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0例临床分析
2023-04-30
来源:汇智旅游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23卷第9期JMedTheor&PracVo1.23,No.9,Sep 2010 1085 层后于切口中间切开脂肪层3.0cm达筋膜层,余下的脂肪层 口的愈合。 向两侧撕拉至切口全长[ 。(2)切口缝合方法:仔细检查及 结扎皮下出血点,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脂肪层清理干净。 常规乙醇棉球消毒切口皮肤,观察组即用3-0可吸收线进行 本研究对肥胖患者的腹壁横切口采用脂肪层自然对合, 皮肤采用可吸收线埋缝拆线的方法,结果表明,不缝合脂肪 层切口也能自然愈合,与缝合脂肪层的对照组比较,还具有 缝合时间短、切口甲级愈合率高的优点。其依据为:(1)下腹 横切口张力小,腹壁的重力作用可使伤口自然紧密地对 合[ 。(2)皮肤的可吸收线埋缝也能将脂肪层自然拉拢对 合。(3)脂肪层的自然对合,有利于解剖复位及血运恢复[5], 皮肤埋缝,切口两端点皮肤外打结。对照组即用1号丝线间 断缝合脂肪层5~6针,皮肤缝合同观察组。 1.3术后处理两组术后切口加压包扎,压纱袋6h,术后第 1天挤压切口上、下两侧,将积聚于脂肪层中的液体挤出,术 后6~7d拆线[zI。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和愈合情况。切口 愈合评价标准[。]:甲级愈合:切口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乙 级愈合:切口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积液等,但无 克服了缝合造成的对合错位、血运障碍以及缝线的异物刺激 造成的愈合不良。(4)切口缝合时间短,暴露时间少,有种于 切口愈合。(5)可吸收线无抗原性、致热性,用于皮肤缝合超 过7d可能引起局部刺激反应或不适,故于皮肤埋缝后6~7d 疤痕呈蜈蚣样有伪足的现象。 综上所述,肥胖患者腹壁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法是一 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改进的缝合技术更有利于患者,值 无任何不良反应,且克服了以往皮肤外缝所致的手术 化脓。丙级愈合:切口化脓。统计学分析应用CASIO-180P 拆线,统计程序,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 士s)表示,采用t检 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切口缝合时间 观察组(3.2士0.45)mill,对照组 (5.O-4-0.55)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O.05)。 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2.2两纽切口愈合情况观察组甲级愈合149例;乙级愈 1郑艳洁,毕温哲.腹壁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法180例临床观察 [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5):387. 2陈国玉,吴文溪,主编.外科学(M3.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42. 合1例,为拆线后切口渗液;无丙级愈合;甲级愈合率为 99.33 。对照组甲级愈合121例;乙级愈合28例,其中拆 线后皮下硬结26例,切口渗液2例;丙级愈合1例;甲级愈 合率8o.67 。两组甲级愈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3讨论 3中国医科大学.局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103. 4李历红,杨红梅.横切口剖宫产脂肪层自然对合法4o例分析(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6):322. 由于皮下组织层的血管分布较少[33,而传统的皮下脂肪 5刘莉,陈钢,胡金蓉.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400例临床分析[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1):50-51. 收稿日期2010—04—15 层的常规缝合使血液循环本来不丰富的脂肪组织发生缺血、 坏死,肥胖者皮下脂肪层厚,缝合时捆扎的脂肪多,缺血坏死 也加重,继而发生液化、无菌性炎症,形成切口周围组织增生 (编辑骥珂) 硬结。另外,缝合可发生对合错位、异物反应等都会影响切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O例临床分析 袁文华 山东铝业公司医院儿科,山东省淄博市25500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o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上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均可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且临床表现多样,腹部彩超可明确诊断。结论:肠系 膜淋巴结炎具有其临床特点,掌握本病的发病规律,做好诊断及鉴别诊断,经过正确处理,预后较好。 关键词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图分类号:R5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85(2010)09—1085—02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bJD,多属病毒 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胃肠道 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及便 秘,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但以右下腹多见,需与阑尾炎鉴别。 1临床资料 (56.7 ),7~14岁16例(26.7 ),最小18个月,最大14 岁,平均7.8岁。发病时间:1~3月份9例(15%),4~6月 份28例(46.7 ),7~9月份8例(13.3 ),10~12月份l5 例(25 ),发病到就诊的时间1d~2年不等。 1.2临床表现6O例患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痛部 1.1一般资料本组6O例中,男37例(61.7 ),女23例 位:脐周痛31例(51.7 ),上腹痛8例(13.3%),左下腹痛2 例(3.3 ),右下腹痛l9例(31.7 )。腹痛性质:间歇性隐 (38.3 );年龄≤3岁1O例(16.7%),3~7岁34例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23卷第9期JMedThe.or&PracVo1.23,No.9,Sep 2010 痛12例(20 ),痉挛性疼痛43例(71.7 ),剧烈绞痛5例 的时间、性质和部位,查体不能合作,因此肠系膜淋巴结炎是 (8.3 ),腹痛多为阵发性发作,多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 4,JL时期易被忽视的急腹症,常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胃肠炎 痛,每次疼痛持续3 ̄15min左右,每日发作3~10次不等, 等。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确诊率也得到 间歇期患儿表现如常。除腹痛外,还伴有其他症状,同时伴 提高。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4',JL,全年均可发 随发热的33例(55 ),呕吐29例(48.3 ),腹泻28例 病,由于4,,JL免疫功能活跃,当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其毒素等 (46.7 ),咳嗽32例(53.3 ),咽痛26例(43.3 )。体格 随淋巴管进入局部淋巴结,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引起淋巴结 检查:咽部充血48例(80 ),扁桃体充血肿大15例(25%), 肿大,又因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及回盲部 脐周压痛31例(51.7 ),脐周合并右下腹压痛9例(15 ), 尤甚,小肠内容物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 右下腹压痛lO例(16.7 ),上腹部压痛8例(13.3 ),左下 细菌病毒及其毒素易在此部位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而引 腹压痛2例(3.3%),全腹压痛2例(3.3 )。 起淋巴结炎[1]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目前尚无统一诊 1.3 实验室检查6O例患儿腹部彩超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 断标准,笔者根据其临床特点,总结如下:患儿大多在上呼吸 结肿大,大多位于右下腹及脐周,呈低回声,表面光滑、完整, 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临床有发热、腹痛、呕吐等表现, 皮、髓质分界清楚,孤立存在,无融合。其中最大24mmX 腹痛以右下腹痛常见,呈阵发性、痉挛性痛,反跳痛及腹肌紧 llmm,最小为9mmX4mm。5例患儿合并腹腔积液,液性暗 张少见,腹痛部位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患儿在上呼 区 ̄21ram。60例患儿均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增高21 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出现高热、腹痛者应考虑到并发急性 例,最高可达25.6×10。/L。3例降低,其中1例白细胞低至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及早行腹部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2.2×1O。/L,36例正常。其中有6例支原体抗体阳性。l6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腹部彩超主要表现为:右侧腹腔探及多 例大便常规检查均正常。17例胸片检查提示支气管炎。 发淋巴结肿大,内部血供丰富,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以低回 2结果 声为主,皮髓质分界清,淋巴结孤立存在或成簇存在,彼此无 6O例患儿均给与阿奇霉素或(和)头孢哌酮抗感染、利巴 融合现象,其长径与短径之比>2。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为 韦林抗病毒(白细胞低者未用),辅以对症治疗,配中成药,如 阑尾增粗,肿胀的阑尾壁上血流丰富。此外,诊断为急性肠 黄芩片等以清热解毒,腹痛严重者给予山莨菪碱,呕吐者给 系膜淋巴结炎尚除外肠蠕动亢进、肠蛔虫症及其他引起腹痛 予静滴西咪替丁,并补液维持水电平衡等综合治疗,腹痛大 的原因。 多1~3d内消失,2例腹痛持续时间最长约5d,治疗后复查 白细胞均恢复至正常。13例于治疗7d内复查腹部彩超提示 参考文献 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减少或明显缩小,住院3~10d,均痊愈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CM3.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院。 出版社,2002.1362. 3讨论 收稿日期2010—03—11 腹痛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因4",JL不能正确描述腹痛 (编辑凌风) 胶囊微量法M C一尿素呼吸试验检测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临床意义 康晓军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451200 关键词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 中图分类 ̄':R72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lOOl一7585(2010)09—1086-02 我科于1999年4月--2001年12月对反复慢性腹痛患 前2周内无服药史。将受试者分为2~5岁、6--10岁、11~ 儿采用胶囊微量法 C.尿素呼吸试验(“C-Ugr)进行幽门螺 15岁3个年龄段,对不同年龄腹痛组与对照组Hp阳性结果 杆菌(Hp)检测。检测儿童Hp感染情况,同时与相应年龄无 进行比较,并将同组间不同年龄段Hp阳性例数进行比较。 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作比较,以评价此方法对儿童Hp感染 i.2方法胶囊微量法,“C-UBT,受检者在早晨空腹6h 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后,口服“C_尿素胶囊l粒(含1 ̄ci37kBq)以20ml温水送服, 1资料与方法 嘱受试者通过吹气导管向加有1 ml氢氧化酶胺甲醇液Iral, 1.1一般资料将216例有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痛患儿作为 无水乙醇、1%酚酞1滴的闪烁瓶内液体徐徐吹气(约3 腹痛组,男94例,女122例,年龄2~15岁,均有上腹部或脐 arin),将5 ml闪烁液加入,摇匀,将此闪烁液置液体闪烁记 周隐痛史,疼痛无固定规律,疼痛时间为3个月~3年;腹痛 数仪(由深圳养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YH一101型),记数 不伴呕吐腹泻,驱虫药治疗无效,腹部B超无异常。同时将 2 ̄5min,得出每分钟记数经淬灭校正后得出样品每分钟衰 64例年龄相应、无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作对照组,两组检测 变数;结果评价:>200个/min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