连续的时间,比如说一个星期、一个月或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等等。
主要特点:调查时间点统一、调查面较广、指标体系统一、调查研究的标准化程度高;但是由于所涉时间跨度较短,故调查指标不宜太多,且调查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难以对社会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等进行具体分析。
纵向研究:亦称纵贯研究,是一种跨时段的研究,即在不同时间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社会现象,搜集资料,从而了解社会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情况,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联系的研究方式。(可分为: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追踪研究、回溯研究等)
优点:能了解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关系。 Eg:费孝通的 “江村调查”
①趋势研究:指对一般研究总体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等进行比较,以揭示其变化趋势及其规律的研究方式。(各次人口普查)
②同期群研究:亦称人口特征组研究,即指对某一特定时期的同一类型的人群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各种变化的研究。(“上山下乡”职工退休情况)
③追踪研究:亦称定组研究或同组研究,即指在不同时间点来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观测,以分析其所发生的变化。
主要特点:能够了解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仅可以分析比较现象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而且可以
- 7 -
在此基础上对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但由于纵向研究的时间跨度相对横向研究而言比较大,其研究成本无疑就要增加,且调查范围较小,难以进行不同类别的比较研究。 ④同组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⑷研究的对象范围—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
普查:即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它是指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的总体状况,对所有被研究对象毫无遗漏地逐个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方法。 我国四次人口普查的时间: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
普查的特点:①调查范围广,调查对象多;②资料全面、准确,调查项目有限;③工作量大,调查成本高;④调查周期长,资料深入难。
普查的主要作用:①普查能对社会的一般状况作出全面、准确的描述;②普查可以取得有关国情的最基本的数字资料,把握社会总体的全貌;③普查可以取得为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某一方面的政策所需要的专门性资料。
主要目的:了解基本国情、把握社会总体的全貌、得出具体普遍意义的结论,从而为国家或部门制定政策、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抽样调查:(见第四章)
所谓抽样调查,就是从全体被研究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调查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资料推论总体状况的一种调查方式。
个案调查:也叫个别调查,它是对特定的个别研究对象进行详尽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
个案调查的目的: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具体单位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不是由个体推论总体) 个案调查的特点:
①个案调查对特定对象的研究比典型调查更为具体,深入细致;②个案调查的目的在于认识个案本身,并不要求推及同类事物;③个案调查方法灵活多样,在调查时间和活动安排上有一定弹性。 个案调查的适用范围:
- 8 -
①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个案研究;②应用于对社会福利工作有关的专门机构的个案调查;③应用于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专门问题的个案研究;④应用于了解某一调查对象的生活史或发展过程。
典型调查:是指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作典型,进行全面、系统、周密细致的调查,借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典型个案,是指能够代表总体中某类群体突出特征的个案。
典型调查的目的:通过深入地“解剖麻雀”,以少量典型来概括或反映全局。
典型调查的特点:①典型调查有意识地选择调查单位;②典型调查属于定性研究深度调查;③典型调查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调查;④典型调查方便灵活,成本低廉。
典型调查的适用范围:①典型调查可用来研究新生事物;②可用来研究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③可用来深入研究事物的不同类型;④能克服其他调查方法“深入性差的缺陷”。典型调查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能搜集到比较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掌握生动具体的活的情况。
典型调查的局限性:①典型调查之前对总体情况的了解只是大略的,典型的选定受到调查者主观意志的影响,很难完全避免主观随意性,因而典型的代表性程度如何,无法完全测定;②从典型类推到整体,难以做到完全准确;③典型调查主要是一种定性调查,它很难对调查对象的总体进行定量测定;④典型调查比较适合于对同质性较强的社会现象的调查研究,而当代社会变迁速度加快,社会异质性增大,加上统计技术的发展,也就使得典型调查的运用范围受到限制。
重点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观选取少数单位进行调查,并通过这些单位的情况来反映总体的情况。
重点调查的目的:掌握和了解调查总体的数量状况。重点调查的对象不一定要有代表性,但必须在总体中占有重点的地位或在总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个案调查与典型调查的联系、区别:
联系:由于个案调查与典型调查具有设计面小,调查内容全面、细致、深入、着重定性研究等相似
- 9 -
之处,因而许多人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调查。
区别:其实,个案调查与典型调查还是有区别的。
①典型调查强调被选对象在调查的一类事物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而个案调查则不强调这一点。
②典型调查强调推论总体,个案调查不要求推及其他。
③个案调查一般研究个人史、家庭史和犯罪团伙等,而典型调查的对象则宽得多,可以是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典型,包括各种先进、一般或落后的典型。
④有些个案调查的个案是无选择的,是应案主主动要求而立案;而典型调查的典型则全部是有意识地选择的。
5.研究方法——(统计调查、实验)、(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⑴统计调查:是理论检验研究的最主要的方法,适应于对集体的态度、行为倾向和社会舆论的研究,如:民意测验。
统计调查的资料是在自然状态下,通过直接询问、观察或由被调查者本人填写得来的。 资料收集—是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问卷、提纲等,
特征:①使用结构式的调查方法搜集资料;②在对大量个案作分类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 ⑵实地研究:又称个案研究或参与观察,指的是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资料收集—无结构式的观察和访问 资料分析—定性分析(韦伯)、投入理解法 西库雷尔:青少年犯的定刑与量刑→社区矫治 统计调查 ①调查范围广,涉及大量单位;②从一个单位中选取少数侧面;③是客观的统计和量度总体特征;④用相关分析等客观方法得出普遍化的结论。 个案研究 ①涉及少数;②需要选取多数侧面;③主观洞察性的把握个体特征;④用主观洞察性方法得出较普遍的结论。
- 10 -
⑶实验:是自然科学的主要方法,最适用于解释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与控制某些因素,通过观察其后果而对社会事实或现象获得认识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的意义:实验研究不仅可以根据原因预测结果,而且可以通过控制原因去发现预期的结果。 实验法的作用:使用实验研究,一方面可以验证假设,达到构建社会学理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新的社会政策或社会改革,以获得必要的实践基础。
实验法的特点:①人为设定观察情境;②直接建立研究结论(假设);③实验结果有时会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 实施环境 实施结果 自然环境中 得到的变量值是调查对象本身所固有的 调查对象 大群体 统计调查 人为控制环境中 人为施加某种刺激,是调查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小群体 实验调查 实验法的优点:①可检验因果关系;②较为经济;③易于重复;④控制能力较强。
实验法的缺点:①人为干涉;②样本选取的缺陷;③实验人员的影响;④道德和法律的限制。 ⑷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搜集与研究现象有关的各种文献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文献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来获得对所研究现象的认识的社会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的优点:①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②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的优点;③适于作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④费用相对较低。
文献研究的缺点:①文献内容无法控制;②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于对比;③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④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
⑸定量研究:是指从一组单位中收集各单位的可比的信息,进而对资料进行计算分析。 定量研究的优点:标准化和精确性程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比定性方法更加客观、科学。 定量研究的局限性:①较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忽略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的社会过程;②社
- 11 -
会现象的错综复杂会导致因果关系出现困难。
⑹定性研究:无法对不同单位的特征作数量上的比较和统计分析,它只对观察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研究范围越复杂,越应采用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研究的优点: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适合在社会结构简单、同质性强的条件对社会现象的有意识的考查和主观分析。
定性研究的局限性:①它所依据的是少数典型或少量个案资料,结论不一定有普遍性;②主观洞察性的分析虽然有可能获得真知灼见,也可能导致荒谬的结论,往往与个人价值观有关;③人们对这种主观性的分析或结论缺乏客观地评价标准,因而无法对不同的研究结论经行检验。 ⑺资料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信度:是指调查中所运用的手段和取得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反映调查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信度有两个方面:一是调查手段的信度,二是所取得资料的信度。
评价、检验所得资料的信度,通常有以下方法:再测方法、复本方法、对分方法。
效度:是指调查方法及其所取得资料的正确程度,即准确性。效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调查方法、手段的效度;资料的效度。(反映客观事物特征或属性的程度)
评价、检验效度有三种形式:表面有效性、准则效度(或实证效度)、结构效度。
效度和信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对称的,即:有信度不一定有效度,但有效度就一定有信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效度与信度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 影响效度与信度的因素:研究者、测量工具、测量对象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⑻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物(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研究内容:①属性与状态;②意向性;③社会行动。
⑼层次谬误与简化论(是由于分析单位不明确,分析层次混乱或研究内容狭窄而导致的错误) 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指用一种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调查,却用另一种低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结论。 简化论(还原论):在社会研究中时只局限于某类特征来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⑽操作化:是依据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而提出的一些可以测量的研究指标或研究项目
- 12 -
来说明如何度量一个问题或概念。操作化使概念转变为变量的形式,把问题的抽象关系转变为具体的关系。
任何经验的社会科学研究都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是概念的操作化。确定研究细节的过程也就是假设的操作化过程。
⑾研究方案的内容:①说明研究课题及其目的和价值;②说明课题研究的内容;③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④确定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⑤说明资料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⑥说明研究人员、组织情况、进度计划;⑦确定研究需要的物质手段、计划安排,研究经费。
第四章 抽样
⒈抽样调查:是从全体被研究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调查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资料推论总体状况的一种调查方式。 我国对小型工业企业采用抽样调查。
抽样: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从被研究的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抽样单位:即分析单位,是我们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基本单位。
研究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个体的集合体,受到几个方面的限定—内容、单位、范围、时间。 调查总体:是研究者从中实际抽取调查样本的个体的集合体。它旺旺是对时间、范围等作进一步的规定。 抽样框:又称抽样范畴,抽样单位的具体化的实际名单。 参数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统计值:是关于调查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抽样误差: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出现的偏差,是样本代表性大小的一个标准。 置信水平: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正负区间内的概率。 置信区间: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的误差范围。
⒉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第一、抽样调查适用于对大量现象的调查;第二、抽样调查适合于需要进行全面调查,但限于各种条件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第三、抽样调查适用于有破坏性的产品质量调查;第四、抽样调查适用于要求资料信息及时性很强的调查;第五、抽样调查适用于对全面资料进行核实。
- 13 -
⒊抽样调查的基本程序:
①界定调查总体,即在抽样调查开始前首先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研究方法,明确界定调查对象的内涵、外延和数量,以及调查内容和调查单位。
②选择抽样方法,根据总体性质和抽样误差选取抽样方法。
③确定抽样单位,编制抽样框,确定需要抽取样本的数量和比例,并将样本按一定的顺序编号。 ④确定样本规模。
⑤抽取样本,评估样本。按确定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抽取需要的样本数量,成为调查样本,把样本特征分布与总体特征分布进行对照,对样本的代表性进行一定的评估。 ⑥搜集、整理样本资料,推断调查总体。 ⒋抽样调查的优点:
①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②内容可以比较广泛和深入,并且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较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概括。 ③由于采用了科学的抽样方法,研究者可以将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从而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抽样调查的结果兼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④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抽样调查的目的与作用:不在于说明样本本身的情况,而是要从数量上推断总体,说明总体。 抽样调查的局限性:①抽样调查适用定量调查,不大适用定性调查;②由于抽样调查主要适合大范围的定量调查,所以其深度和广度有限,难以深入细致研究;③抽样需要较多的数学知识,特别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专业性比较强,对调查者的要求比较高。 ⒌样本规模的影响因素:
①调查总体规模的大小。总体规模越大,所需调查的样本规模就越大。 ②调查总体的内部差异程度。差异程度大,所需样本规模就越大。
③调查要求的可信度和精确度。所要求的可信度和精确度越高,允许抽样误差越小,所需样本规模就越大。
- 14 -
④抽样方法。抽样方法不同,所需样本规模也不同。每一种抽样方法都有自己计算样本规模的公式。一般来说,随机抽样比非随机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要大。
⑤调查者拥有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些条件越充足,可抽取的样本规模就越大。 ⑥无回答。无回答越多,所需样本规模就越大。
⒍抽样的类型:广义的抽样调查包括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两大类。
随机抽样:又叫概率抽样,它是依据科学的概率论原理进行的抽样调查,其所得资料经过分析后,可被用来作统计推论总体。正因为随机抽样具有这一特点,所以实际生活中大部分抽样调查都是采用概率抽样方法获取样本的。常见的随机抽样的方式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等。
简单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和简单任意抽样法,它是从调查总体中完全按照随机的原则抽取调
查单位,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形式。
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分类抽样和分层定比抽样,将总体各单位先按主要标志分组,然后
再各组中采用简单或机械抽样方式,确定所要抽取的单位。(科学分组和抽样原理的结合,总体异质性较高的群体)
等距抽样:又称系统抽样,把按某一顺序排列的总体单位按固定间隔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
①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②计算抽样举例;③随机抽取第一个样本;④按照间隔距离抽取所有的样本。
优点:①简便易行,且当对总体结构有一定了解时,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对总体单位进行排队后再抽样,则可提高效率;②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等距抽样的样本在总体中分布比较广泛,因此,同样情况下,误差小于至多等于简单随机抽样。
缺点:①仅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总体。当总体内不同类别个体的数量相差过于悬殊时,采用此法所抽出的样本代表性可能较差。②当总体排列出现有规律分布时会使等距抽样出现极大的无误差,降低样本的代表性。
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和集团抽样,首先若干个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集合,我们称之为群,
- 1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