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和明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49期
[摘 要] 自**总书记对思政教育提出重要论断后,高校专业学科教学中兴起课程思政建设的浪潮,成效很显著,课程思政为专业学科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方法。从知识选择的角度来讲,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要实现创新,必须要实现课程思政,通过课程思政引领,挖掘舞蹈背后的情感、文化等元素,促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因此对课程思政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以美育为切入点,探索了课程思政下舞蹈专业教学创新的策略方法。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美育;高校舞蹈专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9-0126-02
依托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以及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当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实现隐性的思政教育,同时在双一流和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下,高校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如何革新,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非常值得探索思考。 一、课程思政
(一)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
新时期,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为谁培育人、培育什么人和怎么培育人的问题。**总书记强调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基于这一要求,国内兴起课程思政建设,以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但因为思政教育是正面显性教育,以往的思政教育被人为地独立出来,形成孤岛,由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无法完全发挥思政教育的独特优势。课程思政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思政教育的孤岛问题,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学科课程之中,实现隐性的思政教育,进而完成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观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要求将专业学科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强调思政教育的隐性教育优势,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进行融合,促使专业学科课程成为育人体系的一部分,保证育人体系完整,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思政下的课程论
在课程思政当中,专业课程的教学,就是要以各专业学科教育的过程为基础,明确课程论,遵循课程的基本规律、本质、目标、理念、内容、方法等。自“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这
一经典命题被提出,由此开始了各学科知识对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研究。在课程思政下思考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创新,显然必须要明确舞蹈专业学科的最有价值的知识,但是因为课程教学的时间限制,不可能将舞蹈专业所有学科课程的知识均涵盖进来,所以必须要对最有价值的知识进行选择,要求必须要将课程当作一个体系,学习者在课程体系之中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概括精炼和简化。如此在课程思政下,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创新中应当思考:高校人才培养在思政层面有哪些要求,思政素质在知识层面包含哪些内容,其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哪些,在这些最有价值的知识中,哪些是现有思政课程体系无法涵盖的,现有思政课程体系中无法涵盖的最有价值知识能否通过舞蹈专业课程体系来弥补或者是二者融合来实现。 二、高校舞蹈专业课程与美育 (一)美育视角下的高校舞蹈专业课程
高校舞蹈专业的历史并不悠久,最早国内是没有舞蹈方面的高等教育的,而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学专科层次的舞蹈教育,后来才逐步发展出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由于这样的发展历程,国内高校舞蹈专业的教育教学长期处在技術与艺术性的人才培养辨析过程当中。目前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要以专业创作、表演技能为主,拥有一定教学专业水准的基础实践与研究能力,突出的是专业方向的核心目标。
从课程上来讲,高校舞蹈专业课程分两种,一种是理论课,另一种则是实践课,其中实践课显然是舞蹈专业课程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舞蹈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表演形式,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当中的思想情感,当然也可以抒发表演者的思想情感,所以舞蹈教学并不单单是让学习者掌握舞蹈方面的技巧和理论,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来感受人类的真善美。
(二)美育视角下的舞蹈专业教学创新思考
舞蹈教育中比较核心的内容是美育,一般来讲,美育一方面通过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来实现,另一方面由于艺术教育指向特定的人的基本艺术技能训练和提高,因为不能完全用素养来表现。在舞蹈专业中实施美育,就是要实现对心灵的唤醒,即从生命深处唤醒教育者沉睡的意识、审美感受,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舞蹈专业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育者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要引导学习者开发想象力、创造力。毋庸置疑,舞蹈本身具有情感抒发的功能,即便没有进行专门舞蹈训练,在音乐的引导下,人也会随着音乐的律动而呈现身体的律动,这是一种自然的、原始的审美感受。在课程思政中,关键就是要在舞蹈教育中实现美育,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首先就要立德,其次才是树人,德即道德,就是要教会学生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学会做人的道理。
三、课程思政下的舞蹈专业教学创新
(一)知识选择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创新,应当围绕知识选择来进行深度思考,必须要涵盖舞蹈专业课程与专业的基本范畴、命题、原理以及方法,要符合社会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从古至今不管教育理念、教育指导思想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必须要培育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即培育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因此在舞蹈专业教学创新当中,不能忽视时代性的知识,包括针对新时代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阐释原有思政理论的时代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趋势由其他国家或组织率先提出的人才成长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基于知识选择,舞蹈专业最有价值的是舞蹈审美及其文化内涵,特别是民族民间舞,要保证表演的效果,必须要去了解民族民间舞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在教学中必须要针对人进行教育,通过舞蹈教学培育审美能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使学习者悟出道理。 (二)课程思政的融合探讨
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来讲,在舞蹈专业教学当中应当达到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知道你是为了谁,你也让我知道以后要为了谁的程度,这是对课程思政最直接的价值体现。舞蹈教学的技术性强,每一个形体动作、每一个眼神都需要在实践中训练,这需要学生具有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韧性。为此必须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成长,所有的理论都应当融入实践当中。但是从知识选择的角度来讲,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实践课程往往容易将实践演变为学生对舞蹈技巧、形体等方面的训练,并不能将舞蹈专业课程最有价值的知识传递出来,因而需要在实践当中融入美育的内容,以综合性内容来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促使学生从实践中养成审美意趣以及素养。在教学中,特别是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当中必须要促使学生去研究分析舞蹈背后的情感和文化属性,进而促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的情感去表演,否则再好的舞蹈动作技巧,若没有情感的共鸣,如此的表演也是没有灵魂的,所以在舞蹈专业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舞蹈动作的精髓很重要,但是情感的表达、文化的呈现更加重要。 (三)课程思政下舞蹈专业教学创新思考
按照上文分析,在课程思政下,舞蹈专业教学创新应当围绕美育,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育过程当中,融入美育的相关内容。
舞蹈具有四重特性,第一重,舞蹈具有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性,不管是要进行舞蹈表演,还是要进行舞蹈创编,都需要关注舞蹈所呈现的视觉美感和音乐营造的特殊听觉效果,如此才能打动观众。第二重,舞蹈是复杂的肢体语言艺术,优秀的舞蹈编导或者舞蹈表演者,必须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种舞蹈的特点,善于去发现并积累生活各方面的素材。第三重,舞蹈是一个抽象的情感提取艺术,必须要打造情感表达的情景氛围。第四重,舞蹈是虚幻的舞台艺术,必须要通过服、化、道、舞美等来综合呈现舞蹈的视觉效果。基于舞蹈的四重特性,为了保证课程思政下舞蹈专业教学创新的合理性,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教学模式方法。
以专业实践+思政来促进舞蹈专业教学的创新。为了保证专业实践的效果,应当延续网络授课模式,在此模式下,要求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去做事,因此教学中侧重将教学内容主题与思政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开展课前分析研究、课上实践探索、课下实践训练的教学方式。例如以红色经典剧目《山乡风云》或传统文化舞蹈项目《沙湾往事》等作为教学主题,以其中的舞蹈部分作为教学授课内容,潜移默化中将专业实践教学与思政融为一体。在网络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先学相关作品的文化背景,分析其音乐伴奏,分析具体表演的舞台布置、人物造型等,先对作品中的情感、文化思想等做深度了解,然后跟随具体的表演进行模仿,再进行再创作(注意必须要把握作品的情感或文化内涵)。这些都应当在课前、课上完成,课后则主要为学生提供实践舞台,让学生参加各种校园舞蹈活动、社团活动等,利用这些活动让学生发挥所学。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打造适宜的校园舞蹈文化,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参与,围绕校园文化生活以及学生精神风貌进行舞蹈教育、创作以及表演活动。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作为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必须要贯彻落实的,**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导了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出现,也为舞蹈专业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方法论,解决了舞蹈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两张皮的问题。因此在舞蹈专业教学创新当中,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必须要挖掘舞蹈专业课程教学当中的思政元素,但不能是思政课程中所具备的元素,通过整合以后,以恰当的方式方法来实现舞蹈专业课程与思政的有效结合。舞蹈最具有价值的地方是美育,包含舞台之美、身体之美、韵律之美、音乐之美等,因而在教学创新当中必须要围绕美育来开展创新,结合新时期教育教学领域的新式工具方法,高效地展开舞蹈专业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
[2]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3]向琨.关于高校舞蹈专业创新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8(7):31-32. [4]刘春娟.高等院校舞蹈專业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黄河之声,2019(10):126. ◎编辑 郭小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