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支气管扩张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形成临床病理学观察
2022-08-30
来源:汇智旅游网
・1632・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年1O月第17卷第10期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Oct.2014,Vo1.17,No.10 肺支气管扩张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 微小瘤形成临床病理学观察 闫春伟 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形成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旨在提高 对肺支气管扩张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形成的诊断能力。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0 月一2O12年1O月收治的15例肺支气管扩张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形成患者,采用组织 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技术对其开展光镜检测及免疫标记,对其一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组织形态和 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例,男女比例2:3;年龄范围31 ~69岁,平均(49.3±5.1)岁。术后对1O例患者进行跟踪回访,回访时间15个月~5年,平均时间(26.2 ±11.2)个月,无类癌并发,1例合并肺癌患者手术死亡。1例采取部分肺叶切除治疗标本,呈现出灰白色 小结节,直径不足5mm,界限清晰,切面呈灰白色,囊实性,质地偏软。镜下检测结果显示,15例标本有明 显支气管扩张症病理特点,包括肺内多灶性支气管扩张,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包绕,15例标本周围 均有神经内分泌样细胞结节(一处7例,多处8例),结节直径范围1.O~4.5ram,平均直径(1.3±0.5) mm。CD56、突触素(Syn)、嗜铬素(CgA)、甲状腺核转录因子1(TTF一1)均为阳性,7例Ki一67阳性指数 均<1 。结论联合术前、术中病理学检测可有效提升对肺支气管扩张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 微小瘤形成的诊断能力,免疫组织化学K—i67、CD56、突触素(Syn)、嗜铬素(CgA)、甲状腺核转录因子1 (TTF一1)作用于该病具有临床重要意义。 关键词肺支气管扩张症;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微小瘤;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 R44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9564(2014)10—1632—03 D0I编码 1O.11723/mtgyyx 1007—9564 201410029 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形成是发生 1.2 方法 于支气管附近一类临床不多见的肿瘤类型,临床鲜 所有送检标本均经10 中性甲醛固定,采用常 有明显症状,通常为肺支气管扩张症等肺部病变治 规石蜡包埋,脱水制片、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光 疗过程中发现,针对该病的临床报道国内外文献并 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采用EnVision二步法, 不多见,且现阶段还没有该瘤流行病学研究书籍和 一抗细胞角蛋白采用Ki一67、CD56、突触素(Syn)、 相关患病模型的构建_1 ]。本组15例肺支气管扩张 嗜铬素(CgA)、甲状腺核转录因子1(TTF一1),所使 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形成患者, 用的一抗以及EnVision试剂盒来源于北京中杉金 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了解肺支气 桥试剂公司。通过双盲法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管扩张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形成 进行判断,由三位具有丰富经验的病理专家对免疫 的临床病理学情况,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现 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观察评估,免疫组织化学均 报告如下。 .设定阳性、阴性对照,Ki一67、TTF一1细胞核呈现 1资料与方法 棕黄色颗粒判定为阳性;CD56细胞膜或者细胞质呈 现棕黄色颗粒判定为阳性;Syn、CgA细胞质呈现棕 1.1一般资料 黄色颗粒判定为阳性;同理上述区域为呈现出棕黄 研究对象为2009年10月一2012年1O月我院 色则判定为阴性。 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库尔勒医院接收救治的 1.3统计学方法 400例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 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 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z±S表 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疾病诊断标准参考《实用科 不。 学》中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肝等重要器官和血 液病变者,临床治疗期间不遵医行为者。 2 结果 2.1 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作者单位: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病理科 40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发现15例肺神经内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年1o月第17卷第1o期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Oct.2014,Vo1.17,No.10 ・1633・ 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瘤形成,占3.75 。l5例患者 中,男6例,女9例,男女比例2:3;年龄31~69岁, 平均(49.3±5.1)岁。病史情况:长期吸烟史3例, 合并肺腺癌1例,合并肺血管畸形1例。15例临床 表现为咳嗽痰多,7例痰中出血或咯血。15例均行 手术治疗,14例采取肺叶切除治疗,1例采取部分肺 叶切除治疗,术后经病理诊断确诊15例均有支气管 扩张症,1例合并肺癌。术后对lO例患者进行跟踪 回访,回访时间15个月~5年,平均(26.2±11.2)个 月,无类癌并发,1例合并肺癌患者手术死亡。 2.2病理学特点 对14例整叶肺标本、1例部分肺叶标本进行实 验室检测,肉眼观结果显示15例标本支气管均呈现 扩张情况,14例标本无明显站位性病变,1例合并肺 癌标本可见占位性病变。1例采取部分肺叶切除治 疗标本,呈现出灰白色小结节,直径不足5mm,界限 清晰,切面呈灰白色,囊实性,质地偏软。镜下检测 结果显示,15例标本有明显支气管扩张症病理特点, 包括肺内多灶性支气管扩张,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 细胞包绕,15例标本周围均有神经内分泌样细胞结 节(1处7例,多处8例)。初诊时,15例中13例未 见微小瘤形成。结节直径范围1.0~4.5ram,平均 直径(1.3±0.5)mm。结节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结节 内部存在多数神经内分泌样细胞巢团,纤维组织对 细胞巢团进行分隔,一些结节内存在扩张的血窦。 结节内部细胞大小相近,形状表现为梭形或卵圆形; 细胞核染色质偏软,形状表现为颗粒形,核仁模糊, 少数核仁分裂现象,无坏死现象。 2.3免疫组织化学 CD56、突触素(Syn)、嗜铬素(CgA)、甲状腺核 转录因子1(TTF一1)均为阳性,7例Ki一67阳性指 数均<1 。一些单灶性微小瘤病变经HE制片后 标本已切完,难以正常开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3讨论 肺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它既是呼吸 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物 重要作用于肺部的生长调节发育。当肺组织出现损 失、炎症变化或者持续处于有毒环境下,肺神经内分 泌细胞会出现增生系统反应,临床研究认为,此类病 理反应与气管持续损伤后的再生修复存在关 联l3 ]。据wHO肺的肺瘤判定指标显示,肺支气 管扩张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是一类受慢性 炎性作用到形成的反应性变化,有别于弥漫性特发 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肺支气管扩张症伴发肺 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会形成微小瘤和衍变成 类 癌L6 ]。现阶段,关于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微小 瘤形成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明确,一些专家指出其 可能与肺部炎性毁损、结构慢性损伤或显著瘢痕生 成引发缺氧机制有关_8]。本病需和弥漫性特发性肺 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进行有效鉴别,二者相似之处 包括:好发于40~70岁女性群体;镜下均显示灶性 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微小瘤显示多灶性;免疫组 化分泌标记呈阳性_g]。不同之处包括:前者临床表 现多为咳嗽痰多,痰出血或咯血,后者临床表现多为 干咳、气短等;前者病灶炎性反应强烈,肺组织部分 范围毁损严重,后者病灶炎性反应较轻,气管轻微纤 维增生,肺组织无严重损伤口 。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 例,男女比例2:3;年龄31~69岁,平均(49.3± 5.1)岁。术后对10例患者进行跟踪回访,回访时间 15个月~5年,平均(26.2±11.2)个月,无类癌并 发,1例合并肺癌患者手术死亡。1例采取部分肺叶 切除治疗标本,呈现出灰白色小结节,直径不足 5mm,界限清晰,切面呈灰白色,囊实性,质地偏软。 镜下检测结果显示,15例标本有明显支气管扩张症 病理特点,包括肺内多灶性支气管扩张,大量中性粒 细胞、淋巴细胞包绕,15例标本周围均有神经内分泌 样细胞结节(1处7例,多处8例),结节直径范围1 ~4.5ram,平均直径(1.3±0.5)mm。CD56、突触素 (Syn)、嗜铬素(CgA)、甲状腺核转录因子1(TTF一 1)均为阳性,7例Ki一67阳性指数均<1 。认为高 分辨率影像学检测及严密的大体观察、镜下观察对 于诊断正确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联合术前、术中病理学检测可有效提 升对肺支气管扩张症伴发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 微小瘤形成的诊断能力,免疫组织化学Ki一67、 CD56、突触素(Syn)、嗜铬素(CgA)、甲状腺核转录 因子1(TTF一1)作用于该病具有临床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E1-]林清华,郑智勇.姚丽青.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 泌细胞增生伴微小瘤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CJ].临床 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25(3):325—326 E23 Lebras L,Arpin D,Collardeau—Frachon S,et a1.Dif— fuse idiopath——ic pulmonary neumendocrine cell hy—_ pewlasia:a rare preneoplastic condition[J].Rev Mal Respir,2008,25(9):1131—1135 [3]Davies S J,Gosney J R,H anse 11 D M,et a1.Diffuse idiopathic pu—lm onary neuroendoc rine cell hyper plasia:an und er—recognised spec—trum of disease [J].Thorax,2007,62(3):248—252 I-4]Tom C,Martinsen,Nan E T,et a1.Neuroendocrine ・1634・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Ol4年1O月第17卷第10期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Oct.2014,Vo1.17・No.10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二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比研究 王袁 张琳娟 梅娜 吴越 张佳 李晓军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对72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术后 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空肠食管端侧吻合术(I组)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Ⅱ组)。比较二 种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结果 Ⅱ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I组,均P< O.05;1I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I组,均P<O.05。结论 全胃切除后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方 式较空肠食管端侧吻合术为胃癌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较理想的术式,其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 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胃肿瘤;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564(2014 J10—1634—03 D0I编码 1O.11723/mtgyyx 1007—9564 201410030 C0MPARETIVE STUDY ON TW0 TYPES OF DIGESTIVE RECONSTRUCTION AFTER Radical TO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Wang Yuan。Zhang Linjuan-Mei Na,et a1.Surgical room,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Xfan Jiaotong University。Xlan 71006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ational digestive reconstruction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Methods Two types of digestive reconstruction were performed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in 72 cases with gastric carcinoma。included laparoscopic side—to—side esophagoj ejuna1 anastomosis(group I)and improved functional interposition with j ej unal(group II).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 tion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were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to group I,group II had a better nutritional status(P<0.05).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group I1 was less than group I(P< 0.05).ConclusiOn Group II can be recommended as an adoptable method of digestive reconstruction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rcinoma because of maintaining better nutritional status and 1ess postopera tl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Stomach neoplasms;Total gastrectomy:Digestive re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710061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手术部(王袁、张琳娟、梅娜、吴越);胸外二科(张佳、李晓军) *通讯作者 cells in diffuse gastric carcinomas:an ultrastructural study with immunogold labeling of ehromogranin A Medical Journal,2009,50(4):147—150 [7] 王军臣,施达仁,符雪莲,等.肺类癌型微小瘤的临床 病理及其形态发生分析口].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 32(4):350—353 [J].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molecular morphology:AIMM/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So— ciety for 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2010,18 [8] 刘计宽,王志刚,梁克,等.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 泌细胞增生伴微小瘤形成一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 科临床杂志,2012,19(2):188 (1):62—68 E53 Kyung—Whan,Min.Two different types of carci— noid tumors of the lung:immunohistoche mical and ultrastructurat investigation and their histogenetic [9] 崔涛,葛益民,孔庆兖.谈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 泌细胞增生症的诊断[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8,15 (6):497—499 consideration[J].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2013, 37(1):1016—1020 黄文斌.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细支 [1O] 徐艳,周晓军。气管肺泡癌的鉴别诊断E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8,24(3):362—365 [6] F,Rashid,S A,Riccio,P L,Munk,D。et a1.Verte— broplasty fo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second— ary to Cushing s syndrome induced by an ACTH— [2O14一O3—14收稿2O14一O5—14修回] producing bronchial carcinoid tumour[J].Singap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