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三地理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2022-02-10 来源:汇智旅游网
高三地理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1. 1991年克鲁格曼提出了完善了的中心外围理论,它揭示了经济地理聚集内在的运行机制。他认为集聚力和离心力都受到贸易自由化水平的影响,当集聚力大于离心力,企业趋向于集聚,反之则企业不会发生产业集聚现象。读“集聚力与离心力与贸易自由化关系图”,根据题意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下对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贸易自由化程度与集聚力、离心力均呈负相关

B.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和离心力相互之间呈负相关

C.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离心力变速快 D.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变速快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很容易看出,随着横坐标贸易自由化程度增大,集聚力、离心力都减小,所以说贸易自由化程度与集聚力、离心力均呈负相关,故答案选A。

【2】关于图中M和N两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向广东边远地区扩散,说明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处于M区 B.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企业将一直趋向于集聚 C.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将出现不断分散的现象 D.处于N区域的企业趋向于分散

【答案】A

【解析】M区域离心力大于集聚力,产业向区域外扩散,N区域集聚力大于离心力,产业向区域内积聚,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向广东边远地区扩散,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离心力大于集聚力,所以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处于M区,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2. 2014年春节过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企业遭遇招工难,企业在普遍提高薪酬待遇之后仍然“一工难求”。下图是“我国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业转移促进了农民工就近就业

B.农民工技能普遍提高,回乡进行自主创业

C.招工难一定程度上促进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转型 D.企业的劳动保障、社会福利和配套服务等有待提高

【答案】B

【解析】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企业遭遇招工难,首先因产业转移,内地企业发展了,农民工可以就近就业,其次是结构性短缺,因经济发展,工资水平提高了,熟练的技术工人难找,

再有就是,沿海一些地区企业的劳动保障、社会福利和配套服务等还不完善,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促进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转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农民工技能普遍提高,太绝对了,大部分农民工技能有待提高。故选B。

【2】图示三个示范区为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对现有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和GIS B.GPS和GIS C.数字地球 D.RS和GPS

【答案】A

【解析】对现有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先要获取信息,要用到RS。然后对信息进行管理、分析,这就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GIS。所以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和GIS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 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的产业为污染密集型产业。表2为2001-2010年江苏省三大区域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增长速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江苏省三大区域污染密集型产业 A.到2010年时,苏北产值最高

B.产值增速苏南、苏中先增后降,苏北持续增加 C.2001--2005年,逐渐向苏北集聚

D.2006--2010年可能由苏南向苏中、苏北转移

【答案】D

【解析】表格显示,2010年只是产值增长速度最大,而产值不一定最高;苏南和苏中的增速都是波动起伏的,苏北在2008年和2009年都是下降的;2001--2005年,苏北的增长速度是持续上升,表明产业是逐渐向苏北转移;2006--2010年苏北、苏中和苏南都有增加和减少,不能说明由苏南向苏中、苏北转移。故选D。

【2】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今后发展方向的合理举措是 A.减少行政干预,减低产业发展环境准入门槛 B.全部关停或外迁污染密集型产业 C.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D.发展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零排放

【答案】C

【解析】减少行政干预,减低产业发展环境准入门槛,会使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更快,环境污染加剧;全部关停或外迁污染密集型产业,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可以发展清洁生产,但不会实现污染零排放;而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及会减轻污染物排放,由不会影响经济发展。故选C。

【考点】产业转移、可持续发展

4.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又一次出现了产业转移新趋向。调整产业结构、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新形势,由此也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现象,有文章称此现象为“用工荒”。结合上图,完成小题。

【1】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劳动力、原料、技术三个区位因素,则甲、乙、丙、丁四种工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工业类型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据图可知甲类工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为80%,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故A项正确。

【2】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在甲、乙、丙、丁四国之间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的是( ) A.甲→丁 B.乙→丁 C.丙→甲 D.甲→乙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甲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占80%,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可作为产业转入国;丙国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约占30%,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约占52%,应为发达国家,可作为产业转出国。故C项正确。

5. 读下表,完成小题。

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变化情况表

时期 20世纪90年代前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 2000年以来 主要产业 制鞋、家具制造 计算机外设部件制造 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 【1】由表可知,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部门变化过程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D.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A

【2】关于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品销售方向以外销国际市场为主 B.不可能在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C.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

D.由于产业外移,会使台湾经济失去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会

【答案】C

6.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

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答案】A

【解析】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比重越大,最好的应当是三、二、一模式,第一产业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从图中可以看出,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说明产业结构趋于优化,A对;1990年前后第一产业比重大,B错;变化最大的是第一产业,C错;第一产业比重2004年以后变化很小,D错。

【2】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要求提高第三产业,减少第一、二产业,纺织、服装企业为第二产业,向内地转移可以减少第二产业,①可以;农、林、牧、渔业为第一产业,②错;化工、机械为第二产业需转移出去,③错;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④对;选C。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规划。

7. 1楼养鱼,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关键因素是( ) A.粮食需求 B.气候变化 C.技术水平 D.劳动力数量

【答案】C

【解析】垂直农业也叫垂直农耕,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口压力及资源匮乏问题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资源与空间的充分利用,在于单位面积产量的最大化发挥,所形成的一种农业耕作方式。最大的障碍是水和能源这两个必要条件的来源问题。“垂直农业”需要有完善的城市污水循环利用和能源供应系统作为配套。所以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关键在于技术水平的提高。

【2】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垂直农业的发展是为了环节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口压力及资源匮乏问题,垂直农场采用无土溶液栽培方式,并将污水转化成电力,大大降低能源成本,同时能够提供更多的食物,因此对谷物的生产不对带来大冲击; 且并不能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而是对能源进行循环利用。垂直农业的室内种植粮食作物有如下优势:提高水肥利用率;在食物消费地种植食物,节省了从外地运输所需的燃料;在室内种植对地点、气温、湿度、土壤成分等作物生长所需基本要素的选择具有灵活性;不必担心遭遇恶劣的气候条件,如干旱、洪水、疫情等。所以垂直农业能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且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活成本。 【考点】农业发展

8. 下图为“产业升级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我国西部地区处于T2阶段

B.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T1阶段高于T2阶段 C.T1阶段至T2阶段过程中最低工资标准降低

D.廉价劳动力数量减少会加速T1阶段到T2阶段的进程

【答案】D 【解析】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产品的附加值低,处于T1阶段,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处于T2阶段,T1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阶段低于T2阶段,T1阶段至T2阶段过程中最低工资标准将提高,廉价劳动

力数量减少会加速T1阶段到T2阶段的进程,廉价劳动力数量减少会加速T1阶段到T2阶段的进程。 【考点】该题考查产业结构升级。

9. IC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一般。由设计、制造、封装三个环节构成,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比产业基地。读“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产值(亿

元)结构变化图”,回答下题。

【1】在图示时段内,有关我国1C产业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产值变化不大,结构变化明显 B.封装环节产值及其比重逐年下降 C.制造环节的产值增幅最大

D.设计环节的比重2002—2003年增幅最大

【答案】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图示时段内,我国IC产业产值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也发生的明显变化,封装环节产值上升,但结构比重逐年下降,.制造环节的产值和结构都在增大,设计环节的比重2002—2003年增幅最大。故D选项正确。

【2】图1能折射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IC产业

A.由劳动力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变 B.由原料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C.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逐渐减小 D.比产品的附加值在逐渐降低

【答案】A

【解析】IC产业设计环节属技术导向型,封装环节属劳动力导向型。图示IC产业结构的变化能折射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IC产业正在由劳动力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变。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影响。

10. 下图为世界500强电子信息企业在华机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总部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 B.地区研发主要分布在中西部 C.地区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D.地区联系程度西部强东部弱

【答案】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世界500强电子信息企业地区总部、地区研发、地区生产、地区联系都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C正确。

【2】现阶段,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条件是 A.研发能力低 B.地区联系弱 C.交通通达度低 D.劳动力数量少

【答案】A

【解析】珠三角地区交通便利,近港、澳、台、东南亚,对外开放早,地区联系强,劳动力数量多,产业发展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现阶段,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条件是研发能力低。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

11.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5月某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观光农业生态园区、现代农业出口园区等如今在长三角地区已经星罗棋布,并且正在呈现蓬勃发展的趁势。政府在指导农产品生产的同时还免费为周边的农民示范、推广高科技的栽培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可谓寸土寸金,通过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以加快农业发展。

材料三:现阶段浦东新区的第二产业主要为高端加工业,第三产业主要为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物流、技术服务等,下图为浦东新区1987年与2007年区域产业结构比较表。

(1)图中长江入海口沿海水域海底地势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图中A、B两处中,白天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点,夜晚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6分)

(2)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考虑,该地区历史上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其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目前,该地区农业结构已经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为主的高效城郊农业。(8分) (3)试从环境角度简述上海市精品钢铁基地布局的合理性。(4分)

(4)简析浦东新区建立以来区域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影响该区域目前第二、二产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0分)

【答案】(1)由西南向东北加深(自西向东逐渐变深) B A (共6分)

(2)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旱涝灾害 观光农业 出口创汇农业(每点2分,共8分)

(3)位于城市核心区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上,有利保护市区大气环境;位于黄浦江下游,有利于保护城区水源(每点2分,共4分)

(4)第一、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4分) 人才、交通和环境(6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长江入海口沿海水域不同深度的分布,可知长江人海口沿海水域海底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加深;图示天气系统为低压槽,A位于低压槽中,云层较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白天气温偏低,B点气温高,夜晚的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所以A地夜晚气温较高。 (2)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考虑,该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充足,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种植,历史上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其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根据材料二信息,目前,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高,土地资源不足,农业结构已经调整为观光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等为主的高效城郊农业。

(3)钢铁企业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根据图9可知,上海市精品钢铁基地布局位于城市核心区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上,有利保护市区大气环境,同时位于黄浦江下游,有利于保护城区水源。 (4)从图10中浦东新区1987年与2007年区域产业结构比较,可知浦东新区建立以来第一、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现阶段浦东新区的第二产业主要为高端加工业,第三产业主要为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物流、技术服务等”,这第二、三产业对科技人才、交通便捷程度和环境要求较高,所以该区域目前第二、二产业的主要因素人才、交通和环境。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重点考查地形、农业、城市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12. (1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该经济区包括中原地区5省的30个省辖市和3个县(区),面积28.9万平方千米,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国的13.3%和9%。立足当地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借力京津冀,是该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措施。 下图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格局图,表格为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统计。

(1)分析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发展条件。(7分)

(2)比较山西与河南两省所承接工业类型的差异。说明产业转移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5分)

【答案】(12分)

(1)位于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1分);多条铁路、公路交汇,交通便捷;(1分)国家政策扶持(1分);劳动力资源丰富(1分);工业增速较快、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1分)平原广阔,农业基础好(1分);石油、煤炭等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1分)。

(2)差异:山西:动力导向型为主(1分)河南:劳动力导向型为主。(1分)

影响:加快资源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化进程(1分);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际联系。(1分) 【解析】

(1)读图可以看出中原经济区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中心,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南北通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多条铁路、公路交汇,综合性交通枢纽,交通便捷,河南省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该区域历史悠久,工业基础较好,工业增速较快,发展潜力很大,该区域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平原广阔,农业基础好,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农产品资源,本区域石油、煤炭等矿产也非常丰富,中原地区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发展旅游也提供丰富的资源,中原经济区的设立又提供了优惠的国家政策扶持,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还有丰富的煤层气,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能源承接以动力导向型为主的产业类型。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承接劳动力导向型为主的产业可以更好地促进该地经济发展。两省接受产业转移可以加快资源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加强了区际联系,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区位条件分析、产业转移。

13. 下图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机器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

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读图回答小题: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A.电子制造业 B.服装制造业 C.食品加工业

D.黑色金属冶炼业

【答案】B

【解析】据图可读出,明显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2】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A.北煤南运 B.南水北调 C.西气东输 D.人口迁移

【答案】D

【解析】市场因素导致该产业向我国东南沿海集中,并引起大量民工由内地迁往东南沿海。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产业转移及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影响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综合分析。

14. 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问题。

【1】从图中可知,该地 A.城市化水平高 B.工业发达

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D.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答案】C

【解析】对比两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一半以上,而产业结构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工业落后。

【2】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答案】A

【解析】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区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产值比重较低,说明农业落后,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但并非只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15.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98年第一产业比重比前几又略有上升,第二产业在90-92年没有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从98年以变化不大 。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不能大量引进化工项目,这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仅仅针对农业结构。将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可以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更好的优化产业结构。

16. 区域行业分工指数可大致衡量区域分工的程度,指数值越高,两地区的行业差异性越大,反之则两地区产业相同性越大。读环渤海地区分工指数表(表1)完成问题。

【1】与北京产业结构差异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天津 B.河北 C.山东 D.辽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指数值越高,两地区的行业差异性越大,从图表信息分析可知,山东与北京的比较指数值最高,所以差异性最大。选择C项。

【2】表中数据说明环渤海地区 A.产业结构趋于一致 B.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 C.经济发展速度都在加快 D.内部竞争更加激烈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指数值越高,两地区的行业差异性越大,从1997年到2001年指数逐渐增加,差异性逐渐增加,也就是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选择B项。

17. 下面左图表示“我国某省2009年各类人口数量构成图”,右图表示“该省三大产业的比例变化”。据图完成下题。

【1】关于该省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不足 B.出生率过高 C.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0% D.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

【答案】D

【解析】从左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农村人口比重高,占了60%以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了约10%,0-14岁的少儿人口占了约15%,15-64的劳动力人口约75%。

【2】1990-2009年,该省 A.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最快 B.农业比重下降,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 C.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D.经济快速发展,三大产业同步增长

【答案】C

【解析】从右图中可以看出,1990-2009年,该省第一产业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并达最高,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上升。

18. 读图文(如图)材料,完成25—26题。

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

【1】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A.原料、劳动力 B.原料、市场 C.技术、市场 D.交通、能源

【答案】B

【2】对图中葡萄酒产业特点的描述,符合图文信息的是 A.以工业为基础,产业部门单一 B.地域文化决定了葡萄酒的产量 C.工业产品间都有“上下游”联系 D.产业结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答案】D

19. 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区域某产业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越强。产业竞争力系数可以衡量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图3为甲乙两地区某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甲地区开始向乙地区转移该产业的时间是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新概念知识理解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先对新概念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的理解。从图中可知,甲地区该产业竞争力系数在T2时间后,开始低于乙地区,即甲地开始转移该产业向乙地区的时间是T2。

20. 汽车产业是国家工业实力的综合体现。阅读下面图示,分析回答下列各题。(26分)

(1)近年,中外石油公司在我国各地竞相建立加油站。影响加油站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2分) (2)读我国的汽车产业分布变化图,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区位因素变化情况。(4分)

(3)日本本田等三大汽车集团分别在黄埔、番禺、花都投资设厂,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4)以广州为中心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群有利于 。(4分)

(5)2009年,我国汽车生产销售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全年汽车生产销售分别完成

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居世界第一位。大力发展汽车工业,能促进相关工业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就此问题你认识到哪些?(8分) 【答案】(1)汽车流量(2分)

(2)由接近原料产地转变到接近市场、技术和资金较优的地区。(4分)

(3)市场广阔;绕过贸易壁垒;投资环境好(土地资金低;劳动力廉价;基础设施好;产业之间的协作好等)(8分)

(4)企业协作,减少运费,形成集聚效应,降低成本(4分)

(5)加剧城市交通的压力;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加剧石油能源的供需矛盾;修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占地多。(8分)

【解析】(1)影响加油站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汽车流量大,加油站数量多。

(2)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80年代以前汽车工业主要布局在资源丰富地区,80年代以后主要布局在接近市场、技术和资金较优的地区。

(3)国外汽车企业在中国布局建厂的原因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广阔;绕过贸易壁垒;投资环境好。

(4)本题考查工业集聚。以广州为中心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群有利于企业协作,减少运费,形成集聚效应,降低成本。

(5)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加剧城市交通的压力;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加剧石油能源的供需矛盾;修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占地多。

21. 典型产品的产业分布可为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读《产业典型产

品周期示意图》,回答1~2题。

【1】典型产品的成熟期是 A.a阶段 B.b阶段

C.c阶段 D.d阶段

【答案】

【2】当前中档汽车产品的生产,中国和日本各处的阶段是 A.a、b阶段 B.b、c阶段 C.c、d阶段

D.d、a阶段

22. 下图是“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变化图”。读图回答1一2题。

【1】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C.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D.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答案】B

【2】1980~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 【答案】A

23. 2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一、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答案】D 【解析】略

24. 图4中甲、乙、丙表示2007年我国江苏、陕西、西藏三省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其中a、b、C分别代表三大产业的产值。读图回答7—9题。

7.对三省区三大产业的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省区的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50%

B.乙省区的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相近,各为50% C.丙省区的第二产业产值在各省区中最高

D.甲省区的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乙省区的第一产业以畜牧业为主

8.据统计,甲省区2007年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收入48亿元,较2005年的19.35亿元翻了一番多。近两年其旅游业发展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B.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 C.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D.接待能力的大幅提高 9.下列关于乙、丙两省人口状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乙省区高于丙省区 B.人口密度:乙省区低于丙省区

C.老年人口比例:乙省区高于丙省区 D.城镇人口比例:乙省区低于丙省区 【答案】7.A 8.B 9.C 【解析】略

25.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的一种管理模式。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等特点。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下图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

图,完成1-2题。

1.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工业基础雄厚 B.大量廉价劳动力 C.便利的交通 D.教育水平较高

2.中国正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 A.IT产业迅猛发展 B.自然资源丰富 C.便利的交通 D.消费市场广大 【答案】1.D 2.A

【解析】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

26. 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户)数的百分比。

一般情况下,图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按解答坐标曲线试题的三个步骤:(1)读轴,明确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收视率;(2)看线,4条曲线的走势有起伏,说明收视率的高低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3)抓点,即把曲线上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与出现的时间对应,以确定与题干相符合的事实。题目给出的为世界时,即0时区的区时,要换算成北京时间。作为大城市的北京,人们看电视的时间应集中在下班后的晚上。

27. 江苏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将部分产业向苏中北地区转移。结合下表回答下列小题。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 环保门槛 苏南某市 5000万元 100万元左右 3000元左右 要求高 苏北某市 1000万元 20万元左右 1000元左右 要求较低 【1】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应具有的特点是( ) A.劳动力需求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轻

【答案】A

【解析】从苏南苏北对比分析可知,苏南应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污染小,被逼走的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故选A项。

【2】江苏省内部出现的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广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苏北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可促进经济发展,但环境质量下降,因因工业占用大量土地,是耕地面积减少,结合选项B项正确。 【考点】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28. “宁东直流输电工程”西起宁夏宁武东至山东胶州,全长1 333千米,是我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

工程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宁夏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为( ) A.水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核能发电

【答案】C

【解析】宁夏煤炭资源较为丰富,输往东部的电力资源主要来自于火力发电。

【2】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A.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B.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彻底解决东部地区的环境问题 C.促进东部地区高耗能企业的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就业压力 D.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答案】D

【解析】将宁夏的火电输往东部地区有利于缓解东部能源需求压力,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考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9. 制造业回流是指跨国公司将过去在海外投资及生产的制造业转移回国的现象。下面所列部门最有可能回流到美国的是( ) A.汽车制造业 B.纺织业 C.橡胶和塑料制造业 D.制鞋业

【答案】A

【解析】美国为经济发达国家,其回流的工业应为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纺织业、制鞋业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应布局在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橡胶和塑料制造业为原料指向型工业,应布局于原料产如橡胶、石油产地。故A正确。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

30. 近年来,中国产业转移“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富士康集团从深圳到郑州等地设立新工业园;惠普公司关闭上海工厂,在重庆设立电脑制造基地……读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西进运动”( )

A.是以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为主要驱动力 B.是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改善的必然结果 C.代表了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发展方向 D.反映了市场需求对工业的影响减弱

【答案】A

【解析】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力价格上涨。西部内陆经济落后,劳动力价格低。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利润,产业向西部迁移,A对。交通条件改善有重要影响,不是必然结果,B错。代表产业转移的方向,C 错。反应了不同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产品离不开市场销售,市场影响没有减弱,D错。

【2】“西进运动”的影响有( ) A.促进西部逆城市化的发展 B.导致东部工业化水平降低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D

【解析】“西进运动” 促进西部经济开发,城市化的发展,A错。导致东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水平提高,B错。减少西部人口大规模向东迁移,C错。可以促进东、西部产业结构调整,D对。 【考点】产业转移的方向,原因和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