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
在区域经济规划疾步前行之时,或许只有建立在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基础上的区域经济,才真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近一年多时间,数个区域经济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也逐渐成型。回顾这一过程中,最为明显的推力仍然来自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曾公开指出,区域规划有三个重要的指向:有利于重点地区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着眼于落实国家提出的重大改革和发展战略,如资源节约型战略、环境友好型战略、产业转移战略等;再者,基于国家深化开放合作的需要,如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从地方政府看,打破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也是其用心所在。此外,也有人认为,时值“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之际,如能借机将地方规划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得到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也不失为上策。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直言,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后,项目审批更加容易,土地指标也会增加,招商引资吸引力增强,对地区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诚然,区域规划有其出台的必要性,但各地争先恐后、一拥而上不免让人心生疑虑:目前出台的众多区域规划,对市场因素以及完善市场机制方面的考虑有几分?如果只是“大圈套小圈”式的规划,并没有在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上拉开距离,将来难免会出现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秀山分析,中国各个区域之间产业结构趋同、发展上
姓名:李天龙 学号:1094407 专业:会计学
的冲突一直没得到很好解决,好在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市场容量。但是,各地方政府在区域规划上的盲目攀比,可能导致部分产业脱离市场需求的制约,导致产能过剩、重复建设。 在观察者们看来,一些地方经济之所以缺乏应有活力,问题的根子就在于市场机制极不健全,政府“有形之手”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使市场“无形之手”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现在如果只是将几个相邻的地区人为地规划到一起,却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革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很多规划中所描绘的经济增长恐难成现实。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吴振磊认为,在目前的区域发展中,西部、东北都仍然由政府、国有企业占主导,未来西部经济发展要转向非公经济,打破目前政府、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政府做的只是产业规划引导。
显然,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让经济发展更好地顺应市场规律,通过价格、竞争等无形手段的推动,增强市场经济活力,进而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解决区域差异并真正实现区域经济整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