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确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
口语交际教学中产生的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对口语交际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或不够准确,或不够深入而导致的;为使口语交际教学不致误入歧途,有必要对口语交际的概念进行基本的界定;
1.口语交际是“口语”的交际,而非“书面语”的交际;
有老师认为,口头说出来的就是口语,在口语交际课上,只要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只要学生在听、在说,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在发展,其结果是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口头作文课; 以 一年级上册“好看的书”为例,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可能会讲述这样的内容:
“大家好我今天想跟大家介绍一本好看的书,书名叫白雪公主;这本书讲的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从前……听了我的介绍,你喜欢这本书吗”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版本的讲述:记忆中读过的书如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然而有一颗最璀璨夺目,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深刻印象;它便是白雪公主这本书;这本书讲的是……听了我的介绍,你喜欢这本书吗”
从以上记录下来的两段文字看,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内容,但是展现的风格却截然不同;第二段文字呈现出典型的书面语色彩,显然不是口语交际课所提倡的方向;口语交际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该强调口语交际的特殊性,明晰口语和书面语的界限;另外,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情急之下说出方言土语,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交际语言的问题并作规范的引导,切不可以放任自流; 2.口语交际的核心在于“交际”;
交际是每一个社会人生存的基本需要;交际的意义在于达成理解,进行沟通;所以,基本的交际能力,不但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需要,更是个人追求幸福生活的需要;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与过去的听说活动相比,这是根本的、价值取向上的转变;其区别在于,口语交际是在真实的交际状态下发展听和说的能力,所有的口语交际,都直接指向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功能,即使是独白式的表达,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为了谋求某种理解和沟通,是为了达到与人交往的需要;
在介绍、讲述这些看似单向传递的口语交际活动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身处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的交际技巧,还可以通过目光的交流、语速的调整、语调的变化、讲述中的打断和质疑、以及讲述之后的提问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讲述人和听众达成信息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
所以,口语交际能力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交际技巧、交际方法、交际策略、交际心理等因素;听说能力是交际的基础,听不明白、说不清楚,交际无从谈起;但是只会听说,也不一定能达到交际效果;要想成功交际,还要考虑交际对象,考虑语言环境,如身份、场合、时机;后者不可或缺;如,有的人表达能力很强,认识事物也很深刻,但在表达观点时表现出争强好胜的性格,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伤害了别人的情感,别人无法接受他的观点,他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交际任务;
抓住口语交际中的“交际”这个核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定位; 二、准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口语交际教学效果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标定位不清晰、不准确;在实践中,只重视话题内容,不重视交际目标的情况大量存在;其结果是在课堂上增加了一次次口语活动的机会,但却没能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实质性的发展;这也是导致一部分人认为口语交际教学不重要、口语交际课可有可无的原因之一; 1、口语交际应教什么
口语交际要“教什么”的问题,事实上,很多教师对此的认识是很模糊的;有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买和卖”的交际话题,因为教学中交际目标偏颇,交际要求不明确,这个话题很多时候被演绎成怎样与小商贩讨价还价,并且以最低价买到文具为评价标准,从而呈现出市侩气、庸俗化的不良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由此可见,较之于以往的“听”“说”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对言语综合素养的要求提高了,这就需要一种动态把握的能力,即在人际交互作用、思维对流的情境中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一个口语交际话题结束的时候,我们的着力点不应主要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做某件事,不应主要在于学生在交际内容方面有怎样的收获,而更为重要、更为核心的是,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哪些发展,学生锻炼了哪些交际技巧和交际策略;口语交际课的目标,不应主要定在交际内容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确定和达到语言发展的目标和交际的目标;还是以“买和卖”为例,教学目标不仅让学生知道买卖东西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买或卖的愿望,文明购物,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应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交际策略;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场景让学生表演:购买了不合适的商品如何退换售货员少找了零钱怎么办顾客过于挑剔,售货员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障碍其实是生活的必然,障碍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关注点,学生想办法完成购物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过程;这就是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交际策略; 2、口语交际应怎么教
口语交际的“交际”特性,要求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围绕“交际”来构建,以真实的交际活动为依托,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 1.创设适合的交际情境;
首先,我们创设的交际情境,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不应该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复制;如果只是简单重复生活,不但达不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反而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巨大浪费;
以教材中的生活类话题“打电话”为例,其课堂操作模式,其课堂活动的主体部分,不应该是模拟打电话,而应该是一系列反思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打电话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并归结出打电话的一般性原则;如给别人打电话,应该先介绍自己是谁,而不应该先问别人是谁;要使用礼貌用语;别人午睡时间或不方便的时间不应该打电话……围绕这一交际话题进行教学,关键点在于打电话的普遍规则,而不在于这次打电话都说了什么,是不是说清楚了;唯有这样,围绕生活类话题展开的口语交际课才是有教学意义、有迁移价值的;如果仅仅是模拟教学,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互相打电话,是严重缺失语文课程价值的;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一定要避免这种“生活秀”,避免这种不真实的“伪交际”; 2.正确处理口语交际课中的师生关系;
什么是真正的口语交际其重要的标志就是,交际者之间、不同发言者之间的语言有内在的联系;遗憾的是,现在,这种内在的联系大都通过老师来实现;如在一些独白性的话题中,学生讲述完毕,老师就会提出:“有谁想向他提问题”有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又会转回讲述者:“你怎么回答他的这个问题”……老师总是不自觉地把双边关系变成多边关系,一切交际的因素都要在老师这里进行中转;事实上,这样的交际状态已经丧失了其应有的真实性,实际的交际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口语交际不应是回答问题式的口语表达;毋庸置疑,回答问题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回答问题时的独白不能等同于正式场合的独白式口语交际;从交际对象来看,回答问题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交际,而且是主导权在老师手里的问答式交际,与独白式口语交际经历的心理过程是不相同的;
正式场合的独白式口语交际,突出强调“正式场合”“当众表达”,特别强调交际的对象;强调“当众”,其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就是“面向大家”;故事讲给谁听是站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向老师,将老师作为交际对象,讲给老师一个人听,还是站在讲台上、面向大家,将全班同学作为交际对象,讲给全班同学听我们应该选择后者,把口语交际从回答老师的问题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面向大家、当众表达的乐趣;
从一开始,就让我们的教学形成常规:既然学生是在和全班同学交流想法,那就理应面向全班同学,而不是老师一个人;也就是说,口语交际不是站在座位上面向教师的、与教师之间的一对一的交流,而是面向全班的、当众的口语表达;这一形式上的变化,看似微不足道,却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口语交际的正确认识——课堂上的口语交际,不是针对老师提问的被动的回答,而是面向特定对象的主动的交际;
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尽量不要当“第三者”,不要插足,要放手让孩子自己主讲,自己主持;如学生讲述以后,可以自己请同学提出问题,并选择几个问题进行解答;完全可以让这种交际模式成为惯例,成为班级交际常规;
3.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氛围,还需认真考虑一些教学细节;
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能体现老师口语交际意识的强弱,体现老师对口语交际的基本认识;因此,每一个细节的安排,都要进行慎重的考虑,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如导入口语交际课时,不宜出现“口语交际”之类的专有名词;“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之类的导入语,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会影响学生步入自然的交际状态;又如,在某一个特定的交际环节中,如果某个学生的交际对象是全班同学,那么,让他站在座位上面向老师一个人就是不恰当的,应该让他走上讲台,面向他的真实交际对象——全体学生,并引导他练习相应的交际策略:足够响亮的声音,适当的目光交流…… 三、改进口语交际评价的角度
现在的口语交际评价取向,很多时候停留于“当众说话”,满足于“说得好”,而不关注交际的效果;实际上,我们不应只是评价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只是评价谁“说得好”;说好只是第一步,不得体依然不行;会说话不等于会交际,语言能力不等于交际能力,我们还要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关注实际的交际效果怎么样,关注是否实现了交际的意图,关注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是否得体,行为是否得体;
所以,口语交际的评价,既要评价听说的内容、评价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也要评价交际时的行为和态度;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前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直接决定着交际的成败;
如,有的孩子能言善辩,但是声音特别大,经常摆出一副不压倒对方势不罢休的架势,这不能说是一种得体的交际;在讨论、辩论类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是否尊重他人的观点,是否使用恰当的语气,是否有真诚的态度,都应该是口语交际评价中重点关注的方面;要通过我们老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尊重,成为有礼貌的、讲文明的现代公民;
另外,评价要关注全体;在评价的时候,是考虑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是“看谁说得最好”还是“看谁比以前说得好”我们当然选择后者;我们要避免少数人占据课堂的局面,要关注全体,追求机会均等,追求教育公平,让“沉默的大多数”也有同样的甚至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指向,都应该致力于所有儿童的发展,致力于所有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四、提升口语交际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基于对口语交际的深刻理解,我们可以把口语交际因素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1.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因素;
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口语交际资源;如果我们有足够强烈的口语交际意识,我们就能够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如,在阅读教学的角色扮演环节,也可以努力体现交际性;如,让上台表演的同学面向全班同学介绍将要表演的故事内
容,介绍每个人的不同角色;表演之后真诚地向观众表示感谢;观众要自发地给表演者以掌声,等等;
2.创造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常规做法;
常规的口语交际活动是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保障;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方法的传授和技巧的点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做支撑;可是,每学期仅有的几节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对于大班教学的几十个学生来说,确实是捉襟见肘;现实状况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不到充分的练习,大多数学生在课上得不到当众表达的机会;如果一个学生在整个小学六年期间,在语文课上发言包括回答提问和当众发言的次数只是屈指可数的话,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会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一些班级常规,持之以恒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建立常规的班级交流机制,目的是让每个孩子在每个学期里都拥有面向全班、当众表达的机会,着眼于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比如,我们可以开展每天3分钟讲述活动,学生轮流当众发言,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低年级可以讲故事,中高年级可以讲见闻、谈感受、说看法;每天安排一个孩子讲述,提前排好顺序,让孩子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老师还可以和有困难的孩子一起准备,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活动看似简单,却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我们还可以开展系列交流活动,交流寒暑假见闻,交流学习经验;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书,和同学分享读书的体会,然后大声朗读一段给同学听;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六年长期开展的常规班级活动;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希望在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口语交际这一“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