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唱歌训练的基本要素技巧

2022-10-02 来源:汇智旅游网


我们平时称谓的“声乐”,实则是一个转借词。按西洋音乐理论严格界定,“声乐”是指用歌喉(声音)来表现的一切音乐的统称。它是相对器乐(用乐器来表现的音乐)而存在的。所以说,声乐应包括歌曲的演唱、清唱剧的演唱、歌剧的表演、地方戏的演唱以及神剧、经文歌、民谣的演唱等,形式上包括独唱、重唱、齐唱、对唱、合唱、表演唱等、西洋音乐理论家将声乐又称之为歌乐(即Vocal music)。现在,人们似乎只把“声乐”的意义限定在歌曲演唱的发声方法上,形式也只限定于独唱、重唱等。其实,发声方法也是独立的一个学科,西洋音乐理论称之为发声法(Vocalization)。为了适应目前中国乐坛的称谓习惯,这里也将“声乐”一词界定在“歌曲演唱的发声方法”上,即是将声乐与发声法混为一谈的说法。 群众文化的声乐训练应包含哪些要素呢?也就是说,群文声乐干部在对声乐爱好者进行声乐教学、辅导时,都应该给学生教些什么、辅导些什么呢?笔者认为,群众文化的声乐教学和辅导与专门的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应有所不同,他的范围更广泛,更具灵活性,更加注重实用性,更加多样化。所以,在教学与辅导中应包含基础技能、实用技巧、表现能力三大部分。 一、基础技能

声乐的基础技能主要指除纯音乐总体范畴的基本知识(如视唱能力、节奏模拟能力、乐理知识等)外的属于声乐的基本要素。 这基本要素便是呼吸、发声、共鸣、吐字。

1、呼吸与气息的支点: 几乎所有的权威人士皆认为,影响歌唱的最根本问题是呼吸。我国古代声乐理论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一说;声乐教育家费兰契斯克•兰培尔第也有“歌唱的学问是呼吸的学问”一说。可见呼吸对于歌唱是多么重要。 呼吸的训练,正常的要求是如何将大量的空气储藏于胸腹之内,而不是说如何将空气用力的向外压出。我们有许多人对这一点不甚了解,甚至错误的认为歌唱呼吸的作用就是如何运气、如何将气吐出。其实,正确的要求恰恰相反,科学的吸入比合理的呼出重要得多。因为“声音线”是以气作支撑的,没有足够的气

乐 训 练 基 础

作声源,“声音线”就不可能保持流畅、自如、圆润。要想达到此目的,就要求练习者在呼的同时,不仅要充分扩张胸腔肋骨,还要由横膈膜及其连锁部分(主要是腹部肌肉)加以严格的控制。 气息的支点就是腰部、腹肌(戏曲称为丹田)的力量对歌唱的支持,就是用最少的气、最小的力获得最美、最佳的声音。支点要坚实有力、能支上劲,要做到脚踏实地、昂首挺胸、底气十足、正步走般的用气,不要如履薄冰、踩钢丝般、蹑手蹑脚、偷偷摸摸的用气。歌唱中的支点要更多的加入肌肉控制和灵活的弹性,还要以科学的、正确的呼吸做基础,支持并控制歌唱,使情感表达更充分。古人云:“沙喉响润,发于丹田者自然耐久。”由此可见,要想歌唱艺术常青不老,就要正确掌握和运用好呼吸与气息的支点。 2、发声:

(1)话声与歌声的用声关系: 气波转成声波的声带动作,谓之发声。声带的作用虽然属于生理性的自然动作,但人的意识还是可以适当控制的。在歌唱时,声带在歌唱家的调节、控制下,想唱什么音时声带便会发什么音,从不用考虑如何让环形甲状肌动作,也无须考虑特地去拉紧声带或放松声带,声带的张力变化与震荡次数完全与歌唱人的意识相吻合。 人的声音是由声带(老百姓叫嗓子)发出。我们人类从婴幼儿时期的呀呀学舌,到学生时期学习文化,以后步入社会人与人的交流,都离不开语言(也就是说话)。每个人说话时的嗓音运用是最自然、最放松、最随心所欲,是各发声部位下意识的配合,目的只是注意事物的描述和情感的表达,使对方听清便可,不可能去注意自己的气息运用如何,声音共鸣怎样,嗓音洪亮与否。如果一个人放弃自然状态,讲什么科学的发声去与他人作语言的交流,你肯定会认为这个人精神上出了问题。话又说回来,唱歌离不开语言,是由说话发展而来的,“话声是歌声的基础,歌声是话声的升华。”说话和唱歌都是从一个嘴里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统一的,发声器官的工作原理应该是一样的,区别之处只是说话时的用声在最适度、最灵便的自然声区里,而唱歌时的用声从低到高的音域要远远的超过说话用声的自然声区,音域是拉宽了。时间上,唱一乐句比说一句话的时值要长一些,所用的气力相对要大一些,但是二者发声的基本状态不能改变,就像骑自行车匀速运动和加速度时它们所用气力不一样,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就是你不蹬,它不走。状态的改变,声音也会受到影响,跟着随之改变。喉头上提,舌根使劲,卡紧喉咙,咽喉撑大,过分提高软腭,声带

不挡气,声音空虚无力,下压喉头出现喉音、鼻音等等,这都是改变说话发声状态的结果。既要改变状态,又要使之自然发声,这便是声乐基础训练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使歌唱的声音达到弱而不虚,强而不炸的必要手段。

2、发声感知上的自我错觉: 要想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歌唱,还须得到专业上的训练。声区的统一,真假声的转换,混声演唱的娴熟,声带支点的坚实稳固,共鸣腔体的熟练运用,歌唱感觉上的自我调节等,这里有一个忽略的问题,就是嗓音发声时的自我欺骗。这是感知上的一种自我错觉,也是学习声乐走入误区的一种现实存在。 据史料记载,人类登上月球以后,证实月球上没有声音,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是借助空气来传播,没有了空气也就没有了声音,就像电能需要金属或导电材料来传送,没有了这些电的导体,我们将无法知道电的存在。歌唱嗓音的练习也是如此,借助空气为媒介来传播。声音由声带发出后,经过口腔传到空间,再传入我们的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声音,这是其一。还有一种声音我们听不到,只有发声者自己听得到,这种声音没有经口腔传到空间外界,而是由声带发出,经咽喉等器官内部直接传入两只耳朵。就像我们吞咽东西时,听到好似“咚”的一声,听起来很响,但别人听不到。还有,我们用录音机录音,当录完播放时,别人会很明确的指出,是某某人的声音,从声音的音色特点、风格都很像。可是他(她)自己本人听着就是不像,这就是学习声乐走入误区的原因之所在。从嘴里传出来的声音,录音机可以录进去,别人也可以听到,从内部传入耳朵的声音,自身能听到,外界听不到。这两种声音造成了我们感知上的自我错觉。所以,在学习声乐时,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调节好自身的歌唱感觉,才能掌握好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

3、腔体与共鸣: 声音的反射作用谓之共鸣。人体内的空间谓之腔体。有腔体就有共鸣。我们用手指去弹一只玻璃杯,就会听到一种悦耳的声音,同样用手指去弹一块平面的玻璃,只会发出一声干涩的声音。物体质地是相同的,发出的声音却存在着区别,这是腔体在起着决定作用。人的腔体大体包括: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等,咽腔和口腔又是可调的腔体,可根据需要调整其状态。以上腔体有机的、协调的、合理的运用,就能得到良好的共鸣,获得美好的声音,从音量、音质、音色上都能达到最佳效果。做到声音上统一,运用好歌唱发声时的腔体共鸣,随时调整其比例程度,使歌唱达到我们最完美、最理想的要求 4、

吐字: 名人魏良辅在《曲律》中说:“听其吐字、板眼、过腔得宜,……方可辨其工拙,不可以喉音清亮,便为击节称赏”。歌唱是语言的变形,是一种交流,所以必须字字清晰,富于韵味。根据汉语规律,吐字一般分为字头、字腹、字尾。字头即出字部分,分别出自喉、舌、齿、牙、唇各部,传统谓之“五音”。字头一出即逝,为声母部分。字腹为韵母部分,时值较长,分别用开、齐、撮、合口形,传统谓之“四呼”。字尾根据所归的韵辙,分别收归于鼻音、半鼻音、舐音、满口及齐齿等。我们在吐字过程中不可能将每个字的头、腹、尾分的那么清晰。它是一个过渡、交待中圆转、自然、不露痕迹的过程。吐字忌的是过松过紧。过松则囫囵吞枣、不清不楚;过紧则易造成口腔肌肉的僵板,甚至影响气息和共鸣。基础技能属于声乐课堂必学的,是任何一位声乐工作者都不可能轻易略过的第一步。

二、实用技巧

声乐的实用技巧是在基础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对音乐的理解,在实用过程中需要做出的基本处理。它包括了强弱变化、高低变化、长短变化、快慢变化、断连变化等。

1、强弱变化: 强与弱是相对存在的,它们之间的对比变化,可以存在于歌曲与歌曲之间,更重要的是存在于一首歌曲的段落与段落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小节与小节之间、音与音之间、一个音的前后之间。音乐是极度情感化的艺术,形式越多变感情越丰富,这个乐句是弱的,下一乐句就可能是强的;这个音是弱的,相邻的音又可能是强的;即使是一个音,开头是弱的,中间可能会强一些,后一部分又可能会弱下来。强弱变化可能是突然发生的,也可能是渐渐发生的。严格的讲,强弱并不等于力度的大小。弱不等于虚,不等于松懈,强不等于使劲的喊。实则它们是一种气息的控制,我们在辅导教学时,必须深刻领会到这一点。 2、高低变化: 高低变化虽属于音乐创作上的安排,音乐辅导者也必须领悟在演唱高与低连续变化时的一些技术要领。高低变化实则是声区的变化。声区变

化又最容易现实气息是否贯通、声线是否连贯、共鸣是否随即到位等技巧功力。没有严格的指导训练,一切问题都容易在高低变化中暴露出来。

3、长短变化: 创断变化主要是气息调控的体现。若要使长短变化自如自在,必须在气息的呼入与呼出中做合理的分配。

4、快慢变化: 快慢变化的关键是吐字和气息的连贯。

5、断连变化: 这种变化也是由气息作支撑的,在横膈膜的不断调节下,方能唱出或顿、挫、短、促,或悠远、绵长、圆转的效果。 实用技巧既属于课堂之必修,也属于舞台不停的实践的能力。 三、表现能力

声乐的表现能力似乎不属于知识、技能范畴,在一般专门音乐院校中也不可能作为课程由声乐教师按部就班的讲给学生听。但作为群文声乐辅导者,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辅导课题。如果说前列的基础技能与实用技巧属于基本知识外,那么,表现能力则属于二度创作能力。基本知识是建筑的基础,有了基础并不等于完成了建筑工程,即使完成了建筑主体工程,还要经过门窗的安装、墙体的粉刷、地面的抹平、还要有内外的装饰、布置。表现能力即如建筑基础之外的所有工作。我们常见一些人发声技能、技巧均有一定造诣,但却仍唱不出什么名堂,没有属于自己的作品,原因就在于他缺少了这一部分。 表现能力包含根据歌曲内容确定基调、确定韵味、确定情绪、确定形象等几个方面。

1、确定基调: 每首歌曲作品都有一定的内涵基调,是刚性还是柔性?是有力的还是温和的?是抒情的还是行进的?是内在的还是外露的?……这些都需要辅导者在辅导学员时预先确定这一点,在学唱一首新作品时尤为重要。 2、确定韵味: 不同的歌曲具有不同的韵味,有的具有某一地域的地方韵味,有的具有某一民族的民族韵味,有的具有某一旋律韵味,有的具有某一和声、调性韵味。韵味可能存在于节奏之中,更大的可能存在于甩腔、装饰音之中。韵味不对,整个歌曲的风味便失去了。寻找韵味、确定韵味,也是辅导者的任务之一。 3、确定情绪: 歌曲的情绪指歌曲要表现的 喜、怨、欢、悲、乐、愁等。唱准了情绪,才能完整的表达歌曲的内容,抒发歌曲的情感,起到感人、动人的目的。

4、确定形象: 歌曲形象不是可视性的,全凭歌者意识支配下的声音感觉去塑造。歌曲形象可能是具体的人,也可能是模糊的人;可能是个体的你、我、他,也可能是泛指的我们大家。还可能仅是一种意境、一种氛围,甚至只是一种情感。形象确定后,歌者只能去用声音深化他、凸现他、夸张他、使听众感悟到形之存、物之有。 所以,作为一个声乐训练过程,分析歌曲作品、理解歌曲作品,多方掌握歌曲(音乐)所蕴含的种种表现因素,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要求。不要以为声乐训练、声乐辅导只是“声音”的教学,它需要一种综合性的素养。 以上谈到了声乐训练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基础技能、实用技巧、表现能力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所以在声乐训练中不能顾此失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