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诗歌新颖题材题专练
一、登临诗词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注 ①快哉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名称出自苏轼《快哉此风赋》。②陈师道:北宋诗人,为“苏门六君子”之一,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宋史》说他“高介有节,安贫乐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描写江水沿着城墙曲折而流,城随江流转向而同其曲折。 B.颔联描绘山间夕照,“隐”“依”用词贴切,赋予客观的自然景象以人性。 C.尾联以家中稚子等自己回去,不得不走,表达出一种兴犹未尽的无奈,烦闷心情。 D.全诗层次分明,前三联写亭上所见之景,结尾才总出“登临”,以情煞尾。 答案 C
解析 “无奈,烦闷心情”理解不当。
2.前人评价第三联两句“有无穷之味”,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两句融情于景,含蓄蕴藉,寓意深刻;运用象征的手法,形象生动。②山间时有飞鸟掠过,匆匆地不知投向何处;奔腾的白云舒卷自如,自由自在,悠闲自得。③横空而过的飞鸟,是人生匆匆的象征;白云的悠闲自得,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恬淡寡欲、平静无波。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冶城 刘克庄
断镞遗枪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 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
②①②①
1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 神州只在阑干北,度度来时怕上楼。
注 ①冶城:在今天江苏南京市内朝天宫一带,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②刘克庄:南宋末年豪放派诗人。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是铸造兵器之地,而今寻断镞遗枪都不可得,首句把人带入沉重孤绝的历史感中。 B.西风萧瑟,古意悲凉,“满原头”凸显出一片苍茫之境,使抽象的思想活动变得形象化了。
C.作者追慕和冶城有关的孙刘、王谢等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表达为国效力的愿望。 D.第三联回到现实,诗人借所见“高塔”、所闻“暮笳”,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愁情。 答案 C
解析 “表达为国效力的愿望”理解不当。
4.诗人为什么“度度来时怕上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因为不忍登楼远望,害怕看到沦陷的神州。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山河破碎、恢复无望的痛心,对南宋王朝命运的担忧,深挚的爱国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蒋 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想起山水之外的故乡,内心酸楚。
B.词人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眼界对应“小”楼台,拉开了视野的宽度,“暮”呼应“朝”,拓展了时间的长度。
C.下阕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眉紧蹙。
D.词中重复展现敲打阑干这一细节,一“敲”一“拍”,一遍一遍,突出其愁之浓,其情之切。 答案 C
解析 词人是因为被乡愁所困才蹙眉。
2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6.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和手法运用方面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杆来排遣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情。 不同点:①思想感情不同,辛词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蒋词抒发自己故国难回,家乡遥远,天涯无归路的哀愁。②辛词愁更浓。且直接说出了无人领会自己心中之意,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愁苦,借拍打栏杆来表现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苦闷,是一腔激越的悲愤。蒋词愁略淡。感情隐而未发,故国不再,客居他乡,有家归不得,望乡望不见,是一种无奈的悲凉。 二、隐逸诗词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韩淲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
②
①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 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引用开头,写出了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 B.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 C.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D.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 答案 A
解析 A项不是重阳佳节,而是快到重阳的时候。
8.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矛盾。①壮心:诗人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②断肠:又因为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行藏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异乡的孤单,诗人油然而生悲愁。③作为曾经入仕后又归隐的诗人,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原因。38
3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岁的诗人却说“老眼昏花”,应为愤激之词;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也透露出壮心难酬的伤感;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写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注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随即便因台臣王蔺的弹劾,被免掉了职务,迫使他不得不回到上饶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过退隐的生活。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两句,上句写景,下句言情,这两句领起全篇,奠定了全篇的基调。
B.“分社肉”,是当时仍存的古风: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后分享祭社神的肉。本词所说的应是春社分肉。
C.“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反映了词人对词中嘴馋贪吃的小孩子们的爱护、欣赏的情感。
D.这首词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不雕琢,明白如家常语。 答案 B
解析 B项本词所说的应是秋社分肉,“西风”点明时间是在秋天,儿童偷梨扑枣,也点明时间是秋天。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闲居带湖的满足,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②同邻里的关系融洽,共同分享欢乐的愉悦之情;③闲适之情,看儿童扑枣;④丰收的喜悦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注]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 钓台,指严光钓台。严光,东汉著名隐士。他帮助老同学刘秀起兵。刘秀即位后,多次
4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延聘严光,但他选择垂钓为生。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形象地写出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一竿”“一蓑”是渔夫不离身手的工具服饰。 B.“钓台”点明渔父的住地,下文“时人错把比严光“与之呼应,表现了对严光的完全否定。
C.“红尘深处”指人们争名逐利的中心,渔父不肯去红尘深处,表现了其厌恶名利的情操。 D.本词借渔父抒写作者的隐居生活和心情,相比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其情调还是有些差异。 答案 B
解析 B项没有对严光“完全否定”,作者意在表明自己比严光隐居的境界更高。
5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2.作者在本词中借渔父的形象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加以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家在钓台西住”借用严光不应光武帝征召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②对功名利禄的厌弃。“卖鱼生怕近城门”渔父以卖鱼为生,但他远离争利的市场,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名逐利,表现了作者对名利官场的厌弃之情。
③表现无欲无求、完全隐居的高洁志向。结尾写渔父相比严光,连姓名也隐去了,可见其机心全无,隐居比严光更彻底。 三、唱和诗词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岑 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②
①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③
注 ①此诗是唱和之作。中书舍人贾至作诗一首,岑参、杜甫、王维都作了和诗。②剑佩:带剑、垂佩绶,此指禁卫军的武装。③凤凰池上客:指贾至。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鸣”“曙光”在交代早朝时间的同时,也是从听觉、视觉角度写景。 B.第二句写“莺啭”“春色”,描绘了京城早春时节清晨的景色,形象鲜明。 C.颔联写早朝,由此联可以想象皇宫的金碧辉煌和早朝场面的气势恢宏。 D.尾联有恭敬、谦逊意味,也流露出和王维等诗人一同和诗的真实感受。 答案 B
解析 B项“早春”错,应为暮春,“阑”意为将尽。
14.人们对“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这一联颇为赞赏,请赏析此联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紧扣题目“早朝”二字,既围绕朝见场面来写,又体现了“早”字。②意象选择典型多样:有宫廷气象,如“花迎剑佩”“柳拂旌旗”;也有自然景象,如“星初落”“露未干”,二者巧妙融为一体。③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迎”“拂”字分别赋予“花”“柳”人的情态,使景物描写更具生机与意趣。④对仗工整:“花迎剑佩”与“柳拂旌旗”、“星初落”与“露未干”相对,对仗很是整齐。
6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7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 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注],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 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B项“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理解错误。 16.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恼、泯除机心的愿望。(2)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黄蜂之懒,间接写出自己的心灰意懒。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花凋零,表明春色不再,表达伤春伤己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 诗
②
①
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③
④
注 ①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②更管:哪管。③青毡:指家传旧物,典出《晋书·王献之传》。④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做了铺垫。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8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D.下阕借典故表达劝勉之意,扭转了上阕的消沉忧伤,使全词呈现出慷慨高昂的情调。 答案 D
解析 D项“使全词呈现出慷慨高昂的情调”分析不当,“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用了《世说新语》里关于向往朝廷的典故,表达了关切之意和劝说兄弟要“用心读书,积极上进,求取功名”的拳拳之心,并不高昂。
18.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
(2)①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②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 四、闺怨诗词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①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②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③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④
注 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C.为了寄托思念,抒发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幅绵字回文诗,“笑独眠”用拟人手
9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法,意为楼上花枝也会笑而眠。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答案 C
解析 C项“笑独眠”是写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像在嘲笑独眠之人。 20.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②对比。“莺啼燕语”的春景与“路几千”的边关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③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④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句写京城春天色彩浓丽,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疆,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壮。(任意三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 张孝祥
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 杯延[注]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注 延:嫌。
2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两句交代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点,从韦庄的“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可知远山眉往往含有愁情。
B.“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阵阵寒气袭入了女主人公的住处,直接写出了女子独处深闺的无聊和内心的寂寞。
C.“花影和帘卷”一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将帘幕和照在帘幕上的花影一同卷起来的情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表达出女子想要看月的心理。
D.从词中写景来看,先是写傍晚时的霞明,然后写深夜时的烛暗,最后写忽然之间的月明。 答案 B
解析 B项“直接写出”错,这两句应是间接抒情。
22.“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杯延玉漏迟”表面上是写酒杯嫌漏壶漏的慢,实则是将女
10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主人的情感转移到了酒杯上,写女主人嫌时间过得慢,长夜难耐的心情。“烛怕金刀剪”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蜡烛害怕再被剪刀剪的心境,展现了女子一晚上独对孤灯,把烧焦的烛芯剪了又剪,坐待天明的孤独与愁苦。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门怨二首 李 白 其 一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其 二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②
①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③
注 ①长门怨: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汉武帝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②桂殿:长门殿。③这两句化用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诗句。
2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的前两句,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其中“挂”“流”二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B.《其一》的后两句本是写宫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出场,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空灵,设想奇特。
C.《其一》描绘了一幅斗柄斜射、空屋流萤的月夜深宫图,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虽看不到居住其中的人,而其人处境之苦、愁思之深已可想而知。
D.《其二》通篇以“我”观物,由愁而写景,使景物都染上极其浓厚的感情色彩,开头的“愁”字,说明下面所写的一切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 答案 C
解析 C项“视听结合”错,诗中有“视”而无“听”。 24.《其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其二》描写了在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女的悲惨境况,表达了作者对宫女的同情。(2)主要采用了缘情布景(因情选景、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方式。一开头就点出“愁”字,说明下面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主人公对季节、环境及月光的感
11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受,都是“别是一番滋味”的。春季年年来临,而说“不记春”;屋中的尘土是不属于任何季节的,而说“起秋尘”,给尘土平添萧瑟的季节感;明月高悬天上,而说“独照”,美好的事物在主人公眼中都带有浓浓的悲凉。同时,后两句诗人化用了司马相如《长门赋》的诗句,写出了宫女的孤寂凄凉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宫女的同情。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